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2022-06-16 14:23:5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俄罗斯民族心理的几个特点及其在俄语谚语中的反映 赵旭黎 [内容提要]民族心理(менталитет)包含思维方式、感觉和情感反应的方式、行为举止的规范、价值观念、共同的精神倾向、思想和精神习惯等。谚语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民族心理特征。俄罗斯民族心理的主要特征有宗教性以及矛盾性和极端性,这在许多俄语谚语中都有体现。[关键词]俄罗斯民族心理特征谚语宗教性矛盾性极端性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俄罗斯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俄语的过程中,想非常深刻地了解俄罗斯民族的特点——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上述特点都可以用一个最近经常被提及的术语概括——俄罗斯民族心理(русскийменталитет)。 1、“民族心理”(менталитет)的内涵 “менталитет”这个概念本身是一个哲学术语,来源于拉丁词mens(mentis),意思是“智慧、思维、精神结构”,大约自19世纪中叶起,该词开始广泛出现在欧洲各语言的科学著作中。欧洲各国的学者一般认为,“менталитет”包括对人以及人在世界上的位置的感受、好恶和想象,可是,这些感受和想象并未进行系统化的逻辑整理。法国心理学家布突尔(Г.Бутуль)认为,“менталитет”是“由信仰所联系和连接起来的个人固有的思想和思维定势的总和”。而《法国拉鲁斯百科全书》里,“менталитет”是这样解释的:“某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所特有的思维习惯、信仰、心理定势等的总和”。俄罗斯学者对于“менталитет”这个概念究竟应该包括什么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俄罗斯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的学者们如此确定“менталитет”的含义:“某个民族、社会集团或者个人表现在文化、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思维、思想、宗教、美学等特征的总和”[①]
。而俄罗斯著名语言学家什维多娃(Н.Ю.Шведова)将这个词的意思简单地解释为:“对世界的感知,思想趋向,情绪”[②]。尽管分歧较大,但大多数俄罗斯学者都认为这一术语一般用来解释某个民族的精神世界的特征。民族心理(менталитет)是指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某个民族特有的深层心理特征。与意识形态、宗教、社会政治等特征比较,某个民族的心理特征通常拥有更大的稳定性,一般几百年甚至一千年都不改变。即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心理特征发生了某些变化,它最根本的部分也不会发生改变,这就让我们可以在某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识别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比如,在罗斯受洗时期,在蒙古鞑靼统治时期,在伊凡雷帝以及彼得大帝时期,在普希金生活的时代,在“白银时代”,甚至在苏联时代以及俄罗斯当代,都可以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因此,民族心理(менталитет)是一个由各种特征交织在一起的体系,它由相对的自然地理条件、地缘政治条件和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它包含思维方式、感觉和情感反应的方式、行为举止的规范、价值观念、共同的精神倾向、思想和精神习惯等。[③] 2、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俄罗斯著名学者利哈乔夫(Д.С.Лихачев)院士曾经说过,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他这样写道:“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整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甚至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代数方程式……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屠格涅夫很自然地将俄语的命运和俄罗斯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语言确实和整个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扼杀融会在语言记忆中的民族文化当然是不可能的”。
彼得大帝统治时期俄国就已经有了手写的谚语集。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曾经说过:“俄罗斯谚语能够发展智慧,使言语更加有表现力”。俄国伟大的作家、辞典编纂家、民族学家达里(В.И.Даль)在19世纪60年代编成了《俄罗斯民族谚语》这本书,书中收集了3万多条谚语和俗语。谚语在语言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著名学者别尔米亚科夫(Пермяков)在自己的专著《从俗语到童话》(«Отпоговоркидосказки»)中这样写道:“一方面,谚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和普通的熟语很相似;另一方面,谚语却是某种逻辑单位(判断或者推理);再者,谚语还是一幅小型油彩画,用鲜艳而清晰的形式反映了真实的现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М.Шолохов)曾经指出:“任何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大概都不能像谚语那样能如此深刻、如此多角度地展现人民大众的聪明才智,如此明确地将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世界观等记录下来。”著名语言学家波捷布尼亚(А.А.Потебня)曾说过,谚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思想的浓缩性。他这样写道:“将较长的一段叙述性文字压缩成谚语的整个过程属于对人类的思想有重要意义的现象之一,甚至可以说,它概括了人类的思想。”著名的俄国民俗学家阿尼金(В.П.Аникин)曾经说过:“历史学家在谚语和俗语中寻找关于远古和古代重要历史事件的证据;法学家将谚语和俗语视为关于人民生活的珍贵的不成文的法典;民族学家认为,在民间谚语以及精确的形象比喻里能够找到业已消失的风俗和习惯的反映;语文学家试图通过谚语和俗语来理解民间思维的结构”。而作为中国的俄语研究者,我们当然希望在谚语中找到俄罗斯民族心理的一些证明。从上述可以看出,谚语能够反映人们的世界观和对生活的态度。下面几条谚语中有俄罗斯最为典型的自然现象——森林、草原、河流。“要是有面包和丈夫,谁都会习惯森林里的生活”(«Былбыхлебдамуж,иклесупривыкнешь»),“和在森林里一样,都是在别人的地方”(«Вчужомместе,чтовлесу»),“走进森林越远,木柴就越多”(«Чемдальшевлес,тембольшедров»),这些谚语表现出俄罗斯人对森林的不友好和漫不经心的态度:他们从来没有热爱过森林。“在森林里漫步,就是在玩死亡游戏”(«Ходитьвлесу–водитьсмертьнаносу»),通过这条谚语可以看出古代俄罗斯人认为森林是阴森可怕的。俄罗斯人也不喜欢草原,有谚语为证:“草原并不比森林更好”(«степьлесанелучше»),“谁也别想在马厩里勒住草原之马。”(«степногоконянаконюшнене
удержишь»),这是因为草原对于古罗斯来讲永远是个威胁,还经常成为古罗斯的灾难之源。“沿着哪条河航行,就唱那条河的歌。”(«Покоторойрекеплыть,тойипесенкипеть»)在这个谚语里,看到俄罗斯民族对河流的明显的喜爱,因为河流哺育了俄罗斯人,将各个距离遥远的居民点联系起来,交换了商品和经验。而我们知道,民族思维在智力、宗教、美学等方面的特征正好就是民族心理(менталитет)的特征。 3、俄语谚语中反映出来的俄罗斯民族心理的若干特点 1).俄语谚语中反映出来的俄罗斯民族心理特点之一——宗教性 众所周知,罗斯受洗之前东斯拉夫人是虔诚的多神教信徒,从988年起,他们接受了东正教,成为基督教大家庭中的一员。“合乎上帝的心意的事情都是合适的”(«Чтобогуугодно,тоипригодно»),“上帝的愿望就是我们的幸运”(«господняволя–нашадоля»),他们曾经在自己的谚语中如此真诚地说过。但是,俄罗斯民族对于基督教的概念的认识中还是带有某些旧的迷信色彩。多神教无疑在俄罗斯民族的语言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俄罗斯的先民们认为自然力量是有生命的,无所不能的,他们崇拜它们并将之神化。他们甚至相信,整个世界上到处都有这些神灵:森林里有树妖(леший),水里头有水妖(водяной)和美人鱼(русалка),家里有家神(домовой)。所有这一切都在俄罗斯民族的谚语里有所反映。下面是俄罗斯著名的谚语收集大师达里(В.И.Даль)编写的《俄罗斯民族谚语》中的几个例子:“老太太说话分成两部分(意指模棱两可)”(«Бабушканадвое
сказала(гадала)»)这条谚语的来源与占卜息息相关。作为多神教信仰的一个遗留物,占卜曾经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广为流传。但是,古代斯拉夫人借助占卜想了解的不仅是自己未来的命运,还有天气、将来的收成等。从事占卜的人在当时被称为占卜婆(гадалка)。他们曾经如此说过:“谁抽签了,谁就会应验,不会出差错”(«Комувынется,томусбудется,неминуется»)。下面的谚语中反映了人们对于占卜以及占卜的可靠性所持的讥讽的态度:“用你自己的嘴唇沾沾蜂蜜试试”(«твоимибыустамидамёдпить»),“别人的灾难用手比划比划就过去了,自己的灾难却束手无策”(«чужуюбедурукамиразведу,аксвоейуманеприложу»)。占卜者利用水、火、动物、植物(如大豆)等来从事占卜,利用它们来预测未来、命运,躲避灾祸。988年罗斯受洗,基督教作为国教被引入。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莫斯科公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东正教国家,甚至还有“莫斯科——第三罗马”的学说。俄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在自己的代表作《俄罗斯思想》一书中指出:“俄罗斯的使命是成为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的体现者和捍卫者。这是宗教的使命。‘俄罗斯人’规定了‘东正教’,俄罗斯是惟一的东正教王国,同时在这个意义上也是全天下的王国,正如同第一罗马和第二罗马一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东正教王国强烈的民族性。东正教体现了俄罗斯的信仰。”宗教世界观对于俄罗斯的社会制度和人民生活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宗教一方面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俄罗斯民族心理的一个深层特点便是它的宗教性。在宗教性的影响之下,俄罗斯民族呈现出如下的性格特点,如:善良、舍己、无私、同情、恭顺、忍耐、苦行、神圣等等。几个世纪过去之后,基督教已经进入了俄罗斯心灵和意识的深处,成为了俄罗斯民族心理最根本的特征之一。而毫无疑问,这一切都会体现在民间谚语中。首先,大部分带有宗教特色的俄语谚语向我们讲述了古罗斯的基督教发展史。比如:“有嘴就能到基辅”(ЯзыкдоКиевадоведёт)讲的便是基辅罗斯最初接受基督教的这段历史。公元988年定基督教为国教之后,基辅城里建设了许多教堂和修道院,这样,全国各地的教徒便可以到这里来做祈祷。好多教徒不知道路怎么走,于是他们就问路,结果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了伟大的基辅城。
而下列这些谚语出自《圣经》:“滴滴水滴也会把石头凿穿”(«капляпокаплеикаменьдолбит»);“人活着不光是为了面包”(«неединымхлебомживчеловек»);“弯的东西不可能做直”(«кривоенеможетсделатьсяпрямым»);“坏的群体会腐化掉好的风俗习惯”(«худыесообществаразвращаютдобрыенравы»);“好树总会结出好的果实”(«отдоброгодеревадобрыйпло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окозаоко,зубзазуб»);“不劳者不得食”(«ктонеработает,тотнеест»)。谚语“不打雷人们就不会划十字”(Громнегрянет,мужикнеперекрестится)讲述的是当时东正教的礼仪。古时候,信徒们害怕雷雨,认为这是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为了防止灾难的发生,雷雨时人们总要画十字,而别的时候却总是忘了,只有在发生灾难的艰难时刻才会想起画十字这回事。这就是这个谚语的来历。谚语“开始时为健康,结束时为安宁”(«Началзаздравие,акончилзаупокой»)讲述的也是基督教的礼仪。按照东正教的礼仪,在祈祷开始时,信徒要为生者的健康祈福(“为健康”),然后又会回忆起那些逝者,为他们灵魂的安宁而祈祷(“为安宁”)。教堂里通常会进行专门的祈祷:一些人为生者的健康祈祷,另一些人为死者的安宁而祈祷。谚语“一只猫不可能总是过谢肉节,还会有大斋戒的(喻指好景不长)”(невсёкотумасленица,бываетивеликийпост)讲述的是多神教节日谢肉节之后的基督教节日大斋戒,俄罗斯人民现在仍然非常喜爱这个节日。该节日原来是古斯拉夫人自多神教时代传下来的送冬节,基督教会把它接受下来,在大斋戒前的最后一个周来庆祝。这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有群众性庆祝活动和乘坐马拉雪橇等活动。过谢肉节一定要烙薄饼,桌上摆着丰盛的饭菜。可是,谢肉节之后便是大斋戒,那时教会禁止吃奶制品和肉制品。下面也是和此相关的谚语:“不吃薄饼就不算过谢肉节”(безблинанемасленица),“即使把自己的什么东西典当了,也要过谢肉节”(хотьссебячтозаложить,амасленицупроводить)其次,许多带有宗教色彩的谚语表达的不仅是虔诚的信仰,还有俄罗斯人对上帝的期望。(1)基督教徒相信,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上帝决定人的命运。反映这种世界观的谚语不少,下面就是几个例子。“活着就是为上帝服务”(Жить–Богуслужить);“上帝之手非常强大,上帝之手主宰一切”(СильнаБожьярука,Божья
рука-владыка);“上帝的力量在于他是真理”(Богневсиле,авправде);“爱上帝的人会得到许多好处”(КтолюбитБога,добраполучитмного);“上帝那里什么都有,上帝是万能的”(Убогавсегомного,убогавсёвозможно);“不是我们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而是上帝吩咐我们干什么我们就能干什么”(Непонашемухотенью,апобожьюизвеленью);“上帝不给的,谁也拿不去”(Чегобогнедаст,тогониктоневозьмёт);“上帝更明白,给什么,不给什么”(Боглучшезнает,чтодать,чегонедать)。(2)在基督教信仰中,人的灵魂是上帝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永生的精神存在,它是人和上帝之间的纽带。对人来说,躯体是暂时的,可灵魂是永生的;重要的是要让灵魂得到拯救。下面就是几个反映这种教义的谚语。“灵魂在离开躯体”(Душастеломрасстаётся);“上帝送来了灵魂”(Богподушупосылает);“灵魂在和上帝交谈”(Душасбогомбеседует)。(3)在基督教教义里,灵魂在人死后或者进入只有自由和幸福的天堂,或者进入只有痛苦和不幸的凄惨的地狱。下面就是几条有关地狱和天堂的谚语。“要是你的灵魂到了天堂,为我的灵魂祈祷吧。”(Будеттвоядушавраю,помяниимою);“请求允许去天堂,可是却活着去了地狱。”(Врайпросятся,азаживовадлезут);“人们即使在地狱也能活。”(Ивадулюдиживут);“让灵魂进入地狱,你就能发财。”(Пустидушувад–будешьбогат);“上帝赦免的人并非都能进入天堂”(Невсемвраюбыть,когобогпомилует)。(4)在基督教里,善恶相报的理论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这一理论是生者行为的准则,也是确定死者灵魂归于何处的标准。做过善事的那些人死后,灵魂会进入天堂;做过恶事的那些人死后,灵魂只能进入地狱。下面是几个例子:“去天堂当然高兴,可是罪孽不让我去”(Ирадбыврай,дагрехинепускают);“地狱是用好的愿望铺砌而成的”(Благими(добрыми)намерениямиадвымощен);“上帝帮助善良的人”(Добромубогпомогает/Добромубогнапомощь);“谁做善事,上帝就回报谁”(Ктодобротворит,томубоготплатит);“没有信仰活在这个世界上,到那个世界也活不了”(Безверыживунаэтомсвете,анатомнепроживешь);“在这个世界上受苦,到那个世界就会快活”(Наэтомсветепомучимся,натомпорадуемся)。
第三,许多日常生活谚语和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其中某些谚语已经丧失了最初的宗教意义。有些谚语表现了一定的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调节人与上帝、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下面是几个例子:“教堂的钟能召集人来,可是它自己却通常不在教堂。”(Колоколвцерковьсзывает,исамвцерковинебывает);“十字架尽管很重,可是需要戴着它。”(Тяжёлкрест,данадонесть);“人要饿肚皮,祷告都无趣。”(Голодномуживотуимолебеннеутеха);“去别的修道院不要总说自己修道院的规章。”(Вчужоймонастырьсосвоимуставомнеходят);“有人喜欢神父,有人喜欢神父的妻子,有人喜欢神父的女儿。”(Комупоп,комуипопадья,акомупоповадочка);“沙皇远在天边,上帝高高在上。”(Царьдалеко,абогвысоко/Доцарядалеко,доБогавысоко);“上帝就是上帝,人就是人。”(Богбогом,алюдилюдьми);“上帝面前人人平等。”(ПередБогомвсеравны)等等。最后,在宗教性的影响下,俄罗斯民族心理中形成了这样的典型特点,比如善良、献身精神、无私、有同情心、恭顺、忍耐、禁欲和神圣。举几个例子:“忍耐一时,能活百岁”(Частерпеть,авекжить);“不会忍耐就不能获救”(Безтерпеньянетспасения);“聪明人顺从,愚蠢人生闷气”(Умныйсмиряется,глупыйнадувается);“活的温顺点,这样你会觉得每个人都更可爱了”(Живисмирнее,таквсембудешьмилее);“家庭和睦,这可是个宝”(Начтоиклад,когдавсемьелад);“痛苦不会侵扰和睦的家庭”(Согласнуюсемьюигоренеберет);“一人帮大家,大家帮一人”(Одинзавсех,всезаодного);“一个老朋友要胜过两个新朋友”(Старыйдруглучшеновыхдвух);“为了好朋友,绕七俄里也不嫌远”(Длядругасемьвёрстнеоколица);“你这么善良,一定能到天堂”(Бытьтебевраюзатвоюдоброту);“善良人做善事能活百岁”(Добрыйчеловеквдобредоживаетвек);“以善报善”(Задобродобромплатят);“人不是和钱生活,而是和善良的人生活”(Несденьгамижить,асдобрымилюдьми);“有友善的问候,就有友善的答复”(Надобрыйпривет–добрый
ответ);“好名声要比财富更珍贵”(Добраяславадорожебогатства);“为了好朋友,可以把耳环从耳朵上摘下”(Длямилогодружкаисерёжкаизушка);“炉子里有什么,全都端到桌子上吃”(Чтоестьвпечи,всёнастолмечи);“不打躺着的人”(Лежащегонебьют);“一次不可能把一棵树砍到”(Заодинраздереванесрубишь);“七次量衣,一次裁剪”(Семьразотмерь,одинразотрежь);“不知哪里是浅滩,不要伸脚下水”(Незнайброду,несуйсявводу)在所有的言语单位中,只有民间谚语才能如此深刻地表现出人们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2)俄语谚语中反映出来的俄罗斯民族心理特点之二——矛盾性和极端性 按照别尔嘉耶夫(Н.А.Бердяев)的说法,中断性是俄罗斯历史发展的特点。他把俄罗斯历史分成了“五个不同的俄罗斯”,这是五种不同的历史文化类型:基辅罗斯、蒙古鞑靼罗斯、莫斯科公国、彼得堡时期的沙皇俄国和苏维埃俄国(当然,我们现在可以加上解体之后的新俄罗斯)。因此,任何一种想要把俄罗斯文化看成是完整的有历史发展延续性的现象的企图都会遇到非常复杂的内部矛盾。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俄罗斯文化好像都一分为二,同时拥有两个各不相同的面貌。欧洲和亚洲、基督教和多神教、世俗和宗教、官方和反对派、集体和个人——俄罗斯文化的这一对对矛盾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并一直存续到现在。双重信仰、两种思想并存、两个政权并存、分裂——这只是对理解俄罗斯文化很有意义的少数几个概念,它们在古俄罗斯文化阶段就已经出现,并构成了俄罗斯民间言语的独特的有机体。俄罗斯文化建构中的矛盾性无疑是罗斯-俄罗斯位于东西方之间的“边缘性”的地缘政治位置的结果,并在许多世纪的冲突和相互影响下拥有了某种“超级文明”的特点。别尔嘉耶夫在自己的著作《俄罗斯思想》(«Русскаяидея»)中,在解释俄罗斯及其文化的二律背反性、俄罗斯灵魂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之时,曾经得出结论:“东方和西方两股世界历史的潮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并互相影响。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整个世界,是巨大的东西方的统一体,俄罗斯连接着两个世界。于是俄罗斯灵魂里永远都有东方和西方两种因素在相互角力。”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矛盾性可以体现在下面的谚语中:“给上帝献蜡烛,给小鬼拿火钩子”(богусвечку,ачертукочергу),“天使帮人,魔鬼诱惑人”(ангелпомогает,абесподстрекает),“呼唤上帝,可是也别激怒小鬼”(богазови,ачертанегневи),“让上帝满意,可是也别和魔鬼顶嘴”(богуугождай,ачёртунеперечь);“魔鬼占据了神圣的地方”(одолеличертисвятоеместо)。这些谚语中,一方面可以看出人们坚定的信仰和对上帝的虔诚,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对魔鬼的恐惧。俄罗斯文化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基础、实质和深层涵义不是由相互对立而又联成一个整体的两个内核组成的,而就是这两个内核的结合,就是意思上完全相反的两个“中心”和“极点”的不断变化、好像在微调的相互关系。如下面几个谚语:“幸福和不幸乘坐在在一辆雪橇上”(Счастьеснесчастьемнаоднихсаняхездят);“哪有快乐,那里就有痛苦,哪里有痛苦,那里就有快乐”(Гдерадость,тутигоре,гдегоре,тамирадость);“没有无刺的玫瑰”(Нетрозыбезшипов)。一些著名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在这方面相当有说服力,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在这些题目中有机地联成一个统一体。比如:《死魂灵》、《生者与死者》、《父与子》、《罪与罚》、《战争与和平》、《活尸》、《诗人与公民》、《被开垦的处女地》。 因此,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Ф.Тютчев)的诗句就非常深刻和准确:“用理智不能理解俄罗斯。/用共同的标准不能把她丈量:/她有特殊的身段——/对俄罗斯我们只能信仰。”[④] 在《俄罗斯民族》[⑤]这本书里,在谈到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时候,俄罗斯研究者写道:“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典型特点是矛盾性,并且如果要说引人注目的主要特点,那也是矛盾性”。提到俄罗斯民族性格,我们认为有庄重、自尊,但也有卑鄙;有仁慈、快乐、无私,但也有残酷;有向往自由,但也有顺从;有天生的聪明、勤劳,但也有懒惰。这样,我们很遗憾地发现,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所有的正面品质都有自己的反面,所有的这些缺点好像经常就是正面品质的进一步发展。比如,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挚和仁慈,俄罗斯人的正面品质“善良”进一步发展之后很可能就是“撒谎”。一方面,他们无组织性、无严格的纪律性和准确性、爱走极端、懒惰、马虎、不精确;另一方面,他们勤劳、天资聪颖、灵巧、机敏。
俄罗斯人的确爱走极端。世界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与古拉丁谚语“要不有凯撒,要不一无所有”(Илицезарь,илиничего)类似的谚语,但是只有俄罗斯人按照谚语“要不胸前挂满勋章,要不脑袋在灌木丛里”来生活。与中国人按照儒家思想的原则承认“中庸之道”不同,俄罗斯人总是愿意走极端。要是喝酒,俄罗斯人肯定会喝得不省人事;要是打仗,俄罗斯人肯定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要是谈恋爱,俄罗斯人肯定会神魂颠倒;要是输了,俄罗斯人肯定会相当彻底。这种趋势也在俄罗斯人的社会生活领域有所发现:有时他们作为奴隶生存,重要的是,这是他们本性固有的生存方式;而有时他们却生活在地上的上帝之国。有趣的是,人的性格在俄罗斯也极端矛盾。如果是个恶人,那一定恶贯满盈,别处根本遇不到;如果是个好人,那么一定可以成为圣徒;如果是个小偷,那么最糟糕的时候他甚至可以把亲生母亲的东西都偷光;如果是个知识分子,那么连王储都配不上他。因此,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托尔斯泰(А.К.Толстой)说过的话就非常准确和深刻:“要爱就要爱得丧失理智,/要吓唬人就来真格的,/要骂人就在气头上骂,/要砍人就轮开胳膊使劲砍!/要是吵架那就大胆地吵,/要惩罚那就当回事,/要原谅那就用整个心灵原谅,/要是摆酒宴,那就摆的热闹丰盛!”[⑥]为什么俄罗斯人是这样的呢?很难甚至不可能解释如谜一样的俄罗斯灵魂。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嘉耶夫(Н.А.Бердяев)说过,俄国有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做钟摆式运动的趋向。爱走极端也和矛盾性紧密相关。正如上面所说,自然的因素在俄罗斯民族心理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宽广辽阔、无边无际的俄罗斯大地培养了俄罗斯人心中的宽广和辽远的感觉。无边无垠的俄罗斯大平原让俄罗斯民族很难确定它那无限的空间,可能因此俄罗斯民族才出现了这样的民族心理特征——极端性。别尔嘉耶夫是对的,他说俄罗斯历史上充斥着意外事件,尤其是突然的飞跃和政变。可能这些事件让俄罗斯民族成为世界上最为忧郁和闷闷不乐、最爱凝思、也经历了太多痛苦和不幸的民族之一,因为上帝让俄罗斯人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举20世纪为例。首先是前20年里接连发生的三次革命,然后是30年代苦役般的工业化和集体化,伟大卫国战争,改革,最后是苏联解体,然后又是未知数。 这么简短的对俄罗斯民族心理的特点及其在俄语谚语中的反映的研究当然远远不会穷尽俄罗斯民族心理的所有特点。俄罗斯民族心理的特点还有:乐观、宿命、幽默、自尊、勇敢
等等。其实,我们不仅可以在俄罗斯民间谚语和俗语中来找寻反映出来的俄罗斯民族心理的特点,还可以探寻俄语的其他言语结构,最终到民族文化中去找寻。俄语中反映出来的俄罗斯民族心理,作为语言文化学研究的新的领域,在最近几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文化学者的注意力。当然,对俄罗斯民族心理的研究对学习外语(俄语)和跨文化交际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ДальВ.И.Пословицырусскогонарода.Йошкар-Ола,Марийскийполиграфическо-издательскийкомибинат,19962.Зд.ТрестероваНекоторыеособенностирусскогоменталитетаиихотражениеврусскомязыке.«Русскийязыкзарубежом»,1999,№43.Ментальностьрусскойкультуры http://www.countries.ru/library.htm/russia/index/htm4.ОвсяниковЮ.Ф.Золотыеросыпирусскогоразговора.Ставрополь,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оекнижноеиздательство,19985.ПьецухВячеслав Сравнительныекомментариикпословицамрусскогонарода.«Октябрь»,2002,№86.РахматуллинаЗ.Н.Менталитеткакосвоениемира.
http://www.idel.ru/konkurs/bagautdinov/bgu/rahmat1.htm7.ФелицынаВ.П.,ПрохоровЮ.Е.Русскиепословицы,поговоркиикрылатыевыражения 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ческийсловарь.М.,Русскийязык,19808.ЦунЯпин Окультурныхкомпонентахрусскойикитайскойфразеологии.9.ШариповаЭ.А.Менталитетличностикакфилософскаяпроблема http://www.idel.ru/konkurs/bagautdinov/bgu/sharipova.htm10.程家钧主编:《现代俄语与现代俄罗斯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1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2尼·别尔嘉耶夫著雷永生邱守娟译:《俄罗斯思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13宋传伟:《简论基督教对俄语的影响》载《中国俄语教学》1996年第4期14朱达秋:《术语менталитет及其内涵》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