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2-06-16 12:00:05 发布

诺贝尔科学奖和其社会运行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诺贝尔科学奖及其社会运行——纪念诺贝尔奖金颁发一百周年摘要;本文简要考察了诺贝尔科学奖走过的百年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科学发展的特声、,重卢、探析了诺贝尔奖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本文认为,任何科学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社会运行都是与特定的科学活动万式相联系的,诺贝尔奖也不例外.关键词:诺贝尔科学奖;大科学;常规科学;社会运行诺贝尔科学奖作为科学界最有声望的奖项,它本身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单纯意义上的奖金,而成为一种标志、目的和制度”.在这项著名奖金百年华诞之际,本文拟就诺贝尔留给人类的该项特别遗产的成就和问题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分析,以为纪念.1诺贝尔科学奖的诞生和成就根据举世闻名的诺贝尔遗嘱,诺贝尔基金会于1900年设立了诺贝尔奖.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设立,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的开始.它的产生,本质上并非诺贝尔本人兴趣所至的产物,而是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首先,诺贝尔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科学仍处于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边缘,对科学的利用是少量的、偶然的.19世纪末,形势起了根本的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咨询的地位,它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现代科学研究实验装备和实验本身的复杂性和成本大大增加,因而私人研究已经承担不起高额成本的科学探索,大量的研究工作缺乏资助,即便是许多一流的科学家也会因缺乏必要的研究经费而不能从事正常的研究工作,特别是那些离社会需求较远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更难得到直接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研究的经费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诺贝尔设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使“那些由于以往的工作预示出会获得进一步成就的人们”获得“完全的经济独立,以便从此以后可以彻底献身于研究工作”.诺贝尔奖正是这种科学与经济、社会进一步融合的产物.其次,诺贝尔奖是科学日渐繁荣的必然结果.自然科学经过19世纪的全面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统一体,在主要科学技术领域相继出现了有根本意义的发现,同时也建立起许多新的科学门类.科学的这种“定向集约化”过程,表现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新成果的激增.统计数字表明,全世界科学家的数量每50年增长10倍,而科学家每增长3倍.科技成果则增加1.7倍.与此同时,科技对生产和人类生活直接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并且科学对生产开始具有直接指导作用,表现为自然科学理论物化的时间间隔愈来愈短.以19世纪的发明为例:电动机57年(1829—1886)、电话56年(1820—1876)、无线电35年(1867—1902)电子管31年(1884—1915)汽车27年(1868—1895)、柴油机19年(1878—1897).科学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使得科学的价值和功能高度体现出来.这种科技呈几何级数发展及科技一生产一体化的态势,正是促使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奖励制度产生的背景之一.再者,诺贝尔奖是科学体制化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科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科学的职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结构化(institutionalization)和社会化(sociallzation)进程;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突破了近代私人业余研究的传统,逐步发展到集体创造活动的大科学时代,科学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对需求变化的体制反应,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争以及科学共同体对科学成果的承认就成为科学本身体制方面规范的产物,而源自社会对科学的态度的转换和社会对科学的支持则是对科学体制本身认识和理解的一种正向结果c因此追求科学共同体的承认和寻找更为有力的社会支持,就成为科学家追求的双重目标.既要求保证科学的自主地位,又要求参与社会运行环节,也成为科学体制的双重目标.因而对科学的制度化奖励和资助,就成为切合科学运行特点的积极控制手段.因此,以私人资助为主的“兼有荣誉性奖励和研究资助两项功能但以荣誉性为主的货币奖金体系”特征的诺贝尔奖就成为近现代科学体制过程的产物,在科学领域中展现着它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功能.(1)诺贝尔奖造就了一大批科学精英 诺贝尔奖使那些在事业早期就表现出有发展前途的科学家及时得到鼓励,并在从事研究的训练和设备上得到较好的机会.从而使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具有更明确的追求.同时,摘取诺贝尔奖的桂冠,本身就表明了获奖者的智慧和能力,并激励他们将潜在的素质更进一步地展现出来.社会也能有针对性地培育养护他们,使之能在良好环境中继续深造.而且诸多不在文的奖后待遇,如政府的财政支持、提级晋职、发放科研津贴等使科技工作者直接从科技奖励中体会到“奖励是一种激励”的实在含义,这种有形和无形的内在动力从客观上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诺贝尔奖引导基础科学研究的方向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无疑是体现人类知性和理性的最高产物,而且它所显示的实践性和前瞻性正是人类对客观和主观的认识深化的过程.纵观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90%以上被授予在基础科学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和理论成就的科学家.默顿曾经指出,习惯性的规范要求科学家们首先关心发展确切无误的知识,根据这一点而不根据其技术价值来评价各种贡献.所以,尽管明确规定授奖范围包括“发明”及“改进”,但诺贝尔奖一般不是授予发明有直接应用价值的某种技术或产品的科学家,而是授予为这些技术或产品的诞生奠定了科学理论或技术基础的科学家.因此,诺贝尔科学奖对于激励科学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使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基础科学研究,无疑是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3)它促进和强化科学家对科学规范的遵从动机一般而言,知名度和有望越高的奖励,对科技工作者的激励作用就越大.诺贝尔奖作为科学创造活动的一种象征,与其它自然科学奖相比,无论在知名度还是声望上,都技压群芳.这客观上也为科技工作者创造了一种满足高层次需求的条件和激励科学家取得科学研究成果的强烈动机的社会诱因,它激发了科学家及其群体强烈的建功意识和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目标门],使之产生实现科学活动目标的特定行为.一方面使科学创造者提高了在社会和科学共同体中的地位和扩大了其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激励,使在有限时间和物质条件下,尽快地、较好地获得科学成就.2大科学时代的诺贝尔科学奖诺贝尔奖金诞生于小科学的黄金时代,其设奖目的和前30年的运行都是按小科学的特点来考虑的.二次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活动的方式日益从小科学向大科学发生转变,诺贝尔科学奖就又面临一些新的问题.(1)诺贝尔奖金的资助意义下降了诺贝尔奖设立之初的巨额资金足以实现它的资助目的,然而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规模愈来愈大,科学家人数也愈来愈多,值得授奖的工作也持续增长.这种大科学时代所固有的特性,使得通过给一批一流的科学家提供资助,从而引导科学发展的货币奖金体系受到了挑战.由于研究费用的大幅度提高,这种资助方式已不是私人基金所能够承担的,因而即使巨额的诺贝尔奖金也不能对整个科学研究领域产生太大的资助意义,这使得它对科学发展方向的直接影响(现在主要是靠资助制度)越来越小,诺贝尔奖金只能成为一种主要用来酬谢那些已在各自活动领域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形式,即仅仅是向科学家的既有成就表示敬意的荣誉制度.(2)诺贝尔奖对选选人数和学科范围的限定越来越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大科学时代,科学发展表现出新的趋向.一方面表现为科学家人数的迅速增长,科研成果的膨胀以及合作研究趋势的加强;另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分化、交叉、综合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大多数科学界的重大突破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据统计,65%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是因合作研究而获奖的.一味坚持获奖人数不多于3人的规定,势必使很多应该得到褒奖的人不得不屈居于“第四十一席”.对学科的限制,则使效选委员会只把资金授给那些明显的符合规定的学科项目,而把更大比例的重大贡献排除在授奖范围之外.大科学时代的研究特性使得超选范围扩大、遵选人数增加,势必加强评奖的技术难度.从而加剧这种趋势,使做出真正贡献的却被排除在获奖范围之外,这种局限性又由于诺贝尔奖金的巨大声望而进一步加强,使报酬和贡献的质量不成正比的现象更加普遍.例如,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微生物与免疫学家迈克尔·比肖普和哈罗德·瓦莫斯,表彰他们首次在动物细胞中发现癌基因.但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关于这一发现的一篇关键性论文中,第一作者却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病毒学家多米尼克·斯特赫林.又如1993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理查德·罗伯茨和菲利浦·夏普,以表彰他们首次发现“断裂基因”,然而(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的两篇关键性论文中华裔女科学家周长均是第一作者.而在此之前,美国的格洛瓦·戴维德和霍格尼斯·戴维德已在(细胞)上报道他们已在果蝇中发现了断裂基因.(3)诺贝尔奖评选中特殊标准侵人的可能性增加了由于科学家和科研成果的同步增加,单个科学家的单项科研成果的可见度降低了,从而增加了选择获奖人的技术难度,也同时使特殊标准成为评选工作中的重要依据.朱克曼在分析了大量材料后得出结论,由于诺贝尔奖竞争的激烈性,使得普遍一般的标准已不够用,因而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标准,即不成文的以种族、国籍.政治态度及其他作为参考标准,尽管这并不符合诺贝尔本人的初衷. 如二战期间,诺贝尔基金会理事会为避免授奖机构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曾做出决定;如果政治形势要求小心行事的话,奖金将延期或停止颁发,并在1940-1943年坚持了这项禁令.又如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将用实验证明宇称不守恒的吴健雄排除在外;199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又将首先发现“断裂基因”(即发现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是以不连续的方式排列的)的周长均排除在外,这些都奉明,诺贝尔科学奖有轻视东方人和轻视女性的不上正嫌疑.由此可见,在评审的“特殊标准”中,非科学因素在有些时候也会起作用.而且在诺贝尔奖的变个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原苏联和日本的科生成果累累,但诺贝尔奖的获奖人数却在瑞典、瑞士和荷兰之后,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诺贝尔奖在奖励学文和评奖制度方面的某些局限性.(4)诺贝尔奖的独一无二性面临潜在的挑战由于科学活动在世界各国的体制化.科学奖励静度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特别是由各国政府设立革大奖,正在科学家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自1731年世界上正式设立第一个科学奖“科普利奖”开始,到诺贝尔奖诞生以前的170年间,世界级的权威科学奖励共18项,约平均10年设立一项.以1901年首次授奖的诺贝尔奖为分水岭,1901-1991年的90年中设立的世界级的权威科学奖励共159项,平均每2年设立3项以上.由此可看出,科技奖励已经愈来愈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而诺贝尔奖也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另外,由设奖人指定的评选工作机构,并非相关领域数一数二的研究机构,因而评选工作难免有诸多不足之处.如诺贝尔医学奖1948年授予保罗·米勒的“有机缘杀虫剂DDT”和1949年授予安东尼奥·莫尼茨的“精神病治疗方法”,这两项所谓的科学贡献由于诺贝尔奖权威性的肯定和认可,却给这种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有巨大危害的发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那种对科学的不慎重和不公正,无疑会降低该奖项的权威性.3常规科学时期的诺贝尔科学奖诺贝尔奖诞生于一个科学革命的背景之下,它最初的声望很大程度上源于在科学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一批众望所归的获奖人.但在五六十年代以后,各门学科基本上都开始进入常规发展阶段;重要的科研成果虽然很多,但很难说有多少革命性的成果了,这无疑会对诺贝尔奖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常规科学对诺贝尔奖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由于学科传统或范例的形成与稳定,诺贝尔奖的评奖标准变得明确化了.常规科学时期,各个学科基本上都遵循和深人分析前科学时代(prescience)所提供的现象和理论,所以这一时期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基本上都集中在几个狭小专业范围中,他们基本上都致力于研究各自领域内比较深奥的问民从而穷竭现有范式的潜力,扩大应用范式的可能范围,提高应用的精确性.例如,这一时期物理学领域中的桑子电动力学、原子物理;化学领域中的生物化学、原子化学及化学热力学;生物学领域中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结果是获奖者较多地集中于这些有限科目中的研究项目,而较少授予其它领域.这样授奖集中在范式领域内,更具集中性和传承性.从而避免了类似于不能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成果授奖的情况.另一方面,诺贝尔奖诞生时期,正处于科学革命年代,科学家也一再创立出崭新的理论,因而诺贝尔奖的初期更多的授予了那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做出了革命性科学成果的科学伟人.而常规科学的特性决定了很难出现革命性的人物和革命性的成果,因而诺贝尔奖获奖人名单的杰出性下降了.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当然还是优秀的科学家,但他们当中却很少有人堪与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卢瑟福等媲美.常规科学加强了诺贝尔资金固有的保守性,使该奖金变得常规化和仪式化了.常规科学的共同范式要求科学家遵守科学实践的规则和标准.它所固有的特性使得科学家看不到甚至不能容忍那些引起新类型的现象,常规科学的本性决定了它往往压制重大的革新.这种趋势很容易造成对当代科学中的“反常”理论和研究结果视而不见.像“超弦理论”、“社会生物学”、“冷聚变”等,很难设想会获得诺贝尔奖励基金会的青睐,而这些工作很可能包含了未来科学革命的合理的种子.常规科学时期科学革命性的减弱,以及科学成果杰出性的能见度降低,使得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奖的周期延长.统计表明,有5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成果从发表到确认需要5—16年的时间,这与诺贝尔要求“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的意愿和诺贝尔基金会所遵循的颁奖原则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时间上的矛盾,在常规科学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获奖的可能性变得更为困难,往往使用些科学理论的开创者无法在生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桂冠.例如莫里斯·维尔金斯和罗沙林·富兰克林用X衍射技术发现DNA分于的螺旋结构就是一个例证.富兰克林因患癌症死于1958年,而维尔金斯则有幸分享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又如杰克·基尔比(JackKilby)由于其发明集成电路而获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与基尔比同时被诺贝尔委员会认为是集成电路的发明者之一的罗伯特·诺伊斯(RobertNoyce),则因1990年已去世而失去了这一良机.正如科学家朱克曼所言,诺贝尔科学奖有时只是“授给了那些收获者而不是那些播种者;给了那些继承者而不是那些创始者” .因此能否获得诺贝尔奖,不仅取决于他们的贡献在科学上是否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否有更多值得授奖的候选人出现,而且取决于是否能活到获奖的那一天.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使得列人获奖名单中的人们最终获奖的机会愈来愈小.尽管诺贝尔奖存在种种局限,但它对于推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对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做出了无可辩驳的巨大贡献.纵观它的百年历程,诺贝尔奖侧重引导基础研究的同时,也紧跟社会、科技发展的步伐,在不断改革、不断调整,尽可能地奖励那些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