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2022-06-16 14:20:44 发布

浅析温州民间谚语的艺术特征【开题报告】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浅析温州民间谚语的艺术特征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谚语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是口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许多谚语经过人们的不断流传、锤炼、加工和创新,如同艺术殿堂川的颗颗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温州民间谚语也是温州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要研究谚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谚语的定义。从古至今,对谚语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人杜文澜就已对谚语的定义做了搜集和罗列,其著作《古谣谚》一百卷辑录前人关于谣谚的解释不下百种,其中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谚,俗语也”。(陆德明《左传•隐公十一年》释文)“谚,传言也,从言,彦声”。(许慎《说文解字》)“谚,直语也”。(刘勰《文心雕龙•书记篇》)以上三种解释,各有各的可取之处,但都有片面性。相对而言,颜师古《汉书・五行志》注释中对“谚”下的定义比较全面:“谚,俗所传言也”。这里指出谚语的第一特点是“俗”,二是“传”。既然能“传”,当然是比较固定的语句。近现代对谚语的界定也层出不穷。《现代汉语词典》中対谚语的定义符合谚语的特点,它说“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辞海》对谚语做的解释是:“谚语,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杜峻晓、王锡义先生在《谚语简论》里反驳了“谚语就是俗语”的观点,但也肯定了这一定义能够反映谚语口头流传的特点,而他们对谚语的定义为:“谚语就是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中的极其凝练,富有哲理,反映了一定实践经验的较为固定的语句。”在温端政语言学论文选集《方言与俗语研究》一书中,温端政先生也提及谚语的界说问题。他从语言运用的实际出发,将经验与认识统一起来,给谚语下了一个宽严适当的定义:“谚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谚语,大体上相当于俗语,包括歇后语和惯用语在内;狭义的谚语,相对于歇后语和惯用语,是以传授知识(包括经验)为目的的一种俗语。”谚语在民间的流传方式是口头语言,至少主要是口头语言,因此它具有一般口头语言的特征。 一般说来,口头语言用词平易,句子较短,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利用句子的音律高低快慢的变化,各种特殊的语调和重复、颠倒、补说等来起表示感情的作用,具有即时性和讲求效率的特点。作为产生于口头语言这一语言母体的谚语,从它产生之始就必然地带有这些特点。而在谚语的传承过程中,为了便于记忆和传达,广大人民群众又对它进行一次又一次地加工、提炼和浓缩,从而使它更为准确、简明和精练。而这一特点的实现是靠有效地使用各种修辞技巧达到的,这样就使谚语具有了极为突出的修辞美。2003年王勇卫发表论文,他是这样阐述其对谚语修辞美的理解的:“谚语突出的修辞美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儿种:一是谚语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简洁美……二是谚语具有清新晓畅、朴实典雅的风格美……三是谚语具有结构精当、句式对称的构造美……四是谚语具有音调和谐、节奏铿锵的韵律美……五是谚语具有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手法美……六是谚语具有含蓄隐约、诙谐幽默的情趣美……”1989年段友文在其论文《民间谚语的美学思考》一文屮也提出民谚的独特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在它的诗意美,他认为“精炼含蓄是民间谚语的一个显著特征”,正如高尔基所说:“谚语和歌曲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们里面却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和情感”。“音韵和谐,对称整齐是谚语的又一特色”,“谚语的语言风格朴实明快,大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的活脱脱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着朴素之美,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观”。朱安群在《谚语概论》中提及谚语“形式精悍,语句警辟,意味隽永,易记易背”。总的来说,谚语有以下儿个特征:第一,短小精悍而又语句精辟;第二,朴实典雅而又音韵和谐;第三,含蓄隐约而又富有哲理。而为了更好地突出谚语的特点,必然离不开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赋比兴的运用。“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喻是语言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方式,它能使词语准确贴切,鲜明生动,能够把复杂抽象的事物或深奥难懂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在谚语屮,它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者把人当成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此外还有对偶、警策、拈连、回坏、借代、夸张、双关、顶真等修辞格。温州方言的研究历史悠久。“真正记录温州方言的应以宋末戴侗的《六书故》为早。”温州方言的文献及调查记录颇多,这得益于前人的不懈努力。根据查找的资料,可以看出前人大多致力于温州方言的词汇、语法、音韵方面的研究。在词汇方面,有研究温州方言形容词的特点的,如傅佐之1962年就在《中国语文》第三期发表了一篇名为《温州方言的形容词重叠》等,有研究温州方言的量词、指代词、“儿”尾、动态结尾助词的,如杨乾明于1988年在《吴语论丛》上发表的潘悟云的《温州方言量词》、潘悟云于1989年发表的《温州方言的指代词》等;在语法方面的论文有《温州话音档》、游汝杰的《温州方言的语法特点及其历史渊源》等;在音韵方面的论文有张琨的《温州方言的音韵历史》等。这是目前对温州方言主要挖掘的部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意义。温州谚语方面,前人也做了一定的努力,开展大量的搜集工作,并整理成册。世代流传于温州的民间俗谚,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思想意识,语句上也反映了温州话的特点。随时闾巷俚俗,然其描摹之深刻,趣味之浓郁,字句之通俗,或寓劝惩,或杂诙谐,确是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据《温州方言志》所载,关于温州谚语的资料有《温州谚语》、《温州农谚选》(1958年3月油印)、《温州气象谚语》(I960年1月油印)、《温州谚语资料》(1962年4月油印)、《温 州方言俗谚资料》(1980)、《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温州市歌谣谚语卷》(1990)等。由于这些资料出版时间较为早,大部分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所以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此外,现有的资料只是对谚语的整理,并未对其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探究。而本论文就试图通过对温州谚语艺术风格的浅析为温州方言的探索贡献绵薄Z力。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温州民间谚语的艺术特征,即主要为温州谚语的句式结构、韵律修辞、语言风格等艺术特征。主要问题:1、研究温州民间谚语的句式结构;2、研究温州民间谚语的韵律修辞;3、研究温州民间谚语的语言风格。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查找资料,搜集温州民间谚语;2.查阅有关谚语的著作,积累知识;3.仔细研究搜集到的温州民间谚语,进行分类总结;4.撰写论文,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之下修改论文。四、参考文献1.沈克成、沈迦.温州话之温州话文化研究.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2.沈克成、沈迦.温州话之温州话特征词汇编.宁波:宁波岀版社,20043.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志.北京:中华书局,20084•沈克成、沈迦.温州话之温州话词语考释.宁波:宁波岀版社,20095.温端政.方言与俗语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6.颜逸明.浙南瓯语•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