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8 KB
- 2022-06-16 14:12:5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万方数据2008年12月第6期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I.2lNo.6篁!!堂!垒丝!!!塑!!!!竺型些坚!!竺三竺!坐!!壁呈竺;!竺!英汉谚语语言特征与中西文化差异·口曾健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5)[摘要]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通过对莫汉谚语语言特征、文化差异的分析和对比,全面地了解其语言风格和文化差异,深刻地认识英汉民族文化内涵。[关键词]英汉谚语;语言特征;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m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14一(2008)06—0052一03一英汉谚语语言特征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英汉谚语有些相同的语言特征:都借助象征性的形象;都带有浓厚的口语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都有相当整齐的结构、和谐的押韵,折射出不同价值观和深层文化内涵。(一)语音:口语,}生强,富有音韵美谚语大多来自民间,是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认识和规律的总结,所以带有浓厚的口语性,词句对仗工整;押韵和谐音使其富于节奏和音韵美。看例句:①兔子不吃窝边草o②Astitchintimesavesnine.(二)句法结构:英谚多简单句;汉谚多复合句谚语是词汇单位,以简单句居多,但也有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合句存在。以“时间”主题为例,英谚多为简单句:①Timea11dtidewaitfornoman.②Timecuresall“ngs.也有少量的复合句,如:③Timelostcanno【bewonagain.④Timepastcannotbecalledbackagain.而汉谚正好相反,基本是复合句,如: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三)语言艺术性—修辞多样古人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讲究艺术性。中英谚语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运用各种修辞来表情达意,像比喻、对偶、拟人、对比、借代等。1.比喻①R咖ewasnotbuiltinoneday。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③陈酒味醇,老友情深。④Livingwich—outanaimislikesailingwit}loutacompass.前2例是借喻。因为表本体的语言没出现,语义内容更为广泛。第3、4例把老友间友谊比喻成醇浓的陈酒味道;把““vingw油outanaim”比喻成“蛆iIingwithoutacompass”,那样茫然,没有目的。2.拟人①Misfortunescomeonwingsanddepanon‰t.②大海不讥笑水滴,高山不嘲笑小石。拟人是使物人化,具有性格、行为和感情,使谚语更加生动形象。3.借代①帕epenm培htierthan山esword.②情人眼里出西施。以“pen”代“文”,以“sword剑”代“武”,以“西施”代指“美女”。借代能抓住事物的明显特征来代表整个事物,表达简洁,转义巧妙,富有风趣。4.对偶对偶以形式优美两个子句对应,表现事物相随、相对、相关。例如:①人要衣装,佛要金装。②Liketeacherlikepupil.5.反义对比.英汉谚语中大量使用反义词来反映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矛盾或对立现象,如:①LittlepitchershaVebig幸[收稿目期]2008—1l一07[作者简介]曾健敏(1979一),女,湖南湘潭人,q,南林业科技大学大学外语部讲师52
万方数据ears.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二英汉谚语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一)来源差异汉谚有大量出自历史典故,如诗书、传说、诸子论著,如《诗经》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语》中名句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等。此外,汉谚还有部分出自社会生活和实践,如:“远亲不如近邻”;有些农谚,如“宁在时前,不在时后”等。英谚来源主要有:一是《圣经》,如‘weareaUAdam§children.’二是希腊罗马神话,如‘P肌.dora§box’,‘L0veisblind’来自罗马神话。三是《伊索寓言》,如‘adogin出emanger’。四是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师的作品,如:Brevi哆isthesoulofwil.另外,英谚还有源自西欧的谚语。例如,俄国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那》中写到:Auhappy‰iIiesreseInbleoneanother,eVeryunh叩pyfamilyisuIlh印pyinitsownway.来自法语的谚语有:Dontputt}lecanbeforethehorse.Hethatisafhidofaskingisashamedofleaming则是来自丹麦语的谚语。(二)宗教信仰方面宗教信仰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人信仰佛、道、儒教;英语国家人民信奉基督教。汉语含“佛”、“庙”等的谚语俯拾皆是,如“借花献佛”、“无事不登三宝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反映道教思想的谚语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反映儒家尊卑有别、等级有序思想的“小鬼斗不过阎王,胳膊扭不过大腿。”;“官大一级压死人”。还有像“平安就是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的谚语。英语谚语受基督教的影响,有许多带有浓厚宗教色彩,如:GodbeJpSfhosewhohdpthemSelves.还有反映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如:Norespectofpersons.Manpmpose,G0ddisposes.基督教把上帝奉为至高无上的神,却主张人人平等。《新得·罗马书》说:“上帝使他们跟他有合宜关系是基于他们信耶酥基督。上帝这样对待所有信基督的人,任何差别都没有:因为每一个人都犯罪,亏欠了上帝的荣耀。”也就是说,除上帝外,人际关系是平等。相关的谚语有:Jackisasg似Jashismaster.HumanbIoodisa儿ofa,color.(三)伦理道德观念差异中英伦理道德观念有很大的差异。看以下两方面:(1)孝道观念:“百行孝为先”。孝道即孝顺父母之道。孝顺父母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父母、养父母老、在身边侍侯父母、听父母话等等。汉语表现孝顺的谚语有:①父母在,不远游。②千里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③父母教,该敬听;父母责,该顺承。而西方社会,人人独立、平等,即便是父母子女也是独立自由,互不拖累的。孩子一旦成年都愿意与父母分开居住,老人招冷落被遗弃,甚至有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理会的情况时有发生。孝道观念淡化很多,虽然也要求儿女尊敬父母,但不强调对父母言听计从,也更不把“无后”看作不孝的罪行。有些谚语表达了相反的观念。如:Childrensuckmot}Ierwhentheyareyoung,andfa—cherwhentheyareold.(孩子小时吃母亲的奶,老了享受父亲的财)。这与汉语谚语“养儿防老”恰好相反。(2)妇女问题:英汉文化对待妇女的态度有较大不同,谚语中可见一斑。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女不平等,女子受到很大的压迫。女子不仅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而且她们地位低下,很多谚语反映了对女子的歧视:①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②女人头发长+,见识短。③臣为君死,妻为夫亡。西方妇女地位不像中国那样低下,女性妇孺被认为是弱者,受到男性保护,如在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男人都选择让老弱妇孺和儿童登救生艇逃命。在西方礼仪当中,女士优先也体现了这一点。反映在语言上,就有以下谚语:①HetllatwoIlldthIivemustaskhiswife.(函He,whodoesnothonorhiswifb.dishonor_shimself.(四)民族特性中英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古希腊,产生了最古老的商业文明。西方成了典型的商业社会,人们从事着频繁的商业活动,正所谓“111eEngIishareana“onofShop—keepers.”商场中的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形成了西方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如:①selfcomesfirst.②self·presen,ationi8tlleIirstlawofnature.而经商见效快、获利多、风险大,养成西方人急功近利、富于进取、敢于冒险的动态性格,如:③Forbiddenfmitissweetest.④Fortunefavorstllebold.以农为本的中国则截然不同,农业收获往往不在耕种者,而是老天。人的意志如何强大也阻止不了天灾的来临。另外,农业见效慢,而丰收来自于长期不懈的劳作,这形(下转P61)53
万方数据合,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往往又是从实践中提出来的实际工程项目和技术方案等,它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它的研究成果通常表现为:规划、计划、方案、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等形式。这些成果将被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技术经济学实用性这个特点。我们知道,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由于案例所给定的信息是已知的、不变的,而在现实中企业所遇到的问题是变化的。我们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就技术经济学课程而言,课程的课题设计这一环节就变得不可或缺。课程设计作为一项综合的能力训练,在技术经济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学生深人了解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动进行实践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计的内容设置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如有的学生对资料的收集较方便,最好能结合他们所调查的实际情况对一些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投资项目作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机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并撰写出分析评价报告;对资料收集较困难的学生,可给出一定的资料,让他们进行系统的实战模拟,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深入研究,包括原始数据分析、计算方法选择、报表的编制、评价指标的计算及分析报告的撰写等针对性的演练,学生日后在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发挥效用同样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种和实际结合起来的课程设计模式,是任何一种考核方式都无法比拟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毕业实习这一环节为契机,学校教师和企业有关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参与解决企业有关技术经济问题,学生在实习中所获得的相关成果既可作为其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参考,亦可为企业所用,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又可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种考核制度不仅有效地避免了闭卷考试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以上几点是作者在近些年来在技术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所作的一些思考,其目的在于试图探寻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学习技术经济学的障碍,透彻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研究本身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更由于自身的水平所限,对技术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只能说是作了初步尝试,但愿能够实现抛砖引玉。参考文献[1]傅家骥等.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吴添祖等.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姜向阳.关于“流通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2).-●一—●一+-+—.■——●一+——卜+-—p——■—·+*+*+-—卜—卜.+-—●—·+-+—+·+-+-+-+-+-+-+-+-+—+-+-+-+一+-■一+-‘+.-‘+.‘■一-■—-—卜-‘+’-扣—P。—卜。—●一(上接P153)成了中国人安定保守、善于坚持忍耐、缺乏冒险、知足的性格特质。以下谚语,可见端倪。如“爬得高,摔得响。”,“小心驶得万年船。”表现保守、缺乏冒险的特质;“忍字家中宝。忍得一时忿,终身无烦恼。”表现忍耐的特质.;人们提倡坚持不懈的谚语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磨成针。”中国文化讲群体主义,不主张突出个人;重视集体问的互相帮助和人与人和谐相处。表现重视集体力量的有:“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硬如铁。”,重视互相帮助、依靠的有“互助友爱,共济同舟。”,“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注重人际和谐的有“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三结语英汉谚语展现了两个民族社会文化的缩影。申英两大民族在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英汉谚语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去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参考文献[1]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3:253.[2]王书亭.英汉谚语结构特征对比研究[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报.2003,(03):3.【3]牛桂玲.英汉谚语的语音结构与修辞[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03):5.【4]汪德华.英汉谚语的语言共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06):4.[5]周淑萍.英汉谚语渊源比较分析[J].南平师专学报,2003。(03):92.[6]张焕珍.英语谚语的民族性探折[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3):79.【7]武世花.英汉谚语对比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3.(4):50.[8]向有朋.试析英语谚语的文化因素[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1):3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