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0 KB
  • 2022-06-16 13:17:30 发布

《小豆棚》中民间故事题材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小豆棚》中民间故事题材探究一、选题的意义曾衍东的《小豆棚》是清代中叶受《聊斋》影响而产生的一部文言笔记体小说集。自《聊斋志异》问世之后文人纷纷效仿创作文言笔记体小说,续《聊斋志异》之作盛行一时,曾衍东的《小豆棚》便是其中之一。《聊斋志异》光芒掩盖了仿聊斋之作的闪光点,《小豆棚》一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很少被提及,但人们对该书的评价较其他仿作还是比较高的“在清人笔记中尚属佳构”。由此可见《小豆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小豆棚》中的作品内容十分繁杂,“分门别类,诠次成帙,计十六卷”,“大而忠孝节义之经,次而善恶果报之理,常而艺文珍宝,变而神仙鬼狐,以及山川风土、鸟兽虫鱼、诗词杂记者凡备载”。但《小豆棚》中的故事并非是作者的独创,其中有很多故事都是取材于前人的作品,也有不少是改编民间故事题材而来的。作者在对民间故事的加工润色的同时肯定融入了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对那些取材民间故事的作品的分析能更好的了解作者在创作上所做的努力及其创作意图。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本课题主要探究《小豆棚》中的涉及民间故事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包含了很多民间故事题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类型有哪些,与民间流传故事相比较分析,经过作者改编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像、艺术特征等方面有什么变化,作者如此改编民间故事的意图是什么,这些都是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一)研究步骤2010年10月至12月,毕业论文准备阶段:确定选题,精细阅读作品《小豆棚》及相关作品,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他人关于本论题的观点及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笔记。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6 2011年四月中旬前进行初稿写作,进行论文修改,四月二十日前完成定稿上交。五月中旬毕业论文答辩。(二)研究方法及措施:本课题主要从叙事学角度展开对《小豆棚》中民间故事题材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对论点进行阐述。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获得的信息,了解《小豆棚》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半认识。在对搜集和整理的各类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运用理论分析法来深入解读文本。四、毕业论文提纲《小豆棚》中内容驳杂,作者广泛搜集前人作品、民间故事中出现的经典题材进行再创作,这些作品的题材主要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经典作品、民间故事,本文主要分析取材于民间故事的那些作品。一、民间故事题材作品集中的原因据粗略统计,民间故事题材的作品在全书中约占三分之一。民间故事题材占有如此高的比例跟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密切的联系。作者游历大江南北,结交各类人士,这对于他搜集民间故事题材有很大的帮助。二、作品中出现的民间故事类型书中出现的民间故事题材有很多种,下文挑选集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题材类型进行分析。(一)、最具代表性的是《小青》、《拜书》、《画版》、《黄玉山》等几个作品,这几个故事梗概相似,与我国古代的田螺姑娘、画中人故事的情节类似,可以将它称为田螺姑娘或画中人型故事。将选取《搜神后记》中白水素女的传说与以上四篇文章进行列表比较。四则故事在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人物形象塑造生动丰满。(二)、《石帆》、《刘祭酒》、《叚子崄》等故事有化用了邂逅仙女这一民间故事的类型。但作者不是简单的化用,不少方面都做了改变。(三)、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还有精怪报恩或者复仇的题材类型的故事,以及作者录入的游历大江南北时所听到的野史轶闻类型的故事,生动的记录了当时的生活状况。三、创作意图作者对民间故事进行润色改编,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意图,如劝人向善,因果报因。如借助梦幻般的爱情故事来抚慰书生受伤苦闷的心灵,这些和作者自身的科举仕途上所经历的有很大的关系。16 四、小结五、主要参考文献[1]曾衍东.小豆棚[M].盛伟校点.山东:齐鲁书社.1991年[2]明清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3]冀运鲁.《小豆棚》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4]宋金民.《小豆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5]任庆华.仿《聊斋》之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6]蒲松龄.聊斋志异[M].张鹤友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刘建芳张娟李博.《小豆棚》女性形象浅析[J].时代文学.2010年[8]宋金民.《小豆棚》语言的诗情画意美[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9]徐正伦陈铭.《小豆棚评述》[J].浙江学刊.1981年[1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1]盛伟.曾衍东与《小豆棚》考索[J].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12]李杰玲李寅生.论《小豆棚》对《聊斋》的模仿和变异[J].中国文言小说研究.2008年[13]徐文君.仿《聊斋》之作:《小豆棚》初探[J].蒲松龄研究.2003年16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小豆棚》中民间故事题材探究曾衍东的《小豆棚》是清代中叶受《聊斋》影响而产生的一部文言笔记体小说集。《聊斋志异》光芒掩盖了仿作的闪光点,《小豆棚》一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很少被提及,但人们对该书的评价较其他仿作还是比较高的“在清人笔记中尚属佳构”。由此可见《小豆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小豆棚》中内容题材的来源很广,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作品涉及民间故事题材,作者是怎样实现对民间故事题材再次创作,实现他的创作意图,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对曾衍东创作的《小豆棚》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使其摆脱了仅仅作为《聊斋志异》之附丽的命运。对该书的研究经历了研究程度由浅到深研究面由窄到广,由作品版本考证,作者生平考察,作品内容内容分析,及全面地研究的过程。首先是对《小豆棚》的作品的选录校注方面。按时间顺序来看,最早的是一九八六年徐正伦、陈铭的《小豆棚选》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九年杜贵晨校注的《小豆棚<校注>》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九年南山点校的《小豆棚》由荆楚书社出版;一九九一年盛伟点校的《小豆棚》由齐鲁书社出版。这写研究虽然是比较初级的,未深入的分析研究,但是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16 进一步的研究是关于《小豆棚》的作者生平的考证及内容介绍方面。首先是徐正伦、陈铭《小豆棚评述》介绍了《小豆棚》的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作品内容,他们将书中所收的一百六十四篇作品概括为三类题材,一是揭露腐朽的封建官僚制度;二是赞颂下层人民,特别是妇女,肯定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三是广泛记录了各方面的见闻。杜贵晨先生发表了《论曾衍东和小豆棚》与《曾衍东传略》,对作者的生平作了细致地考查,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作了一定的阐述。盛伟先生发表的《曾衍东与<小豆棚>考索》、《<小豆棚>及其作者曾衍东》、《关于<小豆棚>的校点与考索》对《小豆棚》版本和曾衍东的生平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同时也简要指出《小豆棚》作品题材资料的来源驳杂。张宪文发表的《七道士曾衍东的生平与著作》考察了曾衍东的生活经历;周金冠、高朝英的《曾衍东评传》对曾衍东的生活经历经行评述;杜桂萍的《<小豆棚>作者曾衍东事迹考》对曾衍东的事迹进行了新的考查,通过对其小说创作的文本细读,结合书画印鉴款识和方志文献等独特资料,对其生卒、字号、行迹、仕履有一更加清晰的认识。在这一个阶段学者们对《小豆棚》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对作者曾衍东的生平的考证上,对作品内容的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关于《小豆棚》作品内容具体研究的方面。刘建芳、李博等人的《小豆棚女性形象浅析》对作品中出现的女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分类,概括为忠孝女子、睿智女子、侠义女子和多情女子,解读她们光彩夺目的形象及作者赋予她们的的深刻内涵。刘建芳、张娟等人的《人鬼情未了——试论<小豆棚之>人鬼情缘》这篇文章主要以《胡曼》、《金蚕盅》和《娟娟》为例,探讨曾衍东创作人鬼爱情故事的意图,以及三篇爱情故事的异同和曾衍东对女性形象的赞颂。高洪波的《偶饮文酒——兼谈<小豆棚>》对《文酒》一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宋金民的《<小豆棚>语言的诗情画意美》分析作品最为突出的语言艺术成就。这些研究是从人物的形象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等角度进行的,肯定了作品在这几方面的成就。《小豆棚》与《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徐文君对《小豆棚》的研究论文《仿<聊斋>之作:<小豆棚>初探》分析《小豆棚》通过对两者的的思想认识价的值及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通过与《聊斋志异》的比较证明其为一部仿聊斋的作品。冀鲁运的《小豆棚研究》,以作者的创作意图为立足点从作品的显性意识和隐性意识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显性意识对创作方式和作品的艺术成就的影响,以及隐性意识对作品艺术风格构建和思想关系内涵之间呈现的关系。宋金民的《小豆棚研究》,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作者生平、作品进行更加系统完整深入的研究和评价,不仅从创作原因,题材来源,艺术特色等方面探讨《小豆棚》对《聊斋志异》的模仿,而且也分析了《小豆棚》在写作体制与内容题材等方面的变异。李杰玲、李寅生《论<小豆棚>对<聊斋>的模仿和变异》一文中指出《小豆棚》的模仿体现在故事情节、文章结构和艺术手法的使用,变异之处则体现在对封建思想的态度和对女性的关注。任庆华的《仿<聊斋>之作》说明《小豆棚》作者曾衍东的创作动机教化世人及该书与《聊斋》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变异现象,说明《小豆棚》与其他仿聊斋之作的不同之处。通过与《聊斋志异》的比较我们认知到《小豆棚》作为仿作存在的价值,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使它学史上有一个公正合理的定位。16 总之,现在学术界对《小豆棚》的研究已经越来多,从最初的的校注,至后来的作者生平的考证,作品内容、艺术成就等方面的分析探究,使世人对《小豆棚》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已有学者对《小豆棚》的题材来源进行分类,但没有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在创作的,本人将进行通过《小豆棚》作者取材于民间故事题材进行分析,探讨其如何实现对民间故事的改编,以及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希望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究能让大家对《小豆棚》由更多的认识。参考文献:[1]曾衍东.小豆棚[M].盛伟校点.山东:齐鲁书社.1991年[2]明清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3]冀运鲁.《小豆棚》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4]宋金民.《小豆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5]任庆华.仿《聊斋》之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6]蒲松龄.聊斋志异[M].张鹤友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刘建芳张娟李博.《小豆棚》女性形象浅析[J].时代文学.2010年[8]宋金民.《小豆棚》语言的诗情画意美[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9]徐正伦陈铭.《小豆棚评述》[J].浙江学刊.1981年[1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1]盛伟.曾衍东与《小豆棚》考索[J].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12]李杰玲李寅生.论《小豆棚》对《聊斋》的模仿和变异[J].中国文言小说研究.2008年[13]徐文君.仿《聊斋》之作:《小豆棚》初探[J].蒲松龄研究.2003年16 本科毕业设计(20届)汉语言文学《小豆棚》中民间故事题材探究16 摘要:《小豆棚》中的作品内容驳杂,大多数是由作者广泛搜集前人作品、民间故事中出现的经典题材进行再创作的,这些作品的题材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前人的经典作品、民间故事,本文主要分析取材于民间故事的那些作品。《小豆棚》中民间故事题材集中跟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密切的联系。这些民间故事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那些经过在创作的故事与原型相比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也融入了作者教化世人之类的创作意图。关键词:小豆棚;民间故事;艺术特色;创作意图曾衍东的《小豆棚》是清代中叶受《聊斋》影响而出现的一部文言笔记体小说集。《小豆棚》仅仅被视为一部仿聊斋之作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很少被提及,近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本书的价值。《小豆棚》中的作品内容十分繁杂,“分门别类,诠次成帙,计十六卷”[1]“大而忠孝节义之经,次而善恶果报之理,常而艺文珍宝,变而神仙鬼狐,以及山川风土、鸟兽虫鱼、诗词杂记者凡备载”。[2]但《小豆棚》中的故事并非是曾衍东独立创作的,其中有很多故事都是取材于前人的作品,也有不少是改编民间故事而来的。作者在对民间故事的加工润色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意图,本文将通过对那些取材民间故事的作品的分析能更好地了解作者在创作上所做的努力。一、民间故事题材作品集中的原因“据粗略统计,民间故事题材的作品在全书中约占三分之一”[3]。民间故事题材占有如此高的比例跟作者曾衍东的人生经历有密切的联系。作者在《小豆棚》自《序》中说“我平时好听人讲些闲话;或于行旅时见山川古迹人事怪异,忙中记取;又或于一二野史家抄本誊录”[4]可见《小豆棚》一书的创作与他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曾衍东生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字青瞻,一字七如,号七如居士、七道士,祖籍山东嘉祥,为曾子第67代孙。清乾隆壬子(1792年)举人。曾衍东的一生坎坷,其自幼随任宦四方的父亲游走闽、粤、海之间20余年,足迹达湖北、杭、苏、福建、广东等地。在双亲客死关外以后,曾衍东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先在山东单父县署,后去济南,再至任城各希斋巡漕行馆,做的都是内记官的文书工作。在之后的岁月里,曾衍东游幕湖北、四川,“足迹遍天下一十七省,泛江航海,登五岳,而上四山”,[5]可以说是踏遍大江南北。生活的困顿和对现实的不满,曾衍东结束游幕生涯开始努力进入仕途。曾衍东仕途坎坷,他参加科举屡屡失败,最后只是乡试中举,所幸最后他在16 50岁迟暮之年由人举荐,才得任湖北江夏县令,后调任巴东县令,但因曾衍东个性清高、倔强,为人耿直,不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所任的都是一些苦差事,仕途之艰辛可想而知。63岁那年,因断案而触怒湖北巡抚,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降罪罢官,流放温州。后虽遇赦,但年事以高无力还乡,最后客死温州,终究壮志难酬。曾衍东几经宦海沉浮、备尝世间炎凉、饱尝琉璃漂泊之苦,如此坎坷的生活经历在带给他苦难的同时也开阔了他的视野,让他有机会去接触社会上的各色人物,结交各类朋友;辗转各地的漂泊不定的生活也让他有机会了解各地的民俗民风,以及各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奇闻异事。他很好的将这些所见所闻作作为素材进行创作成为《小豆棚》中的精彩篇目。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作品中找到证据,在不少篇目中作者或在正文中或在篇末自注中透露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者创作地点,比如《小豆棚·画版》篇中记载:“辛丑游粤,在新会袁春舫业师署……”;《小豆棚·小黄梁》篇末作者自注曰:“此条在任城和希斋巡漕作记室时稿”;《小豆棚·湘潭社神》篇末自注明“余于役彝陵。合郡守掾至丞尉莫不从事于博……”等等。曾衍东博闻强识,除了将所见所闻写进《小豆棚》之外,还改编写了历史悠久的民间故事和前人作品中的经典。可见,曾衍东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他能够收集到大量民间故事的条件,而他卓越的才华与他对民间故事题材经行再创作是密不可分的。二、作品中取材民间故事的类型《小豆棚》全书分为十六卷,共二百零五篇,其中作品涉及内容驳杂,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类:一是,揭露了官府的黑暗腐朽,批判了官吏的昏庸无能,如《杨汝虔》、《周劈刀》、《张二稜》等;二是,揭露了丑恶的社会现实,讽刺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湘潭社神》、《泥博鬼》、《放鹰》、《少霞》等等;三是,反映家庭婚姻内容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的追求和肯定,如《叚子崄》、《翠柳》、《刘祭酒》等等;四是,反映科举考试的作品,揭露了考场的营私舞弊和主考官的不学无术,如《李维敬》、《泗州城隍》等等;第五,反映商品经济意识的作品,如《二妙》、《陈万言》、《黄玉山》;另外,作品中还记载了当时各种奇闻异事,以及古代的文人轶事,民间技艺,各地特产……《小豆棚》涵盖如此多的思想内容,小说题材的来源自然也是十分广泛。《小豆棚》乃仿聊斋之作,其中很多作品的题材来自《聊斋志异》或者由《聊斋志异》中的题材演化而来;《小豆棚》被称为采编之作,除了对《聊斋志异》的模仿,不少作品是作者对唐人小说、宋元明小说题材的借鉴。除此以外,曾衍东在游历大江南北时,将那些“闲事”,“闲人”“16 闲情”、“闲话”收为己用,创作出了大批取材民间的故事。民间文学犹如资料储藏室能为文人创作提供大量的素材,曾衍东博学多识,面对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传说,他不仅仅是熟悉,而且在创作中对其中的经典能够自如地化用。在《小豆棚》一书中取材于民间故事题材的作品约占三分之一。书中出现的民间题材很多,下文就例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种题材类型进行分析。(一)、画中人题材类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有化用“画中人”这一民间故事题材,曾衍东的《小豆棚》中也不乏这类题材的故事,如《小青》、《拜书》、《画版》、《黄玉山》等等。画中人这一类题材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与“田螺姑娘型”归为一类,田螺姑娘的故事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各地流传的故事都有大体相似的故事情节。这两者都有相似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一位失意或者单身的男子无意中拥有一幅画,画中人乃一美人(或得到一枚田螺),于是恭恭敬敬地供奉这张画;某一天回家发现家中异常,饭已经做好了;后一日暗中窥视,发现家中出现的美人,留住娶为妻子,从此生活幸福,但因为一些原因美人不得已离开男子。这一类型的故事题材最早出现在西晋束皙所撰《发蒙记》一书中,后在《述异志》以及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中都有出现,以《搜神后记》卷五中的《白水素女》故事最为详细。曾衍东在《小豆棚》中对这一题材的并非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进行了巧妙的改编,许多方面有所革新。下面将把《白水素女》与《小豆棚·小青》、《小豆棚·拜书》、《小豆棚·画版》、《小豆棚·黄玉山》四个故事列表比较,探讨作者是如何化用民间故事题材的,在进行在创作的过程中在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努力。表一:“画中人”或“田螺姑娘”题材故事情节结构比较《白水素女》《小青》《拜书》《画版》《黄玉山》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王生“官家争欲婚之,生皆力拒”“又以其父宦迹萍踪,多所未遇”樵者段云岩“孑然一身”黎姓少年爱好画本“纸上丽人,尤所珍爱”黄玉山“读书贫而不能继膏油”偶得一大螺,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生“市肆见骨董铺中有美人画卷”“以金购之,更为重装”“日夕焚香瞻拜,对画如对人”“偶得残本四子书”置之几上“焚香百拜”“默默对书”僧画二美于生门扉,生“将从前所好置之高阁”为太守太夫人写真,误画女公子,悬画于室中,“每饭不忘”与之对话“樵归,见饮食满桌,“偶于醉后假寐灯几”“生偷觑见一女子似画中,“16 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为人者。一夕挑灯夜读,忽举首,见女子从画中下”“遂与为欢,备极燕婉”后“每至夜静阖户便来,雅谈诗文”见一丽姝在侧”后有一女子从画中下一檠相对,默祝其来”女来与生对诗“遂成伉俪”(端)于篱外窃视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端便入门……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女子告知生为为了前生之原而来“诘朝,健户出伺之”见女子“燃火具馔”遂与女子合,女子资助段读书,举孝廉父夜起见门扉,“燃以膏,疑是怪,遂破其空扉”女与生私奔,生不求上进,与生分离女子告知真相“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后被王生父亲发现,“父启户摘画,投于火中,登时而尽”女子醉酒现现出原形,告知真相“生已奄息”生穷困潦倒再遇女子,女子告知真相,劝生功举业女子因现行,“不宜复留,当相委去”“端请留,终不肯”女子安然无恙,终与王生成礼,为其生儿育女,厮守田园之乐女子“言讫不见”段“告归田里”后七十二卒“函以印而封于库”生与太守之女结婚,乃是先前画中女子“非非”端富足娶邻人之女,后仕至令长云女子忽然不见,“生亦寻卒”以上便是五则故事的情节结构,后四则故事与《白水素女》在情节结构上保持了相当的一致,但曾衍东在化用田螺姑娘这个传统民间故事时又做了各自不同的变异与革新。首先在故事情节结方面,曾衍东将故事情节设置地曲折离奇、腾挪跌宕。《小青》一篇中插入狸奴扑女裙,女子在王生详诘之下才道出与生相会乃是“以了夙愿”,后被王生父亲发现,画卷被焚。故事打次本应该是结束了,曾衍东又增加了故事情节,小青复生嘱咐王生告诉王父“我非祸君者”,“以闲所置我”,最终得到王生父母亲的认同与王生成礼,侍奉翁姑,养儿育女,夫妻厮守田园之乐,最后飘然离去。画被毁小青却安然无事者就是故事起了波澜。《拜书》篇与田螺姑娘故事最为相似,但也有出任意料之处。女子被段云岩发现之后,并没有离去,二是假称自己是“天汉素女离珠天帝明军孤苦,有上进志,故遣妾来主中馈,以佐灯膏”[6]并且也确确实实出资办飨,让段生闭门读书,俨然如教书先生,劝生入童子试,而后有辅佐段生处理政事,直至醉酒现出原形才道明自己乃是假冒素女之名才离去。16 《画版》篇作者从所见之画版开始描述,并引入故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黄玉山》篇的故事情节最为复杂,中间的情节可分为夜雨联床,楼头课读,山谷遗金等等。女主人公怜才,与黄生私奔,为他更换清静的读书的地方,她劝黄玉山努力功读,勉图上进。在看到黄生“固半途而辄废,复见异而思迁,往往于鸡鸣咿唔之际,女抱绣相对,生辄倦欲寝”[7],黄生读书没有动力,不求上进之时,女主人公又苦心安排“数人卷女于衾,缚而舁之,并所有什物,席空而去”,“又系生送诸四十里之外”[9]断绝黄生的后路,既是对他的教训,也是对他的勉励;然后在黄生“以画鬻于市,仅得易食,而衣粗不完体”[9],饱尝生活艰辛,流离失所的困顿之后,女主人公在千佛寺遗红叶设计引黄生相随,山谷相见后,苦口婆心地劝说使其自悔;之后故意让黄生见“紫金冠者,如贵官状”[10]的“小姨夫”,促使黄生反省之前的不求上进,并留自画一轴,黄金一锭,既有精神上的鼓励,又有物质上的支持,可谓用心良苦。情节设计翻空出奇,出人意料。整篇“文笔甚奇警”[11],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甚是奇警。《小豆棚》故事篇幅短小,想要塑造人物形象不是件容易的事,作者通过对特定的情景和氛围、个性化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描写准确、细腻、生动、形象,在书中创作出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搜神后记》“白水素女”故事中无论是对谢端还是白水素女都没有做细致的刻画。相比之下《小豆棚》的四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要生动形象的多。如《小青》一篇中,小青因狸奴扑裙而露相一节,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一问一答,可见王生的急迫与小青的无奈;如《拜书》篇中,女子陪伴段生读书一节,段“谨受教,能殚诸心,研诸虑”,“抑或废书三叹;顿转于秋水之波流;又或把卷沉吟,忽悟于樱桃之启齿”[12]作者选取了段生读书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写出了段生读书时的动作神态,从中看出他学习的勤奋;如《画版》篇中,画版上的两位女子的争论,“二兰云:‘好女子,好女子,丑事羞人!’左青云:‘人家事,何预尔?’二兰云:‘同门合楣,岂容尔私?’”[13]描写了二兰与左青间争风吃醋的情形,女子直白显露的对话,可见女子的直率,不做作。再如《黄玉山》篇中,当黄生急向女子求欢时,女日:“姑徐徐,不当唐突西子。君风雅人,请试一对。如不能就,何止金谷酒数。”[14]寥寥数语就运用多个典故,用语典雅,显示女子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言谈之中显出女子的娇羞,符合养在深闺太守之女的身份。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作者在利用画中人这个传统民间故事题材,对它进行加工改造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表现艺术与深厚的文学功底。16 (二)、邂逅仙女题材类型邂逅仙女题材的故事在乾嘉文言小说中很多,《小豆棚》中的《石帆》、《刘祭酒》、《叚子崄》等即是化用了这一民间故事的类型。这个故事题材的情节大致如下:一位男子外出不小心迷失方向,困顿惶惑的时候闯入或者遇到仙女,男子忘记尘世与仙女过上幸福的生活,但由于命运的安排最终不得不分离。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曾衍东对这一故事题材处理虽然不至于让人望而惊叹拍案叫绝,但是也有引人入胜,不容忽视的绰约的风姿。上述所举的三个故事中《刘祭酒》《叚子崄》两篇故事情节变动较大,首先女主人公的身份不再是仙女,在《刘祭酒》中意识“上清承值”的狐女,在《叚子崄》中最终都不知女子为何物。《刘祭酒》中狐女假扮成少年陪伴刘生嬉戏并敦促读书,数年之后恢复女子身份与刘生结成夫妇,最终也因“上承清值”而不得不与刘生分离。男女身份的变化情节设计巧妙,使平淡之中忽生波澜。《叚子崄》篇中女子风雪中与石工相遇,恳请其相送归家,后女子的母亲做主将女子嫁给石工,石工被兄长带回家,女寻至家门,一起生活,最后女子因母讣而归,终杳无音信。这篇中给女子和石工各自设置了一个家庭背景,是故事情节更加接近常人。作者曾衍东即是诗人又是画家,在彭左海为其作的传中就写到“工诗及书画,笔墨狂放,大致以奇怪取胜”[15]在《小豆棚》的创作中作者在绘画方面的造诣自然也会流露出来。在《石帆》、《叚子崄》中一些环境描写的语段语句优美,宛如一幅风景图呈现在读者眼前。《石帆》中卞在遭遇风浪飘至一岛,登岸时所见之景“翠峰百刃,高插云表,下皆平石,周围作陂陀,而潮水震荡,如坐艨艟。……乃见前峰如挂帆饱风以去。”[16]此段文字描绘了卞见到仙女之前多见的海岛奇幻的景色,写翠峰,写月色,写波涛,写灯光,是未遇仙女而先入仙境,让人更加期待看到以后的故事。《叚子崄》篇开头写石工兄弟遇到大雪,作者对雪景的描写如下“飘飘如掌,峰峦玉琢,野甸银铺,粉本模糊,鹅毛飞舞”[17]短短数十字将雪景描写地淋漓尽致,雪如手掌般大,如鹅毛般飞舞,“玉琢”“银铺”将雪铺满了山峰与田野地美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充满诗情画意。作者自己也在文章最后注明“此是一幅李营邱白描雪景图”[18]。如此飘渺的环境描写为后文遇到女做预设,不至于显得突兀。(三)、其他民间故事题材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所占比例比较多的还有精怪报恩或者复仇的题材类型的故事,以及作者录入的游历大江南北时所听到的野史轶闻类型的故事,生动的记录了当时的生活状况。16 民间信仰中,各种生物都是有生命情感的,它们恩怨分明、有恩必报,也从不放过为非作歹之徒,因而往往幻化为各种精灵出现在文学画廊中。在乾嘉时期“用传奇法,而以志怪”[19]的“聊斋体”文言小说中特别能够体现这一点。我国小说中多姿多彩的龙女、狐女、鬼女、花妖形象以及其他动物,正是这种观念的反映。这些民间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精怪或动物报恩,即某人无意中救过某精灵或动物;某天此人遇到灾难,得到精灵或动物的帮助。这类故事在《小豆棚》中数量不多,仅数篇,如《鱼跃》《猴诉》《义鸟亭》等。另一类是精怪或动物复仇,即因某人残害精灵或动物,结果得到报复,或者干脆是妖精幻化人形祸害人间。如《鳖僧》中的余杭僧好食鳖,且爱活煮,结果被烧死,如当日之活煮鳖。再如《杨汝虔》中杨汝虔骄奢淫逸,花费百万银两买的一官,在上任途中被大鼋所吞,之后鼋幻化为杨之形状,在人上贪婪好酒,颠倒是非,“迎合上官,卑躬屈膝,几于吮舐”[19]。作者在卷十五“物类”和卷三“报应部”中集中讲述了这动物报恩或复仇的故事。作者游历大江南北,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野史轶闻也作为《小豆棚》题材的来源,这个题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关于人物的传记如《郑板桥》篇写著名的书画家郑版桥的奇行轶事;《朱高安》篇写朱高安一改前咎替百姓求雨的事。有关于考据的《人生考》、《骨种羊考》等。有关于贞女烈妇的故事,这部分故事列在卷一“忠孝部”如《金贞女传》篇中写金氏,为了有名无实的婚姻,躬耕自织,在“杨母贫益困,尝携少子来女家”时,金氏“厚给之,至母殁不衰”,表现出勤劳、孝顺的下层劳动妇女的本性。其他还有《马姑》、《张烈妇》等,有关于忠孝节义的故事《常运安》一文中选取了常运安生活中的几件令人拍案称好的事如“看《精忠传》,凡集中秦桧字样,皆手抠之。”[21]虽显得搞笑但也足见这位平时大大咧咧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仗义勇为的粗汉的忠。有关于民间技艺的描写,如《吴门三戏》、《指画渴笔创始》、《上寮翁焙鸭论》等篇。总之,野史轶闻题材的故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社会名人,也有社会底层的人物,有自然现象,包罗万象。“民间故事题材的引入,使得《小豆棚》更接近民众、贴近生活。”[22]三、作者改编民间故事题材的意图16 作者对民间故事经行加工润色,是民间故事既保持了民间故事原有的故事框架,也加入了作者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在上述所列的民间故事题材中,首先来看第一类,即画中人型故事题材,在这类题材中作者将男主人公的身份设置为书生,这不是简单的改变农夫身份,作者将男主人公的身份定为书生与他自己的生平经历有密切的联系。从曾衍东的生平介绍中可知他曾屡试不第,仕途不畅,作为有着如此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文人,作者让书生成为梦幻般的爱情故事的男主人公,希望通过作品中创造一个避难所和温柔乡,在虚幻世界里让落拓书生得到美女的青睐与帮助,借以抚慰书生受伤苦闷的心灵。如《石帆》中卞京这位奇士,家境贫寒,过海遇到咫风,漂流到一个海岛遭遇了两个美丽仙女的青睐。在第二类,即邂逅仙女故事题材,作者也有这样的意图。如《刘祭酒》篇中,刘生由于从小失去父母,偶然抓到狐女,要求它陪自己嬉戏,从此两人成为好友。狐女亲自教授并督促刘生学习,最后两人终于结成夫妻。在第三类故事题材中作者讲述因果报因,劝人向善或讲述忠孝节义的故事,教化人心的意图十分明显,这也是作者最主要的创作意图。作为一位文人,接受的都是儒家思想,这就促使他们想努力厚人伦,美教化,将道德教育推广从而形成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因果报应是曾氏劝惩世人的手段之一,动物报恩或是报仇都是因果报应的表现形式,作者通过讲述这一类故事劝惩世人一心向善。作者从民间搜集的奇闻异事虽然类别很多但主要集中宣传忠孝节义如《颜氏忠孝录》中介绍了颜氏满门忠烈的事迹,《烈女铭并序》、《马姑》、《张烈妇》、《义夫烈妇》、《金贞女传》、《陈戍节妇》、《薛鲁氏》等讲烈女、贞女、节妇。《赵孝子传》、《王世名》、《人耳》、《吴老人诸子妇轮养传》、《封丘陈女纪事》等篇中宣讲孝道,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给世人树立起榜样。项震新在整理编纂《小豆棚》时就把忠孝节义、善恶果报分别放入第一卷和第二卷,认为此书“可以助谈笑,可以长见识,并可以寓劝惩”。另外,作者写民间杂技这是出于好奇心,并不是主要的创作意图。四、小结本文主要分析了《小豆棚》一书中的民间故事题材,从作者的生平入手分析小豆棚中民间故事题材丰富的原因,并列举了几类主要的民间故事题材,通过对其中代表篇目的理解了解作者在民间故事创作中在艺术方面的特色。对故事的改编润色,渗透着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分析地目的。五、主要参考文献[1]、[2]、[4]曾衍东.小豆棚·序[M].盛伟校点.山东:齐鲁书社.1991年[3]冀运鲁.《小豆棚》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25[5]宋金民.《小豆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16[6]、[12]曾衍东.小豆棚·拜书[M].盛伟校点.山东:齐鲁书社.1991年:176[7]、[8]、[9]、[10]、[11]、[14]曾衍东.小豆棚·黄玉山16 [M].盛伟校点.山东:齐鲁书社.1991年:246[13]曾衍东.小豆棚·画版[M].盛伟校点.山东:齐鲁书社.1991年:234[15]阿莹.曾衍东与《小豆棚》[16]、曾衍东.小豆棚·石帆[M].盛伟校点.山东:齐鲁书社.1991年:167[17]、[18][13]曾衍东.小豆棚·叚子崄[M].盛伟校点.山东:齐鲁书社.1991年:339[19]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20]曾衍东.小豆棚.杨汝虔[M].盛伟校点.山东:齐鲁书社.1991年:240[21]曾衍东.小豆棚.杨汝虔[M].盛伟校点.山东:齐鲁书社.1991年:29[22]任庆华.仿《聊斋》之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