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2022-06-17 15:22:56 发布

英语论文英语语法论文:对英语中规则名词复数形式的优选论分析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英语论文英语语法论文:对英语中规则名词复数形式的优选论分析摘要:优选论是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音系学理论。其为音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语言分析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拟根据优选论的基本理论假设和相关音系制约条件,找出制约英语中规则名词复数形式读音的条件以及其等级排列顺序。关键词:优选论;制约条件;复数形式;读音规则优选论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音系学理论,英文为optimalitytheory,简称ot理论。它的出现,引起了音系学家的极大兴趣和国际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成为20世纪末至今最具关注度的语言学理论,大量的介绍,应用优选论的论文涌现。本文拟根据优选论的相关理论,对英语中规则的名词复数形式的音变制约条件进行研究。英语中规则的名词复数形式有-es和-s两种形式。我们首先对-es进行分析,早期的线性音系学告诉我们规则的名词复数形式-es的读音一般读作/iz/。那么有哪些制约条件制约了-es的读音,并且这些制约条件是如何排列让-es有了这样的读音呢?首先,假设下面这样三个音系条件可以制约-es的读音:( 1)dep:即dependence,这是优选论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输出项一定要有对应的输入项;(2)αvoice-αvoice:该制约条件要求相邻两个音段的清浊性相一致。(3)ocp:即obligatorycontourprinciple,该制约原则也被称为“强制性异值原则“,即要求相邻的两个音段不能一致;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三个制约条件是否能够制约-es的读音,并且在怎么样的排序条件下才能筛选出符合语法的表层形式。优选分析如下:表1/s/+esocpdepαvoice-αvoice/s/+/z/*/s/+/s/*!/s/+/iz/*!表2/s/+esocpαvoice-αvoicedep/s/+/z/*!/s/+/s/*!/s/+/iz/* 根据优选论的基本原理,最优的输出项应该最低限度地违反或最大限度满足层级较高的制约条件。以上两个表格经过分析,如表一所示:我们假设了制约-es读音的三个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序:ocp>dep>αvoice-αvoice。如果表一中的制约条件排列顺序是正确的话,当-es被读作/z/时违反最低级制约条件αvoice-αvoice而成为优选项,在-es被读作/s/和/iz/的时候分别违反了最高层级的制约条件ocp和次级制约条件dep而被淘汰,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就应该为以/s/音结尾的名词,它的复数-es应该读作/z/,这与我们的正确的表层语法形式是不相符合的,正确的表层语法形式应该为:当名词以/s/结尾,加上-es应该读作/iz/。我们看到的最优输出项为/iz/的为表二。在这个表格中,制约条件dep的排列等级最低,/iz/因为只违反了最低的制约条件而成为最优的输出项,这样是正确的表层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这三个制约条件中,dep的制约能力最弱,在等级排列中处于最底层。那么ocp和αvoice-αvoice的排列顺序应该是如何?我们都知道,英语中规则的名词复数形式-s在清辅音后读作/s/,在非清辅音后面读作/z/,那么我们用-s以清辅音[-voiced]和非清辅音[+voiced]结尾的名词来分析一下:表3[-voiced]+socpαvoice-αvoice /z/*!/s/表4[+voiced]+socpαvoice-αvoice/z//s/*!根据优选论的基本原理,最优的输出项应该最低限度地违反或最大限度满足层级较高的制约条件,如果像表三表四那样,按照ocp>αvoice-αvoice的顺序排列的的话,对于表格中其他的候选项来说,违反的都是相对较低级的制约条件,而且可以得到正确的输出项因此根据以上的分析,按照优选论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认为制约英语中规则名词复数发音的制约条件序列为:ocp>αvoice-αvoice>dep。以上是我们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对英语中规则名词复数的读音作出了分析,认为制约其读音的制约条件有三个:即dep、ocp、αvoice-αvoice。并且本文认为三个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序为ocp>αvoice-αvoice>dep。优选论的出现为许多语言中出现的不符合普遍语法的语音现象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视野,为音系学的发展起 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很多学者也发现了优选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些在现有优选论框架下没办法分析的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我们不停探索,丰富该理论的内涵。参考文献[1]chomsky,nandhall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2]renekager.optimalitytheory[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3]郭巍,韩晓惠.优选论理论介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2,(2):6-9[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李兵.优选论的产生、基本原理及应用[j].现代外语,1998,(3):71-91[6]马秋武,陈冰.优选论的制约条件:分类与表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