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中国历史故事 8页

  • 50.00 KB
  • 2022-06-16 12:47:35 发布

趣味中国历史故事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趣味中国历史故事皇帝的业余爱好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理,他们要管理好国家,应该是十分忙碌和操劳的。可是,有些皇帝把管理国家的事情都推给了心腹大臣和自己信任的太监去管,自己则专务“业余爱好”。其中有些帝王的业余爱好,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唐玄宗接任于盛唐的国富民强,不愁吃喝,享受太平,闲来无事,专门研究音乐。他组织了专门的宫廷乐队和舞伎,自己谱曲,自己编舞,把唐朝的宫廷音乐推向高潮。他作的《霓裳羽衣曲》成为古代名曲。唐僖宗可称得上典型的球迷皇帝。他曾得意洋洋地自我吹嘘:“我要是应考打球进士,一定得头名状元。”四川节度使出缺,有陈敬暄、师立、牛勉、罗元果四人争着要去。唐僖宗决定,采用击球选官。比赛结果,球艺较精的陈敬暄出任四川节度使。唐庄宗喜欢摔跤(角抵之戏)。一天,他叫大臣李存贤和他较量,李存贤最初没有施展出全部本领,唐庄宗嫌不过瘾,说:“如果胜我,赏你一郡。”李存贤再次角斗时,竟斗胆把庄宗摔倒在地。庄宗不但没恼,反倒说话算话,封他为蔚州刺史。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特别喜欢做生意。他为了过做生意的瘾,下令在宫中的后苑设立市场,和宫女太监们共同做买卖,并建立起了“管理机构”。他以宠妃潘氏为市场总管,自己则充任潘氏手下的管理人员。对违反市场规矩的,包括皇帝自己,均可以鞭挞。晋惠帝司马衷的儿子,从小不爱读书,当了皇帝后专门研究做生意。他在宫中让人和他一起杀猪卖酒,竟练到可以用手掂量肉的斤两,毫厘不差。南唐后主李煜当太子时就喜欢填词,当了皇帝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专门研究写诗填词,即使在他亡国被俘的时候,也即景生情,写出很多感人的词作。他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名词名句,被人看做是五代词的顶峰,因此,人们称他为“皇帝词人”。清代的乾隆皇帝却专门写诗,他的诗在艺术成就上虽不及李煜,但在数量上却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人。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载,乾隆御制诗有4集,共达33940首之巨!又据郑鹤声、郑鹤春所著《中国文献学概要》载,乾隆的诗有10多万首。以乾隆88岁寿数计,他平均每天要写出3首诗。宋徽宗赵佶的业余爱好是书画。他曾在宫里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画院,并亲自给学员们上课和批改“作业”。他的书法艺术更是出类拔萃,所创造的“宋体”字一直流传到今天,印刷体中的“仿宋字”就是仿宋徽宗的字体。明熹宗朱由校喜欢盖房子。他亲自当木匠、操作斧头凿锯一点儿也不比能工巧匠逊色。当他干得起劲儿时,不愿会见任何人。宦官魏忠贤投其所好,专挑其“引绳削墨”兴趣最浓的时候奏事,熹宗往往回答一声:“知道了,你去负责办这件事就是了。”结果魏忠贤操纵了朝政。不过,熹宗也真有耐心和劲头儿,据记载,他仿造皇宫里的建筑,造出来的宫殿模型真是惟妙惟肖。假如他不投胎皇家,说不定真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建筑家哩。与其他皇帝的业余爱好相比,北齐后主高纬的爱好却显得寒酸和下贱了,他居然爱好当乞丐。他在后宫的华林苑设立了贫穷村舍,令人穿上破衣烂衫当乞丐,自己也参与其间,充任一个角色,从事乞丐之间的生意买卖,聊补精神空虚。娃娃皇帝中国的封建社会,帝王的“宝座”是世袭的,因此,出现了许多乳臭未干的娃娃皇帝。据统计,仅10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20多人。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汉的昭帝刘弗陵。他10岁时继承皇位。最后一个娃娃皇帝是末代皇帝溥仪,他继位时是3岁(1908年)。 最小的娃娃皇帝是东汉的殇帝刘隆。他出生100天就当了皇帝。2岁时当皇帝的有两人:东汉冲帝刘炳和东晋穆帝司马聃(dān)。3岁当皇帝的是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5岁当皇帝的有东晋成帝司马衍、北魏孝文帝元宏和南宋的恭帝赵显。6岁当皇帝的有清朝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和清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7岁当皇帝的有后周恭帝柴宗训和元朝宁宗。8岁当皇帝的有东汉质帝、三国吴废帝、北齐的幼主、北周的静帝、南宋的广王赵昺。9岁当皇帝的有西汉平帝、东魏的孝静帝、南宋的端宗和明朝的英宗。10岁当皇帝的有东汉的和帝、三国魏废帝、南朝宋的后废帝和南朝宋顺帝、北宋的哲宗。古代君王的奇癖人类社会历史漫长,无奇不有。而古代权力至高无上的君王们的奇特癖好,更令人啼笑皆非。中国春秋时期的楚灵王(前540~前530年在位)喜欢瘦弱细腰的美女。为此他专门修了一座宫殿来收养细腰的宫女,称“细腰宫”。有的宫女为了使自己的腰细,取得楚王的欢心而不吃饭,甚至出现饿死的情况。这可以说是人类“减肥”的最早记录了。为此,后人把细腰的女子称为“楚腰”,变成了一个典故。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1556~1598年在位)特别宠爱个子小的人。他在皇宫里养了数百名侏儒,并为这些侏儒提供豪华的待遇。酒足饭饱之后,这位国王便和后妃、大臣们以戏弄侏儒取乐。他还为那些男侏儒选了一些女侏儒当配偶,希望得到超级小人,但都未能成功。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则特别喜欢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因此,他养了一个“巨人兵团”。这些铁塔似的大兵饭量如牛,身穿特大军装,佩带特大宝剑,一个个威风凛凛。虽然这些大汉如此雄壮,但国王从不让他们上前线,而只是让他们享受美味佳肴。为了得到更大的巨人,他还专门选了一些女巨人做他们的妻子。但这些女巨人生下来的后代却使国王大失所望,因为他们个子都和平常人一样。19世纪时期乌干达国王罗梅尼加喜欢腰粗如牛的胖女人。他养了10名妃子,个个胖得只能爬行或仰卧。其中有一个最胖的,也是他最心爱的妃子,体重达300余磅(合136公斤),但他还拼命地给她喂食一种“催肥茶”(实际是一种南瓜汤)帮她催肥。20世纪前期,埃及最后一任国王法鲁克,登基时只有16岁。这位国王最大的爱好是当小偷。他为了学习偷技,甚至从监狱里把最老练的扒手带到宫中当面学艺,结果,法鲁克学得了一手熟练的小偷功夫。他喜欢从来访的客人衣袋里偷东西。他一生中偷了无数手表、钱包、打火机和化妆品。而他把这些扒得的东西都放在一间小仓库里收藏。据说,在他扒来的东西里边,还有邱吉尔的怀表。孙膑诈疯脱身战国时,孙膑经墨翟推荐,来到魏国与其同学庞涓一起为魏王效力。一次,庞涓设酒宴与孙膑谈论兵法,孙膑对答如流,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使庞涓“不知所出”。后来在魏王面前试兵布阵,孙膑又将庞涓的阵法一一识破,而且还摆出精巧阵法,使庞涓“茫然不识”。庞涓本来就嫉妒孙膑的才智,而如今孙膑来到魏国,对他的地位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是,庞涓便施用诡计,诬陷孙膑私通与魏国不和的齐国,并以省亲扫墓为由,准备叛魏赴齐。魏王不辨真伪,就将孙膑革职,由庞涓去问罪。庞涓本想杀掉孙膑,但想起《孙子兵法》尚未骗到手,又假惺惺地装起慈悲来。他对孙膑说:“魏王本要判你死罪,是我再三恳求才改为刖足黥面。”心诚意善的孙膑信以为真,在肢体残疾的情况下还恭顺地为庞涓默写《孙子兵法》。幸好庞涓的一位家丁起了怜悯之心,将真相告知孙膑。孙膑虽然知道了庞涓的蛇蝎之心,但如今自己肢体残疾,如何逃脱庞涓 的魔掌呢?想来想去,最后才找到一条妙计,既然庞涓加害于我是因为我的才能,何不采取“能而示之不能”的办法来脱身呢?于是,孙膑装起疯来。只见他披头散发,痰涎满面,时而大哭,时而又大笑。庞涓闻讯,亲自赶来察看,孙膑更是“疯性”大发,表演得惟妙惟肖。庞涓仍有疑心,于是又叫人把孙膑拖到猪圈,送酒食试他。孙膑将酒菜打翻在地,反而嚼食递给他的粪便,庞涓这才信以为真。眼看着孙膑如今已变成了行尸走肉,庞涓渐渐地放松了警戒,任孙膑在猪圈里爬来爬去。后来,齐国想办法救出了孙膑,然后任命孙膑为军师,在马陵道与魏军开战,孙膑终于设计杀了庞涓,报了深仇大恨。计献美人图公元前200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40万大军进犯中原,一直打到太原,围住了晋阳。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抗击,很快就攻进了晋阳城,刘邦下令乘胜追击入侵之敌。冒顿单于兵驻代谷,隐蔽了精兵强将,只布署了一些老弱残兵引诱刘邦,汉兵果然中计。刘邦求胜心切,带领一队人马急速追赶,结果在平城东南的白登山被困。白登山地势险要,匈奴兵把守住各道口,汉兵余部无法实施救援,刘邦这支部队成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孤军。一日,刘邦、陈平登山观察敌情,见敌营有女人骑马奔跑,一打听,知是冒顿单于将王后阏氏也带来了,陈平顿时心生一计。次日,刘邦派一位使者前往匈奴军营,求见阏氏。献上一大堆光彩照人的黄金和珍宝,阏氏爱不释手,这时,使者又拿出一幅美女图,对阏氏说:“汉皇刘邦恐怕大王不退兵,想把中原第一美女献给大王,这是她的画像,请王后过目,看看怎样。”阏氏只见那画中美女,花容月貌,眼溢秋波,令人销魂,阏氏惊呆了。转念一想:要是单于迷上了这中原美女,我岂不是失宠了吗?忙对汉使者说:“珠宝等物我收下,这美女就不用了,我请单于退兵就是了。”当天晚上,阏氏说通冒顿单于,下令匈奴军让开一条路,刘邦仓皇逃出重围,一路狂奔与大军会合。巧猜吕后心吕后和刘邦只生一子,刘邦死后,他的儿子继位,就是汉惠帝。汉惠帝继位时年仅17岁,并且一直体弱多病,所以朝中大事,多是吕后做主。没想到公元前188年8月,汉惠帝在位仅7年,24岁的皇帝就去世了。这对于仅有一子的吕后来说,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情啊。祭奠汉惠帝的时候,众大臣及吕后都聚在惠帝的灵柩前,众大臣无不为惠帝的英年早逝而痛哭失声,但是,吕后的哭声却与其他人不一样,声音特别高,简直就是在嚎。令人奇怪的是,吕后哭尽管是哭,但却没有眼泪。祭奠结束时,众大臣都很纳闷,连老谋深算的丞相陈平也猜不透吕后的心思。按理说,吕后已是60多岁的人了,汉惠帝又没有一个可以继位的儿子,老年丧子该是大不幸的事情啊,她没有理由不哭。当时,在祭奠的人群中,有一个15岁的少年官员,他是张良的儿子,叫张辟强,在朝中任侍中。他似乎看出陈平等老臣们的疑惑心情,就问陈平说:“太后只有孝惠皇帝一子,今天驾崩,但哭而不悲,您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陈平一听,心里一愣,知道张良的后代出语不凡,肯定有新的见解。于是,在散朝时私下里向张辟强请教。张辟强说:“惠帝早逝,身后无成年儿子接续大统,因此吕太后对元勋大臣有疑惧情绪,她心里面惦记的是江山是否稳固,怎么会哭得安心呢?”陈平一听,觉得有道理,便问:“那么,依你看怎么办呢?”张辟强说:“吕太后担心的是兵权。丞相不妨向太后推荐,让太后的侄子吕台、吕产、吕禄为大将,掌握皇宫的军队。”第二天,陈平按照张辟强的意见向吕后上了一道奏疏。果然,吕后高兴地任命了她的几个侄子掌管了兵权。再一次哭祭惠帝时,吕后果然悲痛欲绝,泪如泉涌。这时,60多岁的陈平心里暗服张辟强的精明与智慧。皇宫里的村庄隋文帝的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后,整日里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他手下 有几个侍臣为了讨好太子,四处寻求奇珍异宝,还招来几个美女供太子玩乐。久而久之,太子的学业荒废了,人也变得越来越昏庸。太子的种种恶行传到了隋文帝耳朵里,隋文帝十分忧虑,他打算废掉太子而改立别的儿子。杨勇听说自己的太子地位要保不住可吓坏了,他急忙把侍臣们找来商量对策。一个侍臣说:“京城附近的新丰有一个叫王辅贤的人,很会占卜,把他找来问问吉凶吧。”王辅贤来了,对太子说:“我夜观天象,见有白虹贯于太子的宫门,恐怕于太子不利。”杨勇一听更是着慌,急忙问计。王辅贤说:“只要让太子殿下改做平民,方能避灾。”古时候的人是十分迷信的,一听说能避灾,杨勇高兴了。于是,他叫人在宫庭的后园里建了一个庶人村。特意盖了几间茅草房,房内是土炕草席。太子则一改往日锦衣玉食的习惯,穿起了土布衣服,吃起了粗菜淡饭,过起了老百姓的日子。杨勇满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能躲过灾难,谁想到他建的“庶人村”竟被皇上知道了。隋文帝十分生气,他派大臣杨素到太子府上去查看。杨素一看,确有其事,向文帝汇报。隋文帝大怒,严斥太子,杨勇不得不脱掉布衣,又恢复了太子的装束。后来,隋文帝到底废掉了太子,改立了他人。有关古人读书的趣味故事匡衡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孙敬苏秦悬梁刺股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车胤抓虫照明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白居易口舌生疮,手肘成胝白居易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除了天分好、遗传好,更在于他的勤奋,在于他后天孜孜纥纥地学习,即他自己所说的“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意思是白天作赋,晚上写字,还不时作诗,整天不间断地学习,后来舌头长疮,手肘都磨出了厚茧。韩愈苦读韩愈在嫂嫂的鼓励下,来到洛阳求学。在那里,他租了两间茅屋居住,过着凄苦、清贫、俭朴的生活。为了博览群书,他“口不绝吟于文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起早睡晚,常常读书到深更半夜。就是寒冷的冬天,他也舍不得生火取暖。砚台的墨汁结冰了,他就用嘴 呵呵气,使冰融化了再写;手冻僵了,他搓一搓发热后再写文章;读书读到口干舌燥,他就喝口清菜汤继续吟诵揣摩。韩愈苦读、背诵、深思,不断地记笔记,提炼纲要,记述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注意研究并加以仔细分析,把前人写的文章吃透。欧阳修借书抄书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宋濂借书当衣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范仲淹5年不曾脱衣睡觉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人读书的故事毛主席怎样读书特殊爱好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不动笔墨不看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无所不读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拾贝壳的孩子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是当国王还是读书?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施洋搓脚夜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李嘉诚夜读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间小小的藏书阁,线装古籍层层叠叠排放在书架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地阅读诗文。他涉猎甚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李嘉诚堂兄李嘉智回忆道:“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他的另一位堂兄,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李嘉来感叹道:“嘉诚要小我十多岁,却异常懂事。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我看过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名人谈读书读书是人生一件大事,值得人们高度重视。本书所以以此文代序,就是想强调告诉每位读者:读书是一个人成才的基本规律。你若能遵循这一规律,您就一定会成才!您若能以此教子,您的孩子也一定能成才!“人往高处走”你一定也希望自己和孩子有个更好的发展。如果您和孩子想成为优秀的人才,那么就请你努力读书吧!对于书籍有很多人做了很好的解说或比喻,能加深我们对书籍和人必须读书的理解,我们摘抄几句在这里:“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古代文学家刘向“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诚。”法国作家雨果“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革命导师列宁“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俄国诗人普希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没有书的屋子,像没有灵魂的躯体。”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个没有书籍的世界,就如同一个没有绿洲的沙漠一样。”美国作家欧康诺“好书是作者留给人类的礼物。”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书籍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的精巧工具,是帮助我们克服智力上的惰性以及知识贫乏的思想发动机。书籍是我们最宝贵和最亲密的朋友。”法国文学史家法格“书籍是心灵的明灯、护身的宝镜;是道德的典范、邪恶的宿敌;书籍是智者的桂冠、旅途的伙伴、家庭的益友和病人的寄托;书籍是掌权者的幕僚和智囊、是善辩雄才的发祥地;书籍是硕果累累的花园、是鲜花盛开的草原;书籍是思想的储存库、是生活的再现。它能召之即来、求之必应、有问必答、始终恭候一旁、效尽犬马之劳;书籍能驱赶黑暗、启示光明、解除疑虑、敞开思路;书籍是灾难中之救星、幸福之先导、它为你增进财富、化险为夷。”法国教育家卢卡·彭纳还有三句更重要的话应当熟记在心,并且实际去做:“世界上的大思想家和大发明家,都从书堆中进去,再从书堆中出来。”著名作家郁达夫“只要仔细观察杰出人物的生活,不难发现读书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俄国历史学家别斯多热夫·柳明“在人类社会这个总画面中,各人的地位取决于各人读书的总量。”法国政论家拉布雷“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革命导师马克思“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文学家郭沫若抗美援朝趣味故事:一车高粱换一车美国兵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期间,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暂编汽车18团5连,奉命从阳德运送一批高粱米到前线。当车行至目的地附近时,突然,防空岗哨鸣枪示警:敌机来了,注意隐蔽。于是,全部车辆赶紧熄灯,摸索着前进。  行驶在最前面的运输车,不慎驶过了志愿军前沿阵地,误入美军防线一公里处。驾驶员看到前面不远处灯光闪烁,觉得不对头,赶紧调转车头往回驶。孰料,在紧张倒车时,后轮一下子滑到了公路边的沟坎里,任凭怎么加大油门往上冲,车子就是爬不上来。  在这紧急关头,一辆满载美国兵的卡车正驶过来。美军驾驶员以为掉到沟里的卡车是己方的,于是立即停车,跳下车来,准备帮忙往上拉。我方驾驶员机智地从自己的车子里跳出来,绕过车头,登上美军的卡车,猛踩油门,将卡车启动,借着照明弹的余光,冲过美军封锁线,回到阵地。整个过程,车上的美军一点儿也没有觉察。  志愿军前线阵地的士兵,一看是美军卡车,立即发出停车信号。我方驾驶员停好车后立即说明情况,车上的美国兵以为到了目的地,一个个跳下车来。  “葡萄藤——根。”(即“放下武器”)志愿军战士们用刚学会的英语齐声喊道。  虽然志愿军战士的发音不准,但美国兵还是听明白了。他们一个个将枪放在地上,或是留在卡车上,将双手举过头顶,乖乖投降。  汽车团团长命令战士们加强戒备,一边收缴武器,一边清点俘虏人数,车上整整有25个俘虏。结果,我军驾驶员就这样机智地用一车高粱米换回了一车美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