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0 KB
- 2022-06-16 14:19:1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探讨谚语典故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中运用40例论文谚语典故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中运用40例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谚语典故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中运用40例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又如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般。符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又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等都是这一道理。 19.唇亡齿寒。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摘要:谚语典故是人们长期经验的结晶,是人们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富有表现力而含义深刻的语句。它们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有些很富有趣味性、幽默感。在教学中加以恰当运用,能使抽象理由具体化、深奥理由通俗化,从而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 关键词:谚语典故;思想政治教学;运用举例 1992-7711(2013)23-0121
谚语典故是人们长期经验的结晶,是人们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富有表现力而含义深刻的语句。它们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有些很富有趣味性、幽默感。在教学中加以恰当运用,能使抽象理由具体化、深奥理由通俗化,从而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现结合实际教学,列举40例。 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存活,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3.掩耳盗铃。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5.有志者,事竟成。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7.刻舟求剑。是用静止的观点看理由,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又如,“守株待兔”等亦属此类。 8.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与此相反,有人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走向了极端,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因为饶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又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表明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存活的规律。 10.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11.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居安思危”等都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
1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想理由,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同属此类。 13.对症下药。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理由时要坚持具体理由具体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及“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万物无相异”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14.对牛弹琴。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冠李戴”、“照办照抄”、“一刀切”、“一风吹”等同属此类。 15.画龙点睛。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6.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比喻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因为次要矛盾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又如,“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等亦属同理。 17.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违背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次,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又如,“
眉毛胡子一把抓”,亦属此类。 18.抓好典型,兼顾一般。符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又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等都是这一道理。 19.唇亡齿寒。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20.竭泽而渔。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又如,“杀鸡取蛋”、“毁林种田”等,同属此类。 21.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说全局与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谚语典故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中运用40例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谚语典故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中运用40例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又如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局部离不开整体,否则,就会失去它存在的作用。所以想理由、办事情,必须着眼整体、顾全大局。 22.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是说全局与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顾全大局,也不可忽视局部联系对整体的影响作用。否则,往往因局部的失败而酿成全局的谚语典故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中运用40例由.zbjy.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失败。又如,“一只老鼠害了一锅粥”也是这个意思。 23.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是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又如,“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以及韩非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等,都包含了发展的观点。 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即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又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师出高徒”、“哥们义气害死人”等都说明了外因的作用。25.师傅引入门,学艺在个人。说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外因作用再大,也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否则,手艺再高的匠人也“朽木难雕”。 26.水滴石穿。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即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又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同属一理。 2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权衡利害。有益的事,应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质变;有害的事,应防微杜渐,阻止它的转化。 2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定战胜旧事物。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利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谚语典故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中运用40例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心。 30.熟能生巧。是指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须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3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3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实践是认识的。人的认识是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而获得的,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33.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到实践中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励自身不断地追求知识,扩展视野,深化认识。正如恩格斯说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又如,“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然后知不足”等,同属此理。 34.学以致用。是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转变世界。所以,那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5.事实胜于雄辩。是指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把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并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又如,“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路遥识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同属此理。 36.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喻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也是各种艺术活动的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提供生动活泼的素材,任何创作都会成为死水一潭。
3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38.苦尽甘来。是说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怕苦,不怕累,敢与困难作斗争,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又如,蒲松龄落地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同属此理。 39.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40.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理由、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总之,谚语典故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课堂效果。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妥善运用谚语典故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74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