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2-06-16 13:18:28 发布

歇后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问题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歇后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撰稿人: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8 歇后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歇后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对歇后语翻译方法的运用进行讨论。歇后语是极富中华名族特色的语言形式,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与其它语言有很大的差异。随着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歇后语的翻译有着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翻译的归化和异化问题上存在着争执。在歇后语的翻译中,适当应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才能够真正达到传达含义和传播文化的目的。关键词:歇后语;归化;异化;文化交流1.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语言在文化交流中承担的文化传播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任何语言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由于各民族在价值标准、习俗宗教、地域环境、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别,使其语言在结构特点、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不同民族语言的翻译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A.Nida)认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1]歇后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蕴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创造和探索的结果。它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有的语言形式。歇后语的内容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富有想象力和幽默感,富含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正是因为歇后语在其形式和内容上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使歇后语的英译一直存在归化和异化问题的矛盾与争执。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过:”东方人的思维习惯是‘异中求同’,西方人是在‘同中求异’”。[2]对歇后语而言,由于其隐含性,使内涵意义、情感意义和联想意义都显得更为重要。在英译的过程中追求其“同”的表达就是翻译中归化的目的,而对其“异”的体现就是反映其文化特点的异化。2.汉语歇后语及其结构特征歇后语的结构独特,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大都言简意赅、遣词隽永,有形象生动鲜明、幽默风趣、富于哲理的特点,不仅在社会各阶层口语中广泛使用,而且在古代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与文章中也随处可见。[3]并且歇后语涉及面广,由古及今,题材丰富,包含天文地理的人文知识,为人处事的生活经验,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由于歇后语富含汉民族独特的语言风格,因而将其翻译成其他语言有相当的难度,在其内涵和形式的翻译中常常出现归化和异化的矛盾现象。2.1歇后语的结构汉语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具体形象的比喻,为比喻部分,称为“喻体”,也叫“比”,像是谜面;后一部分则是说明语句本意的,为说明部分,可称“本体”,也叫“解”,像是谜底,前后两部分在逻辑上有很强的内在联系。[4]比喻部分通常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采用特别的比喻,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好奇心。说明部分揭示比喻部分的内涵和实质意义,是对比喻的解释说明。这两部分一般由破折号连接。例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竹篮打水——一场空”,“芝麻开花——节节高”等。对于一些常见的歇后语,由于人们熟知其后半部分,也可仅用其前半部分来表达含义。8 2.2歇后语的分类从歇后语的内容上来看,可分为两类:比喻性歇后语,双关性歇后语。(1)比喻性歇后语比喻性歇后语的数量较多,其所比喻的部分与使用歇后语的上下文中所描写的事物有相通之处。比喻性歇后语中的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本意,两者在逻辑上有明确的内在联系。其中用来做喻体的部分通常是人、事、物以及人们常见或熟知的现象;用来说明的后部分在说明方式上也略有不同,其方式有直接的,也有评论性质的。①直接说明竹篮打水——一场空。译文:Drawingwaterwithabamboobasket—achievingnothing.竹篮多孔,装水必漏。比喻希望与努力完全落空,白费心机。②评论式说明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译文:AweaselwishingHappyNewYeartoachicken—harboringnogoodintentions.指某人做事表面上是好事,实际上则是另有恶意。(2)双关性歇后语双关性歇后语较比喻性歇后语数量少,使用频率较低。这种歇后语其后面的说明部分一语双关,既照应比喻部分的意义,又有其他引伸意义。即字面意思是对前半部分作解释说明,但其实际意思表达的却是与整个上下文中完全不同的语义。[5]①谐音双关:生活的海里起过小小的波浪,如今似乎又平静下去。一切跟平常一样,一切似乎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周立波:《暴风骤雨》)译文:Theeventenoroftheirlifehadbeendisturbed,butthingsseemedtobesettlingdownagain.Thevillagersfeltthemselvesbackintheoldrut.原文中的“照舅”与“照旧”为谐音双关,译文中用“backintheoldrut”表达了歇后语说明部分“照旧”的含义。②谐意双关:一根筷子吃藕,挑眼。译文:Eatinglilyrootwithonlyonechopstick-pickingitupbytheholes.原文中“挑眼”的字面意思是指用一根筷子挑着藕片上的眼,其实际意义则是“pickflaws”挑毛病,找岔。3.归化和异化理论归化和异化是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手段.归化和异化的术语起源于德国哲学家、翻译理论家斯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论翻译的方法》,他在探讨翻译与理论关系时,认为翻译策略有两种,一种是译者让读者向作者靠近,一种一是译者让作者向读者靠近。在此基础上,美国翻译理论家Venuti在1995年的著作《译者的隐身》中提出了这两个概念。在翻译中,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也由来已久。“从翻译策略来分析,从19世纪70年代到2O世纪70年代,中国的文学翻译大致是以归化为主调”。[6]归化法以源语文化为出发点,要求译者向源语读者靠拢,强调语言中“同”的翻译,注重其“意”的表达,而往往忽略原文中的民族文化特点和语言风格特色,虽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却缺失了语言的文化传播功能。但如今,随着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表“意”8 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交流,异化作为与归化相对立的翻译方法,在翻译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明显提高。在翻译的实践中,归化和异化并用互补,相得益彰。3.1归化理论归化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Shuttleworth&Cowie,1997:43-44)。即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入语读者靠拢,采取译入语读者习惯的译入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派在国外以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为代表,在国内以钱钟书和傅雷为代表。钱钟书提出了“化境”的说法,傅雷则提出了“神似”,都主张归化。[7]归化理论强调译者以目的语言文化为归宿,向目的语读者靠拢,在翻译过程中追求“同”,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方式,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由于归化不受语言形式和民族文化的限制,以表达意义为翻译的主要目的,所以在翻译中灵活多变,易于理解。同时,归化的翻译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对民族文化和语言风格的舍弃,导致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丧失。3.2异化理论异化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Shuttleworth&Cowie,1997:59)。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派以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为代表人物。他认为,“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不是要‘求同’,而是要‘存异’,反对译文通顺,提倡异化。其目的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8]。异化的翻译方法选用与源语表达方式对应的译文,在翻译过程中追求“异”,力求保留原语语言和文化特色,使读者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等。4.归化和异化在歇后语英译中的应用4.1归化译法归化法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清晰、准确的表达出原语中所表述的意义和情感,是读者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的最方便快捷的翻译方法。运用归化法进行翻译是,应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不要求每个字和每个词的意思对等,也不要求其语言的形式对等,但必需做到语义对等。在运用归化法进行翻译时,可省略一些文化差异较大且对其歇后语含义影响不大的部分,或将其替换,使读者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歇后语表达的含义。在归化法翻译中常用的方法有意译法、套译法。4.1.1意译法由于歇后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其比喻部分常常出自于中国古代人名、地名和典故,在形式上也常出现双关的用法,若按字面翻译,容易引起不解,所以采用意译法,将歇后语的意义归化于译入语的语言方式,使译文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如:①等他们赶来增援时,已是“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啦”。(冯至:《敌后武工队》)译文:Buttheyweretoolateforarescue.译文省略了原文中的喻体“正月十五贴门神”这一富含民族文化意味的形象比喻,只用了“toolate”来表达做某事已经太迟了。这种归化的译法简单易懂,不要求读者对“正月十五贴门神”这一中华民俗有深入的了解,使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此歇后语的意义。②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老舍《骆驼祥子》)译文:He’ssuretoaskquestions,butI’llholdmytonguetobegin8 with.原文中的“徐庶入曹营”来自于中国的典故,比喻部分是中国人熟悉而外国人并不一定熟悉的事物,若直接译出,读者很难理解这句话和“一言不发”之间的联系,故运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将其省略,仅翻译了其解释说明的后半部分,避免了由于读者对中国典故不了解而造成的阅读障碍。③我在店里呢,是灯草拐杖,作不了主(柱)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译文:Mypositioninthecompanydoesn’tpermitmetomakeadecisionindividually.原文中运用了谐音双关,用“灯草拐杖做不了柱”,比喻自己毫无权利,做不了主。译者运用归化的方法在译文中省略了其谐音双关的比喻,仅表达出此歇后语说明自己做不了主的意思,使读者不被谐音双关的语言形式所干扰。4.1.2套译法由于歇后语常用形象的比喻来表意,而英汉民族在文化和语言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汉中的比喻往往存在很多的不同。在归化法翻译中,将其喻体形象换用为读者较熟悉较常用的词语,更贴近译入语的语言文化,便于读者领悟歇后语的思想内涵,达到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效果。如:①“老混蛋,你吃的河水——倒管的宽,这是你说话的地方?”(周立波:《暴风骤雨》)译文:“Oldbastard,pokingyournoseintothingsthatdon’tconcernyou!”译文用“把鼻子凑到与你不相干的事情去”替代了“吃的是河水”进行套译,比喻多管闲事。译者运用套译的归化译法,比喻形象生动,读者不仅能够理解歇后语的含义,而且能够体会其中比喻的乐趣。②猫哭耗子——假慈悲。译文:Toshedcrocodiletears.原文中的“猫”比喻那些内心残忍而伪装仁慈善良的人,而英语文化中的“Cat”作为宠物深受人们喜爱。因此译者运用套译的归化方法,用“toshedcrocodiletears”来套译,避免由于感情色彩的冲突,而造成翻译的障碍,便于读者理解。③怪不得人说你们“诗云子日”的人难讲话!这样看来,你好像“老鼠尾巴上害疖子,出脓也不多!”(吴敬梓《儒林外史》)译文:Nowondertheysayyoubookwormsarehardtodealwith:onemightjustaswelltrytosqueezewateroutofastone.原文中的“疖子”指小疮,比喻没有多大,表示“没有多大用处”或“没有多大能耐”,有轻蔑意味。[9]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借用英语成语套译,它们的意思接近,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歇后语的意思,还能传达歇后语中表达的情感色彩。4.2异化译法异化法在翻译的作用是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让译文语言的读者感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带有民风的特色。虽然异化法的表现方法在译入语读者看来不合常规的、新奇的,有时过于冗长,较难理解,但是异化法不仅能保留原文纯语言的形式特色,而且还能引进异域的文化因素,是民族文化交流必经的桥梁。由于异化法在表达含义的基础上,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播,以及语言风格的对应,故异化译法面临着挑战,需要译者不断研究创新。在异化翻译中常用的方法有直译法、直译加注法。4.2.1直译法8 直译法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汉语歇后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历史及地方色彩的方法。在歇后语中常采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某些事理,形象性强易于译入语读者理解,运用直译法进行翻译,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民族特色和喻体喻义,使读者能够在阅读的同时了解更多的中华名族文化,达到异化的目的。如:①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译文:Liketheclayidolforgingtheriver——it’sasmuchastheycandotopreservethemselvesfromdisaster.原文中“泥菩萨”的形象带有浓厚的民族神话特色,译入语读者难以想象。通过异化的翻译方法,用“preservethemselvesfromdisaster”来翻译,不仅能够满足翻译其含义的目的,更足以表达出其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泥菩萨”这一民族文化的交流。②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译文:Aratrunsacrossthestreet---everyonejoinsthehueandcry.“老鼠”对英汉民族具有同样的联想意义。老鼠贪吃、破坏力强且传播疾病的特性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讨厌它,因此对于“老鼠过街”引导出的下文“人人喊打”,译文读者无需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心领神会。③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译文:Fifteenbucketstodrawwaterfromawell—sevenupandeightdown(allatsixesandsevens).通过异化的翻译方法,直接翻译了“十五个吊桶”和“七上八下”这两个形象。比喻形象生动,译入语读者通过联想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直译法不仅能够传达出歇后语的含义,并且能够体现出中华名族的歇后语形象生动的特点。4.2.2直译加注法由于歇后语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往往涉及中国古代的典故、宗教神话,也常用一语双关的语言形式,为了在翻译过程中,既要让译入语读者充分理解歇后语的意义,也要完整的歇后语的保存文化信息和语言风格,在翻译中应采用注解的方法实现翻译的异化目的。在异化翻译过程中,注解应结合原文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文内语境的内容进行目的语的翻译,同时要兼顾源语表达式的意义、难词的释义以及交际场合的不同。如:①“宋襄公失败的教训——对敌人不能讲仁慈”。译文:thelessonlearnedbyDukeXiangofSongfromhisdefeat——oneshouldn’tbebenevolenttotheenemy.(DukeXiangofSongwasoneofthefeudallordsintheSpringandAutumnperiod.Onceheallowedtheenemytocrossariverratherthanattackthemintheriver.Asaresult.theenemydefeatedandfatallywoundedhim.)这句歇后语涉及到中国历史典故,即宋襄公以及相应的历史事件。采取异化的方法进行翻译,译文中的注解对这一历史故事略加交代,传达了原文的内容和风格,使译入语读者更能了解其中的中国历史和文化。②三十晚上贴“福”字——倒着贴。译文:Pastingupthecharacter“fu”intheNewYear’sEve——pastedupsidedown.(ThisreferstotheChinesecustomofpastingthecharacter“fu”8 (blessing)upsidedowntoelicittheremark“nidefudaole”,whichmeansyourgoodluckhasarrived.)倒着贴“福”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习俗,在英语文化中是不存在的,译入语读者很难理解其含义。[10]因此有必要对这一传统习俗做出解释,在传达歇后语含义的同时,也让读者了解中国的文化,达到了异化翻译的目的。③咸菜烧豆腐——有盐在先(有言在先)。译文:Saltedvegetableswithbeancurd-thereissaltanthebeginning,(pun)therearewordsbefore——hand.(Inthisexpression“言”(words)and“盐”(salt)arehomophones.)这是一个谐音双关的歇后语,除了汉语部分在括号内加以注释外,译文部分也必须加以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全部转换该歇后语的意义,使汉语言的语言风格得到传播,达到异化的目的。4.3归化和异化结合归化和异化是两种相互矛盾的翻译方法,但它们又是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的。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二者结合起来。[11]归化有助于译入语读者充分地理解歇后语所表达的意义,异化有助于传播民族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形式,将归化与异化相结合,使译文信息准确、文字通畅语言优美,让读者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得到更多文化交流的机会。常用的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方法有直译+意译法、意译+注释法。4.3.1直译+意译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手段,社会文化联想和社会经验的不同。在歇后语中常用的比喻方式也常常因文化因素的不同对翻译造成了困难。采用直译+意译的方法,对前半部分的比喻进行直译,对后半部分的说明进行意译,即传达了民族文化,也能够清晰表达其含义。如:①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译文:Likearabbit’stail.Itcan’tgrowanylonger——won’tlastlong.兔子尾巴是不长的,这是人尽皆知,不含文化差异的,但通过“兔子的尾巴”的比喻长不了的语意联想则只是汉民族所特有的。通过直译+意译的异化译法,既保留原语比喻形象,又保持了文化内容的完整性。②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译文:ThreecobblerswiththeirwitscombinedwouldequalChuGeLiangthemastermind,meaningthatthemasseshavegreatcreativepower.诸葛亮是出自于中国的典故,译入语读者无法理解其间的联系和含义。译文采用直译+意译的异化方法,前半部分直译,保留了典故的文化信息,后半部分意译,使读者充分理解此歇后语的含义,达到归化和异化形结合的目的。3.2意译+加注如:八月十五的月饼——一盆子来,一盆子去。译文:Mooncakes(traditionalgiventoallone’sfriendsandrelativesattheMid-AutumnFestival)onthe15thofthe8thlunarmonth——oneplatefulbeingbroughtinandonebeingtakenout;comingandgoing.月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西方读者很难明白。故用注释的方式对“月饼”做了简单介绍,交代了其文化背景,后部分用意译“comingand8 going”表达了歇后语的意思是“来来去去”,意译+加注的方法使译入语读者能够较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文化内涵。5.结语汉语的歇后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瑰宝,富含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歇后语的翻译是不仅是为了传达歇后语表示的意义,更是为了向读者接受这一独特的语言及其艺术内涵。翻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采用归化法是必然的,采用异化法也是必然的。歇后语翻译中常用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常出现矛盾和争执,归化着眼于求同,而异化着眼于求异。但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殊途同归,互通有无,再现语义,重构语境,形神兼备地表达源语的语义。成功的歇后语翻译方法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语义等值”,即目的语和原语义在意义上达到对等;二是“文化借用”,即目的语和原语的文化特点在译文中有所体现。[12]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翻译目的,灵活地选择翻译的方法,正确地应用归化和异化,把握适当的分寸,综合考虑语义对应、社会语用价值、译入语的民族文化心理、两种语言的文化互动等诸多因素,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参考文献[1]杨磊.论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9月第5期第33卷.[2]陈军.歇后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策略.州大学报,2001年5月第2期.[3]陈莉.小议汉语歇后语翻译.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5月第四期第7卷.[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俞碧芳.汉语歇后语的理解与英译.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第1期[6]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7]黄亚慧.论汉语歇后语的汉译英的异化问题.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1卷第1期.[8]谭晓丽.从归化与异化之争谈英汉习语互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134页.[9]杨根培,李延林.从跨文化视角看歇后语之英译.邵阳学院学报(杜会科学版).2006年l2月第5卷第6期.[10]翁敏雅.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策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9卷第4期.[11]邓来英.英汉习语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研究.语文学刊·外话教育教学.2011年第2期.[12]陈军.歇后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策略.温州大学JOURNALOFW学E报.2001年5月第2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