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 KB
  • 2022-06-17 14:40:54 发布

容易读错的英语音标解析与纠音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在教英标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发现有些发音对于说汉语的人来说很困难,同时在各地旅游或与各地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各地方言对英语音标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同一方言区域的英语发音发音习惯存在很大的共性(我本人也深受方言影响)。而这些难发的音标大多是在汉语中没有与之对应项的辅音。为此,我将这些难发的音整理出来,结合大多数人的学习习惯免去繁杂的口型舌位图,结合教学经验和各地方言特点提出解析和纠音的方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清辅音/∫/发音方法:舌端抬起,靠近齿龈后部,但不要贴住,舌身抬起,靠近上腭,形成狭长的通道。双唇稍收圆并略突出,声带不震动。解析:BBC讲述这个音时,形容它在要求别人安静下来发出的音。纠音:很多人要么发成汉语拼音的xi“西”(东北、湖广、四川一带),要么发成汉语拼音的sh“诗”(有些培训机构老师就这样发的,在其编的教材也赫然写着这样发。) 它有点介于这两个汉语发音之间的音。把舌位摆在“诗”的位置,发“西”音,不卷舌平舌音。 浊辅音/ʒ/发音方法:先将舌端抬起,靠近齿龈后部,但不要贴住,舍身抬起,靠近上颚,形成狭长通道。双唇稍收圆并略突出,身带震动。解析:发音时方法中与清辅音/∫/ 主音类似,只是送气弱些,声带震动。纠音:很多人不注意声带的震动,用清辅音/∫/ 代替浊辅音/ʒ/,还有些人会使用汉语中的r”日”代替这个和音,/ʒ/和汉语中的r”日”发音很类似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不卷舌,后者卷舌。 清辅音/t∫/发音方法:舌尖和舌端抬起贴住上齿龈后部,憋住气,舌尖稍稍下降,气流从舌和齿龈间的夹缝冲出,双唇向前突出,略成圆形,要送气,但声带不振动。解析:见纠音纠音:受南方方言影响这个音容易发成汉语对应的qi“七”,而受北方方言影响容易发成chi“吃”。发这个音时可以舌位放在发汉语“吃”的位置,转发“七”的音,但声带不振动,气流冲出来。 浊辅音/dʒ/发音方法,舌尖和舌端抬起贴住上齿龈后部,憋住气,舌尖稍下降,气流从舌尖和齿龈间的狭缝冲出,双唇向前突出,略成圆形,发音时声带震动。解析: 发音方法中,与清辅音/dʒ/主音相同,区别是送气弱些,声带震动。纠音:许多人发这个音的时候容易发成汉语的ji“基”,因而字母g 发成ji,,这是错误的,汉语中ji “基”舌位比较靠前。 /l/发音方法:舌端齿龈边辅音。发音时舌尖及舌端紧贴上齿龈,舌前向硬颚抬起,气流从舌的旁边送出。当此音为尾音时,将舌端抵住上齿龈,舌前下限,舌后上抬,舌面形成凹形。浊辅音、声带振动。 解析:英语中这个音一般分两种用法:①                   是清晰舌边音,它出现在元音前面,如“look”,“let”,“late”等。发这个音时,双唇张开,口形扁平,舌尖及齿端紧贴上齿龈,舌前向硬腭抬起,气流从舌的旁边泻出,声音清晰。发音时声带振动。纠音:有些人以为这个音能发成汉语中的“乐”,虽有相像,但只发出“乐”前面的辅音部分即可。大多长江流域的人容易与鼻音/n/混淆,实只要注意气流的冲出方式,就不会发错了。这两个音发音时都是舌尖紧贴上齿龈,发/l/时气流从舌头两边泻出,所以叫“舌边音”;但发/n/时气流从鼻腔泻出,是个“鼻音”。另外江西等地域容易把这个音和“卷舌音”/r/搞混,其实分清舌头的位置就不会发错了。发/l/时舌尖贴住上齿龈;发/r/时舌尖卷起,靠近上齿龈后部。    ②    含糊舌边音,它出现在元音后面。发音时舌端紧贴上齿龈,舌前下陷,舌后上抬,舌面形成凹形,气流在此发出共鸣的声音,此时舌身和唇形略为紧张,声音含糊。要振动,发音响亮。个音有一定的长度,和元音一样可以延长。含糊舌边音可以出现在辅音前,也可出现在辅音后(词尾)。当这个音出现在词尾时,如果其后所接的是以元音开头的名词,这个音就转为发清晰舌边音,与后面的元音连接。纠音:很多人在发音时容易忽略这个音,当这个音在词尾时,也不要省略掉。或者把它读成汉语的“耳”,发成“耳”就卷舌了,但这个音不是卷舌而是舌尖贴住上齿龈,不离开。还有部分人发成/au/,是因为在发最后辅音时,嘴唇有个向前突出的工作,去掉此动作即可纠正发音。 鼻辅音/ŋ/发音方法:舌后软颚鼻辅音。舌后部抬起并抵住软腭,阻止气流从鼻腔泄出,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送出,声带震动。解析:这个音如同小女孩撒娇的声音“嗯~~”。所以我们把它亲切地称为“撒娇鼻音”。还有点类似于汉语拼音中的后鼻音“ng”。纠错: 与/n/区别:很多人会把/ŋ/发成/n/,这两个音的发音位置不同。其实/ŋ/和/n/的关系相当于我们汉语拼音中ang和an、eng和en、 ing和 in, 清辅音/f/发音方法:发音时下唇轻触上齿,气流由唇齿间通过,形成摩擦音,声带不振动。解析:发这个音时,轻轻咬咬你的嘴唇,把手放在嘴巴前,感受气流的冲击。纠音:与/h/的区分:湖南一带有些方言把/f/等同于/h/,这一点需要注意轻轻咬住嘴唇。还有些人将/f/发成/汉语的fu“夫”,注意fu带了元音/u/.与/v/的区分:湖北等地方言影响,容易忽视声带震动,将/v/发成/f/,这里可以将手放在喉部,感受声带震动的/v/和没有声带震动的/f/.与/w/区分,还有些人,在发这个音时,没有咬住嘴唇,气流不是从上齿与下唇通过,因而发出类似于/w/的音。发/w/时,双唇之间没有任何结合。 清辅音/θ/发音方法:发音时舌尖微微伸出,置于上下门齿之间,舌身成扁平,气流由舌齿间泄出,形成摩擦音,声带不振动。解析:这是个清辅音,送气强,声带不振动。纠音:汉语中没有舌齿音,所以容易犯迷糊,把/θ/发成/s/和/f/,发这个音时舌尖没有放在上下齿之间,甚至上齿咬住了下唇。两广人容易犯的错误是把它发成“唇齿摩擦音”/f/,把“thankyou”说成“fankyou”。所以要注意,应该是上齿轻触舌尖,而不是上齿咬住下嘴唇! 浊辅音/ð/发音方法:发音时舌尖微微伸出,置于上下门齿之间,舌身成扁平,气流由舌齿间泄出,形成摩擦音,声带振动。解析:这是个浊辅音,发音时声带要稍微振动,发出声来,但不要送气。纠音:与/z/、/f/区分:汉语中没有舌齿音,所以这个音容易读错,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是养成“吐舌头”的习惯。  途中参考了新东方、李阳英语和BBC的些资料,在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