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0 KB
  • 2022-06-17 15:36:20 发布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法也自然不可忽视。然而对于语法教学开展的必要性人们的看法不一,存在着一些质疑。  一、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学好了语法就等于学好了英语,具体表现为偏重语法知识的讲授,在英语课上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语法知识的传授上,把活生生的语言材料变成干巴巴的语言点,把一条条语法规则灌输给学生,结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过度的语法监控极大地压抑了学生正常的语言体验,有损于学生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了英语教学效率的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  问题之二: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分“淡化”语法教学。11   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教师只要在课堂上设置各种任务和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训练机会,学生会在完成任务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也有人认为只要交际的双方能沟通,语法运用的对错是无关紧要的,甚至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有些青年教师对英语语法知识掌握不透,对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不深,从而使有效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淡化到无”。结果,尽管部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用准确、得体的标准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在书面表达中,问题尤其严重,如不加以规范,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之三: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错觉。  近几年来,中学英语教学领域,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很少有人对语法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英语教育科研课题也很少研究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大多数英语论文集中有关语法教学方面的文章也相对较少,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和试验课,也很少将语法教学作为授课内容。一谈语法教学就感得“out of date”,重视语法学习被视为“落后、保守”。有些人认为英美国家人学英语从不学习语法,中国人学母语也从来不讲语法,从而认为我们的中学生学英语也不该学习语法。“这种错觉直接、间接地反映于中外语言教学法专著、论文之中,反映于外语教科书编写之中,也反映于外语教师的言论之中……”(张正东2000)  问题之四:语法课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阅读,写作,甚至听力等各种课型的教学都出现了教法的更新。但一谈到语法,许多教师并没有认真研究,重视也不够,仍然穿新鞋,走老路。他们普遍认为语法就是靠死记硬背,往往课堂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沉沉,不知所以然。  二、语法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1   英语语法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体现语法教学以运用为前提、以运用为目的、以运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要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等方式学习语言,形成语感;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自主学习,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把语法教学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结合起来,把语法讲解和语法运用结合起来,以笔头、口头等多种形式将语法练习有机地、灵活地融会于各种交际活动和课堂任务之中。  1.运用语篇教语法  语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构成语篇的必要条件。在高中英语新教材中,语法材料都是摘自课文中的Reading部分,目的是要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所以,语法教学要遵循从语篇中来,到语篇中去。  例如,外研版高中英语选修六Module 5 Cloning:虚拟语气。在阅读教学中引起学生的特别关注,将语法教学设计在阅读理解活动中:  The sentence “ I wish I had not created this creature, I wish I wa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I wish I could disappear! ” tells us that in the past______, at present______, and in the future______.  A. I failed to create the creature; I am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I will disappear11   B. I created the monster; I stay with him in the same room; I can’t go anywhere else  C. I was able to give life to a lifeless body; I want it more than anything in the world; I can disappear together with him.  语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使用的真实环境,改善传统语法教学只注重形式和意义而忽视用法的局面。而且,语篇的运用能不断地向学生输入英语的不同语言特征,从而增加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实效性。  2.运用情境教语法  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在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学习情境,创建良好的实践场,注重课堂文化的生成,关注课堂情境的细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协商与建构。常用的情境设置方式如下:  (1)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用语言组织教学是最基本且常用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语言内涵丰富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例如,在教授情态动词表示虚拟语气时,如果让学生直接用下列所给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有一定的难度。If he had worked (work) harder, Bruce would have passed (pass) the final examination.教师可在呈现句子之前交代一种情境,则更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即:Basketball is Bruce’s favorite sport, on which he spends much time. What’11 s more, there were many NBA matches before the end of last term. Naturally, Bruce got lost in it.学生听了这一番背景介绍,就会情不自禁地说:“Oh, that’s the reason why he failed the exam.”在此基础上,再去讲解例题中的虚拟情境就容易得多。  (2)利用图片、音像资料创设情境  为了使枯燥的语法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图表、简笔画、剪辑播放动画片段等手段创设情境,使其形象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分词的用法一直是高中学生的难点,特别是有关Verb-ing与Verb-ed的区别总是教学中的重点。其实,在学生了解了分词的基本用法和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制作动画创设情境。  情境:公园的一角,一位老者独自一人坐在长凳上,一阵秋风拂过,树上的黄叶纷纷落下;看着徐徐下落的秋叶,老者不由叹息一声。不一会儿,地上一片金黄。就在此时,一位身穿环卫服的中年妇女拿着扫帚扫着地上厚厚的落叶。  教师可以提问:Q1. How do you think the old gentleman feels? Why?  学生回答:S1: He looks a bit upset because of the falling leaves (or: when he sees the leaves falling with the wind).  教师接着问:Q2. What is the woman cleaner doing?  学生又答:S2: She is sweeping the fallen leaves.11   由于动画效果形象地展示了树叶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学生很自然地从中领悟falling与fallen的语用差异。从而推导出:从时间的维度上看,Verb-ing通常表示正在发生的事,具有动态特征,相反,Verb-ed一般用来陈述业已发生的事,具有静态特征。  (3)利用实物创设直观的情境  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实物的运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认识客观事物。例如:借助破杯子、坏了的玩具来介绍形容词broken;用一杯水来体现a cup of;把几样东西放在不同的位置来体现in, on, under, behind等一些介词的含义。再比如:利用照片上人物的位置关系来教授定语从句。Q1: Who is the woman that is sitting between Tom and Roger? S1: She’s Miss Lin, who is our head teacher. Q2: Which is your younger brother among the students in the picture? S2: The boy whose hair is quite long is my younger brother.教师通过实物这个直观教学手段,加上自己的语言表述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形成交际的模拟情境和气氛。通过在设计的情境中进行语言操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  (4)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以学生熟悉的人和物设置语境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时的焦虑感。许多教师经常以“我”“我们班”“我校”为背景来设置语境。如在情态动词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进行情景操练:上课了,但Li Ping还没有来。教师问“Why is Li Ping absent?”引导学生用情态动词回答。11   S1: He must be on his way to school.  S2: His bike might be flat and he might be walking instead of riding.  S3: He may be ill at home.  S4: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important that stops him from coming.  在学生比较了情态动词作推测性用法和非推测性用法的区别以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情态动词的推测性用法的几个特点,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自拟语境,运用情态动词写一篇短文,这样学生就容易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法规则进行谋篇,达到掌握语法的目的。  3.运用任务教语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学习、掌握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使学生在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  (1)发表观点型任务  这类任务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在学习外研版必修二Module 6 Steven Spielberg ― Film Director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学生使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Steven Spielberg is?11   S1: Spielberg is a great person, who has made more successful films than any other director in the west.  S2: Spielberg is a born film-maker, who completed his first 15-minute home movie at the age of 13.  S3: Spielberg is a peace-loving person, who hates war and makes films about the cruelty of war.  S4: Spielberg is a successful and popular director, who has many fans in China.  这样设计的课堂活动可以达到进一步巩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目的。将语法始终与课堂活动联系起来,学生在用中学,可将所学的语法用法用于实践,学生颇有成就感。  (2)信息差型任务  这类任务指当交际一方有新信息同时,并愿意提供信息,另一方可以获得信息的双方所进行的交际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来获取信息,消除信息缺口,完成交际任务。例如:几年前我在带领学生复习初中知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前一周刚好外籍老师Rose给学生上了第一节口语课。于是就设计了这样的信息差活动。我对学生说:“Last week, our foreign teacher, Rose, gave us an English Lesson for the first time. You were very curious and asked lots of questions about her. What questions did you ask her?”让学生回忆并转述课堂上问过Rose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回答时很自然地使用了间接引语。  S1: I asked her where she was from.11   S2: I asked her why she came to China.  S3: I asked what she thought of our school.  S4: I asked if / whether she liked Chinese food.  然后顺势问学生:What did she say?  S1: She told us that she was from Ohio, the USA.  S2. She told us... / She said...  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设计有一定信息差的会话练习,以通过会话操练语法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和别人交流。努力做到形为意用,为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型任务  这类任务是分配给学生一个任务和一些相关信息,学生需要经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答案可以有多种,也可以是唯一的。如在复习初中语法内容祈使句的间接引语时,教师可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采访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组织讨论,要求学生使用间接引语对采访结果作出汇报。  The teacher told us to finish our homework on time every day.  The teacher told us to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 and tidy.  The teacher told us not to be late for school.  ...11   这样的任务设计目的明确,有利于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在交际中运用语法  扎实的语法知识是有效交际的基础。在一新语法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意义、掌握形式,使学生做到表达准确无误,另一方面是注重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促进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英语“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的用法时,在学生理解所接触的语言材料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语法结构的组织规律。然后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真实交际训练。在学习外研版必修二Module 2 No Drugs阅读文章之后,教师提问道:“What would you do if one of your classmates took drugs?”学生的回答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很感人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语言操练的机会,引起了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有意注意,通过训练掌握语法规则,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语言的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  总之,学生语法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方法运用于语法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及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2.张正东.语法教学的再认识.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4)  3. 沈瑛.新课程中语法教学的定位及其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4)  4. 徐筱滢.高中英语不可忽视语法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0:10-12  5. 庄艳玲,魏岗,“淡化”还是“优化”――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小议,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7)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