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00 KB
  • 2022-06-17 15:37:41 发布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困惑与探索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困惑与探索【内容提要】文章通过对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困惑的思考,来论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提出语法教学要在语境和综合训练中进行,同时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以及在任务设计中应注意层次性并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规律.并通过教学实例来证实笔者的观点。【关键词】语境任务设计层次性思维状态规律一.教学现状及其分析:英语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多年,广大教师也积极地在教育的第一线努力实践着新课标的理念。我们也十分欣喜地看到:我们的英语课堂不复是以前那死气沉沉的氛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融洽互动的场景。今天的初中学生已能自如地说一些简单英语,但是在与学生的接触当中,我常常感觉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这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感觉到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看不懂文章,写不出句子,听不懂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许多学生至今没有掌握英语中的基本句型,不了解什么是名词、形容词、代词等等,不知道什么叫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定语等等,不明白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方法…… 进一步的观察使笔者发现:几乎没有一个老师会选择纯语法课来开公开课的,因为他们自己都觉得那样的课,既枯燥也没什么探讨价值的!如今的英语公开课,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听说、表演贯穿整个课堂。老师没有知识讲解,没有语法分析,只有指挥和激发;学生生动活泼,表演栩栩如生。与其说是一堂英语课,倒不如说是一堂成功的英语学成表演。那么学成的过程呢?一些在教材中地位不高,纯语法的小素材该如何处理?是否就是讲解,分析,再配以一定的练习就算完事了呢?实际上,教师已不再系统地讲解英语语法,在喧嚣的课堂表演之后,中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收获和进步。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是似懂非懂,抱怨“英语语法难学”。虽然经多次讲解,反复练习,学生还是记忆不牢,难以系统地、完整地掌握英语语法体系。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法教学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教材的编排,新教材一改过去以语法为纲,而以意念功能为纲来编写教材,课本里语法现象分散,即使有些相对集中,但也不系统,语法配套练习题又相对少而简单。同时新教材中常见的是把语法规则放在一个个方框里,然后叫学生练习却并不解释语法现象,而学生由于对语法现象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这些感性材料非常容易忘记,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无法落实。 其次,再来看看教学状况,由于交际法的推广和深入,教师急切希望让学生能对话交流,我们经常试图将语法隐藏起来。许多教师简单地认为交际能力就是指听说能力,认为讲语法、不是交际法,把语法教学和交际法对立起来。语法教学被摆在第二课堂。当许多中学教师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做法不能落实语法,为了追求教学效果,他们往往舍弃了交际法而重新采用语法翻译法。而当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百出的现象,教师“见缝插针”的进行语法分析讲解时,又出现了一种令人尴尬的场面: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学生和教师都提不起兴致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许多教师由于很难把握语法教学的“度”和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往往以语法知识讲解为中心。采取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而缺乏情景和交际的教学,是不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难以充分运用语法的内涵表意功能进行口语交际。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八十年代初提出的语言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影响深远。他提出“语言学习”(languagelearning)和“语言习得”(languageacquisition)是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能力的两条不同的途径 。语言学习是有意识的、正式的学习;语言习得则是无意识的、自然的学习,是学习者在积极参与的真实环境中的学习。两者的关系是:语言习得是核心的、主要的;语言学习则是辅助的、起监督作用的。这给我们外语教学的启示是外语教学应把语言习得看成是外语教学的重要手段。第一,人类天生就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这无疑与发挥主体作用是分不开的。然而,外语数学与母语习得毕竟是不相同的。外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已经掌握了自己母语的成年人或青少年。对他们进行外语教学必须要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适宜的客观环境上下功夫。把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第二,语言的深层结构体现了语言能力的特点,表层结构表现语言行为的特点。人的语言器官以习得语言深层结构而获得语言能力,有了语言能力就能生成语言行为,进而正确地运用语言。根据语言习得的这一原理,外语教学应首先从深层结构入手。解决语言能力问题就外语而言,其深层结构首先是以句子结构为重点的语言知识,关键在于掌握句子所表现的内容和含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生活实际情景中加以熟练、巩固和深化。教学的重点不应是句型的机械操练,而应放在有具体内容和实际背景的接触之中。譬如,在学习句型时,既要让学生懂得结构不同而意义相同的句子,又要让其懂得结构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句子。第三,语言习得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在课堂为主的外语教学环境中,输入的一端是教学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另一端是学习对象的语言行为,这两端都是可以观察的。难以观察到的是学习者的心理过程,我们通常称之为“黑盒子”。因此,外语教学要达到内在化过程的目的,重要的一点是解决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克拉申在他的外语教学模式——监察模式(monitormodel)中阐明了外语学习的内在化过程。他认为这一过程有三个环节,即:过滤(filter),组织(organize)和监察(monitor)。其中过滤环节是充分调动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所在。在该环节中,学习者接触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外语材料,可以说这是对他的输人,但是把输入变为吸收就取决于学习者的动机因素,感情因素和环境因素。要想增强学习者的吸收力,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输入假设是克拉申理论的核心部分。这一假设表明了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实质的认识。以前的外语教学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大力提倡先学句子结构(即句型),然后再将这些学得的句型用于交际中加以练习。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流畅地说外语的能力。而克拉申则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能促进他习得就是“i+1”的输入。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不能直接教会。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可理解性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2)既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andrelevant)。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有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grammaticallysequenced)。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习”,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足取。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一个新的语言结构,单靠几道练习、几篇短文远远不够,它需要连续多个小时的有内容有乐趣的广泛阅读和许多的会话才能解决问题。三.对语法教学的再认识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明白语法规则和能说出、写出正确的语言是两回事。换句话说,即使一个人非常了解语法规则,也不能保证不犯语法错误;甚至可能会把某项语法规则讲的头头是道,而在实际使用时仍然讲或写不正确。许多教师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知道she与he区别,但是在使用时仍然免不了会说错。归根到底,还是要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因此,我们要:1.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要改变目前语法教学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摆正语法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既不片面夸大,也不忽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该明确以下三点:(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S>1)语法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中国这样一个非母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这门外语,脱离对有关的语言形式、语法知识的掌握,要学好这门外语是不可能的。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基础英语语言知识是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中那些约定俗成的、稳定的符号运作体系,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促进他们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语言学习的目的上看,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以书面形式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培养口头和书面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要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即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语言知识能力。正确的语法形式及其运用方法的意识对促进交际是必需的。语法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2)交际法与语法教学并不矛盾英语语法本身实际上兼有两种功能:结构功能和交际功能。所谓结构功能是指它的构词造句功能,即句子的外形、框架功能;所谓交际功能是指它的实际表意功能,即句子的内涵显示功能。英语语法的结构功能是静态的、刻板的,而它的交际功能则是动态的、灵活的。也就是说,英语语法除了结构功能这个表面框架外,还有它实际表意功能的内涵。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英语语法时,应二者兼顾。在教学时,应把这两种功能都作为教学的内容。交际性原则指出,“适当的讲授语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自觉进行练习,提高学习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专家们在为交际能力下定义时,无一不把语言能力,即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规则,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正确句子,作为构成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也强调交际需要适当的表达方式和正确的语言形式,不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不正确的语言形式会影响交际。可见,作为语言形式之一的语法是交际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交际法并不反对语法教学。我们应该清楚地明白中国学生是在缺乏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的。他们只有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语法结构,才能事半功倍,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增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准确性。毫无疑问,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同时,交际能力又是语法能力的实践和最终目的。因此我们不能放弃交际法教学,而应更好地在交际法教学中贯彻语法教学。(3)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nt-family:"TimesNean";mso-hansi-font-family:"TimesNean"">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是精讲多练,采用的是先理论、先规则、再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辛辛苦苦地练,老师和学生多习惯于通过判断性的多项选择题来检验、巩固语言知识,好像只有这样师生双方才算配合默契,教者和学者心理也才踏实。 然而这样的语法教学这并不是最理想的训练方法。首先,语法知识的记忆并不能保证语言的正确应用,语言教学不是我教你学,更不是我讲你听。语言不是听会的,就像游泳、踢足球不是听会一样,学习语言必须有学生大量的参与和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使用这门语言。而这种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在掌握语言知识上,而不是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上。其次,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的目的。众所周知,同一句子结构在不同上下文或语境中可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而同一交际功能在不同场合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来表示。因此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句子的交际功能就无法确定。第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没有得到关注,他们是心理和生理特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综上所述,“语法教学应当沿用我国传统语法教学中一些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同时必须做出调整、改进和创新,必须体现《标准》提出的语法教学的目标要求及其新的教学理念。”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周文筑, 2006)教师应该领会新课标的教学改革精神,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力求在新课标指引下,对语法教学的新的理念进行大胆尝试。2.对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法教学的把握在语法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认为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应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在理念上把握语法教学的方向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我们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以下三点:①语法教学要在语境中进行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这是因为人们表达思想和吸收信息的需要是由特定的言语情景激起的。因此,学习和使用英语词汇、句型结构、语法规则和话语进行对话等交际活动都要依赖特定的言语情景。教师如果让学生机械地在单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学生是达不到在特定的情景中灵活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的目的的。例如,I’me.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如果问句是ARGIN:0cm0cm0pt;TEXT-INDENT:18pt;mso-char-indent-count:2.0;mso-line-height-alt:0pt">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言语情景或模拟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外语学习,培养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T-SIZE:9pt"> 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设法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具体实物、图片、录音、投影片、幻灯、录像以及用外语创造社会情景和自然情景十分必要。②语法教学与综合技能的训练相结合正确的语法形式及其运用方法的意识对促进交际是必需的。因此我们不能忽略语法教学,而应重视它,研究它。但语法不可能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交际的副产品。因此,我们要将语法教学与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将语法自然地融合渗透其中,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语法的交际功能,创设一定的运用语法项目的情景,设计合适的话题,使语法活动和听、说、读、写的活动结合起来。(2)新课标下的语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学阶段语法学习使用归纳法比演绎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法教学不能停留在让学生发现和归纳语言的形式和规律的层面上,还必须通过实际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语法知识。根据不同是教学任务,我们可以把语法教学的模式分为以下二种:教师在遇到新的语法项目时,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该采用“观察—发现—讨论” 的方法来专项突破。当然仅有“观察—发现—讨论—归纳”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际运用才能帮助学生内化。d.呈现大量带有who,that,whic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h,(alstyle="MARGIN:0cm0cm0pt18pt;TEXT-INDENT:-18pt;mso-line-height-alt:0pt;tab-stops:list18.0pt;mso-list:l1level1lfo2">e.解释合并过程,教师呈现例句,如:Themanusedtobeadoctor.+Helivesnextdoor→Themanalstyle="MARGIN:0cm0cm0pt18pt;TEXT-INDENT:-18pt;mso-line-height-alt:0pt;tab-stops:list18.0pt;mso-list:l1level1lfo2">f.描述图片---谈论一个你崇拜的人---谈论自己任务型教学途径优化语法教学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t;FONT-FAMILY:宋体">,设计上注意层次性。但学生面对任务往往浅尝辄止,甚至无动于衷。可见任务设计的是否合理、程度的难易往往是课堂活动成败的关键。任务设计要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语法课中的任务设计可从三个层次—— 理解层次、巩固层次和交际层次去设计,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注重能力的培养。①理解层次的任务设计心理规律表明:如果人们意识到行动的目的,那么技能的形成就更容易、更快,而且保持的时间也更持久。让学生理解语言形式、语法意义和交际功能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因而在语法教学中任务设计的理解层次是十分必要的。但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许多公开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一上课就布置任务,学生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进行准备,就会出现操练不到位,班级里只有少数学生了解了教师的意图、课堂结构层次不清晰的情况。理解层次的任务设计是需要适当的铺垫的。教师应进行一定的引导、讲解、呈现。这是任务教学中的Leading-inandPre-task过程,教师可以设计无信息差的活动进行交际。②巩固层次的任务设计巩固层次任务设计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景,设计一系列的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任务,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在这一层次的任务中,一定要注意有意义的语言训练,逐步地由语言形式向语言内容过渡。因此任务的真实性相当重要,只有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才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习兴趣,为开展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 这一层次的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半控制下进行,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参与者。这一层次属于soNormalstyle="MARGIN:0cm0cm0pt;VERTICAL-ALIGN:baseline;TEXT-ALIGN:left;mso-line-height-alt:0pt;mso-layout-grid-align:none"align=left>③交际层次的任务设计交际层次的任务设计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这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在这一层次中有很大的自由,语言材料不限定,活动内容可以不止一个语言项目,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词汇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各种活动中,学生为获取知识或为得出的结论而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主动的认知体验,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使自己的语言在准确、流畅和复杂性等方面平衡发展。这一层次的活动可以有交流信息、解决问题、辩论、合作写作等。(4)在课堂上把握学生的思维状态规律①思维状态的规律教师在上课时都知道:上午的课,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下午则相反;我们常常听到有的教师在上完课后时说:“哎呀!今天学生不知怎么搞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我上得劲头都没了!” 学生的思维状态也是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在每节课的40-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大脑的自然兴奋状态呈曲线变化。思维分起始状态---高潮状态----抑制状态----近似封闭状态等这样几个阶段,而约在20分钟左右出现一个延续几分钟的疲劳波谷区。一般来说,每节课的思维状态是这样的:0---5分思维起始状态(学生的情绪尚未安定)5---20分思维高潮状态(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21—35分思维抑制状态(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易受干扰)36-40/45分近似封闭状态(学生疲倦、烦躁,反应迟钝)②利用规律,优化语法教学语法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初中生而言,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的思维状态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教师利用规律,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我们可以根据语法教学的特点,设计灵活机动、学生干兴趣的活动,最大程度地把握课堂效率。0---5分思维起始状态(开展热身活动,营造气氛,集中注意力)5---20分思维高潮状态 (呈现有规律的语言形式,并进行点拨,开展主要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言规律,综合技能训练)21—35分思维抑制状态(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巧妙地激活大脑,走出低谷)36-40/45分近似封闭状态(设计轻松的话题或活动以巩固或拓展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索)四.语法课教学示例初三最后复习阶段的语法教学常常是非常枯燥的。无非是老师将定义再次讲解一下、举一些例子分析、在释疑之后大量的练习、最后对答案。我想初三的教师对于这一点恐怕深有同感吧。而学生对于在初三倒数第二单元出现的语法形式——定语从句,更是雾里看花,琢磨不透。笔者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定语从句的内容纷繁复杂,是高中阶段的教学重点,而初中阶段仅仅是初步接触,我们只要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的语言形式,理解和运用限定性定语从句中表示人、事物、地点及时间的引导词就可以了。笔者基于以上思路在JEFC Book3的初三最后阶段的定语从句复习时进行了一系列的任务设计,改变了语法复习课=练习课,做做讲讲的老路子,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交际运用的效果。具体步骤如下:1.猜谜——理解层次的任务(Leading-inandPre-task)(1)Guessinggame教师先自己描述大家熟悉的人、事物、地点及节日,让学生听和猜。学生踊跃发言。He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HeisthefirstChinese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Itisatool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Itisabookeaningofne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ItisaplaceofBeijingperorandhisfamilylived.Itisaplace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Itisadayooncakes.Itisaday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以猜谜的形式开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2)呈现刚才说的句子,初步感知语言形式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font-family:"TimesNean"">(3)让学生填写表格,总结规律(4)对比分析,梳理知识。 着重结合有代表性的例句讲解关系代词that和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5)小组合作模仿自制谜面,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宣读谜面,全班猜。展开组间竞争。以上基本属于无信息差活动,学生易于理解、掌握语言规律。属于理解层次的任务设计。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idi-font-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1)笔头练习下发有关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填空练习。刚开展的猜谜活动,使大家比较兴奋,这样的笔头练习便于动静结合。同时由于复习课,穿插些练习是必要的。此时已有部分学生开始注意力分散。下一步的活动是课堂进入第二次思维高潮的关键。(2)口头描述人的外貌。呈现一些外国人图片,胖瘦高矮,特征明显,非常夸张。让学生哈哈大笑。再次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一步也是车站接人的铺垫。例如:She’safatan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Thatisatallman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3)车站接人。 教师将刚才的图片下发到各组,每组图片各异。假设图片中的人需要你去车站接,而你没空,委托你的朋友替你接人。请详细描述所要接的人的外貌。这一步旨在利用信息差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巩固训练。既复习了用语,又运用定语从句来描述人物。有一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对话: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EN-USstyle="FONT-SIZE:9pt">A:Hello!MayIspeaktoJackson,please?B:Speaking.IsthatTom?A:Yes.I’dlikeyoutomeetafriedAmerica.Ihavetohaveameeting.B:OK.Tellmethetime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A:Thankyou.Thetime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B:soNormalstyle="MARGIN:0cm0cm0pt13.5pt;TEXT-INDENT:-13.5pt;mso-char-indent-count:-1.5;mso-line-height-alt:0pt">A:Sheisayoungladyso-bidi-font-al">thatislongandstraight.B:Shemustbeverypretty.soNormalstyle="MARGIN:0cm0cm0pt13.5pt;TEXT-INDENT:-13.5pt; mso-char-indent-count:-1.5;mso-line-height-alt:0pt">A:Oh,yes!Sheso-bidi-font-al">e“Marie”.B:Isee.Thenlet’shavedinnerintherestaurant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A:That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B:Seeyou.3.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eight:bold">你会介绍中秋节和岳飞吗?——交际层次的任务(Post-tasks)(1)介绍节日。你接的外国朋友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她想了解中国的民俗与节日。请每个小组运用定语从句来介绍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地说了:Middle-autumnFestivalisagooddayiliesgettogether.Thespecialcakesthatooncakes.soNorm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ThesoNorm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2)角色扮演。 这位外国朋友对于中国历史也有一定的研究,她非常佩服民族英雄岳飞,特别想了解岳飞的有关历史故事,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有关岳飞的资料。如岳飞的图片、《满江红》的歌曲,岳庙的图片等,大家尝试着用定语从句对岳飞进行一些简单介绍:YueFeiso-bidi-font-al">alstyle="MARGIN:0cm0cm0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pt;mso-line-height-alt:0pt">Heso-bidi-font-al">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Heouspoemthatiscalled“ThesoNorm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Heurderedbythemanealstyle="MARGIN:0cm0cm0pt;mso-line-height-alt:0pt">Hangzhouistheplacealstyle="MARGIN:0cm0cm0pt;TEXT-INDENT:18pt;mso-char-indent-count:2.0;mso-line-height-alt:0pt">接着请一人扮演外国人,一人演中国朋友进行对话表演。通过前面的层层铺垫,这个交际性任务的完成已经是水到渠成。由于接近下课,学生已经有些烦躁,歌曲《满江红》的播放再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这个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个活动的设计融合了历史文化的背景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3)制作简报(课后作业) 请带你的外国朋友周末去岳庙参观,拍下照片,自制简报介绍你们的行程。并予以张贴,看看哪个组的简报最精美。不是写作,实是写作。形式新颖,并且还有成果展示,调动了课外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整节课始终坚持在语境和综合运用中进行语言知识的训练.三个层次的任务设计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前一层是后一层的基础,后一层是前一层的发展。大任务中有小任务,每个任务是下一个任务的铺垫。同时兼顾了学生的思维状态,这样层次分明地达到语法教学的目的,体现语言知识是交际的基础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合作精神。五.结束语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FONT-SIZE:9pt">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时段,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语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核心理念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为设计的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在实践中笔者的感触是: 许多老师虽然他们意识到要改变枯燥的教学方法,但却不知怎样改变,从哪里入手?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由包办代替者转向指导者、引路者,为学生创造大量使用语言的环境,使学生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掌握语言。只有树立了这个理念,教师才能努力地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设计出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特征,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活动,课堂才会充满生气。总之,教无定法。我相信敢于尝试,敢于改变,敢于挑战,将会对语法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参考书目:《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陈仕清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3《利用思维状态规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张冠文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3《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法教学》柴金红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0《新课程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周文筑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3《一堂没有“准备”的语法课》柴旭东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6 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