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3 KB
- 2022-06-16 15:35:1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初中关于法律宣传黑板报版面设计 全国法制宣传日为每年的12月4日。那么关于于法律宣传黑板报版面设计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遵守法律 我们为什么要遵守法律?一言以蔽之,因为法律是公正和无私的,它需要也值得我们遵守。具体言之,法律体现了对人的尊严的维护。维护人的尊严离不开对人权利的保护。法律的出发点就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全面,有效,合理的保护。以公民的权利而言,既有民主权利,又有财产权和人身权利。法律保障权利的全面性。法律保障权利有效性。法律设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对受害者进行救济。法律保障权利的合理性,指法律要保护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法律规定了权利不得滥用的原则,一个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影响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能够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在法律本身具有普遍性,是公之于众的,是相对稳定的,是经常能工整的加以执行的。法的普遍性就是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规范一国领域之中的所有人,不因民族,性别,身份,职业等相区别。这就和习惯,道德,社团章程不同。法律要公之于众,目的是使所有人都知法,守法,是法律的实施处在社会监督之下。
大率不是朝立夕改,必须保持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法律的尊严。但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当然不能一成不变,因此法律的稳定性只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性。比如法国民法典自1804年颁布以来,一直坚持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保持和社会同步发展。美国联邦宪法1789年制定后,国会共通过饿28条修正案,其中批准生效的26条。 法律能否公正的加以执行也是人们遵守法律的原因之一。在一个法制国家,法律是可预期的。依据同一个法律事实,不同地区适用同一法律。判定结果应当相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法可依比无法可依更严重,司法腐败对整个法制的损害致命性的,因为它破坏了法律的可预期性,正如培根讲的“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 人们对法律的遵守就是要树立副率至上的原则法律至上就是指法律的规范作用,强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当权利的运作和法律运行相饽时,权利应让位于法律;当道德,政策规定和法律相饽时,应以法律厂规范为准;当法律有明文规定时,不得违背法律;当法律无明文规定时,不得违背法律原则。法律厂的运行离不开人,离不开人对它的遵守,没有了遵守,法律厂就失去了依托,法律的运行必然受到各方面的干扰,法律的作用也无从发挥。
综上所述,我们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⑥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⑦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⑧进入法律.法现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④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⑤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⑥多次偷窃;⑦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⑧吸食.注射毒品;⑨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有:⑴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影剧院;⑵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室.游戏场;⑶营业性台球室;⑷卡拉ok厅和电子游戏机室;⑸审定为“少年儿童不宜”的影片.录像.录音等的播放场所。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5.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6.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示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向公安机关报告。 7.“环境”包括14个方面的内容: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8.我们常提到的9种环境污染物是: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电磁辐射。 9.当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应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公共财物,并设法立即报告公安机关或附近的交通警察。(拨打电话110或122)。 10.当你发现一起交通事故,而肇事车逃跑,你应该记住逃跑车的车型.颜色.号牌等特征以及逃跑的方向。 全国法制宣传日为每年的12月4日。 26年前的今天,我国现行宪法正式通过并颁布实施。XX年,国家将这一天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并在全国举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宣传活动。此后,“法制宣传日”作为我国的法制的“节日”,每年我国都要举行相关的法制宣传活动。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自己国家通过、颁布或实施宪法的那一天确定为“宪法日”,以示纪念。有的国家则把“宪法日”规定为“国民的节日”“全民的节日”,或作为法定的“休假日”。其作用都是为了普法宣传。较之七年前,中国的法制建设又大大前进了许多步,应该说,在全民普法上,“全国法制宣传日”的设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国家确定的各类别的法制宣传日、周、月不一而足,全民学法已成为普法工作的重点。在这些日子,法制宣传职能部门或行业的领导机关组织各单位上街开展义务咨询、发表演讲、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组织法制文艺汇演等等。这样的方式既有规模,又有声势,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也形成了较大影响,这无疑是很好的宣传形式。但长期重复这几种宣传方式就容易产生疲劳——宣传者和受众两方的疲劳,形式大于实质,消解了宣传的效果,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作为组织方,得在法律条文和百姓生活之间的契合点上做足文章,想出新鲜的点子,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服务大众。
在现代社会,法律涵盖了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可以说,没有法制观念,就不能算是合格的现代公民,就没有真正的法制社会。老百姓希望天天都是“3•15”,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一天与他们生活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其实,“3•15”更像是“12•4”的一个子项,因为,根本上说,保护任何一项权益,都是一个法律问题。现代社会,一年365天都应该是“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