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2-06-17 14:39:3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之误区及对策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意义的载体,是我们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离开了语音,整个交际都将变得不可能或极其有限。所以,语言学家ProfessorA.C.Gimson要说:“你流利地用一种语言讲话,你必须掌握该语言百分之百的语音知识,而只要掌握其百分之五十的语法知识和百分之一的词汇。”而作为语音学习的第一步——音标的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在小学阶段尤为如此。毕竟,良好的语音对学习者以后听、说、读、写等语言学习的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笔者通过调查扬州市区几所主要小学,发现小学阶段对音标教学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识上还普遍存在一些误区,需要予以澄清。一、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之误区误区一音标学习之先天论持此看法的人认为,音标是不需要通过正式课堂教学来进行,孩子在聆听磁带、诵读课文和句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学会音标了。这种想法似乎可以从Chomsky的LAD(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假说和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得到理论支持和实践证明。然而,Chomsky的“黑匣子”理论是基于大量正确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所以往往对母语学习者有效;而在我国,英语教育虽然比较普及,但这并不能改变其作为外语的本质,除课堂外,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输入不足,练习不够,也就谈不上“自然而然就能学会了”。同时,即使在母语学习过程中,适当的语音干预有没有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试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普通话都很标准?”“为什么受过教育的人普通话更好?”无他,因为进行了系统的拼音学习而已。用英语音标学习先天论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困惑和问题,它会直接导致小学音标教学的缺失,产生虚无主义。这体现在教材上,音标符号在课本中不予出现,结果是学生进入更高阶段学习时,不识音标,无法根据音标来拼读单词,就好比想唱歌却不识谱一样;体现在教师教学中,教师没有主动进行音标教学的意识,对学生发音问题不予重视,有了问题也是个别看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体系。可见,将英语音标学习简单归于先天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在小学生英语学习时间有限、输入有限的情况下,系统、正式的课堂音标学习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如此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语音,大大提高语音学习效率。误区二音标学习之机械模仿论许多人把语言学习简单地理解为模仿练习,认为只要有了足够的模仿,必然能获得目标语的语感,也就因此掌握了目标语。这种想法有着浓厚的行为主义背景。行为主义者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培养(habit-formation)的过程,是一个刺激——反应——强化巩固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模仿和重复,错误的行为不断得到纠正,正确的习惯得以培养。基于此,孩子要想学好音标,就跟读磁带,日复一日,模仿就会越来越像,最终也就能掌握纯正的英语语音了。
但这种机械模仿的学习方法却是注定低效的,孩子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很多时候做的是重复的无用功,并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获取正确的音标知识。另外,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还较低(当然,此时也不允许他们过多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自身发音存在的问题并不能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所以,在机械模仿的过程中,错误的音标知识不是得到纠正,而是变得更顽固,更难以纠正,甚至变成终身痼疾。可见,纯粹的、机械的经验性模仿是不能有效解决音标学习问题的。我们的音标学习应该是讲方法、讲效率的,要将模仿与理解相结合,机械操练与意义运用相结合,这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科学、生动的音标素材,在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系统、体系的音标学习。误区三音标学习之拼音嫁接法语言是有共性的,这些共同之处为我们的语言学习提供了便利。母语迁移说(transferofthemothertongue)认为,当母语和其他语言有着相似之处时,它对我们学习该语言会起到促进和帮助的作用。譬如,我们很容易理解英语中主—谓—宾结构,因为我们汉语有着相似的语序。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如汉语的生母+韵母结构与英语中辅音+元音结构类似,部分生母和辅音、韵母和元音的发音特征也比较相近(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迁移运用),这些相似之处无疑有助于孩子理解和学习英语音标,善用汉语的拼音认读策略,对英语音标测掌握无疑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但因此认为两者一样,可以把我们汉语拼音直接用作音标标注英语单词进行拼读,那就错了。许多时候,我们家长、甚至是老师,为了方便,让孩子在书本新学单词上标上汉语拼音(有时也会是汉字),如Goodmorning(gedemonin),thankyou(三克油)等等。殊不知,这种根据教师的读音粗略的辨析并标出的语音并不准确,毕竟,英汉语音标许多情况下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其发音部位、发音方式、舌位、唇形都存在较大差别,过于借助以拼音代音标,容易出现走音,其结果往往是长短不分(۸Vsa:),前后不分(nVsη),轻重不分(eVsæ),单元音双元音(eVsei)不分,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最终还会导致在朗读句型与对话时,语音语调生硬,不准确,说了一口的Chinglish。可见,夸大汉语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忽视英语音素自身独特的区别性特征,对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会产生阻碍;强行将汉语读音嫁接到英语单词的拼读上来学习英语,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为此,我们老师需要提高自身语音理论知识,学会正确看待母语的迁移作用,了解异同,合理利用,在自身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摸索规律,从而找到真正能发挥汉语拼音对英语音标学习的具有辅助促进作用的方法。二、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之对策及原则上文就目前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了探讨,也提出了一定的整改意见。在此基础上,要想真正做好音标教学,作为对策,我们还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变呆板教学为生动教学,增强音标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音标教学主要分“听—模仿—练习”这三个教学步骤,这种语音训练方法比较机械,也非常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考虑到少年儿童的特性,语音教学也要做到生动活泼。为此,我们需要将交际性教学法纳入到音标教学之中,实现音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提高音标学习的趣味性。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首先表现在音标训练方式的多样性上。基于交际教学法,在传统的听音和模仿训练之外,M.Celec-Murcia(1996:8—10)还提出了其他数种音标训练方式,包括最小对语音操练(Minimalpairdrills:pinVsbin,binVsbean,hatVshad),情景化的最小对语音操练(Contextualizedminimalpairdrills),绕口令语音训练(Tonguetwisters),元音变位练习(Practiceofvowelshifts),朗读与背诵(Readingaloudandrecitation),学习者录音(Recordingoflearners’production)等等,形式多样,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能多种形式相结合,我们的音标教学势必可以变得更生动。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还体现在我们对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使用方面。老师过去一本书、一支粉笔“满堂灌”的做法显然不能满足音标教学。多媒体设备的声影像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生动有趣的音像资料也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不出教室就能进入特定情境,同时也可以使他们的在音标学习过程中观察、模仿对象从自己的老师延伸到电影、录像中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变化还体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教师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有交际意义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音标课堂活动,如音标游戏、模仿比赛、听音写单词等等,以学生为中心,完成这些有趣的活动,在快乐中掌握音标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比灌输语音知识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总之,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能真正得到发挥,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既掌握了音标知识,又愉悦了身心。2、变零散涉猎为系统教学,增强音标学习的系统性对第二语言的语音学习已经从过去的不重视到现在的重视,从过去的经验型向现在的科学型发展。这说明,过去那种语音学习的零散性——特别是作为初始阶段的小学音标学习的零散性必须得到改变。但很遗憾,目前我们部分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在一些教材编撰中,都未认真对待此问题。杨先健教授对初中新编英语教材(JuniorEnglishForChina)研读后说:“教材中并没有充分讲解必要的单词读音规则。但是由语言学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而总结的单词读音规则,怎能要求中国的初中学生从头去摸索和总结呢?这原本是教材编写中应认真解决的问题。”没有系统的音标知识讲解,中学生英语学习都会困难,更何况对小学生呢?所以,小学英语音标的教学的系统性必须加强。增强音标学习的系统性首先表现为教学应具有延续性,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音标教学不断线。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心智和认知能力,音标教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应采取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单音学习在前,组合音学习在后;和汉语相似度较大的音先学,差异较大、发音难度较大的后学。在
低年级阶段主要进行音标的认读和听辨操练,到了高年级则主要学习重音知识,根据音标进行拼读等等。增强音标教学的系统性还表现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练相结合。理论学习有助于形成规律,实践操练则能够帮助理解规律,从而将规律内化,并为下一步接受新规律做好准备。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教学是空洞的,只有实践而没有理论的教学是盲目的,它们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音标学习过程中,没有基本的理论知识,仅靠机械记忆效率必然低下,记忆单词就慢,遗忘率就高。因此,我们需要教给学生音形之间的关系,基本的重音规则,帮助他们掌握单词发音的一定规律,然后通过其举一反三,反复操练,逐步形成听音知形,见形知音的本领。3、共性特征和个性问题兼顾,增强音标学习的全面性学习者在学习语音的过程中,由于受母语和民族特性的影响,有些问题会呈现共同特征。我国小学生在学习英语音标时,普遍都有长短音不分、重音位置不清等问题,这些都和汉语的语言特征分不开,因为在我们的语言中这些语音特征比较淡漠,所以我们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就忽略了这些特性。鉴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向学生指出这些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凸显差异;通过引导性操练,改正问题。然而,学习者作为个体,对语音的敏感度、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不尽相同,另外又可能受到地域、性别、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有些语音问题则呈现个体差异。譬如,江苏扬州地区有时l,r不分,淮安地区v,w不分,苏南地区l,n不分,还有不少地区n,η不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错误语音习惯一旦形成,很难纠正,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这些同学时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宽容,通过生生结队,教师辅导等方法,帮助这些孩子的“错误”逐步标准化。共性问题和共性问题都兼顾了,不让一个孩子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音标的学习上掉队,我们的语音教学才能被称之为成功的。总之,小学阶段是英语音标学习的黄金阶段,音标学好了,发音就正确了,单词拼写正确率就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也就增加了。同时,如果能在此阶段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必将对更高阶段的英语学习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如果在此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语音习惯,会影响以后的英语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因此,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切勿忽视音标的教学,我们当务之急应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把以发音及拼读技能为主的语音能力这把“金钥匙”交给学生,如何通过入门阶段规范有序的音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参考文献:EllisRo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陈力.与小学英语教师谈音标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2008(10)刘宇.英语语音教学中的情感障碍及其应对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121-123罗立胜,张赖湘.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1-23.
杨先健.谈英语单词教学的主线和音标的教学改革——英语语音教学漫话之三[J].北京教育,1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