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6 MB
  • 2022-06-16 13:57:46 发布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

  • 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S.级:公开学号:ip>6411201U:2鱼位代玛:1G764__»、...*学位论文V-v>S\.、"^j,、、丨又,T",.1«"、”疫)‘♦v、.、讀W#.V丨C感巧抑魏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学位申请人丁玉珍指导教师范学新教授申请学位门类级别文学硕士学科、专业名称vS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民汉文学关系潑,所在学院人文学院-禮、中国•新疆•伊宁2015年6月奋V、:,"w>-,袷,;S!:、、k魏rKV"、•>, 伊犁师范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研究生签名:时间:29化年6月曰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伊犁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在学校图书馆保存并允许被查阅。有权自行或许可他人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检索服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研究生签名:时间:>〇以年4月~曰 伊犁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研究生姓名丁玉珍_____________学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民汉文学关系学术评语:该论文选择锡伯族民间故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基本呈现了国内锡伯族民间故事研究的学术研究成果,对汉文文献资料有良好的掌握a论文在整体把握锡伯族民间故事的基袖上,对其显示出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做了深入研究。论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思想文化内涵、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系统地研究,以揭示锡伯族民间故事在文化层面的意义,为锡伯族民间故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研究锡伯族民间故事,对锡伯族民间文学研究的深化具有积极t义,同时,对深入了解锡伯族民间文学具有现实价值。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所掌握文本均为汉文资料,仅凭译文,对于语言翻译中有可能造成的语义偏离、信息偏误等情况较难判断,对于文本分析中一些精微之处可能难以完全领会。指导教师签字:I年6月川日 TheculturalconnotationsandsocialvaluesofXibofolktalesADissertationSubmittedtoYILINormal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LiteratureByDingYu-zhenDissertationSupervisor:Prof.FanXue-xinJune,2015 摘要锡伯族民间故事在叙事中贯穿了锡伯族的民族发展史,折射出锡伯族从部落时代到当代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精神信仰、日常生产和生活习俗等。其内容涉猎广泛,想象奇特丰富,语言质朴活泼,具有娱乐、教育和传承多种文学功能,是锡伯人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在锡伯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较高的地位。这些民间故事流传广泛,内容丰富,传播着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需要,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锡伯族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几乎全方位地展示着锡伯族社会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大多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理想与愿望,以及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等,是锡伯族人民深层文化心理的反映。宏观来看,锡伯族民间故事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即神话故事、风俗传说、生活故事、机智幽默故事和动物故事。现有的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研究也主要从类型方面做以探讨。然而,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锡伯族民间故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宗教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生活文化内涵。其中宗教文化内涵又包括萨满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锡伯族民间故事中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是锡伯族西迁历史的体现,以间接再现历史事件和塑造英雄人物的传奇形象为主要内容;民俗生活文化内涵则包括展现民风民俗、弘扬传统道德和彰显民间智慧三个方面。锡伯族民间故事也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包括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和传承功能。其中,娱乐功能主要从言语的愉悦性、内容的趣味性、情节的曲折性三个方面展开;教化功能则包括“因”与“果”的教化、荒诞幽默的讽刺和直言不讳的教化;其传承功能包括历史事件的传承、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文章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从整体上把握锡伯族民间故事,探析了其蕴含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社会价值。关键词:锡伯族;民间故事;文化内涵;社会价值I AbstractTheXibofolktalesrunthroughoutthehistoryofnationaldevelopmentinthenarrative,whichreflectslivingconditions,livingenvironment,spiritualbeliefs,dailyproductionandcustomsfromtribaleratocontemporaryera.Theyhaveawiderangeofcontentandrichimagination,aswellassimpleandlivelylanguage,showingfunctioninentertainment,educationandavarietyofliteraryheritage.XibofolktaleisamirroroftheinnerworldofXibolife,occupyingahighpositioninthesociallifeofthepeopleofXibo.Thesefolktalescirculatedwidelywithrichcontent,spreadingnationalspirittomeetthespiritualneedsofthepeopleandexpresspeople"syearningforthefuturelifetoacertainextent.TheyareanencyclopediaofthesociallifeofXibopeople,almostall-rounddisplayingthehistoricalandculturalaspectsofsocietyXibo.Moreimportantly,mostofthesestoriesreflecttheproduction,life,wisdom,idealsandaspirationsofthepeopleofXibo,aswellasworldviews,values,developmentandotherchangesofpeople,whichisareflectionofXibopeople"sdeepculturalheart.Frommacropointofview,Xibofolktaleisdividedintofivecategories:myths,customsandlegends,lifestories,wittystoriesandanimalstories.ExistingresearchmainlystudyfromthetypesofXibofolktales.However,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anthropology,Xibofolktalesarerichinculture,includingreligiouscultureconnotation,historicalculturalconnotationandfolklifeculturalconnotation.Amongthem,religiousculturalconnotationsalsoincludesShamancultureandTibetanBuddhistculture.ThehistoricalculturalconnotationsignificancedinXibofolktalesismainlythereflectionofXibowestwardhistory,whichindirectlyreproductthehistoricaleventsandshapetheimageofthelegendaryheroesasthemaincontentFolklifeculturalconnotationsincludethreeaspects:showingfolkcustoms,promotingtraditionalmoralityandhighlightingfolkwisdom.Xibofolktalealsoauniquesocialvalues,includingentertainmentfunction,enlightenmentfunctionandheritagefunction.Theentertainmentfunctionmainlydiscussfromthepleasantparole,theinterestingcontentandtheunfoldingplotthreeaspects.Enlightenmentfeaturesincludethe"cause"and"effect"ofenlightenment,absurdhumor,satireandoutspokenenlightenment.Itsheritagefunctioncanbedividedintothreeaspectssuchashistoricaleventsheritage,folkculturalheritageandnationalspiritualheritage.ThepaperusesthemethodofculturalanthropologytoexplorethestrongethniccultureanduniquesocialvalueinXibofolktales.Keywords:Xibo;folktale;culturalconnotations;socialvaluesII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绪论..........................................................................................................................................IV1.1选题的原因和意义..................................................................................................IV1.2研究的现状和文献综述..............................................................................................V1.3研究的方法和思路....................................................................................................VI第一章锡伯族民间故事概述...................................................................................................11.1神话故事.......................................................................................................................11.2风俗传说.......................................................................................................................21.3生活故事.......................................................................................................................21.4机智幽默故事...............................................................................................................31.5动物故事.......................................................................................................................3第二章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51.1宗教文化内涵...............................................................................................................51.2历史文化内涵..............................................................................................................81.3民俗生活文化内涵....................................................................................................13第三章锡伯族民间故事的社会价值.....................................................................................171.1娱乐功能....................................................................................................................171.2教化功能....................................................................................................................211.3传承功能....................................................................................................................25结语...........................................................................................................................................30参考文献...................................................................................................................................31致谢...........................................................................................................................................33III 绪论1.1选题的原因和意义锡伯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却保留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之一。锡伯族民间故事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锡伯族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它较好地保留了锡伯族民间叙事的质朴风格与蛮荒特色,呈现着朴实的原始风貌,具有很高的民族性以及文化价值。锡伯族民间故事在文学家的眼里属于文学作品,是文学样式的一种,而在文化人类学家眼里却是“文化的活化石”。这些故事在叙事中贯穿了锡伯族的民族发展史,折射出锡伯族部落时代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精神信仰、日常生产和生活习俗等。其内容涉猎广泛,想象奇特丰富,语言质朴活泼,具有娱乐、教育和传承等多种文学功能,是锡伯人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在锡伯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较高的地位。锡伯族民间故事类型丰富,内容优美,以口头讲述为主,近年来为保护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一些学者搜集流传于东北和新疆的锡伯族人民中的民间故事,编辑成册。在古代社会,讲述民间故事,是锡伯族广大民众茶余饭后最为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这些民间故事流传广泛,内容丰富,传播着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需要,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锡伯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几乎全方位地展示着锡伯族社会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大多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理想与愿望,以及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等,是锡伯族人民深层民俗文化心理的表现,对研究锡伯族历史、民俗、社会现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2008年,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金永辉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其与丈夫王刚编写的《新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集》收集了众多资料,讲述了锡伯族的民间故事。2010年6月,沈阳的老人何钧佑讲述的“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体现了国家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重视,也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和保护。何钧佑讲述的锡伯族长篇故事引起了关注,同时,流传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篇幅较短的锡伯族民间故事也走进人们的视野。早在“五四”时期,民间文学便受到一些先进学者的重视。鲁迅先生高度评价劳1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并说:“乡民的本领并不亚于大文豪。”胡适先生说:“庙堂文学1鲁迅,《准风月谈·偶成》[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0页。IV 2终压不住田野的文学,贵族的文学终打不死平民的文学。”并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将“草野的文学”与“庙堂的文学”提升到同等的位置。延安文艺座谈会强调了民间文艺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郭沫若也承认了民间文艺作品地位的重要性:“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艺或是经过加工的民间文艺的作品。”艾青同志对民间文学也有很高的评价,他主张努力学习民间文艺,以改造“脱离群众的审美观念”3和文艺风格,“使我们的文艺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艺”。当代文艺批评家傅查新昌说:“在文化的思辨过程中,我们的审美情趣,有必要回4到常识,回到伟大而不死的民间。”锡伯族民间故事中饱含有趣又深刻的人生哲理,从文化层面解读锡伯族民间故事,有利于发掘其文化价值,深层次了解其思想内涵以及社会价值,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锡伯族的民间故事以浓郁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一大亮点。通过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锡伯族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轨迹。1.2研究的现状和文献综述在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搜集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开始对锡伯族民间故事有所关注。此间先后编辑出版了一些锡伯族民间故事专集,主要有:收入《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故事大系》的忠录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选》,选辑各类锡伯族民间故事100余则;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区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王兴华创作整理的《锡伯族古今经典故事》,包含100个故事,其中50个故事是古代锡伯族生活、生产的故事,另50个故事则是新编的近代和现当代新发生的的故事;一套十余册的锡伯文版《锡伯族民间故事》,搜集了主要流传于新疆的锡伯族民间故事;关宝学主编的《锡伯族民间故事集》,收录了近150个广泛流传在锡伯族民间的各类故事;金永辉、王刚编的《锡伯族民间故事集》,收录了自乾隆年间以来与锡伯族息息相关的许多浪漫奇特的神话故事以及民间传奇人物传说,如锡伯族民族英雄图伯特、莲花嬷嬷、祥玛玛的故事等。2008年辽宁沈阳的何钧佑老人讲述的“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尤其富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比较系统地追溯锡伯族发祥、发展的历史和民风民俗形成、演变的过程,这些长篇故事被视为“锡伯族活态史诗”。它们通过口头讲述的形式传承下来,承载着锡伯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是锡伯族社会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胡适,《白话文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3艾青:《谈大众化和旧形式》,见《诗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47页。4王刚、金永辉,《新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集》[M],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V 1906—1907年间,俄国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系学生φ·B·穆罗木斯基奉俄国研究中亚和东亚委员会的委派,两次赴遥远的中国西部——现伊犁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采风,走访8个牛录记录了1500个锡伯语词汇、45篇民间故事、千首民歌和其它一些资料。在国内,关于锡伯族民间故事的研究主要是对故事类型的研究,如曲哲的论文《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主要类型探析》(2011年11月),这篇文章参照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将锡伯族民间故事简要地分为神话故事、民俗传说、生活故事、机智故事及动物故事五种类型。吕怡的《锡伯族民间故事初探》(2004年6月),将锡伯族民间故事分为风俗故事、英雄故事、爱情故事、生活故事、机智幽默故事五大类型。有研究涉及到锡伯族民间故事中的动物报恩类故事,如陈曲的博士论文《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动物报恩故事研究》(2013年5月),其中研究到由关宝学选编、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民间故事集》收录的16则锡伯族动物报恩故事。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对从整体上把握、研究锡伯族古老的民间故事的论文——佟中明的《锡伯族古老民间故事研究》(1994年2月),这篇论文谈到锡伯族民间故事和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的民间故事,研究其中存在的很多相同或相近的母题、情节、内容、结构和类型,并探寻了原因,即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的同源和相互影响。综上所述,从文化层面上解读锡伯族民间故事的研究还很少。作为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的民间文学,锡伯族民间故事中蕴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锡伯族民间故事的内容分类及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古往今来锡伯人的社会生活、信仰习俗及文学想象力,从中可以看到锡伯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概貌以及民族心理特质。1.3研究的方法和思路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演绎法来研究锡伯族民间故事。充分利用各类图书资料,进行文献分析,获取前沿研究信息,使本文严谨、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采用演绎法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共同规律和结构进行把握,不是对文章的个别人物情节等的简单分析,也不是对某个具体作品的解释,而是重视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普遍规律,通过各个民间故事的分析以及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整体把握分析出其内涵与价值。论文突破了以往只分析故事类型的研究,开创性地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思想文化内涵、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揭示锡伯族民间故事在文化层面的意义,为锡伯族民间故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拓宽了锡伯族民间文学的研究领域,弥补了对锡伯族民间故事在文化层面上的研究缺陷。从整体上把握锡伯族民间故事,改变了以往只对单一类型或单一内涵进行分析的研究方向。VI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第一章锡伯族民间故事概述民间故事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总称,而从故事学意义上的概念来讲,狭义的民间故事,专指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四种。本文所述的,是广义上讲的民间故事。丁乃通先生编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于1978年问世,是当代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重要工具书。该书采用国际通用的统一编码,又在世界通用的AT分类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更适合对我国民间故事进行研究。参照此书,可以将锡伯族民间故事简要地分为神话故事、民俗传说、生活故事、机智故事及动物故事五种类型。从宏观上看锡伯族民间故事,能更好地把握其丰富的内容,继而提取出其中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内涵,对研究锡伯族民俗、历史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1.1神话故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创造,它记载着古代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因而,神话也是原始人类的百科全书。神话是原始社会生活作用于原始思维的产物,所以它只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产生神话的土壤也不复存在了,从这个角度来讲,锡伯族神话故事也就成为其民族的野蛮时代带给文明时代的“重要遗产”,其深处蕴藏着锡伯族先民要求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除了征服自然的心理愿望,锡伯族民间神话故事还带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并且许多神话故事取材于动物、植物。一些神话故事的主角,是锡伯族人民供奉的神像,比如《火神奶奶相夫烧“万”家》讲了沈阳一座古庙中供奉的火神奶奶的故事;《锡伯人与大刀王君可》讲锡伯人供奉的一位汉族神的故事。一些神话故事,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物赋予神话色彩,讲述他们的神奇经历,如《真肯巴图》《扎穆丽姑娘》《放牛娃和仙女》《江南善人吴义》等;另一些神话故事,取材于动植物,通常是某一种动物或植物能够变成人,讲述他们与平凡人的不平凡的故事,如《青蛙新娘》《青蛙儿子》《狼女婿》《灵芝姑娘》等。故事《龙女出海》讲述了东海龙王的三女儿来到勤劳善良的沃河图身边,利用白球“滚地干”和蓝球“炸海干”以及在龙宫中借到的水闸、冰闸和风闸帮助盘龙山下的乡亲们铲除了恶财主,使大家过上了安宁的好日子。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借助神话的色彩惩治了贪婪恶霸,赞扬了善良、正直的美好品质,是锡伯族人民对勤劳、善良等美好品质的歌颂,也体现了人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锡伯族神话故事既是初民的宇宙观,也是他们的科学诗;既是创始者的历史,又是原始思维的宝库。在整个锡伯族民间故事中,神话故事的价值和魅力是永远不朽的。1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1.2风俗传说之所以将此类命名为“风俗传说”而不是“民间传说”或“传说故事”,是因为锡伯族民间流传的丰富的的民间传说基本都与风俗有关,这些风俗故事多反映民族源流、独特的风俗和宗教信仰。一些故事直接讲述了锡伯族民风民俗的来历,如《正月十五抹黑脸》《抓嘎拉哈的传说》《围嘴的传说》《绣花边的来历》《老人为什么受尊敬》等等。与人物有关的、讲述一些家喻户晓的人物的传说,其主旨也会归为讲述民间习俗的来历,如关于锡伯族最敬仰的喜利妈妈的故事就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其他人物传说如《笊篱姑姑》《海尔堪玛法的传说》《达尔洪爷爷的传说》《祥玛玛》《莲花玛嬷》等,它们都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在人物的传奇故事之后,总会讲出由此故事产生的民间风俗。海尔堪是锡伯族牲畜的保护神,《海尔堪玛法的传说》讲了早些年锡伯人的老祖宗在大兴安岭地区饱受匈奴人的欺负,牧马能手海尔堪带领锡伯青年与敌人战斗,最后带领官兵们冲出匈奴的包围,将波涛滚滚的河水变成坚冰,骑着白龙马赶到河对岸,又将冰变成河水,使得匈奴全队覆没。海尔堪却没有再出现,草原中的牧马人都说看到过他,骑着白龙马,在草场上手持长长的套马杆,为千家万户的锡伯人看护着马、牛、羊。锡伯族至今将海尔堪作为保护牲畜兴旺之神灵,供奉在正房西屋外面南墙角上。风俗传说类故事中所包容的人民的历史情感是相当丰富的,它们为锡伯族的种种风俗习惯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解释,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也借此更好地传承极富民族特色的风俗。1.3生活故事生活故事源于民间,它娱乐于民众,寓教于民众。锡伯族生活故事生动、亲切,易为人们所接受,所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训诫意义。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文化启蒙;对成人来讲,这既是一种日常娱乐,也是自我教育。生活故事中,流传最多的是孝敬老人的故事,这类故事以正面或反面的事例来教育人们要善待老人,如《老头和他的三个女儿》《不该遗弃老人》《活佛》《麦泽恩芝》《木碗的报应》《老大、老二和老三》等故事。故事《木碗的报应》中,一位孤寡老人的儿子儿媳不孝,嫌弃他、骂他,并为防止老人摔碎碗,给其准备了木碗。这一切被老人的孙子看在眼里,他拿着斧头用力砍一块木头,说是多准备些木碗,等爸爸妈妈老了盛饭用。夫妻俩幡然醒悟,从此再也不虐待老人,一日三餐轮流喂饭,使老人幸福地度过了晚年。故事用朴素的语言传达了简单的道理,又含有意味深长的生活道理。2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有的故事告诉人们勤劳致富的道理,如《遗嘱》《不是血汗挣来的钱不会归自己》《色普铿恶与荞面“特合勒”》,还有的故事用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来讲述诚实、善良等品质的重要性,如《聪明的猎人》《两个穷人》等等。这些故事现实性较强,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广阔。这些生活故事是锡伯族民间意识、底层生活的一种形象记录,对于研究锡伯族民众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等方面能提供丰富的形象素材。1.4机智幽默故事锡伯族的机智幽默类故事多取材于生活之中,故事赋予主人公以智慧,以他们机智幽默的话语、行为来宣扬惩恶扬善的主题,歌颂真善美,讽刺假恶丑。机智幽默故事中常见的主人公是格林阿、霍托,他们的角色与维吾尔故事中的阿凡提形象相似,成为锡伯族民众反复提炼加工而成的类型人物。格林阿、霍托以及其他故事中机智的人物,大都出身贫寒,却头脑灵活又心存善念,他们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惩治不公之事和贪婪吝啬之人,揭露了有钱人贪婪愚蠢的嘴脸,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应声虫》《格林阿智斗丧门星》《格林阿智惩巫师》《能说话的鸭子》等故事生动地讲述了格林阿智斗地主的过程;《霍托与巴音》《坐飞车》《朱锁国》《让马也认认老爷》《我的全身都是属于老爷的》《熟石皮》等故事写了霍托巧妙地惩治巴音、章京或者老爷的趣事。故事《我的全身都是属于老爷的》中,祸托从巴音老爷家拿了一捆草,巴音破口大骂:“你个秃小子!别说是一捆草,连你都是属于我的!”第二天巴音老爷派霍托和几个长工上山种麦子,牛车跑到半路,霍托突然跳下车,跑回巴音老爷家门口屙屎,巴音老爷气得嘴歪眼斜,两撇胡子瑟瑟发抖,霍托则系好裤带毕恭毕敬地说:“老爷,既然我是属于您的,那么我屙的屎不也是……”机智幽默故事是广大锡伯族民众精心制作的悲喜剧,它虽然也饱和着生活的血肉,但毕竟不同于写实的文学,而是需要幻想和夸张,甚至变形。人们正是通过这种极度夸张的类的对比,表明自己对生活的美学评价,对是非善恶的鲜明态度,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1.5动物故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锡伯族人们主要生活在今大兴安岭地区,依靠大自然以及动物来生存、发展。西迁到伊犁的锡伯人,也依赖自然,早期靠打猎、捕鱼来生活,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弓箭文化和渔猎文化。加之锡伯族又有着动物崇拜的传统,所以锡伯3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族民间故事中很多是动物故事。锡伯族人民崇拜狐仙,以狐仙为主人公的故事数量很多,如《帮婚》《报恩》《恶果》《酒坊》《狐狸报仇》《奇缘》等,这些故事中体现了很强的敬仰狐仙的意识,也通过它们与人之间的故事,告诫人们知恩图报、信守诺言等人生道理。如《狐狸报仇》中,关大炮杀害了许多生灵,又贪一时虚荣打死了一只万年才黑的狐狸,结果报应降临到无辜的妻子身上,害得自己家破人亡。有了这个教训后,关大炮积善行德,不是照顾孤寡老人就是接济穷人,再也不伤害生灵了。故事用民间信仰狐仙的线索,弘扬了一种广义的善心,警醒大家保护动物,不乱杀害生灵。还有一些故事,在人和鱼之间展开,如《卖鱼郎》《人鱼恋》《天赐子》等,传递了同样的道理,体现了锡伯族渔神崇拜的传统。锡伯族故事中还有许多其他动物,这些动物与锡伯族的动物崇拜无关,而是带有寓言的性质,通过动物之间的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或者来解释生活中动物的性情、习惯等,如《狗撒尿时为什么抬起一条后腿》《巴图——巴拉库》《猫和狗的故事》等等。故事《狗撒尿时为什么抬起一条后腿》讲了很早很早以前,狗就和人交上了朋友,但狗与人的友谊,也有过一点儿波折。一次,狗帮人追老虎的时候,听信了老虎的话,遗弃了人,与老虎做了朋友,结果老虎日后翻脸不认朋友,为了抢走狗猎获的野羊,咬断了狗的一条后腿。狗这才想起人的好,回去之后,人用纸给狗糊了一条假狗腿,并嘱咐狗撒尿时一定要把那条假狗腿抬起来,这样纸糊的腿就不会被泡湿了。后来纸糊的腿化成真腿了,狗也没有忘记好朋友的嘱咐,撒尿时仍然把那条腿抬起来。故事趣味盎然,在如今狗与人之间浓浓情谊的基础上,利用狗撒尿的现象塑造出了曲折生动的小故事。4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第二章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锡伯族民间故事可以大致以以上的标准做类型上的归类,而论文主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周作人在一篇探讨民间文学的文章中写道:“故事还是这一件故事,拿来说明宇宙文化之所以然,这算是神话,只当做小说听了好玩便是童话,若是相信某人某地所曾有过的事迹,那又在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传说了。神话可以说是古代初民的科学,传说是历史,童话是文艺,大有5一气化三清之概。”当然,这里讲的“童话”是在民间故事范畴之内的,与今天的童话概念不同。在中国民间故事学发生期,“童话”一词之所以出现在民间故事范畴之内,主要在其更能表达当时学者关注民间故事文本的动机——为了儿童的成长,体现了民间故事的教化作用。锡伯族民间故事,如若不加以类型上的划分,按照周作人先生所说的,便是“大有一气化五清之概”了。因此,论文从整体上把握锡伯族民间故事,从宗教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生活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挖掘其内涵,并探讨了其在娱乐、教育与传承三个方面所体现的社会价值。1.1宗教文化内涵1.1.1萨满文化元明时期,锡伯族处于蒙古科尔沁部统治,在当时的蒙古族中,萨满教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并且划分为宫廷(贵族)萨满教和民间萨满教两大类。“宫廷萨满教开始参与政治,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这对当时政治上依附于蒙古族的6锡伯人来说,影响是巨大的。”锡伯族的民间信仰和萨满教信仰来源于史前的原始信仰,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为前提,其核心观念是“万物有灵”。这种原始观念作为一种信仰遗留,很清晰地复现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之中,成为这些故事得以创作和流传的心理条件。在神话故事和动物故事中,人与动物可以相互变形,可以相互通婚:东海龙王的三女儿披上花猫皮可以变成小花猫,男子可以娶青蛙为妻,女子可以嫁给狼,动物可以说人话,灵芝可以变成美丽的姑娘……这是锡伯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早期积层,是萨满文化的原始形态。“万物有灵”的观念逐渐演化为各种崇拜活动,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体现出人们对各种“超自然力”的崇拜。故事《喜利妈妈的传说》中,出现了土地、风婆婆、云5鲁迅,写于1934年的《希腊神话二》,《类编》[M]第八册,第77页。6李阳,王焯,董丽娟.锡伯族文化[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第191-192页.5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中君、太阳神等掌管不同现象的神人。大地震动之时,喜利姑娘怀疑是人们得罪了山神或天帝,老百姓也认为是上天怪罪他们,就跪在洞外向老天爷祈祷。缺雨的日子里,他们也向老天爷、向山神哀求祈愿。最后玉帝被感动,派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送来指点。《山布和贞参的姻缘》中,出现了掌管冰雹降落的雹神;《小女除妖》中,女孩不到门边去尿尿,怕得罪了门神;《额尔登巴图》中,天神托梦给蛇王,说额尔登巴图能够战胜西方的鸱枭精;《勤劳的法依勤阿》中,法依勤阿因为风把麦垛刮跑,而去找风爷算账;《火神奶奶相夫烧“万”家》中一开始就讲出各种自然灾害甚至人祸的根源:天上的玉皇大帝每年都要派各路神仙去人间做一件破坏性的事儿,例如火山爆发、地震、发洪水、闹瘟疫、旱灾、虫灾、人祸等等,为的是不能让人世间老百姓的生活赶上天上的生活。锡伯族先民在远古时期把各种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与自己本身的生活联系起来,赋予他们主观的意识,从而对他们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锡伯族人认为,萨满是居于人和鬼神之间的使者,萨满可向人转达鬼神的意愿和要求,又可代表人去向鬼神祈祷、问卜。《海尔堪大神传奇》中通过小孩子的话语讲出了这一习俗,即鲜卑(锡伯族的祖先)的萨满能和苍天以及地下的魔鬼们说话,因为鲜卑人是苍天的儿女。萨满的形象常常出现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人们遇到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去请萨满来解决。长篇故事《喜利妈妈西征英雄传奇》中讲到,锡伯人一般办事情都用萨满,老百姓认为萨满是圣人,他什么都懂得,会治病,还会算时间,还懂得哪个是好日子、坏日子,办重大事都请萨满来。故事中沙言遇到一个穷人家的伯伯,马上让部落长帮忙找个萨满来治病,沙言把祖先打老虎时留下的玉扳指拿出来一个给萨满,萨满给老人下了三服药之后没过十几天,老人的病就好了。沙言和德音办喜事时,请来萨满,用红色的马,身上带着装饰的穗,后面是结亲的队伍。萨满跟着去,待男女双方喝了彼此递来的白开水,萨满便叨咕一套喜歌:“上天赐给你们做夫妻,请你们上马……”拜天地的时候萨满再叨咕一套喜歌,然后说:“一切幸福都是上天赐给的,同时也赐给大家欢乐。”萨满文化意识以一种十分自然的方式出现在锡伯族的神话故事、风俗传说之中,展现了锡伯族早期的民间信仰,而出现在生活故事中的萨满文化,则体现了锡伯族现当代民间信仰的遗存。1.1.2藏传佛教文化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其传入锡伯地区始于元代。元朝统治者认为喇嘛教有利于国家统治,因而,在西藏大力扶持它的同时,又通过各种形式,使其很快传入蒙古地区。在此期间,喇嘛教虽受到北方原有萨满教的反抗,但很快就在蒙古地区站稳脚跟。当时正处于蒙古科尔沁部统治下的锡伯族,也开始信仰喇嘛教。清朝时期,锡6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伯族迁往辽沈地区,也将喇嘛教带到他们聚居的村镇。“喇嘛教与锡伯族一直没有放弃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相比,在宗教进程中属于较高一级的信仰,在藏传佛教与萨满教长期并存、对峙的状况下,藏传佛教显出略高一筹7的优势。”在锡伯族聚居的村镇有着许多留存到现在的寺庙,如沈阳的锡伯家庙——太平寺、北塔护国法轮寺、抚顺的永寿寺、开源大屯湾的广法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靖远寺等,这些寺庙见证了藏传佛教对锡伯族的深远影响。藏传佛教的这种优势,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许多故事中,都出现了喇嘛的形象,如姓富的喇嘛、老喇嘛、小喇嘛等等,或者由喇嘛讨斋来展开神奇的故事情节。《寻神水》的故事中,小男孩沙布吉救治奶奶的孝心感动了过路的老喇嘛,老喇嘛有感于沙布吉的诚心和信念,便向其透露治眼睛的方子:“从明天起,你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前去洪海沟取水,为你奶奶洗目泡脚,一天都不能间断,坚持六百六十六天之后,你奶奶的眼病就会痊愈的。”在沙布吉风雨无阻去洪海沟挑水的一天,又遇见一位戴着佛珠的慈祥的老爷爷,给其指点:“顺着洪海沟往南走,进入大博乐沟,走过六十六条沟,翻过七十七座梁,转过八十八道弯,就到了大博乐沟的尽头,也就是闻名天下的白石峰。白石峰的北面有一个大石壁,壁上有两个洞,就像人的两只眼睛;洞中喷出两股泉水,这不是普通的泉水,是白石峰吸万物之灵,形成的‘神水’,你把‘神水’取回来为你奶奶洗目泡脚,只用九九八十一天,你奶奶就会见到光明。”说完把玉皇大帝赐给自己的宝葫芦送给沙布吉,并把使用葫芦的咒语教给了他。原来,是东北公主岭的柯尔罗佛,腾云驾雾跨越了一千九百五十九步,飘到了白石峰上,欣赏伊犁河谷秀丽的山水花草之时,看到一个小孩子在沟里艰难地挑水,就变成一个老爷爷,给其指点。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上至气派的大臣府,下至清贫的老婆婆家,都有供奉佛像的佛龛。在故事《槟榔荷包》中,富裕的苏大臣府中的苏大臣将要年过半百却没有子嗣,夫妻便每日熏香沐浴,参拜礼佛,只求佛爷赐给他们一个子嗣。喜得儿子后,又把喇嘛请来诵经,求神佛保佑孩儿岁岁平安,福乐安康。当此公子与银府的小姐成婚,媒公媒婆会站在佛龛前,两手合十,向佛龛、祖宗牌位磕三个头,以求得佛和祖宗的护佑。在《黑牛的故事》《布谷鸟》等故事中,普通的老夫妇没有子女,也会虔诚地烧香许愿,求佛爷赐子,最终都感化了佛神,有了孩子。锡伯族故事中的人们在激动的时候,常常会不自然地呼唤佛陀,故事《狼女婿》中,两位姐姐见到小妹妹骑着狼回来,吓得惊叫:“哎哟,佛陀!她没有被狼吃掉呀!”在看到狼原来是一位漂亮的小伙子时,说:“佛呀,我的命不好!”故事《加里格哈番》中,一对老夫妻在路上谈论加里格,老头子说:“都说加里格这小子公正,我看是把他捧成佛了。”老太太忙说:“啊呀,我的佛爷你可得小点声,这要是传到加里格耳朵里,7李阳、王焯、董丽娟著《锡伯族文化》[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第224页。7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咱们就该吃鞭子了。”故事《助战》中,吴才山昏迷十天苏醒过来之时,老人激动地说:“阿弥陀佛,真是老天有眼,好人命大啊!”故事《放牛娃与仙女》中,连猴子们看到一尊泥佛,都会围过来虔诚地跪拜,并毕恭毕敬地将泥佛搬到猴王大殿的莲台上,各地的猴子都争先恐后地来向泥佛磕头膜拜。故事《千手千眼佛的传说》甚至还认真虚构出沈阳的“辉土岗小村”中“千佛寺”里的宫殿及佛像:宫殿屋顶上铺着光华耀眼的琉璃瓦,殿内雕梁画栋,彩绘着行云流水。在大殿正中又一尊两人高的大佛像,它慈眉善目,神态安详,皇姑打扮,身上塑有各种姿势的手臂,伸向四面八方。在每只手的手心里都有一只眼睛。据传说这尊佛身上又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锡伯人都管这尊佛叫千手千眼佛,并生动地讲述了关于这尊佛的故事。“民间故事是虚构的,但其生成的环境确是真实的。尽管民间故事不是历史,严8格说,不是史学家们认定的历史,但却反映了民众的历史观念。”锡伯族民间故事中喇嘛的形象之多、人们供佛求佛的普遍性以及在激动之时情不自禁地叫佛的现象,都反映了藏传佛教在锡伯族民间的深远影响。1.2历史文化内涵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至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锡伯族人民为了纪念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都要举行各种民俗活动,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2006年1月,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申报的“新疆锡伯族西迁节民俗艺术”这一项目通过国家文化部验收,成为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一项目的确立,体现了国家对锡伯族此类民俗艺术的重视和保护。而在民间,自250年前锡伯族西迁之始,对于西迁节的纪念,就一直以各种方式存在着。其中,锡伯族民间故事中的西迁类故事,是纪念西迁精神的较为有力、淳朴又流传广泛的一种方式。1.2.1历史事件的间接再现漫漫西迁路途以及锡伯官兵们在伊犁开渠挖凿、世世代代勤恳生活,成为锡伯族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体现出锡伯人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性格。这一里程碑式的事迹,被锡伯族人民口耳相传,形成具有史诗性价值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地讲述了西迁队伍在形成和发展以及屯垦戍边的过程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克服8万建中《20世纪中国故事学:发现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8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自然灾害、抵御外辱的斗争和英雄业绩。1.2.1.1西迁途中辽宁沈阳的何钧佑老人讲述的“喜利西征”系列故事,反映了喜利将军带领军队西迁途中的各种英勇事件。搭救逃亡者,了解并准备攻打、拯救三个饱受折磨的围子(“围子”相当于村庄),骑兵与狼群、熊群、虎群大战,与逃兵大战,解救早期鲜卑族索头部首领拓拔力微,解救鲜卑族人,解救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这些故事,让听众真切感受到骑兵们西迁征途遇到的艰难险阻。一路上,喜利出于防范野兽和保护小孩儿的目的,在不断征兵的同时,还收了多达一千只猎狗,并在四面都放出探马,随时了解前面和后面的实际情况。故事不仅生动讲述了喜利带领的部队解救三个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围子的过程,而且还描写了与狼群、熊群、虎群作战的经过。喜利请来狼神、熊神、虎神等神仙来助阵,用火攻等妙计智慧地打跑凶猛的动物,却又把家中有孩儿的动物身上的箭给拔出来。危险重重又散发人性关怀的西迁征程传奇又生动,令人听之如临其境,为之动容。西迁途中更多的故事,来自于喜利领导的大军在征途中不断地征人当兵,扩大军队的过程。在到达各个部落之前,那里都有一系列的曲折故事在演绎。喜利率领的部队每每遇见不公之事,便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最终赢得民心,使得许多人自愿入伍,随西迁部队前行。故事《黄月亮和他的祖先》中黄月亮的祖先是打虎英雄,射箭十分精准,而黄月亮则能够准确预测刮风下雨,以此来观天助人,又帮哥哥成亲,最终遇见喜利的西迁部队时求助喜利帮嫂子解围。喜利带走了新增的七八十人,黄月亮成了喜利的贴身参谋,其二哥音德也当上了将军。《鲜卑香的由来》讲述了从大山出来的香媳妇、大香、小香与接纳她们的仁奶奶的故事。在一次喜利的大军恰巧解救了她们的部队之后,小香夫妻便随喜利大军参加了西征,并都在攻打三个围子的战斗中立了大功,受封为大首领。故事《大小伊乐漂流记》的主人公是达鲁部落的两个男孩大伊乐和小伊乐,他们被飓风刮到北吐部落、被塔商搭救并与大家一起一举攻破霸道的卡沙大王专制的南吐王城、最终与大小秀秀定亲。在大小伊乐回家的途中,他们在驮人围子被抓,逃跑后参加了喜利大军,当上了将军。《乌古出游》中的乌古是驮人围子的大首领恶鬼的孙子,乌古到了南国图雨部,见识了那里的公正、平和,抓住机会帮助喜利军队的六部攻打了驮人围子。这些西迁路上的的神奇故事,以史诗般的气势曲折又生动地记述了锡伯族从鲜卑先民到拓跋时代的氏族发展历史,映射着锡伯族民众对族群生存环境的认知与体验,对于西迁路上的制服强暴、征集民兵等事迹,有近乎全景式的展示。1.2.1.2定居之后9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西迁队伍到达伊犁之后,在伊犁河边安营扎寨,开始了屯垦戍边的历程。人口较少的锡伯民族从东北来到新疆边境,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繁衍、发展壮大,离不开大渠的成功开凿。锡伯人民世世代代赞美歌颂锡伯大渠,把它比作母亲渠。开凿大渠的艰辛与曲折,在一些故事中得以体现。官员图伯特首先从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下定决心开凿布哈(锡伯语“大渠”的意思),然而其提议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故事《图伯特》讲述了图伯特随父母西迁到伊犁后带领大家开渠的曲折经历。图伯特在军营生活中的快速成长,被提升为副总管后认真勘查地形、召开会议讨论凿渠计划,遭到反对之后毅然坚持为整个民族来开凿大渠,图伯特的雄心和信心说服了将军,使得开凿大渠的计划上报到朝廷。之后图伯特认真选择进水的龙口地点,在转弯的漩涡处建龙口自然进水。后来这个自然进水的龙口一直使用了二百多年,直到今天也完好无损。挖渠的日子艰苦又充满希望,锡伯族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千辛万苦,终于在嘉庆十三年,挖成了一条深一丈、底宽一丈二、上宽三丈,东起麻扎村西止郭尔布托布,长达二百多里的大渠,称为“锡伯渠”。故事生动再现了西迁队伍在伊犁定居之后开凿大渠、屯垦戍边的艰辛历程。同样为开凿挖渠做出贡献的是色布西额,故事《色布西额》讲述了他在领导大家开渠的过程中承受压力、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兴修湟渠并圆满竣工的经历。湟渠的贯通,给伊犁河北岸的各族人民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和活力。故事《博勒果素》讲了博勒果素小时候的神奇故事、少年时期的见义勇为、青年时期应征入伍并多次在大的战役中立下战功、中年时壮烈牺牲的经历。博勒果素是锡伯族历史人物,曾出征喀什噶尔,为平定张格尔叛乱作出了贡献并受皇帝重赏。故事基于史实塑造了博勒果素传奇的一生,使其形象生动又贴切,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些具有史诗性质的民间故事,是传承锡伯族西迁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故事中带有些许的神话色彩与幻想情节,然而其故事脉络、情节发展等都传承着锡伯族西迁的宝贵精神。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在给其兄弟写信时说:“我听民间故事,我想借此来9矫正我受的该死的教育缺陷。”此类带有历史性质的民间故事能够丰富见闻,使人们更加了解锡伯族的相关历史,感受这种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1.2.2英雄人物的传奇形象在西迁路上以及屯垦戍边的日子里,产生了许多英雄人物,为了纪念他们,人们用民间故事的形式传承着他们的事迹,同时也或多或少地神化了他们,由此产生了很多个典型的传奇形象。1.2.2.1喜利妈妈9M·阿扎多夫斯基《普希金与民间传说》,《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M],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129页.10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喜利妈妈的故事有三个版本,其中有两个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故事《喜利妈妈》讲述了在西汉宣帝地节年间(公元前69年——公元前66年)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平定北方有功的平陵侯范明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小家奴拓跋毛脚下生有5颗红痣,认为他必定是真龙天子,将来定成为一国之君,并和夫人商量后决定杀死拓跋毛以绝后患。不料夫妻二人的对话被家中的老家奴喜利妈妈获悉,喜利妈妈将拓跋毛身世的真相告诉拓跋毛后,竭尽全力帮助他从府中逃走,并嘱咐拓跋毛十年后起兵南征,再报此仇。拓跋牢记喜利妈妈的叮嘱,连夜逃出侯府,直奔西北,历经千辛万苦,日夜兼程,到了大鲜卑山(即现在的大兴安岭北段),成为大鲜卑国可汗。喜利妈妈救了拓跋毛,受到了严刑拷打,不久便含冤逝世。成皇帝拓跋毛悲痛万分,召集文武百官,颁诏天下,封喜利妈妈为“福神”,神位让族人永世供奉。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锡伯族有兴有衰,但锡伯儿女对喜利妈妈的信仰却世代相传,永未失宗。沈阳的何钧佑老人讲述的系列故事《喜利妈妈西征英雄传奇》将喜利妈妈塑造成为一个领导千军万马西迁的女将军形象。故事从喜利父母成亲开始讲起,到喜利出生、习武、把自己好看的衣服送给家庭困难的春花、帮人解围、英勇救父,到自愿代父母出征,成为西迁路上英姿飒爽的女将军。一路以来,喜利带领部队拯救了驮人围子、牛人围子、囚人围子等多个受压迫的部落,救了八个逃亡者,同时征收了新兵,为西迁队伍壮大了力量。故事中的喜利可以请来月亮,也可以在关键时刻请到狼神、熊神、虎神等动物神来为队伍指明作战方法。同时,故事又流露出人性的温暖,喜利不仅智慧、勇敢,而且还很善良,一路上遇到强盗,打败仗的都不杀,一般都是缴械了就行;遇见狼群就警告它们不准咬小孩儿,听到母狼说家里还有狼孩,马上告诉骑兵们把所有中了箭的母狼身上的箭都拔出来,并且把家中有孩儿的黑熊、老虎等动物身上的箭都拔出来。喜利妈妈的智慧、勇敢与善良在危险重重的西迁途中熠熠生辉,其形象英勇伟岸又不失亲切、温暖。喜利妈妈的形象使得西迁历史变得生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喜利妈妈的形象在西迁历史的背景当中,承载着传承历史、习俗与精神信仰等历史使命,使得锡伯族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并铭记民族历史,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伟大又神奇的西迁精神。1.2.2.2屯垦戍边英雄屯垦戍边的锡伯族英雄至今被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着。民间故事更是认真塑造这些英雄的形象,从他们的小时候开始讲起,使人印象深刻,心生敬佩之情。故事《图伯特》中的图伯特年仅九岁跟着父母西迁,那时便会劝慰难舍难分的大叔大婶们不要难过。一路上图伯特蹦蹦跳跳,听了母亲讲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时,立志长大后为百姓办大事。这种对英雄完美形象的塑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让英雄形象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图伯特十五岁成为一名披甲,十七岁升为正黄旗佐领,后又成为锡伯营伊11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尔西达(锡伯语:副总管)。为了锡伯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图伯特决定开凿大渠。这样费财、费时、费力的大工程自然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图伯特耐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并有理有节地陈述兴修水利对巩固边防的重大意义,甚至表示,如果大渠挖不成,自己愿削职为民,卖苦力赔偿,最终成功开凿大渠。故事中,一头神牛为他指点凿渠的路线,颇具传奇色彩。图伯特带着从八个牛录取来的黄土,觐见嘉庆皇帝,并回到故乡沈阳,向乡亲们诉说西迁到大西北的亲人们的情况。返回伊犁后,图伯特在任职期间长年累月奔走于农牧场,劳累过度,慢慢疾病缠身,最终病死家中。图伯特一心为民、任劳任怨的光辉形象牢牢刻在广大锡伯人民的心中。锡伯营大渠开凿之后,伊犁河北岸的湟渠开始兴修。兴修湟渠的故事中,赞扬的是被罢官务农的色布西额。故事《色布西额》讲他因开渠失败被削职为民,却依然心系民众,携儿子一起冒着风险向将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讲述伊犁河北岸的地形、地貌和水势,之后与民工同吃住同劳动,攻克种种技术难关,充分显示出其才干和智慧。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博勒果素是历史上以为平定叛乱、立过大功并受皇帝奖赏的官员。故事《博勒果素》亦是从他小时候的事迹讲起。博勒果素八九岁便临危不惧,吓跑牧羊犬,救了小伙伴们。曾爬到高高的榆树梢上的乌鸦窝掏乌鸦蛋,在树上变成老虎把乌鸦群吓飞,连老爷爷都佩服他。十五岁时智斗野猪,救了别人。这些情节神话了博勒果素的形象,为以后的“大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故事的中心内容,是博勒果素平定南疆的叛乱、血斗匪首、火烧贼营的赫赫战功。在与俄国划界问题上,博勒果素斗智斗勇,寸土不让,以顽强坚韧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为祖国屯垦戍边,彰显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博勒果素后来被人暗算,壮烈牺牲,悲剧性的结局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八旗上下皆悲哀的场面使得博勒果素的英勇形象更加深刻。在为边疆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女性素花亦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故事《素花的传说》讲述清同治年间伊犁变乱时一位为了民族大义甘愿牺牲自我的锡伯族杰出女性素花的传说故事。清同治年间伊犁发生大动乱后,为了拯救面临灭顶之灾的锡伯族而甘愿嫁给苏尔丹王的锡伯族女性素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大多数维吾尔民众,反对极少数民族仇杀分子,最终实现了民族和解,保护了灾难中的锡伯族。女性素花在屯垦戍边的过程中做出的重大牺牲,使得她的美丽形象永载史册,永为流传。这些为屯垦戍边、为人们的安定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英雄们,在民间故事的讲述中更加熠熠生辉,并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世代流传着,成为锡伯族人民一个个伟大的精神坐标。12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1.3民俗生活文化内涵1.3.1展现民风风俗民族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袭的生活文化现象。它生动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民众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社会习俗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点。中国历史久远,历来有重视风俗的传统,诸如“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等,都是载入史册的经验,强调了治国理政需治理风俗的道理。“民俗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它以一种思维形式出现时,它是一种民俗心理、民俗观念;当它以某种行为方式出现时,就构成某种信仰活动或民俗形式;而10当它表现在人们口头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就成了口头创作。”从这个意义上讲,锡伯族部分民间故事中体现的民俗,既是传说,又是一种信仰的遗留,也是民俗活动的实录。锡伯族民间故事关于喜利妈妈和海尔堪玛法的传说,从信仰上说,起源于锡伯族对祖先的崇拜,这也是锡伯族各种民间信仰中最为重要、最受重视的崇拜,在氏族观念极强的历史阶段,祖宗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从民间风俗来看,有供奉喜利妈妈和海尔堪玛法的活动;在口头传说上,又有着不同版本的关于繁衍后代昌盛的女神喜利妈妈和保护牲畜的神海尔堪的故事。因此,民俗实际上是锡伯族一些民间故事内部结构的细胞,或者说,这些民间故事本身就是民俗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浓厚的民俗美,这种民俗美,既指蕴含于作品之中的民俗内容,亦指外化为各种语言形态的民俗形式,是民俗内容与民俗形式的统一。一些锡伯族故事解释了各种民俗活动的来源,关于锡伯族民间喜爱的游戏——抓嘎拉哈,就有两个版本的故事——《抓嘎拉哈的传说》和《山布和贞参的姻缘》,其他阐释节日、习俗的故事有《正月十五抹黑脸》《围嘴的传说》《绣花边的来历》《阿玛》;如《正月十五抹黑脸》解释了锡伯族春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十五这天,锡伯人都要往脸上抹黑。这个习俗源于很早以前一家锡伯人的故事,这家锡伯人的儿子在烧火烙白面饼的时候,不小心做糊了两张,因怕妈妈说他,偷着把糊饼扔到了门外草丛里。这一举动恰好被上天的察界神看到并禀报玉帝,玉帝为惩罚锡伯人暴殄天物、不爱惜粮食,命令谷神在五月下界让锡伯人的麦子遭殃。谷神不忍心,又不敢违背玉帝的旨意,只好连下毛毛细雨,令十几天都不开晴。刚灌浆的小麦成了黑穗。小孩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连累了大家,便到麦地里掐了一把黑麦穗抹黑了脸,去找玉帝请罪,请求一人做事一人当。玉帝被其诚心感动,把麦田里的麦子变成饱满的10李惠芳《民间文学的艺术美》,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3页。13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颗粒,只留有少数黑穗,作为一种提醒。这个故事及其带来的纪念性的习俗提醒着人们一定要好好种地、珍惜粮食,不再因糟蹋粮食而给锡伯人脸上抹黑。还有一些故事讲述了地名的来历,如《拉塔湖村传说》《黑鱼沟的来历》《鞑子茔的故事》《八义沟的传说》《好心码头》《“老太提”和“酒井”》。篇幅长的故事,则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意义,如故事《槟榔荷包》以史诗性的情节,道出了锡伯族三个民俗的来源:每家每户都要供奉关老爷,鸽子是锡伯族的恩人,槟榔荷包是男女青年间爱情的信物,也作为锡伯人民忠义的象征。曲折的爱情故事步步为营,引人沉醉,讲到最后才露出精彩之处,故事中蕴含的丰富民俗才是其主旨所在。这些讲述或体现民风民俗的故事产生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包罗万象,反映了锡伯族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等,折射出深刻的哲理,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可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1.3.2弘扬传统道德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道德,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锡伯族亦如此,古往今来形成了许多传统美德。其民间故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之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道德有着很好的体现。尊重老人是锡伯族的良好风气,在传统的哈拉莫昆制度中,尊重老人是一条重要的“家规”。在节庆和红白喜事上,要先让老人在上席就坐。晚上晚辈在老人睡觉之前不能就寝。老人谈话时,晚辈不能随便插话,应束手聆听。《沈阳市志》记载了锡伯族以前对待老人方面的规矩,即“子、媳对老人要昏定晨省,特别是儿媳,除问安外,还要给老人装烟。坐时不能并排同坐,晚辈经老人允许后坐侧首。”11锡伯族以尊重老人为思想核心的民间故事十分多。《寻神水》讲述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为给奶奶治眼睛,冒着很大的风险,历经千辛万苦,去为奶奶寻神水治眼睛。《老人为什么受尊敬》和《不该遗弃老人》两个故事,有着相似的情节:在很久以前,老人一到六十岁就必须被人为处死,有一个年轻人十分孝敬老人,不忍心让父亲死掉,就把父亲放在地窖里敬养。后来,在许多事情上,这位老人都显示出了丰富的智慧,让君王或皇帝意识到,老人不可遗弃,从此人们对老人也更加尊敬了。故事中年轻人的行为是一个精神坐标,感动人们的同时也在道德方面起着指引的作用。更多的故事则是以反面的事例、加以讽刺的手法来告诉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重要性。如故事《活佛》《老头和他的三个女儿》《麦泽恩芝》《木碗的报应》《老大、老二和老三》等。《活佛》讲一个年轻人对母亲很不孝敬,视其为累赘,却一门心思想要学法成佛,后来在一个和尚的指点下,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千辛万苦要找寻的活佛,就是母亲。这些故事中不尊重老人的人们,最终或得以醒悟,或尝到报应,凸显11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沈阳市志(第十六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年版,第287页。14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了孝敬老人这一主题思想。故事《帮婚》《报恩》《大龟》等都讲述了动物于人、人于动物之间的义气,动物有难,善良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日后便得到动物于人的报恩。《锡伯族人供奉瞪眼佛的传说》讲努尔哈赤当年逃亡时,被一对好心的锡伯族牧羊的夫妇给救了,日后登基坐殿还不忘感恩,令天下旗人都供奉这一男一女。旗人都恭恭敬敬地供奉,锡伯人更感到救了清太祖是件恩德事。故事看似是对信仰的解释,实则突出了感恩、报恩的主题思想。对“信”的意义的彰显,大多来自反面的例子。《食言》《嘱托》《贪财》《捕鱼鸟》等都是背信弃义,最终得到应有报应的故事。带有历史性质的故事《图伯特》《博勒果素》《色布西额》《锡吉尔珲》等,讲述了这些英雄在伊犁屯垦戍边、精忠报国的事迹,是对英雄的纪念,也是对“忠”的赞扬。除此之外,故事《后娘》体现了“悌”的意义,《夜诊》对“仁”进行了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些故事中得到彰显,或对人们予以警示。1.3.3彰显民间智慧机智幽默故事是对生活类故事的分类和提炼。这类故事短小精悍,诙谐幽默,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了普通民众庄严的人格精神,彰显了丰富的民间智慧。故事《梦先生》讲了一个叫苏勒的孤苦青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人们当成是神奇的“梦先生”,之后在别人丢了东西后问清缘由,在晚上寻找失物,白天假装自己被“托了梦”,将失物的所在地告诉大家。凭着这样的聪明才智,苏勒从一个孤苦青年一步一步地当上了驸马。穷小子或傻子利用智慧获得圆满的婚姻的故事,还有《卜昆招亲》《傻子娶妻》《秃娃》等。故事《三姑爷祝寿对对》《“盖李白”被“盖”》都是用语言的智慧来给自以为是的人以讽刺和教训;《聪明的妻子》《聪明的女人》《阿罕的媳妇儿》《看画知意的关嫂》等故事着重讲述女子的智慧,她们通过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更好地理解或帮助自己的丈夫,给故事一个圆满的结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了锡伯族女子的贤惠。最能彰显民间智慧的要数长工与地主之间斗智的故事。这类故事体现了民间下层人民的机智勇敢,同时也嘲弄了官绅巴音等有权阶层贪婪愚蠢、为富不仁的丑恶嘴脸,揭露了社会的丑恶,表现了人民初步的反抗斗争。锡伯族民间常常选取格林阿或霍托作为与一切道德败坏的人智斗的角色。故事《蛇与姨》中讲述了格林阿巧借“虚以委蛇”中的多音字“蛇”讽刺了老师关沐儒与小姨子勾搭成奸的行为;故事《困与囚》中,格林阿为讽刺风水先生的满口胡言,用了和其同样的拆解文字的方法,揭穿其信口雌黄的风水解说;在故事《应声虫》,格林阿用“应声虫”的故事讽刺了官绅们对佐领趋炎附会的丑态;在《格林阿智斗丧门星》《格林阿智惩巫师》《能说话的鸭子》等15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故事中,格林阿运用各方面的智慧,惩治了为富不仁、欺负长工的地主、财主或歪门邪道的巫师,为广大劳动人民讨回公道。以霍托为主角的故事有《霍托与巴音》《坐飞车》《朱锁国》《让马也认认老爷》《我的全身都是属于老爷的》《熟石皮》等,在这些故事中,巴音老爷或者章京都是为人尖刻、爱财如命、横行霸道的形象,并且让为其打工的穷人吃尽了苦头。智慧的霍托总是利用巴音贪财吝啬、骄傲自大等缺点,对其予以讽刺或惩罚。这是民间大众内心的声音,也反映了锡伯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乐观。长工与地主的故事概括了封建社会中两大阶级的尖锐矛盾,反映了农民的反抗情绪和初步觉醒,现实性和概括性都很强,流传极广。罗永麟专门就机智人物故事的功能做了概括:“机智人物故事的社会意义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主要表现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和阶级社会人民群众与敌对阶级长期斗争的历史。现实的意义,就在于表现了机智人物的惩恶扬善,正气凛然;扶弱济贫,发扬人道;排难解纷,助人为乐;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因此这些故事虽然是历史的遗迹,但是有些现象至今仍常出现于现实生活中,可供借鉴,发人12深省,对于促进社会风气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锡伯族的机智幽默故事酣畅地表达了本民族百姓们的心声,流露出朴素又乐观的道德情绪,更彰显了集体的智慧,是可世代流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12罗永麟.机智人物故事的社会功能与艺术魅力[J].中国民间文化,1993(3):15616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第三章锡伯族民间故事的社会价值恩格斯在谈到民间故事的社会价值时说过:“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在一个农人晚间从辛苦的劳动中疲乏地回来的时候,使他得到安慰,感到快乐,使他恢复精神,忘掉繁重的劳动,使他的石砾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的学徒的可怜的屋顶变成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而把他的健壮的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但是民间故事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地阐明他的精神品质,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最13祖国的热爱。”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其对于生活本身的社会价值。恩格斯分析了民间故事在愉悦大众和教育大众层面所体现的社会价值,而满载民族风俗与历史意蕴的锡伯族民间故事,除了娱乐功能与教化功能之外,还具有着传承历史事件、民俗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社会价值。1.1娱乐功能民间文学是“我口唱我心”,“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创作的冲动,很多时候来自于主观抒发的欲求。这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自然倾吐,实际上正体现着主体内在情感的真实指向。锡伯族人民的故事,是作者们蓄之已深的感情的凝结物,是人民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民间故事不歌颂皇室,不书写文人学士或知识分子的谈穷诉苦的心绪,她所讲的是民间的英雄,是民间少男少女的恋情,是民间大多数人的心情所寄托的,也是相对自由与安全的文学。因此,民间故事可以尽情张扬民间的诙谐,演绎生活的狂欢。锡伯族民间故事的娱乐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言语的愉悦性、内容的趣味性和情节的曲折性。1.1.1言语的愉悦性民间故事是大众的文学,它出生于民间,且为民众而生存。其语言,也是大众的最为朴素的口语,语言轻松、自然,且极具愉悦性。锡伯族民间故事没有奢侈的修饰,它以明快、质朴、简练的语言来传达一种轻松又昂扬的精神,深受锡伯人民的欢迎和喜爱。锡伯族人民把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用形象化的手法,概括成语言精练、富有哲理的谚语,在民间故事中,运用了丰富的谚语,这些谚语用在故事当中,节奏明快,音韵铿锵,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过耳不忘,为广大锡伯族群众所喜爱。13[德]恩格斯:《德国的民间故事书》,《民间文学》1961年第1期,第89页。17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俗语如“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狗改不了吃屎,人的本性难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板凳绑着走。”等等。俗语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有些是取自于汉族的经典俗语或古代名言,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些俗语与锡伯族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常常涉及到人们常常接触的动物,如“马鞍子底下有好马,皮大衣里面有能人。”“铜铃要戴给骏马,姑娘不嫁给孬汉。”“善良人家出英雄,强弩利剑佩好人。”“雄鹰不畏强禽,猎人不怕虎豹。”“尽管狼在嚎叫,骏马照样奔驰。”“羊肉好吃,长工好使。”锡伯族民间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还常常穿插着歇后语的使用,如“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马屁股上挂掌——离题(蹄)太远了”“隔着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谚语是语言中的盐”,在民间故事中,恰如其分地使用谚语,使语言避免了概念化、程式化,而显得生动、活泼、贴切、自然,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一些故事中,还穿插着情书、歌曲,更增加了故事言语的生动性。故事《槟榔荷包》中,金城的公子与银城的小姐之间互相爱慕,便对歌交流,饱含柔情蜜意。如初遇时,公子舒兴阿放开歌喉唱道:“莲花开放,香飘百里,/蜜蜂飞来,营营采蜜。/我好比是金甲虫,没有生得好形体,/空望着姐姐脸孔,/呆呆愣愣,如痴如迷。/斗胆问姐一句——/花心可被蜂儿先据?”小姐乌尔星芝羞红了脸,用手帕遮住半个面孔,唱道:“莲花还没舒开花瓣,/只有田田荷叶陪伴,/微风没有吹乱她的发,/细雨没有沾湿她的脸。/哥哥好比上界的神木,/亭亭树盖为人驱暑热。/怕只怕树上落过凤凰,/再么孔雀已经做了窝。/阿妹只不过是小小百灵,/空在树梢盘旋,不敢飞落。”相思与求亲的过程中,二者通过对歌以及信件往来,定亲时有迎宾曲,婚礼上有告别歌,这些插入的歌曲或信件,语言活泼生动,艺术感染力强。故事《放牛娃与仙女》中,放牛娃偷走猴子国的金鼓后,猴子们边追边喊:“吉里啰,吉里啰!/金鼓不能拿走噢。/维里啰,维里啰!/威严的活佛别跑哟。”猴群钻进了森林后,“狂怒地拔呀,折呀,咬呀”,语气词如“啊”“呀”“呐”“啦”“吧”等出现在大部分锡伯族民间故事中,这些语气词的使用,亲切自然,又充满了活泼泼的生命力。另外,言语的趣味还体现在对数字的巧妙运用上。故事《白花毛撕榜巧遇》里,白花毛是这样描述求雨的仙术的:“能在七七四十九个时辰之内,请来龙王……需要搭一座求仙法坛,坛高七七四十九尺,还需要有六六三十六对童男童女守护在坛上。为了表示诚意,县太爷也必须在坛前跪上七七四十九个时辰。”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放牛娃要去九层天界找自己的仙女妻子,攀登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阶梯,才到达天宫。《真肯巴图》中,真肯巴图为入洞而编织了一条九十九尺长的绳子,而其要鸟妈妈载着飞出洞口则需要准备九十九只麻雀。《槟榔荷包》中,金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宅院,有百姓七万七千七百,银城有百姓三万三千三百。银城小姐买了九十九色丝线,18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用了七天七夜,为金城的公子绣了槟榔荷包。《后娘的故事》中,美丽的姑娘被陷害致死后,长成一株柳树,枝上有一只羽毛美得出奇的小鸟,能唱出九十九中曲调。《海尔堪玛法的传说》中,在“启明星收敛了七七四十九次光辉,朝霞染红了七七四十九回层林”之后,灾难悄悄降临到锡伯人的头上。《青蛙新娘》中,荷花公主犯了天条被贬为青蛙,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可以变为搭救者的新娘。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数字“七”和“九”出现的频率十分高。我国民间历来对“九”十分偏爱,“九”常表示“多”的意思,也因其为最高数,所以自古为人们所喜爱,民间的以“数九”为基础的“九九歌”便是很明显的例子。对“七”的偏爱,源于锡伯族的祖先拓跋鲜卑的祭祀礼仪。魏晋时期,《魏书·礼志》中对拓跋鲜卑的祭祀情况有这样的记述:“天赐二年(公元405年)在西郊祭天,筑方坛一,上置木主七人,代表自神元以来的七个部长。女巫(萨满)执鼓立于阶台的东面和西面,在宗室中选择子弟七人代表统摄“七国分人”的七个姓氏,每人手里执酒跟女巫升坛助祭。女巫摇鼓,皇帝以及百官按照原来排列的次序罗拜。拜毕,执酒七人西向以酒洒天神和木14主。如此七拜,礼毕而返。这种祭礼是从古代的祭仪遗留下来的。”祖先遗留的对“七”与“九”的偏爱,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被赋予一种神性的光彩,并得到了巧妙的运用,让故事的语言生动、活泼,蕴含着令人回味不尽的趣味,令说者津津乐道,听者饶有乐趣。1.1.2内容的趣味性民间故事是锡伯族人们熟悉、喜爱的文艺形式,是最普及最方便的审美娱乐工具,它能使劳动人民在繁重的工作之后得到健康的娱乐和休息。因此,故事的内容总是饶有趣味,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其中,神话故事与风俗传说内容传奇,趣味性十足,这些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在神话与传说中,凡人与神仙、妖精、魔鬼、动物之间可以相互沟通,演绎精彩的故事,如故事《龙女出海》《扎鲁山与梅翠》《黑牛的故事》《小女除妖》等,人还可以找天上的玉帝讲理,可以与雹神、老石龟作斗争。同时,青蛙、灵芝、花儿能够变成美丽的姑娘,狼可以变成帅气的英俊的小伙子,这些在故事《扎穆丽姑娘》《放牛娃和仙女》《青蛙新娘》《狼女婿》有着生动的演绎。生活故事的内容亦是趣味横生,傻女婿的故事、才女吟诗救丈夫、与鬼作斗争的故事等等,以不同的内容愉悦着人们的生活。机智幽默故事更是有着巧妙的情节、智慧的人物形象、机灵的话语,在展现丰富的人生道理之外,极富喜剧效果。格林阿、霍托作为智惩为富不仁的地主、章京等的典型形象,在伸张正义的同时,极具幽默色14仲高,迪木拉提·奥迈尔,贺灵,佟克力《锡伯族民间信仰与社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第73页。19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彩,令人捧腹大笑,他们代表民意,使人们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到爱,更能够开怀。除此之外,机智幽默故事常常利用巧合来达到喜剧效果,在人物的常规生活轨迹上,涂抹神奇的色彩,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如《傻子娶妻》的故事,傻子带着父母仅有的三个元宝作为娶妻钱,分别用三个元宝在不同的场景中买了三句话,这三句话是“刚才还叽叽喳喳,一见老鹰就静悄悄的啦!”“咳,湖里的鱼真多呀!可惜没有渔网!”“今日不算,明日不算,后日到将军府里再说!”傻子来到岳母家,刚才还热闹非凡道德场面立刻安静下来,傻子说出了买到的第一句话,众人一听,都觉得他并不傻;快要吃饭时,傻子望着满桌的菜肴,说出了买到的第二句话,陪客们一看,原来桌上缺一双筷子呢,顿时认为傻子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岳父岳母见此情形互相埋怨对方说女婿傻,傻子吃饱后严肃地说出了买到的第三句话,岳父岳母大吃一惊,央求傻子不要到将军府里去,并马上把闺女嫁给了他。傻子用娶妻的三个元宝买了三句话看似很傻,但每一句话都在岳母家使用得恰到好处,反而顺利成为婚礼席上名副其实的女婿。同样歪打正着获得美满婚姻或成功事业的还有故事《卜昆招亲》《白花毛撕榜巧遇》《秃娃》《瘸子驸马》等等。幽默诙谐的故事内容让底层的广大人民一听为快,投合了最大多数的民众之口味,是民间大多数人的心情所寄托的。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故事中,常常用生动有趣的内容解释不同的动物的长相或行为,如蚊子没有舌头不会说话是因为它吃人血而被人类的朋友——燕子把舌头咬了下来;燕子的尾巴少一块是因为推荐蛇吃臭臭的青蛙肉而得罪了蛇;狗撒尿时抬起一条后腿是因为它为了保护人们而失去了一条腿,被人给安上了一条纸糊的假狗腿;狗和人交朋友是因为它听说野兔、狼、熊都害怕人;狗和猫结下时代不解的冤仇是因为猫利用狗讨好了主人;布谷鸟是懒惰而死的扎布尚阿变成的,每当春天它都要“布谷——布谷”地叫个不停,提醒人们快快播种,不要耽误时间;鹌鹑是由恩爱的巴图和巴拉库变成的,而夜鹰则由嫉妒并毒害他们的延章变成,鹌鹑怕遭夜鹰伤害,总要夜间相会,一到夜里就叫“巴图——巴拉库,巴图——巴拉库”……这些动物故事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将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融为一体,以趣味横生的故事内容,展现了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1.1.3情节的曲折性除了内容的有趣之外,锡伯族民间故事还因情节的曲折而增强了吸引力。许多故事一波三折,用有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常在善良与丑恶的人之间展开,善良的人于意料之外获得某种宝贝,或者拥有一种神力,邪恶的人因贪婪或嫉妒而再次做以实践,结果却十分悲惨,甚至搭进了性命,如故事《燕子》《江南善人吴义》《仁兄难弟》《秃鹫》《后娘的故事》《阿克图和巴克图》《乌鸦》等等。这些故事都以惩恶扬善为主题思想,却各有各的精彩之处,用曲折的情节引导不同的故事内容,20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篇篇都引人入胜。机智幽默故事的构思更为巧妙,总是在结尾处给人以出乎意料的结局,使人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喜悦。故事《能说话的鸭子》其题目就引起人的好奇,格林阿的鸭子被欺压百姓的财主关大头给踢死,关大头不但不认错,反而蛮不讲理地叫骂起来。格林阿便称鸭子是经自己训练过的会说话的鸭子,是要送给盛京提督大人的,财主马上点头哈腰地道歉,并办了酒席,赔了钱。听者此时与故事中的人们一样好奇,会说话的鸭子是怎样被训练出来的,格林阿一本正经地说这鸭子被自己训练得常常叫着自己和同伴的名字,“鸭、鸭、鸭!”这个解释让故事里的人们笑得合不拢嘴,也让听故事的人捧腹大笑。锡伯族民间故事故事大都有着曲折发展的情节,以更好地吸引听众,机智幽默的故事还常常有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让人们恍然大悟的同时,也开怀大笑。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是众所周知的经典故事。“《一千零一夜》除了山鲁佐德讲故事这一线索贯穿始终外,故事中的一些人物也讲故事,形成了大故事15套小故事的结构。它用无穷无尽的故事赞美了故事本身,赞美了讲故事的人。”锡伯族民间故事《寻神水》与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以小男孩沙布吉为奶奶寻神水治眼睛为线索,先后去“故事大王”那里听了九九八十一个故事,每天跋山涉水去讲格林阿便述给蟒古斯世界的蟒古斯将军听,以换取神水,同时这些故事也被一一讲述给听者,大故事套小故事,同时也通过蟒古斯将军的口吻赞美了故事本身:“人间的故事就是比我们蟒古斯世界的故事精彩得多,实在是太过瘾了!”1.2教化功能民间故事以其特有的生动性和亲切性,极易被听者所接受,所以许多民间故事中包含了教育劝诫的成分,于潜移默化之中发挥了其教化功能。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在《讲故事的人》(1936年)一文中说:“民间故事和童话因为曾经是人类的第一位导师,所以直至今日依旧是孩子们的第一位导师。无论何时,民间故事和童话总能给我们提供好的忠告;无论在何种情况,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忠告16都是极有助益的。”学者们一致认为,作为娱乐的民间故事,其社会功能绝不仅仅是娱乐的。锡伯族民间故事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着劝诫和教化的作用,它们对人们的教化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即“因”与“果”的教化、荒诞幽默的讽刺和直言不讳的教化。15万建中《20世纪中国故事学:发现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6[德]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文选》[M],陈永国,马海良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21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1.2.1“因”与“果”的教化民间故事是一种十分朴素的文学形式,其中体现的因与果之间的关系直接、简单。受藏传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以及道德约束的影响,“因”与“果”的教化无论在神话故事还是生活故事中都有体现并大量存在,做好事得好报,做坏事尝恶果,反映了锡伯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同时总结了社会斗争的经验教训。坏人做坏事,“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没有好下场。正如俗语所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锡伯人尊重狐仙、鱼神、龟等动物,在关于这类动物的故事中,凡是好心帮助它们的人,都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凡是忘恩负义伤害了它们,一定会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故事《卖鱼郎》讲了卖鱼郎拒绝金钱的诱惑,保护了一条会唱歌的鳊鱼,日后,鱼儿化身老爷爷,在关键时刻帮助卖鱼郎化险为夷,并为其延长了二百多年的寿命。故事《帮婚》《报恩》《酒坊》《奇缘》《大龟》都是讲述了凡人救了狐狸或龟等生灵,因此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丰富回报。故事中会通过动物的话来告诉人们:“好人好事多,好人有好报”“善有善报”。故事《食言》《恶果》《狐狸报仇》等则是通过反面的例子来警示人们,“恶有恶报”。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或因背信弃义、或因贪财而伤害生灵,最终导致自己或者家人精神失常而至死亡,自食恶果。在生活故事中,因果教化也体现的很直接:《阿坷敦的传说》中,善良的弟弟被恶毒的哥哥推入山涧得到宝葫芦,哥哥心存恶念自行跳入山涧,不仅没有得到宝葫芦,反而把性命搭了进去。故事直接总结了要旨:“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心想坑害别人,妄图巧取不义之财的人,最终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关于善恶报应的因果教化的故事还有《真肯巴图》《扎穆丽姑娘》《江南善人吴义》《燕子》《仁兄难弟》《秃鹫》《后娘的故事》《尼曼芝和霍尼芝》《阿克图和巴克图》《乌鸦》等等。故事形象生动,因果关系十分鲜明,又演绎得自然、合乎情理。每个故事中,善恶两人截然不同的结果都警示着人们,善恶终有报。1.2.2荒诞幽默的讽刺民间的话语是相对自由的。“民间是自在的文化形态,它与知识分子勾勒的文学史17没有直接关系。”相比于众多的文集、诗集,民间故事更具生命力,更能够看出社会的生活与时代的精神。它产生于大众之中,为大众写作,表现着民间的痛苦和呼吁,欢愉和苦闷。一部分锡伯族民间故事于荒诞幽默之中体现了尖锐的讽刺,民间生活中真实的情绪,在这里得到了大胆的、称心的、毫无伪饰的倾吐。藏传佛教在深入锡伯族民间时,曾受到原有萨满教的排斥。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17陈思和《民间的还原》[j],《文艺争鸣》1994年01期。22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有对“成佛”行为及“讲法”的讽刺。《穆德善念经》是一个讽刺修道成佛之人的典型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穆德善的农夫,他厌倦了种地,却一心想要修道成佛,整天去山峰下念经。穆德善如此刻苦念经,人到中年却仍然是半吊子的糊涂经,且一天比一天面黄肌瘦,言语古怪可疑,差点被巨蟒给吸干了血,甚至到死也埋怨妻子耽误了自己成仙。《活佛》中的儿子挖空心思想进入沙门,到十二莲台学法,在西方极乐世界清闲逍遥,竟撇下孤母一人去寻访活佛学法。历经三年艰辛终于明白,原来母亲才是真正的活佛。《还是杀人好》讽刺了大喇嘛口中荒诞的轮回报应说,即不许杀生,今生杀一头牛,死后就要变成牛,杀死一头猪就会托生猪,踩死蚂蚁就要变成蚂蚁……结果被人一语道破其荒诞:那么咱们世上的所有人,前生都是杀人的凶手,大喇嘛您生前一定杀过大喇嘛的,这样说来,这辈子一定要杀人,来生还可以变成人啊!如果说前两个故事的讽刺中还带有温和的劝诫意味,那么讽刺大喇嘛的这则故事就显得言辞激烈,甚至达到了鞭笞的程度。这是锡伯族民间百姓的直抒胸臆,反映了那个时代部分民众的真实心理。这类故事出现在锡伯族接受佛教以后,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锡伯族与佛教有关的谚语,如“闭眼的并非都是虔诚的喇嘛。”“喇嘛多没有念经声。”“搭一座桥比救七个喇嘛还强。”等等,很明显地带有一种揶揄色彩。“这一方面为民间文学和人民性所决定,是民众对于宗教的一种本能反应,因为统治阶级往往借助宗教加强其统治;另一方面,是由于锡伯族起初接受佛教仅限于上层,并未普及和巩固,下层民众仍以萨满教信仰为主,以后,喇嘛教才逐渐在民间普及,但可以想象得到,在喇嘛教的普及过程中,一直信仰萨满教的民众必然会有一种排斥的心18理。”民间故事自由的形式与内容,蕴含了丰厚的历史色彩,也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民众的宗教情绪,颇具文化内涵。故事《铁公鸡拔毛》《吝啬鬼》以极尽荒诞的情节讽刺了吝啬爱财的人,其行为令人哭笑不得。而在讽刺性故事当中,对章京、地主、巴音等财大气粗的上层阶级进行讽刺的故事数量最多,比起对普通吝啬鬼的讽刺,故事对这些人物的讽刺力度则大得多,态度十分鲜明。民间主要塑造了格林阿和霍托两个机智的人物来对付吝啬又苛刻的地主们。《格林阿智斗丧门星》用格林阿一连串连珠带炮似的话语来讽刺地主“桑(丧)门星”让长工多干活少吃饭的狠心肠。故事《格林阿智惩巫师》《能说话的鸭子》分别是格林阿用行动巧妙地惩治了巫师和财主,惹得人们捧腹大笑。“霍托”是锡伯语“秃孩子”的意思,在锡伯民间,有些机灵能干的孩子,即使不秃,也称霍托。《霍托与巴音》《坐飞车》《朱锁国》《我的全身都是属于老爷的》《熟石皮》等故事讲述的都是霍托用智慧来给与狡猾吝啬的巴音不同方式的惩治。故事《章京和他的女婿》讲了贪心不足的章京一心只为财,见利忘义,结果被自己的女婿整治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人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一讲为快”,抒发了底层人民心中对欺18段羽石《锡伯族谚语与锡伯族文化》[M],《民间文学研究》1995年01期。23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人太甚的财主们的憎恶之情。民间文学的相对自由与安全,在周作人的一段话里有着清晰的体现:“至于我写这篇的原因,十分之一由于想供传说学的资料,十分之二由于觉得很是好玩,十分之三由于想不再讲俏皮话,以免招怨,十分之四——最重要的是怕得罪了人,法厅追问时,被报馆送了出去,虽然是用着别号或匿名。因此我就找到这个讲不负责任的笑话方法,19倒是十分合式的一种办法。”这段话堪称中国式的巴赫金(Bakhtin)狂欢话语的经典,周作人已清醒地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许多与社会主调不一致的如政治讽喻等话语不能够进入当下社会主流,却可以通过民间的口吻自由无拘束地叙说出来。“根据俄国思想大师巴赫金的意思,充分利用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和形象体系的权利和自由,对现实社20会实行狂欢式的惩治,不失为一种机智的自我保护手段。”普希金说过,法律和剑达不到的地方,讽刺的鞭子可以达到。锡伯族民间故事中荒诞幽默的讽刺,是对丑的行为进行训诫,防微杜渐。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丑在滑稽中我们是感到不快的;我们所感到愉快的是,我们能够这样洞察一切,从而理解,丑21就是丑。既然嘲笑了丑,我们就超过它了。”对官员亦或平民的不良行为进行嘲讽,说明了人们的审美层次的提高,也间接体现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3直言不讳的教化一些故事,或在故事的结尾,或借其中人物的口吻,将故事要传达的道理娓娓道来。故事《大龟》中,救了大龟的富山拜在与之分别的时候说道:“官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平平安安、享受天伦之乐才是真。”大龟也语重心长地讲道:“日后遇到困难,就多看看早上的太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任何困难都会成为过去。”神话故事《自作自受》以十一位老人和一位青年先后因食言而痛失仙境的经历来告诉人们:“过去的事情一去不复返了。”故事《活佛》中,儿子学佛经历曲折,最终才领悟到,“原来他历经千辛万苦要找到的活佛就是母亲!”故事《两个穷人》里,拾铜钱的穷人指着心口说:“我是靠这个发的财呀。良心呐。”故事《麦泽恩芝》以锡伯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谚语来总结故事:“娇生惯养的孩子不值三十文钱,从严管教的孩子能值一百文钱!”《聪明的猎人》中,老人将宝剑交给小儿子时说道:“诚实是高尚的美德。只有诚实的人才配继承这对宝剑。”《色普铿额与荞面“特合勒”》中,色普铿额大人用心良苦,教其穷亲戚自食其力,并转告他:“今后要老老实实做人。要记住,求人总不如求自己!”《不该遗弃老人》中皇帝最终悟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老人不可遗弃,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智慧。”《一句话值一百元》以细致又曲折的故事情节诠释了两句值钱的忠言:“见到金银美女,19朴念仁(周作人),《徐文长的故事·说明》[N],晨报副镌,1924-07-09;1924-07-10.20万建中《20世纪中国故事学:发现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21辛未艾《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24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切勿贪恋。”“无论你怎样发怒,也得放下已经举起的刀。”故事《聪明人》中,聪明人无论去哪里碰上的都是蠢人,十分苦恼,最后,他悟到了:“有人的地方,都说我是聪明人。如果没有人,谁说我是聪明人呢?还是回家去,把我那点儿聪明传给周围的人,让大家都变得聪明起来。还有什么事比这事更值得做呢?”故事的最后聪明人领悟到的,已极具哲思色彩了。这种种直言不讳的教化,体现了民间文学作品纯真不羁、率性而行的独特风格。难怪古人有“故风出谣口,真情只在民间”的慨叹。许多故事的讲述过程,就是教育进行的过程。这些在故事中娓娓道来的教诲,是人们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对晚辈的期待,结合着故事的生动讲述,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也更容易达到改善社会风气的作用。另外故事中广泛出现的谚语里,也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反映了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一定规律,辉映着劳动人民思想、智慧的光芒,对启迪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认识有着积极的作用。1.3传承功能民间作品,作为民众文化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民众的生活风貌以及心路历程。从锡伯族民间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丰富的西迁历史画卷,多彩的民族习俗写真,感受到了坚韧、自强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看到、感受到的同时,它们也以一种不自觉的方式发挥了其传承的功能。1.3.1历史事件的传承在文字产生之前,历史都是靠口头文学来传承的。民间故事的讲述者就是老师,民间故事是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媒介。喜利妈妈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因为她的传奇故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扬,并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锡伯族西迁的伟大壮举,正是在西迁故事的传述之中,能够成为锡伯族人民的集体记忆。民间故事是最生动的历史知识的活教材。高尔基说:“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那就不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许多故事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对其细节用艺术虚构和幻想夸张进行了加工,而其历史真实性主要在于反映历史事件的本质的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历史观的真实。故事《寻神水》中,“故事大王”在给大家讲故事之前,就说了自己在故事的讲述中对后辈的希冀:“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的子孙不要忘记自己的过去,正确理解历史,传承历史的文明。”“民间作品作为民众文化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它的根本意义不在于为我们留下了多少世世代代都应该一成不变地继承的道德楷模,而在于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特定22历史阶段所出现的特有的生活史现象。”关于海尔堪玛法的传说讲述了锡伯人的老祖22李惠芳《民间文学的艺术美》[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5页。25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宗与匈奴人殊死搏斗的光荣历程,人们至今将海尔堪看作保护锡伯族牲畜的神,也因此铭记了那段久远又光辉的历史。锡伯族民间故事中对历史的讲述主要集中在与西迁有关的事件上。沈阳的何钧佑老人讲述的长篇故事《喜利妈妈西征传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内容丰富的历史画卷:西迁之前的离别场景,西迁途中的坎坷与艰难……情节生动,细致入微,使人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在那个时代有关西迁的种种,体会到这一壮举的伟大和不易。故事《图伯特》《博勒果素》等讲述了从沈阳来的西迁部队在新疆伊犁安营扎寨期间,几位为屯垦开渠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这些人物至今被人们纪念、称颂,是对历史的铭记,而此类故事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3.2民俗文化的传承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锡伯族的民间有许多各具特色的风俗,如家家供奉“喜利妈妈”,正月十五元宵节请“笊篱姑姑”、抹黑脸,穿带花边的衣裤和绣花的鞋等等,因此也就有许多关于风俗的传说故事。关于“喜利妈妈”的故事,除了西迁英雄的形象外,还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喜利妈妈的传说》具有传奇色彩,传说在远古的时候,某个部落的锡伯人出动围猎,留下老年人和18个孩子,由喜利照看。围猎族人一直不归,喜利姑娘战胜各种困难,把孩子们抚养成人,并组成了家族,保护了锡伯部落人繁衍兴旺。玉帝认她为女儿并封为“喜利妈妈”,成为锡伯族人家世代供奉的女祖宗。另外一个版本——《喜利妈妈》讲述南北朝时期,平定北方有功的平陵侯范明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小家奴拓跋毛脚下生有5颗红痣,认为他必定是真龙天子,决定杀死拓跋毛以绝后患。却不料被家中的老家奴喜利妈妈获悉,喜利妈妈将拓跋毛身世的真相告诉拓跋毛后,帮助他从范家逃走,自己却因不堪严刑拷打而去世。悲痛的拓跋毛封喜利妈妈为女神,神位让族人永世供奉。关于这两个版本的喜利妈妈的故事在广大锡伯族人民之间代代口传,至今,锡伯族人民还供奉着“喜利妈妈”,他们在屋里挂一条“天地绳”,在绳上挂上男人们的弓箭,拴上女人们的头巾和摇孩子们的摇车,每年腊月三十,将喜利妈妈请下来,把天地绳的另一端,拴在东南墙角上,待到二月二日,就请喜利妈妈回归原位,按年节烧香上供,拜谢这位锡伯族的女神。《正月十五抹黑脸》讲的是在锡伯族人生息、繁衍的故乡——松花江和嫩江汇合的广阔地带里一个动人的传说,这个传说直到现在还在锡伯人中流传,而每年正月十五抹黑脸的活动更成为春节一项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了。另外,锡伯人喜欢玩“抓嘎拉哈”(嘎拉哈:羊腿关节上的骨头)的游戏,有管父亲叫“阿玛”的习惯,有穿带花边衣裤和绣花鞋的风俗,有供奉关老爷的习俗等等,这些独特的民俗文化都融入在民26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间故事中,世代相传。锡伯族民间故事中丰富的民俗文化以风俗故事为载体代代相传,也使其民间故事民族色彩浓郁,更重要的是使各种风俗的传承增加了文化内涵和美感而得以强化,极富诗意与美感。1.3.3民族精神的传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旧社会几乎都是文盲,他们的精神生活全靠民间文学。正是民间文学的陶冶,使人民大众几千年来把极为可贵的优秀道德品质一代一代传承下23来。”可以说人们生来最先接受的一段教育就是民间文学的教育。锡伯族民间故事渗透着劳动人民的爱憎,同时也培养了锡伯人民淳朴的审美感情。“劳动者之所以要在物质成果之外还要在口头文学中去顽强地复现一下自己,其根本动力,恐怕还不在于实用目的,而是一种精神需求,一种强烈地要求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尽24管劳动者本人并不自觉意识到这一点,它却是客观存在着的。”锡伯族人民在民间故事的讲述当中,渗透了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深厚的的文化积淀,这种行为,本就源于这种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精神需求。1.2.3.1团结向上精神人数较少的锡伯族军民初到伊犁,人地两生,他们依靠兵民团结、同兄弟民族友好相处,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一直以来,他们积极汲取优秀的汉、维、哈等民族的文化,有着文化开放意识。经典的古代章回体演义小说以及汉族文化中的传说故事,都是西迁到伊犁的锡伯族人民百听不厌的。这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寺庙建筑的壁画内容上有着很好的体现。靖远寺、关帝庙、娘娘庙的壁画里,有着取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以及汉族传说故事的优秀组画。锡伯族人民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团结融合、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亦有体现。锡伯族民间故事中所洋溢的团结向上精神,首先表现为流传在新疆地区的一些锡伯族民间故事内容受其他民族民间故事的影响。故事《吃包子》讲了一对夫妇外出之前,把钥匙放在大门旁边,并在门上写了一行字:“此处未埋家门钥匙。”邻居家的小子偷了钥匙,进屋把屋里的包子吃光,在埋钥匙的土上写了一行字:“邻家的小子没有偷吃包子。”这与汉族民间的“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的故事十分相似。故事《傻子娶妻》讲了一对老夫妻把家中仅有的三个元宝给了自己的傻儿子,作为娶妻钱。傻儿子用三个元宝买了三句话,在岳母家都派上了用场,最终成了名副其实的女婿。这与汉族故事《傻子学话》的各个版本都很相近。在新疆尤其是察布查尔锡伯23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24李惠芳《民间文学的艺术美》[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27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自治县地区,流传着许多霍托与巴音或章京等为富不仁的阶层相斗争的机智幽默故事,如《霍托与巴音》《坐飞车》《朱锁国》《让马也认认老爷》《我的全身都是属于老爷的》《熟石皮》等等。在这些故事中,霍托以机智的头脑、智慧的话语智斗刻薄吝啬、横行霸道的巴音或章京,为受压迫的穷苦人民出气,找回公道。霍托与维吾尔民间故事中的阿凡提形象十分相似,也深入百姓心中,是十分受欢迎的人物形象。这类故事构思精巧,诙谐幽默,从中可以见到阿凡提故事的痕迹,也反映出锡伯族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锡伯族人民团结向上特质在民间故事中的另一体现,在于故事内容中倡导大家学习其他民族语言、强调多民族融合的思想内涵。故事《话不通,急煞人》反映了不懂话就与别的民族交流不方便的事实,用诙谐幽默的形式告诫人们,不学其他民族的语言,思想就不相通,甚至会闹出笑话。《一场误会》是一则情节更为曲折的幽默故事。三个人分别是锡伯族、汉族、维族,互相不懂语言,曲解了对方的好意。结尾说道:“据说,由于这个教训,从那时以后,锡伯人学会了当地好几个兄弟民族的语言。”这是一个故事,也反映了一个现象,即锡伯族人民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团结,积极向上。锡伯族人能够快速吸收其他族群文化的优点,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目前,居住在伊犁河谷的锡伯人积极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很多人会讲汉语、俄语、维语。因此,伊犁的锡伯人被誉为“天才翻译”。1.2.3.2自强不息精神当年,锡伯族官兵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守卫边防,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做出重大牺牲。在伊犁定居后,锡伯族军民在危困面前励精图治,挖渠拓荒,取得了生存发展的条件。锡伯族人民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保持了本民族的基本特征,并且代代相传,沿袭至今。这种自强不息精神,也渗透到锡伯族民间故事的点点滴滴之中。故事《色普铿额与荞面“特合勒”》讲了清朝光绪末年一位做九门提督的官员色普铿额的故事。色普铿额的亲戚保住没有生活出路,想要找他帮忙。色普铿额没有给他便利,而是建议他用家里仅有的荞面做买卖,自力更生。进而佯装得了老胃病,只想吃锡伯人做的荞面“特合勒”,大小官员们只好三天两头去保住那里买荞面,这样,保住就正当地靠自己的劳动挣到了钱。在保住把钱挣足之后,色普铿额的“老胃病”也好了。一番良苦用心之后,色普铿额嘱咐亲戚保住今后要老老实实做人,要记住,求人总不如求己。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流传的锡伯族民间故事中,出现了许多大力士形象,这些人无论男女,都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制服邪恶的一方,做到保护自己,搭救他人。故事《巴图鲁》中的巴图鲁是个拔山扛鼎的大力士,他徒手制服犟牛,一把掐死一只大灰28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狼,并制服了青年盗马贼。锡伯族著名的民间故事《莲花玛嬷》和《祥玛玛》讲述了两个女性大力士的故事。莲花玛嬷身体魁梧,走起路来像个勇士,脚往树干上一蹬,树上偷果子吃并挑衅她的人就像箭一样弹出好远。外乡的小伙子与她比赛割苇子,输掉一直肥羊。为了生计,屋里屋外、田间地头男人们干的活她都干,而一般男人不干的活她也要干。她有力气收拾仗势欺人的阔少爷和贼眉鼠眼的强盗,名扬伊犁河谷,家喻户晓。祥玛玛也是从小性格像个男孩,干起活来一般小伙子都比不过。她走路、声音像男人,打扮得也像个男人,被误当作男丁抓去当兵。她制服过歹徒和受惊的马,冒着生命危险救别人,被誉为一代奇女。这些大力士的故事,传递的是一种精神财富,即锡伯族人民勇敢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这些故事,如精神食粮一般,激励着西迁到异地的锡伯人民自力更生,一代代繁衍生息。如今,沈阳的锡伯族已基本失去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而西迁至新疆伊犁的锡伯族人民至今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掌握了汉语,有些人还会维语、哈语等多种语言。这种现象,是西迁精神影响下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他们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励精图治,自强不息,使得西迁精神传承下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锡伯人民,缔造出这个民族子孙万代真、善、美的心灵世界。1.2.3.2其他民族精神除了团结向上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锡伯族民间故事还蕴含着其他民族精神,如《老头和他的三个女儿》《不该遗弃老人》《活佛》《木碗的报应》等故事用不同的故事情节来告诉人们一定要孝敬老人,彰显了“孝道”在锡伯族中的重要地位;故事《麦泽恩芝》《两个穷人》《两兄弟》《老大、老二和老三》等突出了“良心”的重要性;《聪明俊俏的三媳妇》《聪明的妻子》《阿罕的媳妇儿》《聪明的女人》《才女吟诗救丈夫》等赞扬了女人的“贤惠”这一宝贵品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丰富而有意蕴,这一精神财富代代传承,无形中规范着本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行为。许地山是如此阐述的:“庸俗的故事,即是野语,在文化的各时期都可以产生出来。它虽然是为娱乐而说,可是那率直的内容很有历史的价值存在。我们从它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思想和习惯。它是一段一段的人间社会史。研究民间故事的分布和类别,在社会人类学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因为那些故事的内容与体例,不但是25受过环境的陶冶,并且带着浓厚的民族色彩。”25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研究[J].民俗,1930(109).29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结语锡伯族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存,民间故事就是其中的一项,在锡伯族孩子的童年、少年时代,故事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它们比不上《星际大战》、更不堪与《哈利·波特》媲美,但那些人与动物、自然和人之间和谐、友爱的故事,却在缔造出这个民族子孙万代真、善、美的心灵世界。故事中的那些人物性格都很朴素,故事梗概却深蕴着经得起推敲和验证的道理: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好人有好报,尊老爱幼,互助友爱,团结和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当地居民对本民族精神气质的感知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即著名文化人类学家费孝通讲到的“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指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价值的深刻认识,一个民族只有深刻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才能自发地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创建,自我觉醒,自我反省。锡伯族先民鲜卑,素有“世事远近,人相传授”的传统,所以锡伯族人,尤其老人都善于讲“古”。据《新编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主编金永辉回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夜生活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甚至没有电,因为其父亲是那里最会讲故事的人,于是一到钟点,大伙都会自发到家里来听故事,这甚至成了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些故事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源源不断地向外界散布着多元的信息,包括独特的西迁精神,并在日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亘久的文化积淀为我们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征,为后人认识历史、传播锡伯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民间创作的本质,是劳动大众在不断调节本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实践中,升华出来的一种主动精神的艺术表现。它源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它从自我26出发,却又不断要求超越自我。”民间创作,是一种不自觉的文学创作活动,也正是透过这种非刻意为之的仪式活动,才更能窥见人类精神生产的本质。所谓“观民风,知厚薄”。27“民间故事将同人类活的语言永生共存,它的生命力是旺盛的、万古长青的。”锡伯族民间故事以巨大的容量融合了广大锡伯人民的生活经验,集中了他们艺术思维的成果,在流传中不断加工、不断充实,在长期琢磨中日渐完善。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有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率真流露,传统道德观念、民族心理素质的深厚基础。优秀的作品中,大胆的幻想与夸张同精细的现实描绘密切结合,奇而不失其真,华而不堕其实,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锡伯族古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承载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对其民族的生活、教育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26李惠芳《中国民间文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第23页。27段宝林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30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参考文献1.鲁迅.准风月谈[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胡适.白话文学史[M].团结出版社,2006.3.李阳,王焯,董丽娟.锡伯族文化[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4.仲高,贺灵,佟克力.锡伯族民间信仰与社会[M].民族出版社,2008.5.李惠芳.民间文学的艺术美[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6.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沈阳市志(第十六卷)[M].沈阳出版社,1994.7.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8.辛未艾.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册)[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9.关宝学.锡伯族民间故事集[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10.王兴华.锡伯族古今经典故事[M].沈阳出版社,2010.11.关伟.锡伯族风俗[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12.李阳,王焯,董丽娟.锡伯族文化[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13.吴世旭.锡伯族西迁[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14.何钧佑/口述,沈阳市于洪区文化馆/采录整理.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上、下)[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15.仲高,贺灵,佟克力.锡伯族民间信仰与社会[M].民族出版社,2008.16.贺灵.锡伯族文化精粹[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17.忠露.锡伯族民间故事选[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18.王刚,金永辉.新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集[M].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苏]M·阿扎多夫斯基著,吕荧译.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M].作家出版社,1958.20.[德]瓦尔特·本雅明著,陈永国,马海良编,本雅明文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1.陈泳超.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2.永志坚.锡伯族研究文集(第二辑)[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23.锡伯族简史编写组.锡伯族简史[M].民族出版社,2008.24.罗永麟.论中国文学发展规律[M].齐鲁书社,2007.25.艾青.艾青论创作[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26.吕怡.锡伯族民间故事初探[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2).27.曲哲.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主要类型探析[J].文化学刊,2011(6).28.江帆,陈维彪.锡伯族的活态史诗——“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J].西北民族研究,2010(3).29.周作人.希腊神话二[J].青年界,1934,5(5).31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30.万建中.20世纪中国故事学:发现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11(4).31.陈思和.民间的还原[J].文艺争鸣,1994(1).32.段石羽.锡伯族谚语与锡伯族文化[J].1995(1).33.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研究[J].民俗,1930(109).34.胡方艳,贺元秀,苏德善,等.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宗教信仰历史与现状考察之一——伊犁锡伯族的藏传佛教信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5.董丽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的锡伯族民歌[J].文化学刊,2009(6).36.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J].民间文化论坛,2013(5).37.贺元秀,赵洁.试论锡伯族神话与民间传说[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3).38.[德]恩格斯.德国的民间故事书[J].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1966(4).39.陈曲.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动物报恩故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40.李云微.锡伯族文化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10.41.朴念仁(周作人).徐文长的故事·说明[N].晨报副镌,1924-07-09;1924-07-10.32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致谢回首研究生三年,一切仿佛刚刚开始一般,阳光那样明亮耀眼,空气这么清新宜人,风景依然这边独好,然而这不是开始,而是最终。伴着离别的伤感,我开始写我的毕业论文致谢词了。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范学新老师对我的指导和教诲。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您开阔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详细的修改意见给我很大的启发,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为人处事都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我唯一的遗憾是自己不够主动,错过了许多与您交流的机会,真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够弥补,真心感谢范老师的孳孳教诲。其次,感谢我研究生时期的其他任课老师,是你们的耐心细致的教诲,强化了我的科研能力,真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借此机会深表感激!在此我衷心感谢人文学院的各位领导、老师,在你们的英明领导和关怀下,我就快顺利毕业了。为此学生特表感谢!再次,我真诚地感谢研究生处的方老师、陈老师,在这研究生三年的时光里,两位老师对我们在待人处事、学习生活方面给予了孳孳教诲和关心,学生对你们的感谢真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只能说:谢谢!还有,感谢研究生三年一起走来的同学们,我们来自天南海北,在美丽的伊犁相聚,一起完成学业,分享点滴生活。这份经历奇妙又美好,这份情谊永远在心中。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女儿祝愿你们永远健康快乐!33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作者简介丁玉珍,女,1989年8月生,山东文登人,文学硕士,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2级研究生。在学期间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1.主持自治区级科研创新课题《伊犁河谷地区古老村镇社会文化心态调查研究》(XJGRI2013155);2.主持校级科研创新课题《新疆锡伯族西迁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调查》(2014YSY039);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口传文学“新疆杂化”与社会变迁》(13CZW092);4.参与基地重点科研项目《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与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比较研究》(xjedu08112b02)。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1.CSSCI扩展版,第一作者。《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第3期:《哈萨克英雄史诗与<玛纳斯>之草原意向比较研究》;2.省级普刊,第一作者。《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探析新疆杂话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价值》;3.EI,第二作者。2014年9月(PaperID:LLE1048):TheSocialValueofXinjiangMiscellaneousDialect;4.国家级普刊,第一作者。《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第12期:《用文化塑造边疆小城的和谐气质》;5.省级普刊,第一作者。《民族论坛》2013年第10期:《“原生态”历史文化名村发展状况探究》;6.省级普刊,第一作者。《民族艺林》2014年第3期:《新疆杂话的喜剧艺术探析》;7.省级普刊,第一作者。《文学界》2013年第12期:《<复活>与<追风筝的人>自我救赎模式之比较》;8.省级普刊,第一作者。《现代语文》2013年第28期:《聆听生命的浩瀚哲理》;9.省级普刊,第一作者。《现代语文》2014年第16期:《毁灭与辉煌》;10.省级普刊,第一作者。《现代语文》2014年第19期:《文化冲突背景下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危机》;11.省级普刊,第一作者。《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1月:《锡伯族民间故事中的西迁精神及其文化积淀》。获奖情况: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新疆杂话的喜剧艺术探析》获第三届新疆研究生论坛三等奖。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