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90 KB
  • 2022-06-16 14:22:19 发布

谚语心理学论文范文-探讨法语谚语力的心理机制word版下载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谚语心理学论文范文:探讨法语谚语力的心理机制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法语谚语力的心理机制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谚语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关键词:谚语力说服态度喑示在言语交际中,言者为了增加说服力常常使用谚语。谚语作用于听者心理的过程就是说服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说服是言者试图将自己的思想或观念输入听者的意识结构或认知结构,最终导致其态度的转变。在言语交际中,言者引用谚语,就是把他认为正确的道理,讲给那些他认为不知道或不懂这个道理的人摘要:法语谚语作为先人经验教训的凝练和总结,处处隐含着劝诫利警告的力量。在言语交际中,当言者使用谚语时,谚语力便无声无息的作用于听者的心理。言语交中言者为了达到说服的目的,经常使用谚语,特别是在劝说语境中,信息传递量大,又是面对面的即时性交际,因此冗长的话语容易使听者产生抵触态度。此时简洁精练的谚语便脱颖而出,这就是谚语力。关键词:谚语力说服态度暗示在言语交际中,言者为了增加说服力常常使用谚语。谚语作用于听者心理的过程就是说服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说服是言者试图将自己的思想或观念输入听者的意识结构或认知结构,最终导致其态度的转变。在言语交际中,言者引用谚语,就是把他认为正确的道理,讲给那些他认为 不知道或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并希望听者接受他讲的劝诫。如果听者的态度产生了有利于言者的转变,说服就是成功的。谚语究竟是如何转变听者态度,影响其行为的呢?奥尔波特认为:“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了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或动力性的影响。”人们总是趋向于持肯定态度的方面而力避持否定态度的方面,可以说态度决定行为。因此,转变态度就是劝说语境下言语交际的首要任务。在谚语力的作用下,听者的态度才会转变。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主要有三点:言者、信息内容以及听者。本文将从言者和信息内容两方面入手分析谚语力。一、态度转变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递者。言者的可信度是影响听者态度的重要因素。社会语言学认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国家经济发达的语言拥有较强的文化力量。文化较落后、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语言很容易被文化力量强的国家的语言所同化。对悠久文化的崇拜和对优越生活的向往是这种文明崇拜的根本理由。从宏观上看,文明崇拜可以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微观看,还可以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崇拜。教育水平高、文化素养深的人,轻易就能获得较高的威信,他说的话也更有说服力。一般我们认为,能自如运用谚语的人必定知识面广泛、阅历丰富。因此使用谚语作论据可以提高言者的可信度,从而提高说服效果。二、信息内容也是影响态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信息的可靠性、信息唤起的情绪等。首先,消息的可靠性对态度转变影响很大。权威论据可以增强信息 的说服力,劝诫时,言者可以借助于权威语言来加强说服效果。法语谚语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人们从千百年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它揭示了客观规律,同时又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被不断修正,变得更加准确、实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权威的“指导老师”。因此,言者使用谚语可以增加信息的可靠性,提高语言的信服度。另外,信息内容对听者情绪的唤起对态度的转变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法语谚语经常以暗示为手段含蓄地传递思想、情感,来劝诫和警示人们。研究表明,人类很容易接受语言暗示并受其影响,心理学称之为暗示的容受性。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使之不断探索,对已知事物的深思让其充分联想,此过程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法语谚语正是利用了语言暗示对人类情绪的唤起来实现劝诫和警告的。美国销售学家韦勒的名言:“不要卖牛排,要卖烧烤牛排时的卩兹卩兹声”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法语谚语暗示的策略主要有三种:1、恐怖情绪的唤起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恐惧度越高,说服效果越好。如果在让人感到恐惧或觉察到危险的情况下,再提供解决办法,唤起恐惧心理的信息将更加有说服力。法语谚语通过描绘情景来造成暗示效果,以唤起听者认知中的生活经验,使之产生联想,激发恐惧感。例如:Quisefaitbrebis,lelouplemange.Nourrisuncorbeau,iltecrevera1’?il.这两句是典型的威胁性暗示谚语,言者用语言暗示引发听者的认知联想,唤起其恐惧心理,从而达到劝诫和警示的目的。 2、引起注意法语谚语经常出现违背客观规律的表达。这样的方式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制造出特别的效果。违反常识信息内容极易激发听者的感知注意,使之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自愿深思言者传递的语言信息,有利于最终认同言者的观念。例如:Lerenardpecheauxpoules・Chercherunpoilsurdes?ufs・这两句谚语分别使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背离了人们正常的思维和生活常识。然而这种反常的表达让人不能不加以思索,极大推动了听者透过语言表面去挖掘其内部含义。3、委婉表达言者采用普通方式进行劝诫难免引起听者的厌烦和抵触,特别是某些敏感话题。因此要把表达的实际作用隐含起来,言此及彼,以委婉的方式来表达真实意图。这样往往能够获得言外的深度和广度。例如:C‘estlagrenouilledelafablequiveutsefaireaussigrosqueleb?uf.谚语将“不可能”变为潜台词,暗指“纯粹妄想”,暗示效果明显,攻心力度极强,令人不能不受其影响。苏格拉底认为“通过谈话,……借助概念分析,我们能获得有关情境和应当做什么的真理。”,这句话正适用于说服语境,在即时性较强的言语交际中,言者使用谚语作论据可以提高自身的可信度,以及话语 信息的可信性,采用情绪唤起、感知注意等暗示方式对听者的心理造成影响,从而转变其态度,最终达到说服的目的。参考文献:[1]江峰,论教育中的说服原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46-58[2]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精华[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高凯,给予态度转变理论的大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8):90-92[4]万军,广告语言的暗示功能[J],淮北煤师院学报,1996:121-123[5]G.希尔贝克,N.伊耶著,童世骏、郁振华、刘进译,西方哲学史一一从古希腊到二I•世纪[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作者简介:尚进,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