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0 KB
- 2022-06-16 14:15:0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纳西谚语英译策略探究李芋枚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谚语是精湛的内容与优美形式和谐的统一。谚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和文化交流的程度,因而翻译策略的选择不仅要保证谚语翻译的准确性,还要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对纳西谚语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并针对纳西谚语的修辞手法、文化词等特殊问题进行剖析,探索变译、直译加注两种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的学习和应用纳西谚语,让世界更加了解纳西族及其文化。关键词:纳西谚语;英译问题;策略;基金:李芋枚主持的校级青年项目《“谚语”英译一纳丙文化走出去的又一路径》(QNXM-201707)的最终成果之一AstudyofEnglishTranslationProblemsandTranslationStrategiesofNaxiProverbsLiYumeiLijinagTeachersCollege;Abstract:Aproverbisaharmoniouscombinationofexquisitecontentandelegantform,thequalityoftranslationofproverbsaffectstheoverallsemanticandthedegreeofculturalexchangedirectly,sothustranslationstrategychoiceisnotonlytoensuretheaccuracyofthetranslation,butalsotokeepits
uniqueculturalconnotation.ThisarticletriestofocusthetranslationstrategicsofNaxiproverbs,andanalyzetherhetoricofNaxiproverbs,specialculturalwords,thenexplorethecorrespondingtreatmentmethodsforallproblems,itcannotonlyhelpreadersbetterlearningandapplicationofNaxiproverbs,butalsocanmaketheworldknowmoreaboutNaxiPeopleanditsculture.Keyword:NaxiProverbs;EnglishTranslationProblems;TranslationStrategies;一、引言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它以神奇秀丽的山川、古朴的大研古镇、神圣的玉龙雪山、宽阔的坝子、汹涌的金沙江、险峻的虎跳峡、三江并流等奇观闻名于世;它还是“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纳西族人民便生活在玉龙雪山下,金沙江畔,独特的地缘位罝、风俗习惯、民族历史和宗教信仰,孕育了纳丙族人民积极向上、纯朴善良、包容大气的民族性格。这种民族性格在他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在逐步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丫大量散发着泥土芬芳却又充满着智慧的谚语。正如著名的纳西文化学者木丽春所说:“谚语和格言,可以说是跨越历史年限的集体杰作。这类精辟、简练、幽默、优美的语言,由于生活的色彩和智慧的光芒,历来为世界各地民族所珍视,一代一代,千年万载地由长辈们传授给后人,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LQ可以说,纳西族谚语历经锤炼,全面的反映了“纳西族社会的生产劳动、民族关系、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饮食生活等内容,是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m二、纳西族谚语研宄现状述评纳西族民间文学的题材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故事、长诗、民歌、谚语、谜语等。大约产生于11世纪之前的被誉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的《东巴经》是纳西族的文学之源,这本由纳西东巴口颂手写的书中最早记载了纳西族先民早期的一些谚语,反映出早期人民生活的场景,为研宄纳西族谚语提供了最原始的素材。随着时代的发展,纳丙东巴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文化学者对纳西谚语的收集研宄从未止步。1983年赵浄修发表了论文“纳西谚语故事两则”,讲述了“只要有粮米雪山能搬移”等谚语的来龙去脉,为非本地人正确解读这些谚语提供了很好的例子。1991年,和学才、李即善先生收集整理的《纳西谚语》,第一次系统的将纳西民间谚语汇编成册,结束了散乱片段式的研宄。1998年,纳丙族民族学家郭大烈的《纳丙族谚语-科空》一书进一步补充收录了纳西族谚语,并且在每句谚语后辅以汉语成语,此举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接受纳丙族的经典文化。2007年民俗学家杨杰宏在著作《纳丙族民俗通论》一书中专门用一个篇章对纳西族的谚语进行了归纳分类并罗列出勤劳节俭、明辨是非
等七类生动的例子,这为更好的解读和划分纳西谚语提供丫范本。2008年,和晓花的《纳四族谚语文化研宄》以介绍丽江的纳四族谚语为主,内容包括:纳四族谚语概述、纳西族谚语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纳西族谚语生活的教科书、纳丙族谚语的科学价值、纳丙族谚语与纳丙族的生活习俗、纳丙族谚语蕴涵的生态文化观等共十二章,这是第一次从从学术的角度对纳西族谚语进行全方位的研宄与解读,突破丫以往单纯的以收集整理和归纳为主的纳西谚语研宄,为进一步深层次研宄纳四谚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009年由多位纳四文化学者收集记录,和洁珍编译的《纳西谚语集》在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本谚语集首次将纳两拼音,汉语以及一些对应的汉语成语和汉语意思以纳两拼音为序编译出来,无论是从谚语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编译的做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新的版本还在不断完善屮。同年,和仁先生编著的《纳西族[考空]荟萃》出版,该书将一些经典的纳四谚语进行了收集整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纳四族的谚语研宄也得到了高校一些学者的关注,如2011年李莉发表了“浅谈纳西族谚语中几种常见的修辞”,对纳丙族谚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双关、顶真、层递、比兴、反问、对比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谚语研究引入高校学术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11年丽江电台推出《跟我学说纳西话》栏FI,该栏目通过介绍纳四话单词、短句、日常用语、纳西谚语等,把纳西族传统的生活习俗和民族礼仪贯穿其中,对于保护纳西族的文化特色、生活情趣有着重要意义。2012年和品正的《纳丙东巴文字实用字句》(修订版)用纳丙东巴象形文字及对应的汉语把一些通俗易懂的纳西谚语表述出来,是学>』纳西象形文字以及纳西谚语的范本。从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社会各界人士对纳西谚语的收集整理和研宄呈现出越来越精细化和时代化的趋势,从个别到整体,从散乱到系统,从面对本地读者到面对外来读者。神秘的东巴文化是民族文化瑰宝,而纳丙谚语就是其中的精品。但是,对纳西谚语的整理和传承任重而道远,对纳西谚语的研究至今还主要停留在收集和整理阶段,目前很少有学者对纳西谚语进行英译,更没有对纳西谚语英译问题进行探讨。对纳西谚语的英译及研宂能让纳西族的文化和民俗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纳西族及其文化。三、基于纳西谚语特点的英译策略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张培棊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到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A•Nida(奈达)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或“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这些主张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中心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然而,鉴于纳西族谚语的凝练、警策、对仗、和谐、形象、寓意精辟、富冇民族性及所蕴含的本土特色的文化等特点,将其翻译成英文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这种翻译不仅仅是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简单互换,它涉及到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诸多方面的研宄。译者尽可能通过对纳西文化的研究,了解原著的文化竹景;通过对谚语的研宄,了解作者语言的风格。同时要求译者按英语的句法习惯翻译,充分考虑、高度尊重英语读者及其文化,在翻译时运用增、减和变等
变通法,使行文更加符合英语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也要维护纳西族的民族自尊与文化自尊,展示原作特点,显现文化特色,充分照顾原语作者及其文化。文中所选谚语都是纳西族谚语的典型,可以反映出纳西族文化特色的谚语,它们均选自和洁珍女士编译的2009年出版的《纳丙谚语集》,该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用纳西拼音、汉语翻译的较为全面的纳西族谚语集。在翻译方法上,如果采用直译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应以可能采用直译;如果直译不能再现原来谚语的丰富内涵,就可采用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这样才能较完整地保留原文的神韵,使译文形象生动,以期对纳西族谚语的英译有所借鉴。(一)基于丰富多彩修辞手法的变译策略纳西族谚语在句式结构上比较整齐,字数从五六个到几十个不等;在修辞上,纳四族谚语常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读来生动活泼,在艺术上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1、比喻比喻的修辞手法在纳西族谚语中较为常见。比喻就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从而使纳西谚语更加的形象生动。如:(1)Miuqdiulyelseiggemil,Zheekvqhholseiggejjiq.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英译:Amarrieddaughterisjustlikewaterthathasbeenpoured,shedoesn’tbelongtoherparentsanymore.此谚语把出嫁的女儿比喻成泼出去的水,表明女儿出嫁后一切归属夫家,不再与娘家有任何干系,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婚恋观。意思较为直白,在翻译的吋候可以采用直译法,但为了进一步解释这种关系的变化,增译了后半句,读者对传统女性的地位一0了然。(2)Lvbbvqchualwa(qollo)yil,Teeleelbabaye;Biuqkobbaissikeeq,Teeleellvllvye石头下的蚂蚁,都在互相帮助;墙洞里的蜜蜂,都在互相团结。英译:Antsunderstonesarehelpingeachother;honeybeesfromtheholeinthewallareholdingtogether.Solidarityispower,cohesionishope.这是一句典型的暗喻的谚语,如果直接套用英语谚语来翻译就丧失了纳西谚语的生动性,目的语读者根木不知道这是一句纳丙谚语。因此就采用先直译,再用对应的英语释义加以解释,补充部分语义为“团结就是力量,凝聚产生希望”,形成直译加意译的结合。
2、夸张夸张的修辞手法在纳西谚语中也是较为常见的,纳西族通过丰富的想象力,用夸大的词汇来描述事物,造成强烈的效果。如:(1)纳西腊月疯。英译:Naxipeoplearcasbusyasbeesduringthetwelfthlunarmonth.纳四族非常注重传统节日,他们也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而且仪式很隆重。在春节前两个月就开始做准备,杀年猪,酿酒,买新衣,买祭品,大扫除,还有各种婚丧嫁娶,十分忙绿,因此谚语中用了“疯”字来形容这种热闹繁忙的场景,虽然夸张,却活灵活现,恰到好处。在英译的时候借用了英语中的“asbusyasabee”,而非直译为“crazy”(疯狂),这样的翻译不会让读者产生阅读困难。(2)Laqneebbeileelbbeef,Zheelsheeqhaiqbiegvl.只要双手肯干,黄土也会变成金。英译:Di1igencecanmakeearthintogold.纳西族的谚语屮很多是歌颂和赞美劳动的,唾弃好逸恶劳的人,他们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冰能创造财富。这句谚语中说“黄土”能“成金”,虽然夸张,但是却反映出纳西族人民艰苦劳动的幸福观。在翻译过程中稍微变通了一下,把“双手”引申为“勤劳(diligence)”,这样可以避免过分死板的翻译。3、拟人在纳西谚语中,有很多动植物或是自然现象被赋予了人的灵性,使得这些谚语妙趣横生,将说理寓于生动活泼的语言中。如:(1)Leigaiqgeemeibbuqqerkeel乌鸦自聪明,黑猪也不笨。英译:Araventhinksitselfsmart,ablackbigthinksitselfbynomeansstupid.Thekettlecallsthepotblack.乌鸦和黑猪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就是“黑”,在这里都赋予了人的特征,“聪明”和“笨”,在英译的时候先采取直译法,体现了民族特色,不会产生歧义,再进行意译,实际上是英语谚语中的“乌鸦笑猪黑,不见自家黑。”这样,读者可以找到一些民族之间的共通之处。这也是直译与意译的结合。(2)Yildeengvlvssaiq,Kvlderlzzoggeegvl.早晨雪山笑,傍晚会下雹。英译:WhentheSnowMountainsmiles(clearsup)inthemorning,itwill
hailinthelateafternoon.在丽江市境内的玉龙雪山终年积雪不化,宛若一条巨龙腾飞,壮丽无比,据说是纳西族的保护神“三多”的化身,是纳西族心目中的神山,圣洁无比。与玉龙雪山相关的谚语也非常多,而纳两族劳动人民通过长时间观察总结出来雪山的天气变化,无疑对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里把雪山的天气晴好用“笑”字来传达,形象生动,也说明丫高原地区的气候复杂多变,雪山就像块晴雨表,因此在英译时,需要探宄其背后的含义,稍加引申,就不难理解了。4、排比排比能使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U,能增强表达内容的气势,这种修辞手法在纳西谚语当屮也是很常见的。如:Abaqyildeehoq,Bbiuqmalximemaiq;Aycqyildechoq,Lciljclximemaiq;Eseeqyildeehoq,Keeqcheelximemaiq;Emeiyildeehoq,Bbisseeqximemaiq;Bbvqsseeyildeehoq,Keekeelximemaiq;Mei1meiqyildeehoq,Jjiqwuqximemaiq;Seelmiyildeehoq,Bbvlvlximemaiq.阿公贪睡起晚了,吃炒面,落人后;阿婆贪睡起晚了,喝早茶,落人后;阿爸贪睡起晚了,开荒地,落人后;阿妈贪睡起晚了,拉腐叶,落人后;阿哥贪睡起晚了,打猎物,落人后;阿姐贪睡起晚了,背饮水,落人后;娃娃贪睡起晚了,放牲门,落人后。英译:Thegrandpagetsuplate.Soheisbehindineatingchowmein(roastedbarleyflour);Thegrandmagetsuplate.Sosheisbehindindrinkingmorningtea;Thedadgetsuplate.Soheisbehindinopeningupwasteland;Themomgetsuplate.Sosheisbehindincarryingrottedleaves;Theelderbrothergetsuplate.Soheisbehindinhunting;Theeldersistergetsup.Sosheisbehindincarryingwater;
Thekidgetsuplate.Soheisbehindinherding.Earlybirdscatchworms.Latebirdsarealwaysbehindothers.这句是最典型的关于时间观念的应用了排比修辞法的谚语,为了再现这种生动的生活场景,先直译,再补充与此条纳西谚语语义相同的英语谚语(语义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进行补充翻译,并为了形成新的排比而补充一句变体,可以尽可能彰显民族的语言特色。以上仅只是纳西谚语修辞手法的部分典型例子,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纳西谚语活灵活现,极富生活情趣。在英译的过程中,只有熟谙本土文化将原文尽可能传神的翻译出来,这也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极大困难之一。由此也可见,纳西谚语的修辞手法不仅丰富多彩,己经到达了艺术化的境界。显然,对于修辞丰富的纳西谚语,应采用变译策略,根据需要而变化翻译方式,需直译时直译,需意译时意译,需补充是补充,需直译与意译结合则结合,而不是墨守一种成规。(二)独特民族文化词汇的直译加注策略纳两谚语是在纳两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其地理环境、语言习惯、宗教信仰、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具体的反映,因此从语言到内容都洋溢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地域特色。在翻译的时候必须要熟悉原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并且还要将两种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体现出来。正如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说:“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m笔者在处理这些文化背景词的时候主要采取直译法、音译法、加注法或是释义法等,或者几者兼用,强调保留原语特点,让读者感受异域情调。1、表示地理特征的一些词汇最为典型的就是对“玉龙雪山”的翻译,有译者根据字面意思直接将其译为“JadeDragonSnowMountain”,中国读者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其中的一个用词”Dragon"却会产生一些文化上的误解。龙在中丙方人眼中的文化完全不同,在中国文化中,龙被称为“龙、麟、凤、龟”四灵之首,是一种能够带给人们雨水、丰收和生命祌秘莫测的祌兽,是吉祥、权力和精祌的象征。而在西方,dragon被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因此龙在西方属于邪恶的动物,象征着一种需要靠力量和智慧征服的兽性。因此,在谚语翻译中,涉及到雪山的谚语数量极多,将其直接译为“YulongSnowMountain”,一是可以直接表明它的地理位置在丽江玉龙县境内,二来可以做一些翻译上的舍弃,避免交流屮引起的障碍,这样的翻译其实既尊重了本民族的文化价值,也表明一种开放圆融的态度来对待外来文化冲突。其它的如位于丽江北部的,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
得名的宝山石头城,也直接翻译为(BaoshanStoneTown);石鼓镇,位于丽江占城西部,在长江第一湾旁的山冈上,因镇上有一而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而得名,因而可以直接英译为Shi-ku或是StoneDrum;位于云南省玉龙县西北端的塔城乡,也直接译为(TachengTownship);还有在谚语中出现的如拉市海(LashiLake/Lashihai),文笔海(WenbiLake/WenbiHai),长水路(ChangshuiRoad),白沙(Baisha),七河(Qihe),大具(Daju),俄亚(E’ya),俄忍(E’ren)。这些具有浓郁地理特色的词汇,读起来虽然费解,但是丽江作为旅游城市,有很多地名己经被人们所了解,这样的翻译不会太妨碍读者的理解。2、特殊民风民俗及生活用品、动物、饮食等特殊词汇如:Ceeyikvlsheelddeeq,sheelmeebiuqddeeq;Ruqyiseieeqddeeq,Seieeqmitvqddeeq.冬季新年为大节,新年祭天为大事;夏季星回为大节,星回火把为大事。这句当中伍含了纳丙族的两大隆重节H“新年”和“星回”,在新年,还有祭天的民俗,在翻译中,必须要知道纳西族是祭天的民族,是东巴教最重要的仪式,这种习俗与纳西始祖的起源有关。相传始祖崇忍利恩与天女成婚,生了三个儿子都不会说话,后来诚心祭天,冰会开口说话。发展到现在,“祭天活动是凝聚民族内聚力、认祖归宗、体现民族自识性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活动。这一古老而又隆重的民族传统节H中,纳两民族注重精祌追求和精祌寄托的特点得到了完美体现。”m因此正月祭天的习俗反映了纳西先民尊天敬祖的思想。因为纳西族所信奉“天”是一种自然的、主宰万物的一种力量,所以翻译的时候就直接翻译为(worshipingHeaven),而不是西方的“God”。因为“God”在西方的宗教里指的是上帝,万物的创造者。此外,“星回”乂称“生恩”,是纳丙族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H,又称为火把节,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保护人间而牺牲的天将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至二十七举行的传统节日。燃烧的火把还有有除秽、驱鬼、驱灾、保平安等作用。了解了这些,翻译的时候就可以直译为“XinhuiFestival”或是再注释一下为“TheTorchFestival”,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让读者了解纳丙谚语的意思。纳西谚语当中还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词汇,如展现高原少数民族饮食类的饵块、粑粑、炒面、苦荞粑粑、酥油、琵琶肉、腊油、油渣、野蒜、蔓菁、菁果、菁叶、棘果、蕨菜、黄姜、松茸;作为养马赶马的民族,其中马以多种形式出现,如快马、好马、瘦马、駿马、寡马、母马、老马、疲马、羸马、独马、骟马、骡马;还有母骡、公骡、老骡;作为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有各种神:盘神、禅神、窝神、董神、色神、寨神;与祭祀宗教相关的:喇嘛、桑尼、东巴(祭司)、卜线牌、卜海W、卜骨纹、卜竹片、卜鸡骨;族名:普督、古桑、古许、拉玛;还有其它非常有地方特色和展现日常生活的如岩蜂子、岩羊、牦牛、撵山、灶灰、甑、碓、氆氇、宗亲、打牙祭、篾匠、灌□、溜索、蓑衣、松萝、鬼花、草鞋、软蛋、放鹰、明子、仁忍、火塘、恶婆、U含等等。在翻译这些纳西族谚语的文化词汇吋,可以使用直译、英译加注释的方法来翻译,
有些词汇从表面看来就很难理解其意义,这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其至亲白走访纳西族本地人家进行调奔。如果不真正的了解纳西族的社会文化生活,翻译出来的谚语就会望文生义,读者也会被弄得晕头转向。基于以上案例可知,对于这些纳丙独特的词汇,则适合釆用直译加注的策略,在直译的基础上,对可能导致模糊理解的词汇,适当增加注释,以作补充说明。五、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纳西族的谚语历史久远,或来源于口耳相传,或来源于民间生活,或来源于宗教典籍,或来源于文学作品,经过长期积累沉淀,凝聚了大众的智慧,不断丰富。因此,译者在翻译纳丙谚语时应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准确无误传达出原文的含义显得意义重大。王佐良先生说过:“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m纳西族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内涵丰富,修辞手段多样化,故在翻译时,极少数可能会找到与英语相对应的译语,但多数却难以找到。因此译文应在不违背语言规范和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其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表达上可采用变译、直译加注两种策略,但切忌逐字硬译、死译和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地道”而舍弃原文的民族色彩及其文化特色,把意译变成随心所欲的自我发挥。总之,无论采用哪种翻译策略,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语言意义,还应尽可能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如出一辙或大致相同的感受。[1]木丽春.玉龙山风物志[M].云南:徳宏民族出版社,2003:133.[2]和晓花.纳西族谚语文化研究[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1.[3]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15.[4]和湛.丽江文化荟萃[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403.[5]转引自赵义森.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