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民间故事拾遗-3 11页

  • 62.00 KB
  • 2022-06-16 13:18:05 发布

蕉城民间故事拾遗-3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蕉城民间故事拾遗》(三)畲族“三月三”的谷米节  “三月三”,是个传统节日,过这个节日,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远在广西的壮族、白族,他们在“三月三”这个节日里,盛装大聚会,邀喉答歌,青年男女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那么,僻居在福建山区的畲族同胞,除了对歌外,他们的“三月三”是怎么过的呢?  也许,是由于畲族祖祖辈辈生活在山区吧,山高水冷,水稻难以成活,畲家想吃一餐大米饭是不那么容易的。因此,他们对谷米的感情也就非同一般了,不然,为什么“三月三”在他们那儿竟会是谷米的生日呢?  为了替谷米过好生日,畲家人一早起来就到山上挖回乌柏根,然后把乌柏根掺在大米中煮熟。煮熟后,原来是白花花的大米饭就变成了深兰色的大米饭,这么一来,谷米好象穿上了衣裳。是呀,哪有见过赤身裸体过生日的?  这乌柏根煮成的乌柏饭,据说吃了可添劲生力。早春三月是春耕大忙季节,畲家农人吃了乌柏饭,就开始备耕春耕,效果还挺不错的呢。相传,畲家人喜欢穿深兰色衣裳,就是从此悟出的道理。他们用乌柏根染成纟齐(即织麻布点的麻线的土话)衣,穿在身上既能遮挡阳光,又能僻防山蚁,且乌柏这东西漫山遍野都是,不花钱又方便。也许,就是因为这种原因,乌柏的用途才能流传至今。  眼下,每逢三月三,畲家人还有吃乌柏饭的习惯哩。钟有为与美姑娘   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略我东南沿海,建寨宁德县漳湾海面的横屿岛。这一带的居民时常受到倭寇的骚扰,烧杀掳夺,倭寇无恶不作,人民恨之入骨。  话说宁德渡船头畲族村有个姑娘名兰如花,虽出身于农家,而面目长得却很姣好,眉如黛山,眼若秋水,且更加天姿富足,聪敏过人,心灵手巧,会绣一手极好看的花,会唱一口极好听的歌。茶山上有了她,采茶姑娘手提竹篮笑哈哈,嫩绿的茶尖采了一篮又一篮;正月盘歌的队里有了她,歌儿象高山的流水哗啦啦,盘到哪村胜哪村。因而,“美姑娘”的名声很快传了出去,上门求亲的人很多,其中也有汉族的财主子弟,只要肯点头嫁给他,穿的是绸缎纱罗,吃的是山珍海味,有享不尽的人间清福,但这一切都打动不了她的心。美姑娘爱的是勤劳、勇敢、机智的本族青年,要的是日出同下田,日落共回家,晚间一盏灯,晚上一床眠的男读诗书女纺织的农家生活。  每年正月都是畲族青年盘歌的时节,美姑娘的盘歌队走了一村又一村,去到哪里就胜过哪里,还没碰上一个会盘过她的人。有一年这盘歌队伍到烟亭村却遇上一个青年歌手钟有为,正是棋逢对手,盘了三天三夜不见输赢,又继续了三天三夜,美姑娘感到“江郎才尽”,应对不上。原来这美姑娘没有读书,不识文字,尽管聪明伶俐,知识还是不广。而钟有为知文识墨,饱览群书,各方面的知识很丰富,又能写会编,他肚里的歌词就象地下的喷泉一样,源源不断,盘歌慢慢的占了上风。钟有为也已觉察出来,怕再盘下去客人队真的应对不上就很难堪,因为这是盘歌中一种面子上最不好看的事,诚实的钟有为把脑子一转,唱出:  畲山虽高景色美,盘歌兄妹迎春来。  一首歌儿一朵花,歌声不断花不败。  美姑娘知道这是东道主队给自己放的梯子,让其去和局圆场,但没办法,只好回了一首:  人人都说苏杭好,那及畲山一片春。  花儿满山歌满寨,明年花开再来盘。  至此,盘歌以和局结束,这在美姑娘来讲还是第一次碰上的,感到很惊奇。经了解才知道这钟有为是畲族青年中的“秀才”。而钟有为在这一次盘歌中也结识了美姑娘,看出她的才貌,双方都爱上了,相会几次后,即议订终身大事。嗣后,男家托媒去女家求亲,一求就准。  婚期就在这一年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到了这一晚上,一团明月象滚轮般的从山头冉冉升起,一付漂亮的花轿抬进了钟有为家。娇装的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跨出轿门,来到厅中与新郎拜堂成亲,奏起音乐,好不热闹。  无独有偶,此时,倭寇的曹长带了几个士兵冲进门来,就把新郎、新娘抢走,说是奉大王的命令来要美姑娘去做押寨夫人,新郎去当差役。美姑娘知道事情不好,欲以自杀来反抗,再一想,如果自己这样去死,也救不了钟有为,还是想个办法让他逃脱。想了想就对这曹长说:“大王叫你们来抓我是怎么说的,要活的还是要死的”。曹长答:“自然是要活的”。美姑娘说:“你大王既然要活的,现在就得答应我一个条件。否则,我就立即撞死此地。”曹长心想,大王确是交代要抓活的,真的撞死,我等就交不了差。故问美姑娘道:“你有什么条件说说看吧!”  美姑娘说:“我们畲族的子女最孝敬父母。嫁家即在离此不远的渡船头村,你能让我新婚夫妇都去见他们一面,说别几句,我才跟你走。”  曹长想想,这也合乎情理,就点头同意了。  美姑娘把寇兵引到渡船头来,指着对岸说:“我娘家就在那边村里,让我们过渡去吧!”狡猾的曹长看这宽阔的河流,对岸又离县城很近,心里也有些害怕,即改变主意,不让他们过河去。经过争执的结果,只准分出两名寇兵押着新郎过河去把美姑娘的双亲叫到对岸来会话。钟有为上船时,美姑娘用畲语向摆渡的艄公嘟哝了一句,当船驶到半江时只见忽闪了一下就翻掉了,两个寇兵掉在水里正在挣扎,钟有为迅即向对岸泅水过去。这边美姑娘借着皎洁的月光看见钟有为已逃脱了,趁着看押的寇兵不注意,“扑通”一声,跳进河里自尽身亡。  寇兵抢人,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只好败兴而回,向那狗头寨王交差去了。  第二天,钟有为知道美姑娘自尽身亡的噩耗,悲痛不已就回家为美姑娘收尸下葬办丧事,回想一夜间变化之大,喜事成了丧事,感慨万千,咏诗一首:  画虎虽成未点斑,百年夫妇一眠难。  欢心未已忧心至,喜客盈门吊客参。  诗成后,再一吟诵,甚感不足,又在后面补了两句:  有仇不报非男子,誓灭倭寇横屿山。  听说,后来钟有为跑去投军,在戚继光将军麾下当一名小把总的官儿。戚将军率兵大战横屿岛,歼灭倭寇老巢时,他英勇杀敌,立下战功,受到戚公的褒赏和器重,拟给升用,但他认为倭寇被剿灭,大仇已报,决意解甲归田,就辞官回家了。而美姑娘施计救“才子”,自己以死来抗争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文栋先生有诗赞曰:雄风骤起卷戎袍,立马横刀倭寇嚎,光饼威名留后世,宁阳故里有英豪。传说中的金太监和金贝寺   金贝寺座落在群山环抱,树花旋绕之中,山青水绿,鸟语花香,还有一条汨汨长流的水渠兜寺而走。一踏入此境,使人油然而生已入仙境之感,顿觉耳目清新,心脾舒坦,百病皆祛,延年益寿。离寺院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台半圆形的古墓,古墓口八字敞开,敞开处是一个树有碑文的小石亭,石亭里和半圆形的墓坪上都有石桌石凳。这墓造型怪,气派大,一眼看去就知道不是一般人所有,它究竟是谁的?细细察看被风吹日晒得难以辩认的碑文,上面依稀还有“金太监”等字样。  原来,这儿就是金太监之墓。  传说,金太监年轻时是个既有才又有貌的书生,他博学多才,识古知今,凡知道他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的,因此,他也得到许多年轻美貌女子的羡慕。  不知怎么搞的,这位书生的才气被威慑朝政而又风流多艺的西宫娘娘知晓,西宫娘娘亲下御旨,赐这个书生进宫为她伴读,金太监的太监生涯从此开始。  金太监虽然被剥夺了婚配的权利,但他还是懂得爱情。宫庭生活的沉闷使这位喜欢自由的年轻人终日郁郁寡欢。  西宫娘娘身旁还有一个贴身侍女,叫秋怨,她文能吟诗绘画,武会走马击剑,还绣得一手好花。金太监十分赏识她的才能,只可惜这样一个才女到头来也不过为西宫娘娘一人所用。同病相怜,金太监对秋怨渐渐产生了敬慕之情。两人接触得经常了,秋怨作赋,金太监就替她研墨拿纸,秋怨绣花金太监就替她穿针引线。  这些,西宫娘娘当然也看得见,她虽然不动声色,却怀恨在心。不久后的一天,她终于派人秘密将秋怨送到一个庵里去了,她以为从此金太监会归顺自己。不料那金太监还是书呆子意气,他见秋怨失踪,知道是西宫娘娘使的手腕,就发起犟来,越发怠慢西宫娘娘,一来二去,西宫娘娘动起杀机来了。  西宫娘娘的手段,连皇帝也畏惧三分,这泼辣女人说到做到,世间没有她做不出的事情。一天夜里,西宫娘娘又到皇帝那儿撒了一回娇,说什么金太监不守皇规,多次戏弄侍女,虽然皇帝不信,但杀一个太监实在不足挂齿。次日,皇帝下旨传金太监问罪。  金太监接到圣旨,知道凶多吉少,自己性命危在旦夕。但他想想自己如果不死,也永远囚在深宫,没有出头之日,倒不如一死了之,所以他非常镇定地去了。  金太监刚走到大门,迎面匆匆来了个老妇人,她二话不说,拖起金太监就走。金太监糊里湖涂地跟着她,穿过水晶洞,绕过珍珠亭,七拐八弯,金太监才明白那老妇人是受了正宫娘娘的派遣搭救自己来的。  就这样,金太监逃出了皇宫,按正宫娘娘的指点,爬山涉水来到宁德霍童支提山华藏寺,从此隐居山中,开始了僧侣生活。金太监成了和尚后,心情倒好了一点,深山老岭虽艰苦,但不受世事烦扰,也自有乐趣。他把正宫娘娘赠予的银子全都捐献在修缮寺院上,还在寺院周围种花养草,开荒种田。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后来,金太监还协助其他僧人修建了另外几个寺院,待他来到现在的金贝寺时,已年近半百了。  由于金太监乐于济贫救危,不多久的时间,小庙的香火渐渐旺了。朝山进香的客人多了,庙里又攒了一笔银子,翻新了一次,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寺院。  金太监入寺为僧的消息不知怎么传到西宫娘娘的耳里。这西宫娘娘同正宫娘娘本来就明争暗斗,剑拔弩张的,那次放走金太监,如同火上烧油,两人关系十分紧张,无奈自己的地位没有正宫娘娘高,只好忍怒在心,时不时拿侍女太监出出气。这会儿,西宫娘娘听说金太监逃到正宫娘娘的老家福建去了,顿时邪火上升,杀机腾腾。  这天,西宫娘娘又在皇帝面前哭哭啼啼,说当年金太监不只调戏过侍女,还戏弄过自己,碍于面子,她才没敢禀告皇上,如今,倒让金太监逍遥法外,这口气不出,自己枉为娘娘了,只好上吊自杀。  皇帝宠爱西宫娘娘象被鬼迷了心窍,金太监居然敢戏弄自己的心肝宝贝,这还了得!一道金牌下去,简直比丢一根牙签还容易,金太监果真被杀。  金太监死后,正宫娘娘才得知消息,她向皇帝奏了一本,指责皇帝带头破坏皇规,因为皇规上写明,凡戒俗为僧、削发为尼者,不再施行皇法。皇帝也觉自己理亏,便又下了一道金牌,赐金太监金头银项,并选贵地安葬。  为了纪念这位屈死的太监,当地畲族百姓把寺院定名为“金贝寺”,村子也命名为“金贝村”。“金”,来源于金太监的姓,“贝”的传说就不那么一致了,有的说是因为寺院旁涓涓细流是太监挖引的,有的说“贝”是“背”字的易化,但不管怎样,金太监和金贝寺确有那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逐做城外野神   明朝嘉靖年间,宁德城北门街有一对名陈褒、陈襄的兄弟先后中了进士,也都官至监察御史、巡按等职。  传说,陈褒、陈襄兄弟幼时,曾就学于其家附近的一所私塾。这私塾是设在一座神庙里,在学童生50多人,其中陈褒、陈襄家境比较贫寒,衣着不齐,常遭私塾中几个家庭富裕的纨绔子弟所藐视。有一天,一个童生发现自己新买的香墨不见了,就断定是被同学偷窃。这事情传开后,童生三、五成群窃窃私语,那些刻薄的富家子弟都把疑点落到陈褒、陈襄兄弟的身上。一个平常最刁皮的童生指着陈襄的背影说:“整天不停地练字,需要的是香墨,不这样干怎么办?”周围儿童有的做鬼脸,有的不表态,因此,引起私塾中一部分童生给这一对兄弟投以轻蔑的目光。童生李光春幼小的心灵为了急于澄清事实真相,就跪在菩萨塑像前大声祈求说:“神灵明察,谁偷了香墨,中午放学时就扑倒在门槛前,示众。”过了不久放午学的时间到了,众童生纷纷奔出校门。这时,恰巧陈襄不小心木履底滑翻了,跌了一跤,刚好扑倒在门槛前。众童生哗然,都说真相大白。陈襄有口难辩,肺都气炸了,立即倾其书包和衣袋,表明自己受到冤枉,指着泥神象并大声骂道:“神灵!神灵!欺侮穷民!他年出头,逐做城外野神!”  二十年后,陈褒、陈襄两兄弟中了举人至进士,都担任高官要职。一年,春节过后,群众纷纷筹备迎神赛会。几个有识之士,也就是二十年前北门街私塾里的童生,关于偷墨的事情都曾亲历其境,回忆当年,都认为迷信害人不浅,泥菩萨哪能明察是非,就想借陈襄的声望拆除庙中泥菩萨。但又考虑这样一来,一贯愚弄百姓招摇撞骗者,会借端生事。结果几个有识之士秘密商议决定悄悄地利用深夜动手拆除神像。于是,一夜之间泥菩萨化成灰土,并把神牌、几桌、香炉、烛台扔出北门城外荒郊。翌日,地方绅士看后臆断扬言:陈襄为朝廷命官,菩萨自知错误,自动引退,一夜之间神牌、香炉、烛台都飞到城外荒郊去了,实现了陈襄“逐做城外野神”的预言。这么一来,不明真相的人,也以讹传讹,议论纷纷,满城风雨,人们争先恐后闻风而来,到北门外荒郊看“陈襄逐神”。那些绅士和迷信的好事者,又到处鼓动群众说:“神灵既知忏悔,何不捐钱,就地给神盖庙塑像。”又说:“今后神在上天的监督下,行正道,庇生民,多好呀!”因此,一场捐募鸠工的事动起来了,就在北门外荒郊里盖起一座神庙,奉祀菩萨,该庙取名“朝天境”表明菩萨向天忏悔的意思。“朝天境”解放前做为“卫生院”,解放后该庙已拆除,其地址就是今天宁德车站宿舍。叶飞同志二、三事  新四军第一师担任叶飞副师长警卫员的黄仲贵(宁德赤溪人),在跟随叶飞同志的战斗生涯里,深为叶飞的才识胆略折服。  记得1945年初,部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打仗,有些同志以为已进入了和平时期,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对此,叶飞同志很担忧。  一天,黄仲贵正在拆洗新发下来的卡宾枪,叶飞同志来到他身边,微笑着问黄仲贵:“小鬼,这新枪好不好啊!”“很好,首长”黄仲贵答道。  “可现在不打仗了,用不着玩枪弄炮了,你还擦它干什么呢?”仲贵明白这是首长在故意试探他,就说:“首长,这不是你的心里话,你是盼望着和平,但现在你还时刻准备着打仗。”  听了黄仲贵这些话,叶飞同志高兴起来,很用劲地在他的肩上拍了一下,说:“对啊,小鬼,不能麻痹大意,只要没有把日本鬼子全部赶出中国,就谈不上真正的和平,蒋介石抗日是假的,反共是真的,目前的虚假和平是敌人发动新的进攻的前兆,我想,不要过多久又要打仗了。”  果然,没过多久,国民党反动派就在谷乡、黄桥等地向我新四军发起猖狂进攻,好在我军早有准备,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还有一次,是1945年4、5月间,蒋介石要我们新四军第一师调往江北,军部领导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同意部队北移,并电告叶飞同志和师部韦政委分别率领一个旅渡江,同时指出要提高警惕,防止敌人耍阴谋。  这天夜里,国民党部队派来两艘大帆船,要我们部队渡江,当时,叶飞同志分析了江北情况,并查知船上还有一伙国民党特工人员,怀疑敌人又在搞什么鬼把戏,便决定部队改日北渡。他把情况告知韦政委,但韦政委不以为然,不听叶飞同志的再三劝告,令其指挥的部队分批渡江。结果在靠近太兴县的西面江上,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事情,船上国民党特务拔掉了塞在船底预先打上洞口的布团,江水不断地涌进船身,致使船上五百多名战士绝大多数丧生,战马武器等也全部沉于江底。这是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狰狞面目,又一次暴露,是国民党反动派犯下的又一个滔天罪行。同时,也是我军少数指挥员麻痹轻敌的一个血的教训。那天,要不是叶飞同志谨慎从事,我军将会遭受更加惨重的损失。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间安徽一带的日军派代表向这地区的国共两党代表递交投降书。当时的日方代表准备把大炮、机枪等重武器交给国民党军队,而把步枪、马匹等交给我军,这简直欺人太甚,我方代表叶飞同志,忍无可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劣行径,拂袖离席。而国民党方面则得意洋洋,完全陶醉在利用日军先进武器装备消灭共产党的美梦之中。但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叶飞同志正迅速派出三个旅的兵力,包围了日军,逼迫他们交出所有武器。“红门里”村名的来历   宁德八都有个小乡村,从前也不知名叫什么,村的右边有个小山岗,村的左边还有一个深水潭。说起这个地方,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元末明初,元顺帝在朝,政治非常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来反抗。就在我县七都、八都交界的白石山的西坡下,出了一个农民领袖名叫李六,他也举起义旗聚众造反。  有一天,李六捏了一头泥公鸡,放在天井里,然后跟他嫂嫂说:“明早五更三点,这公鸡一叫,你就把我叫醒,我有要紧的事要做。”他嫂嫂听了稀里糊涂的,但她平时很疼这个小叔,也就满口答应了下来。  半夜,他嫂嫂守在泥公鸡旁边,上眼皮和下眼皮不觉打起架来了。心想,这泥鸡如果会叫,那世上公鸡也会生蛋了,莫非小叔和我开玩笑?她想去困(睡),又怕万一下雨,泥公鸡给淋坏了,小叔会生气,她只好把这鸡搬到屋檐下面来,没想到她一转身那鸡又跑回天井中去。“这可怪了,这鸡明明是土捏的,怎么会跑呢?”她不相信,就连续试了几次,还是那样搬去跑回的。他嫂嫂想,这鸡莫非真的变精了,就拿了一条竹片去拨弄它,七拨弄八拨弄,鸡被拨弄的气起来了,把她的手背啄了一口,“哀哟!……”嫂嫂被啄得痛了,一火,就把那泥鸡打了几下,鸡受不了,忙喔喔地啼叫了起来。  这一啼,问题大了。嫂嫂看见泥鸡已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赶去把李六叫醒。李六满以为时辰已到,忙武装起来,提了神弓,拨出神箭,一箭朝北射出,想把皇帝射死在皇帝殿上。谁知就因时辰提早,皇帝还未坐朝,这支神箭竟射在龙椅上,箭端偏偏刻有“福建李六”四字,恰恰给皇帝报了反讯,皇帝马上派兵到福建征讨李六来了。  李六闻讯急了,连忙把贮在缸里、箱里、柜里的泥兵泥马十八般武器通通放了出来。一看,险些把李六气昏了,那人马兵器,也因时辰未到,未变完全,尽是一堆“十不全”,人缺胳膊马缺腿,箭也曲来刀也弯。尽管李六十分神勇,这些残兵败将,怎经得凶悍的官兵残杀,没打上几个回合全被杀光了,气得李六拿着一个“锅盖”和“筢篱”跑到河边去坐。说也奇怪,官兵团团把李六围个水泄不通,但李六还是泰然自若,旁若无人。  再说他嫂,眼看小叔被官兵包围了,心里又疼又急,偷偷跑到一个山坡上,向李六大声喊道:“你还不跳水逃生,手里还拿着锅盖、筢篱玩什么啊。”这一叫完了,好心的嫂嫂却把李六的命送在官兵手里了。原来李六左手提的锅盖,右手拿的筢篱是日月神盾,李六有这神盾护身,官兵近他不得。他嫂这一喊,天机泄漏,神盾失效,李六现出身来,顿时被官兵一刀砍死,可怜他嫂哭得死去活来,槌胸捣足,后悔也来不及了。  官兵继续残杀全村百姓,鸡犬过刀,鲜血染红了全村门槛,以后这个小乡村就叫“红门里村”。村右的那个小山岗,尽是堆埋死人,就叫“埋人岗”。村左的深潭,原来潭边有很多很多的砂粒,形象米粒,传说如果起义成功,那些砂粒就会变成大米,供作军粮。到现在这些砂粒一截白一截黄,还很象未成熟的大米,所以百姓就把它叫做米砂潭。法师怕鬼的传说   在人们的概念中,法师从来是“驱邪赶鬼”,哪有法师怕鬼的,然而日常生活中确有法师怕鬼的荒唐事。  从前,宁德漳湾兰田村有一陈法师,人都说他“法术”十分灵验,邪气无法缠身,恶鬼见他,也要让三分,法师说往东,恶鬼不敢往西,总是服服贴贴的。因此,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不管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只要死了人,哪怕路途再远,也都会请他念念经,做做超渡,渐渐地他也飘飘然起来了。  但总有不信邪,不怕鬼的人。恰好,有一天兰田对面的墩头村,有一户姓张的死了老婆,说是鼻孔流血,犯“煞”,自然要请陈法师去做超渡了。陈法师到张家后,便祭起法坛。正当他装模作样,摇头晃脑,津津有味,闭目喃喃的时候,有个后生仔,在他道袍的背下襟偷偷地系上几片甘蔗叶。法师的“超渡”,一直胡诌到下半夜才结束。他吃了点心,就往回走了,没走几步,只听见背后发出“沙啦、沙啦”的响声,起初他不在意,以为这是风吹树林吧,也就不去管它,可他越走响声越大,他挺纳闷,这是什么声音呢?他竖起耳朵,仔细一听,这响声却发自自己的后边,他猛地站住,响声就停了,这时法师有点紧张了,心想:我驱邪赶鬼几十年了难道今天真的遇上鬼了?于是他口中念念有词,大喝一声,想以此来驱邪赶鬼,他侧耳一听,万籁无声,只有那青蛙在“国国”地叫着,他心里想,还是我的“法术”厉害,鬼终究是怕我法术的。  他又开始赶路了,这一下,响声又来了,他可慌了神,边念咒语,边跑,越跑“沙啦沙啦”的声音越响,吓得他心惊胆战,一口气跑到家门口,边喊开门,边叫有鬼。  他老婆听到喊叫,急忙出来开门,问他怎么啦?他气喘吁吁地说:“鬼、鬼,我碰上鬼了……。”说完就瘫倒在地上,这一瘫,却露出了系在衣襟上的甘蔗叶来,于是兰田法师怕鬼这个故事就渐渐地传开了。海柳助威灭倭寇  宁德沿海的海滩上,生长着一堆堆矮小的绿树,潮水一涨,钻入海里就可能见不到,潮水一退时就会露出水面来,摇摇摆摆油油绿绿的真是好看极了。渔民把这小树叫作海柳,说起海柳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那是明朝的时候,民族英雄戚继光,从浙江带领戚家军来宁德攻打横屿岛的倭寇。岛上的倭寇听说戚老虎从浙江赶来打他们,十分紧张,赶紧把沿海的贼船都调集起来,环绕在横屿周围,中间只留一个口,打算用“张网捕鱼”的计策,把戚继光的兵船骗到这里,然后消灭掉。谁知戚继光神机妙算好不厉害,他偏偏不用船只攻打,而是出乎倭寇意料之外,趁晚上潮退的时候,叫先头部队每人背一捆稻草过,在海埕上铺上了一条长长的草路,强攻登岸。岛上的倭寇万万没有想到戚继光使出这一绝招,个个魂飞魄散,以为戚家军是从天上飞下来的。朦胧中更看到沿岸海滩上有不少戚老虎的部队,密密麻麻象天兵天将一样摇旗呐喊扑向岛上来,吓得倭寇心惊胆战,脚酸手软,溃不成军。结果跳水的跳水,投降的投降,窝藏在岛上近千名作恶多端的倭寇,不用两个时辰,就被戚家军一下子歼灭了。  其实天地间哪有天兵天将,倭寇所看到的那海埕上一群群的天兵天将,正是一堆堆油油绿绿的海柳,迎风大摇大摆,似是向横屿岛扑来。难怪老百姓说,这是倭寇做贼心虚,天助戚参将收拾这些恶人了。“栽猪毛”的故事   1929年,那时八都林洋头的林德富才十三四岁,根本不懂得什么叫革命,什么是共产党,但马立峰的名字,他是知道的。因为他与林德富的叔父林慈焕的关系很密切,并且经常来到八都镇林洋头村。后来,林德富才知道他的叔父是共产党员,就连德富的父亲、哥哥都参加了秘密活动,常替马立峰同志送信等。  有一次,林慈焕接受了马立峰同志交给的任务,他让林德富的父亲去完成。不巧林德富的父亲脚疼不能下床,他父亲就把林德富叫到床前说:“爹脚疼是因为着了魔……”林德富急切地问“那该怎么办呢?”他父亲笑了说:“不要紧的,只要你每天晚上拿一些猪毛栽在大家经常插香的墙上(当地风俗,逢初一、十五多在短墙上插香),连续栽几个村头,爹的脚就会好的。”顿了一会儿,又说:“但你做这件事可千万别让人发觉,这样才能见效。”  孩提时的林德富,觉得这是一件带着几分神秘色彩,而又十分有趣的事,况且还能治好父亲的病。于是,每天天没亮时,他就起床了,跑到屠宰店拣些长猪毛,一直捱到天黑,便悄悄离开家,直到半夜才回来。没几天,他就在家乡附近的几个村的几户人家的矮墙上都栽上了猪毛,但随之而来的不是他父亲的脚疼见愈,而是到处在议论纷纷,说什么:“世道变了,墙上会长出猪毛,分明是天机已注定蒋介石末期到了,要换朱毛来管天下了”,有的说:“这样看来,天下属于共产党是无疑的了”……等等。群众的这些议论究竟有什么意义,当时人们的认识是模糊的。后来,林德富参加了革命队伍,才悟出那次“栽猪毛”原来是为了在群众中制造革命舆论,增强群众对革命的信心。  北上抗日后,有一次林德富与阮英平同志谈起了往事,阮英平问林德富:“你还记得晚上栽猪毛的事吗?”林德富惊疑地问:“这事你怎么也知道?”他哈哈大笑:“这是党交给你的任务呀!我哪能不知道呢?”移山填潭得宝地  古时,有个青年,人称凤玻公。他从小就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到处漂泊,后来被一个名叫李旭收的富人留家中,放牧牛犊。  有一次,李旭找来李玉仙风水先生寻求宝地。却用落在粪池的死鸡煮了来给李先生吃,不料,被凤玻公知道后,当李先生进餐,准备夹起这鸡肉时,凤玻公为了李先生避免进食此鸡肉,便在桌子下偷偷地用脚尖碰李先生的脚,并使眼色,李先生悟出其中必有原委。待到晚间入睡前,李先生轻轻地问凤玻公:“这究竟是为何?”这时,凤玻公悄悄地告知实情,并告诉其身世。李先生有感于凤玻公的忠厚老实,才告诉凤玻公:“该村庄中的龙潭是一块龙潭宝地、双凤朝阳之穴,一定要在农历九月初九已亥时始。填对你们是大有好处的。”凤玻公听了这番话后,心里觉得有一定道理。到了这一天,凤玻公果然下定决心,夜以继日,不辞劳苦,用一土箕一土箕的黄土进行填潭。当肩挑黄土九十八担后,因时辰已到,只见一潭碧水涛涛不止,突然浪花滚滚,潭中一道金光直入云霄,刹时,巨雷轰天,狂风暴雨,倾盆而下,恍然间,巨龙腾飞而起,凤玻公惊惧不已,束手无策。就在这时,他急智之中,将土箕扁担一并丢入龙潭,恰共计九十九担黄土。天地间顿时风雷停止,东显阳光,现出黄水泥土,经七天七夜,一潭清水干涸,成了一片土滩。  从此,凤玻公在此结茅而居,耕耘劳作,繁衍生息。到底是谁放的屁   过去宁德市蕉城区邑坂村渡口的渡船,每当春耕季节特别的拥挤。一日,当满载客人的渡船,驶至江心时,突然,闻到一股臭味,可想而知,当然是有人放臭屁了。这时大家互相讲来骂去,可谁也不承认是自己放的臭屁。这时,船老大脸带微笑却不吭声。  当渡船靠岸,人都上岸完毕后,船老大忽然大喊一声:“喂,那个放臭屁的,渡船费还没有拿。”只见其中一个人,回过头来说:“谁说我没有拿,还是崭崭新的铜板哩!”青山寨的不幸  宁德县三都七星岛有个青山寨,这寨建在两块巨大的岩石上,四面无路,只有一条从两巨石的夹缝间长出的一棵古榕树的根可以做路,人上人下,都只能攀这棵古榕树之根,真是“一夫当关万人莫敌”的好关口。  青山寨原是这一带百姓逃避倭寇侵害的最佳去处。那寨顶十分宽阔,可居住几百号人。在那里又很安全,刀箭没用,炮也打不上去,倭寇一直没法攻它。  一次倭寇又来侵犯,用尽了招数也动不了青山寨一根稻草。一老妇女得意地说:“想攻青山寨,后世再来。”这话被倭寇的军师听到,他想,“后世”同“后势”一个音,这么说,打青山寨可以从后面打。于是,他们改变战术,在一个夜深时分,偷偷驶船前来,从青山后门山的尼姑庵摸上来,结果这一带百姓却无准备,全部被杀,青山寨也被攻破。至今,青山寨顶上还有许多的残瓮破瓦,人们看到这些东西心里头总觉得难过不已。宁德名医智斗神巫  清朝同治末年间,宁德上西乡熟洋村(今虎贝乡黄家村)有一名医姓黄名清,出身贫寒。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颇有名望的民间中医,给他留下了大量的医书和验方。由于当时朝政腐败,从官员直至一般士民都存在着重巫轻医的思想,一时巫师术士充斥乡间,医学一门几乎无人问津。他在青年时代受了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了迎合时势,谋求生活捷径,也就舍弃了祖上的功业去学起巫术来。至中年时,他从自身的经验中体会到巫术是一套纯属榨取民财的骗术,根本不是治病救人的方法,于是毅然弃巫还医。由于他平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钻研《内经》,又有较深的临床经验,所以很快就名闻乡里,登门求医的病家接踵而来。他为人平易近人,不管高山峻岭、单楼独户,也不管白天晚上,路近路远都是有请必去,而且从不坐轿,一概徒步而行,直到将患者的病医好为止。因而博得了当地村民的高度好评。  有一次,他来到福州城,恰有一个吴员外的少爷得了一种怪病,终日狂燥,神志不清,许多名医都无法治疗。员外的朋友闻知黄清先生是有名之医,就让员外亲往驿馆相请。黄到吴府时,正见吴少爷卧于病榻,手扬足蹬难以候脉,五六人制之方得就诊。但脉搏无伦,按之如丝,即对吴员外说:“脉象浮大,沉小,是患阴症似阳病,宜用附子理中汤才能救活。”员外闻言惊骇地说:“许多医师的处方不是柴胡承气汤,就是竹叶石膏汤,今日用这相反的热剂恐怕不行吧!”黄答:“用温剂还有救活病人的希望,如果再用凉剂马上就会致命矣!”……于是,就开了理中汤加人参四钱,附子二钱的处方交给员外,并嘱咐:“煎成后加冷水少许服之,如半夜狂定神清,令郎的病就可救,若不见效,此病恐怕难医了。”是夜仍无效,员外急得如热锅蚂蚁团团转。至翌日,家人入报京中陈太医来榕,员外转悲为喜,马上命家人将陈太医请到府中诊视少爷。谁知太医诊后开处方竟与黄先生的方一模一样,吴员外见方掉下眼泪。太医惊问何故?员外将宁德黄先生也开此方不见效的情形,一一告知。太医沉思了一会,就拿出皇上钦赐的医章盖在黄 先生的处方上叫员外再将这方拿到别的药铺买药即可见效。员外依言而行,果然药到病除,全家喜出望外。殊不知同一处方,加盖了太医的章后竟能生出如此的效验。原来当时药铺大都专为官宦贵族服务,凡民医所开的处方十之八九都买不到真药,很多病家都误于真方而无真药之弊;丧了生命。  陈太医借黄清先生的处方医好员外少爷之病后,思贤若渴即到处寻访黄先生,欲求一见。谁知黄先生却因自己的奇方失验而感伤,早已离榕到老家,一病不起。太医访贤的消息传到乡里,黄先生由此医名益振。下楼村富户陈某也因儿子患心病不寝之疾,多方名医用心肾汤无效,特来请黄先生为其子治病。  黄先生到达陈家后,其父对黄先生说:“我儿白天如常,唯终夜不眠,名医皆不知患何症?”黄先生把脉观色后,对陈说:“此乃阴虚阳盛之症,此病服药无效,只用千金龟板方为膏,敷之即寐,待阳气贯,其病自愈。”谁知晚间却来了一个巫师,诳言此病是妖魔作祟,病人的三魂七魄已被妖魔摄去,危在旦夕,须由道家施行法术,拎了妖魔夺回魂魄才能保命安康。东家信以为真,留巫师与黄医生同宿。半夜,巫师起来设坛,东家设宴相待欲邀黄医生入席作陪,但被巫师阻止。巫师自夸现今治病救人者,实医不如巫,无庸相扰。黄窃听此言后,暗嗤巫师所用的那些法术不过是自己已经抛弃了的故技,竟敢如此大言不惭,盛气凌人。于是心生一计,即于室内觅一铜粉,用于涂抹其神笛之口,至巫师施术时拿起神笛一吹,嘴唇、口腔立即肿大起来。神笛也吹不出声来,急得巫师满面渗出豆粒般的汗珠,当场大出丑相,只好声称:“今天这个妖魔神通广大,贫道法术有限,难于降伏,请贵东家另求高明好了”。这时黄医生即应声而出,对着巫师用戏弄的口气说:“现尊师之嘴面实得口疯(即口谎),疯者乃中毒之症,并非妖魔作祟,唯医药可治,不信,试服一剂方知谁可信矣!”言罢挥笔出一方笺付巫。巫师收方拿到药铺买药,伙计接过方笺一看,见方笺上写的并非汤头药名,乃是六句言忏语,写道:“东篱勤采摘,苦尽一枯荣。欲知分量数,应作等同看。取酬因物少,秋色是平分。”  伙计不解其意,拿给掌管先生看,掌管先生揣摩了半天,才悟出其中的奥妙,即对伙计低声说:陶渊明有东篱采药之句,分明指的是黄菊花,白居易又有咏草之诗兼以俗有“苦尽甘来”之言必是甘草无疑,三、四两句是指二药的重量是相同的,五句隐着“物少为贵”之意是暗示我们索价要高;六句实言得酬必与彼均分。伙计会意,即将二药研为细末,诈称珍贵之品向巫师收取了较贵的药费。巫师服用了黄医生的药后,肿口渐消,只好拜服医家的高明,从此消声匿迹,不敢再抛头露面了。  黄先生多在古田杉洋、白溪等地行医。他故逝后,该地男女群众以黄医术高明、医德敦厚,特捐资建祠,塑像尊称“医神”而祀之。至今进香祈告者仍络绎不绝,而智斗神巫的故事便成为千秋佳话,传为美谈,为我县医学界人士留下光辉的一笔。筑头街的出处  明嘉靖四十年,倭寇入侵宁德,盘踞漳湾横屿,作为巢穴,为非作歹,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且野心极大,欲攻宁德县城。是时,县令下令固守四城门,使倭寇无隙可趁。  倭寇贼心不死,终生一计,当时宁德城关南门有一座圣人庙,庙内开一口水池,名叫“月半池”。此“月半池”有一涵洞(约高一米,宽八十公分 ,可容一人进出)。直通城关码头“马厝坪”。倭寇便利用此地势,于一日下半夜,趁天黑人们酣睡之际,组织一队人马,由“马厝坪”入至“月半池”出,一举攻破宁德县城,斩了县令及守城将士,并实行“三光”政策,逢人就杀,见物就抢,遇房就烧,至血染“月半池”,人头铺满“圣人庙”附近的街面,惨不忍睹,后人们为了使子孙永记倭寇入侵宁德的滔天罪行,故将“圣人庙”通往南门的一条街取名为“筑头街”,后改为“竹兜街”。  注:“筑头”与“竹兜”,宁德方言谐音。畲家歌声响山村  农历三月三,是畲家人传统的“乌饭节”。每逢喜庆与佳期,畲家人都要对歌与盘歌,如蕉城区猴盾村就格外欢腾。一大早,四乡八邻的畲族乡亲,就蜂拥而来相聚在畲族大厅前欢度传统节日。  歌会,在八对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小山哈喜气洋洋的欢歌中拉开序幕。接着,四对虎虎英气的畲家少年表演了传统拳术;一对畲家新人———新郎身穿镶边对襟衫,新娘头梳凤冠髻,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别有情趣的男女对歌就唱开了。  第一对畲家男女青年首开金嗓合唱道:“畲苞花开岗连岗,畲山三月好风光。新燕乌饭喷喷香,献上新人尝一尝。”歌声刚落,两位畲家大嫂就抬出一大饭甑热气腾腾的乌饭,笑哈哈地给各位客人送上一盒盒乌青发亮的乌饭。三月三吃乌饭是畲族传统的习俗。据传,畲家人先祖雷万兴率众抵御官兵围剿,于三月三战死在畲山顶上的乌稔花草丛中。畲家后世,每年的这一天,男女都成群结队出门踏青,采回乌稔叶,泡制成乌米饭食用,馈赠亲友,缅怀先祖,祈盼平安与丰收。人们慢咽细嚼着香软的乌饭,饶有兴致地倾听场上的对歌。  场上的歌手唱得正酣,几位兴浓情涌的畲家青年男女,早已情不自禁地跑到茶园中、桃树下、渡口边,对起情歌来了。一位畲家姑娘,面容灿若盛开的杜鹃花,正在茶园中,情意绵绵地对着一位畲家后生仔,婉转地唱道:“风吹竹叶响沙沙,后山崖下是妹家。崖边有棵酸枇杷,不知谁敢来尝它?”那位畲家后生仔春风满面,轻晃着青松般的身材,以清亮的流泉之声唱道:“小溪流水响哗哗,前山路口是哥家。岸边枇杷甜出名,哥显身手试尝它!”  畲家人的山歌,有叙事歌、情歌、喜庆歌。歌词多用比兴,机智幽默,妙趣横生,情趣无穷。随着词意变化,其唱法、假嗓、转腔交叠交换。因此,那男声有飞瀑流泉轰鸣之声,撼人肺腑,有涓涓细流浅吟低唱,丝丝入扣;那女声,忽而似云雀高空飞鸣,摄人心魄,忽而似夜莺欢唱,令人心醉!畲家人唱歌还有俗约,从不唱半宿喜庆歌,佳期歌要通宵达旦唱下去。  人们告别畲村,搭渡返城时,在渡口边又有一对畲家男女青年在唱歌送客:“猴盾溪水长又长,乡亲情谊长过水;路头唱歌赠去客,明年歌台再相会!”听了这深情的畲歌,多情的畲家人,真是令人难以忘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