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0 KB
- 2022-06-16 14:12:5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从英汉谚语的比较看中英文化差异日期:2009-09-1619:18点击:364次作者:英语论文大百科 摘要: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和特定的文化及语言密切相关。本文旨在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的角度来探讨中英谚语文化的差异,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以加深对中西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翻译水平。 关键词:谚语文化内涵差异 一、引言 谚语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谚语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示形式之一。何谓谚语?在汉语中,其定义为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在英文中谚语定义为“shortwell-knownsayingthatstatesageneraltruthorgivesadvice”。(OxfordAdvancedLearner’sEnglish-ChineseDictionary)无论谚语如何定义,它都总结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社会经验,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其特点是语言凝练、对仗、和谐、形象、表意、精辟等。各民族的语言中,都包括极其丰富的谚语。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典籍十分丰富的国家,因而汉语里有许多谚语,它们是闪烁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璀璨明珠。同样,英语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语言,从许多民族语言中吸取了精华,英语谚语也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彩。英国作家培根说过:“Geniuswitandspiritofanationarediscoveredbytheir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 二、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 1.生存环境的差异 文化的形成脱离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而特定的文化又产生特定的谚语表达方式。中国是以陆地为主的国家,土地是人们的生活所依,反映在形象语言上自然是以陆地上的人、事物作比喻的。相反,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在历史上很发达,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他们所联想的自然是与海上有关的事物。所以在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时,英语的表达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则是“挥金如土”。英语中还有一些用船去表达的警示谚语,如“Asmallleakwillsinkagreatship.”(一个小的漏洞可能弄沉一艘大船),其实就是我们汉语中的“小洞勿补,大洞吃苦”。还有比喻在严峻考验下才能显示出谁是最坚强者时,汉语为“疾风知劲草”。英语则说“Asmoothseanevermadeaskillfulmariner.”(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熟练的水手)。所有这些谚语的形成都和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2.道德观念的差异 (1)孝道方面 中国是一个以孝为先的国家,在《孝经》中曾写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所以在汉语中就有许多表现孝道的谚语,如“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父母教,该敬听;父母责,该顺承”相比较中国而言,英国历史比较短,虽然也要求儿女尊敬父母,但强调突出的是一些个人方面的东西,家庭观念较为淡薄,例如:Childrensuckmotherwhentheyareyoung,andfatherwhentheyareold.(孩子小时吃母亲的奶,老了享受父亲的财。);Childrenarenottobeblamedforthefaultsoftheir
parents.(不能因父母之过使孩子受到责怪)。 (2)子女问题方面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子生活在最底层,倍受压迫。她们不仅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不能与男子一起受教育,更不能出入社交场。很多谚语都反映了对女子的歧视,例如:“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臣为君死,妻为夫亡”等。而在英国,妇女地位不像中国封建国家那样低下,反映在语言上,就有以下谚语:Hethatwouldthrivemustaskhiswife.(谁想兴旺,就请教妻子);Agoodwifemakesagoodhusband.(有好妻子就有好丈夫);He,whodoesnothonorhiswife,dishonorshimself.(不尊重妻子的人就是不尊重自己)。 3.习惯的差异 中英两国相距甚远,行为习俗各不相同,对相同事物的认识和好恶心理也迥然不同,并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和承袭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各民族文化的情调趣味。特别明显的是在英汉谚语中,虽然都常常借用动物来喻指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但不同国家的人民对一些动物的感情色彩和认识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特别值得说的是dog一词。长久以来,中国人对狗都有一种厌恶之情,虽然现在狗在中国人家中的地位在不断地提升,有些狗甚至成为一些老年人的伴侣。但是人们对狗的看法依然没有改变,这是中国几千文化积淀下来的结晶,大量的谚语中均充满了对狗的不满,如“狗改不了吃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而英国人却非常爱狗,所以在英文句子中,英国人形容狗时多用“she”或者“he”而很少用“it”,因为他们把狗看成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而不只是简单的动物。因此在英国有很多以狗为代表的含有褒义的谚语,例如:Alivedogisbetterthanadeadlion.(死狮不如活狗);Everydoghashisday.(狗有得意日,人有得意时);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除了动物之外,还有一些由蔬菜、水果所构成的中外谚语,如中国谚语“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是用来描写中国这两种特有蔬菜对身体的益处。这种表达在中国人的眼里是非常生动的,因为在中国“萝卜”和“姜”是两种非常普遍的蔬菜,它们应用在谚语中时表达它们对身体的益处。然而,在英国人眼中,这两种物体并不能表达这种意思。当他们要表达这种意思的时候,他们用的是另外不同的物体“苹果”。他们用“Oneappleadaytakesadoctoraway.”(一天一个苹果使你远离疾病)。在英国“苹果”才是最普遍的食物,吃苹果才会使你永远健康。 4.文化的差异 谚语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也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正因为两国的历史文化不同,在谚语的表达方面各带有本民族的特色。英谚“Talkofthedevil,andheissuretoappear.”或“Speakofangelsandyouwillhearthetheirwings.”意思接近于汉谚“说曹操曹操到”,然而前者带有浓厚的西方宗教色彩,而后者则与历史有关。又如,英谚“Twoheadsarebetterthanone.”类似于汉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前者是从实际生活出发,而后者却是来源于历史传说。再如一句有名的英谚“BeinRome,doastheRomansdo.”即汉谚“入乡随俗”,前者来源于历史,而后者则出自实际生活。中国是个具有漫长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在这悠悠岁月中沉积了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封建时代的文化产物,因此,不少谚语与这一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例如,“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自古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等等,这些谚语由于来源于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而没有相对的英语谚语,这也是汉语谚语的一大特色。 5.信仰差异 宗教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同时又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基督教是英国的主要宗教信仰,由此产生了许多独具宗教特色的文化。谚语“Christmascomesbutoneyear.”(圣诞节一年才过一次,或佳节难逢)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圣诞节是基督教国家最盛大的节日,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化蕴义。节日期间,人们常用此谚语劝人们对别人的吵闹和大吃大喝要忍着点,不要太在意;同时也劝谕人们把握机会,送送东西或帮助穷困的人,行救困济贫之善举。而在中国借节日之机大行善事并不多见。另外还有英谚“SellOne’sBirthrightforaMessof
Pottages”此句就出自于《旧约·创世纪》,表示“因小失大”;“TheAppleofOne’sEye”(《旧约·申命记》)与汉语的“掌上明”极为接近,许许多多的谚语都起源于《圣经》,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此外,英语谚语常用God来指代“人类的主宰”,例如,“WhenGodclosesadoor,somewhereheopensawindow.”(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一定会打开一扇窗),“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天助自主者),等等。宗教文化在英语中留下了浓厚的痕迹。而中国宗教以佛教和道教为主。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是灿烂中华文明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佛教文化不仅在哲学、伦理道德、科学技术等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还留下许多与佛教有关的谚语,如“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等。 谚语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示形式之一,成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通过汉英谚语的学习,可以掌握习语的来源,了解历史典故、丰富中西方文化知识,发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共性,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 参考文献: [1]从英汉谚语对比看中英文化差异.http://www.ls910.com/lunwen/200611/1347.html. [2]宗教与文化. [3]林戊荪,孙萌.学点英文谚语,了解西方文化. [4]从含有动物名词的英汉谚语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