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03 KB
- 2022-12-29 13:30:3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人物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人物事迹、评论、语录)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单中再添两位科学家——91岁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和86岁的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院士。【顾诵芬】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顾诵芬,1930年2月出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他组织攻克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牵引并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培养了大批院士、专家等领军人才,极大地支撑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他是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他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歼-8Ⅱ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我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他还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大飞机专项、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等多项发展建议,从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发展层面提出了新一代战斗机、直升机等多项武器装备发展建议,从前瞻性颠覆性技术方面提出了军事人工智能、突防型轰炸机等一些技术群的发展建议,围绕航空强国等战略提出多项发展建议,均已被采纳并付诸实践,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人物事迹】70年航空报国路人物关键词:爱国+少年立志+矢志报国+暮年壮心
顾诵芬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是中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是航空工业唯一的航空报国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组织攻克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建立了中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中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牵引并推动中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培养了大批院士、专家等领军人才,极大地支撑了中国航空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他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歼-8Ⅱ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奠定了中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中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由于国防与航空工业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名字并不为人知晓。如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这位九旬老人,既是对他七十年矢志报国的褒奖,也是号召更多人学习他身上所体现的科学家精神。少年立志顾诵芬193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顾廷龙是国学大师,族兄顾颉刚是著名历史学家。关于为何没有继承父亲衣钵,顾诵芬曾回忆,1935年,其父应邀去燕京大学任职,全家迁居北平,住在燕京大学附近。两年后“七七事变”爆发,日寇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我记得很清楚,7月28日那天,日军轰炸二十九军营地,轰炸机就从我们家上空飞过,连投下的炸弹都看得一清二楚。”时隔多年,顾诵芬对那一幕仍记忆深刻,“二十九军的驻地距离我家最多不到两千米,爆炸所产生的火光和浓烟仿佛近在咫尺,玻璃窗被冲击波震得粉碎。”7岁的顾诵芬在纷飞的战火和战机的呼啸声中,立志投身航空事业。1947年,顾诵芬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他先后参加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考试,三所大学报的都是航空专业,最终同时被三所大学录取。由于母亲不愿意儿子离开身边,他最终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从歼教1到初教6回首这一生,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年,也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1951年,中国拿出“60亿斤小米”建设航空工业,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这一年,21岁的顾诵芬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分配到新成立的航空工业局,从此便将自己的一生与新中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于1956年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
气动力是飞机设计的灵魂。中国开始飞机设计之初,气动力设计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顾诵芬参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项挑战,就是中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他潜心学习研究国外资料,最终提出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参数设计准则和气动力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歼教1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随后,顾诵芬又完成中国首型初级教练机——初教6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建立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他依靠扎实的理论功底,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实现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计算、试验与试飞的闭环。他所创立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采用,为后续歼击机设计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歼-8到歼-8Ⅱ1964年,中国开始研制歼-8飞机,这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顾诵芬先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歼-8飞机气动设计,后全面主持该机研制工作。他带领设计部门与风洞试验单位联合攻关,在国内第一次创建了战斗机喷流影响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也成为后来确定发动机喷流影响的基本方法。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成功实现首飞,也正式宣告终结了中国不能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历史。然而,在后来的试飞试验中,歼-8飞机在速度达到马赫数0.86时出现了强烈的跨声速抖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顾诵芬瞒着家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乘坐试飞员驾驶的教练机上天,近距离观察飞机的振动情况。在弄清了产生振动的原因之后,顾诵芬提出采用局部整流包皮修形方法解决问题,并亲自做了整流包皮的修形设计,他与工厂工人师傅一起改装,经试飞证明此法非常有效,彻底排除了跨声速抖振现象。1985年7月,歼-8全天候型设计定型,同年10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时刻,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一代战机向二代战机的自主跨越,同时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此迈入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历史轨道。1980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组织和领导军地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四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促进了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的发展。顾诵芬被誉为新中国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气动力设计第一人。2000年,歼-8Ⅱ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注:当年未设置特等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986年,顾诵芬离开了他工作30年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来到北京的航空工业科技委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到了为航空装备的体系建设、重点型号未来发展、国防事业的宏观布局建言献策上。从大飞机专项设立,到四代机技术预研,再到最新的前沿科技的探索,他始终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前行的方向,一直承担着繁忙的课题研究任务。
顾诵芬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带领的团队走出了一位科学院院士,四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他主持编纂了70余册航空科技书籍,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一书,已经成为中国航空院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主编的《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空军武器装备卷》《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多个系列、数十种航空专著与图书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身患癌症,经过两次手术后,顾诵芬的身体非常虚弱,但鲐背之年的他仍然坚持上班,坚持读书。他说:“了解航空的进展,就是我的晚年之乐。我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点书,翻译一点资料,尽可能给年轻人一点帮助。”他在北苑的办公室也仍像一座“书的森林”,而他总能记得每一本书的位置,记起每一本书的内容。他仍在思考如何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中国航空工业未来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堪当重任的专业人才队伍。他对年轻人充满期待:“中国航空事业发展需要年轻人才,他们是祖国的明天。我只想对年轻人说,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要牢牢记住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多读书,多思考,努力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顾诵芬这样说。【人物评论】01忠诚今年是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70周年,作为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和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同呼吸共命运,从青丝到白发,将自己对国家和对航空事业的忠诚镌刻在蓝天上。——光明网《一切献给祖国蓝天》02立志报国,铸就蓝天重器1930年,顾诵芬出生于苏州一户书香门第,从年少时起,航空报国的信念就深植在他的心中。1980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其作战性能要求远超歼8飞机。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是航空工业第一位由国家任命的型号总设计师。在他的组织领导下,上百个单位高效协作,仅用4年时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光明网《一切献给祖国蓝天》03忘我钻研,攻克技术难题顾诵芬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离开航空事业。
在歼8飞行试验中,顾诵芬亲自示范,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荷,终于找到问题症结,通过后期的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光明网《一切献给祖国蓝天》04勤奋刻苦,坚持工作学习顾诵芬大学时学的是气动力专业,工作后,他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飞控、航电等其他专业的技术。为了更好地工作,他还学习了多门外语,翻译和校对了大量资料。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曾经赞叹:“大家都称他为‘活图书馆’。他之所以有这个本领,除了有惊人的记忆力之外,还因为他勤奋学习,抓紧一切时间读书。”虽年过耄耋,仍心向苍穹。顾诵芬因病做过手术,可他仍然坚持上班。平时10分钟的路程,他现在要花更多时间,但人们仍能看到他准时坐在那一把老旧木椅上工作学习。他说:“了解航空业的进展,就是我的晚年之乐。我现在能做的就是看一点书,翻译一点资料,尽可能给年轻人一点帮助。”——光明网《一切献给祖国蓝天》05以身许国,不忘后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顾诵芬的学识与品德,影响着一代代航空后来人。伴随着一架架新型战机飞上蓝天,在航空报国的跑道上,一代代航空人不断传递着手中的接力棒。——科技网《志在蓝天尽飞翔》06谦虚务实,执着无畏从无到有,他主持建立我国飞机设计体系,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无私忘我,作为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年逾九旬,他的心愿还是继续奔腾在科研一线……似大象无形,顾诵芬谦虚而务实。在工作中,他跑遍了设计室各专业组、各试验室,试验工厂模型加工车间。沈飞部装、总装厂房,试飞站都有顾诵芬的身影,他与许多老工人都成了好朋友。如利剑出鞘,顾诵芬执着而无畏。为解决歼8飞机跨音速振动的问题,他曾乘坐歼教6飞机升空观察歼8飞机的飞行流线谱,两架飞机飞行时距离保持在5米左右甚至更近……一项项难题、一次次试验……时光在顾诵芬身上仿佛是静止的,无论什么时期、什么困难,他都能淡然面对;但时光在他这里又是沸腾的,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无畏前行。——中国青年报《蓝天寄深情为国铸“战鹰”》07做好本职,一生专注
“顾老教会我们的,不仅是飞机的设计和创新,更让我们学会了无论何时都不要在意质疑,要始终坚持真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金子终究会发光。”作为顾诵芬的学生,如今自己也成了院士的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孙聪深情回忆起和顾院士的交往,心中满是感怀。一生,顾诵芬就坚持干好研制飞机这一件事。——中国青年报《蓝天寄深情为国铸“战鹰”》08报国精神,强国使命顾诵芬参加工作之时,恰逢新中国航空工业创立,他是我国航空工业近70年进程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他始终践行着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践行着航空报国精神,担当着航空强国使命,他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的蓝天,献给了党。90多岁的人生,70年的科研生涯,顾诵芬的经历,见证着新中国航空工业从创立到强大的70载春秋。——中国青年报《蓝天寄深情为国铸“战鹰”》【人物语录】顾诵芬说:1.“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2.“我们必须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3.“仿制而不自行设计,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我们必须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个人的一切。”5.“我要自己上天,观察后机身流场”。6.“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这些荣誉应归功于那些振兴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导和默默无闻、顽强奋斗的工人、技术人员。”7.“想要能做出新的创造,就要多读书。”8.“了解航空的进展,就是我的晚年之乐。”9“我只想对年轻人说,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