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 KB
- 2022-06-16 14:23:2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从谚语看凉山彝族人的勇士情结冯林林内容摘要:凉山彝族人具有浓厚的勇士情结,这种情结体现在人们口口相授的“尔比尔吉”中,本文通过彝族谚语中有关勇士的描述,从起源、内涵、延伸、改进等四个方面来研究彝族人的勇士情结。关键词:凉山彝族尔比尔吉勇士情结尚武的风气便是一种勇士情结。而谚语在彝地称为“尔比尔吉”,是彝族人口口相传的生活信条,他的内容包罗万象,有自然、钱粮、耕牧、等级、道德、纠纷等众多方面,为一代代彝族人提供了生活的准则,也凸显着彝族人的思想和信念。彝族人的勇士情结就在其中以道德教育的形式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起源“勇士”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译为“勇敢的士兵,后泛指有力气有胆量的人”。是彝族社会的一种荣誉。彝族人的勇士情结与本民族的自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是彝族人在一代代的成长、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影响其起源的因素有多个方面。1.自然环境因素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世世代代在不断的迁徙中发展、壮大。据《指路经》描述,凉山彝族最早来源于云南昭通一带,一路逐水草而居,迁徙至今凉山一代定居下来。在一路的迁徙中,面临着高山险谷、密林急流等恶劣的自然环境,甚至还要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在定居凉山后,又面临着土壤贫瘠、不宜耕种等问题,彝族人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克服自然灾害。同时,彝族是游牧民族,畜牧业和种植业并存,这些不利于人类顺利繁衍生息的自然因素以及生活方式就决定了身强力壮的人成为群体的核心。2.家支因素凉山地区彝族占人口的多数,但是其四周以及中部交错杂居着其他民族,这些民族之间往往会因为有限的生活资源、宗教信仰等原因发生不同规模的争斗。而且,彝族内部也分为众多家支,各家支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旦有人入侵,也会立即予以回击,而且,家支之间因为各种因素结仇、冤家械斗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都相当于规模大大小小的战争。家支与家支间的斗争,关系着势力的此消彼长,一旦在斗争中失败,整个家支会受到严酷的考验,轻则势力衰微,重则沦为奴隶。因此,就诞生了勇士这一保护家族、守卫领土的重要角色。谚语中有“作战莫立后,做活莫落后”一说,即指这群勇力过人、智慧过人的人要在外敌入侵的时候保护家族,甚至于为有限的生活资源进行斗争,为家族的稳固和安全贡献力量。这是勇士情结的本质起源。3.神话传说因素
彝族人尚勇的民风与传说中的彝族英雄“支格阿鲁”有着紧密的联系。支格阿鲁是彝族最为著名的英雄形象,不仅活跃于史诗、民间故事、作家文学中,还在当今彝族人的反咒、驱癞仪式中占据着重要的保护地位。支格阿鲁有着射日射月征服人间妖魔鬼怪的神绩,他的故事穿插在《勒俄特依》中而被代代相传。在这里,支格阿鲁的准确定义应当是“英雄”,这一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其与“勇士”的区别在于:英雄是领导者,勇士是被领导者;英雄侧重于力量和智慧全面发展,而勇士则更加偏重于力量。但是在彝族谚语中有“人勇是心思”“有力恃力气,人单恃心思”等说法,可见彝族人对于勇士的认知还有智谋的因素。因此,从支格阿鲁的人物形象和谚语中的勇士形象来看,支格阿鲁这一英雄形象对彝族人的勇士情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可以称做另一种意义上的起源。二.勇士情结的内涵勇士在彝族人心目中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自古以来,便有“冉阔”这一称呼用以专指勇士。勇士情结不仅仅是作战勇敢、有勇有谋,还有机敏、舍生忘死、谨慎等重要品质,而且从尔比尔吉中可以看到,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里,勇士情结也与家族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不再是孤胆英雄,更多的是团结、合作的勇士。因此,勇士情结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1.勇士品质
彝族谚语中的勇士具有许多种美好品格。这些品质是勇士们必备的,也是彝族人普遍所追求学习的。1.1勇敢勇敢是勇士最为显著的性格特征。不仅包含着在战场上勇敢冲锋,还包含着无惧生死、不怕牺牲。在尔比尔吉中有“敢否是一手,勇否看一步”、“自认不义的不吵闹,自认不勇的不打仗”的说法,勇敢不仅仅要体现在每次重要的战争中,更要体现在各项决定中,每往前一步都体现着是否勇敢。“待客之日莫想存,作战之日莫想活”、“不向下交友,打仗不得友助;涉水走上方,作战作前锋”、“作战莫立后,做活莫落后”这几句都说明了在战争中,勇士应该奋勇杀敌,置生死于度外。在彝族人的观念中,士兵挂彩或者中弹而亡,要看他的子弹是从前方还是后方射来,如果是从后背中枪,证明是逃兵,为人所不齿。[1]1.2力量膂力过人、力大无穷是汉族神话传说及历史小说中对英雄特征的描述,在彝族尔比尔吉中也有这样的说法。“不说一场非德古,不张一弓非勇士”是指勇士只有张弓射箭上战场才可以称之为勇士,弓箭是勇士的武器,也是力量的象征;“少年要摆谈,口边没有话;青年要勇敢,出手不及人“是指青年的实力较弱,仍旧比不上正当壮年之人,是力量的差距;“说是说要作,内室却没粮;勇是说要勇,手足不来劲;说是要豪爽,手中没有钱”,“能人有口舌;勇士有力气;匠人有技术;老人有知识”这两句谚语中提到的勇敢必须要“手足来劲”,也是力量的要求。
1.3智慧智慧在这里是指辩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含有多种做决定时所需要的分析能力。“人勇是心思”、“有力恃力气,人单恃心思”,心思在这里指的就是智慧;“脚强脚先出,手强手先出”、“没准备弓箭没惹动敌人,精力不足不惹动家门”、“岩上可勇,水上不可勇”这几句是指勇士也要讲究策略,善于权衡形势,在占优势时再出手,体现了一种一击即中的谋略;“勇士不是实,谨慎是实”、“猎犬忌解绳,骏马忌勒口,勇士忌激语”,这两句是指对于勇士来说,“勇敢”固然是最重要的品质,但是,“谨慎”也是需要由其重视的,谨慎衡量环境因素、敌我实力、敌方谋略等也是成功的关键。2.勇士的社会角色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凉山彝族盛行千年的奴隶社会形态推行统治权的核心就是三位一体的家支制度、等级制度、习惯法。[2]这三种制度法则也在勇士这一群体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2.1与家支制度的关系
在凉山彝族社会,勇士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与家支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包括家支观念、家支意识、父子连名谱系、亲属称谓、组织形态、婚姻缔结、祭祀祖先、神灵信仰、冤家战争、团结互助、立身处世、人伦道德教育以及传递神话故事、格言家训和科技人文知识等等,涉及凉山彝族的社会组织、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婚姻模式、战争缘起等各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家支文化的内容即可看出每个个体与家支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勇士作为个体,其荣耀与家支息息相关。维护家支势力稳固和安全是家支中每个人尤其是勇士的重要责任。因此,尔比尔吉中有“亲戚在彝地,我在彝地勇;亲戚在汉地,我在汉地勇”、“一户不维护,一家将消亡;一家不维护,一片被抢光”、“勇士不在门前勇”这样的说法,即指勇士时刻以家支利益为重,不仅维护着家支的安全,同时也需要依靠家支的势力,家支实力强,勇士的荣誉感也高,家支实力弱,勇士的荣誉感也弱。2.2与等级制度的关系凉山彝族在漫长的奴隶制社会发展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兹莫、黑彝、曲诺、阿加、呷西五个等级。其中,兹莫、黑彝是统治阶级,曲诺、阿加、呷西是被统治阶级。而在统治阶级中,兹莫人口少,后期逐步衰微,黑彝的势力逐渐强大,称为事实上的统治者。受尚武之风的影响,对于战争和大大小小的军事械斗,黑彝以战场一马当先为荣,白彝等被统治阶级只能做运送粮弹的工作。彝谚中也有“黑彝没思考,作战断弓弦”、“黑彝贵贱凭财富,黑彝强弱凭武力”等说法,由此可见,勇士情结也与等级制度有密切关系,勇士从这一层面上来说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自然,这样的身份也可以代代相承,谚语中就有“勇敢生勇儿,勇儿执锐矛“的说法。三.勇士情结的平民化延伸
作为勇士,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家支。在解放前,凉山彝族处于奴隶社会,各家支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像一个个小王国一样,为维护家支势力、争夺资源进行的军事械斗数不胜数,勇士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战时几乎人人皆兵。然而在建国后,凉山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各家支的统治也被取缔,家支势力范围逐渐模糊,械斗也不再发生,勇士也逐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而逐步延伸为一种情结,渗透到各个方面,启迪、教育、影响着每个彝族人。1.体育活动火把节是彝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凉山彝族有多种体育活动用以助兴。其中最重要的是赛马和摔跤。彝族作为游牧民族,养马赛马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喜庆活动举行的多项正式非正式的场合里,赛马作为庆祝活动必不可少。这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牲畜的交易,也是一种雄性力量的角逐,不仅仅是比赛速度,也是比赛骑术、姿势、智慧等,获胜的人自身荣耀,更为家支和全寨争光添彩。摔跤的历史也由来已久。传说,地上的大力神俄体拉巴就是用摔跤摔死了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如今,摔跤已经成为一项纪念勇士的活动。胜者也可以为本宗族本村寨获得荣誉。这两项活动都是技巧与力量的集合,而且更重要的是年龄限制较松,从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到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都踊跃参与,体现着一种尚勇的精神风貌。
2.服饰装扮凉山彝族的服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女性较男性精致,但是男性的服饰更主要的是为了凸显出英勇的形象。男性头扎“英雄结”,身披“察尔瓦”(英雄带)。“英雄髻”这一头饰是将三四米长的黑布缠在头上,然后把最后留下的布头编织成一尖锥状,这一头饰完美地显现出彝族男子的阳刚之气。彝族男子还有一种最为重要的一种配饰——“英雄带”,黑底红边,斜跨于肩、腰之间,全带镶以圆形玉片或骨片,经由这一配饰的点缀凉山彝族男子大山一般凝重、深沉、伟岸的英雄气魄得以更鲜明的显现。[3]另外,彝族男子都爱好在左耳佩戴饰品,男子的耳饰简单一些,常见的就是银质耳环或红黄蜜蜡珠。简洁的耳环佩后对盛装的男子起到恰到好处的点缀,少了繁复妖艳的夸张反而传达出一种俊美威武男子气魄。[3]总而言之,彝族男子的传统服饰体现了尚勇之风。3.饮酒放歌
酒在彝族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涉足方方面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彝族民间谚语说酒是“家支和解酒,姻亲喜庆酒,过年庆贺酒,虎月火节酒,羊月祭祖酒,娶妻嫁女酒,盛会洽谈酒,讨伐御敌酒,邻里闲聊酒,供奉祖灵酒,室内宴客酒,地边耕地酒,坡岭放牧酒,堂内青年嬉戏酒,岭内岭外探亲酒”。[4]由此可见,为勇士践行要酒,家支间结盟也要酒。酒在这时代表了勇士之间的承诺和信用。最典型的是1935年的“彝海结盟”,彝族土司与红军将领以酒联盟,共同抗敌。在当今的生活中,彝族人忌讳在酒桌上扭捏作态,更推崇的是遇好友纵情豪饮,把酒言欢,不醉不归,这种慷慨也是彝族人勇士情结的一种延伸。四.勇士情结的反思和改进凉山彝族民风刚硬,尚武好勇,在战争中奋勇争先,不惧牺牲,是良好的品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民风有时便演变成了一种争强好胜,好勇斗狠。受尚武之风的影响,凉山解放前的冤家械斗,时间之长、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和牵涉面之广,是惊人的。一些婚姻纠葛和生活小事,往往成为冤家械斗的借口。[5]现在也时常有纠纷因此而发。为此,有劝诫性质的谚语便流传下来,“勇士壮时死,松林青着倒”是指勇士以冒险杀人而得名,杀人人亦还手,终会被杀,不得寿终。“勇会伤生命,乱作耗财富”也是此意。“勇士无敌手掌痒,大牛乏盐翻黑土”是对喜好争斗之人的反对和讽刺。这些劝诫行的谚语体现出了彝族人赋予勇士情结的更新、更完整的内涵。五.小结彝族人的勇士情结有着多层次的丰富内涵,与彝族的独特民族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这种情结在彝族人的心中,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他融入进了每个彝族人的血液里,并激励着彝族人在现代文化潮流的冲击中站稳脚跟,挺身向前。参考文献
[1]巴莫曲布嫫.英雄观、英雄叙事及其故事范型:传统指涉性的阐释向度.民间文学前沿讲坛[J].2014[2]陈小虎.论凉山彝族“尚武”之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20(3).[3]陈国光.中国彝族酒文化[J].毕节学院学报.2008.26(6).[4]韩勇,苏高.论彝族火把节中的传统体育活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5]岭光电.谚语[M].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研究所彝族历史文献编译组1982.7.[6]刘正发.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2007[7]孙德朝.凉山彝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及价值[J].毕节学院学报.2006(5)[8]周丽华.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符号学研究[J].2013[9]朱文旭、肖雪.彝语支民族语言文化概述[M].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注释[1]陈小虎.论凉山彝族“尚武”之风.2008[2]朱文旭,肖雪《彝语支民族语言文化概述》.云南民族出版社[3]周丽华.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符号学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