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民间故事传说 17页

  • 44.50 KB
  • 2022-06-16 13:17:56 发布

虎牢关民间故事传说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虎牢关民间故事和传说一、虎牢关的由来荥阳、郑州一带在古代气候温暖湿润,到处是一片丘陵沼泽,冈陵起伏,森林莽榛丛生。一些草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肉食动物狼、虎等猛兽,也常出没其中。西周中期,周穆王姬满曾带领随从在这一带射猎鸟兽。他先命熟悉泽中情况的虞人掠林打前站,忽然,他们发现芦苇中藏有猛虎。这时穆王一行就要到来,情况十分紧急,负责安全保卫的猛士高奔戎冲上前去,三下五除二就把老虎生擒活捉了。周穆王到后,虞人报告了情况,并献上老虎,得到穆王的称赞和嘉奖。周穆王命令把这畜生圈起来,地点就选在偏西的峡谷地带(即现今的汜水虎牢关)。于是虎牢关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就从此诞生了,距现在大约有3000多年。虎牢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险在左控大河,右踞高山,易于据守。要在位于贯通东西的大道上,东通齐鲁,西达秦陇,串通了临淄、定陶、洛阳、长安等重要都市,又是南北交通的黄河渡口,北连燕晋、南结荆楚,车船人马来往频繁。秦末的楚汉之战,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列强之战,三国的三英战吕布,唐初的武牢之战,大都是在这里决定了帝王帝业的成败。 现在关前竖立有莲座碑楼一座,为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立石,高2米、宽0.7米,楷书“虎牢关”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二、等慈寺及其碑记等慈寺位于荥阳汜水镇东北方0.5公里处的赵村南头,建寺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五月,完工于贞观十一年,是唐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的地方。此寺高阁广廊,宝坊灵塔,规模宏伟壮观,它历经重修,就在清末光绪年间还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修葺。可惜一九四四年日本侵华战乱时被毁。寺门外东西两边座落着两块石碑,东边的一块是“大唐纪功颂碑”,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撰写,碑高4.5米,宽1.99米,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勒石,碑文行草,凡35行,2400余字,碑阴刻唐玄宗过汜水诗。西边的一块是“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中书侍郎颜师古撰写,碑高3.43米,宽1.5米,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勒石,碑文32行,2000余字。两碑均为国家珍贵历史文物,其碑文拓本一向为书法爱好者所珍爱,可惜在1952年当地农民建桥时被毁,上级发现后残碑追回,现存于郑州市博物馆。武牢之战定等慈唐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与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汜水附近进行了一次决战。据《唐书》等史料记载,窦建德为了援救王世充以解洛阳之围,亲率十万大兵屯兵坂诸(汜水县东北二十里),李世民率三千精 兵屯兵武牢(即虎牢关)。窦建德恃众轻敌,逼城而阵,李世民以逸待劳,伺其阵久卒饥,率轻骑突发奇兵,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大败窦建德,只杀得窦军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在牛口峪窦建德被李世民活捉,这便是历史上以少胜多而闻名古今的“虎牢之战”。战后,唐太宗为超度亡魂,笼络民心,命令在大战的地方建寺,定名等慈寺。三、关公庙及其传说第一个关公庙究竟建在哪里?据史料记载和虎牢关老年人传说,是建在汜水关。在后来翻修扩建时,下边埋的都是汉砖,也证实这里是全国首建的关公大庙。据传是曹操惊建关公庙,说的是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擒拿,孙权杀害,孙权派人把关公人头送给曹操,想让刘备痛恨曹操,攻打洛阳。曹操见了关羽人头,跟活的一样,说了句玩笑话:“云长别来无恙否?”谁知关公睁眼动须,可把曹操吓坏了,昏倒几天,醒来后,急忙以公卿的葬礼,建冢植林,厚葬关公。可是曹操仍然有心病,睁眼合眼,总见关公站在面前,每天胆颤心惊,曹操才不得不诚心给关公建庙。原计划把庙盖在洛阳,但不是倒塌就是失火,老建不成,原因是洛阳有句童谣:“关公关公、心傲气盛,光说过五关,不提困麦城”。曹操经谋士提醒忽然想到:关公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夺关斩将,英雄的时候都在虎牢关,就决定在虎牢关给关公建了个大庙,当时叫“荆王庙” ,后来人称"关公庙",庙建成之后,曹操的病日渐好转。关公庙位于汜水镇虎牢关村,现庙内存有紫檀木雕刻的关羽像,高1.6米,后院殿前有一八棱碑,高1米多,宽0.22米,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61年)勒石。关公庙为何亦称三义庙相传玉皇大帝被关云长的正气所感动,让姜子牙打开封神榜,添了一行字,封关云长为关圣帝君,仅次于玉皇大帝,管天上所有的神。刘备死了以后,虽有皇陵祖庙,可比起关公来就差得远了,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关公的神像,连周仓、关平也跟着沾光,因为关公很重义气,对刘备、张飞受人冷落感到很难受。有一次他到玉帝那里汇报民情,趁着玉帝高兴的时候,请求给他的刘兄、张弟封个神位,玉帝一听,看了看姜子牙,姜子牙为难了,张飞封神还好说,排在关公之后,刘备就不同了,因为玉帝说过,除了他,关圣帝君就是二天爷,若把刘备封在关公之下,不成体统,关公也不会愿意,封在关公之上,玉皇大帝往哪里摆?关公也看出了姜子牙的难处,就请求说:“虎牢关建了个关公庙,我一个人住在那里怪冷清的,不如就让我们三个兄弟都住在那里吧。”于是从此以后,关公庙就塑了刘、关、张三个神像,关公庙亦成了三义庙。四、玉门古渡的由来玉门古渡位于现在的汜水镇口子村,汜河入黄河处。 相传,广武山和大坯山原为一体,连绵不断,汜水河道原是经大路沟流入枯河到荥阳入汴河的,明明离黄河很近,却绕了个大弯,泄洪非常不畅。大禹治水来到这里,看到暴雨如注,洪水肆虐,淹没了田园村庄,灵机一动:“何不把汜水改道引入黄河呢?”于是大禹立即召集水族,说道:“汜水泛滥成灾危害生灵,又要劳动大家在这里挖山了”。鳝鱼(人称小龙)说:“我们弟兄在山下拱个洞算了。”说罢大家就齐呼呼地出动了。不消几个时辰洞就被拱通了,人们就取名为“鱼们拱洞”。汜水顺顺当当流入黄河。时间不长,洞就被冲成了大口子。至今这儿还沿用“口子”这个名字。不久,口子上边又塌了一坯土,堵住了河道。大禹说:“这山原来是塌坯山(讹传为今日的大坯山),治河要治本,得把这山挪开。”于是就命乌龟把此段山驮到浮戏山边,人们叫它塔山(即塌山)。到汉高祖时,定虎牢为国都。一次汉王问及渡口之名,当地人称“鱼们拱洞”。汉王错听为“玉门古渡”,连声说:“啊,玉门古渡,好名字!好名字!”由此人们将错就错,就称之为“玉门古渡”了。五、龟山及金钥匙的传说在汜水城西一里之许,距玉门古渡南半里之遥,有一座小山,人们叫它龟山。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只乌龟看到这里黄河时常泛滥,淹没周围的村镇和庄稼。于是它就来到山下,看中一座大小合适的小山,乌龟便钻入山底,背负此山向汜水上游方向游来。由于路遥山重,走到半夜,乌龟已是体乏无力,难以支撑。但为了在五更前赶到环翠峪,它还是咬紧牙关,奋力前行。走着走着突听雄鸡高歌,东方发白。恰在此时,临近一户大门走出一个女人,她看到眼前的一切,惊叫道:“天呀,丁点大的乌龟背这么大的山,也不怕压死。”已是奄奄一息的乌龟闻得此言,伸了伸头,四爪颤动了几下,便遗憾地死去了。为了纪念它,人们就叫此山为龟山了。关于龟山,还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龟山是一座宝山,山里有个金马驹整天拉磨碾金豆子,所以汜河水再大,也冲不坏龟山。有一年,一个叫菜老大的菜农,在龟山脚下开了一片菜园。仲秋的一天上午,菜老大卖菜归来,在菜地里转悠,忽然发现今年的葫子结了一个带圪杈的,个头很大,他觉得奇怪,打算留作种子,来年种植。恰在这时,有一个南蛮子找来,要买那个葫子。菜老大很惊讶:“你要那干啥?这种菜嫩时才能吃,现在都老了。”可那南蛮子却执意要买,并说:“你要多少钱都行,只要别再给别人了。”菜老大愈感蹊跷,就逼问南蛮子:“不说清楚就不卖。”南蛮子无法,只好道出实情:“这葫子是打开龟山的金钥匙,只要熟透,就能用它打开龟山之门,得到无数宝藏。” 两人最后商量得到宝藏两人平分。再说菜老大,自从知道了圪杈葫子的玄机,贪财之心日益迫切,每天菜也懒得卖,地也不再种了,只是一天到晚蹲在葫子旁瞧呀瞧的,心急如焚地等着葫子成熟。终于,葫子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菜老大哪里还顾得上和南蛮子的预约,慌不迭地拿起就走。他捺着性子围着龟山转悠了一会儿,拿起葫子猛然向龟山戳去,只听“隆隆”巨响,一道金光闪出,龟山的大门真的开了,大门里果见一匹金马驹在拉磨碾着黄灿灿的金豆子。菜老大忙把金钥匙往磨盘上一搁,一手去抓金豆子,一手就去拉金马驹,一霎时,山震动起来,并发出呼呼怪响,吓得菜老大扭头就跑,金豆子撒落满地。只听身后“轰隆”一声,龟山又恢复原状。菜老大什么也没得到,金钥匙也丢在山里,从此再也没有人走进龟山了。六、关于刘邦斩蛇和王莽洞的传说相传在汜水城东,有一条大路沟,在先秦时期,这条沟是东西交通的要道。到了秦末,天下大乱,沟荒人稀,原住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大蟒,已修炼达到了化人吐语的境界,趁兵荒马乱,打通了通沟的长洞,渴饮黄河水,饥食行路人,弄得这条沟路断人稀。汉王刘邦,西取咸阳,回师东进,与楚霸王争夺天下,挥动兵马,途经大路沟,只见前边人马忽啦一声,掉头就跑,齐声呐喊:“好大的蟒啊!” 刘邦上前,但见草丛比人深,树上无飞鸟,好一派凄凉景象。刘邦心想这都是这只大蟒造成的结果,便拍马抡剑,直取那蟒,大蟒急忙缩进洞内,口吐人言:“大王要想过去,请封我为青龙”。刘邦对这恶蟒痛恨已极,便说道:“请你伸出头来受封。”当那蟒伸出头来时,刘邦手起剑落,斩下蟒头,并大骂道:“毒蟒便是毒蟒,还想当什么青龙!”那蟒太大,血喷如泉,直流到现在的留村,刘邦把蟒的头扔到现的在蒋头,把蟒的心抛之现在的新店,据说这三个村便是由此得名。刘邦与霸王争帝,早把这事忘了,到成皋称帝时,率兵又路经大路沟,只听空中不时有话传来:“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刘邦抬头一看,见是蟒魂,随口说道:“深沟荒野哪有命,待到平地把命还。”这一说喊声便停止了,也给后来的汉平帝招来了杀身之祸。过了200年之后,汉平帝即位,大蟒转生为王莽,成了平帝的老丈人,杀了平帝,夺了江山,应了刘邦“平地还命”的说法。现在汜水镇清静沟口,还有这个大蟒洞,人们又称它为王莽洞。七、关于张飞寨及其传说张飞寨位于今汜水镇虎牢关村东南方100米处,三国时,张飞攻打虎牢关 与吕布作战,屯兵驻扎在这里,现存有张飞当年的拴马柏等历史痕迹。相传大宋年间,张飞寨附近有个苗员外,仗义疏财,怜孤恤贫,舍茶舍饭,救济穷人,人称苗大善人。话说苗善人的孩子大了,要办喜事,要请众亲朋好友庆贺一番,可由于人多,杯碟碗壶远不够用,眼看第二天孩子就要办喜事,买吧来不及,苗员外着了急,一直到三更半夜还没有睡着觉。在迷迷糊糊中只听有人说:“苗善人,碗碟送来了!”他吃了一惊,睁眼一看,不见人,自己认为想碗碟入了迷,正诧异间,忽然听见一阵马铃声由远而近,在他的大门口停下了。当他打开大门,只见一个金马驹驮着两大筐玉碗玉碟站在门口,一个长着白胡须的老者说道:“苗员外,我们张爷敬佩你为人厚道,仗义疏财,知道你着急,特命小的送碗碟来了,用后如数送到张飞寨南口。”苗员外急忙道谢,老者和金马驹转眼都不见了,只剩下杯碟碗壶,苗员外很守信用,用后洗刷干净,带些供品,如数奉还。这件事,传遍了附近各村,不管哪一家办事只要前去烧香祷告,要借多少炊具、家具,没有不借的,但都有借有还,即使弄碎了几个,言明一声也就是了。到了清朝嘉庆年间,邻村有一个赵大户,此人爱财如命,为人刁钻刻薄,人送外号“有钱无德” ,很早就垂涎张飞寨里的金马驹和玉碗玉碟,只是苦于无法得到。一日,他打听到狗血破邪,便心生歹念,杀了几条狗,接了几盆血,找了几个地痞无赖藏在家门四周。自己前去烧香祷告,说要办事借家具。说也真灵,刚打三更,金马驹便驮着两筐玉碗玉碟来到他家门口,他大喊一声“动手”,自己抢先去牵金马驹,几盆污血迎面泼来,弄得他一身一脸,金马驹一带,赵大户仰面摔倒,此时金马驹和两大筐玉碗玉碟都不见了,赵大户却摔断了腿,落了个终身残废。从此,张飞寨借家俱的祷告不灵了,也没人再从张飞寨借出过一碗一碟。八、华雄岭的由来及五月十三下大雨的传说华雄是三国时董卓手下的一员猛将。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骁勇异常。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十八路人马结成联军讨伐董卓。联军派孙坚作先锋攻打虎牢关。董卓命华雄应战,打败孙坚并连斩祖茂、俞涉、潘风三位大将,吓得联军将士不敢出营。这时关羽请战,曹操立即斟酒一杯,关羽说:“酒先斟上,等斩了华雄再饮”。说罢提刀跨马出阵。不一时,关羽飞马回营,把华雄人头掷到地上。曹操忙敬酒时,酒还没凉。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温酒斩华雄”。为振奋士气,联军将华雄首级挂在三丈多高的竿头上示威,董卓手下将士将华雄尸首抢回,埋在了今虎牢关之东卧龙山上,后人称“华雄岭”。华雄死后,民间还有这样一段传说: 华雄死后,因他是个无头鬼,阎罗天子不收。他游游荡荡,冤气难伸,就在民间作起祟来,抢人供果,淫人妻女。华雄鬼魂成了当地妖魔。一天,一女人有病,可奇怪的是,她一走进虎牢关的关帝庙就好,一出庙门就犯病。无奈她到关帝面前祷告,关帝即派周仓查看,发现是一个无头鬼作祟,关帝此时已明白七分。那天是五月十三,关帝早早地磨起刀来,磨完刀,关帝跨马直奔华雄岭,正遇见无头鬼背着一女子走上岭。关帝命周仓扔出捆妖绳,将其捆了个结实。接着关帝大喊三声天上传来三个炸雷,青龙刀连劈三下,华雄尸身断成三截,虎牢关一带再也没有鬼怪出没。从此,却留下了每年的五月十三响雷下大雨的习俗。九、汜水虎牢三战吕布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十八路人马联军讨伐董卓,在虎牢、汜水布下战场。关羽温酒斩华雄,董卓闻报大怒。命李催、郭汜引军五万驻扎汜水关,董卓自带十五万人马同李催等将守虎牢,命吕布领三万大军去关前扎下大寨。(一) 十八路诸侯驻军荥阳,前锋孙坚直抵成皋(今上街村),到汜水关前搦战,与李催交个平手。公孙瓒出迎郭汜不敌,被张飞接住。十八路诸侯乘隙取关,李催夺路而走,恰逢吕布前来助战。吕布自称英豪,长胜无敌将军,有万夫不挡之勇。公孙瓒力战吕布不支,张飞大吼一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接住吕布厮杀,交有百十回合,不分胜负,两军皆惊,助阵喝彩。两军追追停停,张飞性急,趁吕布回头骂他诱敌之时,飞出一鞭打去,吕布紫金冠被打落,吕布心惊,回马而西,十八路诸侯进驻汜水关。吕布冠落之地在今张飞寨东小沟里,宝冠落地而没。传说一百年发一次宝光,紫光如电,照射一方。(二)吕布挨了一鞭,心存警惕,在虎牢关外,设上了绊马索。至今绊马索尚存10余米,虽经千年日晒雨淋,毫无锈色。义军改公孙瓒为前部,到吕布关前叫阵。吕布迎战张飞,二人也不答话,一戟一矛战得难解难分,约有百十回合,关羽见张飞久战吕布不下,上前助战,吕布怎敌二将,只好拨马回营,整军守关,公孙瓒也退回汜水关。(三)此时,刘、关、张三将已英名远播。十八路诸侯莫不敬仰。两军相峙数日,公孙瓒军不时讨敌骂阵。吕布心高气傲,胸襟狭窄,搁不住三骂,便又拍马挺戟跑下关来。(吕布骑马跑下城的地方,后人称为跑马岭,至今城墙 土层还清晰可见)。公孙瓒仓促迎战吕布不到三合,败下阵来,吕布求胜心切,追上公孙瓒举戟便刺,被张飞丈八蛇矛隔开,两人又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败。关羽按捺不住,挥动青龙月偃刀杀上,又战三个回合,仍战吕布不下,刘备也挥双剑助阵,四人象走马灯似的团团打转。吕布见寡不敌众,朝刘备虚晃一枪,败回关内,闭关不战。董卓看联军势大,决定迁都长安。联军都各自保存实力,也分头撤兵。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英战吕布。十、玄武灵台玄武灵台也称“太和宫”。位于汜水镇北隅太和山巅,建筑于何年何月不详,古时孤峰突起,山嶙千仞,台上琳宫行院,岩洞清亭,风景清幽,楼榭亭台,错落有致,(现存有实景照片,见《重修汜水县志》)楚汉战争时,刘邦在此台纳薄姬为妃,生汉文帝刘桓。因年深日久,风蚀雨淋,地震基坏,历代增修。至民国十一年大水冲坏城墙,淹没汜水县城,为筑堤防水,在台下掘出残砖,砖上有“皇王万岁”四字,字体为柳叶篆。据此考证,此台可能是汉高祖刘邦登基台。十一、岳阵图及兀术沟 岳阵图位于汜水镇西南2.5公里处的岳阵图村,原名竹芦渡。据《宋书》记载,南宋建炎(公元1182年)年间,金兵压境,山河沦陷,民族英雄岳飞奋起抗击,转战于黄河南北。金兵直逼军事重镇汜水,为保护宋皇陵寝(在今巩县),岳军与金对垒,驻扎竹芦渡,这里是一带黄土高岭,沟壑纵横交错,树木茂密,岭上一片原野直抵虎牢关形势十分险峻。金兵主帅兀术带兵驻扎在梧竹沟(今东河南村)。梧竹沟即兀术沟的谐音。金兵势盛,岳飞决定智取。挑选三百精兵埋伏于渡前山下,密令其各采伐薪刍两束,捆成火炬,至深夜一齐举火,金兵疑宋援兵到来,惊慌败溃。为纪念岳飞,后人把大败金兵的竹芦渡,称为岳阵图。十二、吕布城吕布城位于汜水乡虎牢关村,三国时吕布为把守虎牢关在此安营扎寨,后人称此地为吕布城,城内现存绊马索、跑马岭、点将台、饮马泉等历史古迹。十三、虎牢关一带的柿树黑了心(传说故事)西汉末年,王莽应了刘邦的“待到平地把命还”的话,害了平帝,夺了江山,捉拿起来反抗他的刘秀,从南阳把刘秀赶到虎牢关,困在南屯沟里,刘秀男扮女装,躲过了杀身之祸,由于战乱,人民穷困得连口饭也吃不上。刘秀在沟里困了三天,饿得头昏眼花,出又不敢出,到处是王莽的追兵,好不容易在沟坎上见到一棵桑树,结满了黑森森的葚子,他也不知是什么树、什么果,摘下来就吃,味道十分可口,又香又甜,吃了之后精神为之一振。想到自己是皇家子孙,不能白吃树果,便说道:“是树一千年。”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他的话成了金口玉言,柿树和桑树因为他的“是树一千年”打起了官司,桑树说:“ 我给天子一饭之恩,天子是封我的。“柿树说:“天子明明说柿树一千年,怎么是封你的?”黄门官把御状传给了刘秀,刘秀说:“我确实是说:‘是树一千年’。”黄门官就又照此传了下去。桑树因自己的功被柿树赖走,气得哭了而柿树昧了桑树的封赏,却黑了心。因此,现在虎牢关一带的柿树都是黑心,而桑树却很少长成,因为它哭(枯)了。十四、五更雨的故事清朝雍正十年(1732)河南巡抚王士俊受封河东总督兼河南巡抚之职,接管田文镜的职权。王士俊到圆明园见雍正皇帝时,雍正问:“王士俊,你知不知道,你今天走出京城后,将有大难?”王士俊回答道:“臣实不知有何难,臣请陛下明示。”“要杀你的有腰杆硬,有人撑腰。”“臣腰杆更硬,自有后台撑腰。”“谁能给你撑腰?”“有皇帝陛下为臣撑腰,臣何惧之有?”雍正皇帝赞赏了王士俊很会答话后,便令太监备宴留宿。因为当时雍正手下有一队暗探,名叫“血滴子”,朝野内外,无事不晓,所以,在得知有人要暗算王士俊后,便将其留宿和赐宴。 次日,王士俊辞雍正皇帝后,除奏请恩准巡视山东时谒曲阜孔庙之外,还将在回河南途中打道怀庆府,南过黄河,经玉门,谒汜水县龟山之镇国寺。当王士俊至镇国寺时,由于天色渐晚,寺院老方丈劝王总督留宿庙内赏月和下棋。灯下对奕时,老方丈毕竟棋高一着:“王大人,将军了。”王士俊动了一步棋化险为夷,顺口说了一句:“唔,今晚恐怕要下雨吧”。老方丈回道:“王大人,您看,这青天缈缈,月色明亮,哪会下雨呀?”“要下雨的”。王总督随口又说了一句。“王大人,咱们至窗前看看天色再说。”两人干脆放下棋局,出寺院,走至龟山之巅佛爷岭仰观天象,看着说着,竟打起睹来。“要是下雨又怎么着?”“要是不下雨呢?咱们打下睹好吗?”“好,要是不下雨,我这明净珊瑚红顶子就输给您啦。”“大人,您为总督竟下这么大睹物,那我就只好输头啰。”讲着讲着,便各自歇息去了......三更天后,老方丈用手敲了敲板壁说:“王大人,今晚定然是不会下雨啦。”说罢,老方丈便安然入睡了,只有王总督还未能入眠。将近五更时,一片乌云飘忽而来,不一会儿,竟唰唰地洒下一阵稀疏的雨点来。 王士俊敲了敲板壁喊道:“老方丈,老方丈,果真下雨啦。”老方丈赶紧翻下床,向外一看,果真下起雨来,慌忙跑来跪在王总督面前:“王大人,饶命!”窗外洒下一阵过路雨后便天亮了。天亮后,王总督叫来随从,并命令行刑。中军将老方丈推出门外跪在坎下,王士俊对中军附耳说道:“割领代头!”接着,中军将老方丈的衣领割开一个口子,便随着轿子下山去了。王总督的轿子和随从们下山后,山下并无下雨迹象,洒在龟山上的一阵夜雨,只不过是一阵过路小雨。这便是汜水人常讲的“五更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