• 164.00 KB
  • 2022-06-16 13:56:58 发布

走近四大民间故事[论文]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走近四大民间故事走近四大民间故事丁雄鹰一个情结:对民间故事的钟情我在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长大。每当夜幕降临,全家在暑气蒸腾的门前水泥场上吃完晚饭后,爸爸就会绘声绘色地讲起《牛郎织女》《七仙女的故事》等民间故事。爸爸常常会笑呵呵地对我说:“你就是七仙女下凡,来到我们家的。”我便信以为真。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代表之一,其朴实、大气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元的民间取材,使其自成系统,成为一种未经都市文化熏陶的、无文字记载的口头传播文学。民间故事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的并不多,教师往往当作一种非主流题材来教,仅仅作一些故事框架了解等较为浅显的学习。但民间文学与小说、诗歌、散文、寓言等一样,是一种值得研究和学习的文学形式,所以教师可以进行补充阅读,使学生对民间故事这种文学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一个课程:从语文角度的定位民间故事浩如烟海,将其构建成课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从“微”角度出发,具体选择了“四大民间故事”,即《牛郎织女》《梁祝》《白蛇传》《孟姜女》,设计了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微课程。其课程目标就是“发现文学的奥秘,发现阅读的方法,发现思考的力量”。一个过程:享受文学的滋养 带着一份喜悦,怀着几许期盼,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走进“四大民间故事”微课程。一、穿街走巷,感受乡土之风这是一个好玩的开始。我事先联系了一位姓王的退休教师,让他给孩子们讲个民间故事。约定好时间后,我带着全班孩子,穿过古老狭窄的街巷,颇有浩浩荡荡的气势,来到了这位王老师家里。孩子们就在庭院里随便找个角落,或蹲,或站,或席地而坐,或背肩相依,津津有味地开始听王老师讲《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才刚开口,同学们就热闹起来了。原来孩子们还是第一次听到用方言讲故事,觉得又新鲜又好玩,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不时发出笑声,或者情不自禁评价起来。更有学生陆续打断王老师,迫不及待地询问故事中一些听不懂的方言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就这样不知不觉全身心投入了民间故事的聆听中。这庭院就是课堂,这老者就是教师,孩子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着。他们对故事本身感兴趣,对方言讲故事更是津津乐道,意犹未尽。方言作为一定区域里人们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和特定地域的风俗与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和民间文学联系在一起,因而使民间故事包含了大量的民俗信息。我就以这样一种乡土文化的气息,将学生引入了民间故事的文学之门。二、品读感悟,享受阅读之趣当孩子们对民间故事有了一种好奇、热衷之时,我趁热打铁,开启了《四大民间故事》的研究之旅,和孩子们一起在课堂上阅读四大民间故事。第一板块:激趣导入,感知四大民间故事就在生活中(课前播放一个个民问故事的画面,学生自由欣赏。)1.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图片都是民间故事。在你的印象中,民间故事是怎样的故事? 2.民间故事是一种文学形式,就像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寓言等。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四大民间故事”,就是——(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祝)3.出示四大民间故事的画面欣赏,教师根据出现的画面相机介绍:《梁祝》早就搬上了越剧舞台,以其艺术性的雕塑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孟姜女》是小人书的热门题材,后人还专门为这位奇女子建造了“孟姜女庙”;《白蛇传》都有好几个电影版本了;《牛郎织女》走进了剪纸艺术,还发行了邮票呢。第二板块:学会阅读,感悟四大民间故事就这样阅读(一)了解主要内容1.一般我们拿到新的阅读材料,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阅读,大概地了解主要内容。课前请同学们预习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主要内容。一起来欣赏一下。2.出示几位同学的推荐内容,读一读。3.请同学说说感受。4.小结:阅读,是你个人的一种学习,你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读,我欣赏同学们的这种与众不同。(二)关注主要人物1.同学们,了解了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该怎样读呢?(学生自由回答)无论哪种文学形式,都会塑造一些有意思的人物,所以我们接下来的阅读也可以聚焦人物。2.这四大民间故事里,你最喜欢或者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人物?简单说说理由。 3.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要你来研究这个人物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他?4.学会阅读人物之“生活环境”。出示“牛郎织女”第一段文字: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读一读,牛郎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回答)不过这段话可不是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是什么描写呀?小结:我们还可以从生活环境了解一个人的特点。5.学会阅读人物之“社会背景”。出示“梁祝”第一段文字:越州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外出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她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读书。读一读,祝英台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回答)小结:我们可以从社会背景了解一个人的特点。比如花木兰、穆桂英可都是巾帼英雄,要是故事发生在现在也不足为奇了。6.学会阅读人物之“对比”。出示《白蛇传》一段话:不久,白娘子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正在大家高兴地准备庆贺之时,法海和尚闯了进来,用金钵收走了白娘子,并将她压在雷峰塔下。法海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回答) 小结:我们在分析法海这个人物时,都将他与白娘子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了解人物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7.总结:我们深入了解一个人物,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也要关注生活环境、社会背景,还可以用上对比等方式,所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我们班45个人,就有45个许仙、秦始皇、马文才。(三)研究主要特点1.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回答)我们的阅读要走向深入。民间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我们也可以研究研究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2.咱们从最熟悉的《牛郎织女》说起。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有关词语。3.根据时间顺序讲故事,教师相机画出情节图。4.根据板书,你发现了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情节曲折跌宕)5.话说这牛郎织女生活美满,王母娘娘非要横插一脚(出示文章段落),此时的王母娘娘看着天河对岸的牛郎,会是怎样的?6.此时的牛郎看着天河对岸的王母娘娘,心里最想说什么?7.想有法术却没有;恨,却无计可施;打,打不过;飞,飞不了……只能恨得牙痒痒,却是无可奈何,这就是“矛盾冲突”。民间故事虽是耕田种菜的老百姓创作,却体现了他们无穷的智慧。8.如果说《牛郎织女》反映的是仙与人的矛盾,那么其他故事是什么矛盾呢?(人与妖,君与民,贫与富。)9.这些就是当时的社会矛盾,老百姓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矛盾编到故事中去,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有真情实感,非常感人。平时同学们写故事也要到生活中去取材。10.这四大民间故事还有什么特点?你自己去发现。 11.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了解到了四大民间故事哪些特点?(情节跌宕起伏,运用矛盾冲突,充满幻想,结局都有些悲凉,都有一个人物阻止……)第三板块:回顾总结,课外阅读就这样读1.根据板书回顾,今天我们是怎样来阅读的?2.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同学们自己阅读课外书籍,准备怎样阅读呢,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是“走进四大民间故事”微课程的一个环节展示,也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汤海燕名师工作室的一次研讨活动。汤海燕校长给予这节课高度评价:“这是一节高水准的课,体现了执教教师思考的力量。教学设计立足于学情,摒弃学生熟知的阅读策略,朝向学生的未知;课堂目标着眼于未来,为学生打开文学之窗,为课外阅读寻找更丰富更个性的策略,为学生的成长铺垫文化基石。”三、越洋跨海,继续研究之旅孩子们在这样一节课堂中走进四大民间故事,还学到了一些阅读方法。但是这些阅读方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需要学以致用,需要不断丰富。接下来出示的外国民间故事,试图打开学生的视域,引向更多维、多向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进行个人的阅读旅程,在课外阅读的体验中发现文学的奥秘,发现阅读的方法,发现思考的力量!一个思考:直面当下的时代意义 一期微课程的结束,给教师带来怎样的思考呢?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在全球化语境下面临着挑战,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方面,民间文学应该发挥它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社会,民间文学仍然具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它将文学的人性观和人情味的特性凸显出来,这也是民间文学在当下存在的重要时代意义。(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宋剑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