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2-06-16 15:37:58 发布

浅谈中国水彩画的民族化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中国水彩画的民族化 内容摘要::水彩画源于欧洲,明清时期,由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随之与东方文化融合,经过几代水彩画家的努力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文章明确了中国水彩画民族化的方向,只有把西方的表现技法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既有西洋画的光色、明暗、块面造型的长处,又有中国绘画的气韵、传神、意境的中国水彩画。  关键词;中国水彩画民族化传统画史画论笔墨审美原则创作原则    在当代开放多元的艺术格局下,中国画家正面临着选择,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自己的坐标点。开放,赋予他们全球意识;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怀,引导出寻根意识,力图达到艺术的现代感和民族性的统一,作为一种外来形式的水彩画更是如此。近年来,水彩画在国内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成果,正朝着多元化创作方向迈进。不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内容的描写,或者是技巧的运用,都可谓多姿多彩,佳作连篇。可是,水彩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体现传统精神内涵、体现中国特色等重要环节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中国水彩画除了注意对自身的形式、结构、材料、技法的探索外,还必须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内在的精髓,在水彩画的创作中,用鲜明的民族风格体现这一深层次的内涵。因此,如何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水彩作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当今水彩画家们不断探寻的课题,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借鉴吸收中国传统画史、画论  中国画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造型艺术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所涉及到的情、意、理、法等诸方面的内容都有着极为丰富的辩证论述。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文艺界就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诸子百家各显才华,留下了大量精彩的论点。外国许多画家也从中国画论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使其绘画面貌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西方绘画在印象派之后,突然发现了日本的“浮世绘” ,其装饰性、平面感造成了他们新的视觉革命,涌现了一大批像梵高、高更这样的后印象派画家。法国现代具象表现主义画家巴尔蒂斯读了石涛的《画语录》,从而对艺术本质及东西方艺术关系产生了新的精辟见解。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有什么理由不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直接继承?从中国水彩画发展的历史来看,民族特色呈现的是由表及里的认识和改造的轨迹,还有一个不断在实践中深化的过程,它要求我们不仅从外在形式上,还要从内在精神上去理解民族特色,才能更自如地应用于水彩画民族风格的创造。中华民族在中国土地上繁衍生息,长期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属于自己民族气质的东西,因此,中国水彩画的民族化,在中国水彩画家的笔下,自然会流淌出某些民族的特色。只有深入认识理解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内涵,才会更自觉、更深刻地去表现它、发展它。因此,要研究中西方画史画论的优秀传统,我们必须汲取中西方绘画的精华,使其有机融合,在精神和气质上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借鉴吸收中国画特有的笔墨审美原则  水性材料的最大特点在于流畅,中国画正是充分利用了水的酣畅,以渲染泼润等技法,表达了典型的东方审美情趣。近年来,在我国水彩画创作中,具有较强工艺性的作品逐渐增多,片面强调“做”功,一味求细、求真,这类作品固然也有其艺术价值和独到之处,但在另一方面,“写”出来的作品太少,生动性和随机性比较欠缺。在中国绘画中,用“写”来表达作画的意思,从五代的肖绎,到唐朝的杜牧提出“文以意为主”,强调了“意”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写,是画的最高境界,唯有写才能达到浑圆畅快、刚柔并济的效果,既充分表现对象的形象,又寄寓了作者性情的艺术效果。画,不论中西,贵在有“我”。作品是给别人欣赏的,但不能为了讨好而作,否则就会失去自我。作画如痴如醉,方能心随笔至,淋漓尽致地表达内心对事物的感悟。 三、借鉴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原则  20世纪前,西洋水彩画大都以写实性的焦点透视规律处理构图,以明暗分面的方法表现形体,以揭示客观物象的空间色彩关系再现自然。在光学、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的推动下,形成了完备的造型体系。与西洋绘画相比,我国传统绘画在观察方法上,采用“应目会心”“以小见大”“浪漫主义”的手法,突破时间和空间对形象的局限;在用色观念上,中国人认为,色彩只是综合观察中的一个环节,不追求细微复杂的色彩、冷暖变化和光感效果,注重把握宏观的色相,并糅进作画者自身的创意,比如联想、设计、意念等,再创造出一个物我两映的色彩世界,带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辩证理念,追求“畅神达意” 的艺术效果;在构图处理上,有立轴、横披、长卷、扇面等自由多样的画幅形式和画面比例,强调主次、虚实、开合、疏密、繁简,讲究造型因素对立统一的处理。气韵、意境、格调,这三点是中国画评论和创作的重要法则,也是中国画的精髓。传统绘画重视写意,讲究作品的神韵、情趣和气势,追求画中有诗的境界。意境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实境的升华,具有超现实之美。意境,不是技巧的简单堆积,而是画家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以及理想、人格、气质、兴致、趣味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体现。中国水彩画的民族特色,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包含西方水彩画的传统和中国水彩画的传统,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发展传统,把握时代精神,提升中国水彩画的品质。  表现当代人的审美,几乎是所有求变的水彩画家所希望所接近的。我们不能忽视甚至反对水彩艺术自身的发展,既要看到它与社会文化同行、同构的关系,更要看到当今世界,民族艺术不可能封闭,必须和世界艺术相互影响。一种文化的特殊性格,不通过比较很难突出。西方水彩画的发展虽然不同于东方绘画,但它具有辉煌的成就,许多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借鉴。中国水彩画的民族风格,体现在注重内省与综合,擅长抒发意念与情趣,旨在寄情达意,所以,如何吸收、融合是关键。要发展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对外来文化不能横向移植,应该用我们的思想去感应、领悟,洋为中用,把西方的表现手法、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结合起来,既有西洋画的光色、明暗、块面造型的长处,又融进中国画的气韵、传神、意境的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水彩。  作者系北京城市学院艺术学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