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 MB
  • 2022-06-16 13:57:45 发布

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听说课为例

  • 4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学校代码:10140密级:公开学号:4031342080?'>'、六fp、座宴LIAONINGUNIVERSITY专业学位论文THESISFORPROFESSIONALM乂STERDEGREE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题目:Li:>听说课为例TheAlicationResearchonFolktalesinTeachingChin姑easapp—-英文题目:LanageTakAulOralLessonsasexamlesForei削inrapgug■■论文作者:李瓣娜指导教师:宰媚乐副教授专业:巧语国际教育完成时间—:二〇五年千月 辽宁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1^标注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进行了标。注。,并表示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7:学位论文作者签名:>15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论文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复的规定,同意子版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印件和电,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迂宁大学可将本缩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采用影印、盘印版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务电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服中国优。学秀校硕须±按学照位授论权文对全学文位数论据文库进》行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管理,不得超越授权对学、位论文进行保任密意处理。"(),在年后解密适用本授权书。(保密:请在括号V"内划授权人)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I月文日日期;广年//月3日 辽宁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听说课为例TheApplicationResearchonFolktalesin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akingAural-OralLessonsasexamples作者:李璐娜指导教师:李媚乐副教授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答辩日期:2015年11月7日二○一五年十月·中国沈阳II 摘要民间故事作为文化体裁之一,是民间文化的综合表现,是民间智慧、艺术、知识的混合体,它折射出民众生活的镜像并孕育出了众多高雅艺术。民间故事的内容既立足现实,又富于想象;民间故事的情节生动活泼,情节紧凑完整;民间故事的语言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又具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育者,笔者希望通过对这种语言艺术形式的研究和运用,使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释放魅力与光彩。笔者试图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故事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把与语言教学相关的教学法作为主要切入点做了一系列理论性研究,论证和挖掘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运用价值,为后文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笔者参考了大量的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相关书籍,并联系对外汉语的听说课的实际课堂教学,结合对在校留学生的调查问卷,把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分为民间故事选择,民间故事的分析以及民间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这三个方面,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思考,最后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对民间故事运用于语言教学的实践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运用策略,以满足对外汉语教学者利用民间故事进行实际教学的需要。关键词:民间故事对外汉语教学听说课IV ABSTRACTFolktale,beingoneoftheculturalgenre,isthecomprehensivemanifestationoffolkculture,themixtureoffolkwisdom,artandknowledge,theepitomeofpeople"sdailylife,andalsothesourceofeveryhighart.Itisbothgroundedinrealityandimaginative;Itislivelybutalsowithdenseandintegrateplots;itslanguageiseasytounderstandandclosetothelifewhilefullofharmoniousbeautyonsoundandrhythm.Beinganeducatorof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heauthorhopes,throughtheresearchofthisartisticformoflanguage,thatcangetfolktalereleaseitsglamourintheprocessof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heauthor,takingthetheoryoflinguistics,appliedlinguistics,narrationandpsychologytobethetheoreticalbasis,fromtheperspectiveofcombiningthetheoryandpractice,usingtheteachingmethodologyconcernedaboutlanguageteachingasanentrypoint,didaseriesoftheoreticalresearchtodemonstrateandexcavatethefeasibilityandapplyingvaluein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husestablishedatheoreticalfoundationforthelaterwriting.Theauthor,aftertakingareferenceofvastbooksrelatedtotheteachingofsecondlanguage,concerningaboutactualclassroominstructionofAural-OralLessonsandthequestionnairestoin-schoolinternationalstudents,dividedthePracticalExplorationintheclassof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intothreeaspects,including"TheSelectionofFolktales","TheAnalysisofFolktales"and"TheApplicationofFolktalesinClassroomInstruction"toberesearched.Finally,theauthorproposedseveralappliedstrategiesforFolktalesTeachingtofulfilltheneedofeducatorsintheactualclassroom.KeyWords:Folktales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Aural-OralLessonsV 目录摘要..................................................................................................................................IVABSTRACT............................................................................................................................V绪论....................................................................................................................................10.1选题依据............................................................................................................10.2历史与现状........................................................................................................10.3研究意义与方法................................................................................................30.4创新点................................................................................................................41民间故事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61.1故事学理论........................................................................................................61.1.1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61.1.2民间故事的特点与价值.........................................................................71.2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相关理论........................................................................81.2.1语言的内涵与对外汉语教学.................................................................81.2.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101.3心理学相关理论..............................................................................................121.4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能性与优势..........................................141.4.1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能性...........................................141.4.2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152民间故事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探索............................................................172.1民间故事的选择依据......................................................................................172.2民间故事的分析..............................................................................................192.3民间故事的课堂教学实践..............................................................................222.3.1以听说课为例进行的教学(教案)设计...........................................222.3.2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原则...........................................28VI 3促进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303.1促进学生听故事的策略..................................................................................303.2促进学生理解故事的策略..............................................................................313.3促进学生表达故事的策略..............................................................................32结语..................................................................................................................................33参考文献..........................................................................................................................34附录..................................................................................................................................36VII 图表目录图目录图2-1你最喜欢什么类型的民间故事?(单选)...................................................18图2-2生肖图片...........................................................................................................23图2-3生肖文字...........................................................................................................23图2-4龙图腾...............................................................................................................24表目录表2-1你喜欢在什么课堂上学习民间故事?...........................................................20表2-2故事分析1........................................................................................................21表2-3故事分析2........................................................................................................21表2-4生肖查询表.......................................................................................................24表2-5留学生对民间故事喜好程度的调查...............................................................29VIII 绪论0.1选题依据2012年12月8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了一篇演讲,名为“讲故事的人”。“故事”,作为人类的生身文化,任何人都有她的亲子标记,受过她的哺育和抚养,她轻轻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油然升腾出一股亲切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从一个世界文学奖获得者的口中讲出,不由让笔者为之一震,并燃起要重新审视其内涵与价值的愿望。①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语言就是存在的家”即语言反映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对于一个对外汉语教育者来说,要让学生爱学汉语,学好汉语,必须要让他们了解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对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道德取向、善恶态度有正确的认识和认同,并将它们渗透于汉语的学习和运用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汉语的精髓和意味。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化体裁,是民间文化的综合表现,是民间智慧、艺术、知识的混合体,是意蕴广博又魅力无穷的生活教科书,也是一切高雅艺术的源泉。它既立足现实,又富于想象;它生动活泼,情节紧凑完整;它的语言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又具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育者,更希望通过对它研究,让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语言艺术形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释放它的魅力和光彩。从研究者自身来说,一方面,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在学院各位老师一年来密集的专业指导过程中,在学院浓厚的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氛围里,对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教师,由于从事语言教学多年,对语言教学、外语学习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发展的特点有较好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其语言发展和语言教学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促进学习者语言发展的途径与方法。这些都将会有助于笔者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握留学生语言学习的特点及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方向和有效的方法,从而促进留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使研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果。0.2历史与现状(一)民间故事的应用研究滥觞于教育①[德]海德格尔.诗人何为[A](海德格尔.林中路[C]).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 民间故事最早被知识界关注,首先是因为它在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领域的作用。鲁迅先生是我国最早倡导民间故事施助教育的学者,他曾强调民间文学与教育之联系:“当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里各地歌谣、俚言、传说、童话等,详其意谊,①辨其特性、又发挥而光大之,并以辅翼教育”;周作人先生则最早开始关注和研究民间故事对儿童的教育效能;胡适也认为:“儿童既喜欢,有兴趣能够看的那些童话、神话、故事等,不妨尽搜罗来给他们看。尽听他们自己去看,也用不着教师②来教。”鲁继曾在为陈伯吹《儿童故事研究》一书作序中说:“故事的讲述对于儿童为至高无上的教育。为父母者和为幼稚园及小学教师者,若能将全部教学故事化,则其收效必较现在远超数十百倍了。所以儿童故事的研究实在具有很远大的意③义和深切效能”。由此可见,对民间故事的教育功能的运用由来已久。留学生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储备,有如孩童;而对眼前世界的种种好奇、渴求的程度也不亚于孩童。民间故事在儿童及青少年的语言及语文教育的应用已然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那么笔者认为其在对外汉语教育中也一定会大有可为,这些更激发了笔者研究运用民间故事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热情。(二)民间故事被引入文化学的殿堂英国文化人类学泰斗爱德华·泰勒(EdwardTylor,1832-1917)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民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说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④中国民间故事学者们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读故事,这让他们品尝到了民间故事浓郁的文化滋味,催产出极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周作人指出,民间故事属于历史文化的遗留,含义丰富,用于讨论民俗,阐章史实,是值得也是需要解读的;赵景深认为,民间故事和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民间故事中蕴含的民俗积淀撩逗了⑤学者们的兴趣;钟敬文更是明确地指出他研究民间故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民间⑥故事中的文化烙印凸现出来,清楚“人类文化的递嬗之痕迹”纵观第二语言教学历史,在经历了只关注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不考虑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的阶段之后,以60年代社会语言学兴起,70年代功能法出现,语用学、①常惠.鲁迅与歌谣二三事[J].民间文学,1961(9)②胡适.儿童文学的价值[A](1913-1949年儿童文学论文选集[C]).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481③陈伯吹.儿童故事研究(序)[M].上海:北新书局,1932:1-3④[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⑤赵景深.民间故事之民俗学的解释[J].青年界,1935(8)⑥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2112 跨文化交际学迅速发展为契机,教育者们逐渐改变了“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加强了对语言教学中文化问题的研究。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视野,丰富了它的内涵,使它充满韵味。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的一个代表,是远古历史的回音,是一个民族天真烂漫的童年,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民族成长时期的瑰丽幻想、顽强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迹,给我们提供了了解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平台,让我们感受故事王国美丽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起内心潜藏的形象力和创造力。把这种文学形式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突破口,笔者相信这朵奇葩定会大放异彩。(三)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亟待加强笔者对近年来以民间故事与语言教学为主题的文章进行了检索和查阅,在查到的20多篇文章中,笔者发现教育者们对民间故事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儿童或青少年的语文教学当中,例如,马军在2012年发表的《让民间故事教学充盈文化的芬芳》;奚洁在2013年发表的《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故事的教学》;欧艳军、何澎在2011年发表的《湘西民间故事给力教学》等。这些文章无一例外地强调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抓住民间故事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构架教学序列,创造性地使用语料,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但放眼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相关的文献,真是寥寥无几,目前仅有甘娟在2012年发表的硕士论文中的一项成果《童话故事汉语自学》,该成果结合对外汉语教与学的特点,进行了以童话故事为突破口,以培养成段表达和理解能力为目标的初级对外汉语教材设计。胡占斌于2013年发表论文《汉语国际推广中民间故事传说类文化内容之教学研究》,这是一篇真正意义上把民间故事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的文章,作者对中外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并把它们作为解决与之相关的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利器。同时,作者也关注了与民间故事传说教学相应的教材的编排和改进,对具体的教学也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由此可见,现阶段对于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学者们的足够的重视,对其的系统研究也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只有理论上详细分析了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内涵,实践上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案,才能在教学中达到理想的效果,让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散发出灿烂的光辉。0.3研究意义与方法(一)研究意义3 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1936)一文中说:“民间故事和童话因为曾经是人类的第一位导师,所以直至今日依旧是孩子们的第一位导①师”。民间故事应用于教育的研究历史在中国已有百年,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门类之一,民间故事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语文教学的应用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面对与仅有30年历史的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年轻的学科的结合,它仍然在一些区域存在研究空白有待完善。鉴于已有研究,有些只宏观上建构了利用民间故事进行语言教育的理论框架,却鲜于在实践的层面给出具体的运用策略;或是仅从个别实践出发,在课程的教学中归纳一些民间故事教学的方法,欠缺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本论文综合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成果,力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教学实施的具体途径、策略与方法,为如何运用民间故事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科学而可行的全方位指导,以弥补当前该方面教育研究的空白。(二)研究方法笔者在本文的书写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以往及当前有关故事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第二语言教育等方面的理论,获得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依据;收集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研究策略。二、问卷访谈法设计相关混合型调查问卷,发放到部分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及沈阳医学院的留学生当中,通过面对面聊天的方式与访谈对象进行交流,由此掌握留学生们对民间故事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他们对利用民间故事教学的态度和意见。0.4创新点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不但对现有的资料进行详细梳理与综合研究而且还在研究视角、研究资料、具体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拓展和尝试。首先,在研究视角上,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对民间故事的特性和价值做出全新的解读和发掘,为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研究资料上,笔者不局限于只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梳理和研究,而把目光放得更为开阔,尝试在跨文化比较中,拉近与留学生的心理距离。①[德]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文选[C].陈永国,马海良,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094 第三,在具体实践方法上,抓住民间故事表达的多元性、双向性,让学生在声、影、演的氛围中体悟民间故事的魅力。以上几点既是对于本文写作的挑战,又激励着笔者不断探索发现思考和总结,笔者也希望它们确实能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做出些许补充和贡献。5 1民间故事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作为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受到了多种学科的启示和影响。其中,语言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更是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最直接、深远的影响,是它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脱离这些理论,本学科的研究就丧失了目标与方向,再也无法深入和提高。本章主要介绍语言学、故事学、心理学等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对它们进行梳理和挖掘,一方面阐述这些学科是如何起到本学科基础理论作用的;另一方面对这些基础理论的梳理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实践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1.1故事学理论1.1.1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作为民间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故事反映着一个特定区域内祖祖辈辈共创和共享的文化传统,是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社会文化中所创造、继承和发展而成的民族文化。“民间”,可以视之为“民间故事”这一概念的核心,它不是一个由文人构建的虚拟空间,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一个永远存在的社会实体,“是指普通①民众生活和活动于其中的广大社会空间。”,而这个社会实体又拥有其独特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核。“故事”,作为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外来的术语,在日本被称之为“昔话”,就是关于过去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一切都是故事,而“讲故事是人类最古老且最基本的话语方式,是人类生活中一项不可少的文②化活动,不讲故事则不成其为人”,可以这么说,我们每天都在讲故事和生产故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先生就民间故事给出了更为精炼的总结:“民间故事是人民口头创作中叙事散文作品的总称,按题材内容及流传情况的不同可分为神③话、传说、生活故事、笑话、寓言、童话等六类。”对民间故事种类的划分看似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不然,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分类。种类的划分是建立民间故事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对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应用有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对于民间故事的分类,①陈思和.陈思和自选集[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07-208②[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5③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426 各国学者的方法和角度百种有余,笔者从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考虑,采用了段宝林先生按题材内容和流传情况的分类原则,把民间故事分为神话、传说、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童话等六类。神话,是关于神的民间故事;传说,是历史性较强的一种以“人”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生活故事,其主要内容为描写民众的各种生活,是对民间意识和社会底层生活的一种形象化叙述;寓言,最具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凸显了讲故事的意义,那就是为了直接说明某种生活经验和教训;笑话,具有强烈的喜剧性,是让人开心、引人发笑的民间故事;童话,是流传于民间的儿童故事。通过对民间故事种类的梳理,想必读者与笔者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民间故事这朵盛开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葩,是一种源源不断、润物无声的精神滋养,是一座蕴藏无数珍宝的知识富矿,是一项亟待我们研究和利用的教学资源。1.1.2民间故事的特点与价值(一)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故事虽是文学的一种,但其在形成机制、存在状态,流传方式、文化功能等方面是有别于作家文学而有自己特点的,抓住民间故事的特点,对民间故事利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相容无间。作为民间故事创作主体的劳动大众,在创作的过程中,本身就处在自然、历史生活环境即创作的客体当中,没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没有狭隘功利的束缚,没有主客体间的空间和情感距离,“我口唱我心”、“饥者歌其食”、“劳者抒其事”,作品中处处是客观的写照,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深刻内容,洋溢着创作主体的丰富情感。这就使民间故事成为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情感、文化最直接最直观的窗口和工具。2.群体性的审美方式。民间故事作品的产生、加工、流传、保存绝不是一人而为之,它也绝不是为某个人服务的文学产品。民间故事是群体意识的结晶,包含深刻的社会心理,体现劳动大众的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探寻不同文化的一把钥匙,能够辨析出一个民族数世纪来传承的心路历程。3.活泼生动的语言载体。民间故事的载体,是民众的口头语言。人们讲故事、说笑话、辩寓言、猜谜语,无一不是“口耳相传”。故事中的口头语言生动明快,形象传神,流畅活泼,因此能够牢牢地抓住听众,使得民间故事得以继续流传和加工,永不枯竭,永不凝固。4.寓不变于万变。所谓“不变”,指的是民间故事在创作、讲述方法、情节模7 式、形象类型、语体结构、套语语用等方面有相对稳定的规律可循,作为人类发展相应阶段上出现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这种规律性甚至会呈现出某些世界性的特点。而“万变”,指的就是民间故事在动态的讲述和传播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风俗、方言、时代的变迁、民众生活际遇和情感的不断变化,使得民间故事这种口头文学异文无数、永无定本。(二)民间故事的价值第一,民间故事是反映民众生活、民众历史、民俗风情、民众伦理、心理的多棱镜。民间故事的内容包罗万象,它传递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是一部烟波浩瀚的百科全书,原汁原味地讲述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特有的生活史现象,而这种现象“既包含着人类自身进化的积极因素,也包含着阻碍人类自身发展的消极成分。无论是传统的美德,还是陈旧的观念,对认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都是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①第二,民间故事以多种美的形式及旺盛不息的生命力,不断丰富着民族文化的宝库,更使得作家文学得以滋养,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屈原的《离骚》,施耐庵的《水浒》,鲁迅的《华盖集》等等,古今中外这些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们的艺术实践真切地告诉我们民间故事的价值所在。1.2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相关理论1.2.1语言的内涵与对外汉语教学对于语言内涵的探讨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也是语言学的中心课题,虽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长久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探讨这个问题,但至今仍然很难形成一个让人满意的共识。笔者参阅众多资料,对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属性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期能够对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有所启示。第一,语言是以声音为物质形式,由音义结合的语素、词、句子等符号分层次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系统下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分支系统又对这个符号系统的运作和功用产生了不同方面的动力和观照。语言的这种特征让我们认识到,首先,既然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那么口头性应位于语言的第一位,于是在语言的学习和教学中就应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以听、说为先。另外,语言是一个由多个分支系统通过紧密、相互依赖的关系共用运作起来的系统,对语言的掌握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考量,综合性的掌握其中各种组①李惠芳.中国民间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668 合、聚合关系,达到听、说、读、写的全方位发展。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民间故事这种优美智慧的口头性文学恰恰契合了以听说为先的对外汉语教育理念,而对民间故事的深度理解也必须是建立在对语言材料中各个要素的综合性讲授基础之上的。第二,语言是言语的抽象和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是如此抽象的东西,以至于生活中的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在特定的环境里,在现实的交际之中,我们正在用它进行着人类独有的行为—言语。可以这么说,任何空谈语言理论、只关注抽象的语言规则、结构形式,把语言和言语完全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无法真正学好一门语言。观之于对外汉语教学,教育者们既要指导鼓励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事实,以“习得”的方式获得“隐性语言知识”,又要指导和教授学生发现这些语言事实当中出现的规则并进行归纳总结,“学习”到“显性语言知识”。根据Ellis所支持的“有接口观点”,这两个过程在实践中是难以区分的,正说明了语言和言语的密切关系。语言事实的积累从何而来,必须承认,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阵地仍然在课堂,如何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生活场景,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栩栩如生的娓娓道来,都要纳入教育者的考虑之内。语言的这个特点也为笔者选择民间故事这种包罗万象的语言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树立了信心。第三,语言有创造性。人类语言的异彩纷呈源于语言的创造性。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准备甚至知道一天里将用到哪些具体的话语。在掌握了有限的语言规则和语言素材之后,人们就会创造性的使用语言,用有限的语言材料理解和表达丰富的思想。可以这么说,有了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才能体现出语言的创造性。想一想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在认真教授并保证学生们牢记了汉语词汇、句式和语言规则之后,他们仍然无法达到在不同情况下运用自如;或即使知道该怎么说也是缺乏自信羞于开口。对外汉语教育者一定要抱着“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这个教学目的,不能只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层面,要正确的引导,创造合适的情境,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想说、会说、说得好。第四,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人的思维和交际的方式也影响着语言,使它刻上了文化的烙印。没有语言,人类的思维就无法实现;没有语言,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无法得到固定、完善、保存和传播。反过来,不同语言的结构特点也在相当的程度上受到不同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影响,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又与特定地区、民族、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事实上,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9 的。近年来,大家对文化知识问题于对外汉语教学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以至于有人视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与听说读写译能力相并列的“第六种能力”。大家对于要学好目的语,要做到了解目的语民族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必要性,以及文化因素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缺的内容等等基本已达成了共识。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庞大而复杂,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把这些文化内容分为交际性文化和知识性文化。目前,很多教材例如《实用汉语读本》、《汉语快乐阅读》的文化专栏中都出现了一些非语言标志的、对言语交际不产生直接作用或影响的知识性文化背景知识,固然这些知识对留学生来说有促进语言掌握的作用,但是无法像交际性文化知识那样,为学生们提供直接影响到语言交际功能准确发挥的内容。于是,就有必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介绍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社会文化规约和社会习惯,培养学生们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1.2.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40多年来,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或解释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和模式,已提出十种有余。其中的一些理论虽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其尚未得到足够的科学实验的证实,还只能称之为假说。尽管一些学者和教师对这些理论提出了质疑,但是笔者认为这些理论和假说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积极启示作用是不可置否的。(一)情感过滤假说1977年,为了解释情感因素是怎样对外语学习过程产生影响的,Dulay&Burt最早提出了“情感过滤说”(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他们相信学习者有一套内在的处理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利用情感因素妨碍学习者的语言接受和吸收。1982年,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D.Krashen)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和发展,他指出,在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目的语输入,但有时即使是那些最容易的、已经被理解的输入也不总是被学习者所吸收,即输入总是大于吸收。这种阻止学习者充分利用所接受的可理解输入来习得语言的心理障碍,即把输入挡在外边的屏蔽效应假说也被克拉申称为“情感过滤假说”。虽然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没有对情感过滤过程给予精确的描述,但也恰是这一点,为广大心理学和语言学方面的学者们开拓了广阔的研究空间,而且克拉申的这个理论还为我们解释为什么第二语言学习比母语学习困难得多提出了除10 “语言习得机制失效”之外的另一个理由,那就是学习者的感情因素。能把情感过滤假说与成功的二语习得相联系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渴求目的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为达成学习目标而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等等,以上这些都能够有意识、有效地降低情感障碍对于学习的影响。其次是自信心,这种追求自我价值的积极心理倾向和良好的个性因素能够帮助学习者克服羞臊,以积极的心态直面课业的挑战,越挫越勇,终达目标。最后是焦虑。第二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反映了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目的语时产生的害怕心理:怕出错,怕丢面子,怕被老师批评,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这种不愉快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然加深了屏蔽效应,挡住了有效输入。(二)文化适应假说文化适应现象古而有之,它发生在人类迁徙、接触、交流甚至是战争的过程当中,广义上说,文化适应包括,首先是人对本社团内部文化的适应,有初生儿童对家庭成员的适应以及当他们走出家庭后对其他社会群体的适应。其次是人对社团外部文化即陌生文化或异族文化的适应。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舒曼(John.H.Schumann)把“文化适应”作为第二语言获得的着力点,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探讨社会文化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认为这一因素对第二语言的获得极其重要。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舒曼提出了“文化适应假说”指出第二语言的习得应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习得该语言的过程,而一个人获得第二语言的成败取决于自己的文化与第二文化合流的多少,合流或者适应的关键又在于学习者与目的语国家或地区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距离越近第二语言越易获得,反之亦然。关于社会距离,舒曼曾经指出,在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中,诸如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社会福利和社会同化等问题所起作用不及心理因素,但笔者还是注意到,社会距离中提到,如果双方在文化上和谐、相似程度高,对对方的态度均为积极、肯定的,就能够缩短社会距离,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语言是思想的符号,虽然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所有思想能够达到相互理解还是可能的。”。如果说社会距离考察的是第二语言习得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那么心理距离就是从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出发,考察作为个体的学习者由于情感因素造成的与目的语群体的距离。怎样改善或解决使用第二语言的恐惧感(语言休克),进入目的语社团文化环境后的焦虑感(文化休克);怎样通过分析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不同动机转换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打开语言屏障,促进其形成以开放的姿态接受语言输入的11 目的,都是教育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上述理论对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启发着我们,怎样在二语课堂上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达到文化上的和谐;怎样使他们在思想上达到相互理解;怎样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民间故事,努力营造出低情感过滤的课堂氛围。首先,如前文所述,民间故事种类繁多,内容多样,教学者应该花心思对这些语料进行评估,找出难易适度、长短相宜,反映人类共通价值观和情感,适合不同阶段和水平的学习者水平阅读欣赏的故事,要循序渐进,用已知引未知,逐步深入,既能让学生们在简单易懂的故事中获得自信又能在寓意深刻的故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其次,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允许小组作业,允许学生对现有的故事进行再创作,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丰富的想象,求同存异,不要苛求学生,对由于紧张和不熟练而造成的非典型错误不能死纠不放,尽力使学生处于“非抵制状态”的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里。再次,采取双向文化的态度。要知道,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是占大多数的,不同之处只是少量的,先认同,再论异,用开放的姿态找出人类文化的共同之美,拉近师生、生生、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距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理解及各自文化,特别是目的语文化独特的韵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此这样,学生的焦虑感得以减弱,积极性得到保护,创造性得以发挥,自信心更是得到加强。1.3心理学相关理论心理学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古希腊时代,作为哲学的一部分,其对精神本质及其活动的探讨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心理学不仅阐述了有关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而且在二语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学习心理、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方面,都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本小结主要讨论心理学中关于记忆的相关理论,以启发教师如何使民间故事的应用有效契合学生记忆特点和规律,提高他们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记忆的效率。对记忆的研究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记忆指的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非常有意思的是,如果精确地划分“现在”只是10秒左右的范围,那么人类这一生之经历大抵都属于过去了。记忆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12 义,可以这么说,没有记忆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无从实现。以记忆的内容划分,其首先包括对已感知事物的形象记忆,这是外界信息通过人的各个感觉器官给人脑留下的第一道映像。第二语言教学中,学生对于语料的视觉、听觉形象的记忆便属于此,这种形象感的建立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开始,请不要忘记,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帮助学生建立起字母、音素、词句的形象记忆,意义是不容小觑的;第二,是通过多样活动的体验得到的各种感情的情绪记忆,毫无疑问,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必能给学生们带来印象深刻的愉快记忆;第三,是对运动状态和运动形象的记忆,语言教学中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记忆当归属于此;第四,是对事物规律、特点和联系等进行推理、判断、归纳得来的逻辑记忆,其必须经过大脑对信息进行意义分析等深层的心理加工。逻辑记忆既需要引导又得益于自省,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是把浅层次的编码活动上升为深层次活动的必经之路。如果按记忆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划分,首先,是感知后在人脑中保持极短时间的瞬间记忆,瞬间记忆接受的记忆容量很大,但只有那些特别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进入操作记忆系统以完成诸如解释新的感知或理解新的话语等任务。笔者认为,“特别注意”一词应该特别引起语言教育者的关注,它启示我们,给学生输入的信息,如果对其对感官的刺激越大—正所谓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耳朵,触动学生的神经,那么就越容易扩充他们脑中此记忆的存储量,自然有利于记忆,从而带来好的学习效果;接下来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一个对新的感觉信息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信息进行操作的动态系统,在一分钟的左右非常有限的时间内,短时记忆能正确保存的容量为5-9个信息单位,信息单位可以是字母、数字、音节、词甚至是句子。如此看来,不免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那就是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在短时记忆中给学生输入越多的词、句等有意义的信息单位就可大大增加他们的记忆容量,信息经过进一步处理后,能够进入他们的长时记忆。最后,是可在头脑中长时间保持的长时记忆,是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目标、基础和保证。长时记忆没有容量的限制,其内容主要来自特别强烈的感知记忆和经过处理的短时记忆。在记忆的过程当中,视听信息被转化为概念或有意义的形式,这种对信息深层次的编码活动的精加工复述,就是要把要记忆的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构建出庞大的知识网络,最终达成记忆的目的。笔者认为,民间故事的学习过程跟学生的记忆过程是如此相似,学生们从听故事看故事,到最后复述故事、编故事,无不是在对一种知识信息的接受、消化、理解和记忆的过程。13 1.4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能性与优势1.4.1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能性第一,民间故事的内容符合不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来自于不同文化圈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基础上必然有所差异,水平肯定也是参差不齐的。对于初学者和水平不高的学习者来说,选择一些难易适度、长短适中、科学实用、活泼生动的民间小故事,既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接受和掌握,又能使他们在不断产生的成就感的推动下,学了一课就急着学习下一课,学习欲望大大提升;对于中高级的学生和有较高认知能力的成人学习者而言,由于民间故事这种语料的文化内容含量高、新知性较强,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训练手段有挑战性、趣味性,不但能够满足在语言学习上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他们智力和情感上的需求。第二,民间故事的国际性,使其承载着一些普世的情感和价值观,助推了其文化传播、交流的功能和语言教育的功能。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曾经说过:“梦是个人的神话,神话是集体的梦。”,我们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民间故事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乃至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所特有的口头文艺现象,一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作为人类发展相应阶段上出现的精神文化产品,它常常又呈现出某些世界性的特点。据有些国家的统计资料说,一个民族流传的故事,至少1/3以上都属于国际性或世界性的。例如,国外有《灰姑娘》,我国有《叶限女》;国外有《农夫与蛇》,我国有《中山狼》;国外有《狼来了》,我国有《烽火戏诸侯》,国外有《聪明的一休》,我国也有《阿凡提的故事》等等。可以这么说,民间故事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把一些受到世界人民所熟知和欢迎的民间故事引入教学,充分利用学习者对这种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亲近感、熟悉度,不但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相关词汇的掌握速度、理解深度和运用能力。第三,民间故事的群体性,大大提高了汉语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民间故事作品的问世,不是由一个人单独创造的。今天,你是故事的听众;明天,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和评价改造你所听到的故事,反过来又成为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后天,第三个人又如此再创作再传讲⋯⋯。民间故事的汉语课堂上为什么不能利用民间故事这个特点呢?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台上一味宣讲,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再绝美的故事,学生也是听得筋疲力尽,体会不出其中的韵味,这完14 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知道,外国留学生多是成人,思维能力及语言框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建构,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调用和利用母语知识,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在故事的再创作过程中,简单的拾人牙慧是没有意义的,要想让故事变得精彩,别无他法,只有加入自己东西、精彩的东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把所听到的、所理解的东西自由发挥出来,复述、讨论、辩论、表演等形式都将使学生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参与者,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和解决者,让他们的从认知到情感都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第四,当代影视媒介为民间故事插上了梦幻的翅膀,带来了民间故事传播方式和感知方式的变化。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影像文化的不断发展,民间故事被纳入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视域,这不但打破了故事传播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弥补了文字本身的抽象性,运动的画面配上场景和伴音,人物的一言一语、一笑一颦以及历史、风物的多彩流转无不跃然于屏幕之上,使得学生们可以“听其声观其形,如临所讲述”,接受到多维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把它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全新的视听体验中完成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语言技能的提升。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大量口语化词语,又能够加深学生的语言知识的记忆,促进语言技能的运用技巧。1.4.2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第一,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能够促进教学法的创新,提高教学灵活性。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起步较晚,所以自然也从英语教学法和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中借鉴了不少理论和经验,从翻译法、听说法到交际法、听说法等每一个教学法的诞生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语言本质和语言教学的认识,而对运用哪种方法教学之争论也自然绵延不绝。把民间故事这种多元的反映大众多彩生活的文学形式引入对外汉语课堂,自然要求教育者采取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条件、训练的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组织者、导演,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看故事、辨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乃至编创故事中创造性地学习汉语、运用汉语、领会汉语文化。第二,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能够扩充语料来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训练,都需要语言实例作为工具去阐述和说明,因此,语料的选择是教师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部分留学生来说,语料的获得主要来自现行的教材,而目前很多教材的编写过度关15 注向学习者介绍语言结构和语言系统符号,内容枯燥陈旧,很难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选择民间故事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料扩充,它难易适度、容量适中、生动有趣,解读了一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利于把学习者跟目的语社会及实际语言现象联系起来,满足了学习者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和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劲头。16 2民间故事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探索2.1民间故事的选择依据中外民间故事有如繁星,数量庞大,种类多样,内容包罗万象。民间故事的这个特点,一方面给其研究者们提供了一座蕴藏无数珍宝的知识富矿,让他们能够尽情挖掘,汲取无限的营养;另一方面,也给民间故事的运用者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艺海拾贝,选择最好最适合的民间故事应用于相关课题,从而达到令人满意效果就必须纳入研究者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对于第二语言教育者来说,运用民间故事进行教学,首先要对其进行筛选,并遵循以下选择依据。第一,用于教学的民间故事应选自正式出版的民间故事集,或含有民间故事的正规读物。民间故事文本的产生既是一个记录民间故事“声音”状态的过程,又不只是简单的“记录”行为,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术实践。在正规读物中,学者们以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和在对大量故事异文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在保持民间故事原有的风格和艺术特点的前提下,挑选出最美丽动人的故事并对它们进行精心的雕琢,使之既符合本民族语言规则又富有诗意和教育意义。第二,内容积极向上,反映人类共同的伦理诉求。不可否认,民间故事的内容,与“官方的”、“精英的”、“上层的”相对立,由于其主体是广大民众,他们所享用的文化较少地受到统治阶层的控制,对文化的保存和表述自由而活泼,“往往体现出极大的随意性,所以其中难免夹杂着‘民主性的精华与封建性的糟粕’,构①成了独特的良莠混杂的形态”。某些故事甚至以污言秽语,道听途说来博人眼球;还有的故事在民族、宗教等问题上表现出的无知和轻薄,以所谓的“真”来扭曲善和美,伤害了其他群体的感情。教师一定要对所选民间故事进行严格的筛选,去其糟粕,把既有文学趣味又有教育功能,既弘扬人类真善美,又符合人类伦理道德的民间故事之精华用于教学。第三,民间故事的选择要注意针对性问题。所谓针对性,一方面要保证所选故事的难易、实用程度符合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和需求。例如对于初学者,他们基础薄弱,一些用语简单浅显的童话,篇幅短小而轻松的笑话,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的生活故事对他们来说再适合不过了;对于中高级的学生,民间故事在篇幅、生词量、内容深度和意蕴量上就应该提升档次。另一方面,故事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国①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3617 别、宗教、母语、身份和文化修养的特点。例如关于饮食的故事,教育者就得考虑学习者所在国家或所信仰的宗教中是否有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如某些笑话是否符合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防止弄巧成拙,事与愿违。最后,民间故事的选择也要与适合教学类型和课型特点相适应。比如对于听说课,所选的故事就应更多地倾向于口语化、生活化,语言地道,情节清楚,符合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第四,选择多样故事类型,满足学生对多维文化元素的需求。为了解留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偏好,笔者把“神话、传说、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童话中,你最喜欢的什么类型的民间故事?”列为问卷题目,结果表明(图2-1所示),学生们对各种类型的民间故事之喜好没有巨大的偏向性,六种民间故事均有人表现出兴趣(如是多选,比例还会增大)。每种故事各有其特点:神话浪漫,传说迷人,生活故事实用,寓言有哲理,笑话让人引俊,童话本真梦幻,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一个国家或族群的生活画卷、思想状态和文化内涵。另外,国别化的故事选材也可以纳入故事类型的考察范围。笔者认为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应在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前提下,适当引入国外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作品为有益的补充。有趣的是,一些经典的外国民间故事,因为自古以来中外的频繁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颇具渊源。这些故事以普世的价值观,突破了国界的限定,成为了中外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优良元素。总之,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民间故事的选择更应不拘一格,全方位涉猎。神话童话12%8%传说12%笑话28%生活故事22%寓言18%图2-1你最喜欢什么类型的民间故事?(单选)18 2.2民间故事的分析上文中笔者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民间故事的选择依据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教育者对民间故事的筛选提供了参考;接下来,笔者认为应对符合条件的民间故事之词汇、语法点、文化背景、体裁和题材和所应用课型等进行分析,让教师能够有的放矢,根据不同民间故事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第一是词汇问题。词汇问题主要涉及两点,其一是词汇量即故事语料的长度问题。根据《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要求,初级阶段为600个左右的基本词汇;中高级阶段为1200—1500个左右的常用词汇。对于听说课,由于是通过语音来进行输入,语音的特点又转瞬即逝无法重复,结合心理学的观点,笔者认为300字以内的短故事适用于初级学生;300—600字的故事较适用于中高级学生。其二是生词的覆盖率问题,根据杨寄洲先生在《汉语教程》中对该书1—80课生词情况的统计结果,初级阶段语料的每课平均生词为21个,且非常用词(甲乙两级以外的词)较少,约为3%;中高级阶段每课平均生词为40个,非常用词则占10%左右。其次是语法点。民间故事中的语法现象与故事的内容自然糅合,其语法结构常常与各种话题联系在一起,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句型也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故事当中,丝毫不给读者啰嗦和拗口之感。例如,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故事中,“聊聊天”,周末“逛逛街”,“品尝品尝”风味小吃等展示了动词的重叠形式和动词谓语句;市场中的讨价还价把数量词的用法带出;童话故事中对景物的描写又使“暖洋洋的”,“金灿灿的”,“雪白雪白的”等形容词的各种重叠形式自然地展现出来。第三是文化背景问题。民间故事文化背景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在淹博的历史画卷中,每个故事都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对牛弹琴”谈的是什么琴;“孟姜女哭长城”,长城在哪,为什么建长城,谁命令建长城;“木兰从军”,是跟谁打仗,军队里没有女兵吗?⋯⋯想要让学生们真正读懂故事的表达方式,领会它的意蕴,教师就每个故事的创作背景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第四是故事的题材和题材问题。一般来说,故事题材和体裁的对应是比较固定的。记叙体的故事主要讲述人物事迹,日常生活事例和笑话等;对话体的故事则包括生动活泼的日常聊天,相互调侃,讨论辩论问题等;议论体的语料也可以出现在某些故事的末尾,如寓言或童话等,故事用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对人生哲理进行思辨,发人深思。另外,故事的题材可以根据课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笔者的学生为来华医学生,那么笔者就可以选择一些如《扁鹊见蔡桓公》和《李时珍的故事》等这种反映中国古代医学情况题材的故事了。在体裁上,笔者认为记叙19 体和会话体之间的相互转换也是可以完成的,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应变度,加深了学生对语料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第五是民间故事教学应用于哪种课型的问题。关于民间故事最适用于哪种课型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者们的不少关注和讨论。不少教师认为,由于民间故事涉及到很多生词、方言词、语法及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信息量较大,需要说明的地方很多,所以精读课、阅读课这两种课型比较适用于民间故事教学的展开,而笔者就这个问题所展开的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不管对于初级水平或中级水平的留学生来说,精读课和阅读课都是他们对民间故事教学所应用课型的最多选择。但笔者认为就课型的选择问题,只把目光放在精读课与阅读课上也是过于狭隘的。我们知道,留学生对于听力课和口语课一向比较畏惧和紧张,更别提在课堂上听和说他们比较陌生的含有很多文化事项的民间故事了,但随着留学生们汉语水平、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的日益提高,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们要求民间故事应用于听力课和口语课的比例也明显提高,这体现了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的增加,要开口说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如前文所述,笔者认为应在综合考虑上文故事分析中所提到的前四点的同时,不失时机的把民间故事这种口头性文学,这种多见于声影资源的艺术形式,这种任学生展开联想、恣情发挥的表演形式搬上对外汉语教学听说课的讲台之上。表2-1你喜欢在什么课堂上学习民间故事?精读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初级水平学生40%10%5%35%中级水平学生35%20%15%30%以下(表2-1/2)笔者以《对牛弹琴》和《生肖的传说》这两个民间故事为例,按照上文的所论述几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20 表2-2故事分析1生词语法点文化背景题材语体风格难度属于成语故《对牛弹琴》是事。讲的是音一则发生在中国乐家公明仪弹奏、琴师、春秋时代的故对着牛弹琴,︽对牛弹琴︾1.形容词的重欣赏、曲子、事。2700多年前却得不到牛叠形式;2.“难优美、聚集、的春秋文化在中的回应。比喻道⋯⋯不”的记叙体初级行人、仍然、国文化史上甚为对不懂道理用法。失望、难道、耀眼,其哲学、的人讲道理,反应、应该教育、艺术等对是白费口舌;中国后世的影响也常用来讥极大。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表2-3故事分析2生词语法点文化背景题材语体风格难度属于民间传生肖是十三亿中说。国人共同的精神尽管该故事生肖、表示、家园,每人都有不能给人们年份、参加、一个属相。十二生肖的确切︽生肖的传说︾答应、放心、生肖出现于先1.比较的表达来历,但因为偷偷、选、同秦,最迟成型于方式;2.“要它的通俗、易记叙体和意、比、相信、东汉,它源于古是⋯⋯就/可懂又具有趣对话体相初中级人间、狡猾、老的动物纪年,以”的用法。味性,所以一结合爬、喊、安排、体现了天人合直流传至今,敌人、循环、一、珍视生命、成为古人留普遍、来源、人与自然和谐相给我们的一显然处的意识,是中种仍有实用国传统文化的重价值的宝贵要组成部分。遗产。总之,对民间故事的分析就是围绕着教学,对语料的语言结构、语言功能以及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看它的内容是否精彩有趣;话题是否引人入胜和广泛实用;语言是否生动而符合规范;是否能够应用于特定课型特定对象等等。对民间故事的分析是利用其进行教学活动的缺少的一环。21 2.3民间故事的课堂教学实践2.3.1以听说课为例进行的教学(教案)设计【课型】:听说课【教学对象】:二年级留学生,共三十人,所在国家官方语言均为英语,初中级水平,掌握基本词汇800—1000个左右。【故事信息】故事选自北大版留学生本科汉语教材·语言技能系列中的故事《生肖的传说》。另外,还参考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HSK快乐阅读》中的课文《你属什么》中的内容。【教学内容】:生词:生肖、表示、年份、参加、答应、放心、偷偷、选、同意、大声、比、相信、人间、狡猾、爬、喊、安排、敌人。语言点:比较的表达方式。话题:动物与文化。【教学目标】:一是词汇方面,启发学生掌握词语的音、形、义、用,使学生能够识记、跟读、背诵、并能灵活运用生词进行相关意思表达;二是语法方面,使学生正确理解语法项目的功用,能够运用它们准确组词成句,并模仿造出更加复杂的句子;三是文化方面,使学生能够对中国的生肖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四是技能方面,提高学生利用背景知识和现有知识储备获取语言信息,辨别分析,参与简单问答、对话,表达个人观点,利用所学简单陈述个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是让学生掌握生词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一些出现仅出现在中国文化当中的专有名词,如生肖、玉皇大帝等。二是固定句型的灵活应用。三是鼓励学生运用新的生词和句型进行复述和成段表达,达到叙述体和对话体之间的转换和介绍自己国家动物与文化相关的内容。22 【教学方法】:一是直观手段,图片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二是听说领先,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三是设计剧本进行角色扮演,达到叙述体与对话体的自由转换。四是组织文化小课堂,鼓励学生简单介绍本国相关文化知识。【学时安排】本课共两课时,共100分钟。【教学步骤】:环节一(30分钟)环节一是听前热身活动,包括对故事材料的知识性导入和语言类知识的解释和说明。首先是知识性的导入,目的是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联想能力和积极性。教师行为:一是鼓励学生说出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询问他们最喜欢的动物有哪些,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兴趣。二是用PPT图片(图2-2)展示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并以乱序形式显示十二生肖动物的汉字图片(图2-3),让学生进行图片和汉字的配对,提示学生找出十二生肖中一个特别的“动物”。介绍十一种动物与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说明统治阶级对龙的推崇(图2-4)。马猴猪虎狗牛兔龙蛇羊鼠鸡图2-2生肖图片图2-3生肖文字23 图2-4龙图腾三是给出生肖查询表(表2-4),提示学生每十二年为一轮,询问学生或其家人朋友的属相。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完全带入情境,为听力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表2-4生肖查询表鼠1900、1912、1924、1936、1948、1960、1972、1984、1996、2008、2020、2032牛1901、1913、1925、1937、1949、1961、1973、1985、1997、2009、2021、2033虎1902、1914、1926、1938、1950、1962、1974、1986、1998、2010、2022、2034兔1903、1915、1927、1939、1951、1963、1975、1987、1999、2011、2023、2035龙1904、1916、1928、1940、1952、1964、1976、1988、2000、2012、2024、2036蛇1905、1917、1929、1941、1953、1965、1977、1989、2001、2013、2025、2037马1906、1918、1930、1942、1954、1966、1978、1990、2002、2014、2026、2038羊1907、1919、1931、1943、1955、1967、1979、1991、2003、2015、2027、2039猴1908、1920、1932、1944、1956、1968、1980、1992、2004、2016、2028、2040鸡1909、1921、1933、1945、1957、1969、1981、1993、2005、2017、2029、2041狗1910、1922、1934、1946、1958、1970、1982、1994、2006、2018、2030、2042猪1911、1923、1935、1947、1959、1971、1983、1995、2007、2019、2031、2043接下来是通过图片或PPT针对影响听力理解的词汇及语言点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并进行领读、跟读、扩展、问答、模仿造句等操练。知识点如下:1.生肖:也叫属相。古人用十二种动物配上十二个表示次序的符号(十二地支,不解释,减轻学生负担)来纪年。教师行为:应该马上指出每个中国人根据出生的年份都会有自己的属相,一个人即使不喜欢被问年龄,也会开心地告诉大家自己的属性。问别人属相的用语为“你属什么?”,回答通常为“我属⋯⋯”。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逐24 一询问,加深学生“生肖”的理解。2.玉皇大帝:中国道教和民间宗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天神。教师行为:PPT展示玉皇大帝在民间故事中的形象。3.表示:显示某种意义。教师行为:可以用PPT显示国际交通符号进行提问。如,“这个符号表示什么?”(用教鞭指向禁止左转的标志)学生回答:表示不可以左转。4.年份:指某一年。教师行为:指出“你出生的年份是多少?”的口语化说法是“你(是)哪年(出)生的?”,并提问“请告诉我你出生的年份。/你出生的年份是多少?”。学生:我出生的年份是⋯⋯。5.参加:指加入某个组织或某种活动。教师提问:麦克喜欢打篮球,所以参加了篮球队,你呢?学生回答:我喜欢⋯⋯,所以参加了⋯⋯。6.答应:应声。同意。教师行为:给出例句。我喊他好久,他怎么没答应?/他答应帮助我。7.放心: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教师行为:利用已学旧词带出新词。我会答应一定会帮助你,你放心。8.偷偷:形容词,形容行动不想让人知道不易使人察觉。教师行为:总结用法。偷偷地+V.9.选:挑拣符合某种条件的人或物。教师提问:你们选谁当班长了?学生回答:我们选⋯⋯当班长了。10.同意:赞成。意义相同。教师提问:大家都同意选⋯⋯当班长,对不对?学生回答:我们都同意选⋯⋯当班长。11.相信:认为正确,不怀疑。教师提问:大家选⋯⋯当班长是因为相信他/她,对不对?学生回答:我们相信他/她。有意识地把9到11号单词放入同一语境,组词成句,组句成小对话,由浅入深,有节奏地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5 12.人间:指整个人类社会。教师行为:与传说中的天堂和地狱进行对比讲解。13.狡猾:形容词,指诡计多端,有很多坏主意,不可信任。教师提问:你认为十二生肖中,哪种动物最狡猾?答案开放,给学生想象空间。学生行为:经过讨论并发言。教师行为: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指出狡猾在汉语中的感情色彩。14.爬:动物行走。人手和脚一齐着地走路。教师行为:PPT图片展示。15.喊:人大声地叫。16.安排: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例如:安排座位。17.敌人: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生词讲解之后要进行语言点和句式的讲解和操练。18.比较的表示方法。教师行为:在黑板上给出公式:A比B+形容词性词语或动词性词语;否定式是加“没有”或者“不如”。然后紧跟例句并拿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身高做演示,如:麦克比老师高。(老师与麦克站在前边)老师__麦克高。(教师不直接说出否定式,而是引导学生说出)最后在PPT中显示各种表示对比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句式练习。19.“要是⋯⋯就/可以”的用法。教师行为:强调该词的口语性,解释该词用在偏正复句的从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书面语“如果”,主句有时用“就/可以”跟它呼应。对该句型的练习采取完成句子的方式。在PPT上给出如“天气好,去野餐”,“考完试,去旅行”,“加班,提前完成工作”这样的词组,指导学生进行组句练习。环节二(45分钟)环节二为听时活动,分为获取主要信息的概括性活动,获取细节信息的专项性活动和运用和表述所获取语言的语言类活动。首先,提出一些总揽性、主题性问题,让学生听一到两遍全文后回答。问题主要以选择性客观题和判断题为主以减轻学生压力降低其紧张度。学生做完问题后,教师应及时给出答案和点评,并对文章大意进行概括。1.本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玉皇大帝如何把他喜欢的动物定为生肖。26 B.猫和老鼠的友谊。C.传说中生肖里为什么没有猫。D.玉皇大帝组织动物开会。2.事实上十二生肖中没有猫的真正原因。A.猫跑的没有老鼠快。B.玉皇大帝最喜欢老鼠。C.猫把生肖的位置让给了它的好朋友老鼠。D.在十二生肖产生时,猫还没有进入中国。3.判断对错A.传说十二生肖是玉帝安排的。()B.很久以前,猫和老鼠是好朋友。()C.十二生肖中老鼠在牛的前边,是因为当时老鼠的个头儿比牛大。()D.猫非常恨老鼠,是因为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了它前边。()接下来,听第二到第三遍,边听边做填空练习,以促进学生对关键词语和重点短句的理解,锻炼其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应对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重复,并使用重音强调答案。在对答案的时候也可让学生相互纠错,并对错误进行讨论,最后由学生给出正确答案。1.生肖就是用来__人出生__的十二种动物。2.很久以前,猫和老鼠是好朋友,它们住在一起,__兄弟__。3.小小的老鼠大声说:“我__牛__”玉帝说:“真有这样的事?”老鼠说:“你们__不相信,__试一试。”4.__的老鼠忽然__到牛背上,两脚站起来。5.所以现在十二生肖就是这样__的:老鼠是第一生肖,__是第二生肖,然后是虎、兔、龙、蛇、__、羊、猴、鸡__、猪。最后,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类活动当中。一是教师可以正常语速再朗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感受自然语速的同时弥补一些听力过程中的漏洞,期间遇到一些精彩或有意义的桥段,教师还可随时停顿,进行补充说明或引导学生参与开放式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句子,教师也可随时重复讲解以便使学生加深理解。二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有关课文的内容做出准确的回答和完整的叙述。问题:27 1.什么是生肖?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2.生肖都有哪些动物?3.传说中为什么老鼠成为十二生肖中的第一个?4.传说中为什么猫没有成为十二生肖中的一个。5.事实上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没有猫?环节三(25分钟)环节三为听后的延续性活动,经过了前两个环节的学习与操练,在第三环节中不但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复习还要有诸如故事接龙、故事表演(叙述体变成会话体)、介绍自己国家有关文化与动物的知识等更多自由扩展的内容。首先是故事接龙。故事接龙是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由老师开头,全班同学一起完成,在接龙的过程当中,每位学生既要听懂前一位同学的话又要马上根据所学或自己的想象接出下一句,做到语句衔接的自然。此游戏允许同学们对故事进行再创作,但教师也要把握故事的大致发展方向或做出必要的提示,做到趣味性与挑战性并存。然后进行故事表演。故事表演中,教师指定学生分别扮演玉皇大帝及十二生肖,以每个动物都争当生肖中的第一个动物为背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说出每种动物优点的同时又相互揭短、拆台,趣味性十足。表演中,课文里的表述变成了每个演员的对白,很自然地完成了叙述体与对话体之间的转换。最后是布置作业,教师给出话题,还是属于本课内容的扩展,要求下次课前准备好口头报告,就是让介绍自己国家有关文化与动物的知识或传说。2.3.2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原则第一,辅助性原则。近年来,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运用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要忘记,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民间故事的应用作为文化因素的教学,作为对传统语言课堂的知识补充,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必须是为语言本体教学服务的。一味地强调故事的趣味性、娱乐性,忽视对语言要素本身的讲授肯定是本末倒置,无法到达根本的教学目标的。第二,自愿性原则。笔者就学生对民间故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接受程度以问卷的形式做了调查。(见表2-5)28 表2-5留学生对民间故事喜好程度的调查不喜欢一般喜欢很喜欢你喜欢听故事吗?3%35%42%20%你喜欢中文故事吗?2%51%45%2%你喜欢通过中文故事学习汉语吗?9%49%40%2%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民间故事及中文民间故事还是能够接受并存在好奇和好感的,对于少部分对民间故事不感兴趣甚至抵触的学生,教师应事先做好调查,了解这部分学生持有这种态度的真正原因,予与正面引导,适当调整教学节奏,课前帮助扫除他们的学习障碍,打消他们的顾虑。但对于那些始终不接受这种教学形式或不愿意参与表演的学生,教师也不要强求,多给他们一些空间或其他相关能够提供相应语言知识的材料,并在课下予以指导或补充教学。第三,开放性原则。民间故事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源于语言材料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具有的这种无脚走天下的本领正是由于每种故事在相同母题的基础之上,任何人都可以对它的情节、人物、甚至是结局进行开放式的再创作以满足不同听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尤其是成人留学生来说,教师就更应该允许并尊重学生对故事的选择,以开放的姿态和教学形式组织民间故事的课堂教学,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学生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再创作。第四,互动性原则。互动活动是把一堂民间故事课讲活的关键。学生单纯的听录音,做题目,教师照本宣科式的枯燥的讲授显然令美妙动听的故事变得黯然失色,魅力全无。相反,教师生动活泼的讲述,有针对性的诱导式提问,就一个问题进行的深入讨论,组织学生精心安排的角色扮演,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必然能够产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29 3促进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通过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课堂运用教学设计的制作和教学活动的实施,笔者在实践中得到了一些故事材料课堂运用的问题,如学生对民间故事中的一些表述含混不清,对民间故事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自如地对所学故事进行表述或评论等等,于此同时笔者也摸索了一些促进学生听故事、理解故事和表达故事的策略,在此进行一下回顾和总结。3.1促进学生听故事的策略首先是利用图式理论的预测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相关词汇讲解或背景介绍等方式,在听故事前就向学生灌输一些故事发生情境当时的年代背景、文化习俗或人的思维式等,为学生在听时能够有效激活图式作用,对接受的信息进行总体预测做好切实方的准备。其次是充分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营造形象直观的听力氛围。语言符号是抽象的、枯燥的,但是用语言编制出来的故事却是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的。结合图片、动画等教具,使声音在学生的脑中被赋予立体的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音质量。第三是教师应对故事的语言、内容、内涵有熟练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有在对所教授故事的方方面面都了然于心,才能在讲述的过程当中传达连贯而流利的语言,展示灵动的表情和动作,对学生的即时问题做出快速准确的回答。反之,想当然以为对故事材料耳熟能详,再熟悉不过,故事教学简单至极,而不做周全准备,以致在故事讲解过程中,不能脱离故事文本,对突发问题不能做出灵活解答,没有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的节奏感,没有爱憎分明的情绪和情感,就会失去故事课程应有的魅力,对学生的输入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目标。第四是把握故事结构,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一般情况下,故事的结构层次有固定的模式。在学生听音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在难以理解的桥段上教师应放慢讲述速度,加重语气,或进行重复、补充说明,还可以辅以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听故事,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抓住主要情节,有的放矢。30 3.2促进学生理解故事的策略鉴于留学生已是成人,他们在理解能力的层面上是勿需担心的。但由于文化、教育背景、价值和审美观念不同而造成的对故事理解的困难,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策略予以解决了。首先是对民间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知识的介绍。每一个故事都产生在一个相应的时代背景当中,这个时代背景赋予一个故事的性格和色彩,反映了故事人物的风骨和脸谱,所以说,脱离了背景环境的故事有时是很难让人理解的。愚公并不愚蠢,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社会,他的行为就是人定胜天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阿凡提并不奸诈狡猾,在人民受到压迫和欺凌的社会,他与地主恶霸的斗争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火花;花木兰并不任性,在那个内忧外患兵荒马乱的年代,她的替父从军奋勇杀敌谱写的就是孝悌忠国的赞歌。第二是对口语词句、方言词句用法的讲解。民间故事的引入满足了语言学习口语化的要求,避免了目前使用的一些语言材料中书面语色彩太浓,句子长且拗口的缺点。在民间故事当中,不可避免的夹杂着一些口语词、方言词,而当大多数留学生在发现自己课堂里学习的标准普通话不能满足和当地的居民或者是商贩进行流畅交流的时候,对这些词汇就会产生强烈地学习动机。例如,总结一些出现在故事中的口语与书面语的对比:爷爷对祖父,打听对询问,拉肚子对腹泻,掂量对斟酌,打呼噜对打鼾等等。方言与书面语的对比:洋柿子对西红柿,炒鱿鱼对解雇,抄手对馄饨,幺对一,讲价对讨价还价等等。另外还应该介绍一些口语中特殊的句法。如,易位句:回来了?你。名词谓语句:我沈阳人。主谓谓语句:这件大衣我要了。省略句:哪儿下?经过讲解,自然就使一些对某些口语句词、方言词句费解的留学生茅塞顿开。第三是通过中外民间故事比较或故事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事象的比较来激发学生的理解力。中国古语有云:“人同知心,心同此理。”虽然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风俗习惯上不尽相同,但从整个人类的角度上说,由于都走过了相似的进化发展历程,在形式上千差万别的文化、民俗事象背后隐藏的却是相似的情感诉求。例如,中国的春节门上贴“福”字,西方的圣诞节门上挂冬青槲寄生花环,同是节日,同有祈福祝愿之意,但表现形式却不同;中国新娘头上的红盖头,西方新娘的白纱,也都有辟邪之意;饭桌上的座位的排序也都有长幼尊卑之分等等。通过比较,学生倍感新颖,兴趣大增,自然对故事的理解就更为透彻。31 3.3促进学生表达故事的策略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言语交际能力,故事这种包含了会话和独白两种话语类型的语言材料,以其大众性、口语性而著称,而讲故事也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活动之一,其趣味性更是不言而喻,教师应利用民间故事教学课堂,运用策略以促进学生表达故事的能力。首先要创造多样的民间故事表达形式。实现生活中,人们利用语言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表达意思和情感,而民间故事来源于生活,对民间故事的表达也应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民间故事的表达方式:人物对话多的民间故事适于角色扮演;哲理性思辨性强的故事个人独白、口头报告、分组辩论;情节曲折的故事适合故事接龙,故事的再创作等等。另外,营造轻松开放的表达环境。一般情况下,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环节中都会出现紧张、局促、言不达意甚至语无伦次的状况,其中的原因除了对新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不甚熟练外,心理作用也有很大的影响。自古以来,听故事讲故事都是一项让人身心愉快放松的娱乐活动,教师应该把这种氛围伴随着民间故事带到课堂上来。老师可以转换角色,以表演者、倾听者而不是审查者、监督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表达活动中来,与学生一起布置场地,收集或制作道具,自由讨论角色分配。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少干预,鼓励学生说真话,谈出切身感受,不怕学生说出异己或批评意见,找准纠错时机,保护学生积极性,降低学生紧张度。在学生表达之后,教师应对表达效果予以正确看待,不能简单以自己的标准和预想进行衡量,要引导学生自己经过讨论进行反思和总结。32 结语从小到大有谁没听过民间故事呢?这些生命力最极其顽强的文学作品不但在本文化圈中被世代相传,甚至在不同族源不同语源,远隔高山大洋相去万里之遥的人们之间都流传着着极其相似甚至完全雷同的内容。近年来,对外汉语教育者们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越来越重视,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化中找出和有效利用对语言教学有实际意义的材料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选择了民间故事这种古老又有活力,精炼又优美,神秘又现实的文学形式作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研究,使其的魅力和功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得以发挥。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依据,回顾和梳理了民间故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的意义方法并在本章的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介绍故事学、语言学、心理学等民间故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对它们进行全新挖掘和总结,一方面阐述这些学科是如何起到本学科基础理论作用的;另一方面对这些基础理论的梳理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实践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为民间故事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及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促进学生听故事、理解故事和表达故事的策略。笔者不但提出了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民间故事的选择依据,从符合条件的民间故事之词汇、语法点、文化背景、体裁和题材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还以听说课为例进行了教学教案设计把它们应用于真实的课堂情境中,通过三个环节,两个学时共90分钟来讲解《生肖的故事》,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策略从而让教师能够有的放矢,根据不同民间故事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但是由于笔者自身的理论基础不扎实,研究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相关资料查找不够全面等原因,使得本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调查分析设计所涉及的问题不够全面,调查对象层次范围较为狭窄;对民间故事本体的研究不甚透彻过于粗糙;教学设计也有很多漏洞和不足之处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笔者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多观察多积累,不断丰富积极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争取更大进步。33 参考文献[1]Cook,V.SecondLanguageLearningandSecondLanguageTeaching[J].1991[2]HowardGiskin.UsingChieseFolktalesintheClassroom[J].EducationaboutAsia,2002:Volume7,Number2[3]Kramsch,Claire.LabguageandCulture[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0-50[4]Lyons,J.LinguisticSemantics.AnIntroduction[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01-104[5]Rivers,W.M.CommunicationNaturallyinaSecondLanguage[J].1993[6]陈阳.新媒介背景下中国神话的传承与发展[J]中州学刊,2005(3):253-255[7]崔永华,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8]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9]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普罗普.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郭利霞.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语段教学研究综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6)[11]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2]李惠芳.中国民间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3]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4]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2)[15]李树金.篇章研究之管见[J].语言教学与研究.[16]刘颂浩.论阅读教材的趣味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17]刘妍熙.从传说到传媒——论媒介变化对当代民间传说的影响[J].中国科教博览,2005(03):52-54[18]吕必松.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1989(4)[19]祁连休.外国民间故事选[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20]唐青叶.语篇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30[21]万建中.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万建中.民间文学的再认识[J].民俗研究,2004(03):5-12[23]万建中.中国民间文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34 [24]王超.开路先锋——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思考民俗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5)[25]杨惠元.对外汉语听说教学十四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姚岚.从民间故事题材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27]翟艳,苏英霞.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8]张清水.中西民间故事的比较[J].民俗,1928(65)[29]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30]钟敬文.中国民间故事型式[J].民俗学集锦,1929(1)[31]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下)[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3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5 附录关于民间故事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调查问卷亲爱的留学生朋友们,你们好!以下是针对民间故事在汉语课堂上的运用提出的一些问题。问卷是不记名的,请大家放心填写。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此问卷。请在您认为合适的答案前面打“√”1.年龄:2.性别:□男□女职业:□教师□学生3.国籍:4.你学习汉语多长时间了?□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三年以上5.你喜欢听故事吗?□不喜欢□一般□喜欢□很喜欢□非常喜欢6.你喜欢听民间故事吗?□不喜欢□一般□喜欢□很喜欢□非常喜欢7.你喜欢通过学习民间故事尤其是中国民间故事来学习汉语吗?□不喜欢□一般□喜欢□很喜欢□非常喜欢8.你认为学习民间故事对你学习汉语有帮助吗?□有很大帮助□有一些帮助□有一点帮助□没有帮助9.你喜欢在什么课堂上学习民间故事?□综合课□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10.你喜欢什么类型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童话11.你希望从民间故事中学到什么?(可多选)□文化□词汇□句式(语法)□生活用语12.你学会了中国民间故事后会讲给别人听吗?□会□不会□不一定13.你对民间故事这种教学方式有什么好的建议?36 致谢时光荏苒,两年半的求学时光如白驹过隙般飞驰而过。当在电脑屏幕上打下了论文的最后一个字时,心中的感觉并不如此前在埋首论文期间无数次幻想过的轻松松畅快,反而生出许多的感慨与眷恋来。辽宁大学的学习生活,给了我很多体会,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老师与同学的关照之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从收集相关资料,从前人的材料中获得启示,到理顺自己的写作思路,从反复修改论文直至最终定稿,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和帮助。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教师,李媚乐老师。媚乐老师为人谦和,性格爽朗幽默,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正是在导师的帮助下我才可以在短时间内理清思路,从论文选题到开题报告再到论文具体的撰写,媚乐老师都给予了我许多关键的指导和建议,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李老师不仅给了我知识上的启发,学习上的督导,更给了我很多实践的机会去不断地完善自我,成就了我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接着我还要特别感谢寇振峰老师、宋燕老师、张洋老师、赵春秋老师。四位老师严谨的思维,开阔的视野,极大的启迪了我的智慧,为本篇论文的研究范围和谋篇布局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两年半的学习生涯离不开国际教育学院的文然老师、崔莉老师、杜欣老师、张勇老师、汤晓林老师、彭军老师、许俐珍老师、关敏老师、孙永屹老师、穆莹老师和李凤兰老师等各位老师的悉心培养与帮助,他们以其各自的魅力影响着我,鼓励着我,是他们的指点教导牵引着我在对外汉语教学这条道路上不断进步成长。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我的同学,感谢他们给予我的鼓励与支持。在论文撰写期间,同学们向我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料,并且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对我的论文撰写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这篇论文进行评审并且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李璐娜二○一五年十月37 L.巧1^1*也宅A聲◎MAONINGUNVERSITYI专业学位论文THESISFORPROFESSIONALMASTERDEGREE.,'._-■-扣-rft■*片,.?"?■;-■■?_,一\■-..V.-,-."'?j;*.,.?.VJ.i一..一'.‘‘.、.J.?.?V..广.■'.^一.'.?■-???j—I■―i--L?‘V,.,5I''?1;.?.\.二-■'-13一IrI—、‘.^号'-‘、-.-V?J...'>J■,--/''?’.1—.■■--,.■'山-C.-y.,''.?.■.一..Jv!?..、、-66:.l..号邮编110036(崇山校)巧话02462202350网址巧nueducn一还宁大学硏究生院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区:g.二..‘任’.一.'?V.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