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2-06-16 11:49:54 发布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事迹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事迹中国古代名人的勤奋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的勤奋故事  1凿壁偷光中国古代名人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列表  上古炎帝蚩尤舜禹夸父精卫  夏桀妹喜  商纣比干妲己殷郊  周文王姜子牙周公旦散宜生  春秋柳下惠尾生墨子左丘明晏婴子产春秋五霸钟离春程婴介子推  战国庄子荆轲战国四公子苏秦张仪吕不韦伍子胥范蠡韩非宋襄公吴起  秦李斯胡亥扶苏  汉张良萧何公孙弘李陵韩信贾谊晁错李广卫青班固东方朔吕雉卓文君  三国嵇康阮籍管宁孔融  两晋石崇石勒谢安苻坚刘裕晋惠帝  南北朝萧衍谢灵运  隋炀帝  唐魏征柳宗元安禄山李商隐杜牧太平公主  五代十国李存勖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事迹中国古代名人的勤奋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的勤奋故事  1凿壁偷光中国古代名人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列表  上古炎帝蚩尤舜禹夸父精卫  夏桀妹喜  商纣比干妲己殷郊  周文王姜子牙周公旦散宜生  春秋柳下惠尾生墨子左丘明晏婴子产春秋五霸钟离春程婴介子推  战国庄子荆轲战国四公子苏秦张仪吕不韦伍子胥范蠡韩非宋襄公吴起  秦李斯胡亥扶苏  汉张良萧何公孙弘李陵韩信贾谊晁错李广卫青班固东方朔吕雉卓文君  三国嵇康阮籍管宁孔融  两晋石崇石勒谢安苻坚刘裕晋惠帝  南北朝萧衍谢灵运  隋炀帝  唐魏征柳宗元安禄山李商隐杜牧太平公主  五代十国李存勖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事迹中国古代名人的勤奋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的勤奋故事  1凿壁偷光中国古代名人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列表  上古炎帝蚩尤舜禹夸父精卫  夏桀妹喜  商纣比干妲己殷郊  周文王姜子牙周公旦散宜生  春秋柳下惠尾生墨子左丘明晏婴子产春秋五霸钟离春程婴介子推  战国庄子荆轲战国四公子苏秦张仪吕不韦伍子胥范蠡韩非宋襄公吴起  秦李斯胡亥扶苏  汉张良萧何公孙弘李陵韩信贾谊晁错李广卫青班固东方朔吕雉卓文君  三国嵇康阮籍管宁孔融  两晋石崇石勒谢安苻坚刘裕晋惠帝  南北朝萧衍谢灵运  隋炀帝  唐魏征柳宗元安禄山李商隐杜牧太平公主  五代十国李存勖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事迹中国古代名人的勤奋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的勤奋故事  1凿壁偷光中国古代名人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列表  上古炎帝蚩尤舜禹夸父精卫  夏桀妹喜  商纣比干妲己殷郊  周文王姜子牙周公旦散宜生  春秋柳下惠尾生墨子左丘明晏婴子产春秋五霸钟离春程婴介子推  战国庄子荆轲战国四公子苏秦张仪吕不韦伍子胥范蠡韩非宋襄公吴起  秦李斯胡亥扶苏  汉张良萧何公孙弘李陵韩信贾谊晁错李广卫青班固东方朔吕雉卓文君  三国嵇康阮籍管宁孔融  两晋石崇石勒谢安苻坚刘裕晋惠帝  南北朝萧衍谢灵运  隋炀帝  唐魏征柳宗元安禄山李商隐杜牧太平公主  五代十国李存勖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事迹中国古代名人的勤奋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的勤奋故事  1凿壁偷光中国古代名人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列表  上古炎帝蚩尤舜禹夸父精卫  夏桀妹喜  商纣比干妲己殷郊  周文王姜子牙周公旦散宜生  春秋柳下惠尾生墨子左丘明晏婴子产春秋五霸钟离春程婴介子推  战国庄子荆轲战国四公子苏秦张仪吕不韦伍子胥范蠡韩非宋襄公吴起  秦李斯胡亥扶苏  汉张良萧何公孙弘李陵韩信贾谊晁错李广卫青班固东方朔吕雉卓文君  三国嵇康阮籍管宁孔融  两晋石崇石勒谢安苻坚刘裕晋惠帝  南北朝萧衍谢灵运  隋炀帝  唐魏征柳宗元安禄山李商隐杜牧太平公主  五代十国李存勖 李煜  宋司马光王安石范仲淹辛弃疾文天祥辽萧太后文彦博李纲  元耶律楚材关汉卿  明朱元璋朱棣崇祯万历袁崇焕吴三桂沈万三董小宛清顺治雍正多尔衮孝庄郑板桥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纳兰容若胡雪岩谭嗣同梁启超咸丰古代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廉政故事  陈寿:“三不喜”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魏书》  陈寿,字本仁,原籍江西新淦人,因其祖父戌卫辽东,遂入籍宁远。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  早在他少年时期,有一次拾到金子,但他分文未拿,坐守一个晚上,终于将金子交还给失主。1472年,他考中进士,授官户科给事中,从此登上官路,他一生做官四十年,直做到尚书,他都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他有三不喜:一是不喜随意弹劾官吏;二是不喜为子弟亲友争功或谋取好处;三是不喜金钱财物。   他初为官时任给事中,给事中是言官,纠劾百官是其分内的事情,可是陈寿却从不弹劾朝廷官吏,他的这种做法让人感到奇怪,他为此解释说:“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  弘治年间,他到陕西做官,当时的陕西地区经常遭到边地少数民族的骚扰,他到之后,整顿了军务,使地方上安定了下来,有一次,各部族首领率众来战,派出少数骑兵来诱敌,有些明朝将领不知道是计谋,准备出击,陈寿却不准,他独自来到帐外,与数十名骑士坐在凳子上吃东西,敌军见了,怕有埋伏,连忙退却,陈寿乘机下令出击,结果大获全胜。当他向朝廷保捷报时,有人说让他在捷报上写下战士的名字,他说:“吾子弟不事弓马,安得以欺朝廷?”他的公正无私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护和爱戴。  陈寿从小便不爱财,至有守夜还金之举,当官后不改初衷,清正廉洁到底,他当了右副都御史那样的大官,因为得罪了专权的太监刘瑾,被命罚米二千三百石,布一千五百匹,陈寿平时清廉不取,除去俸禄外,一无所有,被命罚米布,贫苦不能偿,只好上书自诉,刘瑾也知道他的清贫,只好免去了处罚。   陈寿自己从不爱财,同时他对贪污的官吏也敢于严厉惩办,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在他调任南京兵部侍郎时,在陕西要离  开时,整整一天,车轿也没能前进一步,史书上记载说,“军民数千人,拥集抚台,泣留公。公曰:君命也。出城之日,号呼之声震地。”  陈寿为官四十年,为官清廉,家无余钱,以至于家贫无家可归,只得流离失所,住所不蔽风雨,甚至在死后也无钱下葬。但他“三不喜”却永远的留在了后人的心中。  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入京》  于谦,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他为官清廉,关心百姓,不畏强暴,刚正不阿。著有《于忠肃集》。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围攻北京,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任兵部尚书,主持军事,成为“救时宰相”。此后一直主持朝政。天顺元年,“守门之变”后被害。  宣德初年,他受命巡抚按江西,他到任后,平反冤狱,打击富豪,为民请命,安抚流离,政绩卓著,很快便得到明宣宗的重视,亲自手书于谦之名授与吏部,任命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当时他年仅三十三岁。  正统六年,于谦上书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  于谦居官三十五年,一直兢兢业业,不贪私利,将一世清白留在了人间,深为后人称颂。当时,官场腐败,贿赂公行。尤其是英宗即位后太监王振把持朝政,勾结内外贪官污吏,擅作威福,大臣进京,必须馈送重金厚礼,否则后果难堪。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决不随波逐流。他每次进京,只带随身行装。好心人怕他遭殃,劝说:“你不带金银入京,也应带点土特产品送一送啊!”他举起袖子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于谦身居兵部尚书大任后,“口不言功”,“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所居仅蔽风雨”,常被“错认野人家”。他曾作诗形容他的床“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他遭诬谄被杀,抄家时,竟“家无余资”。抄家者见正屋紧闭,还上了锁,认为必是钱财藏其内,打开一看,原来都是皇帝赏赐的物品。  于谦死后,石享的党羽陈汝言代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贪脏累计巨万,英宗召集大臣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受重用,死时没有剩余财产,陈汝言为什么那么多。”石享低下头不能回答,天顺三年,石享被关进监狱,第二年死在那里。天顺五年,曹吉祥谋反全族被处死,于谦的冤案才真相大白。  他曾经在16岁那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正表明了他一生为官的原则:不与世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理想,清廉刚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孔子:“节用爱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始祖,被尊称为“圣人”和“万世师表”。  孔子自幼家境贫寒,3岁丧父,是母亲颜氏将他抚养长大。后做小官,官职最高到主管鲁国的司法,此后便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进行讲学授徒,整理典籍,他的言论被其弟子收集于《论语》中。  孔子的思想精华在于“仁政”和“德治”即“节用爱人”。在《论语?述而》中记载:“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集中体现了其廉政思想。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温、良、恭、俭、让”,把“俭”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之一。“节用”,即不奢侈,是指生活上革奢务俭,经济上节约财政开支,宽厚民力,使民以时,不掠夺农民,奖励生产等。“节用”的经济思想也  是治国施政的根本基础,因为为政奢侈,必导致伤财,伤财必害民,故爱民必先节用。节用之后,实施仁政才会有丰厚的经济基础。“节用”是薄敛的前提,孔子反对官府对民众过多的压榨,要求他们“惠民”、“敛以从薄”,这样百姓才能“近者悦,远者来”,国家也才能“足食、足民、民信之”。  孔子认为,“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孔子指出,做官的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爱人”二字是孔子以德治天下廉政思想的高度浓缩。“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直接把“仁”与“爱”结合,反映了孔子要求执政者从自身做起的思想,“政者正也,子帅不正,孰敢不正”。孔子还具体指出了做官者应当具备的五种美德:一是施民以实惠而自己不贪求;二是使民劳作有度而不生怨言;三是行仁政;四是安泰自若而不傲慢;五是容貌威严但不让人生畏。同时应该摒弃的四种恶政是:“虐、暴、贼、有习”。  孔子的“节用爱人”思想是我国古代廉政思想中的宝贵财富,我国历代廉吏无不以此为其廉政的基本出发点,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内涵,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曾激励了许多从政者廉洁自励,拒贿反贪,对后代臣民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铁面无私丹心忠——包拯  拒礼为开廉洁风。包拯为官30多年,视廉洁为做官之根本,清心寡欲,刚正不阿,即便是皇上所送生日礼物也一概退回,表现出了他的崇高节操和无私品格,千古传为美谈,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包拯60岁寿辰,提前叮嘱其儿包贵一律不收任何寿礼。未曾想到,第一个送礼的竟是仁宗皇上。包贵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请代皇上送礼来的太监写几句话,劝父亲收下这份特殊礼物。太监觉得言之有理,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包拯看了这首诗后,当即复诗一首,并将礼品退了回去。他在《拒寿礼》诗中这样写道:“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不可贪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好一个“拒礼为开廉洁风”!竟然拒到了皇帝头上,真乃难能可贵。包拯拒收皇礼并非作秀,他的《书端州郡斋壁》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包拯传世的诗只有《拒寿礼》和《书端州郡斋壁》两首,可谓弥足珍贵。康定元年,包拯出任端州知州。端州以产端砚著名,历任端州地方官员趁进贡之机,向砚工额外索取数十倍以中饱私囊,或以遗权贵,作攀附进身之资。包拯到任后,为了表明心态,即作《书端州郡斋壁》为箴,郡斋即郡守的府第。壁箴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木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诗中虽只  字未提端砚,却为端砚有感而发,表明了包拯刚正无邪、对贪官污吏憎恶如仇的严正心绪,既是个人居官之箴,也对后来到此为官者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据史载,他在端州知州任上,只以朝廷规定的数量制作端砚,按实际数目征收,深受百姓欢迎。直到离任时,仍是“不持一砚归”。包拯深刻认识到“廉洁之官,乃民之表率;贪赃之吏,害民之贼。”治国,他曾上疏《乞不用赃官》;治家,他更是以身作则,训诫严明。为将清廉之风遗传后世,曾作《家训》刻于石碑之上,立在庐州故居。《家训》全文如下:“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  以诏后世。”犯赃滥者,生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于大茔,非为包氏子孙,寥寥数语,措辞严厉,态度清风两袖朝天去。  “两袖清风” 明代吴应箕  “两袖清风”,《辞海》上解释为“居官廉洁,除两袖清风外别无所有。”明代吴应箕在《楼山堂集·忠烈杨睫传》中这么说:“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至明代于谦,“两袖清风”与为官清廉紧密相联在一起。都穆《都公谭纂》卷上曰:“于少保尝为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其还京日,不持一物,人传其诗云: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入京》诗,意谓绢帕、蘑菇和线香,本来是老百姓的所用之物,如果搜刮奉官就会造成祸殃;两袖清风,不持一物进京城,可以免去老百姓说短道长。这样,“两袖清风”或“清风两袖”渐成为官清廉的固定评语。  “况青天”的苏州知府况钟  无独有偶,明代曾被称为“况青天”的苏州知府况钟,任满赴京考绩时,群众送的礼物他一律拒收,并作诗云:“清风两袖 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  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鲜明,子孙岂敢有悖乎!  慎独鬼服神钦的李汰、叶存仁  不畏人知畏己知。慎独被古人看作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礼记·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也。”慎独的关键在于正心、诚意、寡欲、克己,不搞“暗箱操作”,不持侥幸心理,无论私居独处之时,还是在心曲隐微之地,都能做到“暗室不欺”、内省不疚。在慎独方面,载入史册的堪称明朝李汰和清朝叶存仁。李汰因在文章上很有功夫受到朝廷重用。有一年,他去福建主持秋闱考试,考试前一天夜里,有一名书生推门而进,从怀里掏出一百两白银放在案桌上。李汰厉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书生倾吐苦衷:“李大人,这非本人意愿。穷人家孩子读书不易,中举人更难,听人传说,科场中不走这条路,再好的学问也行不通。”李汰联想到以往考生行贿通路子、国家选才不当的弊端,便斩钉截铁地对书生说:“这一回由我主持考试,金钱是打不开通路的,你把银子收起来,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试上罢。”第二天,在考场的门上,高悬着一幅大匾,上面题诗一首:“义利源头识颇真,真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清朝雍正年间的叶存仁,先后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任教官,历时三十多载,毫无苟取。有一次离任时,僚属相送,船却迟迟不发,待到月明星高时,方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送馈赠的。叶当即题诗婉拒:“月月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表现出了钱财难移其志,慎独鬼服神钦的高尚情操。  视金子如粪土——清代学者戴远山  官到能贫乃是清。清贫乃淡泊、俭朴、寡欲、知足,“视金子如粪土”。清代学者戴远山曾撰过一副对联:“诗堪如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能贫就是安于贫穷,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物欲所动。  北魏三朝元老长孙道生  北魏三朝元老长孙道生,坚持俭朴自恃,不慕奢华。他的府第矮小简陋,与朱门连街的华宅高院相比,简直残如破庙。他的儿子觉得有失体面,多次劝说父亲修缮未果,只好趁父亲出征之机,对原有住宅进行大规模改 建,筑成四周带有廓屋的堂庑和高大华美的门楼。长孙道生得胜归来,看到修建后的府第,动用家法严厉惩罚了儿子,并拆毁了新建的堂庑和门楼。还有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季文子,曾辅佐过鲁国三代国君,从政为官三十四年之久,但临死时,竟然家无藏金,室无重器,就连备葬的私人积蓄也没有。在“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封建社会,位居一人之下,能够不入流俗,安居陋舍,不讲享受,甘愿清贫,实属难能可贵。  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  官罢囊空两袖寒。古代为政清廉者,深知“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之道理,“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为浊富不若为清贫,以忧生不若以乐死”;做到“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与子孙谋。”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乾隆年间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由于他深深体谅民间疾苦,因此在为官上非常清廉。后因呈请赈济灾民而惹怒上司,被强加一个子虚乌有的罪名而罢官。回到扬州以后卖字画为生,对贫苦穷人慷慨解囊,而自己过着十分贫穷和清苦的生活,以至于女儿出嫁而难置一点嫁妆。他在赠女儿嫁奁诗中写道:“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廉石”故事——陆绩  早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个流传颇广的“廉石”故事。在东吴孙权治下做过几年郁林太守的陆绩,任期满后奏准返乡,全部家当不满一小船,因怕船轻遇风翻沉,只好压了一块七八百斤重的大石头,陆绩用巨石压船返乡之事成为美谈,几个士人把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吟诗赞颂。  明朝宰相李春芳  明朝嘉靖年间,宰相李春芳回兴化老家过生日,庆贺七十大寿。被当时皇上旌表为“东海贤人”的“江淮高士”韩乐吾自然被李宰相作为社会名流邀请至李府参加祝寿。  韩乐吾接到请柬思索了良久,即让伙计找来两个大瓦罐,两块红布,一副担  子,划着小木船日夜兼程往兴化城而去。  韩乐吾家居兴化最东部的韩家窑,离兴化城有100多里路。一路上,他们昼行夜宿,划桨拉纤,十分的辛苦,好不容易行至离兴化城不远的乌巾荡。韩乐吾挺立船头,极目远望。他理了理被湖风吹乱的悠长胡须,便叫伙计停下船来,将两大瓦罐分别灌满了湖水,然后用红布封口扎好放在船头。灌水的伙计莫名其妙,问了几次,韩乐吾也未吱声。  船一靠码头,韩乐吾就让伙计将那两罐湖水挑着。他在前面走,伙计后面跟。他们终于在第二天日暮时分赶到了张灯结彩、喜气盈门的李宰相府。  韩乐吾一行刚进门,登记礼单的账房先生就迎了上来。那账房先生一看堂堂贤人韩乐吾只送了两瓦罐“酒”,眉头一皱,心中不快,但又不好说什么,只好强作欢颜造单登记了。  待韩乐吾进了大堂喝茶拜会李春芳的当儿,账房先生就悄悄地解开瓦罐上的红布,用指头蘸了蘸,又尝了尝,而后兔子打顺风般找到李春芳。  账房先生和李春芳咬着耳:“老爷,那东乡里的韩乐吾胆大包天,他竟敢用两瓦罐子水进贡您,这,这简直是??”  李春芳还未等他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摆摆手阻止他不要再说了。帐房先生不由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晚宴上,满堂高朋。李春芳让师爷安排韩乐吾坐在他的身边作陪。一个当今宰相,一个乡下庶民,鲜明的反差让参加祝寿的人们百思难解。  散席那天,李春芳叫来账房先生让他把各地进贡的所有金银财宝全部如数退了。但他特别嘱咐要把韩乐吾的两罐清水留下,贡奉在家神柜上。  道别时,李春芳和韩乐吾手携着手,他慢步把韩乐吾送到水码头上。码头上,他们并肩远眺,一阵阵清新的湖风不住吹来,使得他俩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中国古代名人名言看看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  [b][font=宋体][size=6][color=#ff6600]  名人名言--国家篇[/color][/size][/font][/b]  [font=宋体][size=2]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  ——陆游  ——詹天佑  ——赵博生  ——周恩来——吉鸿昌——鲁迅——陈辉——吕坤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徐特立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    。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巴金  ——吴玉章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苏霍姆林斯基  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  ——裴多菲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阿·托尔斯泰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    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中国古代一些人名、地名读音  中国古代史中一些人名地45、郓(yùn)城  名等字的正确读音46、鲜卑(xiānbēi)在历史教学中,许多同学因47、樵(qiáo)夫为对中国古代史上的人名48、大汶口和地名等不能正确读音,往49、燧(suì)人氏往闹出很多历史笑话。因此50、蚩尤(chīyïu)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时,应51、有扈(hù)氏首先将字读正确。以下就是52、亳(bï)对易读错的人名和地名的53、镐(hào)京举例,以飨读者。54、夏桀(jiã)1、会稽55、商纣(zhîu)2、岑参(cãnshēn) 56、共(ɡōnɡ)伯和3、炮烙(páoluî)之刑57、藁(ɡǎo)城4、大月氏(rîuzhī)58、蟠龙5、女娲(wā)59、郢(yǐnɡ)6、樊於期(fányújī)60、李悝(kuī)7、苻(pú)坚61、阖闾(hãlǘ)8、龟兹(qiūcí)63、公子虔(qián)9、可汗(kâhán)64、大宛(yuān)10、吐蕃65、邯郸(hándān)11、帝喾(kù)66、虢(ɡuï)国12、万俟勰67、弈(yì)秋13、赤嵌(kàn)城68、阿房(ēpánɡ)宫14、褒姒(bāosì)69、骊(lí)山15、范蠡(lǐ)70、胡亥(hài)16、焚(fãn)书坑儒97、入彀(ɡîu)43、范缜(zhěn)98、颉(xiã)利可汗44、鄄(juàn)城99、李勣(jí)100、阙(quē)特勤  101、苾伽(bìjiā)可汗102、回鹘(hú)103、靺鞨(mîhã)104、大祚(zuî)荣105、晁(cháo)衡106、和同开珎(zhēn)107、马嵬驿(wãiyì)108、颜杲(ɡǎo)卿109、唐僖(xī)宗110、冤句(yuānqū)111、宇文恺(kǎi)112、洨(xiáo)河113、刘焯(zhuō)114、邙(mánɡ)山115、李峤(qiáo)116、下邽(ɡuī)117、羌(qiānɡ)族118、步辇(niǎn)图119、李存勖(xù)120、赵匡胤(yìn)121、赵顼(xū)122、鄞(yín)县123、潢(huánɡ)河124、澶(chán)州125、钱镠(liú)126、澉(ɡǎn)浦镇127、斡难(wînàn)河128、萨都剌(lá)129、赵孟頫(fǔ)130、张瑄(xuān)131、拂菻(fúlǐn)132、苏洵(xún)133、李煜(yù)134、黄筌(quán)135、孟昶(chǎnɡ)136、米芾(fú)137、濠(háo)州138、朱棣(dì)139、浡(bï)泥140、倭(wō)奴141、俞大猷(yïu)142、脱懽(huān)143、鞑靼(dádá)144、萨尔浒(hǔ)145、多尔衮(ɡǔn)146、蒯(kuǎi)祥147、陈洪绶(shîu)148、周瞾(zhào)149、王谠(dǎnɡ)150、拳毛騧(ɡuā)151、冕旒(miǎnliú)152、妫(ɡuī) 153、榷(quâ)场  154、燕蓟(jì)155、郾(yǎn)城156、朱彧(yù)157、俳(pái)优158、狼筅(xiǎn)159、昭梿(lián)160、身(yuān)毒161、嫘(lãi)祖162、濮(pú)阳163、鲧(ɡǔn)  164、皋陶(ɡāoyáo)165、妇好(hào)166、髹(xiū)漆167、利簋(ɡuǐ)168、重(chïnɡ)耳169、邲(bì)  170、捭阖(bǎihã)171、圭(ɡuī)表172、日晷(ɡuǐ)173、程邈(miǎo)174、酎金杯175、蒙恬(tián)176、毛玠(jiâ)177、氐(dī)族178、鄠(hù)杜179、羯(jiã)族180、伊尹(yīyǐn)181、邹(zōu)国182、曩(nǎnɡ)时183、岷江184、秭归185、墨翟186、苜蓿187、琅琊188、木屐189、缑(ɡōu)氏188、褚遂良189、长垣190、宫阙191、瓦剌192、唐摭言193、幞头194、陶埙195、钺196、稔197、膏腴 198、夯  199、骨力裴罗200、邗(hán)沟名人故事: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遒人。  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