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0 KB
- 2022-06-16 12:02:4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武汉事业单位语文备考——妙用成语学习文言文(二)华图教育梁花云将文言文学习与成语学习有机结合,还有如下几种方法:五、利用成语还可以理解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其实成语中包含了所有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且短小上口,便于记忆和提取。1.宾语前置句: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在学习“忌不自信”、“古之人不余欺也”这样的句式时,我们不妨通过“岁不我与”、“时不我待”等成语来理解,从而明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第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在学习“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的句式时,我们不妨通过“何患无辞”、“何罪之有”、“何去何从”等成语来理解,从而明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条件: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第三,“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在学习“无乃尔是过与”、“宋何罪之有”、“何厌之有”这样的句式时,我们不妨通过“唯命是从”、“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才是举”、“马首是瞻”等成语来理解,从而明确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前置宾语+是(之+)谓语(动词),其中是“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2.状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从古代汉语脱胎而来的成语中也常有这种用法,状语后置现象在成语中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第一,“于”字结构的成语,这类成语是由介词于和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如“无济于事”中“于事”是状语,放在谓语“无济”后面,现代汉语语序应是“于事无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于忧患生,于安乐死”;其他类似的还有“重于泰山、死于非命、无动于衷、喜形于色、毕其功于一役、拒人于千里之外、防患于未然”等。在文言文中,
这类现象和用法比比皆是。第二,“以”字结构的成语,这类成语由介词“以”和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如“动之以情”中“以情”是状语部分,放在了谓语动后面,现代汉语语序应是“以情动之”。其他类似的还有“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持之以恒、掉以轻心”等。文言句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用法,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句中的“以”解释为“把”,“以好乐”解释为“把喜欢音乐这件事”。3.省略句:文言文中成份省略的很多,成语中也存在,不过成语中以介词省略和介词宾语省略现象居多。如“如坐(于)针毡、祸起(于)萧墙、如坐(于)春风”等。4.判断句:“......者,......也”或“......也”是古汉语中最常用的表判断的句式,而成语中却常用“乃、为”等虚词来表判断,如“胜败乃兵家常事、识时务者为俊杰、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安身为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表肯定的判断;“人非草木、非亲非故、答非所问”等表否定的判断。5.被动句:表被动的成语通常以“见......于......”形式或“为”字等为标志,这与古汉语中的情况是一致的,如“见笑于大方之家、为我所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六、成语里面还有一些兼词现象。如“付诸东流”中的“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同样,文言文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中的“诸”也是兼词。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大家学习时也要善假于物,才能事半功倍。如果能够很好地借助成语学习文言文,利用文言文学习成语,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