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讹传讹的民间故事 4页

  • 103.50 KB
  • 2022-06-16 13:57:20 发布

以讹传讹的民间故事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以讹传讹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每有以讹传讹、胡编乱造之处。究其原因,或与某些讲故事的人信马由缰、随意夸大,只管嘴巴过瘾,罔顾基本常识有相当关系。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杨时的老师程颐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程门立雪由此而来,流传至今。  我猜想,因为杨时是福建人,其乡人因当地冬日温和,偶尔下雪,也不十分凛冽,因此才想象出杨时在雪地里侍立的奇谈。他们不清楚北方冬天的厉害,若杨时真在雪地里站那么长时间,绝不会仅仅是“冷得发抖”4 而已!  其实,立雪庭中,历史上倒还真有其人,但并非杨时,而是唐玄宗的朝臣韦斌。据《新唐书?韦斌传》:“斌天性质厚,每朝会,不敢离立笑言。尝大雪,在庭者皆振裾更立,斌不徙足,雪甚,几至靴,亦不失恭。”  韦斌所以如此,大概是受西汉霍光的影响,按照《汉书?霍光传》的记载,“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韦斌有意仿效霍光的端庄,但未免太有些胶柱鼓瑟了。但即使如此,他在雪地里站立的时间也不会很长,等朝见完毕,自然很快就去找暖和地方了。  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之一,此事的主人公是魏晋时期的大臣王祥。按照《搜神记》卷十一的记载:“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晋书?卷三十三?王祥传》收录了这个故事,其文字基本与《搜神记》一致:“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4   但无论《搜神记》还是《晋书》,都只讲王某来到河边,刚脱衣服打算破冰,冰就自己裂开,随即有双鲤跃出,哪里讲他曾卧在冰上求鱼了?  王祥虽是读书人,但他也知道想要在冰上抓鱼,就得先拿工具把冰面破开一个洞。如果妄想用自己体温来化冰,估计一定是脑子被冻住了。  民间故事就喜欢随意拔高这样的模范事迹来误人子弟。王祥的冬捕行为传来传去就被说成了“卧冰求鲤”,尤其是现在的某些儿童读物,可能是为避宣传迷信之嫌,甚至不惜将王祥讲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超人:“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里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按照故事的讲法,这傻孩子脱了衣服卧在冰上,还真能坚持到用体温把冰化开,而两条鲤鱼蹦出来后,这脱了衣服卧在冰上的孩子不仅没有冻僵,还能立即“抱着鲤鱼飞奔回家”,并马上“煮鱼汤给后母吃”。这样的强人,理应去挑战吉尼斯耐寒纪录啊。  “心灵的选择”  高考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指挥棒,200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也有些与杨时、王祥的故事类似:4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题目自然感人,但据有一点登雪山经验的人说,这故事实在有悖基本的生理科学。雪山之上,露天地里,靠脱下手套做全身按摩就能救活被冻僵的人吗?出题人异想天开,却未免太小看大家的智商了。  那些喜欢给小孩子讲这些胡编乱造的美德故事的人,我以为应考虑让他们自己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先去身体力行一番。  (摘编自《博览群书》,  有较大删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