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2-06-16 14:13:0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通过英汉谚语归纳总结中西文化的异同 刘知国肖媛媛摘要: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熟语,是语言的花朵。笔者从人文思想、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三个方面对英汉谚语进行比较与分析,归纳总结出中西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异同。关键词:谚语;中西文化;人文思想;道德观念;宗教思想;Abstract:Proverbisacompletesentenceaswellasimportantlanguage.Theauthorsummarizesthedifferencesandsamenessofhumanisticideas,moralviewsandreligiousbeliefsbetweenChina’scultureandWesternonebycomparingandanalyzingChineseproverbsandEnglishones.Keywords:proverb,China’scultureandWesternone,humanismideas,moralviews,religiousbeliefs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可简易地定义为“一个社会的信仰和实践的总和”。通过语言,社会的信仰得以表现和传播;借助语言,社会成员间的大部分的文化交流得以实现。各个民族通过具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语言记载文化、反映文化,进行文化交流。一方面,由于客观世界具有普遍的共同规律,而且人的思维又具有全人类性,所以各民族的文化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另外,由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产生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也反映在民族语言中,特别反映在蕴涵深厚文化意义的谚语之中。
谚语是指“在群众之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谚语汇集了人民大众的集体智慧,经过长期的积累,科学的概括,艺术的提炼,以形象的比喻,总结生活经验,阐述人生哲理,是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绚烂多彩的瑰宝。谚语形象生动,内容深入浅出,喻义意味深长,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大众性,因此雅俗共赏,妇孺皆知,时代相传而影响深远;有些已成为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诚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所说:“一言而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一.人文思想(HumanisticIdeas)的异同人文主义注意发扬人的光辉,人文主义学说以人的问题为中心,但由于对人的本身看法不同,人的问题所涉及的面又极为广泛,所以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在西方的发展也不尽相同。这些不同自然也反映在谚语中。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西方重新兴起。当时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人存在的意义,致力发扬人性,主张人性自由。英语谚语:Mandoeswhathecan,andGodwhathewill.人做他能做的,上帝做他愿做的。另外一些谚语表达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地位。Manisthesouloftheuniverse.人是宇宙的灵魂。Manisthemeasureofallthings.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这些谚语用对人的赞颂来代替对神的赞颂。意大利人但丁作为人文主义者明确的说过:“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唯意志论的人道主义者认为,情感意志的本能是唯一的存在。尼采认为意志是万物的根源,“自我”对人来说十分重要。叔本华则认为,利己和自私是人的本性。存在主义以关心人的存在为己任。于是西方人道主义者注重“自我”。像石子仍到河里那样,石子是自我,它激起的层层向外扩张的波浪才是其他社会层面,即从自我出发,再惠及到家庭、集体、国家。英语中有一些重视自我,甚至宣扬利己主义的谚语:Everymanisnearesthimself.每个人都最亲近自己。Everymanlikeshisownthingbest.每个人最喜欢自己的东西。Everymanthinkshisowngeeseswans.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鹅想象为天鹅。Lookafternumberone.照顾自己。Everyonefastenswherethereisgain.每个人都盯住利之所在。与西方不同,中国没有经历过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而统治思想界较长的儒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主要研究人的学问。可以说,儒学开创了中国人文主义的先河。这条人文主义的河流是一条历史长河,一直流淌不息。孔子说:“仁者人也。”在他语录中就有重视人的谚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儒家思想中,个人只是社会这个大棋盘的一颗棋子。为了全局利益,牺牲个人是必要的。由此可见,中国作为棋盘谁棋子的个人与西方那作为激起层层波浪的石子的自我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国谚语中,有许多反映先人后己,善待别人的思想。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另外有一些谚语也强调了集体的重要性:一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一人技短,百人技长。众人拾柴火焰高。孤雁难飞,孤掌难鸣。www.rr365.com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二.道德观念(MoralViews)的异同1.对待面子和名誉的态度中国人非常注重面子和荣誉。名誉常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一个有道德人就会有好名声,通常就有了面子。但是有道德的人也会丢掉面子。中国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既重视名誉,也重视面子。有关的谚语有:人有脸,树有皮,没脸没皮没出息。死要面子活受罪。人怕不要脸,树怕剥掉皮。人不要脸树都害怕。由于在乎面子,中国人最怕不利于自己的流言。不少谚语表达了中国人害怕流言蜚语的心态。谣言可以杀人。防人之口甚于防川。人言可畏。舌刀不用铁,杀人不见血。
水浮不起石子,人担不起闲话。西方的传统道德观念认为,名誉很重要,人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但只要自己不危害社会和他人,不违反法律,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并不重要。所以,英语谚语涉及流言蜚语时并不感到害怕,而是觉得无所谓:Sticksandstonesmaybreakmybones,butwordswillneverhurtme.棍棒石头可能打断我的骨头,但话语决不会伤害我。试比较汉语谚语“棍棒伤皮肉,恶语伤人心”,可见:中西观念对棍棒伤人认识一致,而言语伤人则看法不同。下面一条谚语更能说明两者认识上的差别:Hardwordsbreaknobones.难听话不会伤筋动骨。2.交友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在儒家学说中,自身利益与国家、集体、家庭、朋友的利益比较起来是小利益。自身利益只是在满足其他利益时顺便满足自己的一种利益,甚至提倡为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友情重于个人利益成为重要的道德观,君子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因此有这样的谚语: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岁寒如松柏,患难见知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与其有十两黄金,不如有一个知心。但是,在西方社会中,个人利益总是超过其他利益(“我”不用“i”,而用“I”就是一个典型实例),比起自己来,朋友是次要的,甚至会带来不便。因此,英语中有这样的谚语:Loveyourfriend,butlookafteryourself.爱朋友但要照顾自己。Friendsarethievesoftime.朋友是偷时间的贼。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之一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交友讲究互惠互利,对一些人来说有着极重的功利色彩。这在谚语中也有反映:Hethathasafullpurseneverwantsafriend.钱包丰厚的人从来不需要朋友。Hungryknowsnofriend.饥饿不识朋友。不仅在饥饿时顾不到朋友,朋友落难时,也不要伸出援助之手,以免殃及自身利益。如英语谚语:Nevercatchatafallingknifeorafallingfriend.千万不要接落下的刀或正在落难的朋友。有趣的是,这条谚语中也用刀做比喻,但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宣扬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的义气正好相反,这条谚语用刀来比喻危险,劝人不要救遇难的朋友。3.爱情观
中国封建道德和西方资本主义道德最鲜明的对比恐怕就是爱情观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礼教严重束缚男女的自由恋爱。婚姻凭父母做主,听媒约之言,做到明媒正娶。反映这方面的谚语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爹娘做主,一世受苦。媒人口,无量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有由人骑来由人打。在西方社会,早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追求自由,追求人性解放。资本主义社会更提倡自由恋爱甚至达到爱情至上的程度。英语中有许多歌颂爱情,评论爱情的谚语:Loveisfree.爱情是自由的。Sweetloverslovethespring.甜蜜的情侣热爱春天。Truelovenevergrowsold.真正的爱情决不会过时。Whereloveis,thereisfaith.那里有爱情,那里就有信任。Loveisthetouchstoneofvirtue.爱情是美德的点金石。Lovelaughsatlocksmiths爱情嘲笑锁匠。这最后一条谚语的意思是:爱情是锁不住、隔不断的,语出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在描写爱神对青年猎手阿都尼的爱情追求的长诗中,有这样一段话:
Werebeautyundertwentylockskeptfast.Yetlovebreaksthroughandpicksthemallatlast.即使使用二十把锁,把“美”牢牢地所在密室,“爱”也照旧能把锁个个打开而斩关直入。现在,“爱情嘲笑锁匠”这条谚语常被用来形容爱的力量。4.孝道问题孝道即孝顺父母之道。孝顺父母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包括听父母的话、在身边侍侯父母、尊敬父母、养父母老、继承父母的香火,等等。汉语中有许多谚语表现了孝顺的内容:父母在,不远游。千里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十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西方资本主义道德中,虽然也要求儿女尊敬父母,但不强调对父母言听计从,子女都有自己的人格,更没有要求子女三从四德,以及把“无后”看作不孝的罪行。有些谚语表达了相反的观念。如:childrensuckmotherwhentheyareyoung,andfatherwhentheyareold.孩子小时吃母亲的奶,老了享受父亲的财。(与“养儿防老”相反。)Childrenarenottobeblamedforthefaultsoftheirparents.
不能因父母之过使孩子受到责怪。(与“父母责,须顺承”相反。)Childrenwhentheyarelittlemakeparentsfools,whentheyaregreatmakethemmad.孩子小时使父母变傻,长大了把父母逼疯。(这条谚语更是与中国的孝道背道而驰。)5.妇道问题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子首都更多的压迫,她不仅在家要从父,出嫁还要从夫,夫死更要从子。她们的地位低下,不能与男子一样受到教育,更不能出入社交场所。妻子必须贞节,从一而终,即使丈夫死了也不能改嫁,根本没有谈恋爱的权利,感情完全遭到忽视。很多谚语反映了对女子的歧视: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女子无才便是德。一女不吃二家茶。好男不跟女斗,好鸡不跟狗斗。天下最毒妇人心。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女不嫁二夫君。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事二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虽然男人也占统治地位,但妇女地位不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那么低下。在英语谚语中有些甚至强调妻子对丈夫的重要性:Hethatwouldthrive,mustaskhiswife.谁想发迹,就请教妻子。
Hewhodoesnothonorhiswife,dishonorhimself.不尊重妻子的人就是不尊重自己。Agoodwifeisagoodprize.好妻子是好的奖赏。这条谚语源自《圣经》:“有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下面一条谚语与此相似,也源自《圣经》:Avirtuouswomanisacrowntoherhusband.贤德的妇女是丈夫的冠冕。这些谚语盛赞妻子对丈夫的良好作用,说明妻子在家庭中的较高地位,与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的低下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宗教思想(ReligiousBeliefs)的异同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汉英谚语中反映的宗教思想和观念,可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两个民族的预言文化。1.有神与无神中国的儒释道三教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无神教。儒教承认天和天命,但这种天和天命只是一种抽象而玄妙的力量,没有一个主宰的神。佛教承认佛,但佛不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人人心中皆有佛性,人人都有机会成佛。道教承认神仙,但神仙也不是唯一的高高在上的神,神仙也是人修炼成的,神仙也可以下凡成人。所以这三种宗教都没有至高无上的主宰人的神。不看僧面看佛面。人算不如天算。天生我才必有用。天命不可违。
万事都由命,半点不由人。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基督教则不同,它是有神教。基督教只承认一个上帝,认为上帝是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的缔造者和主宰(人们吃惊时常说“oh,mygod.”)。人绝对服从上帝。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Heaven’svengeanceisslowbutpure.上帝的惩罚是缓慢而确实的。Godiswherehewas.上帝无处不在。TruthisthedaughterofGod.真理是上帝的女儿。ThetreethatGodplantsnowindhurtsit.上帝种的树,风吹不倒。Godsendsmencloth,accordingtotheircold.上帝根据冷暖的程度给人送衣服。不过,基督教把上帝风味至高无上的神,在某种意义上说明教徒对宗教的虔诚和笃信。而中国三教合一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信徒对宗教的实用主义态度。崔希亮对这一点说得很有意思:“大致来说,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得意时倾向于孔孟,失意时倾向于老庄;青壮年时倾向于入世,晚年时倾向于出世。”2.平等观念和等级观念
中国的儒释道教都没有至高无上的神,而且人可以充当众多的神。但是,在人际之间却是等级森严。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为了巩固其统治,利用儒家的天命观,自称为天子;又利用儒家的礼仪和三纲五常,形成一套尊卑有别、上下有序的等级,每个人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能越位。小鬼斗不过阎王。胳膊扭不过大腿。官大一级压死人。宰相家人七品官。鲸吞鱼,鱼吞虾。官大奴也大。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人可成神的儒释道教则主张人的等级森严;而把上帝奉为至高无上的神的基督教却主张人平等。《新约·罗马书》说:“上帝使他们跟他有合宜的关系是基于他们信耶稣基督。上帝这样对待所有信基督的人,任何差别都没有:因为没一个人都犯罪,亏欠了上帝的荣耀。”也就是说,除上帝外,人际关系是平等的。Jackisasgoodashismaster.杰克与他的主人一样好。Sixofoneandhalfadozenoftheother.一个是六,一个是半打。Sixfeetofearthmakeallmenequal.六英尺长的土地使所有人一律平等。Humanbloodisallofacolor.人类血的颜色都是一样的。Everyoneisamasterandservant每个人既是主人,又是仆人。.Everymanshouldtakehisown.每个人都应得到自己的一份。Everymanisakinginhisownhome.每个人都是家里的皇帝。
3.原罪与性善论在《圣经》上记载着一个人所共知的故事。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旨意,偷食禁果,犯了罪。这就是人类的原罪。Oursinsandourdebtsareoftenmorethanwethink.我们的罪和债常常比我们想象的多。Sinsarenotknowntilltheybeacted.罪未犯就不为人所知。Thesinsofthefathersarevisiteduponthechildren.父辈的罪孽,会殃及子孙。这后一条谚语源自《圣经·出埃及记》。意思是说:人们有时由于父辈的罪孽而受到惩罚,后人要为前人的罪行承担责任。这种原罪说与儒家性善说迥然不同。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人的罪是由于逆境引起恶念而犯下的,是难以饶恕的。所以有谚语: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根据佛教的说法,人只要铲除妄想执着的障碍就能发扬佛性。汉语中有许多修身养性、劝人从善的谚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火要空心,人要虚心。明人不做暗事。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人之相爱贵在真心。不显山,不露水。人穷志不短。4.恩赐与因果报应在基督教教义中,人能赎罪,能得到宽恕,能得到永生,能进入天堂,这都是上帝的恩赐。There,butforthegraceofGod,goI.要不是上帝恩赐,我非走不可。这条谚语是说,如果没有山地的恩赐,我就要倒霉,不幸的事一定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当然受苦的人不能完全依靠上帝的恩赐,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摆脱苦难获得成功。所以英语中有这样的谚语: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上帝帮助那些自助的人。www.rr365.com与基督教不同,佛教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也讲普度众生,但更重视劝人行善,讲究因果报应。善必寿长,恶必早亡。不修今身修来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参考文献:[1]EugeneA.Nid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M].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10[2]ClaireKramsch,“LanguageandCultur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3]汪福祥等,英语谚语妙用500句[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1[4]王德春等,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5]包惠南等,中国文化与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6]陈文伯等,简明英汉谚语词典—AConciseDictionaryofEnglishProverbs[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7]邓炎昌等,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3[8]吴国瑞,圣经故事—TheStoryoftheBibl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5[9]温端政,中国谚语大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0]陈文伯,英文谚语习语词典[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1[1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12]肖媛媛,海外英语—中西文化大不同[J].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 星沙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