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2-06-16 14:41:27 发布

舌尖上的浪费 黑板报资料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舌尖上的浪费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关注。“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人们去餐馆吃饭,点完的饭菜吃不完就直接废弃在饭店;同时,公款吃喝之风盛行,大行其道。名词解释2013年岁末年初,名目繁多的宴请活动开始增多,由此造成的浪费也不可小觑。在蛇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大力倡导节约理念,狠刹浪费之风,势在必行。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浪费主体“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民间浪费节庆时节,聚会增多,请人吃饭一定要多点菜,不然觉得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被浪费。 有调查显示,一个人每天至少消耗粮食一公斤,而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一天就要浪费掉64000公斤饭菜,64000公斤饭菜能至少满足6万人一天的口粮。多数人认为,在餐厅就餐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回家,是一种当下所提倡的节约行为,他们表示会把吃不完的剩菜打包回家。而部分人则认为,打包剩菜得视情况而定,都是亲朋好友餐后打包大家习以为常,但生冷菜品是否会变质,与不熟的人共同用餐,对他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熟悉,又没有使用公筷,这样的情况不会选择打包。部分市民会因“菜没剩多少”、“嫌麻烦”、“碍于面子”,很少把剩饭菜打包带走。官场浪费国家重点贫困县江西上饶县清水乡前汪村村部乔迁庆典庆典当天小车沿着路边停了200米长,73部小车中还有两部警车。村小操场上、教室里共摆了52桌酒席,赴宴者多是党政机关干部。觥筹交错、举箸买醉之间,不少公帑被浪费。公款吃喝之风盛行,身处其间的每一个个体,都极易陷入狄更斯悖论中,明明知道公款吃喝不对却不得不顺从。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款吃喝就具备某种正当性,恰恰相反,这种“明知不当为而非为之不可”的风气,比公款吃喝本身对社会的危害更大这正是一些干部走向腐败的渊薮。应对措施应对民间浪费餐饮业人员建议,节庆时节亲朋聚会多,希望市民能依就餐人数及需求量而点餐,不要碍于“面子”而造成太多浪费。这些餐厨垃圾中有三分之二是剩饭剩菜,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财力去处理,而且对环境的破坏很大。许多市民认为,绝大多数餐饮企业的点菜单都没有注明饭菜数量,顾客点菜时没有参照,加上餐饮企业为了更多赢利很少阻止,超量点菜在所难免。“请客者迫于面子,往往几个人三四个菜就够了,却点了一大桌,酒席结束后,很多菜连动都没动。如果饭店有专门的点菜提醒服务,客人点菜就会理性得多。”“灵活经营也很重要,如果就餐人数少,商家应该允许适当调整菜的分量,或者半份出售。如果有剩饭剩菜,服务员应该提醒客人打包。” 同时希望餐饮企业务必提供免费餐盒、打包袋等,方便市民打包。要在规则的坚决落实中遏制奢侈。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刚性的制度兜底,只有对制度的令行禁止,只有“一把手带头”,只有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吃喝请送之风才能刹住。中央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出台后,许多地方出现年会退订潮就是证明。一个有效杜绝奢侈的规则,就是不对公款吃喝过度宽容,不让“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监管的灰色地带,该处理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处理。要让厉行节俭固化为行政伦理。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恶行,公权力的运行尤其应该这样。既然是公共行为,就应时刻自警自醒,时刻检视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当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当成“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酒桌上谈工作,吃喝中建立联系,都是试图“不走正道而走小路”的官场恶习,发展下去,损害的是公平,丧失的是原则。对这种恶习的清醒认知和坚决反对,要成为所有党员干部的共识,成为整个行政系统中不可移易的风气。媒体报道在2013年1月23日播出的《新闻联播》中,评论员杨禹正式亮相,这也是该节目开播35年来第一次引入评论员。在昨晚的节目,央视评论员杨禹出现在与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他就社会集中关注的“舌尖上的浪费”问题进行了直播评论,认为刹住浪费之风,关键从三“公”入手:公款、公务人员和公众。虽然评论员在新闻频道已不算新鲜,但郎永淳在《新闻联播》中连线杨禹可是节目开播35年来的第一次。引起高层关注“舌尖上的浪费”见诸网上后,中央高层对此非常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内参报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随后,多地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采取严格措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高潮。[8] 公务浪费现象令人深恶痛绝,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舌尖上的浪费”,同样值得警醒。服务员在面对一条几乎没有动过的鱼时,心疼地说出:“这相当于我一周的饭钱!”“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这道出了粮食生产的极为不易。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义重大。有农业科技的发展,我们固然不需要有“谁来养活中国”的担忧,但也绝没富裕到可以随意浪费的程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们今人更不能浪费口粮,糟蹋社会资源。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经将“餐桌浪费”上升到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高度进行立法限制,剩菜超出规定分量时,消费者会被罚款,对浪费行为不予提醒的餐馆也会受到处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每个人都当从自身做起。摒弃餐桌奢侈浪费的陋习,爱惜自己的劳动付出,量力点餐,避免浪费。如果由于“心里没底”而超量点餐,可以考虑打包。令人欣喜的是,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我们相信,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据了解,商务部和国家旅游局正在制订《关于在餐饮行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今后要大力发展网络订餐、半成品餐和外卖快餐等餐饮服务模式,同时要清理规范最低消费、包间费等等额外收费,减少不合理的餐饮支出。陈德铭:有的企业在菜单上标识菜品食材份量,在报餐标准上注明建议消费人数,主动的提供半份量或半份餐等服务。这些做法,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周柳军指出:消费者、企业、行业、积极行动起来,使得我们大家不想浪费,同时要完善制度,使得我们公务消费不敢浪费,整个形成“不想浪费、不愿浪费、不能浪费和不敢浪费”的社会氛围、制度体系和行业结构。我想,我们舌尖上的浪费就能有效遏制。天津两会代表委员身体力行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他国如何对待澳大利亚对待澳洲小型公务聚餐基本都是“份儿饭”,而大型聚餐靠服务生“适时地”提供每道餐品,上一道没吃完就不会上下一道,商家合算,买家也合算。 在澳大利亚,如果是小型的宴请,比如说10个人以下的,那么通常情况下会实行分餐制,由宾客根据菜单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并根据自己的食量来决定主食之后是否还需要大份甜点以及咖啡,因为是分食制每一个人都是吃自己面前那一份,所以很少会产生浪费。如果是10个人以上,那么在活动当中,参加者是没有座位的,需要站立着和别人进行沟通,而在饮食环节,往往是会采取自助式,这种自助式有别于中国国内的自助餐,因为自助餐所有食物都会堆放在外面,而这种活动参加者能够看到的食物并不多,而且这些食物都是放在游走于餐厅当中的侍者所托的托盘当中,因为每次推出的菜并不是很多,而且是吃完了以后再准备新的端上来,所以可以大大减少浪费,使再大的宴会都能够做到吃多少就准备多少。韩国对待浪费韩国餐厅点菜一般都是按照人头计算的,来了几个人就要点几人份,当然你也可以要多或者要少,有的地方点菜会标着大中小三种号,服务员就会告诉客人,这三种号各是几人份,这样一来在一般情况下,大餐即使是剩也不会剩下很多。一般在韩国餐厅里吃饭在你还没有开始点菜的时候,会有服务生拿来一大堆装好菜的小碟子先摆在桌子上,韩国人吃大餐的时候习惯性都要配上各种小菜,这些小菜一般都是餐厅免费赠送的,它的种类很多,少则几种,多则十来种,但是量却很少,一般浪费主要出现在这些小菜浪费上,一些不太受欢迎的小菜就会剩下一些.韩国社会也严抓一阵子类似事情,为了减少食物浪费,媒体宣传力度也很大,韩国KBS电视台的直播室墙上挂着这样一幅画,画上有一个小沙锅,沙锅里放着钱有纸币和硬币,文字说明是如果碗里剩的是钱你还会把它扔掉吗?美国对待浪费美国是食品浪费大国,根据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012年8月份一份统计显示,每个月3亿1100万民众每人都会浪费20英镑的食品,四口之家每年浪费粮食总额会达2275美元,美国家庭25%的食品和饮料都是会被丢掉的,餐馆和学校食堂也几乎有一半的食品被扔掉,消费者往往在购买大批量折扣促销的方式超额购入食品,吃不了就全丢掉,统计显示浪费现象不光在消费者方面,从农场装箱运输到零售超市销售都会造成大量浪费,超级市场将坏损新鲜蔬果看成是正常的运营成本,是保证质量的表现,统计机构表示浪费的原因主要是食品的充足廉价,导致人们为了方便和随意而不认为浪费粮食是一种浪费的行为,这种大量对粮食的浪费既浪费大量的自然资源,造成加工的污染,也损失了不少财富,也没有着手设法解决这个浪费现象。加拿大对待浪费加拿大的食物浪费与人们对待食物的方法和态度有关,也反映了加拿大物产丰富和生活富裕的现实。食物浪费不仅影响经济,也影响环境。浪费食物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食物垃圾被填埋、焚烧,会生产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从长远看,减少食物浪费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对其政策、战略作出大量调整,也需要各级政府之间以及行业内部进行协调。建议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减少食物浪费现象。根据专家的意见,消费者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不要过多储存易腐烂食物,购买食物时查看保质期,避免购买大包装食物,根据一周的用餐计划购买食物,把剩菜剩饭放进冰箱并及时吃掉,不要把冰箱装得太满,把过于成熟的果蔬做成饮料或当作烘烤食品原料等等。德国对待浪费世界上多国餐厅都针对食物浪费设处罚规定。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费最严的国家。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此前,有报道称,有中国游客在德国用餐浪费,被罚30至50马克不等的罚款。从幼儿园起,德国孩子们就会受到节俭就餐的教育,孩子们就餐时老师会按需分配食物,一次不能太多,有需要的孩子可再加。在家里,孩子若浪费食物,也会被处罚劳动。德国餐馆一般不设包间,甚至总理、部长也都在大庭广众之下用餐。德国高官宴请各国高官通常就在普通餐馆摆一张长桌,双方人员分宾主坐在条桌两边,用餐就在大庭广众之中,其他食客看得一清二楚。在德国,政府不能随便请客吃饭。政府的财务制度卡得很严,报销手续复杂。即便是普通宴请,也要首先填写请客申请表,详细说明请什么人,大概价格、请客目的,然后交给领导签字,经批准后才能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