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2-06-17 15:13:5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互动教学策略在中职英语语法课中的运用中职学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学困生”,对英语学习有着较强的恐惧感,同时随着语法教学的淡化,使得他们更加没有语法概念。进入职校后尽管很多学生想补习好英语,中职英语教师也在努力想让学生有系统的语法知识,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但大多数学生只会机械记忆单词,语法规则,语法与语用及实际交流脱节,学生感觉英语语法复杂琐碎、枯燥乏味,在学习和运用上束手无策。中职英语教师们坚持通过语法教学将必要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未能赋予语法教学应有的新生命。他们运用的语法教学手段依然是带有浓厚传统气息的“老师先讲,学生后记再模仿练习”程式。忽略语法教学的多样性、层次性、交际性、目的性和思维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缺少有效的指导,语法教学效率低。我们通常把语法作为纯理论知识来讲授,绝大部分教师和学习者看到的更多的是语法的复杂性、琐碎性和无序性。因此教者无从教起,学者无从学起。“语法怎一个‘难’字了得”。为了摆脱语法教学被冠以“枯燥无味”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笔者认为把语法教学与互动教学策略相结合,能够擦出新的火花,就是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将语法知识逐渐内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既有传统经验支撑又具备强大创新力量的教学尝试。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创造教育成为可能。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它同样具备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如下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完美性。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诱导下形成交际能力是该学科的目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处理好互动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在实践中学生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这便是形成"互动"教学模式的意图。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了如下教学五环节:激趣→创景→启发→探求→交际一、课堂教学模式过程Ⅰ.激趣激发兴趣之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创景阶段埋下伏笔。
1.新奇引趣法1.1以唱歌形式使学生顺利通过英语语法的入门阶段。如在教学生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方法时,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学生对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掌握必须准确熟练,才能区分开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词性物主代词的异同点。首先笔者将事先准备好的代词再现在学生面前,利用问、答、译、比等方式的交际互动原则,使学生明白了各类代词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用旧词填新曲的方式将代词表格编成一首歌,两分钟内,背诵表格人人过关,接着我走下讲台随手拿来各种衣物进行师生间的对话。最后将对话编成歌,对名词性物主代词进行小结:T——Thisrulerismyruler.S1——Thisrulerismine.T——Thatrulerisyourruler.S2——Thatrulerisyours.T——Whoserulerarethere?S3——Theyarehisandhers.T——Whosearethererulers?S4——Theyareoursandtheirs.1.2使用口诀简化难点,使学生顺遂攻克难关。当学生对可数名词的影象及使用以及some,any的使用望而生畏时,我教学生这样的顺口溜:一日三餐要调治,早餐面包沏茶水,午餐纸包鱼肉鸡,晚餐米饭加奶汁,饭后再造作业题。以上名词不行数,要数别忘加量词。some用于肯定词,肯定回复也用此。any用于疑否句,不行数名词thisis。1.3使用简笔画、图表、设问引答,勉励学生开口语言。1.4借助游戏扫除学生的畏惧生理。2.角逐勉励法实践证明,将带有角逐性子的实习贯串于教学的始终,不光对学生孕育发生一种教学魅力,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更紧张的是餍足了学生的自我体现欲望及喜欢角逐的生理,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本事。2.1差异训练。如通常考试凭据学生的现状,我总是印2~3套题,一套面向全班,好学生做题速率快,再发给他们难度稍大的第二、三套题,这样做,
差异水平的学生既有统一的学习内容,凭据小我私家的差异又有不同的屠杀目的。既引发了全班同砚的兴趣,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好俗例。2.2小组角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大概地增长学生的加入时机,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信的交换场所,可以接纳机动多样的小组赛。如学了情态动词can,启发学生用can造出六个句子。然后三大组参赛,另外的组评判。粉笔宛如小小的接力棒从后到前,角逐内容是将句子酿成否认句、一样平常问句、选择问句、特别问句,各人对此兴趣盎然,课堂上个个跃跃欲试。2.3男女角逐。议决男女角逐要领举行一个单元和综合温习。首先部署复习领域,为了取胜,好生自动资助各自的差生,课堂上有问有答有争论,角逐包罗情形对话、听力抢答、自由问答等。他们相互互抓缺点,久有存心不使自己丢分,使温习到达一种欲罢不能的田地。二、在语法教学中创设各种语境,在语境中理解语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意思就是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去,实行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也就是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呈积极化状态,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互动教学策略下的语法教学中语法结构呈现方法是在语境中呈现,通过对多个句子的观察,在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分析归纳出语法规则,教师补充和总结。如:教授定语从句时所设计的教学活动STEP1:师生互动,了解语言特点:who,that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首先,教师让学生描述另一位学生,教师边听、边寻找被描述的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板书:Heisverytall.Heissittinginthe2ndrow.Hehasshorthair.Hewearsapairofglasses.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些短句连成长句。教师示范用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who、that连接这些句子。学生总结规律,并将黑板上的句子用关系代词连接起来。如:Tonyisaboywhoisverytall.Tonyisaboythatisverytall.这一设计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可以有效减轻他们的学习焦虑感。STEP2:猜谜语。教师用幻灯展现一些句子,并让学生猜“这是谁?”T:DoyouknowDonna?S:No,ASinger?Amoviestar?T:No,Donnaisaladywholikesyoualot.Donnaisaladywholovesmusic.Donnaisaladywhoisstandinginfrontofyou!Ss:Ah!It‘syou!YouareDonna!三、在语言活动中运用语法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语言教学原则已达成共识。这个原则的实际需要以教学活动为载体,语法教学也不例外。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设计精巧、难易适度的游戏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调查“你喜欢什么样的学校?”(语言点:用定语从句进行交际)谈论完两所学校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Whatkindofschool/teacherdoyoulike?Iliketheschoolwhich…/theteacherwho/that…”来谈谈对学校的感受,理想中的学校、老师、同学是怎样的,并与同伴交流,然后向大家作简单汇报。
在这种开放的意义性操练中,学生既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还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四、初步成果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防止了分化,实现了大面积丰收。由于教学中有目的地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行课内外因人异步的格局,密切注意差生的学习心态,培养差生恒心加毅力的学习习惯,千方百计保护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到目前为止无一人掉队。2.学生的综合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大大增强。2.170%的学生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对话(无语音错误)。2.280%的学生不仅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创对话、而且能按老师的题目即兴对话,对话不仅无明显语法错误、且内容广泛充实。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断增强。2.3课上能记录英文笔记,且完成老师布置综合习题,且准确率较高。3.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行互动教学策略教学以来,从中专2个年级的考试成绩看,实行互动教学策略的班级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班级。参考书目: 1.凯洛夫主编.沈颖、南致善译.《教育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邓毅群、钱芳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版(京)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4.Harmer.HowtoTeachEnglish[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3.5.《英语教学激趣谈》高荣《内蒙古教育》,1996年第8期。6.《构造模式的指导意见》《人民教育》,1996年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