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民间故事 54页

  • 995.61 KB
  • 2022-06-16 13:58:26 发布

黎阳民间故事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黎阳民间故事作者:张富民文章来源:鹤壁网点击数:661更新时间:2011-8-2911:45:25  在大伾山吕祖祠上方,有一月亮形圆门,上刻“纯阳洞天”四字。过圆门向上,石阶直升,就到了太极宫,登高望远,风光无限,浚县城尽收眼底,古代这里就是浚县八大景之一的“伾山晓月”。据说在某种气候条件下,农历二月初一的黎明,从这里可以看到一轮圆月从大伾山八卦楼旁升起,元代人马德华还写下了一首诗赞颂这一奇景。  传说,奇景还与汉钟离和吕洞宾有关。当年两位神仙在大伾山修炼,一位在吕祖洞,一位在钟离殿。这天二仙一合计,要度何仙姑加入八仙队伍,约定天亮前一同去度何仙姑成仙。谁知到了半夜,吕洞宾酒瘾犯了,非要去西天瑶池喝王母娘娘的琼浆玉液不可。他师父汉钟离拗不过,只好同意,但约定大伾山升起月亮时,吕洞宾必须赶回。吕洞宾暗笑,农历二月初一大伾山哪来的月亮?因此也不当回事,只管驾云西去。谁知吕洞宾贪酒,一喝不可收拾,这边的汉钟离等得心急,眼看天就亮了,误了时辰仙功就会尽弃。他登上大伾山顶,口中念念有词,对一块大石头做起法来。眼见得石头变成一轮圆月,升了起来,明晃晃地挂在八卦楼的半天空中。那边吕洞宾醉眼朦胧中见到大伾山果然升起了圆月,赶紧驾云返回。二仙急忙去度何仙姑成仙,忘记了收起那轮明月,所以至今每到那一时刻,月亮就会重新升起,成了一道奇景。大伾山桥上桥的传说作者:张富民文章来源:大河鹤壁网点击数:803更新时间:2011-7-2915:00:26  桥上桥为青石台阶、汉白玉护栏的拱形小桥,位于大伾山百猴路上端,南北走向,横跨玉镜池,桥长25米,宽3米,高14米。汉白玉栏板和望柱上雕刻狮子、云龙及莲荷图案。桥涵分上下两层,从侧面看,两排桥洞似盛开的玉兰,煞是入画。  站在桥上,西望浮丘山黛翠簇拥,云雾缭绕,碧霞宫、千佛寺等古建筑群,若隐若现,碧瓦红墙,翼角如飞,俨然仙山琼阁。东有青石壁立,柏影婆娑,壁下玉镜池一潭绿水,微荡涟漪,大有碧玉凝脂之妙。传说这座桥本来不是这样,而是一座单层石拱桥,桥下的玉镜池是天上玉女梳妆用的一面镜子,被吕洞宾偷来藏在这里。张果老知道后,非常愤怒,说吕洞宾凡心未改,怎能干这偷风藏月之事。骑上神驴就来追赶吕洞宾,当走到石桥上时,由于驴蹄力量太大,一下子将桥压低半截,拱面也压成了平的。张果老从驴背上摔了下来,他起身一看,觉得有失神仙体面,也顾不得吕洞宾盗玉镜的事,跨上毛驴一溜烟跑了。  后来山洪暴发,洪水漫过桥面,上山进香的人无法通行。吕洞宾心想,这事因我而起,我不管谁管?于是就运作神力,从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拣选一座造型优美的白玉小桥,搬来放在原先的桥上,就成了现在这座桥上桥。妙手传奇张子白 作者:秋雨文章来源:秋雨的博客点击数:1096更新时间:2011-6-2316:56:24  大清乾隆年间,浚县城西三十里的张洼村出了个有名的书画家张子白。张子白的父亲名叫张施大,官至奉直大夫,张施大因与陷害忠良的亲王作对,被打入大牢,三年后回家为民。张子白曾任广东清远县知县,因父亲冤狱之事愤然辞官回家。  张子白为官廉洁,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时无钱陪送嫁妆,只送了一箱字画,让女儿一辈子享用。可是亲家是个土财主,不懂字画的珍贵,还嫌弃张子白送的陈年旧纸太占地方,于是就让伙计搬到后院焚烧。小伙计看字画好玩,顺手从火中抽出一幅,可惜已被火烧成半幅,于是就把这半副挂在自己寝舍。一天土财主路经小伙计寝舍,听得许多鸟雀鸣叫之声自屋内传出,土财主推门而进,小鸟一只只飞回到画中。土财主以为自己眼睛花了,就关门而出,可鸟鸣之声再次从屋内传出,土财主进屋再看,小鸟一只只又飞回到画中。土财主始知张子白的画是宝物,悔恨自己有眼无珠。  据说张子白在江南做官时,有朋友找他索画,他随手画了几只鸟儿,朋友碍于情面,拿回家后把画挂在了房内门后最不显眼的角落。后来张子白前来拜访这位朋友,无意间看到自己画的花鸟被挂在门后,于是张子白对着朋友说:“快拿些米来!我的鸟儿一定被你饿坏了!”朋友不解,但还是拿来几把米,张子白结果米洒在地上,并说:“快下来吃吧!你们一定饿坏了!”只见门后的画中飞下一群小鸟,朋友甚感诧异,知道了自己凡胎肉眼不识货。  一时间张子白名动江南,都知道张子白的书画泼墨为宝,画的鸟会叫,画的月亮会发光。张子白一次寻访民间,看到一农家女烙饼,每烙好一张饼总是往背后一抛,头也不回,可一张张烙饼被整整齐齐地叠成一大摞。张子白看的出神,直夸那位农家女,农家女却说:“我这手艺算得了什么,我们这里张子白大人的神笔妙手才叫传奇!”农家女并不知道站在她面前的就是张子白。  张子白不仅画得好,他还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医生傅青主的徒弟,医术也很高明。张子白辞官回归故里后,与他父亲作对的那位王爷家中有了病人,王爷的母亲因年事已高,不小心摔了一跤,总是肚子疼,请请遍了御医也不见效,于是又遍请民间名医,傅青主已经过世,谁也没能医治好老太太的病。  王爷听说张子白是傅青主的高徒,有心去请,老太太说:“不行,不行!当年你与他父亲作对,害得他坐进大牢,你要请他来,恐怕他会为他父亲报仇害我,郎中杀人可是不见血啊!”王爷却说:“娘啊!如今不请他来,我可是没有办法了。不如请他来,只许他开药方,不许他靠近您老人家。万一他有不轨,立即送他刑部问罪!”  张子白被请到王爷府中,但不准靠近老太太。张子白要了一条丝线,隔着窗户被人将一头递进老太太住的西楼,拴在老太太的手腕上,张子白要悬丝把脉。张子白摸着另一端拴着的铜钱对王爷说:“哦,原来是摔了一跤,从脉象上带出,病人大厂中间结了个疙瘩。”张子白要来了笔墨纸砚,开了药方,并叮嘱只许病人自己看。老太太见药方上写着:“砒霜二斤,冷水拌匀,一饮而尽,定能除根。”老太太看后气得脸红脖子粗,对着窗外大笑了三声,张子白让人取回药方撕了个粉碎。王爷判断药方定是要害他的母亲,喝令左右要拿张子白,老太太却高声喊道:“慢!我的肚子不疼了。”张子白接话:“应该知道我的用意了吧!”王爷赶紧道歉,并拿出元宝酬谢,并说邀请皇上给张子白封官。张子白却说:“当官我是不感兴趣饿了,当年我的父亲张施大就是因为当官,才被树大根深的小人陷害,坐了三年牢。我要是没看破官场之道,当初也不会辞了清远知县。”说罢便离开了王爷府。金牛岭的传说 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808更新时间:2011-5-3120:11:00  善化山上有个金牛岭。记不清是哪个朝代的事了,从江南来个商人,大家都叫他“南蛮子”。他来到浚县就到处挖坟盗宝,有一天,他听说善化山金牛岭,有个金牛碾金米咧事儿,心里些高兴,等到半夜人脚儿静咧时候,就偷偷咧上啦,来那儿一瞧,嗨!还真有,只见一头大金牛从山洞里出来啦!蛮子窜上去就牵缰绳,手将伸出去,那金牛就没影儿啦,南蛮子扑个空儿,走到洞口一瞧,有一对大石门封洞口咧,石门上还锁个大铁锁。南蛮子是个盗宝精,他对着石门端详半天,到底看出来了门道儿,一拍手,就高高兴兴咧下山啦。    那蛮子费很大劲儿,找到开门的三件东西,一个是对肚儿连西瓜,一个是双叉黄瓜,一个是长五个爪咧大红公鸡。开门咧钥匙配齐了,要进石洞还得有个老人当帮手,他就慢慢儿咧访察。    西村儿,有个人叫陈小二,有一天从善化山下来,拾一锭银。他觉咧这是不义之财,不能要,得还给丢银家儿。他找好几天才找着,原来是那南蛮子掉咧,南蛮说:“你既然拾起来了,你花吧。”陈小二是说啥也不要,这南蛮一想:唉,这个人中,叫他当我咧帮手正好儿。这对小二说:“这着吧,你既然不要,今个后黑你给我帮个忙,这银子就算给你咧工钱,中不中。”小二说:“帮啥忙呀?”南蛮说:“只不过是出点儿力,到时儿你就着了。”小二心里说:出力儿咱中。就答应啦。    到了黄昏,南蛮子对小二说:“咱走吧,跟我去金牛岭搬点东西回来。”小二也不知叫搬啥咧,就跟着南蛮子上了金牛岭。来到山洞石门那儿,南蛮子拿双叉黄瓜,照大铁锁上敲三下,呼啦一声锁开了,又把那五个爪大红公鸡放开,那红公鸡扑楞一声飞石门上,两爪儿一抓,那石门“吱”一声开了,南蛮子赶紧上去使对肚儿连西瓜把门一顶。对小二说:“赶紧进去搬东西,见啥搬啥,越快越好,我在这儿顶着门!”小二还不着啥意思咧就进去了。一瞧,娘唉,这洞里跟白影儿差不多,到处明晃晃咧,还有个年轻妇女,在那儿碾米咧,碾上套个大黄牛。他一瞧那妇女面生,也不敢吭气儿,往圆圈儿瞧瞧别啥东西没有,就慢慢儿咧凑到碾跟儿,抓一把米往兜里一装跑出来了。南蛮子一瞧小二空手出来了,忙问:“里头有啥宝物?你咋不往外拿咧?”小二说:“哎呀!没宝物,只有个女人碾米咧。”南蛮子急了:“你这个大笨蛋,给,你顶住门,我去!”小二接住西瓜顶着门,南蛮子“嗖”一声窜里了,这家伙贪心特大,抓住人,还要拉牛,拉了牛还要弄米,折腾一大晌啦,还没出来咧。陈小二顶住西瓜在那抗门咧,时儿一长,吃不住了,一还气儿,西瓜一下掉地,“嘣”一声那大公鸡一见石门关住了。扑愣一声飞上去把石门又抓开了。因为没西瓜顶着,一松爪,“哗通”门又关住了,那大公鸡连抓三回了。不中了,力儿使完啦。一头栽地死了。这时儿,只见从石洞里冒出一股黑烟,小二心想,大概南蛮死里了,我也回家吧!从那儿以后,再也不见那洞里有啥动静儿啦。    小二来家,从兜兜里掏出那把米一瞧,原来不是米,尽是金豆,这时儿陈小二才着,那南蛮子是个盗宝贼。能生巧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749更新时间:2011-5-3120:09:26   张晰,字子白,号石松,浚县屯子乡张洼村人,清代康熙年间贡生,曾任河南荥阳、宁陵等县教谕,后晋升广东省清远县知县。    张子白幼年,在象山云绵寺中与隐居不仕的傅青主受教读书。有一天,傅先生不在塾中,这天正值荆家寨有庙会,同窗学友都说,咱们每天读书习字,煞费苦心,今天师傅不在,何不借此机会去会上玩一玩,散散心呢!说罢,学友们一哄而散。张子白一看只剩下自己一人,于是便也离学信步向庙会走去。    会上真是热闹,做买卖的,玩杂耍的,处处人山人海,他走到村头,看见一老太婆烙油饼卖,独自一人烧火烙饼,挑翻续柴,不慌不忙,手艺娴熟,干净利索。饼烙熟后,头不回,眼不瞧,用翻饼劈一挑向背后一甩,不偏不歪,不前不后,恰巧整整齐齐地撂在一起。张子白立在一旁全神贯注看得出神,瞧呀瞧,瞧了大半响,心中很惊叹老太婆的手艺高超,不由得开口便问老太婆:“老人家,您这手艺这么巧,是在哪学得的呀?”老太婆头也不抬,直管烙饼,顺口问答:“学?哪学呀!全靠自己两只手练的呗。你没听老人们常说,熟能生巧这句话吗!”张子白顿时心中大悟,也没心赶会游玩了,便立即回到云绵寺中,更发奋读书,苦练书画,天长日久,日以继夜,从不偷懒。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学业大有长进。他不但学得超众精湛的医术,并且还练就了一手苍劲有力,名扬四方的一笔好字。    “熟能生巧”这段佳话,流传至今。硫璃井的传说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887更新时间:2011-5-3120:06:52  在浚县善堂乡什村,有一口石井,上半截有一丈左右露着砖,下半截全部是褐色的琉璃,故而叫琉璃井。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口井旁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名叫柳青,这人起早贪黑,用这井里的水做豆腐,豆腐做的又白又嫩,小生意挺红火,不到一年,柳青就积攒了很多钱,人人都眼气他。十八、九岁就有好些人来提亲,后来定了一个叫王琴的姑娘,这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脸蛋儿似三月桃花,心灵手巧,谁见谁夸。    有一次,一个名叫柳大元的财主,见柳青的妻子长得漂亮,心里生了歹意。一天,这个财主趁柳青不在家,来到他家,一看柳青妻子在做针线活,就上前搭讪说:“弟妹,做咧不赖呀!”王琴一看,知道这家伙没安好心,也没答理他,这时柳大元上去动手动脚,最后把王琴糟蹋了。    事后,王琴想:去告状吧,人家有钱有势,告了也白搭,不告吧,这口气难咽。对男人说了吧,怕传出去惹人笑话,不对男人说吧,怕狗财主以后再来,左思右想,不如死了好。在一天夜里,她偷偷起来,来到井边,一头栽井里了,天将明,柳青去井上挑水,见井里有人,随叫人打捞,捞上来以后人都死罢了。     柳青一瞧自己的老婆这样死了,伤心透了,把妻子埋葬后,整天无精打采,到井边去哭妻子,一天天过去了,泪都哭干了,嗓子也哭哑了还是不见妻子的影踪。一天,柳青又来到井台上哭妻,突然,从井里窜出一股白气,象通天旋风直冲上天,柳青知道这是自己妻子死的冤,是魂显灵了。因他思念妻子入迷,也一头栽进井里了,后来,玉皇大帝知道了,就叫琉璃鬼把这口井给琉璃了半截。从此,西什村东头这一道街,就起名叫琉璃井街。姑山的传说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点击数:818更新时间:2011-5-2615:43:53  姑山俗称小姑山,位于浮丘山北,与浮丘山连为一体。关于姑山名字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  据传,很久以前,有位仙姑自西天瑶池,云游天下,看到浚县大伾、浮丘山青林碧,风光优美,东有黄河白浪滔天,西有卫水柳烟如画,这位仙姑凡心大发,在浮丘山北端隐居下来,依崖筑庐,采药种菊,为当地居民治病去疾,扶危济困,办了许多好事。后来,此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遂命天兵天将将其召回。人们为了怀念这位仙姑,就把当年仙姑筑路的这半拉山亲切的叫做小姑山。花岗石的传说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882更新时间:2011-5-258:44:16  浚县西北十五里,屯子善化山上出产一种花岗石,这种石头质地坚硬花纹斑烂美丽。传说是殷纣时,杀了比干鲜血喷洒山石上年深日久凝结成的。花岗石是很好的建筑材料。明朝皇帝得知此石,要用这种石头修筑陵园宫殿。传旨令浚县知县招集民工开采花岗石,运往北京。这给浚县黎民百姓造成了一种繁重的劳役负担。知县作了大难,便进京去找在朝的兵部尚书王越。王越是浚县人,深知浚县人采石运石的疾苦,一定要想法减轻浚县黎民百姓的劳役苦痛。  三六九日王登殿,王越向皇上奏了一本:“臣闻圣上要用浚县的花岗石修陵园宫殿,这是万万使不得的。皇上不知。臣幼年时在家乡,常见黎民百姓拿这种石头砌茅池用。说茅厕的石头又臭又硬。如今万岁用它修陵园宫殿,岂不惹黎民百姓耻笑?”皇上一听大惊道:“若不是爱卿即时奏知此事,朕几乎上了奸臣的当。”于是立即降旨,停止采运浚县花岗石。王越一本,大大减轻了浚县人的苦役。但是,明十三陵的根基还是用浚县善化山的石头铺的呢。”越保国的故事 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798更新时间:2011-5-258:38:28  在浚县城西四十里,有个岗坡村,是明朝万历皇帝的干爹王越的老家。  据说:“王越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学业未尽就满腹经论,隆庆年间,朝廷开科,他一举中了进士,职任兵部侍郎。  隆庆皇帝死了以后,太子万历才刚三岁,皇后李艳妃便扶幼主即位,垂帘听政。一天早朝后,当文武百官都退出了金殿,太师李良悄声奏道:  “娘娘千岁,臣有一本,不敢直言奏出。”  “嗨—。你我二人本是父女,有啥话儿只管说。”  李良回一看,见文武百官都走远了,便开口说:“儿啊,你看不久外国要咱来朝进宝纳贡,若隔帘一瞧是女王执掌,到那时不但外邦耻笑,要传出去恐怕庶民百姓也难免不服呀!”李艳妃一听,想了想,觉得他爹那话有理,就问:“爹,依你说咋办好?”  “依老父说么,你先把江山让给别人暂管个三年五载,等幼主长大成人,再收回印玺不晚!”  李艳妃苦思好一阵,说:“爹,这江山究竟叫谁代管才合适啊?”  “依我之意,让给那国老皇亲,也就是皇上的至近亲戚。”  “爹,我看你就是皇上的至近亲戚,我就把大印交给您老人家吧!”  李良一听,正中下怀,他表面上却又装做为难样儿说:“唉,老父我年事已高,也是力所不及啊,但为大明社稷,我不得不为女儿分忧了!”说罢,接过印玺拂袖而去。  再说兵部侍郎王越知道这个事儿以后,急忙来到宫里劝李艳妃向父讨回印玺,并直言说:“江山历来只有明争暗夺,社稷哪有相让之理!”不管他说啥,李艳妃是听不进去。王越又把太祖朱元璋从和尚到将军,南杀北战,东征西伐的创业史原原本本给李艳妃说了一番,可那李艳妃就是不理。无奈,王越退下金殿,把定国公徐延昭搬来了,俩人一起劝谏,李艳妃一见红脸儿了,说王、徐二人这是图谋不规,有意挑拨她父女之间的和气,是想谋反,他俩一听这话儿,只好忍气还府了。  再说,李良骗了皇上的印玺,第二天便登基列位,召集文武百官前来签字画押。王越不满,就借有病为名,没去上朝。这些大臣们,一半是慑于李良的权威,一半是随大溜儿走咧,都在文书上签了字,画了押,只有徐延昭不但不签不画,反而把李良臭骂一通下殿走了。  徐延昭本是开国元勋徐达的十四代玄孙,当初,徐达被开国皇帝朱元璋封为世袭定国公,赐给他黑虎铜锤一把,代代相传,就这,李良看咋不了徐延昭。  朝事过后,李良随带太监把昭阳宫给封了,封条上写着:  宫是断命宫,  新君亲手封。   哪个送水火,  定斩决不容。  再说要艳妃被困到冷宫,一连三天三夜不见有人送茶饭来,这时她才知道上她爹咧当了,怀里抱着太子思前想后,失声痛哭。  徐延昭因到府里,想起李良篡位他竟一点办法没有,气得三天三夜没睡觉,第四天天还没明他就来到王越府上,将李良登基列位的事儿说了一遍,他要王越想个办法向李良讨回社稷。王越沉思了好大一阵说:“老千岁,臣有两个螟蛉义子,一个叫王龙,一个王虎,镇守着云、贵二关,手中握有重兵。以臣之意,咱俩再进宫劝李娘娘一趟,她要不回心转意,我就给儿子下书,命他兄弟二人速带兵前来,向李贼讨还计稷。”徐延昭一听,说:“好,就这着办。”  这一文一武摸黑儿来到昭阳宫门前,王越一见门上那封条,知道李艳妃母子叫困里了,伸手把封条撕下来撕个粉碎,接着,徐延昭举起黑虎铜锤,“咚”一声把锁砸开。  俩人一进宫门,就听见娘娘和太子在屋里哭咧,来到宫里,只见娘娘坐在地上,哭咧象个泪人儿。俩人一见这,既同情,又恼恨,也不参拜,分文东武西站在两边儿,谁也不说话儿。李艳妃见王、徐二人不理她,哭咧更伤心了,停半晌,徐延昭才说:“皇后娘娘为啥哭的这么伤心啊?”李艳妃情着是奚落她咧,又羞又悲地说:“老爱卿啊,咱朝可出了大事了啊!”  王越一听接过来说:“啥事儿呀,快快请出新君,您父女好好儿商量商量!”李艳妃听了这话更是羞愧满面,急忙立起向王、徐二人赔礼:“老爱卿,都怪哀家不听您二位的忠谏,结果落到这步田地,看在先王的面上,您要给哀家作主啊!”说罢又哭开了。  徐延昭见李艳妃有后悔的意思,这才走上去劝住娘娘不哭,把王越如何招子发兵的计策说给她听了,李艳妃一听,随要把太子交给徐延昭,以伺机抱他列位。徐延昭连连摇手说:“娘娘千岁。为臣已年过花甲,耳聋不闻战鼓,眼花难观圣文,你把幼主交给王侍郎吧!”  王越接过来太子心里想:扶幼主登基到是义不容辞的事儿,只是我官职太小,万一群臣不服,闹出乱子岂不辜负皇恩?想到这儿,他开口说:“娘娘千岁,太子虽无千斤,但只累得为臣浑身上下似水浇,不是为臣推却,臣现在已有病了!”说罢,他转手要把太子还给李艳妃。  徐延昭猜透了王越的心思,接着说:“娘娘千岁,还不给侍郎加封,更待何时?”李艳妃一听也是,慌忙说:“王爱卿听封——”。  封您儿子为太保,  子子孙孙都在朝。  幼主把你干爹叫,  你与哀家称同胞!  王越一听,心里喜滋儿滋儿咧,怀里抱着太子,赶紧跑着磕头谢恩。随机仨人把事儿商量好了,王越便将李艳妃母子接到自己府里,赶紧差家人打马去给儿子下书。  没过几天,王龙、王虎领兵来到京城,一举剿灭了李良,夺回了印玺。从此,王越怀抱太子坐了皇位。门风雪避的传说 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640更新时间:2011-5-258:36:41  淇门村在淇河注入卫河处的卫河南岸。在村南有座砖石盖成的古塔。叫升仙塔。塔东门上方有砖雕题额“风雪避”三个大字。在寒冬大雪纷飞之时,这塔周围不落片雪。几丈以内象扫过一样干净,没有一片雪花。这就是浚县八大风景之一,淇门风雪避的奇景。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大乱,汉朝的后代刘秀起兵伐莽,想恢复汉朝。王莽力图灭了刘秀,铲除刘家根苗。  一次,隆冬时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刘秀和王莽的军队展开一场激战,王莽掌握朝中大权,实力雄厚。围困得刘秀草尽粮绝兵将死伤惨重,几乎被王莽彻底消灭。刘秀知道眼下不是王莽的对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刘秀组织手下精锐声东击西左冲右闯杀开一条生路,逃出了重围,策马奔跑。王莽听说刘秀突围逃跑,跃马扬鞭就追,刘秀几经周折,人困马乏,老天又偏偏寒风呼啸,风雪交加下起来了。雪花飞舞遮挡视线,人寒马滑行进艰难。经过千难万险来到浚县淇门地段。刘秀停下来想对部下作一翻抗击王莽的战略部署。可是风雪搅得人睁不开眼。刘秀悲愤填胸对天呼喊:“苍天哪苍天,你若真是有灵,就让这风雪避开我吧。”  刘秀这一喊。经动了上神,值巡的六丁六甲一齐出动把刘秀前后左右几丈内的雪都赶到了别处。天助刘秀伐莽。王莽的兵马被风雪所困。风狂雪猛使王莽的追兵看不清道路。至使大部兵马误入淇河掉进了冰窟窿里。从那时起淇门风雪避就成了浚县的一个奇景。善化奇峰的传说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573更新时间:2011-5-258:33:42  浚县城西北三十里,火龙岗东侧有两座山峰,一座峰尖如削,直插苍穹,俗称尖山,一座山平缓,状如大象,人称平山,火龙岗恰象山边放着的一条扁担。过去山上松柏参天,浓荫蔽日,七十二道山涧清泉环绕,每逢天要下雨,山上便云雾升腾,云状千奇百怪变幻无穷,有的象亭、台、楼、阁,有的象轿、马、舟、船;有和象执事、銮驾,有的象仙人飞天,人称这几座山峰叫善化山。有善化奇峰的传说。  传说古代有个二郎,他非常孝顺母亲。为了让母亲长寿,他只身到东洋大海去寻求法术,可是,一去多年不见回还。他母亲想儿心切,便出外找他,找遍了仙山神岛也不见二郎。这一天傍明,二郎的母亲又早早起来了,她远远望见一座大山背后灿烂发光,不知是个啥地方,就想去看个明白,谁知这是太阳的宫殿,没等二郎他母亲走近,太阳就把她烧死了。  正跟太白金星学艺的二郎,听到母亲被太阳烧死的消息后,怒火填胸,发誓要打败太阳为母亲报仇。太白金星劝二郎神功学成以后再去。二郎报仇心切等不下去,太白金星说:“二郎 ,你与太阳拼打,到不了太阳跟前就会把你烧死,我给你一条扁担,用它把东海两座仙山担来,趁太阳落山之时,用这两座山压住它,太阳不战自败,永世不得作恶伤人,你就报仇尽孝啦。”  二郎一听,觉得有理,拿起太白金星给的扁担就去担山啦,谁知二郎心急步快,来到浚县城西北,眼看太阳要落山了,恨不得一步跨过去把山压到太阳身上,可是二郎力大劲猛,扁担一闪把穿山鼻子挑断了。两山扑咚落下来没压住太阳。却把仙山留到浚县,平山挑成了两座平山,一座尖山。所以有“三山结钟秀”“因之忆蓬莱”的说法,说二郎救母心切手急从东海挑来的是蓬莱三仙山,许多神仙也一起被挑来啦,神仙们腾云驾雾,出入优游,幻化成奇异莫测的善化奇景,成了浚县有名的八大景之一。 玉女仙迹的传说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488更新时间:2011-5-258:29:59  玉女仙迹在大伾山东的紫金湖边,相传玉女在湖中洗过澡,湖边有放鞋放衣服的印迹,湖边有座小山叫紫金山,山青水绿风景秀丽。山腰有一溶洞,幽深莫测,鬼秘神妙,俗称玉女洞。洞旁有一清泉,泉水晶盈碧澈,四季不断流水淙淙,人称玉女泉,相传玉女长年来此打水,泉边有一块青石,石上有痕迹,说是玉女的衣裙拖擦留下的,这石叫拖裙石。  本来,玉女一直跟西王母学道,常往来于泰山昆仑之间,路过紫金山,王母见这里环水绕山风光旖旎,胜似仙境就让玉女在紫金山修炼,每日修行炼丹。  离紫金山不远有一个小村子,村里有个靠打柴为生的青年叫杨福,每天上山打柴,一次无意中看到一位苗条淑女手提水罐到泉边打水,杨福觉得奇怪,经常跟随细心察看,时间久啦,玉女发觉了杨福的行踪。两个人从互相偷看到借故明看,从眉来眼去到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  谁知道这事被西王母知道了,她便召回玉女严加管教,又用天火将紫金湖烧干,把紫金山烧光,将玉女另行发落了,杨福天天盼玉女,不见回还,他常站立张望的那个崖头,人称为樵夫崖,这些自然形成的奇山怪石,仙洞神迹,金湖玉泉比人工雕凿的更美好,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浚县的八大景之一。云溪烟雨与云溪燕语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489更新时间:2011-5-258:28:18  浚县城西门外,在一条曲折蜿蜒的卫河。河水清澈见底,过去人称卫溪。溪两崖广植杨柳,微风一吹水波潋滟,杨柳依依。秋朝冬暮,河面上云雾缭绕,好象烟雨。文人学士称之为云溪烟雨。传说河里有一鳖精,千年修炼,道行很深。秋冬季节它要吃人心滋补。好多无故的黎民百姓在烟雨的河面乘船,船翻人亡,葬身鱼腹。有人说卫溪烟雨是老鳖精制造的一种幻景,是它翻船害人的映眼术。所以人们对卫溪烟雨印象深刻,说是浚县八大风景之一。   明朝时间,浚县出了一个大官叫王越。他知道卫河上早早晚晚船渡不便。又听说黎民百姓船翻人亡的悲惨。想为浚县父老乡亲办一件好事。王越要在西门外卫河上建一座桥。可是,刚动工就遭到卫河里老鳖精的阻拦。一时云遮雾盖,恶浪翻滚,河水把造桥的砖、石用料冲走了。工匠也险些被老鳖拖走害死。有的人害怕啦。怕惹恼鳖精,说不定大祸降临。可王越不管别人咋说,还是要坚决建桥。他一方面重新备料,一方面找父老乡亲、渔民、船工询问降怪的办法。王越日夜奔波,苦思冥想。这天夜里他恍恍惚惚好象睡着一样。忽然看到一位白胡雪鬓的佩剑长老来到跟前:“志士不用发愁,利剑就能降妖。”说完,抽出自己的七星宝剑,向王越的剑一指,一道金光钻人王越的剑鞘里。一眨眼,那长老不见了。王越正要作揖致谢,忽然惊醒了。  第二天,王越全副披挂,腰悬宝剑亲临工地。只见工地上运的运,垒的垒,叮叮当当一片繁忙景象。上午天空瓦兰万里无云,谁知一过正午,一朵乌云从西北飘来,笼罩了河面,刹时间天昏地暗,风浪大作。河西浊浪中一个象船一样大的圆鳖盖时浮时沉兴风作浪。胆的小纷纷逃窜,胆大的也爬上河岸。只有王越十分镇定。他稳扎马步抽出宝剑,怒目圆睁伺机砍杀。等那老鳖盖露出水面时,王越运足力气咔嚓一声,刺中鳖盖当中,由于用力过猛宝剑扎入河底石头缝里再也拔不起来。卫河桥就在这上面建了起来。压住老鳖精永世不能兴风作浪,危害黎民。  卫河桥又叫云溪桥。在晴和天气,晚霞西边照霞光浮影象金鱼闪耀。云溪桥下,紫燕翩飞穿桥孔而过,呢喃对唱,象情人诉说钟情。所以,文人们又称此景为云溪燕语。伾山晓月的传说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419更新时间:2011-5-258:26:40  浚县城东有一座平地突兀,挺拨峻秀,古柏苍翠,万仙聚集的名山叫大伾山。山上有全国较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有八丈石佛七丈楼迷人的传说。山上还有玉皇庙、天齐庙、禹王庙、吕祖祠、万仙阁、观音殿、斗姆阁、龙洞等。各路神仙,一应俱全,单就万仙阁一处就有九千七百多个神仙。  相传有一次玉皇大帝领着众仙到泰山观看人间奇景泰山日出。路经浚县上空,看下面黄河如练,伾浮如螺,疑为一处人间仙境,按下云头到大伾山上歇息。吕洞宾突然来到玉皇面前禀奏:“启禀玉皇大帝,听说此地奇景伾山晓月,甚为奇幻,诸仙都想亲眼看看伾山晓月这一奇景,然后再去看泰山日出,两个妨碍,一举两得,看您意下如何。”玉帝当即准奏,让众仙一饱眼福。因此,各路神自找寓所住下,等待拂晓观看圣景。大伾山上就留下了各路神仙的遗迹。  蒲牢振东林,明月坠西岭。  清涵玉镜遥,光动金波迥。  ……   这是元人马德华观看伾山晓月的诗句,各路神仙来看伾山晓月,当然非同凡晌。这一天天气特别晴朗,月色分外明亮。时至拂晓,古刹声一响,各路神仙云集大伾山头,争看伾山晓月,有的往西看,明月欲坠,清涵如镜。有的往东看,碧波千里,明月初升。神仙们也闹不清,到底是月落、月升。因为拂晓时,万里黄河和苍天一色,水中月象正是初升月亮。所以后来有人说“伾山晓月望重天”。也就是在拂晓时,在大伾山上既能看到月落天象,又能看到月升天象,又因为神仙们在这里看过,也弄得扑朔迷离,闹不清到底是月落时节,还是月升时节。因此,大伾山上“伾山晓月”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奇景。  升仙塔的传说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394更新时间:2011-5-258:24:10  浚县淇门村西有一座升仙塔,塔下有一眼井,井上盖着一块青石板,青石板上立着一通碑,碑上文字模糊不清,人们口头却一直传说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淇门村里有一位叫陈祥的老汉。老伴去世早,只有一个儿子,两人打鱼为生,一天,陈祥与儿子小虎在淇河上撒网捕鱼。一网捞出一个年青貌美的姑娘。经陈老汉解救,这姑娘才又活过来,认陈老汉做干爹,帮陈祥父子洗衣做饭,生活倒也快活。  时间长了,这姑娘才吐露了真情。原来,这姑娘叫小林,是淇县人。幼年父母双逝,依靠哥哥过活,只是嫂嫂尹氏不贤良,与一个坏人通奸被小林撞见,尹氏怕丑事泄露,便施毒计把小林卖给坏人为妾。小林不从,身遭毒打锁到房中。幸有邻人王妈相救,小林才趁黑夜跳出火坑,寻找活路,谁知跳出火炕又遇虎口,半路上被坏人发觉,连夜追寻,小林跑到河边无路可走,扑河而死,幸好被陈祥父子搭救。小林在陈家天长日久,与小虎义如兄妹,情同手足,互相敬重互相帮助,恩恩爱爱成了一对捧打不散的鸳鸯。  陈祥老汉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指望着打鱼赚钱为小虎小林筹办婚事,哪料那坏人四处查找多方追寻小林的下落,突然俩个恶人来到家中,抓住陈祥老汉打得死去活来。要叫陈祥交出小林。小林不忍心干爹为自己遭毒打。便冲出门去喊到:“一人作事一人担,不许你们难为爹爹!”俩个恶人见小林出来,放下陈祥就去抓小林,小林下决心,死也不连累陈祥老汉,她径直向离庙不远的井口跑去,没等恶人追到井边,小林已投井而死。  再说小虎从河上回来,一见爹被恶人毒打将死。小林投井身亡,怒气填胸,世上恶人横行八道,简直没有好人过得日子,顿时起了杀人之心。飞身跃起疯狂扑向两个恶人,三拳两脚结果了两个恶人的性命,为小林报仇雪恨。可是,小虎又一想,我与小林曾有山誓海盟,同生共死,如今留下我一人,活有何意?再者,我打死两个人,官府岂能善罢甘休,想着想着悲愤丛生走投无路,便一头栽到庙旁井里找小林去了。  后来,人们掩埋了陈祥的尸体,可是无论如何,怎么也找不到小林小虎俩的尸体,有人说,井里有神仙,把小林小虎接走升仙了,后人为了纪念此事,在井上建了一塔,起名叫“升仙塔”。  金牛洞的传说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453更新时间:2011-5-258:18:53  在浚县善化山有一个洞,叫金牛洞。传说很久以前,山脚下住着个很穷哩小小儿,在他还不懂事的时候爹娘就死了,他靠天天给地主放羊过活,可他的个儿只比他放哩羊高一点点,身也瘦咧不行,常吃不饱穿不暖,饿得昏昏沉沉分不清哪是哪。  有一天,他跟平常一样到善化山去放羊,肚里饥得不行,再加上太阳光的暴晒,不到中午他就昏了过去,等他醒的时候,羊还在那里吃草,哪儿也没变,就是在他身边多了位白胡老头儿,活象个老寿星,老头儿瞧他醒了,就和他拉起家常,小小儿就把自己的啥事都给老头儿说了,还说:“俺村里象我这样给地主放羊、干活的多着呢!”白胡老头听到这,长叹一声,“唉,天下穷人太多了!”他又问小小儿:“你想过好日子吗?”小小儿看着白胡老头儿说:“我不要紧,只要是俺村哩穷人都能幸福,叫俺干啥都中。”白胡老头儿被他感动了,“好吧,我现在给你一棵西瓜籽,等你种下以后,就会有一头牛常在这儿吃草,到一百天的时候,你就搬起西瓜扔那牛,那头牛就变成金的了。”说吧,白胡老头儿丢下一棵西瓜籽就不见了,小小儿就按白胡老头儿说得那样把西瓜籽种好,耐心等着,等到第九十九天,他再也耐不住了,看到地上的大西瓜和在瓜旁吃草的大黄牛。搬起西瓜就向黄牛投去。因为还不到天数,黄牛丢下了一只脚,便仓慌地逃跑了,这只脚变成了金的,而牛跑进了一个山洞,变成了金牛,这个洞也就成了金牛洞。二郎庙的来历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756更新时间:2011-5-258:15:27  古时候,愚公移山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二郎神帮助愚公移山去啦。二郎趁夜里挑起两座山向东走去,打算把山扔到东海里。  二郎神来到了浚县地面,看到很多老头,小孩儿一个个拿着铁锨背着箩筐朝黎阳埽口走去。二郎神问一个老汉:“你们这是干什么的?”老汉说:“背土挡黄河口,黄河老在这里决口,不把它堵上,我们就不能安居乐业。”二郎神说:“为啥不叫年轻力壮的来干呢?”老汉说:“年轻人都被官府抓走了。”二郎神说:“像你们这样,老的老,小的小,啥时候能堵住黄河口?”  老汉说:“今年堵不住,明年堵,子子孙孙,辈辈相传,总有一天会把它堵住。”二郎神一听,非常感动:“看来,天下有决心,有恒心的人,不止愚公一人。他们和愚公一样可亲可敬。我能帮愚公移山,何尝不能帮他们堵黄河口呢?况且以山堵住。”老汉有些不信,但见这村路客人说得非常真诚,也只好让大家远离埽口,暂切歇息片刻,看过路额人怎样堵法。  二郎神一见众人离开埽口,便使出法力把两座小山现了出来。老汉听到一声巨响,便见一座小山稳稳当当堵住了黄河口。再回头看那过路客人,已经腾云上天,正向老汉挥手告别。  老汉为了感谢二郎神,便在大伾山东边的一个村子里建了一座二郎神庙。年年众人来进奉香火。时间长了,谁也不知道原来的村名叫什么啦。于是,大家都叫那个村为二郎庙村。 同山晚照西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466更新时间:2011-5-258:14:21  浚县城西南三十多里有一座同山,同山西边半山腰有一个天然石洞,洞口外有一座古庙,夕阳照射在洞口一块光洁如镜的岩石上,光芒反射,庙影向西,这就是人们传说的浚县八大风景之一:同山晚照西。  相传纣王淫乱无道,闹得天地混乱人神不安,玉帝令嫦娥派一个仙女混入宫中察看纣王淫乱无道的罪恶,伺机天诛纣灭,但是,纣王几次想奸淫仙女,都被仙女反照镜支吾过去,晚上变成早上,饮酒待晚烂醉如泥,几次都没得逞。纣王厌烦啦,把仙女送到荒凉的同山要喂狼虫虎豹。这样仙女就在同山一个石洞里住了下来。  不久,武王为了灭纣,装扮成打猎人来到同山,了解纣王内地的虚实,一只大熊在武王前面跑,要打又够不着。大熊一直跑到石洞不见了。从洞里走出一个仙女,邀武王洞里说话,仙女说:“我是天上的大熊星座,嫦娥奉玉帝令,让我化装成仙女混入宫中,查访纣王的罪恶。伺机天诛纣灭,如今你兴兵伐纣代表了天愿人意。我借给你个反照镜助你灭纣,你需要用这种镜时,它可以变早上为晚上,使纣王神魂颠倒,指挥错乱,灭纣这事委托于你,我就回天宫交旨去啦。”说完一眨眼不见啦。  武王弄清了纣王的内地情况,兵力部署,回宫制定伐纣的战略计划。在牧野兴兵伐纣,一举消灭了纣王的主要兵力,战争中使用了仙女的反照镜,纣王指挥错乱,自己的兵相互打了起来,兵力死伤惨重使纣王一蹶不振,殷朝土崩瓦解。周武王替天行道取得了胜利。后来,武王乘车专程把反照镜送到同山洞口。传说洞口还有周武王的车辙印呢。后代文人到同山询访古迹。曾有“猎熊始兴邦,姬辙驻云峤。晚来群鸟啼,西日余返照。”赞美同山晚照西这一奇景的诗句。白马坡的传说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369更新时间:2011-5-258:11:39  浚县城东到善堂一带平地叫白马坡。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在黎阳(今浚县)陈兵对战。袁绍的大将颜良,万将无敌,曹操部下的大将张辽等,都被颜良打败了,曹操无计可施,只好把在许都住闲的关羽请来。关羽登上一座小山。望了望袁绍的营盘。曹操指给关羽说:“你看那颜良大将,多么威风……”关羽笑了笑说:“我看此人在示众卖头的。”曹操给关羽斟了一杯酒说道:“将军不可轻视此人。”关羽说:“且把酒放下,待我取了那小子的头再饮。”说着便跨马提刀冲向袁绍的大营。颜良因无准备,更不知道关羽从天而降飞马冲到跟前。颜良还没拿起兵器,关羽手起刀落已取下了颜良的首级,又飞身上马冲出袁营。   关羽杀了颜良之后,颜良骑的那匹白龙马一见主人死得如此窝囊,很是气愤,长叫一声,四蹄腾空而起,一眨眼工夫追上了关羽,那白龙马又踢又咬,死缠住关羽不放他脱身。关羽见这马如此性烈,知其不可驯服,但也不忍伤害它。只好躲路而走。但那马不肯放过关羽,关羽左躲,白马左拦,关羽右躲,白马右拦。关羽灵机一动,便飞身跳下赤兔马。让马对马搏斗起来。赤兔马毕竟是马中之骏,斗了好久,那白龙马也没沾到一点便宜,于是又气又急,忽然那白龙马长嘶一声,向浚县城东边一棵大树上一头撞去,呼地一声,脑浆迸裂,那白龙马竟愤慨殉节自杀了。  白龙马的殉节,受到了许多人的赞叹。当地人收拾起那马的尸体就地埋葬了。后人把关羽斩颜良的战场起名叫白马坡。城墙四角三座楼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256更新时间:2011-5-258:09:46  浚县城真好,还得些结实,据说那是在清朝,浚县有个知县叫李永茂,为防老抬和贼寇的攻打修建的。李知县带头捐钱修样城四十丈,其余的分派给那些大财主们来修。  城墙分两层,外层是用石头和砖垒成的,里层是用桐油拌和三合土砸成的,城墙高三丈,厚一丈多,底宽顶窄,东、南、西、北有四个大城门,城门修了里门和外门。里外门中间修了瓮圈,城门上修了城楼,南城门的东边修了告天碑,砚化台。城四角准备修四个角楼,四个角楼修好仨了,只剩下西南角那个还没修好咧,这时儿,李知县他母亲来观城,走到西南角,李知县问他母亲:“这城修咧好不好?”他母亲说:“好是好,就是缺点东西。”李知县问:“缺点啥?”他母亲说:“缺四个鼻儿,要是有四个鼻儿,就能把它抬咱老家了。”李知县一听丧气了,心里说:“人的私心太大了,这私心一大再结实,再好咧城墙也挡不住贼兵。最后,他下令停止了修城,西南角那个角楼也不修了,成了个平台儿,只要见过浚县城墙的人都着是四角三角楼。无头石羊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298更新时间:2011-5-258:08:15  现在,浚县东山南边,角场营和南关外两村田地搭界那儿,立着个没头石羊,这圆圈的人都知道这是两个村儿地边的记号,可是那石羊头弄哪了呢?  传说很久以前,石羊南边有个村儿,村里住着一个光棍王老汉,有一天,王老汉傍黑儿,挑满满儿一缸水,第二个早起,王老汉做饭,到缸那儿一瞧,缸里一点水也没了,一回,二回,天天儿成这了,王老汉坐不住了,他暗下决心,一夜不睡,也要弄个水落石出,这一天,王老汉照样把缸挑满,藏到一个黑影儿里,等到后半夜儿,从外面进来一个高大的动物,来到缸跟儿,把头伸缸里歇起来水啦,王老汉明白了原来作怪的是它,不一会儿,缸里的水就叫这个家伙喝完了,它抬起头扭头就走,王老汉在后头眼着,想瞧瞧到底是谁家的牲口,夜里不上圈,来搅乱别人的生活,走啊!走,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两村地边搭界那儿,立住不动了,王老汉心想:噢,原来是石头羊成精了,走过去从腰里抽出烟袋,照羊头上狠狠地敲了一下,哪想,就这一下,羊头被老汉敲肚里去了。从此以后石头羊就没头了。 颜良墓的传说作者:中国民间…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学网点击数:595更新时间:2011-5-258:05:22  浚县,古称黎阳,在城东东南面十五里处,是有名的古代战场——白马坡。离白马坡不远的西北边,有一座土墓,墓前有一块大石碑,上有清朝县令刘德新亲笔书写的碑文——汉将军颜良之墓。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桃园三结义中的忠良名将关云长。就在这白马坡战场上曾刀劈过颜良、文丑二人。  那时,关公立马横刀,与颜良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心生一计,他骑马向北佯败而去,颜良哪肯罢休。穷追不舍,直追到战马首尾相接之际,只见关云长蓦地挥刀转身,刀光飞影,一下,来了个回马刀,把个颜良的头颅抛出一丈远。  咱不说关公如何得胜回营,只见颜良将军那乌驹战马,在失去主人的情况下径直向北跑去,跑了三里多路,身觉一轻,原来是颜良的尸体坠落马下。乌驹马可不知道,没听见将军令,还是四蹄狂奔如飞,此乃是颜良将军精心挑选的良马神驹。又跑了五里路程,自觉情况不妙,于是一嘶长鸣,回首望主,但见脊背上空空如也,没人了。方知主人已去,不胜悲伤,一声长嘶,一头栽到在地,等到第三声恸天长鸣之后,一命呜呼,生气死了。  后来,颜良的兵士人为将军哀悼,仓促间倒出追随主将而留在战靴中的黄土,把颜良的头颅埋葬了。由于颜良的尸体和那战马的尸体接近关羽军营,无法前往,但只见片刻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惊动老天爷。风一停,只见两堆方圆百顷的沙丘,掩盖住颜良尸体和乌驹尸体,成为千古不磨的墓家。  多少年来,颜良头颅,一色的山岗红土,与周围盐碱土迥异。向北三里有一丘黄沙,乃颜良战马乌驹之墓。朱三太子与青龙寺作者:李小勇等文章来源:大伾山文艺点击数:673更新时间:2011-5-117:37:39  凡是看过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的人们,可能都知道朱三太子其人。那么可知朱三太子与河南浚县的密切关系吗?请让我慢慢的讲来。  话说明朝后期,政治极度黑暗,土地高度集中,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阶级矛盾日趋激烈,明王朝已濒临溃灭。在这种形势下,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于公元1627年登基。在他统治期间,皇室官僚广占民田,赋役苛重,天灾流行。从崇祯二年(1629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连年发生严重旱蝗灾害,草木枯焦,庄稼绝收,农民吃树皮草根,甚至吃白石粉。然而明政府照旧催征田赋,还不断加派军饷,广大农民实在活不下去了,纷纷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支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他们提出“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的口号,深受城乡广大群众的拥护,起义军队伍很快就发展到几十万人。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在西安建国,年号大顺,建元永昌,并积极准备对明政权举行最后攻击。军情讯息很快传入北京。崇祯皇帝急命礼部尚书王铎奉手谕去南京募兵。王铎在途经河南浚县时下榻于察院(今浚县第一实验小学),并於崇祯十七年二月七日游大伾山,在龙洞南摩崖石上题字,即现存的“鹭涛虎岫”和“仙崿”两处遗迹。  从崇祯十七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北上,经山西大同、宣化进入居庸关,三月十七日农民军已至北京城西。城外明军三大营不战而降,北京西郊的农民也起来帮助李自成的军队攻城。就在这紧急关头,崇祯帝密诏三太子的贴身太监王之明,让他尽量多带些金银财宝,换上普通人家的衣着,带领三太子逃出京城,“赴南京冀得”,就是奔三太子的伯父福王朱由菘(崇祯帝的堂兄)那里避难。  说到福王,诸位会问,他不是在河南洛阳为藩王吗?怎么又到南京呢?事情是这样的:第一任福王叫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均的儿子,于万历(明神宗的年号)二十九年(1601年)封为福王。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到河南洛阳就国,得良田两万顷。他到洛阳就任藩王后,淫乐无度,广蓄家产,贪暴成性,再加上连年蝗旱灾害,广大农民恨其万分。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破洛阳城,杀死了贪暴的福王朱常洵,以平民愤。其子朱由菘带上母亲邹氏逃出洛阳,渡过黄河北上到了怀庆(今河南沁阳)。第二年农民军攻占了怀庆,朱由菘母子失散。犹如丧家之犬的朱由菘又逃到了南京,并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继承福王封爵,并蓄集江淮兵力。因此,崇祯命太监王之明带三太子“赴南京冀得”。  再说北京,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农民军攻进西直门并迅速占领整个外城。此时紫禁城内慌乱成一团,后宫的锦衣卫、太监宫女们纷纷携财宝等物逃走。当晚,崇祯帝下诏把皇后和嫔妃们一律赐死。三月十九日晨农民军攻占了紫禁城,崇祯帝在贴身太监王承恩的带领下,离宫出后宰门登上万岁山即煤山(今景山),在一棵老槐树上吊死。同年五月福王朱由菘在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的拥立下,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封王铎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到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二十四日,清军攻占南京,王铎降清,福王逃至芜湖被俘,次年被杀于北京。这是后话。  回过头来再说朱三太子主仆二人,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逃出京城后的第四天,便听到南逃的人们纷纷传扬京城全部失陷,崇祯帝已自缢煤山。太监王之命生怕农民军追捕,又恐被人们认出主仆二人身份,所以带太子尽量走一些人烟稀少的荒僻路径。因王之明从未出过宫门,且太子年幼,故而行程十分缓慢。至顺治二年(1645年)秋,二人才走到河南浚县城西顺河街,投宿在高家老店。主仆二人正用晚饭之际,听其他住店的客人议论:南京早被清军攻破,王铎降清,福王被俘云云。主仆二人听后,万分惧怕,心灰意冷,一夜未眠。在走投无路、复兴社稷无望的情况下,王之明决定,在浚县浮丘山西麓,卫水之东傍(今浚县城镇菜园街南头路东),择吉地五亩,面南建寺院一座,取名曰“青龙寺”(又叫天放禅院)。主仆二人落发为僧,王之明取法号为孤大僧人,太子取法号为天放僧人,主仆二人以寺院避劫难,终日侍佛为事或云游他地。之后,寺内又收了不少僧徒,寺院香火渐渐兴盛起来。朱三太子天放,随着年龄的增长,思念母亲的心情越来越重,在孤大僧人王之明的策划下,在青龙寺北一箭之地(今浚县城镇菜园街路东“三霄亭”院内)建一座庙院,取名“遥参亭”,专供朱三太子天放母亲灵位。每逢五日晚,天放僧人均到遥参亭母亲灵位牌前,面北遥望天空,嘴里念念有词,参拜母亲。光阴似箭,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冬,孤大僧人圆寂,葬于浚县城南五里许大道东侧,其墓塔因距浚县城内中心“文治阁”五华里,故人们俗称五里塔。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天放僧人圆寂,葬于寺院东侧浮丘山西麓山披上。两座墓、塔皆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浚县县令刘德新曾骑马巡访青龙寺,见寺院已荒落,惜哉之下赋诗一首,并令属下刻于碑上留念。其诗题名为“过天放禅院不遇” 。诗的内容是:不堪匹马晓霜前,因到双林一问禅,香案沉云僧寂寐,石床坠叶鸟翩翩,客来窃喜虎溪近,人去空留龙杖悬,我已长生频觅诀,无生更拟礼生仙。落款为:清康熙岁次壬戌之秋白云岭石痴抱元子题。刘德新的图章也刻于石碑之上。刘德新的号为抱元子。石碑今尚存于浚县城镇菜园街村民委员会对门路东“三霄亭”庙院大殿拜厦南墙上。青龙寺毁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据当地老人说,当时寺院内有大石碑数座,寺院后院有喂养牲畜的大石槽三条,每条皆有数尺长。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当时青龙寺的盛世之景。可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青龙寺的旧址被村队规划为民宅。有当地村民讲,寺院里的石碑被埋在一民宅的根基下。(李小勇李可湘)二郎神担山堵河口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上收集点击数:546更新时间:2010-10-2911:58:07  由于黄河经常泛滥,浚县人深受其害,因此,水神成为浚地民间所信仰的主要神灵,从大禹到二郎神,再到“镇河将军”(弥勒佛),构成了浚县先人祭祀神灵的基本谱系。  大禹是被浚县人最早奉祀的神灵,接着被信奉的是二郎神。二郎神是专司水患及疾病,有劈山之功,遣水之能的勇武有力之神。二郎神在浚县的传说丰富多彩,大都与治理水患有关,典型的是“二郎神担山堵河口”。  说的是:有一年,愚公移山,感动了上帝,上帝命二郎神帮助愚公移山。二郎神担起两座小山,出了济源王屋山往东走,打算把它们抛到东海。到了黎阳(今浚县),二郎神见很多人正在黄河岸边抬土、搬石,堵口复堤。二郎神便化作凡人,了解到黄河连年在这里肆虐泛滥,老百姓年年堵河口,年年遭溃决。二郎神感到,这些堵河口的普通老百姓,和移山的愚公一样,是最可钦可敬的人。他继而想,若将这两座小山放在这里,不是既帮助愚公移了山,又帮助黎阳的老百姓堵了河口,治了水患吗?于是,他就将这两座山放在了决口处。  这两座山,一座是现在的大伾山,一座是对面不远的浮丘山。二郎神治理河水有功,当地人就祭祀他。据《浚县志》、《大伾山志》记载,大伾山,浮丘山上最早的庙宇就是二郎神庙。不仅如此,在大伾山东3公里处,还有两个以二郎神命名的村庄,一个是南二郎庙村,一个是北二郎庙村。据传,两村原都叫尚高村,后因在村中建有二郎庙,即按方位叫南二郎庙村、北二郎庙村。由此可见,人们对二郎神的信奉和敬仰。睡爷爷”为什么爱出汗作者:著者文章来源:《浚县石刻艺术》点击数:505更新时间:2010-10-2911:44:53   大伾山阳明书院洗笔池石崖上方,有一处平坦的石坪,背依山崖下临峭壁。崖壁上历代文人题字比比皆是,有“东嗥舒啸”、“划然长啸”。旁有楼阁一间,题额张仙洞。张仙就是张三丰。楼内依石壁有一张卧榻,榻上有一石雕睡像,这就是张三丰睡像,人称睡爷爷。旁边还有一弟子正在为他打扇呢。每当天气变化,快要下雨时,石像身上就会湿淋淋的,好像出汗一样。  张三丰,本名叫张通,字君宝,号玄玄子。辽东懿州人,金末元初时道士。《明史·方伎传》称张三丰长得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发如戟。传说他无论寒暑,只穿一件纳衣披一蓑衣。吃饭也很奇特,有时一餐能吃数斗,或一天数次,或几个月不吃一次饭。破衣烂衫,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  张三丰曾在华州太守手下当一名小吏。一次他与太守去华山拜著名仙师陈抟。中间来了一位道士,蓝袍葛巾,态度傲慢。陈抟对他十分尊敬。二人谈笑风生,旁若无人。一会那道士从袖中摸出三个枣子,一红,一白,一青。说来的仓促,没带礼物,只有这三个枣,我们分着吃吧。说完,他自己先吃了一颗红枣,给了陈抟一颗白枣,剩下青枣给了太守,太守觉得被人下看,将青枣给了张三丰,张三丰立即吃了,顿觉精神焕发,身轻体健。道士大笑,飘然而去。大守吃了一惊,问这是何故?陈抟道:“这道人就是仙人吕洞宾,三个枣子是仙枣,分上、中、下三种。太守大人凡身俗骨,只能吃青枣,修身之道,不可一步登天。”太守听后,懊悔不已。  而张三丰自从吃了吕洞宾的仙枣,已渐得道。能日行千里,登山时健步如飞。便浪迹江湖,还收了几个弟子跟从他学仙求道。有一天他驻足金台观,突然对弟子说:“我今日当死。”不一会,就气绝身亡。弟子们慌了神,赶紧为他办理后事,刚要下葬时,听到棺材里好像有什么响声。弟子侧耳细听,原来里边张三丰喊他的名字。大家七手八脚将棺盖掀开。谁知,张三丰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从棺材里爬了出来。有了这一次,弟子们知道了张三丰会“阳神出游” 。没过多久,他又死了,弟子们等了几天,不见他活过来,就又将他装入棺材,埋到了山坡。其中一个弟子想念张三丰,光想着师傅再次“死而复生”,就说:“万一师傅活过来怎么办,我们不如扒开坟墓再看看。”一行人又回去将墓扒开,打开棺盖,原来里边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弟子吃惊不小,这死了的师傅往哪神游了?  早在这事之前,朝廷就想让他进京传授长生不老之术,几次派人寻访,都找不到他,这次张三丰“死而复生”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廷更急着找他,可是无从知道他的下落。  原来,这次他出游后,到了黄河岸边的大伾山上。这里古柏参天,青石峥嵘,张三丰隐匿修炼,不为人知。他纯朴敦厚,乐于助人,为周围的乡民做了许多好事。有一年收麦时,山下庄户们作难人手少,忙不过来。到了夜里,从西北天空漫上来一片乌云,眼看就要下雨,还有好多麦子没有收回来,心想,要是张三丰能来帮忙就好了。谁知天明到地里一看,麦子全被割倒,捆成了捆儿。主人很惊讶,心想,肯定又是张三丰这个大善人。于是,他们连忙跑到山上来,要感谢他,可到了张三丰住的地方一看,他已化作石像,石像身上还水淋淋的,像刚出过大汗。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传遍了十里八乡。人们都来敬奉张仙,并说他会气功,自己身上什么部位不舒服,只要一摸石人像的部位,就会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石像通身被摸得光亮光亮。千佛洞的来历作者:著者文章来源:《浚县石刻艺术》点击数:518更新时间:2010-10-2911:43:23  传说,千佛洞所在的青石岩当年是极乐世界须弥山上的镇山之宝,非常富有灵性。  一天如来佛巡游须弥山时,从它跟前走过,衣服带被此石一角挂住,怎么都解不开。佛心中非常恼火,就想一脚把它踢走,但转念一想,莫不是它不愿在此甘守寂寞要有所求?佛就问它:“你莫不是要出须弥山?”这一问,佛的衣角果然就放开了。佛家讲的是静修正果,遍证菩提,你这么急着出世,说明还没有修炼到家。于是如来佛就将它放到东洋大海的海底,让它在那里继续忍受更大的寂寞,让海潮与它做伴。并说:“啥时候海枯水干,便是你出世之时。”寂寞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修炼。如忍受不住寂寞,就成就不了事业,人尚如此,何况是富有仙根的灵石呢?也不知过了多少万年,灵石静静地修炼,耐心地等待。终于有一天海水干枯,海底成了平地,灵石有了出头之日。它的四壁,至今还保存着海水冲刷浸蚀的痕迹,很原始,很生动,它让人想到沧海桑田的巨变。到了唐代,佛事大兴,武则天在洛阳龙门捐脂粉钱开造了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一时间天下人仿效,浚县的善男信女终于发现了这块静修了多少万年的灵石,开洞造佛,普渡众生。每天香火旺盛,行人接踵。灵石这才了却了心愿。  当然,浮丘山与大伾山均是太行山余脉。从地质年代讲,均属5亿年前的寒武纪生成的石灰岩山体,造山运动使它从海底升成陆地,并成了山岗。这块岩石当初的确是海中的一块礁石。龙洞与龙生九子 作者:著者文章来源:《浚县石刻艺术》点击数:506更新时间:2010-10-2911:35:27  大伾山龙洞因宋代人在天然石洞口雕刻五条蟠龙而得名,它生动体现了中华龙文化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传统现象,龙洞吐祥烟自古就是浚县八大景观之一。宋徽宗还封龙洞之神为康显侯,太师鲁国公蔡京书写圣旨,如今圣旨碑就在殿内存放。  传说中的龙是祥瑞安宁,昂扬奋进的象征。明代人杨慎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后人将它们的形象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地方,以示祥瑞安宁或消灾辟邪。那么,龙生九子分别是谁呢?  囚牛(qiú niú):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欢音乐、蹲立于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在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物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yá zī):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嗜杀好斗,刻缕于刀环,剑柄吞口。  嘲风(cháo feng):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樑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蒲牢(pu láo):平身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狻猊(suān ni):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赑屃(bi xì):又名龟趺、霸下,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在撤出北京旧城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年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狴犴(bi àn):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形象老虑。  负屃(fù xī):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的头顶。  螭吻(chì wěn):(又叫鸱尾),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  对九子龙的除上述几种说法外,还有:  饕餮(tāo 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左传.文公十八年》上有这么一段: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昌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积极,不分孤寡,不恤究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蚣蛑:应为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兽形。  椒图:形状象螺蚌,性好闲,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由于龙的特殊地位,据说历史上龙洞就很灵验。宋代政和年间,徐知县到浚县刚上任,就遇到大旱。他听人说龙洞很灵,就率衙门里的人上大伾山求雨。烧香祷告一番后,到了夜里,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下了一场透雨,旱焦的禾苗返了青。当年“麦秀两枝一禾四穗,”得了好收成。第二年又遇到个卡脖旱,麦苗干的能点着火。徐县令和上次一样又上大伾山求龙神降雨,还真的又普降好雨,庄稼丰收。徐知县说,真是神龙啊!就写了折子递给了徽宗皇帝。皇帝一看大喜,命太师蔡京起草圣旨,封龙神为康显侯。从此龙神名声大振,千里百乡的人都来求拜。秦政过也碑作者:著者文章来源:《浚县石刻艺术》点击数:442更新时间:2010-10-2911:32:57  在白寺山东麓,立有一通石碑,上刻四个大篆字“秦政过也”。  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一次下来察看,在山上歇过脚。等他走了以后,人们在他歇脚的地方立了一通没有刻字的石碑。这明里是对他的纪念,实际上是向后人昭示,不要再读书识字了,免得招祸。  后来,朝廷里有个大臣知道了立碑不刻字这件事,就对秦始皇秦明了。秦始皇问:“他们立碑,为啥碑上一个字不刻呀?”那大臣说:“他们不敢。”秦始皇又问:“为啥?”大臣说:“因为他们害怕刻字招灾呀!”秦始皇一听,就亲自来到白寺村,在这通无字碑上刻下了“秦政过也”四个大字。这是啥意思哩?说是始皇帝从这里路过也行,说是他焚书坑儒犯了过错也中。秦始皇狡猾着哩!镇河将军 作者:著者文章来源:《浚县石刻艺术》点击数:458更新时间:2010-10-2119:01:14  浚县大伾山东崖,有一尊身高八丈的大石佛,人称“镇河将军”。  《尚书·禹贡》篇记载:大禹治水“东过洛汭,至于大伾”,他遇溢修堤坝,遇阻疏河道,终于把涛涛黄河水引入东海。田畴五谷丰登,黎庶安居乐业。  好景不长,祸端又起。黄河入海,泥沙俱下,使东海水变了颜色。一天,龙宫里宴请宾客,舞女翩翩,乐声缭绕,龙王手捋胡子,眉飞色舞,好不惬意。忽然海水混浊,灯光暗淡,贵宾们个个瞠目结舌。龙王责令左右速速查明原因。巡海夜叉禀报:“大禹挖了一条大河,将泥沙泄入大海,故有此般光景。”龙王拍案而起:“好你个大禹,孤与你前世无冤,今世无仇,为何偏与孤作对?”于是传令虾兵蟹将,兴风作浪,以泄心中怨恨。刹那间,泥沙翻滚,河水倒流,万顷良田顿成汪洋,一场灭顶灾难降到黎民头上。  正在西天讲经的弥勒佛,听到生灵们呼天呛地,用慧眼一望,方知东方出了祸患。于是驾起祥云,来到浚县大伾山上。一看此情此景,顿时发了火:“好你个敖广,竟如此胆大妄为,为了一已之私,不惜涂炭亿万生灵……”弥勒佛火气太大了,一顿足竟跺下去丈把深个大坑。一闪身,就势坐在石崖上,用手一推,惊涛骇浪乖乖退向东海,虾兵蟹将狼狈逃走,一场风波终告平息。  东海龙王不甘心,趁弥勒佛闭目养神之际,又来兴风作浪。弥勒佛看到这情景,就把自己的法像留在这里,依旧端坐山崖,举起右手,双目盯住万里黄河,使河水永不得倒流。  至今,大石佛的脚仍踏在大坑里,右手曲肱前举,目视东方,嘴唇紧闭,表情庄重,仍似当年一样,护佑一方生灵。灵狮报恩守山门作者:著者文章来源:《浚县石刻艺术》点击数:550更新时间:2010-10-2118:59:15  碧霞宫山门外的狮子活灵活现,雄狮昂头张嘴,威武雄壮;母狮低首合嘴,慈眉善目,它脚下正逗着一头小狮子,背上还爬着一头小狮子。这一家四口,为报答碧霞元君的救命之恩,长年累月为碧霞宫镇守山门,妖魔邪气不敢近前。   那一年,元君出了泰山,到全国巡游,查看民情。到了太行山,忽然听见山谷中有野兽长啸,听声音很凄凉,分明是在向元君求救。碧霞元君按落云头,来到谷底,见是一只西域雄狮,摔断了腿,趴在那里没法动弹。原来这只狮子初到中原,误入太行山猛虎的家园,被一群老虎追赶,从山崖上摔了下来,被摔断了腿。狮子是西方灵兽,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一头狮子。碧霞元君的救苦救难、善心义德妇幼皆知,她咋能眼见着狮子受此痛苦呢?只见元君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一粒仙丹,让狮子张大嘴,给它投进嘴中。狮子服了仙丹,一会儿那腿就不痛了,摔断的地方也长好了,站起来就能走动。元君又吹口仙气,一朵祥云将狮子从谷底托上了山顶平地。碧霞元君拍拍灵狮的头,让它好自为之,便又驾起云头巡游去了。  等碧霞元君选中了浮丘山建了行宫,那头狮子不知从哪得了消息,就领着一头母狮子还带着两只狮子娃来到元君的行宫山门外往那里一蹲,说啥也不走了,专门为碧霞元君看守山门,时间久了它们就变成了石头狮子。石狗吐元宝作者:著者文章来源:《浚县石刻艺术》点击数:545更新时间:2010-10-2118:51:12  浮丘山西狗门胡同口山坡上,有一只石狗,据传它会吐元宝。如今,石狗还蹲在那里,只是头没有了,它的头是很早以前让一位叫王老五的人砸掉的。  王老五家就在狗门胡同里,靠卖豆腐过日子。他每天天不亮挑着豆腐挑出门,正好从石狗身边过。时间一长,石狗被感动了,它想:这么能干又能吃苦的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得想办法帮帮他。  有一天,王老五卖豆腐路过这里,看见狗嘴里衔着个明晃晃的东西。他放下豆腐挑,上前一看,见那闪耀的东西“扑嗒”一声掉到了地上,把老五吓了一跳。拾起一看,呀,原来是个大元宝,这下可把他喜坏了,连忙把大元宝装到兜里,大步流星跑回家去了。  第二天,老五早早守候在石狗旁。等到昨天那个时辰,石狗又吐了一个大元宝。他比昨天还高兴,心想:真该我时来运转了,一天拾一个大元宝,不出几个月,就有花不完的钱,享不尽的福,我再也用不着去卖豆腐了。果真这样,没多长时间,老五真的富起来了。王老五呢,不再卖豆腐了,天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寻花问柳,俨然似官宦之家的阔少,穷街坊向他借钱,他却比谁都刻薄,死活不肯相助。  这一天,老五又来到石狗旁,元宝还没有吐出来。等了一个时辰,元宝还在狗嘴里衔着。他怕别人发现这一秘密,一气之下,顺手从地上搬起一块石头,用力朝石狗砸去,“喀嚓”一声,狗头被砸掉了,他赶紧去抠狗嘴里的那个元宝,拿到手里一看,傻眼了,原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头蛋。  王老五五肚六气回到家里,想清点一下家中共攒了多少大元宝。打开箱子一看,哪里还有什么元宝,满箱子都是石头蛋。转眼间,王老五又成了穷光蛋,仍挑起豆腐挑沿街叫卖。和当初不同的是,街坊邻居也不愿答理他了。王越传说系列 作者:xx0392文章来源:网上收集点击数:1898更新时间:2010-6-178:24:49  王越,字世昌,河南省浚县钜桥镇冈坡村人,生于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浚县志》(1990年版,下同)记为1423年,不知何据。仪表奇迈,颖悟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补县学生。景泰元年(1450年)乡试中第三名,会试中第三十三名。景泰二年中进士。据说在廷试时,忽然刮起一阵旋风,王越的答卷被风刮去,监考官重新给他一张卷,他居然在所剩的有限时间内做完,并且得中进士,其聪明敏捷可见一斑。  一、王越出世  传说王越祖上并不很富裕。住在浚县钜桥岗坡村一个荒石块垒砌的院子里,有三间破门楼和几间草房。有一天风和日丽,两个钦差大臣到浚县火龙岗运龙岗石修御花园用。两个钦差大臣刚到火龙岗上,天气骤然大变,雷雨交加,电闪雷鸣。两个钦差无处避雨,只好狼狈地跑到岗坡村一个门楼下避雨。他们两个整了整衣冠。擦了擦脸上的雨水,刚刚站定。忽听院内上房里一个孩子呱呱落地了。不一会,一个老婆儿从院内出来给门神烧香,感谢七十二位全神保佑,小孙孙平安出生。老婆出来一看,见两个穿大官服装的人站在门的两边,不由地感触说:“老天爷呀,叫你们朝里的大官给俺把门来啦,都怨这场大雨呀!俺小孙平安生下来啦。您到里面喝喜面吧。”两个钦差领情感谢:“恭喜老太太好福气呀!”“嘻,福气呢,俺这火龙岗上,添人增口多作难。俺比不得您呀,都官宦人家。吃穿不愁。那怕俺孙孙长大弄个一品半品的小官呢,我老婆儿也就不发愁啦。两个钦差听着老太太的唠叨,心中还怪好笑呢。顺嘴说道:“恭贺令孙一品当朝,不要忘了门官的功劳。”说着,不一会儿,天睛啦。两个钦差忙着去运龙岗石的事儿。早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这岗坡王家的孩子,取名王越,长大成人,身材高大,力大善射,广涉史书,胸有奇才。考中了进士,当了明朝的兵部尚书,威振四方,成了显赫一时的人物。  二、王越上学  王越出生在浚县钜桥岗坡村。他家景并不很富余。王越小时候割过草放过马,农闲时上学读书。有一次王越在火龙岗上放马,正走着猛不防脚下被什么扎了一下。王越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些蒺藜。顺手薅起来扔到一边。嘴里说着:“这蒺藜长着刺干啥!”从此以后,岗坡南边荒地上一些蒺藜就不长刺啦。人们都说这是王越封的。王越在火龙岗上读过书,现在岗上还有王越坐过的石凳和读书台,王越读到兴奋处,诗兴大发,就站在蓝天下火龙岗上大喊起来:“妖狐姣兔兮眼荒台,秋风秋草兮鹰不来,我思古人兮安在哉?”村里粗通文墨的人知道啦,都说:“小越这孩子不凡,还有个远大志向呢。”邻人们都劝说王越他爹:“别让孩子割草放马了。送孩子到城里上几年学吧。说不定咱岗坡还能出个大人物呢。”王越他爹就变卖了家产,为王越上学方便就把家搬到浚县城里北街路西啦。王越到南关上学。有一次老师发现王越玩赏从老家岗坡带来的龙蛋石。老师说他:“男子汉应该心在朝廷,放眼朝野,不应该眷恋家乡。”王越听了就把龙蛋石收藏起来。放学时路过一个土地庙,就把龙蛋石埋在土地面前香炉里的沙子下面。并说:“土地,土地,三分神气,你看不住龙蛋石,我罚你到云南扫地。”从此,王越用心埋头读书学业大有长进。等到放假啦,王越又想起了龙蛋石,可是到土地庙香炉里一刨,龙蛋石没有了。不知是那个费力孩子拿走啦。王越也就不再思念家乡啦。  由于王越发愤学习。后来考中了进士。当了大官。奉旨到云南巡视。王越的八抬大轿热热闹闹,吹吹打打正在大街走,突然一个旋风一直跟着王越的轿旋转,王越事先有令,新到云南人地两生,路途不停以防不测。一切事务府内办理。三声炮一震,鸣锣开道,前护后拥的衙役们喝五吆六:“老爷有令,且莫拦道,一切事务,回府办理。”旋风才算停息啦。王越回到府内,身体有些劳累。一打盹儿,做了一个梦,土地前来诉冤:“王大人,当年你的龙蛋石丢啦,罚我来云南扫地已经几十年啦,总不能一辈子不让回去吧。” 王越忽然警醒,当年在南关上学时,还真有这么一档子事儿。于是,王越回禀皇上。皇上封浚县南关的土地为督土地,总管全国各地的土地。庙宇五间,拜殿五间,一切香火如旧,这样浚县的土地才从云南回来啦。所以,浚县的土地庙比外地的规格都大。  三、王越输同山  一次,王越回乡省亲,浚县县令前去拜访。再感谢王大人划定淇河浚地。为浚县办了不少好事。王越问:“这几年浚县收入怎样?”县令面有难色的回禀:“浚县低地方,十年九淹。境内有几座山,石多土少又不打粮食,多亏王大人在朝里关照,这几年总算还能维持。”王越说:“地不分好坏,一亩地顶一亩这个征粮法,对浚县来说难处不少。能不能让长垣那平原地代替浚县负担一些?”浚县县令不解地问:“那儿哪能呢?”王越胸有竹地说:“能。你只要听我的指点就行,定能让长垣替浚县拿一些粮饷。”不多一会儿,长垣县令,淇县县令,汤阴县令,内黄县令等都来拜访王越啦。王越一一接见,亲热叙谈。晌午又设盛宴招待。各位县令个个吃得洒醉饭饱。肠满油肥,好言多说,唯命是从,万望王大人多多栽培。王越又把诸位留下,夜晚又是洒绿灯红热闹一番。王越说:“诸位都是地方上的父母官。来到这里不必拘束,可以随意一点,歇一歇玩一玩。打打麻将,下下宝,各显其能。  王越撮合浚县县令与长垣县令下宝。长垣县令押的是铜钱万贯,浚县县令押的是同(铜)山一座。这是王越指点浚县县令这么干的,而且只准输,不能赢。结果,把同(铜)山输给了长垣县令。事后长垣问同(铜)山在哪?浚县县令领着他到荒同(铜)山上一看,方知自己上当受骗。但这是在王大人面前说的话,又不能反悔。从此以后,长垣县一直替浚县拿同(铜)山一带荒山野岭的粮饷。浚县县令的日子才好过啦。  四、王越的放马场  王越出生在浚县钜桥岗坡村,这村正位于从汤阴延伸到浚县境内的火龙岗的西南角上。这火龙岗南北长四十五里,东西宽十里,是王越幼年时常常放马的地方,称做四十五里放马场。  一次明朝皇帝来浚县察看民情,王越亲自护驾前来,察看了大伾浮丘,察看了黄河故道,人马三军好不热闹,王越想趁此在皇帝面前奏一本,说浚县本是黄河故道,沙荒之地不打粮食,应该免粮。可是千古河流成了沃野,麦苗长得十分旺盛。眼看此计不行了。突然一计又上心来。晌午,在县衙大摆宴席,招待皇上。王越令马童把马拉到城外地里放马,这样城外作为皇上的放马场,浚县就可以免粮啦。王越安排妥当,就去请皇上圈免马场的粮饷。皇上洒醉饭饱,王越一奏,皇上可准奏了。放马场免粮。王越想:可为浚县人办了一件好事。谁知王越的舅舅是一个很别的小老头儿,当王越的马童去城外放马时,眼见好好的麦苗被马吃啦,怪可惜咧。王越的舅舅拦住,无论如何不让放马,硬要把马赶到火龙岗上去啃草,结果,没得圈免了浚县的皇粮,只把四十五里火龙岗当做放马场,王越的舅舅后悔也来不及啦。  五、王越修桥  浚县城西门外有一条上至新乡下通天津的卫河,出入县城必须船渡,很不方便。王越从上面拔款叫浚县县令在西门外卫河上修一座桥。县令去请示王大人这浚县大石桥怎么修法。王越说:“桥在浚县要有利于浚县,大大的小小的由你去建,桥要结实,钱留浚县。”话还没来的及解释清晰,皇上召王越匆匆上朝去啦。县令回来召集浚县的石匠土工运石建桥。选用最好石料,给工人们优厚的待遇,以利于钱留浚县有利浚县。  建桥的人劲头很高,没多久建成了一座五孔桥,来往车辆方便,上下通船顺利,东西南北车船畅通无阻。县令满以为能得到王越的赞赏。谁知王越到浚县桥上一看,狠狠把县令批了一顿。王越说:“本该大大的桥,小小的桥眼,来往船只到此停留转卸,让浚县人万世千秋能收船、货停存费和搬运费,让南北二京的富户商贾把钱留到浚县。如今这么大大的桥眼,商船顺流而过直通天津,谁还肯把钱留到浚县?”县令听了,后悔不已。 张子白嫁女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62更新时间:2010-1-716:28:58  大清乾隆年间,浚县城西30里的张洼村出了个有名的书画家---张子白。张子白的书画泼墨为宝,画的鸟会叫,画的月亮会发光。张子白也当过县官,为官廉洁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时无钱陪送嫁妆,只送了一箱字画,让女儿一辈子享用。  可是亲家是个土财主,不懂字画之珍贵。还嫌弃这些陈年旧纸太站地方,就让伙计搬后院烧了。小伙计看字画好玩,就想顺手那一幅。可惜抽不及时,只得半幅。于是就把这半副挂在寝室。  一天晚上,土财主路经此屋,听得许多鸟雀直声自屋内传出,就推们而进,小鸟就都飞回了画中。再看这间屋子,半边如白昼,半边是黑夜。土财主以为自己眼睛花了,就关门而出。可小鸟之声又出现了。进去看和刚才一样。他就知道画是宝物了。就和小伙计商量,愿出白两银子购买。伙计说“本来就是你的,是你要烧掉的。还你就是了”财主答谢。悔恨自己当初有眼无珠不识宝啊。千佛寺石窟的美丽传说作者:马珂文章来源:网上收集点击数:989更新时间:2009-5-2711:40:56  千佛寺石窟是在一整块巨石上雕琢的。这块巨大的孤岩,乍一看,倒真像是从别处运来单放在浮丘山巅这片平整的山头上的;又好似从天上掉下来的,让人联想到黄山的飞来石。  是“山上山”的奇特景观,触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吧:这块飞来的巨石莫不是上天的旨意?先人们于是将它与佛的形象联系到了一起。   民间传说这块奇石来历不凡。一种说法是,它是女娲补天留下来的。传说女娲补天炼了三百六十六块五色石,补天用了三百六十五块,把一块既不方又不圆的巨石扔到了浮丘山上。原来浮丘山很高,这一下把浮丘山压得又低又矮。顽石被抛弃后,自命不凡,立志修炼成才,等待时机造福人间,一直到了唐代……   另一种说法是,它是极乐世界须弥山上的镇山石。传说,如来佛途经须弥山时,衣角被此石挂住,怎么都解不开。佛就问它:“你莫不是要出须弥山?”这一问,佛的衣角被放开了。于是,如来佛就把它放到东海海底,让它在那里忍受更多的寂寞。佛说:“啥时候海枯石干,便是你出世之时。”后来,也不知过了多少万年,灵石静静地修炼,耐心地等待。终于有一天海水干涸,海底成了平地,灵石得以重见天日。等到了唐代,佛事大兴,武则天在洛阳龙门捐脂粉钱开凿了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一时间天下效仿,浚县的善男信女终于发现了这块精修了万年的灵石,开洞造佛,普渡众生。灵石这才了却了心愿。千眼柏的传说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02更新时间:2009-5-68:48:05  浚县大伾山太平兴国寺院内朝阳洞门前有棵柏树远近闻名。这棵柏树树干上自上而下分布着许多孔眼,孔眼排列整齐,每一个孔眼都仿佛一只眼睛。浚县人叫它“箭孔柏”、“千孔千眼柏”(简称千眼柏)或是“眼睛柏”。  相传1900多年前,刘秀为了恢复汉室统治,以破虏大将军的身份出征河北,平息了北方一股敌对势力——王郎的人马。  王郎原是邯郸的一个算命先生。他借汉室倾覆天下大乱之机,谎称自己是汉成帝刘骜的私生子,有皇室血统,并在北方举义旗称雄一方。后来王郎受到大土豪刘林、李育等人的拥戴,当上了皇帝,建都邯郸,将河北州郡都纳入了他的统治范围。  为了光复汉室,刘秀决定率兵征讨王郎。刘秀和部下行至大伾山脚下时,突然狂风大作,刮得昏天黑地,紧接着一场暴雨又从天而降,刘秀只好命军队暂停前进。谁知命令刚一发出,便风停雨住。这时,天上现出一道七彩光环将大伾山紧紧罩住,光环下,似有仙人乘神驹在驰骋。刘秀非常惊奇,便问随从的鉴天官:“这是什么山?被光环笼罩是何征兆?”鉴天官面带喜色地答道:“前边乃大伾山。伾者,山再成也,天公两次造就了此山,定有灵异之处。如今小小王郎烦扰大帅亲征,上天现七彩光环紧紧罩住大伾山,预示有神人庇佑,此战必胜。”听了鉴天官的话,刘秀欣喜地说:“胜利后,必来此山祭天。”遂下令三军继续北进,最终在邯郸大败王郎。刘秀登基做了皇帝,年号建武。   刘秀班师返回东都洛阳时,再次经过黎阳(今浚县)。看着青青的大伾山峰,刘秀想起了当初要在此祭天的诺言,遂命将士在大伾山顶筑青坛,祭告天地诸神,发誓中兴汉室。礼乐声中,刘秀行三拜九叩大礼,并推选出1000名弓箭手,每人十支箭,靶布就挂在东侧山腰的一棵大柏树上。令下之后,万箭齐发,支支穿透靶布,钉在了柏树上。其中一名弓箭手射最后一支箭时,因心情激动拉断了弓弦,没有射中柏树。因此,在半山腰兴国寺内那棵当年挂靶布的柏树上,自上而下分布着9999个箭孔,差一个不到一万。箭孔柏因此而得名。长寿柏的传说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955更新时间:2009-5-68:39:21   浮丘山千佛寺水陆殿前,有棵唐代的古桧柏,此柏粗壮挺拔,树冠繁茂如伞。此柏已载入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河南古树志》,有“华北第一柏”之誉。因它有1400多年的树龄,人们称它长寿柏、寿星柏。这里流传着一个有关这棵柏树的神秘故事:   老寿星原名彭越,善于养生之道,活了800年依然健康。他娶了16个老婆,她们都相继死去。大老婆思夫心切,向阎王诉苦说,她都等了老头子700多年了,现还在阴间守寡,后娶的那十几个老婆也齐声诉苦。可连阎王也弄不明白,就让判官到人世间走一趟,弄清楚彭越长寿的秘密。判官变成了温柔体贴的绝代美女,嫁给了彭越,成了他的第17个老婆。彭越对这个老婆宠爱有加。判官变的老婆问他:“你自己长寿,若不把秘方教给我,万一我先死了,谁还会把你伺候得这么好呢?”彭越一听笑道:“哪有什么秘方,只不过阎王订生死簿时,把写着我名字的那张纸捻成了纸绳,穿生死簿用了。阎王自然找不到我。”判官回到阴间,就把秘密告诉阎王,阎王拆开穿生死簿的纸绳一看,彭越的名字果真就在上面。阎王爷拿笔一勾,就让黑白无常去索命。正在浮丘山千佛寺听佛祖讲经的彭越,知道了阎王爷找他,就藏在柏树里,令黑白无常寻不到他。这柏树于是就成了现在的寿星柏。情人柏"的传说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43更新时间:2009-5-47:49:11  传说很早以前,一对年轻夫妻来浚县朝山拜佛。由于妻子长得颇有几分姿色,被知府的儿子相中。因他长得深眼窝,黄头发,人称“黄毛怪”。“黄毛怪”对这女子动手动脚,遭到女子当面一掌,黄毛怪恼羞成怒,要对女子施暴。丈夫奋力救妻子,被那伙恶少打死在天齐庙外。妻子挣脱恶少,一头撞死在天齐庙外的台阶上。两缕冤魂飘到东岳大帝神前,要神灵替他们申冤报仇。  东岳大帝黄飞虎听了二人的哭诉,联想到自己的妹妹被殷纣王强暴跳楼自尽的情景,不觉掉下两滴热泪。他命牛头马面去找那黄毛怪追魂索命。黄毛怪正在馆子里酗酒作乐,突然倒地身亡。黑白无常将黄毛怪的魂魄带到东岳大帝神前受审。十殿阎罗地狱酷刑让黄毛怪受了个够,最后将他的灵魂压在殿后的镇恶石下,永世不得超生。  那冤死的夫妻想起年迈的父母无人照料,不禁心生悲伤。然而人死不能复生,二人又不愿投胎,于是便化作两棵柏树,矗立在天齐庙下,翘首望向家的方向。东面那棵柏树靠在西面那棵的肩头,就像妻子依偎着丈夫,情深意长、不离不弃。后来有人在情人柏旁的石头上刻下一首诗:“滚滚红尘,茫茫世界,情为何物?志贞如柏。”李世民吃元宵治风寒作者:陈志付文章来源:淇滨晚报点击数:544更新时间:2009-2-2522:04:03 黎阳镇的角场营村是远近闻名的元宵之乡。记者来到位于黄河故道的角场营村采访时村干部介绍说,这里加工元宵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李世民渡黎阳津东征时就已经很出名了。现在角场营村的470户村民中有380多户靠加工元宵致富,特别是春节期间村里大部分人都在全国各地卖元宵,在家过年的人很少。  角场营村世代流传着李世民吃元宵治风寒的故事,说的是当年有个客商在黎阳津卖元宵,赶上李世民率领大军到山东平叛。由于长期征战,李世民和手下将士身染风寒,当他们来到繁华的黎阳津渡河时,个个上吐下泻,还发起了高烧。李世民这时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有人通报说黎阳津有卖元宵的,问他想不想吃。李世民说,先尝一口吧。李世民把手下人买来的一碗元宵一口气吃完,连汤也没剩下。吃了元宵的李世民出了一身热汗,感到舒服多了。他夸赞说这种山楂馅的元宵真不错,并让大家都去吃黎阳津的山楂馅元宵。大家吃了元宵后也都说身体舒服多了。在黎阳津吃元宵祛了风寒,令李世民对元宵特别钟爱,于是他把传统的上元节改名为元宵节。  当年在黎阳津卖元宵的外地客商最终没有离开这个买卖兴隆的渡口,他在这里安家落户,从而让黎阳津的元宵一代代传承至今。风雪避的传说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上收集点击数:837更新时间:2009-2-1617:19:33    升仙塔又名风雪避,位于淇门村西南隅,传说在严寒冬季,北风凛冽大雪纷飞之际有风雪不入之神奇。  《淇门村志》中这样记载:西汉时期,刘秀兵败于王莽,退逃途经黎阳淇口镇(今浚县淇门村附近),时值北风凛冽,大雪纷飞,人行不能睁目,刘秀被困在了淇门西南的“全真观” (古道教住所),饥寒交迫的他心情极其哀伤,仰望苍天喟然长叹“此地得能无雪乎?”哪知话音刚落,观内风雪即止。事后,每逢冬雪之际,道观所在之处便不再落雪。大伾山龙洞传奇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上收集点击数:699更新时间:2009-2-1617:15:59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敖广的五个儿子厌倦了龙宫里花天酒地的生活,相约到人间遨游。这天他们来到浚县上空,只见烈日炎炎,河干井枯,庄稼都旱死了。人们正捻香祷告,可是天上却没有一点要下雨的意思。五小龙急了,一个说:“为啥人间这么旱,父王还不行云布雨?”另一个说:“也许父王只顾歌舞酒肉,根本没感到人间的疾苦。”最小的儿子说:“算了,要等父王下雨,不知到什么时候了,不如咱弟兄几个布些雨下去,显显身手,也让父王高兴高兴。” 这主意一出,弟兄几个一致同意。于是,五条小龙也不放风也不施电,只聚了些乌云,就在云端里施展起本领来,哗啦啦下了一天一夜的透雨。谁知这场好雨却惹了麻烦。原来,降雨先要得了玉皇大帝的旨意,再由雷公电母放电施雷,然后由云婆布云,最后才是龙王执着玉帝的令牌下雨。下三寸,下五寸,都要经过玉帝的批准。甚至给哪个地方下,也要事先告知那一方的城隍和土地,好叫他们接雨、验雨,看看是不是符合要求,否则便乱了天条,其罪不赦。  雨刚停,掌管这一带的土地就觉蹊跷:这场雨咋没接到玉帝的通知?土地急忙找到城隍,城隍也觉奇怪,说:“应马上禀告玉帝,不然将来玉帝怪罪下来,谁也受不起。”于是,两位神灵直奔灵霄宝殿,告下龙王私自行雨之罪。玉帝一听勃然大怒,就要兴师问罪。这时太白金星进言道:“启禀玉帝,不可操之过急。想那敖广,一向恪尽职守,今天这事定有原因,待查明情况再问罪也不迟。”玉帝认为可行,就宣东海龙王敖广到灵霄殿来。敖广慌慌忙忙进了灵霄殿,纳头便跪,还口呼冤枉。申明自己确实不知行雨的事,请求玉帝容他细查究竟。玉帝思忖一番,就依了他,并说:“如查不出,定拿你是问。”  敖广回到龙宫就马上召见鳖军师:“是哪个大胆私自行雨?”鳖军师看瞒不过,就将五小龙游玩时下雨的事说了。龙王一听,差点气个半死,立传五子见他。可是这五小龙下过了雨,只顾看人间的欢腾景象,并未回到龙宫。老龙王得知,就要发令将五子捉回斩首。军师一听要动真格,急忙上前劝道:“大王息怒,五子行雨本出于好意,并不知犯了天规,如今要是斩了他们,恐怕娘娘那里不好交代。”  “斩不得,斩不得呀!”虾兵蟹将跪了一地。龙王一看,没了主意,问军师:“依你看该咋办?”军师上前小声道:“不如将五子暂时贬出龙宫,玉帝那里也好有个交代。”龙王想了想,只好道:“就这么办吧。”这龙要是被贬出龙宫,便不在仙册了,玉帝也就无从追查,这案子也就这样搁下了。  那五条小龙没想到一场好雨却惹下了大祸,与其回去让杀了头,还不如干脆云游到底。它们发现大伾山风光优美,又紧临黄河,就在大伾山石崖上结洞为穴,住了下来。人们每逢干旱时,就来向他们祈雨祷告,果然次次灵验。每次行雨前,五条小龙就先吐出些云气,然后降雨。时间长了,人们都知道大伾山上的龙王灵验。地方州府的折子递到了皇帝那里,皇上御笔一挥,即封五位小龙为“康显侯”。后来,因龙婆想儿心切,整天哭哭啼啼,龙王就买通了太白金星,让他劝劝玉帝。玉帝念小龙无知,又是初犯,就赦免了他们的罪。龙王重新召回了五条小龙。后来这石壁上,就只留下五条龙的身影,人们称这里为“龙洞祥云升紫烟”。淇河浚地的由来作者:殷钟学文章来源:网上收集点击数:482更新时间:2009-2-1616:58:15在豫北淇浚两县之间,有一条曾载入《诗经》的淇河。这条淇河是淇浚两县的分界线。可多少年来,淇县这一面,却常见浚县的农民涉水过河,来淇县这边耕种河滩地。这是什么原因呢?其中的源由,还得从五百年前的明朝泰太年间说起:明景泰年间,浚县的一个农家子弟王越,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智谋超人。王越景泰二年及进士弟,曾统领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战功卓著。后官居兵部尚书。这位王尚书与当朝权阉汪直私交及深。因此,王越可谓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位农家子弟一朝发达,十分偏袒家乡浚县。为眷顾本县乡亲,宁可损害邻边县的利益。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是有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王越在家乡服父丧期间,浚县县令请示王越,说浚县铜山一带是青石山岗,可朝廷统计田亩时不知哪里出错,竟计作一等良田千亩。因此,浚县年年就要多缴这一千亩地的税金。知县请王尚书上报朝廷,予以更正。按说这件事对官居及品的王尚书来说,并不是件大事。且理由充分。但虑事周全的王越,一是怕自己服丧其间过问地方政务,皇帝会嫌自己多事;另外,将国家多年定制的纳税田亩数字申报改动,又怕皇帝疑忌自己偏袒家乡,弄虚作假。这位机谋过人的王尚书眉头一皱,生出一个歪点子。他亲自下帖子,请邻县的滑县县令来家叙话,由浚县县令作陪。午宴过罢,王越说抱歉得很,在下服丧期间,府中不能动鼓乐,又不能荤酒待客,简慢两位了。我这里有一副皇上御赐的象牙骨牌,你们玩牌吧。其实这之前,王越已将订好的计谋告知了浚县县令。两位县令商量下多大赌注时,王越在旁边训示说,赌银子既俗气,也有违律法。你们两位“土地爷” ,就赌自己辖下的一千亩地吧。我在这儿作个见证,不许反悔啊。二人玩了三把牌,浚县县令输了。滑县县令不知遭了算计,还傻高兴呢。当他看到赢来的只是千亩年年要纳缴一等田税、而不能有丝毫出产的荒石山时,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浚县县城紧邻卫河。当年,这条卫河是江南竹米丝茶运往京津的唯一水路。卫河中商船来往如过江之鲫。浚县里要在卫河上修一坐石桥,王越察看后吩咐县令:“桥高些,洞小些。”桥修起来后,来往商船经过浚县时,通不过窄矮的桥洞,只得在桥这头卸货,在别一边重装。这倒是给当地的船户脚夫、餐馆旅店带来了生意,可过往商贾要多掏了不少冤枉钱哪!淇浚两县,多年来为在淇河中引水灌溉,为汛期防洪等事件磨擦不断,时有聚众械斗事件发生.王越为服父丧母丧,曾居家六年。这件事他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王越有心偏袒家乡,可这位朝廷要员还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双方自愿接受。才显得公允,才不失自己的身份。但你想啊,王越是个极具智谋的人尖子,他怎能想不出一个既偏袒乡里、又听来貌似公正的处理办法呢?这一天,王越将两县县令招集到一起,寒着脸训示道:“为一条界河,多年来两岸乡民争执不断。作为地方主政官员,数年不能解决争端,平息纷争。任尔巧舌如簧,总难辞其咎!你们两个,给我拿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来!”接着就虎着脸一个个问:“你先说?还是你先说?”界河纠纷由来已久,一下子理清千头万绪,怎么可能?两位县令此时只得低下头,反复地说:“学生愚钝,请王大人示下。”王越看两位县令的汗都下来了,这才说道:“两岸百姓起争执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条河为两县公有,责权利不明。依我之见,今天就给你们两县把这条河分了。今后各管各的,各用各的,就不致再有以前的事件发生了!”两位县令虽头点得像鸡叨米,可心中暗笑:你王大人虽位高权重,一条河你咋能分成两份呢?今天我也开开眼,学一手。王越顿一刻,郑重其事地说:“当然还要平等分割,让两岸百姓口无怨言。这样吧,我作主,河归淇县,地归浚县。一家一半,不偏不倚。你们说可好?”淇县县令一听,噢,把河分给我们县了。好!这回王越可没偏着浚县。地归浚县,河底才是地呀!河底就归你们浚县好了。我看你们还能在河底种出粮食不成?浚县县令也在心里嘀咕呢。心说王尚书你今天是咋的了?你从来都偏着咱们县的,昨只给咱们自己个河底呀!浚县县令虽觉得吃亏了,也只得随淇县县令一起点头应着:“大人英明。大人英明。”很快,两个县的县令就明白王越的用意了:一到汛期,因河是淇县的,淇县就得负责防汛的投资与人工。如洪水淹了浚县的土地,这就是淇县没管好自己的河,还得赔偿人家损失。当年仅靠人力,防洪力量很弱。河流决口改道频繁。河流改道后,淇县这边冲击出来的河滩地,也就成了浚县的土地。淇县县令这才明白上了人家的大当。现在,淇县这边还有浚县的土地,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直到现在,两个县的剧团演戏时,浚县那边,剧中的王越画红脸,表示此人忠君爱民,是个好官;淇县这边,戏里的王越却是个大白脸,表示他像曹操一样,是个奸佞之徒。陈括修建三陵庙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上收集点击数:403更新时间:2009-2-1616:42:14从前,陈村有个叫陈括的,相传他会捕旋风。当时,下高村东头有条通往浚县城的大路,一天,陈括和几个人在路边歇息,呼呼刮来一阵大旋风,有人便让陈括捕住这个旋风。不知为什么,旋风却在陈括不远处旋上旋下。“陈括、陈括你为何捕你三皇老爷?”陈括一见是捕住了三皇老爷,灵机一动,忙说:“我想给您修庙宇,不知道什么地方,您就自己选吧!”旋风呼呼啦啦在大路边旋起了六七尺高的大土堆,随即又旋走了。   人争一口气,神争一柱香。陈括既然许了愿,就不得不给三隍爷修庙,但陈括很穷,没有那么多钱,他就想了个办法,在大路上放三个装满水的大水缸,让过路人喝水,以便筹些钱。有一天,一个商人风尘仆仆赶来,陈括一看就知道这人的钱肯定不少,就让他施舍些钱,可这人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陈括说:“你让你朋友喝一江,那你今天就得给我喝三缸,今个你喝不了就别想走。”那人一听这话,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此人和朋友下江南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他见钱眼开,半道上把朋友推下了江,自己独吞了这笔钱,可他做梦也没想到,来到这儿叫陈括一下点破了。他害怕极了,知道陈括不是一般人,吓的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慌慌张张的走了。  修庙的钱凑够了,该运木头砖瓦了,陈括就对东家说“明天用一下您的牲口。”这东家虽说不愿意,到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可第二天等到中午也不见陈括来,便觉得奇怪,到牲口圈一看,每个牲口都是满身汗,东家这才知道陈括已经用过了。原来陈括只把牲口的力气借走运东西了。直到现在,这个事还流传在陈村和下高村一带呢。民间传说-陈括修建三陵庙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06更新时间:2009-1-3020:45:47  从前,陈村有个叫陈括的,相传他会捕旋风。当时,下高村东头有条通往浚县城的大路,一天,陈括和几个人在路边歇息,呼呼刮来一阵大旋风,有人便让陈括捕住这个旋风。不知为什么,旋风却在陈括不远处旋上旋下。“陈括、陈括你为何捕你三皇老爷?”陈括一见是捕住了三皇老爷,灵机一动,忙说:“我想给您修庙宇,不知道什么地方,您就自己选吧!”旋风呼呼啦啦在大路边旋起了六七尺高的大土堆,随即又旋走了。  人争一口气,神争一柱香。陈括既然许了愿,就不得不给三隍爷修庙,但陈括很穷,没有那么多钱,他就想了个办法,在大路上放三个装满水的大水缸,让过路人喝水,以便筹些钱。有一天,一个商人风尘仆仆赶来,陈括一看就知道这人的钱肯定不少,就让他施舍些钱,可这人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陈括说:“你让你朋友喝一江,那你今天就得给我喝三缸,今个你喝不了就别想走。”那人一听这话,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此人和朋友下江南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他见钱眼开,半道上把朋友推下了江,自己独吞了这笔钱,可他做梦也没想到,来到这儿叫陈括一下点破了。他害怕极了,知道陈括不是一般人,吓的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慌慌张张的走了。  修庙的钱凑够了,该运木头砖瓦了,陈括就对东家说“明天用一下您的牲口。”这东家虽说不愿意,到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可第二天等到中午也不见陈括来,便觉得奇怪,到牲口圈一看,每个牲口都是满身汗,东家这才知道陈括已经用过了。原来陈括只把牲口的力气借走运东西了。直到现在,这个事还流传在陈村和下高村一带呢。桑树和柳树  你注意看过没有,桑树身儿上都有一条裂缝,那叫“气破肚”。传说是光武帝刘秀给气的。  那会儿,王莽篡位当了皇帝,他为消除后患,派兵追杀刘秀。刘秀逃出京城,一直往前跑,眼看就被追上了,忽然看见前面有个农夫套着一匹骡和一匹马在犁地,他急中生智,躺到了犁沟里,追兵赶到这儿,没发现刘秀,便四下问:“看到刘秀藏到哪儿了没有?”天上有个老鹰听见了说:“犁沟里,犁沟里!”正在树上搭窝的马尾鹊听了,幸灾乐祸地喊:“打打打!打打打!”老鸦生性耿直善良,对遇难的刘秀很同情,为瞒过追兵救下刘秀,便大声喊:“瞎话!瞎话!”追兵听了乌鸦的话,往前面追去了。当时,民间都把皇帝叫作“天子”,老雕和马尾鹊陷害天子,得罪了玉皇大帝,上天就罚老鹰不得好死,死时被小鹰分食;马尾鹊三伏天不能喝水,直渴得秃头;乌鸦有恩于刘秀,赐它寿终正寝,老时小鸦衔食反哺,直到瞑目。有句古话说:“乌鸦有反哺之恩,何况人乎!”说的就是这回事儿。   再说刘秀,连跑了几天几夜,又饿又累。这天,刘秀跑着跑着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路边一棵桑葚树底下,这个时候正是桑葚成熟的季节,一阵风刮过来,桑葚落了一地,有几个正好掉在刘秀嘴里,刘秀觉的又酸又甜,他起来一看是树上掉下来的桑葚,忙拾起来饱餐了一顿。人在遇难时得到帮助,往往感恩不尽,刘秀在走的时候,对桑树发誓说:“来日我登基为君,必封你为树王!”  后来,刘秀打败王莽当了皇帝,他念念不忘自己的誓言,带领群臣来到当年吃桑葚得救的地方举行封树仪式。这时正值冬天,树叶都落了,什么树从表面看都一样。刘秀也有些大意了,也不辩真假,就把长在桑树一边的椿树封了王。从此,椿树长的又高又快,受到人们的尊敬。刘秀错封了树王,桑树越想越生气,到最后气破了肚皮,留下一条裂缝,成了“气破肚”。柳树当时也长在桑树旁边,它为桑树大抱不平,桑树气它也气,桑树气破了肚,它也气的扭了腰,成了“扭扭腰”,真是“赏罚不明,木也不平”啊。耿寅巧斗铁公鸡作者:未知文章来源:网上收集点击数:481更新时间:2009-2-1616:32:48  从前县城北有个财主苛刻成性,遇事只能是叫自己沾光,叫别人吃亏,特别是对待家中的伙计们更是苛刻的厉害,所以人们给他送个外号叫“铁公鸡”。  有一年,刚进十一月,铁公鸡一看场光地净快该算工钱了,就想了个点子,他让他三个伙计办三件事:第一,墙上长那么多草,要把牛弄墙上吃光;第二晒棚屋顶的雨淋沟,将马套上耙耙平;第三,天上刮风听一听是树响还是风响。谁能办到就开给谁全年工钱,谁要是办不到就立刻辞退一文不给。  伙计三人一听气的不得了,一块进城找耿寅去想办法,到了北关,恰好耿寅从城里出来,就将掌柜克扣工钱的事说了一遍。耿寅是个穷秀才,专爱管不平事,一听伙计三人的话,拍拍胸脯说:“不碍事!我去替你们要。”耿寅叫伙计在半道上等着,自己就去找铁公鸡了。  耿寅见了铁公鸡,说明来意,铁公鸡暗想:“这三件事谁也办不到,偏偏你来充能!”就顺嘴答应:“行!行!要你能办到,伙计三人的钱全数开了,还另外给你二十吊赏钱。”耿寅从牲口圈里牵出老黄牛拉到墙根,对牛说:“老黄牛啊!今天掌柜叫你上墙头上吃草呢,你要不听话,可别怪我心狠呀!”说罢便用鞭狠打老黄牛,打的老黄牛哞哞叫,甩头晃脑的,铁公鸡便心疼起来,连忙制止,耿寅说:“不打它能行?它不听话,非打死不可!”铁公鸡说:“算啦,头一件事放你过去吧!”耿演又到牲口圈牵出一匹大白马,套上耙,拿着鞭让铁公鸡拢着牲口上房顶,铁公鸡说:“房那么高,我上不去,你自己上吧!”耿寅说:“那好!你的晒棚离堂屋太近,不拢牲口,我就来个飞马窜房,要是碰塌屋我可不管赔。”说罢便扬鞭向马身上抽去,“叭!叭”两鞭打着马屁股,马惊了,拉着耙子在院里乱窜,把养鱼缸和花盆都碰烂了,铁公鸡吓坏啦,怕将房屋冲塌,又连忙制止说:“算啦!算啦!算是你赢了,办第三件事吧。”耿寅放下鞭说:“刮风下雨是老天爷的事,谁不知道泄漏天机五雷轰顶,要说咱得到个没人的地方。常言说:话不传六耳!在家说了,万一被谁听见,我可吃罪不起。”铁公鸡答应了。耿寅又说:“我要说对了你赖账咋办?你将所有工钱扛着,我在前边走,你在后边跟,我说对你就给钱,要是说不对你就别给钱。”铁公鸡一听心里暗喜:只要我和你唱反调,任你有多聪明也说不准,照样要不了钱。于是就随口答应:“行!行!”  铁公鸡扛着钱袋子,跟着耿寅出了村,走着走着,耿寅四下一瞧没一个人影,便扭头在铁公鸡脸上打了两个耳光,将他打翻在地:“掌柜的,你说说这个耳光是在你的脸上响了,还是在我的手上响了呢。”说着顺手夺过钱袋子,一溜烟地跑了,铁公鸡追也追不及,喊人也喊不着,等到他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耿寅已经找到伙计们高高兴兴的分钱去了。民间传说-"升仙塔”和“暮化潭” 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53更新时间:2009-2-139:31:42  新镇乡淇门村西南边儿,有一座升仙塔,塔内有一口井,井上盖着块大石头。传说北宋时期,这里曾有一座大寺院,寺内翠柏苍松,和尚众多。他们例守寺规,静心修行,幻想着将来有一天,能修炼成仙,登上极乐仙境。当时的井口,并没有石盖,井水清凉甘甜解渴提神,和尚们都喜欢来这里担水浇园。一天中午,井中突然长出一朵花香四溢、霞光万道的白莲花,整个寺院都笼罩上一层奇异的色彩。和尚们和淇门街的老百姓见状,都说是千古奇事。这天晚上,寺内方丈梦见一个须发皆白的仙翁告诉他:“欲要成仙去,需坐莲花中。”  第二天中午,那朵梦兆吉祥的白莲花又在井口出现,方丈把寺内和尚召集在井边,把梦兆讲给他们听。这时和尚们的眼光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和尚身上。他德高望重,很受尊敬,理应先到极乐世界中去,于是大家同声推荐他。老者推辞不过,只好谦虚地跪在地上,向莲花磕了三个晌头,然后缓缓地坐上了白莲花,在一片祝福中,老和尚和莲花一齐消失了,寺内霞光也荡然全无。第二天,和尚们在这口井上建起一座高大的三节塔,取名叫“升仙塔”。  一连许多天,白莲花接二连三地出现,寺内和尚一个接一个“升仙”去了,剩下的人越来越少。这时候有位知识渊博善观奇异怪事的老隐士,正好路过此地,目睹了“升仙”一幕,又见井口阴森森的,其中必有怪异,就告诉大家:“如不堵住此井,三年后,淇河街将会烟消云散。”可是,他的话不但和尚不听,就连淇门街的百姓也没人相信。  眼看和尚们一个个被无故地藏身阴井之中,并且很快会波及到淇门乡里,善良的老隐士万分焦急,于是,暗中约了一个小和尚在夜里三更时分来到井边,取出随身携带的宝镜,向井里一照,镜里立刻出现了一个恐怖的场面:一个相貌凶恶,十分吓人的水怪,正张着血淋淋的大嘴,吃着白天“升仙”的和尚。小和尚吓得惊叫起来,叫声引来了寺内众人。面对此景,他们既害怕,又没有办法,于是,异口同声地请求老隐士想想办法,消除此灾。这位老隐士沉吟片刻,叫众人抬来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井口上,从此,井上便出现了一个石盖。  井口被巨石封住了,水怪没法出来害人,便用头在井壁上乱撞。最后,在西南方向拱出了一个长长的洞,终于在一天夜里拱出地面,但水怪也累得精疲力尽,在它露出地面的一刹那间,化成了一潭清水,后人叫它“暮化潭”。民间传说-楷树的传说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39更新时间:2009-1-3020:51:23解放前,在浚县南街子贡祠旁边,长着一棵四人合抱那么粗的楷树。春天一到,满树都开满了漂亮的花。有人说,天底下一共只有两棵楷树,一棵在孔子的老家孔林长着,另一棵在浚县。要说起楷树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哩。 浚县南街的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七十二大弟子之一。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了,子贡得知后,赶紧去奔丧,到殡埋孔子那天,子贡披麻戴孝,两手各拿一根哀杖,一直把老师的棺材送到坟地,等到孔子的棺材入土后,子贡两手拄着哀杖还是哭的抬不起头来,手里拄着的两根哀杖已经插进土里一尺多深了,怎么也拔不出来,子贡为报答他老师的恩情,就在孔子坟前搭了个草庵,守墓六年,以此尽孝。守墓期间,子贡看着两只入土的哀杖慢慢生根发芽了,他就用心浇培,两棵小树长的可快了,树枝说是柳不是柳,就是槐不是槐,十分罕见,因念其恩师高风亮节,博学善教,应成为世人的楷模,子贡就给这两棵树起名叫“楷树”,用来表示孔子楷模流芳千古。子贡为了不忘老师的恩情,在守墓期满准备回家的时候,专门把孔子坟前那两棵楷树带回来一棵,栽在了自己院内,以志朝夕不忘师尊,从此这棵楷树就在浚县扎根了。2400多年来,楷树根深叶茂,老干横天,盘若虬龙,凌云擎空,枝干可四人合抱,巍然屹立,多年来没有根生幼苗,孑然独株。因传说楷树枝花能治妇女百病,所以每到花开季节,很多人都去采摘,但因花朵有限,采不到花朵,就采枝摘叶,有的还剥树皮,结果在1940年这棵楷树慢慢枯死了,到现在,枝干还横倒在原子贡祠旧址一旁。民间传说-善化山的太过石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74更新时间:2009-1-3020:48:31宋代的潘仁美,回桥村南的潘庄,一路人马从开封经过善化山南凹山,那时是一片茂密的松树森林(如今松树已经绝迹,现在村里的老房子都是山上的柏木所做),潘怕里边有埋伏,令人用乱箭射,看到有鸟飞出,以为里边没有人,进入后,遭到杨六郎或者是杨二郎的埋伏,原来,人埋伏着手中拿着鸟,上在树上,看到射箭就放飞了手中的鸟,制造了没有人的假象。间传说-地陷临河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83更新时间:2009-1-3020:42:38地陷临河  浚县善堂乡白毛村北地有一片方园十几里地的洼地。据老辈人说,那片洼地原来是临河县城。直到今天,那里还流传着一个挺有意义的神话故事——地陷临河。  相传,早先临河这个地方有些人心肠不好,爱占小便宜,坑害别人。后来,天上的神仙知道了,就决定下来试探一下。一天,临河城来了一个呆头呆脑的换油郎:“谁换油?换香油喽!”他扯起喉咙喊了半天,村里人都出来了,你瞧瞧我,我瞅瞅你,象往常买便宜东西一样,打起鬼主意了。他们打量着这个有点糊涂不清的换油郎,互相挤挤眼,呶呶嘴,开始打听起来,准备使出一手取巧的本事,捞把便宜。于是,几个半大小伙子围住了换油郎,七嘴八舌地乱划价钱:“一斤芝麻几两油?二两半油得多少芝麻?”按理,平常都是二斤半芝麻一斤油,他们故意搞迷魂阵儿:“四斤芝麻二斤油吧。二斤半油四斤半芝麻吧?三斤半?!”乱哄哄的一片吵闹声,再加上几个尖嘴猴腮的妇女装好作歹地胡乱撺掇一气,慢慢儿就把换油郎弄昏了头,他不由自主的答应道:“三斤半芝麻两斤半油吧。”“这买卖划得来!” 谁都这么想呀。小孩家急着回家报信儿,鞋都跑掉了,妇女家心眼儿窄,端着萝筐一溜小跑,谁都怕别人抢到自己前面。有个人耍聪明,拿住卖油郎的秤杆儿,自家人没到跟前不叫开始秤,周围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挤挤扛扛,快把换油郎挤扁了。趁人多看不仔细,一个流里流气的后生,上面跟换油郎玩秤头儿,下面偷偷儿的用手指勾住拴筐的绳头儿,嘴里还嘟噜着秤杆儿低啦,平啦……。过了好大一阵子,临河人的把戏玩得差不多了,换油郎的油也快换完了。这会儿,从村外来了一个老头儿,他对众人说:“都换的不少啦,叫我也换点儿吧。换油的,跟我来吧,你剩的油我都换了。”这老头儿是村里人称“直心眼”的张公。张公领换油郎到家后,就按老价钱换油跟新价儿比了一阵子,换油郎这才明白了过来,他哭着哀求张公替他想办法,张公又替他难过又感到为难:谁不知临河人不好惹呀!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要回一两一钱!他只得劝换油郎:“我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来,我这几升芝麻给你添添本儿吧。油我也不要你的油了,回家再翻腾翻腾,养家糊口吧。”又再三嘱咐了一阵,才打发他走了。  当天夜里,张公作了个梦。梦见换油郎指着临河庙前的石狮子对他说:“狮眼滴血时,大难到来日。”张公醒来,告诉了老伴张婆,夫妻俩都认定是神灵点化他们。从这天起,张公天天去庙前看狮子,村里人好奇,就问他瞧狮子眼干什么?张公原原本本的讲给他们听,他们想:一个换油郎能成多大气候,再说,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亏心事也不止一次,便压根不把张公的忠告当成回事儿。有几个赖皮又打鬼点子了,要耍耍张公,也不知从哪弄了一点红水抹了狮眼,只等张公来上当啦。张公来了一看,嗬!狮子眼当真滴血了,拔腿就往回跑,来到家,拉起老伴一起跑。老伴跑不快,张公就背上她跑,村里人看着挺稀罕的,便在后面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张公只管跑哇跑哇,前脚刚一跨出寨门,就听到城里有房屋倒塌的声音,他俩回头看去,城里山摇地动,飞沙走石,地面裂开了大缝,污浊的洪水冒出来了,淹没了房屋,冲走了人畜,整个县城立刻成了一片汪洋。这时,一股清云从张公、张婆脚上轻轻升起,悠悠荡荡地把他俩送到远方去了。天长日久,水慢慢干了,最后变成了这一片古城遗址——临河坡。民间传说:四女台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66更新时间:2009-1-3020:40:24  四女台  浚县城东南八里许角场营村,居滑、浚两县县城中间。村东南二里,有一土丘,南北长二百一十七米,东西宽一百五十八米,高五米,叫“四女台”,又叫“龙虎堤”。  宋朝时,这里是黄河,滔滔黄水,滚滚东流。滑浚两县以河为界,河水经常决口,泛滥成灾,危害两县人民的生命财产。两县民众纷纷要求两位知县率众修堤,治理黄河,以防水患,但是,两县县官封建愚昧,不但不组织民众修理堤岸,却向河神祷告许愿:如若黄河不开口泛滥,在七月十五日午时献四名黄花少女,投入黄河,以酬河神。当时,两县县官协议,每县选出两名,而且这四个少女必须是两个属龙的和两个属虎的。   说也怪,这一年,黄河就是没有决口。为了酬报河神,两县县官都积极选献少女。浚县县官派出衙役四处找属龙和属虎的少女,乡民都知道要扔到酬神,谁也不肯说自己的闺女属龙或属虎,结果几天没有找到一个。县官坐不住了,急急得团团转,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说来也巧,县官有两个女儿,正是一个属龙,一个属虎,姐姐十九,妹妹十七,恰值少女妙龄。两个女儿得知实情以后,为了替父解忧分愁,情愿献身投河。县官听了,如雷轰顶,怎肯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去献身投河呢!而他的两个女儿主意已定,说:“如若父亲不允,俺姐妹俩就一头碰死在你面前。”县官思前想后,万般无奈,只好忍痛把自己的女儿于七月十五那天扔到河里酬谢河神了。  滑县县官心地狡猾,不管属什么的,随便买了两个少女与浚县的县官同时把她们投河里去了,河神怪滑县县官心不诚,就率众鱼虾水卒,令黄河水往南决口,河道南滚,大水淹了滑县城,冲走了县官喂的鱼鳖。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四个死难的少女,在四女投河那段堤上建了寺庙,叫“黄花寺”,今寺址犹存。郭继业开药铺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8更新时间:2009-1-300:21:32郭继业开药铺  当初,浚县有个叫郭继业的人,一直想做点生意,都说“卖菜仔一个赚仨,开药铺一个赚八。”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家产都卖了,弄了几百两银子,雇了俩小伙计,在街上弄了两间门面,开起了中药铺。  开门头一天,他刚到药铺里,就有个人来买“白芨”,郭继业不识字儿,他把药斗都翻遍了,也找不着“白芨”。怎么办呢,没办法,他就把自家养的一只公鸡给了那个买药的人。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买“大贝”的,郭继业又把药斗翻个遍,又没找着“大贝”在哪儿,为了自个的生意他就把自己床上一条三表新的大被子给了买药的,接着,第三个买药的便进门了:“掌柜的,俺要砂仁!”郭继业一听,吓的直打冷战,“天啊,我只找了俩伙计,他却要仨人儿哩,这该怎么办呢?没办法,我郭继业也跟人家走吧!”想到这,就哭丧着脸叫伙计收拾行李,跟买药的走。  在药铺门口摆摊的皮匠老陈,看见药铺里那俩伙计一脸苦相,就过来问怎么回事儿,听小伙计说完老皮匠也开始收拾摊子了,有个伙计赶紧问:“陈师傅,您怎么了?”  老陈说:“我得换个地方。”  “为啥?”  “为啥?要是下次有人再来买陈皮,他不把我卖了才怪哩!”狐仙听刘旺说书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31更新时间:2009-1-300:20:40狐仙听刘旺说书   清朝光绪年间,浚县后毛村有个盲艺叫刘旺,善长说三弦书《响马传》。此人心地灵巧、聪明过人,说书时能大量兑水(即增添情节的意思),加上他口齿灵俐,吞吐有力,再配上他那张多面嘴(各种方言都能说,各种声响都会学),很受听众欢迎,只要他说书都能让听众入迷上瘾,可以算是我们浚县说书界的名嘴。因为他的长篇段子比别人的套路多,当时人们给他编了个顺口溜:“听完刘旺的《响马传》,最快也得三年半。”刘旺一路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都拦着不让走,留下说书很长时间也走不开。当时他的名气很高,不论是滑县、延津、封丘、长垣、汤阴、内黄,他都走遍了,走到哪里,说到哪里,人们都很尊敬地称他为刘先生。  有一年夏天晚饭后,他在场里弹着三弦乘凉,忽然有一个老头儿,来到他面前,和蔼地说:“刘先生,我家老太太明天办生日,他想听你的三弦书,特地叫我来请你,戏价两串钱。”刘旺一听喜出望外,连忙问:“你是哪村的?”老头儿说:“离这儿不远,我是道口北边三里湾杨村的。”刘旺一想离毛村才六七里路地,又是通往道口的官道,随口答应“行,行!”老头儿便牵着他的竹马(瞎子的竹杖)边说边走了。  夏天的夜晚,凉爽宜人。一会儿已觉走到一处院落大门前,老头儿说:“刘先生慢点,俺家门台高,我喊抬腿,你可别迈步。”刘旺便紧听老头引路“抬脚、抬脚,抬脚!”慢慢地进到大宅院里。老头让刘旺坐在长凳上,又端出茶水让他喝,停了一刻工夫,听见坐了满院子人,有老有少,喜笑言谈,喁喁私语,随后便听见有一个老太太的声音说:“老苍头、老苍头,客人来了,您怎么不让人家吃饭,只叫人家喝水,真是不懂礼。”刘旺随口说:“我已吃过饭了,不饿。”又听见有个壮年说:“叫刘先生唱一段八仙庆寿,随后再开《响马传》吧。”刘旺顺手取出三弦将弦调定了音,放开喉咙唱开了。  唱完了八仙寿庆,又喝了杯茶,随即又有人端出一盘果子(即糕点)让刘旺填了填肚子,接着他的拿手戏《响马传》可开了正本,刘旺平时说书就有个特点,只要正本一开,他就拿出十二分精力,全神贯注到说书上,喜怒哀乐都带情感,说着说着,听到人声静寂,众人都已陷入入迷状态中,他更起劲了,恨不得自己的本事全拿出来。这时候听脚下有人高喊:“喂,这不是刘先生吗,你咋上这么高,坐这树尖上唱开了……。”刘旺一听是朝着自己喊的,便将嗓门关住,停了三弦,用手一摸:“唉呀!老天爷,这不是在杨树杈上吗。”他的说书兴致一下子就落下来了,这时他只剩下战战兢兢,就怕给摔下来,五腑六脏像团窝窝一样窝了一个大疙瘩。他浑身软了下来,嘴里一个劲的喊:“快救救我吧!好心人!快救救我吧!众乡亲!”  这时已东方大白,到道口赶集的人越来越多,见些情形,人们都停下来不走了,有两个年青人抱着这棵六、七丈高的大杨树攀登上去用绳子拴住他,将他卸了下来。刘旺浑身软绵绵得坐在地上,众人纷纷问他,你是怎么到这大杨树上说书的。他便将经过说给大家,有人说俏皮话:“刘先生说三弦书真正是高手,能在六七丈高的大杨树上说……”众人哄然大笑,先赞同地说:“是高手,真是名不虚传!”刘旺说:“大家别说了,可把我吓死了,多亏众乡亲把我救下来,否则让我掉来可活不成了……。”他顺手摸了一下钱褡,真不假,钱褡里就是装进两串钱。  从此,浚县便传开了,刘旺说书连狐仙也听迷了,还请他到树梢上说呢,刘旺的名声也从此大振起来。浚县善堂红枣的传说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49更新时间:2009-1-300:19:54浚县善堂红枣的传说   浚县善堂差不多都是沙地,枣树特别多,红枣也很出名。据说,这枣树还是一个小姑娘引进过来的,那小姑娘叫小娟,她十四岁那年,爹死了,就剩她和一个瞎眼老娘,由于家里没有劳动力,日子过的很穷苦。有一天,小娟正在外面剜菜,忽然,从天上掉下来一只大雁,翅膀上插了一根箭,小娟一见赶紧把大雁身上的箭拔了下来,用小手巾儿给大雁包扎好放它飞走了。  这天夜里,小娟睡的正香,梦见有个仙女在床边站着对她说:“小娟姑娘,谢谢你救了我一命,我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给你带来了两个红枣,这红枣是仙果,长在太行山里,吃了能治百病,你吃一个,让你娘也吃一个。”说罢,一晃就没影儿了。小娟一惊,睁开眼一看手里果真有两个红枣。她先吃了一个,又甜又香,就赶紧把她娘叫醒,让她娘也吃了一个,她娘说:“真好吃!”连枣胡也给咽了下去。吃过红枣娘儿俩舒服舒服得又睡了,一觉睡到大天亮,小娟她娘先醒了,一瞧太阳一丈多高了,赶紧叫小娟:“小娟!还不快点起来。你看太阳都一丈多高啦。”小娟一听觉得很奇怪,就问:“娘,你说什么?你能看见太阳啦?”小娟她娘说:“能啦!”娘儿俩高兴极了。街房、邻居知道后,都来给她娘俩儿道喜,小娟心里想:要是这红枣叫乡亲们都吃一个多好啊,又想起仙女对她说的话,枣是在太行山里长的,我去多摘点来不行吗?她把这个想法给乡亲们说了说,乡亲们都愿意,纷纷说:“你尽管放心去吧,你娘我们大伙照顾着。”于是,第二天小娟带上干粮就往太行山里去拉。  小娟走了三天三夜,才到太行山下,抬头一看全是大山,哪儿有红枣的影儿啊,她又往山里走,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石头上啃干粮,吃饱了又走。天黑了,也没找着枣在哪儿,忽然山坡上传来“嗥,嗥”的叫声。“唉呀!狼来啦。”小娟赶紧爬到一棵大树上,狼在底下干转圈儿,就是够不着。不知过了多久,小娟不知不觉睡着了,她迷迷糊糊地看见一片枣树,她爬到树上就摘,摘了满满一口袋,心里一高兴醒了过来,原来是做了个梦,突然脚底一滑,从树上摔了下来,骨骨碌碌滚到了山沟里,一下子摔晕了。等醒过来时,已经中午了,又饥又渴浑身疼得厉害,她伤心地哭起来了。正哭着,听见有人说:“喂,小娟,甭哭了,你翻过这座山就看见红枣啦。”小娟站起一看哪儿也没人,心想:“可能是神仙保护我呢,我去试试吧。”她咬着牙,翻过那座山,山底下果真有一大片枣树林,红彤彤的到处都是枣,小娟下去一口气摘了一大袋子,怕又是做梦,把手指头放到嘴里咬一口,觉得疼,她才相信这一回是真摘了一袋子红枣,她扛起来就往山外走,没走几步,迎面过来个老太太拦住她说:“小娟姑娘,这仙果是我看管的,凡人摘了是出不去的,前面儿有猛虎守着山口呢。”小娟一听,又气哭了,老太太笑着说:“甭哭,念你救了我女儿一命,又是一个好姑娘,今天我帮帮你。记住,回去把吃剩的枣核都种到地里,以后再想吃枣就不用往深山里跑啦。”说完把手里的拐杖往地上一扔,让小娟坐上后对小娟说:“拿好袋子,闭上眼。”小娟坐好一闭眼,只听耳边呼呼的风响,一会儿,觉得不动了,睁开眼一看,在自家板凳上坐着呢。乡亲们听说小娟回来了,都来看她,小娟从布袋里掏出红枣,一个人一个发完了。  乡亲们吃了红枣,把枣胡儿种在村边地头,第二年就长出很多小枣树,从那以后,善堂乡就盛产红枣啦。敬德炕的传说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40更新时间:2009-1-300:18:46 敬德炕的传说  浚县屯子乡善化山后,有一块很大的平平整整的石板。石板上有敬德躺卧的遗迹,人们称它为敬德炕。炕边有敬德放钢鞭的印迹,炕周围还有敬德的马蹄印。多少年来,当地人一直传说着敬德在此打虎的故事。  敬德在长安比武,李元吉看敬德粗野、相貌不扬把他赶出了教场。敬德了一肚子气,走到了浚县善化山上,他看到这里森林茂密,山高谷深想据此占山为王,他刚想躺下歇一会儿。忽然,身边那匹马仰天长嘶起来,敬德翻身坐起观看周围发生了什么情况。敬德不看则已,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原来一只吊睛白额猛虎正向这边走来,敬德伸手去抓钢鞭,猛虎已纵身向敬德扑来,敬德就地一滚,翻到了猛虎身后,那猛虎扑了个空,前爪刚一落地,还没有得及折回头来,敬德趁势抡起手中钢鞭照准那猛虎身上打去,猛虎屁股上挨了一鞭。常言说老虎屁股摸不得,猛虎疯狂异常,转过头来又腾空向敬德扑来,敬德恼怒万分,李元吉欺负我,你也来欺负我,我哪有那么熊包,一肚子怒气都集中到钢鞭上,他转身一跳,趁猛虎前爪落地之时,照猛虎头上打去,顿时猛虎脑浆迸溅,敬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打连两鞭,敬德一肚子闷气才泄了出来,他哈哈笑道:“谁敢欺负我,就照此办理。”说着一脚把死虎踢下山崖,便拉马扬长而去。  “黑汉,休走,你打死我家养的老虎,岂能善罢干休。”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崖下喊叫。敬德还没发现人在哪里,双腿已被绳索套上拉下崖去。敬德心想,此命休矣,可是当了醒来睁眼一看,并没什么可怕的景象。原来是义军首领刘五州的女儿刘月娥爱敬德是个英雄,要留他结为夫妻,敬德打死了老虎,却败于女人刘月娥的圈套。敬德从此就投靠了刘五州,当了刘五州的部将,后来,还归附了李世民,成为一位有名的猛将。余娘娘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59更新时间:2009-1-300:17:39余娘娘  相传浚县白寺乡余洼村,在村南边的护村沟上,有一座三孔小石桥,旁边有一棵老柏树,这里,曾出过一位娘娘。  汉朝时,村里有位姓余的姑娘,在她小的时候长了一头黄癣,因为家里穷没钱治疗,经常是满头痂子流黄浓。不管晴天雨天,余姑娘总是穿着一身破烂衣裳去外面拾柴禾,跟她一样大的孩子时常欺负她,但不管日子多艰难,她从来都没哭过,只要她在地里拾柴禾,总听到她唱这样一支歌:北风起,起北风,拾柴来在荒郊中。一旦皇上选妃来,拾柴禾女定被封。  人们一听见她唱,就说:“看你的样子,长大连婆家都不一定能找到,还想进宫当娘娘呢。” 余姑娘刚满十八岁那天,忽然听到村北边锣鼓喧天,一帮人马朝村里走来,人们都跑去看热闹,只见这帮人马抬着一顶大花轿,前后左右布满了五色彩旗和全副銮驾,人们这才知道是皇上派人来选娘娘了。  钦差官向地保读了圣旨,乡邻们一听,争着把自己的闺女往前送,钦差官左相右看一个也没选中。地保生气了,他对钦差说:“村西边那个拾柴禾的小姑娘长的漂亮!”钦差官带着这一帮人来到西地,这时余姑娘正在拾柴禾,她见来了一帮子人,扭头就往回跑,一跑跑到护村沟的石桥前面,她一看沟里没水,便钻进了桥正中间的桥眼里。  钦差和地保那一帮人追到桥边,在桥下找到了余姑娘,不见还好,一见姑娘的相貌,个个儿捧腹大笑,这时,钦差官进退两难,他问书记官:“咱是不是把贵妃的地址弄错了?”书记官展开文簿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家住黎阳县,余洼村南面。一百单三孔,中栖一只凤。  书记官说:“不错呀,你看这上边正是一棵柏树,下边正好是三孔桥,中间这个桥眼里的姑娘定是贵妃。”“既然如此,为啥这姑娘是这个样子呢?”钦差官反复想了好长时候,最后决定,先把姑娘接到宫里,要是皇帝怪罪下来,就把罪责推到该村的地保身上。于是,钦差官命手下人搀余姑娘上桥,余姑娘也不再推辞,大大方方地坐进了轿里。没想到,她刚一进轿,头上流黄浓的癣疮,马上就变成了一顶金冠,身上那身破烂布衣则变成了凤袍。到了皇宫后,余娘娘成了皇帝最宠爱的一位娘娘。户部郎中-刘尚信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49更新时间:2009-1-300:16:37户部郎中  浚县城西三十里地有一条火龙岗,岗的阳坡有一个西郭村。在明朝天启年间,这个村出了一位大官,他就是户部郎中刘尚信。  尚信家庭贫寒,祖祖辈辈给地主当苦力。尚信四岁时,他爹得病死了,只剩他孤儿寡母守着两间破草房,靠要饭过日子。三年后,尚信天天见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很羡慕。有一天,他到家一边哭一边对他娘说:“娘,我想上学。”他娘听了,摸着他的头说:“儿啊,上学那是人家有钱人的事,咱孤儿寡母串房檐过日子,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供你去上学?”尚信看着他娘很难过,就不再提上学的事了,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读书识字。从那儿以后,他天天到要饭的时候跟他娘去要饭,要饭回来就跑到村东私塾的窗户外头偷偷听先生讲课,先生讲一句,他用心记一句,没有纸、笔,他就拿小棍儿在地上划,学堂一下课,他就躲一边儿,学堂一上课,他还趴窗户外听,一听就是一个多月。有一天上午尚信在窗户外写字入了迷,学堂下课了还不知道,那些富家子弟围上来要打他,多亏私塾先生及时赶来才没被打到身上。老先生把尚信叫进屋里,问了问怎么回事儿,又叫他拿笔写字。刘尚信拿笔写了“三字经”三个清秀的大字,老先生一看特别喜欢,就说:“从今天起,你就来课堂来上课吧,我不要你的学费。”尚信连忙跪下给老先生磕头。   第二天,尚信早早起来,把私塾院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随后就坐在那儿读书,他学习特别用功,每天总是来的早,走的晚,特别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别的学生都走了,他还在那儿用功,先生做好饭了,他才回家。先生饭还没吃完,他就又回来了,时间一长,先生看出问题啦,刘尚信这个学生是怎么了?每天我吃饭的时候他还没走,我饭没吃完他就又回来了,我得问问他。又一天中午,尚信刚回来,先生就问:“刘尚信,你吃过饭了?”尚信说:“吃过了。”“你走的时候我才吃饭,我没吃完你就又回来啦?我敢说,你不是没吃饭,就是没回家,你要是我的好学生就把真相给我说说。”尚信眼里的泪扑簌簌就出来了,他说:“我每天中午都没回过家,都是俺娘端着要来的一碗饭在半路上等我,俺娘喝半碗我喝半碗,吃不饱就摘把酸枣吃,冬春吃风干的红酸枣,夏秋吃青酸枣……。”先生听着听着不由的流泪了,他拉住尚信的手说:“以后你甭回家吃饭了,你就在我这吃饭吧,也叫你娘能多吃半碗。”  从那儿以后,刘尚信学习更用功了。后来他乡试、京试、殿试,回回得魁,皇上点他为头名状元,再后来刘尚信就任了户部郎中。善化山金牛池的传说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01更新时间:2009-1-300:15:03金牛池  黎阳境内有座山峰,叫善化山,山北麓有一清潭向东流去,终年不断。  潭北有一村庄叫陈庄,住着百十户人家,大部分靠开山为生。村里有个陈谦老汉,和老伴张氏相依为命。陈谦当年曾给庄上财主陈百万家当佃户,后因年迈体衰,陈百万看从他身上再也榨不出油水来,就把他赶出了村庄。老两口上无片瓦,地无一垄。无奈只好在山坡下靠潭开了一片荒地,搭了间茅庵,靠种菜卖菜度日。劳动之余,陈谦老汉总爱蹲在菜地边上点起旱烟袋,眯缝着双眼,惬意地望着那翠绿欲滴、生机盎然的小菜园,心里有说不尽的惬意。  一天正午,老汉正在菜园地头蹲着,远远望见潭旁有一头大牛在潭里饮水,膘肥体壮,毛色金黄,阳光下,身上射出万道金光,饮过水,迈着悠闲的步子向山里走去,转眼就不见了。每到夜深人静时,便听到山脚下传来“哞—,哞—!”的牛叫声和“咣口当,咣口当”的金属撞击声。陈谦老汉壮壮胆走到山前,一切消声匿迹,只剩下哗哗的流水声,这件事,在陈谦老汉心中结成了一个疑团。  一日晚饭后,凉风习习,陈谦拔了一挑青菜,打算第二天到集上去卖,正在地头抽烟,突然传来一个老者的声音:“打扰老兄,借碗水喝!” 陈谦借着皎洁的月光一抬头,看到一个须发银白,衣服褴缕的老人,笑容可掬,双手作揖站在面前。陈谦伸手递过一块青石,带着歉意道:“请坐,请坐,老弟我一日三餐,全是送饭,开水没有,这里有黄瓜不妨先解解渴!”“老人无才,缺齿难食,如若不防,我坐一坐歇歇脚便走!”。“不妨,不妨,只管坐着。”陈谦答道。陈谦边让烟,边发问道:“老兄,府下在哪方?半夜出门为何?”“我乃西山间无村人氏,今早出门到罗庄找小女,因腿脚不灵,耽误了时辰,只得天黑赶路,打扰老兄了!”正谈话时,只听远处传来“哞—,哞—!”的牛叫声,那老者问陈谦道:“ 老兄,你可见过这牛?”。“远远见过,山边去寻,那里没有什么牛。”陈谦说。那老者又说:“听父亲说,这潭名叫金牛潭,牛是金牛,日夜在洞里碾金豆!”陈谦问:“洞能进去吗?”那老者答:“只要用一根双叉黄瓜,到半夜人静时,敲三下池边的大青石,洞门自开。再敲三下,洞门自闭。”陈谦道:“真有这样的奇事?”老者说:“奇事自有奇方!”陈谦问:“可这双叉黄瓜?”老者答:“这小菜园里有也不奇怪!”  陈谦越听越不相信,心想:这个疯癫老头,一派胡言。心里觉得不耐烦,扭过头去只是抽烟。停了片刻,当他再扭过头来时,那老者已无影无踪,陈谦只觉扫兴,挑起菜担回茅庵去了。事隔三天,陈谦又想起这件事,就在黄瓜架上寻了起来,真的发现一根又长又直的双叉黄瓜,陈谦这就有了几分相信。一天半夜,陈谦呷了几口老酒,拿着这根黄瓜,走到山脚下的青池边,照那老汉说的法子试敲了三下,只听“嚓”一声巨响,山门打开了,露出一个深深的山洞,陈谦迈步走进洞里,金光万道,耀人眼目,一头金牛正在拉碾,碾盘上豆如拇指大小,一片金黄。老汉顺手抓了一把,装入口袋,又走出洞口,敲了三下青石,洞口“咔嚓”一声闭合了,耳旁只有哗哗的流水声。  陈谦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老伴,又把金豆分给了穷苦弟兄们,没多久,这件事象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金牛的事传到陈百万耳朵里,陈百万认为发财的时机已到,假发善心,把陈谦请到家里,告诉陈谦,只要说出金豆的来历,给他良田万亩,骡马成群,房屋百座,陈谦对陈百万说:“我一不贪金,二不贪富贵,只要你把全村穷苦百姓欠债的文约统统烧掉,我就领你去敲开洞门。”陈百万一听,心里盘算道:“虽说烧了文约,但能得到这一洞金豆,能有享不完的富贵。”就一口答应了这个条件,把欠债文约统统烧光,全村穷苦百姓人人心花怒放。  一天半夜,陈百万亲自率着一帮家丁,跟着陈谦去敲石洞门。只见陈谦用双叉黄瓜轻轻敲了三下,石洞猛然大开,走进洞内,陈百万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急忙命家丁装豆的装豆,卸牛的卸牛。陈谦远远站在洞外,只见他用双叉黄瓜又敲了三下,洞门自动紧闭,陈百万和众家丁全被封在洞里,喊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万道金光突然变成了冲天火焰,将陈百万和众家丁浇成了灰烬。从此,陈庄的穷苦百姓过了安康的生活,这洞门再也没开过。象山的传说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44更新时间:2009-1-300:11:54历史典故-象山那时候秦始皇喜欢游山玩水,他在邹峰玩了两个月,又祭过东岳,回归咸阳,路过浚县白祀山,在山上祭祀过白帝老爷后,立了个无字碑,便准备往西走。忽然大臣赵高跪在地上奏道:“万岁,臣听说离这儿不远有一座山,活象一头大象,这里的人都管它叫象山,听说它一天能长一尺呢!”秦始皇一听,觉得是件稀奇的事,就令他的人马往北走,没走多远,便看见了那座山,从远处看果然跟个大象差不多,头朝西南,尾巴朝东北,还不停地蠕动。秦始皇觉得好玩极了,便带头向山上走,他们在山上玩了好大一会儿,才赶回咸阳。秦始皇到咸阳后,还一直想着象山,他想:“朕看过这么多山,都没象山有味道,可就是它离咸阳太远了,不能如朕心愿,真是扫兴!”想到这儿就有些闷闷不乐,刘斟看出了秦始皇的心事,就跪到地上奏道:“万岁您看那象山怎么样!”秦始皇叹了口气说:“好是好,好有什么用,也无法令朕天天游玩,唉!”刘斟一听,忙说:“好歹那象山不大,咱为啥干脆把它搬到咸阳城里呢?那样的话万岁随时都能登山游玩!”秦始皇一听,说:“唉,山倒是不大,可谁有那么大的力气呢?”“ 这好办,我有赶山神鞭,定能把那象山赶来。”秦始皇一听高兴极了,立即让赵高带领五六百人跟随刘斟去赶象山,他们走到半路时,赵高问刘斟:“你那赶山神鞭到底灵不灵啊?如果赶不动象山,回去如何向皇上交差呢?”刘斟笑笑说:“你放心吧,我这神鞭灵着呢,只要打一鞭,叫它落到哪儿,它就落到哪儿,不信,我给你试试。”他指着一个小山头说:“你想让这个山头落到哪儿吧?”赵高说:“这里到处都是山,从这儿移到那儿也没啥意思,不如想这山跟象山换换。”刘斟举鞭就朝那个山头打了一鞭,说也怪,那座山一眨眼就跑不见了,赵高这才把心给放下了。他们到象山一看,那里果然多了一个山头,就是现在的那座尖山。刘斟对着象山举鞭便打,象山是有灵性的,它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更不愿去供残暴的秦始皇玩弄,再说飞到咸阳一落下去,还不知要压死多少百姓呢,于是它下定决心,绝不听指挥。刘斟用尽浑身的力气,叭地打了一鞭,赵高连忙抬头,只见飞走的是两颗小石子,而象山一动也没动,赵高看到这种情况就瞪了刘斟一眼。刘斟觉得丢了脸,狠狠的又是一鞭,两鞭,三鞭……可那象山仍是一动不动,刘斟急了,叭,叭,叭连抽个不停,结果把鞭打断了两三截,仍不管用,刘斟一点办法也没了,赵高也傻了眼,两人只好呆呆地站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刘斟忽然想了个毒计,回去向秦始皇交差,就说那象山死了,赶来也没用了,赵高为了下台,也只好同意了。他俩于是就命令跟随的五百名官兵,个个拿上工具,在象山腰上挖一条深沟,直到挖出泉水为止。这就好比在“大象”肚上插进一把钢刀一样,那泉水就是“大象”的血,泉水整整流了满满一沟,“大象”忍不住疼痛,掉下了两滴眼泪,至死,也没向前挪动一步。象山就在屯子乡,谁不信,可以去看看,那山活似一头大象,就是不再长了,那条沟还有,沟两岸断崖上的土层像血一样红,那是大象的血渗红的。大象掉下的两滴眼泪,后来就变成了两座塔,塔基现在还有。刘斟鞭打象山飞起的两个小石子,变成了两个小山包,在象山东南边的荒地里,秦始皇立的无字牌还在白祀山上。八仙与吹月岑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2更新时间:2009-1-300:09:39汉朝元封元之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真是一派清平世界美好人间。居住在昆仑山上的龙堂金母--王母娘娘圣诞又至,天宫玉帝、诸神、诸仙及西天的诸佛前来庆贺。王母大摆筵宴招待众位佛、神仙。忽然,仙童来报,锺离权率领八洞仙人来贺。王母令人迎接入殿。八仙参拜王母礼毕之后,献上寿幛云轴,王母令人张挂大厅,只见寿幛霞光万道光辉满堂,王母心中大悦。王母随令人在瑶台上给八仙设宴,令近身五女前来招待,持觞酹劝酒,让五女歌舞助酒兴。瑶台之上行乐宴使八仙心旷神怡,不觉已有醉意。时之兰采和持觞酹来到王母面前举杯祝寿,王母高兴的说:“久闻贤弟善歌舞,今日行乐,何不为我一试。”采和曰:“大雅之堂恐难和之。”母曰:“各有所长,何必过谦。”采和随即扣衣出筵歌之舞之。歌舞已毕,众仙大笑,王母乐已开怀,举杯邀众仙酌酒数杯。众仙又推湘子唱道情一曲。这时仙童捧仙桃至,王母令众仙各食其二,又酌酒数杯,八仙高兴之极,不觉大醉,果老率众仙辞谢而别,王母令婢女送众仙于门阙之外。八仙辞别王母趁月色驾云东行,欲赴龙华会。行到大伾山上空时酒性发作,他们就落到大伾山主峰的西坡上休息。只见坡的北边有溪水潺潺,坡南边松柏苍翠,古木参天。此时皓月当空夜景非常寂静幽雅。这美丽如画的环境勾起众仙们对蟠桃会的回亿,席面盛况浮现眼前:交梨火枣琼浆玉液、胡麻紫芝,珍奇之品,无不备陈,特别是三千年一熟的蟠桃食之令人清澈肺腑。五位仙女仪容绝世风度翩纤。瑶姬的歌声婉转,青娥的舞姿婆娑翩翩,华林、梅兰、王扈的器乐之音悠扬,使他们神情陶醉乐而忘返。忽然铁拐李拍手惊醒大家的沉思,他说:“ 趁此美景,何不作乐?”钟离权司鼓,吕洞宾吹萧,张果老击道情筒,曹国舅执玉板,何仙姑击钹,韩湘子与兰采和歌舞。笛萧合奏,歌舞相伴,欢乐之极。不觉天已大亮,他们醉意已醒,又欲赴龙华会而须早行。于是他们驾云而去。后人将八仙在大伾山休息之地起名为“吹月岑”。观世音大伾山显灵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28更新时间:2009-1-300:05:16观世音大伾山显灵东晋时期,中原大地群雄四起,许多少数民族也来此建国,战争连年不断。再加上水、旱、虫等自然灾害,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黎民百姓无法生活纷纷逃离家园,存留人口十不足一,他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西方神圣观世音正在打坐,忽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东方黎民有难,特邀佛祖到东土拯救百姓。他俩驾着祥云来到赵地(羯族石勒建的赵国)黎阳(赵国重镇)大伾山上,向周围看过后,令天竺传教僧人佛图澄来此,对其授意在大伾山东崖雕一尊北方最大的善跏趺大弥勒佛像,用“无畏颖手势堵大河以消除水患。建筑规模宏大的大伾山寺,以显佛灵。在大伾山北崖上刻画观世音本像以普渡众生。将大伾山变成作为弘扬佛教的圣地。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因男身(观音崖上的画像上有八字形胡须)在人间行动不便,随化为女妆。她到民间劝善治病送子,特别是与女性接触,去掉忌讳嫌疑,处事行动更为方便。如有信士拜访有求必应。观世音的声誉远扬四方。元代治至二年,浚州(即黎阳)大旱。禾苗难收,官民焦急万分。知州刘友谅率领僚属拜谒众庙求雨,七日未成,到第八日,他们身披蓑衣,手捧香火,跣足步行,来到大伾山观音崖,面对观世音像,烧香叩头,虔诚求雨。第二日,喜降甘露,解除旱情,万民齐欢。刘知州为酬谢神灵,在此崖观世音像下开凿了观音洞。洞内雕一躯女妆的观音,修盖了庙堂取名曰观音堂(又名娃娃殿小寺),从此香火不断。因传闻观音显灵穰祸祈福,求子拴娃娃的人们越来越多,远及冀、鲁、豫、晋、江、浙、黑龙江等地(见墙上的碑碣)。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对汉族施行的统治手段非常苛刻。施行民族等级制,汉人排名最下层。统治者把蒙古人、色目人鞑子,派到各村镇进行监视汉人。鞑子们有各种特权非常霸道,行为卑鄙。如全村各户人家只有一把菜刀,轮流使用,由鞑子拿着,不能随便使用。如谁家使用菜刀,需请鞑子,那家生活好,鞑子就在那家吃饭。更可恨的是,谁家取媳妇,新婚之夜,由他们鞑子顶替新郎伴新娘宿眠,任意糟蹋妇女,到元顺帝时,朝政更加腐败,对百姓加重盘剥,黎民百姓痛苦难忍。真是怨声载道,怒气冲天,全国到处燃烧起了反元的怒火。是时青田的刘伯温,为了反抗元鞑子,以传教为名,在全国各地发展教徒秘密结社,组织军事力量,传信息送月饼,八月十五夜晚,全国统一行动杀鞑子,为民除害,大快人心。这一天,刘伯温追杀恶贯满盈的鞑子百十余人,把他们围困在大伾山东的石洞内。刘伯温拜谒观音菩萨后,在庙内休息。在睡觉朦胧中,观音菩萨点化,不要在佛祖圣地动兵杀生。让其施法念咒,将藏鞑子的石洞壁缩挤,把这些鞑子全部挤死在洞内,永除后患。后人为了纪念此事,将此洞起名叫伯达洞(此洞在大石佛后石崖上)。南北极仙翁游大伾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01更新时间:2009-1-2923:57:38南北极仙翁游大伾自从大禹在大伾山上锁住蛟龙之后,将洪水疏导入大海,大地恢复了生机,树木茂密,苍翠,禾苗旺盛,五谷丰登。黎民百姓又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大伾山烟雾缭绕,到处长着奇花异草,松柏苍翠,四季常青,好一派人间仙境。因山秀名远扬,又有传奇的色彩,众神仙纷纷前来大伾山建宫造府。南北极二仙翁听到消息后,心里非常羡慕,为此,二仙相约到大伾山一游。这一日天朗气清,二仙翁来到了瑞云缥缈的大伾山,看见主峰西北山坳处有一孤崖——落魂崖,周围古木参天,鲜花盛开,又有泉水潺潺,溪流撞击天池之水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犹如鸣琴。此地风光清静幽雅,使二仙翁陶醉其间,他俩步行到崖石上,席地而坐。南极仙翁令白鹤仙童展开棋盘一解嗜棋之欲。 二仙翁对弈兴趣正浓,乐而忘返。这时有个上山打柴的樵夫王小儿看到此事,颇为惊奇,凑前观棋。俩人箸棋你来我往,战的十分激烈,一时难解难分,天色忽明忽暗,时间不知过了多久,饥饿之时俩仙人就拿出仙桃吃,将桃核弃之。王小儿观棋起兴忘回,但觉腹内咕噜作响,见仙翁弃的桃核,不由自主拿起放入口中吸吮,自己竟然不觉饥饿。由于王小儿吸吮桃核声音过大,惊动了二仙翁,他们发现有生人在旁,怕泄漏天机,急忙收起残棋,北极仙翁化作清风遁去,南极仙翁手招白鹤,驾鹤乘云而去。樵夫王小儿见状惊诧万分,迟疑片刻,起身回到放斧处,欲拿斧回家,手刚触摸到斧柄,可已拿不起来,斧柄已经腐烂,只好将斧头捡起来下山回家。后人为纪念此事,在仙翁下棋白鹤停留处修盖一处凉亭,名曰“来鹤亭”,泉水入天池处,取名为“鸣琴坳”,斧柄依崖之处,称作“烂柯崖”。刘秀在黎阳的传说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09更新时间:2009-1-2923:53:20刘秀在黎阳的传说 沛公刘邦斩白蛇占山起义,推翻苛秦,建立了汉朝。但是,在他斩蛇时,只见一股妖气气从蛇身上冲天而起,并向其发出索讨性命的声音。他随口答曰到平地还命。这给数百年后的汉室埋下了隐患。 白蛇在西汉晚期转生,起名王莽。汉哀帝时,王莽是内阁大臣,称为安汉公。哀帝在位六年而殁,传位于子平帝,王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平帝为皇后,被加封为太师。此后,朝纲在握,大权独揽。五年过后,莽以为时机成熟,弑平帝自称帝,改汉室为新王朝。朝纲已乱,汉室旧臣不服,众多的臣僚及农民纷纷起义,全国上下掀起了汹涌澎湃的伐莽战争的浪潮。不久,汉室子孙刘秀在南阳拉旗举事。由于力量薄弱,被强大的王莽军击溃。他率领残部转战到黎阳东十里酸枣之地,人困马乏,不能前进。刘秀根据部队的情况,命令其军就地休息。他脱下被汗水浸透的战炮,搭在酸枣树之上晾晒,自己就躺在树荫下休息,两眼一合便鼾大作。酣梦香甜之际,不知是什么将他的脖子咬了一口,疼痛难忍,由于太乏眼睛睁不开,他用手顺着脖子一摸将虫子捉住了,随时把虫子的头掐掉。忽然战鼓咚咚直响,是敌兵追来了,他大吃一惊,猛睁开眼,只看见手中拿个蛄蝼,头身虽已分家但还能动弹。他自言自语:“原来是他救我呀,将他害了多可惜。”于是他随手掐了一节草棒将蝼蛄的头与身串到一起(传说现在蝼蛄的细脖子就是当年刘秀穿的草棒),又用手在地上抠点土撒在它的脖子上,将它放生。刘秀起身去拿战炮,不想战袍被酸枣刺挂住了拿不下来,他心里发慌,不由的说了句“枣格针向下弯多好呀”,话音刚落,手扯的战袍就从枣树上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来了。再看树枝上的格针都是向下弯着(浚县酸枣庙村酸枣庙周围的枣树葛针都是向下弯,传说是刘秀口谕封的).他穿好战袍,整好军队,撤退到黎阳大伾山。刘秀在这巍峨秀丽的大伾山迅速安营扎寨,祈祷神灵保佑巧设计谋。调兵遣将,安地形布阵,多设旌旗,以备疑军,设下埋伏。当追兵进入伏击圈内,刘军征鼓一响,军卒四面呐喊,旌旗蔽野,鏖埃连天。机弩齐发,矢如雨降。众士齐心,勇猛拼杀,直杀得敌人东倒西歪,死尸遍野,血流成河,使他们成了瓮中之鳖。一场大战结束了,新朝的残兵全部缴械投降,刘秀接纳了降兵,愿留在义军的将士全部编入军营。刘秀为了庆祝这次战斗的胜利,就在大伾山巅建筑一坛名曰“青坛”。青坛四周插满了旌旗,布满了军队,刘秀亲自登坛焚香祭天,以告神灵,举行了大型庆典活动。此后大伾山又称青坛山。刘秀在大伾山整编了军队,军威大振,士气高涨,因各路义军对刘秀崇拜,大力支援刘的军事行动,又因兵精将广,人心所向,大军一到,莽兵溃败。大军进入咸阳杀了王莽,光复了汉室。刘秀定都洛阳,登上王位,号称光武。历史上称刘秀建立的汉朝为东汉王朝。禹王治水在大伾作者:xx0392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4更新时间:2009-1-2923:50:24禹王治水在大伾《尚书。禹贡。导水》载,禹“东过洛汭,至于大伾” 。因大禹治水来到大伾山,为此,在浚县流传有神禹在大伾山锁蛟的传说。神禹治水吸取其父鲧片面治水的教训,改堵洪水变为疏通河道导流排水入海的办法。特别是开凿龙门,使大河洪水畅通无阻的通过中原大地,顺利地到达东海。大大的减少了水患,使中原黎民百姓过上安然生活。这时,蛟龙不心甘情愿,就逃窜到大伾山上兴风作浪。将大伾山作为自己的巢穴,营造宫殿,穿岩打洞造窟,准备与大禹对垒。蛟龙把一座美丽的大伾山,搞得暗无天日。使其周围波澜滚滚,白浪涛天,变成一片汪洋的水乡泽国,方圆几百里的黎民百姓,深受水害,无法生活,真是民不聊生。大禹在河洛地区疏导引水,将洪水治理的井井有条,使其百姓过上安居生活。神禹正与民众欢乐之时,突然听说蛟龙在大伾山作乱,残害黎民百姓。他立即带息壤及应龙率领治洪大军,浩浩荡荡东赴大伾山,去征讨蛟龙。神禹的治洪大军,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经过三天三夜急行军,终于到达了大伾山。神禹在大伾山主峰上安营扎寨。他细致地观察了地形之后,部署了治洪大军的阵容,并决定对蛟龙进行围剿。他命令应龙去袭击盘踞在大伾山东侧蛟龙的大本营,引他出洞以便歼灭之。蛟龙在大伾山东涯,匆匆忙忙地挖洞造宫殿(大佛楼后石壁上有变曲洞形多处皱纹,据说是蛟龙造龙宫的图形。),忽然看到大禹已占领大伾山巅,心中十分害怕,就急忙躲进已造好的龙洞石窟穴内(龙洞在大伾山东北角),寻找时机,负隅顽抗。蛟龙刚入洞穴之际,恰好应龙在天空看见,就立即从洞口上方封住。蛟龙见应龙堵住洞口,心里非常着急,想回头鏖战应龙已不可能了,再想钻洞用尾巴偷袭应龙也晚了。此时,蛟龙气急败坏,看来只有破壁逃亡,别无出路了。为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只见电闪雷鸣,蛟龙将洞的东壁撞破,仓惶而逃(现在从龙洞口可以看到,龙洞内有三穴:向上两穴,大穴是蛟龙入洞口人可以爬出,小穴是蛟龙尾巴钻的,向上没打通。向下一穴是蛟龙藏身处),蛟龙在龙洞的上空翻飞盘旋,欲与大禹决战。大禹早就料到他会孤注一掷,便命人在大伾山主峰祭起屠龙柱,,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将蛟龙锁住(现大伾山东侧石崖上有锁蛟处的遗迹)。洪水无首了,就老老实实的按治洪大军疏理的通道流入大海。从此,大伾山周围消除了水害,百姓才安定下来。他们辛勤的劳动建设自己的家园,大伾山又恢复了他的秀美和灵气。从此,天上的神仙及人间英雄在大伾山留下了更多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