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0 KB
  • 2022-06-16 14:21:45 发布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摘要】谚语在字典中的定义是短小精练的民间智慧警句,一般形式严谨,经常包括鲜明的形象和使人难忘的韵律。谚语必须非常睿智,而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广为流传。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谚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谚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从习俗差异、宗教信仰、环境差异及历史典故几个方面来看英汉谚语的差异的文化根源。对其差异性的探讨与研究,将有利于人们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化所赋予英汉谚语丰富独特的内涵。【关键词】英汉谚语差异性研究谚语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和态度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语言,谚语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邃。既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个性一一受该民族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习俗差异,历史文化的 影响。1、习俗差异关于英汉习俗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谚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狗仗人势”、“狗改不了吃屎”、“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谚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u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Barkingdogseldombite(嘴硬者手软)”、“Heisagaydog.(他是个快乐的人)”、“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dogwillnotlearnnew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Dogdoesnoteatdog(同类不相残)”等。二、宗教差异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谚语中与宗教有关的谚语反映了宗教对语言的影响。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所以英语中有些谚语 主要与基督教有关,如:Christmascomesbutoneyear(圣诞节一年才过一次,或佳节难逢)”、"Intherightchurch,butinthewrong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Godsendscoldafterclothes(人们需要啥,上帝就给啥)”、“Gotohell(下地狱去)”、“Aspoorasachurchmouse.(贫困如洗)”等。而我国是个多神教国家,其中尤以佛教、道教的影响最大,因此汉语中的谚语主要来自于佛教,与佛、庙、和尚等有关,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立地成佛”;“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等。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谚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汉语反映老子道教的谚语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混迹则乱等等;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则体现了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汉语谚语体系中留下的宝贵财富。三、环境差异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所以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不可分。 英国是个岛国,航海业和渔业在英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与航海和捕鱼有关的谚语;例如,spendmoneylikewater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gobytheboard表示“(安排)落空,(计划)失败”;burnone?sboats比喻“破釜沉舟,自断退路”;allatsea表示“不知所措”的意思;likeafishoutofwater比喻“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自在”等等。而中国则是陆地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与此相关的谚语有很多。如“瓜熟蒂落”、“斩草除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Thouartmorelovelyandmore temperate□读者一定能体会到莎翁的“爱”。四、历史典故英汉谚语中,有些词汇或说法与起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是由历史典故形成的。西方谚语“Talkofthedevil,andheissuretoappear”或"peakofangelsandyouwillhearthetheirwings"意思接近于汉语谚语“说曹操,曹操就到”,然而前者带有浓厚的西方宗教色彩,而后者则与历史有关。“Loveisblind"源于西方神话中古罗马爱神Cupid或古希腊爱神Eros(别称theblindgod),其对应的谚语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带有明显的汉族历史文化的痕迹。“Thebreadneverfallsbutonitsbutteredside"类似于汉谚“人倒霉,吃豆腐也塞牙”,但二者去反映出不同的生活习惯。“Don"tcarrycoalstoNewcastlew类似于汉谚“要倒贩槟榔到广东”,二者虽然都表示“勿多此一举”之义,但各自的背景不同:Newcastle是英国靠近产煤地的一个煤港,而广东则为中国南方热带省份,盛产槟榔。总之,谚语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和态度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语言,谚语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邃.既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个性一一 受该民族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习惯,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对英汉谚语差异性的探讨与研究,将有利于人们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化所赋予英汉谚语丰富独特的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把握英汉谚语必须建立在对其文化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其蕴涵的哲理以及幽默所在。【参考文献】[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三章,pl-8[2]王德春等,《英汉谚语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童之霞等,《英汉谚语格言》,外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