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55 KB
  • 2022-06-16 16:14:19 发布

华尔街语录:华尔街10万投资人的座右铭(完整版)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华尔街语录:华尔街10万投资人的座右铭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投资有风险,但投资不需要冒险!请谨记:遵循常识必有收益!要投资,就要屏蔽兴奋,至少不要在错误的时间兴奋。——“股神”沃伦•巴菲特有了足够的内幕消息,再加上100万美元,就够你在一年内破产了。——“股神”沃伦•巴菲特在交易的世界里,人类的情绪既是机会所在,也是最大的挑战。掌握了它,你就能成功;忽视了它,你就危险了。——柯蒂斯•费斯我觉得要预测会发生什么比较简单,但预测何时发生会比较困难。——“股神”沃伦•巴菲特别和市场斗,就像和卡车较劲,不管你赢多少回,但一次也输不起。——迈克尔•马加斯1.历史轮回.............................0012.企业掠夺者...........................0033.脾气VS.收益........................0054.“八分饱”的境界......................0075.“失宠”的公司........................0096.诱惑抑制.............................0117.实际收益VS.投资泡沫...............0138.奢华商誉VS.投资回报...............0159.投资杠杆.............................01710.投资,别兴奋........................019 11.好得难以置信........................021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12.钱是省出来的02313.吃得好VS.?得香02514.安度晚年的方案02715.借债是好事02916.投资的直觉03117.情绪机会03318.不持股的经理人03519.“接飞刀”的格言03720.一连串的机会成本03921.一切迟早会发生04122.内幕消息04323.别和市场较劲04524.不断投入04725.为钱而去赚钱?04926.分散投资?05127.点数预测师05328.开头注定结局05529.买入时的工作05730.投资者的朋友05931.浮存金真好06132.滚雪球06333.个人偏好065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34.这次不一样06735.投资良机06936.短时偏见07137.趋势VS.风险07338.聪明=不做蠢事07539.复利VS.价值07740.旧的不去,新的不来07941.狗尾巴的幻觉08142.常识即是机会08343.“市场先生”的故事08544.借贷者的信用08745.一小块儿希望钻石08946.比自己更大的笨蛋09147.损失VS.收益09348.大胆的老飞行员09549.薪水最高的评论家09750.拒绝律师09951.死也不去思考?10152.管理层VS.企业之一10353.管理层VS.?业之二10554.远离债券基金10755.“雪茄烟蒂”的陷阱109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56.生意VS.友谊11157.未雨绸缪的智慧11358.理财的起始时间11559.滥用的价值11760.隐蔽的罪恶11961.投资,别从众12162.他人的致富机会12363.股票VS.现金12564.投机泡沫12765.投资三部曲12966.赚钱的窍门13167.投资者的最大敌人13368.不良借贷对象13569.赚钱效应13770.技术分析的“空中楼阁”13971.市场的情绪周期14172.绝对价格的风?14373.长远价值VS.短期价格14574.支付现金的学问14775.警惕他人赚钱14976.固执的管理层15177.成功者的品质153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78.小心投资娱乐化15579.看不懂的股市15780.投资不是玄学15981.通胀经济的敌人16182.控制金钱16383.隐秘的市场16584.蚂蚁的哲学16785.投资失败的原因16986.股市的唯一真理17187.概念的魔力17388.群众是错的17589.笨蛋是创造出来的17790.两类预测者17991.隐蔽的增长18192.发财的梦想18393.比你更聪明的人18594.投资者的身后事18795.绅士准则18996.常胜将军的情绪19197.骗人的顾问19398.旁观者的智慧19599.牛市的投资幻觉197100.股市玩家的败局199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101.警惕“下一个”公司.................2011.历史轮回我们在极短的时间里学到许多东西,在稍长一点的时间里学到一些东西,而在较长时间里什么也学不到,这就是历史的轮回。——杰瑞米·格兰桑人们?用“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跟头”来说明一个人的不长记性,但在资本市场中,这种案例却在时刻重演、不断轮回,投资者在较长的时间内什么也学不到,他们重复着同一个错误,不断制造泡沫。资本市场中有这样一种有意思的现象:股市越热闹,赚钱效应越明显,入市的人也就越多。往往在市场见顶时的成交量最大,参与者最多;但当股市不断下跌,以前入市的人大多数都被套牢,资金外流,成交量锐减,市场参与者也迅速减少。此时,许多输到怕的人甚至发誓以后不再炒股。当市场进入下一轮周期,并开始越来越热闹、赚钱效应也越来越明显时,那些发?誓的人又开始蠢蠢欲动,忘记了曾经的誓言而再次入市,结果总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样的故事在全球股市里就这样周而复始地重复了近四百年。历史的可怕轮回让格兰桑(国际投资大家、GMO资本管理公司主席)产生了超强的风险规避意识,他也承认自己拥有“相当浓郁的忧郁气质”。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格兰桑对股票市场经常持“看跌”的立场,他经常说他的心情就好比是在“观看一场非常慢镜头的火车相撞的惨剧”。格兰桑认为,所有的泡沫必然破裂,而在此之前几乎总是会出现极度的投机。在泡沫破裂之前,股市几乎都经历了指数级的上升阶?,时间不长但却波澜壮阔,足以让人们心潮澎湃,而泡沫破裂后产生的痛苦却消散得非常慢。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日本股票市场。1984年,日经指数收于11543点;1987年收于21564点;三年时间涨幅接近100%。随后两年的继续持续暴涨,1989年,创下38915点的历史最高纪录。从10000万点到接近40000万点,5年累计涨幅接近300%。随后数月,掉头狂跌,一直滑落至2003年4月28日8000点的谷底,日经指数创下二十多年来的最低纪录,走了十四年的漫漫熊途,让投资者至少损失了78%的资本。股市的无效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投资者应该记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饱含哲理性的格言,并像格兰桑那样极端谨慎,除非股票价格极度偏离合理的水平,否则不要拿过多的钱去冒险。2.企业掠夺者买没有人想要的东西;在没人想要买的时候买入。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卡尔·伊坎除了收废品的人,或许只有卡尔·伊坎(美国最热门的投资者、“企业掠夺者”)才会持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观点。卡尔·伊坎的净资产已经达到了140亿美元,居世界富翁排名第46位。他的名字之前总被冠以诸如“投机家”、“激进投资人”,甚至是“企业掠夺者”,等等如此骇人的名目,这是因为他主要征战于恶意收购领域。所谓恶意收购,是指依靠自身的资金储备先行购入目标企业一部分股票,在取得相当比例的股权之后争取进入董事会,然后对管理层施加影响,最终让董事会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手段。1985年,伊坎盯上了环球航空公司,他召集了一大批资金雄厚的合作伙伴,开始疯狂买入公司股票。期,他利用种种手段放出虚假消息,将股价成功稳定在较低的价位上,以便于他的大肆收购。最终,伊坎和他的合伙人掌握了环球航空公司52%的股票,凭借着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他们系统而有计划地将环球航空公司的资产如数变卖。其中,伊坎本人获利约1.5亿美元,占所获利润总额的80%。伊坎称自己的投资哲学是“我通常都是在买没有人想要的东西”。他会在最不可能的时候买入某个企业的股票,那时人们看到的是一家已经毫无希望的企业。伊坎对此的解释是:“大家一致的看法常常是错误的,如果你随波逐流,成功就会远离你,所以我买的?是那些不那么耀眼、不被人喜欢的公司,要是整个产业也失宠于大众那就更好了。”投资者的心理永远都是从众和追涨杀跌,但大家都在赚钱的时候却恰恰是集体套牢的危机时刻;当众人都恐惧市场的下跌,真正有勇气入市的投资者仍是少之又少,但其中的成功比率却总是最高的。3.脾气VS.收益好脾气的人更理性……股市比人生更加需要理性。——“股神”沃伦·巴菲特“好脾气的人更理性。”这是股神巴菲特对卢·辛普森的评价?卢·辛普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保险公司GEICO的首席执行官,被国际投资界视为股神巴菲特最有希望继任者。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辛普森自1979年加盟GEICO,到1996年GEICO被伯克希尔完全收购,再这十七年间,辛普森投资组合的年均回报率达到了24.7%,而同期的标准普尔指数年均增幅为17.8%。此时期,巴菲特连续十七年跑赢大盘,辛普森则在1987年、1990年和1993年大盘三次跌入低谷时没能跑赢。但是,在股市每次见顶时辛普森都能够取得远高于大盘涨幅的收益率,这比巴菲特更加突出,也尤为难得。巴菲特最欣赏辛普森的三个地方是:机智、有个性、好脾气。巴菲特认为,好脾气会让人更有理性,不容易被情感冲昏头脑。一次在华盛顿大学演讲时,巴菲特也曾强调,自己富有的原因并不在于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潜能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脾气。”在操盘中,脾气有缺陷的人往往更容易遇到障碍,比如因脾气暴躁而沉不住气;或是因为过于自信而变得偏执;或是缺乏自信、人云亦云找不到自己的坐标;等等。投资理财需要专业性知识,但更加需要的是好性格、好脾气。在证券市场上摔过跟头的人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之所以失利,原因无外乎性格上的优柔寡断、胆小谨慎,或是胆大包天、不恰当的贪与怕。与其说学识决定成败,还不如说收益取决于性格。相比于手中持有的巨额股票,适合炒作股票的理性、沉稳、思维敏捷等好性格,才是一笔更加巨大的财富,因为毕竟只有这些才是无论多少钱都不可能买得来的。4.“八分饱”的境界卖出股票就像用晚餐,只吃“八分饱”是境界,也是智慧。——“日本股市之神”是川银藏日本股市之神是川银藏,一直坚守的股票投资原则就是:八分饱,这也是他纵横股市六十年的最大心得。是川银藏认为,从股票的投资时机看,卖出比买进更难于把握,买进的时机抓得再精准,如果在卖出时机选择失败,投资终将功亏一篑!因市场的不理性而造成的市场泡沫瞬息万变,泡沫愈大市场的走势也就愈加难以预测,更加可能在瞬间就逆转直下。投资者容易受到乐观情绪与市场非理性信心的影响而期望过高,因理性的失衡而错过抛出的最佳时机。是川银藏为了将自己的期望保持和控制在合理区间,他利用“八分饱”原则,让自己在股价暴涨、市场人气急剧走旺时收敛预期、控制贪婪,及时获利了结,这也正是虽然他总是投资高风险的周期性行业,却很少失手的秘诀所在。20世纪80年代初,“菱刈矿山可能藏有高品质金矿脉”的新闻引起是川银藏的关注,经过仔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是川认为菱刈矿山是一座潜在价值惊人的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金矿,但资源所有者住友金属矿山公司却根本未意识到这笔巨大的潜在价值。是川银藏开始悄悄买进住友金属矿山公司股票,随后勘测数据果然证实了是川银藏的推断,股价因此迅速暴涨,此时他已持有5000万股。不到六十天,股价一路飙升到了是川买入价格的九倍多,此时市场对该股依然保有更高预期。在市场继续疯狂?高的状况下,是川却逆市而动,迅速抛售了持有的该股股票,获利了结,不仅净赚了200多亿日元,令人更为惊叹的是,此后的三个星期,该股股价在短暂上升后,便一路暴跌到了是川抛售价格的1/3。“卖出股票就像用晚餐,只吃‘八分饱’是境界,也是智慧。”正是这样的心得和体悟,令是川银藏在晚年再创了日本股市的又一个神话。投资者在进行操作时,往往会有一定的盈利预期,如果此时市场正按照预期前进,那么在价格涨到距离盈利预期相差不远的位置,投资者就应该果断卖出。表面上看,这种做法没有实现最大利润,但却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不会因错失卖出时机而仅仅纸上富贵一回,实际损失巨大。卖出的时机之所以难以选择,是因为投资人很难预期股票会涨到什么价位,很容易受周围的人所左右,在整体乐观的情况下盲从乐观,最后往往因贪心过度而错失良机。只有深刻地体会“只吃八分饱”所包含的意境和智慧,才能在股市变幻无常的波动中随心而动,时刻掌控主动权。5.“失宠”的公司集中全力购买那些失宠的公司。就是那些半死不活行业中的杰出公司,或因为经济的周期性而被市场忽略其真正价值的公司。——菲利普·A.费雪投资大师菲利普·A.费雪(投资大师),毕生致力于成长型股票的研究,他的理论掀起了美国股市长时期的“成长型投资”热潮。费雪深受众多金融投资人士和基金经理人的推崇。巴菲特说:“他的投资血统85%来自格雷厄姆,15%来自费雪。”费雪认为,应该选择那些具备成长能力的公司作为投资目标,尤其是要集中全力购买那些“失宠”的公司。这些公司或因整体市场走势低迷而被牵制,或因市场一时偏见而被忽视,致使其股票价格远远低于自身真正的价值,但它们都是能给人带来巨大回报的潜力股,因此应该抓住机会果断买进。费雪购买“得州仪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美国投资者经常非理性投资,最为流行、最受追捧的就是“太空股”,凡是和太空沾边的公司都被炒得火热。而费雪却留意到一些冷门公司,它们有着优秀的业绩,只因与太空无关而投资者寥寥,导致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费雪1955年买进得州仪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器,正是看中了它的高科技和研发性能具有良好的升值潜力。果然到1962年,得州仪器股值已升了14倍,这时费雪没有急着卖出;随后股票距离最高点暴跌80%,他仍不为所动;直到他发现得州仪器的成长性已经开始下降,方始卖出,共获利20倍。“找到真正杰出的公司,抱牢他们的股票,度过市场的波动起伏,不为所动,这样还远比买低卖高的做法赚得多……”这些“真正杰出的公司”,即使一时迫于市场误判或盲视而“失宠”,也终会在一定的契机诱发下拨云见日,而那时投资者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了。同时,费雪也特别强调买进时机同样很重要,对此他亦有过教训。1969年,在股市高涨的时间点上,他买入了自己认定的成长股,之后一路下跌,而他根据“三年守则”坚持抱牢,虽然后来市场走好,股票也逐步赢利,但是费雪反思这种方式并非最佳方式,即使是有升值潜力的成长型投资也应?虑一个相对更低的价格。而当有多个可选的投资目标时,更应挑选那个相对于价值,其股价最低的公司,以使投资风险降到最低。6.诱惑抑制如果不能抑制诱惑,最好别对财富抱有太大的渴望。——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罗伯特·T.清崎(理财大师、《富爸爸穷爸爸》作者)分析了开发个人理财天赋的十个步骤,第五个步骤即是唤醒潜藏在身体内部的自律的力量。罗伯特·T.清崎认为,在十个步骤里面,学会自律这个步骤是最难掌握的,而是否拥有自律是将富人、穷人和中产阶级区分开来的首要因素。缺乏自律的人,即使腰缠万贯也终会在穷奢极欲的生活中坐吃山空,因为他们无法保住已有的财富,卓越的现金流并不能成为他们财富积累与增长的有力支撑。自律意味着自我控制、勇于承担、理性判断等良好的个人品质。缺乏自我控制和纪律性的人只能任由他人所摆布,他们没有坚毅强大的内在力量,不能?好地培养各种管理技能——罗伯特·T.清崎特别指出现金流量管理、人事管理和个人时间管理是开创个人事业的三种必备管理技能,而自律精神能大大增强这三种技能的效力发挥。没有坚强毅力和独立意志的人易受外界环境和各种流俗的影响,“有胆量不随大流才能致富”,只有具备自律的力量,才能扫除干扰,沿着明确的既定目标继续前行。自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不断地与人性中的脆弱与缺陷作斗争:诱惑无处不在,对个人的考验也如影随形。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高回报、短期获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利等诱惑极容易勾起人们心中的欲望,然而在市场疯狂的表象下,非理性的盲目追随极容易导致全盘崩溃。在罗伯特·T.清崎看来,现代社会的诱惑比20世纪80年代更多,信用贷款和交易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债务危机,不少人因为购房、购车、旅游、结婚等高额提前消费而债务缠身。他不提倡高额信用卡债务以及消费债务,建议不要背上数额过大的债务包袱,而应通过控制力和理性分析使自己的支出保持在低水平。然而,这一原则并不意味着财务紧缩,过一种清教徒式自我缩减的生活,而是强调严格把控投资理财中的现金流,始之保持“正现金流”的态势,以此培养自己的财商,而这种严于自我控制、承受外在压?而不为所动、积极理性应对的态度,正是自律的精神所在。7.实际收益VS.投资泡沫一鸟在手胜过两鸟在林。——“股神”沃伦·巴菲特引自《伊索寓言》在每年的股东大会上,股神巴菲特几乎都会提及一句话:“一?在手胜过两鸟在林。”这句《伊索寓言》中的名言也是他投资理财的重要理念之一。巴菲特认为,投资的关键就在于选择,切切实实持有一支能够带来极高收益的优秀股票(一鸟在手),将远远优于追随那些内在价值尚不明确的公司股票(两鸟在林)。因此,经过理性评估之后,选择那些当前就能确定其卓越内在价值的公司股票,长期持有它们,而不去考虑目前尚无法判断其潜在收益的股票,即使日后它们会身价倍增。在评估的过程中,判断一支股票是否值得购买(即从树林中选择属于自己的小鸟)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自由现金流是否持续充沛,这是考?股票内在价值的重要因素。巴菲特反对盲目投资和价格虚高,警惕市场泡沫和虚假繁荣,重视目标股票的实际价值。他认为“投机”是不可行的,缺乏自由现金流就如同一片树林中本没有小鸟,又如何能捕捉到呢?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巴菲特对网络股一直持保留态度。20世纪90年代,网络股作为一种新兴股票得到了投资者的普遍推崇,一时间发展迅猛、价格飞涨。然而巴菲特透过它们喧嚣的表面,却没有看到这些公司有丰厚的实际收益,认为其内在价值不确定且有泡沫化的危险,于是坚持不去投资网络股。1999年—2000年,网络股疯狂膨胀,巴菲特受了严重的损失,其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每股最高价由1998年的80000美元降到了2000年的40000美元,但他仍然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21世纪初,美国股市上演高台跳水,将近50000万亿美元财富瞬间蒸发,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原先网络股的投资者纷纷落马,而巴菲特的保险行业股票却大幅上涨,短短一年间就上涨了30多亿美元。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重新引起人们关注,“一鸟在手胜于两鸟在林”的格言也再度为人们所重视。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在巴菲特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创造可预见实际收益的公司,购买并长?持有它们的股票,拒绝和远离任何不确定的、虚假的、不切实的、缺乏自由现金流的股票。求精不求多,以做生意的心态谨慎投资、细心经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这是他能在股市纵横驰骋的秘诀所在。8.奢华商誉VS.投资回报公司办公室的奢华程度和公司管理层回报股东的意愿往往成反比。——彼得·林奇在《投资黄金法则:战胜华尔街》一书中,全球最?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投资奇才、全球最佳基金经理)总结出了二十一条“彼得法则”,其中第七条即是“公司办公室的奢华程度和公司管理层回报股东的意愿往往成反比”。这是林奇个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他考察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指标。林奇认为,公司的装修与收益间存在一种微妙的比例关系。一些伟大的公司其办公环境朴素而又节俭,如伯克希尔·哈撒韦,他至今仍清晰记得20世纪80年代拜访股神巴菲特时其办公室的简陋场景。相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把办公室装饰得越豪华,投资者就越应该为这家公司的收益担忧。林奇非常?欢去持股公司的总部参观,在那里他能找到一种在公司客观数据之外的整体感觉。通过观察总部办公室的装修环境和待客方式,他可以判断出公司高管的能力和负责程度。在皇冠—科克—希尔公司,他发现总裁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罐头盒生产线的照片,地板上铺着已褪色的油地毡,办公室家具破旧不堪,于是认定这是一家应该优先考虑购买的公司。事实证明了他的远见:这家公司的股价在三十年间疯涨了280倍。而到尤尼罗尔公司参观时,他注意到办公室内部进行了精装修:仿古家具、精致窗帘,以及抛光的胡桃木墙壁,这让他产生了不好的预感,判断这家公司会每?愈下。这家公司最终被米其林轮胎收购。在实际投资活动中,虽然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反例来驳斥林奇的这个法则,但这一观点自有其逻辑根由。假设办公室装修豪华的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层追逐奢侈享受的生活,他们拿着投资者的钱不计成本尽情挥霍,很难想象这种“吸血鬼”公司能给股东带来多高的回报率;还有一种情况是公司装修气派只为了向客户显示自己的实力。不可否认这些公司可能日后会成功,但是就价值投资者们所推崇的“经济商誉”而言,有形资产越少,无形资产相对来说越持久越充分,这样企业的竞争力就越高,也就往往能够产生?超出产业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巴菲特曾直言,自己最看重的超级明星企业,是那种拥有巨额持久经济商誉并对有形资产利用最少的企业。由此可见,办公室的装修程度表面上只是透露出一个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公司管理层节俭与否,而深层次则可能成为公司能否进行有效成本控制和提升自己内在价值的重要信号。9.投资杠杆对于大多数公司和大多数人来说,命运往往在你最脆弱的环节作弄你。依我的经验来看,最大的两个弱点是酗酒和杠杆。因为我看到太多的人因为酗酒而失败,也看到大多数企业由于高杠杆而衰落。——“股神”沃伦·巴菲特如果有人要巴菲特为投资者列出一份“投资禁忌”清单的话,他一定会在需规避公司特质那一栏里填上“高杠杆”几个字。这指的是公司通过大规模借贷投资以扩大利润的行为。巴菲特对高杠杆借贷的盈利模式保持高度警惕,在他看来,公司杠杆化运营就和个人酗酒一样是非理性的疯狂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和竞争优势。此外,大量的杠杆债务还是许多公司运转困难甚至破产的重要原因。表面上,那些高杠杆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资本来进行扩张,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力压群雄,但这种方式势必带来巨大的风险:随着债务成本的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也不断上升,其破产的几率也会相应加大。在市场普遍活跃走势良好的时期,这种风险被掩藏在表面繁荣的假象之下,而在市场低迷惨淡之时,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高杠杆公司往往会暴露出其脆弱的实质,资不抵债,纷纷落马出局。巴菲特在1987年给股东的信中直言低杠杆对企业利润的重要作用。在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上年情况进行总结陈述时,他惊喜地发现其7家非金融业的主要企业的负债比例都非常低,全年利息总额只有200万美元,而税后净利润总量?达1亿美元左右,股东权益投资报酬率高达57%。而根据《财星杂志》1988年出版的投资人手册报道,在全美500大制造业与500大服务业中,只有6家公司过去10年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超过30%,最高的一家也不过40.2%。他认为这些公司能取得如此高收益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有限的财务杠杆运用——“真正优秀的公司没有借贷的必要”。事实上,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保险业务也可看做是一种低财务杠杆,杠杆水平只相当于2:1,低于一般对冲基金经理渴望达到的3:1的水平。除了在选股时优先考虑低杠杆公司外,巴菲特在?融投资活动中也对高杠杆避而远之。“远离杠杆融资,没有人会因为不借钱而破产。”这是股神对普通公众提出的投资建议。他把金融衍生品称作“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视之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幕后黑手。巴菲特对高杠杆的排斥和警觉充分体现了他对企业实际价值的推崇——只有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才是产生经济效益的真正动力。10.投资,别兴奋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要投资,就要屏蔽兴奋,至少不要在错误的时间兴奋。——“股神”沃伦·巴菲特股神巴菲特对待投资的态度向来以谨慎著称,他在众多场合对投资者们都提出了同一个忠告:“不要在错误的时间兴奋。”巴菲特所谓的“在错误的时间兴奋”是指在非黄金时间的大肆投资行为,就股市而言指的是在股价飙升的牛市大幅买进,在市场刚刚处于升势时过早卖出,或者大量收购了并不具备升值潜力的股票等情况。在变幻莫测的投资市场最需要的是冷静考察、严谨分析、沉稳控制和理性决断,耐心寻找最适当的时机果断行事,在错误的时间头脑发热、情绪冲动往往会造成误判,不仅与真正的机会失之交臂,而且会增加风险,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这点上,巴菲特自己也曾有过深刻的教训,他把?归之于“业余冲动”。1954年,巴菲特从汤姆·柯南伯那得知美国政府将回笼4美分的蓝鹰航空邮票时兴奋不已,认为这种退市的邮票很可能成为稀缺的收藏品。他和柯南伯在一天时间内收集了60多万张约合25000万美元的蓝鹰航空邮票,几乎买空了爱荷华州的邮局,试图垄断这种邮票的交易。然而他们大量囤积的邮票并未随着政府的回收而在市场上急剧升值,这些邮票的市场需求远远低于巴菲特的预期。几个月后,他不得不以90%的折扣将大部分邮票卖出。巴菲特的这次早期投资经历,让他明白了盲目冲动背后隐藏着的危险。他用失败的教训告诫自?和后来者,应设法抑制突如其来的极度兴奋和狂热,至少在对目标进行客观量化的全面考察分析前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就很可能掉进错误时间的陷阱。事实上,在实际投资活动中,我们往往很难判定某个时间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为了避免错估形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时刻保持冷静和克制,屏蔽掉贪婪和冲动,沉稳理智,深思熟虑,审慎而严谨地判断并做出决策——“投资人必须谨记,过于兴奋与过高成本是他们的敌人。”巴菲特如是说。11.好得难以置信如果有什么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它很可能是假的。——“股神”沃伦·巴菲特“如果有什么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它很可能是假的。”这是股神巴菲特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对投资者提出的建议。巴菲特通过这句话再次重申了其核心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理念:投资需要清明的理性。虽然巴菲特是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巨浪尚未完全退去的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包含着对危机的思考,但这并非是权宜之计。他骨子里的严谨、审慎及隐性的怀疑精神,使他对一切消息都抱有理智和清醒态度,尤其是那些好得离谱的消息,他会警惕其表象下掩藏的陷阱。巴菲特曾不止一次谴责过上市公司粉饰账目盈余的恶性行为。在他看来,美国数十年内有相当多的CEO熟练运用华尔街的规则,选择性地披露财务信息,以虚造公司亮丽的业绩。他对这些上市公司的伎俩了然于心:CEO高调预估公司的未来成长率以吸引投资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盈余,这些骗子们会采用各种会计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地装饰账面,以造成华丽的假象。投资者如果盲目相信了公司的廉价许诺和浮华数据,就会掉入经理人预先挖好的深坑。因此,面对这种好得过了头的信息,最好是保持怀疑精神,努力获取多方意见,而不要被那些耀眼的华而不实的信息所蒙蔽,晕头晕脑地踏入泥潭。那如何分辨哪些是真正的好消息,哪些是蒙着面纱的炸弹呢?巴菲特建议投资者们冷静耐心地钻研公司财报,剔除其中含混不清的障眼法,直取对分析有益的核心数据,如税前利润、净利润、资产回报率等。他对广泛引用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数据十分谨慎,认为其很容易掩盖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免。在投资时摒弃贪婪无度和占便宜的心理,不盲目轻信,不片面接受,则会避免很多潜在的危险。无数的教训和经验证明,保持应有的理性,这才是最大化地减少投资风险的不二法门。12.钱是省出来的金钱很像种子。你可以吃掉种子,也可以种植种子,但当你看到种子长成了高高的谷物,你就不想浪费它。——托马斯·斯坦利托马斯·斯?利(财富专家、《隔壁的百万富翁》作者)是美国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世界上研究百万富翁的头号权威。他在超级畅销书《隔壁的百万富翁:美国富翁的惊人秘密》中提出“钱是省出来的”这一观点。在对一万多名有着高额净值财富或高收入者的调查访谈中,托马斯注意到这些超级富翁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节俭。他们奉行“多入少出”的原则,克己自律,开源节流,认真做好预算,稳重投资与费用控制相结合,最大可能地积累财富。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他们只是居住于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勤勤恳恳,刻苦工作,而不是那些神话中一夜暴富的幸运儿。他们的生活习惯是稳健?,精于计划的,正是他们长时期不懈的努力,为他们构筑起了稳定的财富基石和其上坚固持久的财富大厦。托马斯是在大量的调查数据和例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事实上,纵观世界,有许多顶级富翁都以节俭的原则自我激励,如身价过千亿的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就以生活简朴而闻名。他的弟弟巴德曾经说过,如果世上只有两个人肯弯腰去捡地上的硬币,那这两个人就是他和山姆。山姆从小生活艰辛,加上父母也有着节俭的精神,这在他心中深深打上了“珍惜每一个美元”的烙印,甚至影响了其经营理念——“为每一位顾客减少开支”以构建节约的世界。山姆毕生力行勤俭的原则,然而这样的“小气鬼”为教育捐出的资金和设立的奖学金却有好几亿美元,此外还有教会组织、社区建设及各种团体捐赠等。在他身上,于己苛责克制只是财富积聚的手段,是为了之后不同的财富处理和分配方式。“金钱很像种子,你可以吃掉种子,也可以种植种子。”托马斯在书中这样写道。吃掉种子即为消费,它宜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度,适中为上,才能有更多的种子用于种植(投资)。而一旦种子长成了高高的谷物,就不要浪费它,而是耐心收获,精心计划,安排好下一轮的食用或种植,以此循环推进。在托马斯看来,拼命节省的人不可能致富,这只是中产阶级标榜自己生活品位的说辞而已。过度消费,追求奢华,只能带来虚幻的符号化满足,并不能给个人带来更多的实质性收益。那些“多入多出”的人只能算作“低级财富积累者”,永远无法达到“多入少出”的“财富积累能手”的高度。13.吃得好VS.睡得香每个投资者都必须选择你是想吃得好还是想睡得香。——伯顿·G.马尔基尔投资大师伯顿·G.马尔基尔(投资大师、《漫步华尔?》作者),有效市场理论的积极拥趸者,其著作《漫步华尔街》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股票投资界最为畅销的经典之作。他继续提出“吃得好还是睡得香”这个华尔街经典议题,认为这是投资者无法逃避的一个两难抉择。在投资领域,“吃得好而睡得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悖论式困境,吃得好(巨额收益)往往意味着高倍风险,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力,心态再稳定也难在价格快速涨跌的情势下超然平静、无动于衷,也即无法睡得香。马尔基尔所持的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是理性的,股票价格能反映理性人的供求平衡,是市场资源信息的关键指标,且?法准确预测。因此“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机是不可行的,决定投资报酬的唯一变量只能是投资者所付出的投资额度和比例,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低投入低风险低收益。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历史证明风险和收益总是如影随形,马尔基尔通过对美国1926年—2005年的常见资产类型年均收益率进行研究发现,具有高风险指数的普通股(收益率年波动率为20.2%~32.9%),以10.4%~12.6%的年均收益率击败了低风险指数(年波动率为3.1%~9.2%)的债券类产品。看来,要想吃得好,就难免承受风险所带来的波动,在摇摆不定、不可预测的市场里提心吊胆、战战兢兢。马尔基尔经常举出J·P.摩根的例子来说明吃得好与睡得香之间的矛盾关系。曾经有朋友问J·P.摩根,现在的投资让他担惊受怕、重度失眠怎么办,摩根说:“卖掉一些,直到你可以入睡为止。”每个投资者在投资前,都必须仔细考虑所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认清自己的风险容忍度,谨慎选择是想吃得好还是想睡得香。那些能战胜市场的投资家们并不是比其他投资者有更好的手段,而只是他们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扩大自己资产配置中的高风险投资比例就是加大自己风险的最好办法,通过这种风险的放大应该可以战胜其他那些“平庸”的投资者,比别人更富裕。但这样的话,投资收益让你吃得好,可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许会让你整天心惊肉跳。14.安度晚年的方案安度晚年有两个可行性方案:要么认真储蓄,要么死了算了。——伯顿·G.马尔基尔投资大师伯顿·G.马尔基尔(投资大师、《漫步华尔街》作者),一直以来坚持长期储蓄的投资理念,把它看作是退休后过上幸福安康生活的制胜法宝。马尔基尔坚信,一个人若能从年轻时起就一直坚持定期储蓄计划,并尽早实施,那么他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一定能拥有一笔稳健增长的财富。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只有进行资产配置,购入优秀的股票或共同基金才能积累财富,马尔基尔否定了这一看法。在他看来,如果缺少定期储蓄计划,即使拥有再多的投资收益也无济于事——金山银山也会被不断夷平、清空。如果年轻时错过了储蓄的时机,不经意间跨入老龄的行列,却发觉身无分文,甚至负债累累,那就更要立即着手缩减开支、尽力储蓄,不然等待着你的只有窘困和死亡。一方面要实行规律化的按时储蓄,另一方面也应在消费方面严格控制,以避免储蓄的财富被随意挥霍掉——马尔基尔建议每年消费量最好不超过家庭总资产的4.5%。他奉行低调生活和节约开支的原则,凡事要求精打细算,制订预算并监控实施;改变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只购入确实需要和想要的东西;逐步还清信用卡欠款,削减高额利息……万事以节俭为上,舒适为度,而不是极力追逐奢侈与享受,这样才能为晚年准备好充足的资源和财富。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然而,马尔基尔遗憾地发现当前很美国人都缺乏储蓄的意识和行为。据20世纪90年代末一家非营利组织发表的报告指出,在22岁到60岁之间的美国人中,约有一半人的退休储蓄金额不足1万美元。而据2006年统计,典型美国家庭的平均储蓄只有4000多美元,只有一半的美国人有退休账户,里边存的钱平均只有35000万美元。随着美国“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不断接近退休年纪,数百万人面临着财富紧缺的威胁,尤其是他们中多数人的财富都在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中化为乌有。因此,马尔基尔呼吁美国人及早为他们的后半生做好理财规划,不要临到最后才捉襟见肘、追悔莫及。“财富?累最重要的驱动力在于储蓄,并且按照严格的纪律进行储蓄。”这是马尔基尔为幸福安度晚年所提供的重要法则。他认为,只有把储蓄作为一种常规习惯,长期坚持履行,才能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享有年轻时所体验到的财富生活。15.借债是好事借债就像偷情,关键不是和谁在偷情,重要的是看看和你偷情的是谁的人。——“股神”沃伦·巴菲特“借债就像偷情……”,巴菲特的这句话是针对是否把钱借给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时候说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量化套利投资活动的对冲基金,自1994年创立以来一直业绩骄人,年均赢利40%以上,然而在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却风雨飘摇,最终被美林、摩根等出资接管。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倒闭前,由于投资失败,已在短短四个月内损失了46亿美元,这时有人向巴菲特发出了资金求救的信号。然而尽管这家公司里人才济济,不少人也和他私交甚笃,巴菲特心中还是存有怀疑。在巴菲特眼中,这家公司恰好违反了借债标准的一根重要红线——该公司拥有一个相当糟糕的管理层。一直以来,巴菲特对金融活动中的借贷投资都持有谨慎态度,认为借债就像偷情,是一种极度诱惑而又充满风险的行为。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投资者需严格考察投资对象的情况,不仅要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实际价值,更重要的是应全面掌握公司高层的管理策略与经营理念,选择稳妥而优秀的经理人和管理层。就投资理财角度而言,巴菲特本身并不反对借贷,他只是时刻提防高杠杆的陷阱,警惕欲望无限膨胀后的滚雪球效应。在安全平稳的借贷范围之内,他强调应把钱交给放心的人去打理,依靠能力出众、德才兼备、专业素质高、具备远见卓识的管理者去安排运营,这样才不会让资本白白地打了水漂。在巴菲特看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营运策略和管理方针至少有两个方面和自己格格不入。一是过度凭借杠杆操作。公司的创始人约翰·梅里韦瑟被称为“华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尔街套利之父”,是投资领域有名的高杠杆融资专家。1998年初,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本金为47.2亿美元,负债却已高达1245亿美元,杠杆超过27倍。如果算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则其杠杆接近30倍。而一般情况下共同基金的杠杆小于1倍,各种对冲基金的杠杆为2~3倍。二是大量依赖于数学统计。他们将历史资料、数据和信息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模型,以之进行投资组合演算,而这正是巴菲特所反感的。巴菲特坚信,历史是无法预测市场的现在和将来的,也无法预知所有的金融风险,依靠数据化的运算分析不过是虚无缥缈、自欺欺人,也无法抵御真正的市场危机。因此,虽然巴菲特肯定低杠杆借债能给投资人带来较高回报,但在面对那些“不靠谱”的管理团队时仍是慎之又慎,以免最终落个血本无归。16.投资的直觉自己的直觉,是自己对即将购买的股票和企业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是建立在对企业的充分了解之上。但是,这种感觉很容易受到所谓的股市行情所干扰,特别是对于那些对股票投资不熟悉的投资者,往往受到这种干扰的影响,而改变原本正确的投资决定,使得结果适得其反。但是,我对自己的直觉十分有信心,几乎所有的投资决定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直觉,这一点也不夸张。——股神,沃伦·巴菲特股神巴菲特数十年来一直奉行直觉的投资理念,坦言自己的投资决策几乎都由直觉决定,这是他区别于其他大师的重要特质。在巴菲特看来,直觉是一个人对目标对象的直观感觉,它并非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也非草率匆忙的短暂幻觉,更不是瞬间兴奋的狂热冲动,而是在对即将投资的公司进行全面把握之后的理性总结与提升。所谓功夫在平时,只有通过努力对市场宏观走向作出准确合理判断,同时对公司经营状况作出认真恰当的评估,才能在脑海中迅速勾勒出公司价值的基本轮廓,从而快速反应并果断决定。巴菲特依靠直觉来判断公司是否值得投资,而不受当前股市行情的影响。他看到很多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往往被市场表象所干扰,更改了最初的正确决定,深感遗憾。他认为,只要确定了公司有足够的价值优势和竞争实力,就可以大胆下注,而不必人云亦云,跟随短期市场波动而反反复复、起伏不定。巴菲特的很多投资都是这种头脑风暴灵光一现的产物,如2006年以40亿美元购买以色列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80%的股份。在收到伊斯卡尔公司董事长寄来的荐股信之前,他和二当家芒格甚至从来没听说过这家公司,但是那封一页半的信只匆匆扫了几眼,他就被这家公司所吸引,几个小时后就答复对方愿意去实地考察一下。事实证明他的直觉是正确的,他对这家公司的管理和业绩相当满意,称它为所见过的最出色的制造企业。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对直觉的有效应用是他股市屡屡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股票市场波诡云谲,变幻莫测,如果只拘泥于市场短期现象而一叶障目、犹疑不决,则可能错失良机。只有以敏锐的直觉果敢决定、火速出击,才不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当然直觉并不意味着感性迷狂,它是在理性认知基础上的灵感迸发,而巴菲特的理性主要得益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固守,价值是他得以战胜市场偏误的砝码和关键所在。17.情绪机会在交易的世界里,人类的情绪既是机会所在,也是最大的挑战。掌握了它,你就能成功;忽视了它,你就危险了。——柯蒂斯·费斯华尔街期货投资大师?查德·丹尼斯曾经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海龟计划”,在一群来自不同行业背景又缺乏投资经验的新手中进行交易培训,大获成功。柯蒂斯·费斯(“海龟计划”最成功的投资人)则是其中最优秀的一名“海龟”交易员,为丹尼斯大赚了3150万美元。他在《海龟交易法则》中披露了海龟实验的投资方法与理念,指出心理偏差和情绪波动是决定投资成败的根源所在。柯蒂斯认为,市场并不像主流经济学理论所说的那样是理性的,而是充满了多种不可控因素,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为赢家,正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其他交易者一贯非理性的行为方式”。每个人?上都有与生俱来的非理性,如希望、恐惧、担心、绝望等,它们深深植根于人的头脑中,无法消除,导致市场价格上下波动。这些情绪冲动容易阻挠人们正确把握客观现实,产生一系列认知偏差如损失厌恶症、沉淀成本效应、处置效应、结果偏好、近期偏好、锚定效应、潮流效应和信奉小数法则等。一旦交易者沉陷于这些心理误区,则会被认知偏差所误,拘泥于细枝末节而忽略整体趋势。而如果人们认清了这些人性的弱点并努力克服它们,就会赢得心理战的胜利,比深陷其中的人拥有更多的优势和机会。柯蒂斯举了很多执迷于情绪而犯错的例子。如在20世纪末互联网黄金时期,他的一些朋友持有大量网络股,成为百万富翁。然而2000年起股价开始下跌,直至跌到最初价值的1/10甚至1/100,他的朋友都坚持不肯抛出,并且价格越低越不舍得出手,直至最后泡沫破灭,财富消失。在他看来,这就是没有控制好非理性情感的后果。他们纠结于既有的损失,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无视理性权衡的结果,不忍割肉退出,固执地期待市场反弹以失而复得。事实证明他们没能平息情绪的波动,也就没能挽回巨大的损失。“情绪和心理优势才是成功交易的首要因素”,柯蒂斯代表“海龟”如是说。在投资交易的过程中,情绪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人类本性一直存在,关键是看怎么运用它。若能有效引导,严加控制,则可能激发出人们更多的潜能,转危为机;而若是放任其发挥,让非理性的感觉支配自己的行为,则可能会无力回天18.不持股的经理人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如果经理人自己不怎么持股,那他对待股东们的态度就比对待非洲狒狒好不了多少。——布恩·皮肯斯美国石油巨头布恩·皮肯斯(美国?融巨鳄、油神),纵横国际油市半个多世纪,因擅长预测石油价格并成功进行资本运作而被业界尊为油神。他自称其经营理念是永远站在股东的角度想问题,尽一切可能使股东的权益最大化。皮肯斯认为,股东收益是衡量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股东才是公司的主人,应在合适的时机使他们拿到更多的回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级管理层都缺乏足够的监督,主管们谎报瞒报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把公司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挥霍,在牺牲股东利益的同时也限制了公司的成长。经理人们往往自己不持股,从而与股东和公司利益不直接挂钩,他们?关心“4P”——工资(Pay)、奖金(Perks)、权力(Power)和威望(Prestige),而把为股东创造利润(Profit)这“1P”抛在脑后。皮肯斯讽刺这些管理者,说把钱交给他们就像给兔子喂莴苣一样有去无回。皮肯斯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石油公司高管的印象极为糟糕,认为他们官僚化,不追求企业绩效,导致公司经营不善。如1974年美孚石油公司向蒙哥马利·华德零售公司注资18.6亿美元,以期进军零售市场实现业务多元化,结果一败涂地,就是管理者不顾当前形势盲目扩张的恶果。1984年《财富》杂志评出的过去10年中7宗最失策?并购案中,石油公司就占了4宗。在皮肯斯看来,这与管理高层不持有公司股票,从而不能产生切己感有很大关系。当公司出现亏损或风险过大时,是股东们承担了不利后果,管理精英们却因缺乏约束制衡机制,自身利益并未受损,于是可以肆无忌惮地操纵公司运营,左右公司的命运。管理层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杰出业绩,增加股东收益,这是皮肯斯公司经营的基本方针。持有相当数量的股票能够使他们与公司联系更加紧密,激励他们重视股东利益,而不是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做出短浅而自作聪明的决策。19.“接飞刀”的格言如果说在股市里做波段就像接飞刀一样困难,那最好的接飞刀的办法是什么?不断地猜测市场,并且用自己的资金在市场里不断进进出出,这样投资者肯定可以让飞刀都准确地扎在身上。——“股神”沃伦·巴菲特引自华尔街流行的谚语华尔街有一句广泛流行的谚语,把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喻成接飞刀,稍有不慎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就可能中招。巴菲特引用了这句格言,并戏谑地称投资者若想变成“挨飞刀的人”,最好的途径莫过于不断预测和频繁买卖。巴菲特反对短期股市预测,认为试图猜测近期市场走势是徒劳的,其“唯一价值在于让算命先生从中渔利”。分析师和股评家们搬出各种经济理论、技术指标、数学模型和图表软件,吹得神乎其神,以吸引投资者眼球,而事实证明这些预测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票市场变幻莫测,其短期趋势更是波动无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想要正确猜测当前形势,其概率无异于赌博。此外,巴菲特还反对频繁进出市场的行为。投资者们总希望高抛低吸,然而市场是无法控制的,不可能准确预测其最高点和最低点。在股市中交易过于频繁,不仅会交纳高额的手续费,大大降低收益,而且容易导致身心疲惫,进而丧失理性心态,盲目跟风追涨杀跌,迷失操作方向。因此在选股时应谨慎小心,一旦买入优秀股票就长期持有,才不会受市场瞬息变化而左右,惴惴不安,疲于应付。1987年10月19日是世界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在这天,标准普尔500指数狂降20.47%,道琼斯指数暴跌22.61%,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股市动荡。这是一场没有预兆的集体骚乱,之前股市异常平静,看不出丝毫迹象。恐慌中投资人纷纷清仓抛售,巴菲特却坚持保留了三支“死了也不卖”的超级明星股:可口可乐、GEICO保险和华盛顿邮报,并在低价中增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不久股市就开始强劲反弹,到年底全年还上涨2%,随后又是新一轮牛市。巴菲特的资本也从1987年底的5.73亿美元飙升到1988年底的12.37亿美元,这三支明星股在其投资收益中占有很大比重。股票市场风云跌宕,难于预测,要接住“飞刀”必须保持清醒冷静,谨慎出手,切忌盲目冲动。巴菲特认为,股市赢利的最好方式是依靠价值投资,以静制动,选择价格严重低于内在价值的优秀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这样才能抵御市场动荡,获得持续的丰厚回报。而那些想要预估市场行情,或者跟随市场脚步频频挪动的人,往往会在市场调整期手足失措,被“飞刀”刺得伤痕累累,血流成河。20.一连串的机会成本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机会成本,你要与能够比较容易找到的最好的人结婚,投资与此何其相似啊!——查理·芒格查理·芒格(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拍档和幕后智囊,被业界誉为“最后的秘密武器”。在四十多年时间里,他和巴菲特共同打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以年均20.3%的复合收益率高速增长,市值年均增长了22%。巴菲特的大儿子把他称为“最聪明的人”,认为自己父亲只能排第二。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芒格在投资中非常重视估量机会成本,称之为一种所有聪明人都必须掌握的“超级力量”。机会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在相同条件下所放弃的价值最高的东西,故又名替代性成本。芒格认为在制订决策时应充分权衡机会成本的大小,全面考察被舍弃的那些方案的价值,如果其优于即将实施的方案,则应该重新研究此决定的可行性,以使损失最小化。因此,投资决定的过程也是一个机会成本的筛选评估过程,应在综合分析现有的人才、时间、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获利最大的一种方案,使机会成本(损失)越小越好。芒格和巴菲特购买富国银行的股票就是充分估计机会成本的一个例子。1986年起美国提倡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的跨区域并购,银行业的竞争和风险加剧,但芒格和巴菲特仍希望购买银行股。富国银行是当时全美最好的银行之一,符合他们心中理想价值投资的标准。1990年左右富国银行股价大幅下跌,提供了低成本持有的大好时机,然而两位大师在考虑以2.9亿美元低价买进富国银行10%的股份(股价低于税后利润的5倍和税前利润的3倍)时,为稳妥起见,还设想了另一种可能:购买一家与富国银行购入资产相当(约50亿美元)且财务特征完全相同的银行的全部股权。他们经过权衡后认为,后者需要支付的资金是前者的2倍,而最关键的是富国银行拥有千金难求的管理精英——卡尔·赖卡特,在同等条件下化解危机的能力更强,因此投资富国银行是该环境下的最好选择。事实证明他们的决策是正确的,富国银行股价在?期低迷后一路唱好,屡创历史新高,为其带来了巨额财富。在投资上,“是否有更好的使用方法(机会成本)是衡量是否已经最大程度和最好地使用了资本的标准”。芒格恪守这一方法,在做决定时认真思考各种可替代方案,以求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他眼中,不管是投资还是生活,机会成本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标准。21.一切迟早会发生我觉得要预测会发生什么比较简单,但预测何时发生会比较困难。——“股神”沃伦·巴菲特股神巴菲特毕生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反对市?预测的行为,认为试图准确把握投资市场的周期、时间等要素是很困难的。在巴菲特看来,股市是时刻变化的,没有严格的规律可以遵循,也没有可以重复使用的历史经验。一切都是随机的,人们无法完全掌握股市的节奏,也不能有效辨别市场的确切趋势,因此想要判断出未来某个阶段或时间点的具体情况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虽然准确的定时定点预测是不可行的,但只要选对了股票,长期的市场走向还是可以大致确定——只要恪守价值投资的原则,选择具有竞争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优势的杰出企业并长期持股,则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结局必然是丰厚的赢利。巴?特购买富国银行的股票就是一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拥有大量富国银行股票,目前该股已成为伯克希尔的头号重仓股。巴菲特看好富国银行的企业价值,认为其经营模式独特,市场占有率高,ROA和ROE能力强,管理层经营有方,是一家值得投资的优秀公司。巴菲特在仔细权衡公司机会与风险之后做出了购买决定,认定这家公司未来具备升值潜力。然而巴菲特只能判断公司的长期发展趋势,并不能预测将来的哪个时段能得到巨额回报。伴随着股市的上下起伏,富国银行的股价也频频发生变化,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第一季度其最大跌幅超过82%,之后两个月又暴涨79%,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股价大跌时,巴菲特仍坚信富国银行的抗击能力能使它稳步走出危机,只是无法准确预估其崛起的时间。他凭着对公司内在价值的确信,低价增持1236万股,占总比例的4.3%,迅即在接下来的回潮中大赚特赚。由此可见,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其变动周期、幅度及频率等具体信息是很难预测的,但投资者可以通过长期持有优质股票来避免预测的困扰。只要在合适的时机抓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股票并一直保持,就可以安稳地等待预期收益与回报了。在投资过程中,重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何时”,而最初谨慎选择一支价值股也比之后不停地判断并调整好得多。22.内幕消息有了足够的内幕消息,再加上100万美元,就够你在一年内破产了。——“股神”沃伦·巴菲特股神巴菲特向来反对利用内幕消息以赢利,把它视为一项极其危险的游戏,能够使人倾家荡产,身败名裂。巴菲特认为,内幕消息给人的刺激就像吗啡一样,会让人产生依赖心理,长此以往人会滋生惰性,懒于分析,厌于研究。而一旦个人养成了依靠外界的习惯,就会降低自信,慢慢丧失固有的理性和判断力,从而胡乱跟风,人云亦云。此外,内幕消息本身就带有很大的虚假成分,在不断的转手过程中早已变质,而有些甚至一开始就是别有用心的人刻意散播的谣言,以此诱骗股民高位接货。这种情况下盲目轻信所谓内部消息,就会坠入陷阱,造成巨大的损失。退一万步讲,即使得到的内部消息是真实的,也不可随意“接招”。内幕交易在股市中是违法违规操作,一旦暴露就会引火烧身,破坏商誉,受到制裁。即使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侥幸逃脱,那种心惊肉跳、草木皆兵,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因此,追求内幕消息并没有投资者想象的那么轻松,属于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真正的投资大师,往往都不屑于使用内幕消息,甚至刻意与之保持距离。巴菲特1968年曾连续几周对家庭保险公司股票进行投资,有一天其经纪商正要继续购买时被巴菲特紧急制止。第二天家庭保险公司公开宣称被城市投资公司以高价收购,巴菲特错过了一个极佳的获利机会。巴菲特此举乃刻意为之,虽然他购买家庭保险公司股票并无内幕消息的指引,完全根据个人判断而得,但当他突然得知了即将发生的收购行为后,就不得不考虑公众把其投资与内幕相联系的可能性,从而为了避嫌果断地放弃了进一步购入的决定。巴菲特对内幕消息的警惕可见一斑,他小心地与内幕交易划清界限,时刻维持自己的清白身家和良好声誉。挖掘内幕消息实际上体现出一种投机意识。投资者没有耐心根据公开信息细细钻研市场动态,总是希望通过捷径一飞冲天。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类似赌博的短线心理和浮躁心态正是股市大忌,会让人情绪不稳、如坐针毡,很多时候甚至使人作出错误判断。巴菲特认为,了解公司的主要渠道是大量公开的财务报表,如果一个公司的状况不能充分表现在外,而要靠不断猜测、探听内幕来得到,那这个公司的实际价值就要大打问号了。内部消息永远不是获取财富的正当途径,而是加速破财的幕后动力。23.别和市场较劲别和市场斗,就像和卡车较劲,不管你赢多少回,但一次也输不起。——迈克尔·马加斯迈克尔·马加斯(期货大师),期货市场投资大师,其管理的账户口净值仅在10年间就增长了2500倍,让世人侧目。然而,他早期投资经历也曾遭受过多次失败,这些血泪教训告诉他一个深刻的道理:永远不要和市场较劲,不然你只能是输家。和市场较量有很多表现。如起初的投资方向就是错误的,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然而这些“角斗士”们不及时止损,反而心有不甘,愤愤不平地继续与市场对抗,增加自己错误投资的比重,结果只能是以卵击石,全军覆没。还有的投资者喜欢孤注一掷的游戏,他们把所有财产都押注在一次投资上,渴望一夜暴富,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能够摸清市场的脾气,?为幸运儿。事实上,拥有这样运气和实力的投资者屈指可数,大多数人都无法获得市场青睐。想要和市场斗,最终结局往往是自己不堪其辱,人仰马翻。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马加斯对他早年的市场惨败经历一直记忆犹新。一次,他将自己辛苦积攒起来的30000万美元和向母亲借的20000万美元,全部投入粟米期货合约,买入了容许持有的合约最高张数。他信心满满地认为即将出现的植物枯萎病会使粟米歉收,从而引起价格上涨。然而有一天,《华尔街日报》刊出头条消息:“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可以发现更多的植物枯萎病”,一时间粟米价格直线下跌,迅速跌停板,马加斯?50000万美元也只剩下了8000美元。在跌停板之前,马加斯本有机会先行平仓离场,但他心存侥幸,一厢情愿地希望价位回升,直到最后一败涂地。经过这次教训,他总结出了投资切不可孤注一掷,更要及时止损,每次买卖最多只能输去总资金的5%,一旦突破这个底线就要果断离市,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市场行情谁都无法预料,想要扼住市场的咽喉,最终结果只能是加倍扼住自己的咽喉。喜欢和市场较劲的人多是因小失大的顽固分子。在市场证明其投资错误时,他们挂念着已经投入的成本,幻想有朝一日能挽救那些损失,甚至不惜动用更多的成本来“?捞”那些陷落的成本。他们不肯容忍和承认自己的失败,结果只能是更彻底的溃败。也许,投资者们只有在被市场这辆载重卡车撞得头破血流时,才会意识到其强壮威猛和不可战胜。24.不断投入不要把钱投资到容易耗损或者需要经常维修的东西上。——“股神”沃伦·巴菲特引自华尔街格言华尔街有个流行观点,认为不应把资金投入那些高耗?高浪费的行业或部门,巴菲特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容易耗损意味着要不断追加投入,这并非是一家优秀公司的正确行为。巴菲特一直以来对高投入的公司经营模式持保留态度,在很多场合都明确表示过不喜欢那些只有通过不断投入才能获利的公司,而更倾向于那些投入少收益高的行业和公司。如果一家企业能够用较少的资本或现金实现高利润,那就意味着其无形资产非常丰富,具有良好的经济商誉,这才是企业提升持续竞争力的根源所在。根据公司持续追加的资本与持续增加的利润之比,巴菲特把所有公司分为三类:卓越的公司、良好的公司和糟的公司。卓越的公司是指资本投入少而投资收益率高的企业,如其旗下的喜诗糖果,自巴菲特收购以来35年间只追加投入了3200万美元,就累计产生了13.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投入产出比高达420%。考虑到这是一家成长中的公司,本身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这样的成绩就更加难能可贵。良好的公司是指追加投入资本高而投资收益率也不错的企业,如飞安国际公司,其资本主要用来配备不断更新的飞机模拟器,11年间固定资产净增长5.09亿美元,税前利润累计增加1.59亿美元,投入产出比为31%。虽然巴菲特近年来也开始涉足这类交易,最典型的就是以267亿美元收购伯灵顿北圣达菲铁路公司,但他坚持认为最优秀的公司仍是喜诗糖果那样的低投入高回报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的企业,并对资本密集型行业保持警惕,因为一有不慎,这里极可能产生最糟糕的公司。当大量资本投入却只能带来极少收益甚至零收益时,那就是最糟糕的公司了,如巴菲特1989年入股的美国航空公司。这家公司刚开始投资就呈“螺旋式降落”态势,让巴菲特后悔不迭。巴菲特把整个航空业都讥笑为一个无止境吸纳的无底洞,贪婪攫取资本却毫无回报。这次经历让他对资本集中型企业更为谨慎,永远把它作为低于卓越公司的次等选择。“真正伟大的公司,从有形资产中获得巨大收益,但永远不会把大部分的利润进行内部再投资以期获得高额回报。”巴菲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低成本运营而回报惊人的超级明星股,他谨慎选择投资目标,绕开庞大的吞钱机器,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步步为营。25.为钱而去赚钱?根据我的经验,为了钱而赚钱是没用的,财富有时候会让人脆弱。——提瓦达·索罗斯提瓦达·索罗斯(超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父亲)是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的父亲,他对索罗斯思想观念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其中一则就是对财富的态度,他认为不应该为了金钱而活,把财富看得过重会使人丧失理智和自我,变成金钱的奴隶。提瓦达的早期人生是颇为艰难的,他在俄国度过了革命的动荡岁月,不得不逃亡到西伯利亚,这段经历磨练了他的性格。在混乱的世道下,他把物质生存放在首位,寻找一切能够存活的机会,不让金钱成为自己的累赘。对金钱的追求会滋生无穷尽的欲望,诱惑人们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去奋斗,而忽略现实生活的基本需要,于生存无益,使人变得脆弱。尽管后来?活安稳下来,提瓦达的这种财富观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并在索罗斯身上延续下来。索罗斯个人财产高达数十亿美元,但他对财富毫不吝惜,生活俭朴,处事低调,却对慈善事业慷慨解囊。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金融“纵火犯”和慈善家的神秘结合体,一方面在金融领域翻云覆雨,操纵高杠杆谋取暴利,另一方面却为他人挥金如土,希望做一些对世界有意义的事。据《福布斯》杂志统计,到2009年索罗斯累计捐款已达7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捐钱最多的四大慈善家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他每年为慈善事业捐助300万美元,并成立基金会“开放社会研究溜”专门从事慈善工作。截止到2007年年底,开放社会基金会发展到了全球60个国家,各有其独立的项目宗旨,如正义、妇女权利、教育进步、恶性疾病等。索罗斯捐赠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资金,以帮助波黑战后援助难民和在萨拉热窝修建紧急供水系统。他还花费了数亿美元为俄罗斯科学家支付年薪,以防止其在苏联解体后为中东的独裁者服务。索罗斯为他心目中的开放社会理想不遗余力地努力着,倾囊相助,而不愿做惜金如命的守财奴。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索罗斯认为:“如果只是为了变得富有而死去,我将是失败者”。大力挣钱只是他的本行,作为对冲基金经理,他只?按游戏规则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这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一心钻到钱眼里只会使自己丧失生命的价值,只有投身有意义的事,积极改变世界,才能使人生不那么空洞和脆弱。26.分散投资?那些基金经理对他们所持股票的了解还抵不上一个酋长对自己100个老婆的了解程度高。——“股神”沃伦·巴菲特股神巴菲特在投资时奉行少而精?原则,总是在对众多感兴趣的公司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后,从中选择最优秀的公司进行集中投资。他认为,基于价值分析基础上的集中投资才是资本投放的根本之道。巴菲特发觉市场上大多数基金经理都青睐于分散投资。他们中很多都毕业于高等商学院,接受了传统金融教育,倾向于保守的投资策略。他们不去认真钻研公司信息,因此无法确定所持股票的内在价值,为了避免非系统风险而不敢把资金押注在少数股票上,只能分散地多元化投资。而投资的公司越多,投资者就越无暇去了解各家企业经营状况,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只能继续分散化投资以分摊险,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在美国相当普遍,每年大概有70%的共同基金都不能跑赢大盘。一般的基金经理手里都握有一两百支股票,就像传说中的诺亚方舟一样,每个行业都选两只股票加入投资组合,最终变成了个“动物园”。巴菲特认为这种“动物园”式组合虽然更稳妥更安全,但同时降低了收益率,并不是最佳的投资策略。最好的消除风险的方法应是尽全力了解公司,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集中选择最优秀的,而不是不分优劣眉毛胡子一把抓。巴菲特在投资生涯中充分实践了集中投资的原则。四十余年间他只专注于熟悉的几个行业,?年集中持仓的股票数平均约为8.4支,约占投资组合的91.54%。在这些股票中又有7支重仓股表现最为出色,投资40多亿美元,就产生了280多亿美元的赢利,占到了总体收益的90%以上。而这些超级明星股中可口可乐、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华盛顿邮报被他称为“死了都不卖”的永久持有股票。巴菲特在购买前对这些公司都非常了解,如他从小就从零售可口可乐中获利,熟悉其市场畅销程度,阅读过可口可乐1896年以来的所有年报,终于在1988年抓住合适的机会大举买进。巴菲特正是在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的基础上,依靠高集中低换手的投资模式,才在股市中一?次战胜大盘,取得骄人的回报。“分散投资是无知者的自我保护法,但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来说,分散投资是没什么意义的。”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集中投资5~10家最优秀的又能以合理价格购买的公司,而不是过度分散,胡乱海投。他在投资中以价值为本,不熟不做,避开多元化的陷阱,尽量减少换手率,才能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得超额收益。27.点数预测师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最需要小心的就是那些点数预测师,即使是著名预测师,在市面上95%的预测也都是错的。——伯顿·G.马尔基尔伯顿·G.马尔基尔(投资大师、《漫步华尔街》作者),美国投资大师,他将理论研究与投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提出投资时需严格警惕预测未来市场点数的行为,这些现代“巫术”无疑只是自欺欺人的骗局。在马尔基尔看来,渴望有效预测的心理实际上源于对风险的恐惧和对一夜暴富的痴迷,人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寻求能够预示未来的蛛丝马迹。那些分析师们正是捕捉到了人们的这一心理,才用看似合理的逻辑和让人眼花缭乱的点位数据吸引人们。他们研究股票价格过去的走势和成交量,并据之描绘出未来的变化轨迹。他们把全部注意力都聚焦到股票的历史价格上,甚至对公司行业和主营业务都不管不顾。无数的事实表明,他们的这一努力是徒劳的,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然而他们装出客观专业的样子以怂恿客户、收取佣金,说得信心百倍、天花乱坠,完全不在乎其预测结果是否正确。马尔基尔曾经让其学生绘制了一系列假想股票的走势图,每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都由扔硬币来决定。如果扔的是正面,则当日股票收盘价比前一日高出0.5个百分点,如果是背面则降低0.5个百分点。结果这些“试手气”的随机图与普通的股价走势图十分相似,甚至比真实的还表现出更强的周期性。其中有一张图呈现的是“头肩底”突破颈位线的完美上升图形,他把它拿给一个“图表主义者”看,观者欣喜若狂:“这是什么公司?这图太经典了,我们必须马上买进!我保证这股票下周一定上涨15个点!”当马尔基尔告诉他这幅图只是扔硬币得来的时,那人立马翻脸。马尔基尔的这个实验嘲笑了那些对点数预测“孜孜不倦”的分析师们,股价走向本身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想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答案,无异于缘木求鱼。马尔基尔相信市场是随机的、无规律的,因此以往的股价变化不能充分预示未来的动向,更不能确切得出那些魔幻般的数字,所谓的持续性、周期性和重复模式都只是源?统计幻觉。市场上总有那么多声称掌握预测法宝的点数专家们,不停地兜售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可笑的是他们自己都从未从预测中赚钱,只是打着具有蛊惑性的幌子从“巫术”中谋利。这些“江湖术士们”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一败涂地。28.开头注定结局贪婪尽管让人们赢了开头,但最后的结局还是输。——伯尼·弗兰克伯尼·弗兰克(美国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是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马萨诸塞州民主党议员,他支持克林顿政府对金融领域的监管,认为是金融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界的贪婪放纵导致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他把贪婪视作人性中的一颗炸雷,一旦引爆就会不可收拾,全盘崩溃。弗兰克认为,贪婪是人性之恶,是欲望驱动机,是泡沫制造者。人们在贪婪心理的推动下往往会放弃底线,漠视道德,丧失理智,崇拜谎言。也许一开始人们会得到种种好处,但长久下去不正当的行为方式终究会引发灾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公司的管理层都是一群为了中饱私囊冒险出击的恶狼。领导者们不关注怎样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竞争力,而?通过各种偏激手段以提高股票价格,如高杠杆负债,财务造假,联合庄家买空卖空等,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奖金——管理人员的收入很大部分由股票价格决定。CEO们养肥了自己却断送了公司的利益,最终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无一幸免,满盘皆输。弗兰克举出美国国际集团(AIG)丑闻作为管理层贪婪盗取的一个铁证。2008年9月以来,AIG获取美国政府1730亿美元救助,却为高管总共支付了超过1.65亿美元的奖金,最高者得到640万美元。之前,他们还虚报财务、转移债务以粉饰账面,制造公司繁荣的假象,不断丰盈自己的腰包。AIG充分显示出高?刺激下的人性贪婪,在使公司陷入重重危机之后,管理者们自己也不能够全身而退。在电影《华尔街》中,戈登·盖克曾大呼贪婪是有益的,最后只能锒铛入狱。投资者们如果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就会忽视身边潜藏的诸多危险。例如,渴望一夜暴富而孤注一掷,拼命重仓押宝,增加砝码,一旦失手就会无力回天。比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反应,在市场过度交易,频繁进出,结果却因小失大,损失惨重。还有的连续失利却不及时止损,一条道走到黑,继续投入以图扳本,最后落得血本无归。在股市中,谨慎被证明是化解风险的最好心理武器,面对蠢蠢欲动的情绪,聪明人总是用冷静使其降温,把欲望克制在安全系数之内,才不会让贪婪支配自己的行为,得到最终惨败的结局。29.买入时的工作若购买时完成了正确的工作,那卖出股票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到来。——菲利普·A.费雪菲利普·A.费雪(投资大师),美国教父级投资大?,成长股价值投资理论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巴菲特产生了很大影响,巴菲特“买入并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基本理念就来源于他。费雪认为,如果一开始选择了合适的股票,那就永远都不要卖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投资者若不懂得坚持,稍有异动就轻易抛售,则往往无法等到最高的回报。因此不应把目光集中在当前价格上,而应关注股票背后的公司价值。费雪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建议投资者只能在三种情况下卖出股票:买入时选择了错误股票;公司竞争力减退,价值降低;确定新的极佳投资机会(非常稀少)后,亟需卖出相对逊色的旧股以筹措资金,否则投资者就应一直?有。而如果最初的投资标的是正确的,即选择的股票足够优秀,购入价格足够低,并经过了时间的检验,那就不存在上述三种问题,卖出股票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到来。费雪举了个例子来对这个观点进行说明。假设一个人毕业时借钱给同学,金额是他工作后第一年总收入的10倍,而他则会把每年收入的1/4还给这个人。十年后,这位同学表现非常突出并前途无量,就像一支超级明星股一样能给投资者带来巨额回报。如果这时有人建议他以原始投资金额6倍的高价卖出他与同学的合约,转而与另一人缔约,其年收入和十年前刚踏出校门时相同,他该怎么办?稍有理智的人都能做出正确选择。费雪认为,放弃已经检验过的优秀股票而投资未经证实的收益与此类似,都是极度愚蠢的行为。可惜的是,费雪本人并未坚持这一原则,他在晚年被老年痴呆症所困,做出了很多糟糕的决定,以致他儿子肯尼斯·费雪发出“老了之后就不应该再做任何投资决策”的慨叹。然而费雪的精髓在巴菲特身上得到了传承。巴菲特坚持“买入并持有”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宣称可口可乐、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华盛顿邮报三支股票是“死了都不卖”的超级明星股。在选定这些股票之前,他做了长期大量的调研工作,认真阅读可搜集到的一?资料,分析其内在价值和竞争优势,确定其为永久持有股,之后他耐心等待合适购买时机,使一切工作都正确无误,这样卖出股票的时间便会遥遥无期。30.投资者的朋友坏消息是投资者最好的朋友,它能够让我们以很低价格去购买未来。——“股神”沃伦·巴菲特“坏消息是投资者最好的朋友。”这是巴菲特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的。他劝说投资者在危机关头不要过分恐慌,而应充分把握机会逆向投资,这样就会在世道回升后得到满意的回报。巴菲特认为,历史证明经济总是向上发展的,即使美国在20世纪参加了多次大规模战争,经历过大萧条、石油危机、流行疾病和总统因丑闻下台等事件,但道琼斯指数还是从66点涨到了11497点。因此当前局势混乱并不能阻挡市场前进的长远趋势,如果投资者能够克服危机中的恐惧心理,以低成本购入有价值公司的股票,就会在市场回弹时坐享其成。当坏消息出现时,很多人会竞相抛售股票,从而造成整个资本市场短期内的股价下跌,然而那些真正有竞争实力的公司并不会因此一蹶不振,它们的内在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股票价格降低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了。这对投资者来说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好消息,就像以“跳楼价”买到真金白银一样,等市场平稳后自会获利颇丰。巴菲特并非空空论道,而是以实际行动向好朋友示好。就在2008年经济处于低谷时,他逆势而动,多次抄底,在2009年局势逐步回暖时就收到了巨额回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09年净收入81亿美元,每股账面价值增长了19.8%,为2003年以来的最大幅度增长,公司市值达到218亿美元。这其中投资比亚迪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其亮眼业绩功不可没。2008年巴菲特以2.32亿美元低价购入比亚迪约10%股权,到2009年底涨至19.86亿美元,账面盈利为17.54亿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7.6倍。巴菲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最好朋友的理解是正确的,只要善于把握时机,坏消息也会带来春天知更鸟的叫声。当然巴菲特并非赞成糟糕形势下的所有投资都是可取的,他认为要化危为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选择优秀公司股票和做好长期准备,而这正是与他价值投资的理念相一致的。投资者应对那些缺乏竞争优势的、杠杆过度的企业保?警惕,因为它们自身存在巨大弊病,即使在经济好转后也不会翻盘。而对于那些内在价值丰厚的公司就没必要怀疑了,它们拥有广阔的前景,不确定的只是它们何时会重新崛起,创下新的利润记录,所以长期持有才是保证赢利的根本王道。31.浮存金真好浮存金真好,只要成本足够低。——“股神”沃伦·巴菲特在每年写给股东的信中,巴菲特都会解释浮存金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带来的巨?利益,他不无自豪地认为,这是公司能够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前提。浮存金是指先存在账户上,以后可能会被取走的那部分钱,如保险公司在支付损失理赔之前向投保人预先收取的保费。巴菲特所讲的浮存金主要就是指保险浮存金。它的成本为最后的保险费用超过保费的部分,是保险公司的承保损失。巴菲特认为只要这个数额不够大,远远低于用浮存金获得的投资收益,那就是一件一本万利的好事。巴菲特毫不讳言对保险业的钟爱,称其为公司未来所在。巴菲特旗下有多只保险业务,为他提供了大量的浮存金,这些保费在财务报表中虽被列入“应?账款”一项,属于负债,却比一般的财务杠杆安全可靠得多。首先它不需支付利息,此外它的成本只有在很多年后才会凸现出来,这时那些之前免费持有的保费早已产生了高额的投资回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财产和意外保险,约占总资产的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60%,提供了不断稳健增长的浮存金——从1967年的1600万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620亿美元。其中巴菲特极为赞许,允诺“死了都不卖”的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在伯克希尔·哈撒韦买下它的14年里,市场份额从2.5%飙升到8.1%,浮存金从27亿美元剧增至96亿美元,有13年实现了承保盈?(即成本为负)。再保险行业中的“巨无霸”国民保险公司,仅2009年的一份寿险合同就为今后50年或更长时间内带来了500亿美元的保费收入。这些浮存金大多被巴菲特用于投资,凭借股神的智慧以钱生钱,逐步扩大其金融帝国版图。在浮存金的使用过程中,有一项需要严格控制的因素就是成本。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保险业的竞争加剧,保险商们不遗余力低价出售保单,使得保费收入远远无法与承保损失相抵,成本投入过高。巴菲特也在这次自杀式竞价比赛中遭受损失,更深刻地领会了成本控制的意义。他聘请了风险控制大师戈德伯格来管理自?的“烂摊子”,从此以后再也不直接插手保险业务。在他看来,保险事务需要由具有专门才干的经理人来负责,才能实现有效运营。他对伯克希尔旗下的管理层高度称赞,认为正是因为他们的非凡才能和辛勤工作,公司的成本才能限制在极低水平,基本为零甚至为负。32.滚雪球人生如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湿的雪和长长的山坡。——“股神”沃伦·巴菲特《滚雪球》是股神巴菲特唯一授权的传记的书名,短短几个字浓缩了他毕生所追随的哲学:人生就像滚雪球,最关键的是要发现湿的雪和长长的山坡。巴菲特的人生是财富人生,在他的财富世界里,“湿雪”指的是能够聚集在一块而使雪球不断变大的各种资源,如随着时间滚动增长的资金,逐渐累积的投资能力,抵御市场变动的胜者心态等,而“长坡”则是让膨胀中的雪球顺利前进的通道,主要指能使财富不断增值的优秀企业。巴菲特的财富成长过程就是在资本市场不断寻找湿雪和长坡的过程。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巴菲特最终形成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在他看来,投资股票需重点考察公司,也就是选择适合雪球滚落的坡道,长度、宽度、坡度、平稳度都是需要考虑的变量。山坡要够长,才能产生充足的动能,也即一旦买入应尽可能长期持有;要够宽,就是说在同行业内应有充分的竞争力;要平缓安全,也就是说公司的运营应持续稳定,而不是坎坷动荡,起伏不定。在雪球降落初始,应选取最有利地形以获得理想的初速度,亦即谨慎把握时机,最好是在市场严重低估时买入。一旦雪球进入坡道,则依靠其自身的吸附能力不断积聚湿雪,越滚越大。它在完美坡道的配合下不断壮大,就如同资本、经验、能力、眼光等质素在企业良好运转中不断衍生增值一样。巴菲特从白手起家,经过一生艰难打拼,2009年资产已达620亿美元,多次荣登世界首富。他在资本市场上搜寻有内在价值的公司,等待良机买入并长期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持有,这些价值投资原则成就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自从1965年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来,公司的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增加到了84487美元,平均每年增长了20.3%。巴菲特投资公司追求平稳增长和可持续性,注重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也与众多超级明星公司形成了互利共赢关系,如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富国银行等企业也随着他的投资而不断唱好。财富如同滚雪球,湿?和长坡二者缺一不可,它们相互配合,互惠互利,共同营造了庞大的财富帝国。33.个人偏好我个人偏好是期望公司股价的表现尽量与其企业本身价值接近。——“股神”沃伦·巴菲特股神巴菲特不止一次在年报致股东的信中提及,他个人希望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尽量贴近于其自身价值,只有这样,公司的股东们才能得到公平的回报。巴菲特解释道,如果股票价格与公司实际价值不相符合,就会影响投资者收益分配的公平性。不管市场是低估还是高估,投资者的回报都会因为不同的购入时间而产生差异。当股价低于公司内在价值时,那些抓住时机新近购买的幸运儿就会乐得合不拢嘴。而当股票溢价时,那些早先持有股份的先行者就会暗自庆幸。虽然从整体上看,股价的剧烈波动并不能改变长期投资者的赢利总和,其收益最终取决于公司的真实价值,但还是会导致股东获利不均,这是股神所?期望看到的状况。巴菲特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价格比较满意,认为其长时间以来都与公司的实际价值保持着一种稳定的关系,这在市场上非常少见。股价与企业价值相一致有利于减少频繁交易,使股东与企业长时期共同繁荣,形成理性、持续、有序、公平的市场氛围。巴菲特称赞伯克希尔的股东,认为他们是专注的投资者而非投机分子,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性才避免了股价的极度波动。反之,巴菲特讽刺了那些所谓的投资专家,他们的“专业”动作往往使股市陷入混乱,沦为价格游戏的竞技场。他引用了格雷厄姆讲过的一个故事来加以说明:有一位石油开发商升入天堂时,在天堂门口遇到了圣彼得。圣彼得遗憾地告诉他,天堂里专为石油大王们准备的房间已经满员。这位开发商想了一下,朝着房间里大喊:“地狱里发现了石油!”立马房间门就打开了,所有的开发商争先恐后地涌了出来向地狱狂奔,房间里顿时空无一人。然而,这位老兄并不急着入住,迟疑了半天后说:“不行,我也得跟他们一块去,说不定地狱里真的有石油!”巴菲特通过这个故事嘲笑了那些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专业投资人员,他们在市场里操纵股价,一有风吹草动就抛售或满仓,而不是真正关心公司的价值升降。然而,单纯追逐价格并不能笑到最后,那些看似在牛市的股价飙升中大赚特赚的赢家,往往受累于频繁的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反而是长期持有的投资者能在公司持续稳定的利润中获得高额回报。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34.这次不一样投资中最贵的五个字是“这次不一样”。——约翰·坦普顿约翰·坦普顿(全球投资之父),价值投资理念的极力拥护者,被《福布斯》?志称为“全球投资之父”和“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他用一生的智慧提炼出了投资中代价最昂贵的几个字:这次不一样。坦普顿认为投资中最不明智的事,是在同样的错误前反复摔跟头,而这偏偏是很多投资者最惯常的行为。他们屡屡劝说自己这次与以往不同,然而却一次次地掉进同一个陷阱。事实上,犯错并不可怕,坦普顿自己一生中就坦承有三分之一的投资是糟糕的,关键是要从既往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历史重演。此外,保持情绪镇定是很重要的,如果被失败所打倒,厌倦并拒绝投资,或者不避开已经被探测到的地雷,反而在上面加?妄想捞回损失,那就只能加深错误,重蹈覆辙。1998年,坦普顿在急速膨胀的美国股市中发觉了潜在泡沫的危险,他从科技网络股炙手可热的疯狂浪潮中听到了荷兰郁金香热、英国南海泡沫、佛罗里达地产热的历史回响。他建议投资者们从极度亢奋的美国股市抽身出来,转投亚洲。当时亚洲正被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所困扰,市场上空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气息。坦普顿根据自己逆向投资的原则,认为在熊市中搜寻有价值的低价股,定能在股市回升后取得超额回报。然而,美国本土随处涌动着狂热和乐观的情绪,他们高喊这次完全不同,历史进入了永恒的增长期,传统的价值衡量标准将被遗弃,泡沫不一定会带来灾难……最后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又一场股市危机。而在他们为自己的固执和遗忘付出最昂贵代价的时候,坦普顿在韩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很多投资者都喜欢在市场中以身试险,他们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判断,乐观地预期未来的成长,当风险缓缓降临时,他们告诫自己这次不一样,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一输到底。他们不愿意承认历史的轮回,认为以前的错误只是偶然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事实上,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重复错误,因为那是他们的视角盲点和行为硬伤,需要不断提醒注意才能有效克服。漠视记忆的力量只会让人一次次被市场的飞刀扎得伤痕累累,面目全非。35.投资良机上天赐给良机,聪明的人就会重金下注,但其他时候,他们却始终按兵不动。——查理·芒格查理·芒格(投资大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二当家,他和巴菲特一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起联手打造了伯克希尔帝国的辉煌传奇。巴菲特对他的智慧和人品赞不绝口,称他为自己的耳朵,使自己以非凡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和巴菲特一样,芒格也遵循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认为这一思想永远都不会过时。芒格自我评价有一种赌徒式性格,一旦遇到良机就会用重金下注,其余时候则耐心等待,按兵不动。“赢家必须有选择性地下注”,这才是价值投资的精髓所在。选择,不只是在茫茫市场大海中打捞出杰出的企业并长期持股,还包括以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捡便宜,这才不会浪费了天赐良机。股市就像赛马一样,要想回报更多就必须考虑更高的赔率,赔率为100:1的马一旦获胜,就能产生比赔率为3:2的马胜出更高的报酬。聪明的投资者总是善于在最能爆冷门的马匹上以重金下注,利用错价的赌注大赚一笔,其余时间则静观其变,而不是频频出击,与众人一样投注毫无获胜悬念的马匹。股市也是这样,关键是要找到足够高的赔率,也就是市场误判的良机。当优秀公司因多种原因偶然降为“白菜”之时,就该是投资者大刀出手之际,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低成本优势谋取更高的收益。在芒格和巴菲特的黄金搭配组合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努力搜寻高赔率?重拳出击机会,而不是多元化投资,单纯追求数量和广度。在机会尚未到来的日子,他们宁可空仓也不盲目下注。正是这一次次耐心等待,吃大放小,才为伯克希尔带来了惊人的回报。投资华盛顿邮报股份公司就是这样的一次天赐良机,当时美国正处于大熊市底部,该公司的市场价格尚不到其内在价值的1/4。考虑到这家公司在业内极具影响力,市场占有率高,又拥有精明有效的管理层,芒格发觉这也许是40年难得一遇的伟大机遇。他们果断出击,一举买入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总额的10%,最终获得了50倍于成本的巨大收益。芒格认为,优秀股票被低估?投资者最值得庆幸的事,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一样,都是价值投资不可忽视的考察因素。投资者应学会利用市场的误判为自己争取利益最大化,即使这样的机遇不多,但一旦把握住了就能产生非凡的财富。36.短时偏见价格是你掏的钱,价值才是你想得到的。——“股神”沃伦·巴菲特在股神巴菲特的词典里,“价值”是出现频率最高表达意义最深刻的词语之一,它是投资能否长期获胜的最终决定性因素,也是聪明的投资者最关注和重视的要素。巴菲特所说的价值实际上特指公司的内在价值,它是“企业在其余下的生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它不同于公司的账面资产——这是对公司累计投入资本的账面反映——而是对公司未来赢利能力的一种预期估算。它建立在公司综合实力基础之上,着重体现了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力。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与账面价值间并不能划等号,前者以未来为导向,而后者代表了投入的总和。相同的财务投入可能产生不同的内在价值,巴菲特用他熟悉的可口可乐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即使有一家饮料生产商其设备、投资渠道、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情况与可口可乐公司完全一致,它也不可能产生与可口可乐相媲美的内在价值。因为在有形的资产投入之外还有经济商誉等无形资产,可口可乐的企业文化魅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忠实度等都不是能轻易复制成功的。而如果一个公司的前期投入过多,远远超过了该项目建成后的现金流折现值,就会反过来破坏企业的内在价值,如让巴菲特损失惨重的美国航空公司。这些公司的高资本投入并不能产生良性效果,反而逼迫企业不得不为其原始负担埋单,因此巴菲特非常警惕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有形资本对内在价值的挤压,认为这里面不可能产生最卓越的公司。总之,内在价值是投资者必须详加考察的要素,只有真正购买了那些优秀的公司股票,才能在长时间的持有中获得应有的回报。然而,尽管价值是最终目的,在市场行为中投资者却不得不面临着价格的选择。巴菲特劝告投资者须谨慎下注,耐心等待市场低估的机会,毕竟高性价比才是更好的投资方式。历史上有很多因价格而犯错的例子,如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蓝筹股的集体痴狂。当时市场上有些业绩良好的公司股票,被称作“漂亮50”,包括IBM、雅芳、?斯尼等,这些股票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在众人的争相追捧下,价格一直居高不下。1972年,很多“漂亮50”成员的市盈率竟高达90倍。然而随着1973年美国股市崩盘,那些孜孜不倦的高位抢购者们才终于意识到为了价值而盲目付出价格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37.趋势VS.风险对于多数人而言,风险较大的不是你指定的高目标没有达成,而是那些你唾手可得的目标。——理查德·丹尼斯引自米开朗基罗理查德·丹尼斯(最著名的期货交易家),期货交易界的传奇人物,创下了以400美元本金赚取2亿多美元的超级神话,成为期货界的标准英雄。丹尼斯另一项举世瞩目的行动则是轰动的“海龟计划”,为了证明自己“成功的交易员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这一观点,他对一群来自不同行业背景并缺乏投资经验的新手——他称之为“海龟”——进行两周的速成培训,大获成功。4年中,“海龟”们平均每年收益率约为100%,而其中最为出色的柯蒂斯·费斯则大赚3150万美元。丹尼斯的这个计划充分说明了杰出的交易员是培养的而非天生的,正确的交易方法和原则在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丹尼斯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赚到每一分应该赚到的钱。投资者对市场行情不可能有十足把握,对于那些难以测准的高目标应保持平静心态,更重要的是不能丢掉那些确保能赢利的项目,如果连板上钉钉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的收益都不能稳操胜券,那投资就会充满不可测的风险。在丹尼斯看来,唾手可得的目标主要是市场趋势所向,做单若紧跟趋势,就会一次吃饱,全年无忧。在1973年的大豆期货交易中,大豆价格一路看涨,猛然间冲破了4美元大关,很多人以历史数据作为参照——之前大豆价格一直在50美分上下徘徊,认为市场到达顶峰,于是纷纷在410美分附近大举抛空。而丹尼斯根据市场趋势判断大豆将继续高歌猛进,于是顺势买入,结果大豆行情狂升不止,连续十天涨停板,在短短四五个月时间里就飙升至1297美分。丹尼斯在这次大豆交易中追随市场大势,轻而易举地就赚得盆满钵满。丹尼斯坦承他95%的利润只来自5%的交易,这5%的少量投资能赚取超额回报主要获益于市场趋势。只要准确判断市场方向并顺势而为,成功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不在话下。很多人都喜欢逆市买入,丹尼斯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所谓的抄底买入、摸顶卖空在实际操作中是很困难的,投资者并不能准确预测何为底部何为顶,结果往往是胡乱猜测,比拼运气,把自己置于高风险之中。只有跟随市场大势勇于追进,才能确保赢利,把目标财富尽收囊中。38.聪明=不做蠢事在投资过程中,关键是不要自作聪明,要避免做蠢事。——本·斯坦本·斯坦(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是美国杰出的经济学家、评论家,活跃的财?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长时间的观察思考中,他接受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准则,尤为推崇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他认为,巴菲特要求投资者必须牢记两个核心原则:第一,不要亏损;第二,永远记住第一条。其实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增加一条原则:在投资过程中,关键是不要自作聪明,要避免做蠢事。本·斯坦认为,在证券市场上,机会总是稍纵即逝,试图抓住合适的时机往往比登天还难。然而一次错误的投资,就可能抵消掉此前所有的努力,连本带利输个精光。事实上,做出糟糕投资决策的人往往并不愚笨,他们只是太过聪明,自信心无限爆棚,妄想超?自身控制能力豪赌一把,最终却被市场打得落荒而逃。因此,投资者应尽量谨慎,小心防守住底线,以免赔了夫人又折兵。投资者通常喜欢做的蠢事有:非理性情绪,冲动、爱幻想、善变;随意转移资产;盲目投资不熟悉或新的领域,购买市场高估的证券;轻信专家意见、建议和预测,追随所谓内幕消息;孤注一掷等。这些蠢事很多都是投资者头脑发热的产物,如果他们能自我克制,动用理性思考,则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开市场的陷阱。2008年底,前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董事会主席麦道夫巨额诈骗案事发,引起世界一片哗然。这次诈骗金额高达650亿美金,许多投资者一时间血本无归。本·斯坦对此事件发表评论说,投资者之所以上当,主要还是他们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希望天上能掉馅饼,才选择性无视骗子并不高明的行迹。他自己一开始就 关注公众号:《简盈投教》,学习更多股票知识。对麦道夫的对冲基金保持警惕,因为他不知道该公司怎么创造出稳定的10%到12%的高额年回报率。此外,麦道夫宣称有内部消息和秘而不宣的投资策略,严禁他人询问和质疑公司状况,利用只有三名员工的会计事务所进行日常审计,这些暗箱操作中都存在极大的疑点。然而,投资者们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聪明”地以为这是上流人玩的集体?戏,进而放松警觉,终止理性的怀疑,成为骗子敛财的牺牲品。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是千百年来无数智者总结出的至理名言。在证券市场上,只有抛弃耍小聪明的侥幸心态,时刻保持审慎态度,不追逐一夜暴富的神话,不轻信纷纷扰扰的迷局,才会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远离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