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7.55 KB
- 2022-06-16 13:15:3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70146:162503179学校代码:10分类号:H学号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从隐喻角度探讨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学院:对外汉语学院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姓名:王芸指导教师:朱琳副教授完成日期:2018年5月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歇后语是一种十分特别的语言形式,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著作中,具有独特的表意特点;前人的研究多以歇后语的本体为主,围绕着歇后语的定义、特点、规范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相对较少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进行歇后语研究;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涉及歇后语的相关知识也不是很多,与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相关方面的研究内容也是比价少的,更少研究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因此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喻型歇后语的研究作相关研究,进而提出比喻型歇后语的相关教学建议,从而更好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原则,通过梳理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文献,了解隐喻的相关理论、歇后语的本体研究情况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第二章是从隐喻角度看歇后语的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从隐喻理论、歇后语的特点和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借助隐喻理论分析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过程。借助认识语境说来解释歇后语使用中的影响因素。第三章是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从大词典语料库两个方面,分析歇后语在中国人中使用的频率和使用范围。统计发现,在大词典中比喻型歇后语的比例约为63%,谐音型歇后语所占比例约为37%。大词典中的比喻型歇后语根据所描述、解释的形象或者内容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历史故事类、民间传说类和日常事物类,不同类别的使用频率不同。第四章是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的关系。基于第二章和第三章分析的歇后语认知特点和常用歇后语,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影响留学生歇后语学习的因素。比喻型歇后语的词汇、故事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使用情境都会影响留学生对比喻型歇后语的理解和使用第五章是教学建议。从数据分析和调查问卷的反馈两方面,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第六章是小结。对本文的进行相应的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关键词:隐喻;比喻型歇后语;语义形成过程;对外汉语教学I
AbstractShanghaiNormalUniversityMasterofPhilosophyAbstractXiehouyuisaveryspecialformoflanguage,richinculturalconnotation,widelyexistinginoursociallifeandliteraryworks,withauniqueideographiccharacteristics;predecessors"researchismostlybasedonthebodyoftheXieyulanguage,whichsurroundstherestofthelanguage.Definitions,characteristics,norms,andotherrelatedissuesarediscussed.Relativelyfewstudiesareconductedfromtheperspectiveof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hereisnotalotofknowledgeinvolvedintheteachingof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hecontentofstudiesrelatedtotheteachingof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isalsorelevant.Less-competing,lessstudiedmetaphorical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eaching.Therefore,onthebasisofsummarizinganddrawinglessonsfrompreviousresearchresults,thispapermakesrelevantresearchonmetaphoricalrestativelanguageintheteachingof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andthenputsforwardmetaphoricalpostscriptrelatedteachingsuggestions,soastobetterenhancetheeffectivenessof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hisarticleisdividedintosixchapters.Thefirstchapteristheintroduction,whichmainlyintroducesthebackgroundoftheselectedtopic,themeaningoftheselectedtopic,theresearchmethodsandtheprinciples.Throughthereviewingandsummarizingofthepreviousresearchliterature,Iunderstandtherelatedmetaphorrelatedtheory,Theachievementsanddeficienciesin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asabasisforthisstudy.Thesecondchapteristhemetaphoricalperspectiveofthecharacteristicsandsemanticformationoftheaftercourse.Fromthethreeaspectsofthemetaphortheory,thecharacteristicsofthetwistersandthesemanticformationofthetwisters,thepaperanalyzesthecognitivecharacteristicsandtheprocessofthesemanticformationofthetwistersafterthemetaphortheory.Explaintheinfluentialfactorsintheuseofdwellingwordsbymeansofepistemiccontext.Thethirdchapterisbasedonthe"ChinaXiehouDaDictionary"andCCLcorpusdataanalysis.Fromthetwoaspectsofthebigdictionarycorpus,thispaperanalyzesthefrequencyandscopeofusageofXiehouinChinese.Statisticsshowthatinthelargedictionarymetaphoricalhyphenatedratioisabout63%,homophonicgossipaftertheproportionofabout37%.ThemetaphorsinthelargedictionariescanbedividedII
ShanghaiNormalUniversityMasterofPhilosophyAbstractintohistoricalstorycategories,folktalecategoriesandeverydaythingsaccordingtothedifferencesintheimagesorcontentstheydescribeandexplain.Differentcategorieshavedifferentfrequencyofuse.Thefourthchapteris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ognitivecharacteristicsofShuihoulanguageandstudents"use.Basedonthesecondchapterandthethirdchapteranalysisofhyphenatedcognitivefeaturesandcommonlyusedhyphenated,throughquestionnaires,analysisofinfluencingstudentsstudyinghyphenatedfactors.Metaphoricalafterwordvocabulary,storybackground,theChineselanguageproficiencyofoverseasstudents,theuseofthesituationwillaffectthestudentstounderstandmetaphoricaltermsanduseThefifthchapteristeachingsuggestions.Fromtheaspectsofdataanalysisandquestionnairefeedback,thispaper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suggestionsofmetaphoricalXiehoufromtwoaspectsofteachingcontentandteachingmethodsrespectively.Thelastchapterisasummary.Abriefsummaryofthisarticlepointsouttheshortcomingsofthisarticle.KeyWords:Metaphor;MetaphoricalMetaphor;Semanticformation;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III
目录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第1章绪论.......................................................51.1选题背景与意义..............................................51.1.1选题背景..............................................51.1.2选题意义...............................................61.2文献综述....................................................61.2.1隐喻方面的研究现状.....................................61.2.2歇后语本体方面的研究现状..............................81.3本文相关的研究工作.........................................101.3.1研究目的..............................................101.3.2研究方法..............................................111.3.3创新之处..............................................11第2章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122.1隐喻的相关理论.............................................122.1.1概念整合理论.........................................122.1.2语境说...............................................152.2歇后语的特点...............................................172.2.1结构的灵活性.........................................182.2.2语义的引申性.........................................192.3小结.......................................................20第3章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213.1歇后语的类别...............................................213.2《中国歇后语大词典》数据分析...............................233.2.1《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的简介...........................233.2.2《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的数据...........................233.3CCL语料库数据分析.........................................253.4小结.......................................................29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294.1留学生歇后语认知特点.......................................294.1.1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294.1.2留学生的习得特点.....................................304.2留学生比喻型歇后语习得调查.................................304.2.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304.2.2调查问卷的分析.......................................314.3留学生比喻型歇后语习得结果分析.............................34IV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4.4小结.......................................................35第5章教学建议..................................................365.1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建议.....................................365.1.1教学内容的建议.......................................365.1.2教学方法的建议.......................................375.2基于调查结果的教学建议.....................................385.2.1教学内容的建议.......................................385.2.2教学方法的建议.......................................385.3小结.......................................................39第6章结语......................................................39参考文献..........................................................40致谢..............................................................49V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意义1.1.1选题背景歇后语不仅是汉语惯用语(又叫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承载了厚重的中华文化。在对外汉语熟语教学中,歇后语也占据了非常特殊的位置,因为歇后语的意义一般不是指某种具体的事物,它的意义比较抽象。比如“猫哭耗子——假慈悲”,它的含义不是说猫会哭,更不是简单的描述猫为了老鼠哭泣的事实,因为猫和老鼠是敌对的关系,所以猫为了老鼠而哭泣是不可能的。这个歇后语的语义是指一个人很虚伪,并不是在描述猫在哭泣这一现象。由于比喻型歇后语的语义一般不是直接的字面意义,因此留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比较困难。现阶段研究语言学本体联系其他学科的趋势明显,本文试图从隐喻角度研究比喻型歇后语。关于比喻型歇后语的研究现阶段并不多,对歇后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歇后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从认知角度研究歇后语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歇后语对外汉语的教学。1.1.2选题意义本文试图在前人经验、观点的基础上,借助于隐喻的相关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比喻型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希望通过讲解歇后语的语义构建过程,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的运用歇后语,也试图为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具体做法是通过统计词典数据和语料库数据分析中的歇后语分布情况统计分析,探讨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我们还希望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歇后语的教学策略,减少留学生使用比喻型歇后语的错误。1.2文献综述在阐述完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之后,下面对本文的文献做相应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比喻型歇后语,理论主要是隐喻的相关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认知语境说。歇后语按照语义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型歇后语和比喻型歇后语。故而研究现状部分会有隐喻和歇后语两部分的介绍。1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1隐喻方面的研究现状隐喻部分的研究现状主要是国外和国内两部分,由于隐喻理论研究主要是西方学术界,所以国外部分的内容会介绍的相对多一些。(一)国外的隐喻研究现状隐喻从诞生之初,在西方历史上就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具体内容请见下表: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所属派别柏拉图、布莱克(M.Black,他们认为,隐喻对我们思维的“贬斥派”1978)发展甚小,有时甚至有害(depreciators)Aristotle、昆提良认为,我们的语言和思维过程“赞赏派”(Quintillian)、方达尼尔中充满了隐喻,认为人类思维(appreciators)(P.Fantanier)、理查兹、雅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各布森(R.Jakobson)、布莱克、利科(P.Ricoeur)和莱考夫(G.Lakoff&M.Jhnson)等。表1-1:国外隐喻两种流派统计表这两种派别的学者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隐喻理论,“贬斥派”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段与思维方式无关。“赞赏派”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且对我们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实也正是持有“赞赏派”观点的人对隐喻形象的研究和论述构成了西方隐喻研究的历史。本文所介绍的隐喻的研究现状利科1977年出版了《隐喻的规律》(TheRuleofMetaphor),全面评述了传统修辞学对隐喻研究的贡献和局限,并从话语语义分析的角度将隐喻置于话语语义学的研究范围。利科隐喻理论的主旨在于使隐喻的功能从词级过渡到句级和话语级,这是他认为现代隐喻论和现代隐喻论的基本区别。从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解和阐释隐喻是近年来才掀起的热潮,从传统的修辞学角度到目前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修辞学研究表明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使用隐喻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一些已经固定的隐喻说法还是一种造词的手段,但是许多修辞学家并没有看到隐喻更深层次上的作用。认知科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或者说修辞效果仅是隐喻的表象,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隐喻是人的思维与认知的方式,通过隐喻人们才能构建出自己的概念系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没有隐喻我们就不会构建出完善的概念系统,我们的思维活动就没有办法进行,我们将没有办法认识我们自己,更不要说认识外界事物。隐喻从传统的修辞学角度到认知的角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度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直到20世纪才有学者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隐喻。莱考夫和约翰逊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提出概念隐喻,让学术界对隐喻有了新认识,也开辟了隐喻研究的新领域,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促进了隐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Fauconnier在其著作《心理空间》(MentalSpaces1985)中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系统地考察人类认知结构和人类语言结构在认知结构中的体现。“这一理论认为概念合成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它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成空间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概念的整合过程需要四个心理空间的,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和一个类属空间。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概念合成理论指出层创结构主要进行三种整合过程:组合、完善和拓展过程。我们语言中的隐喻来源于更深层次上的思维的隐喻,隐喻的形成和理解过程离不开心理空间的参与,心理空间的这种提取与融合的过程就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概念合成理论为隐喻的阐释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二)国内的隐喻研究现状国内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隐喻也做了许多研究,并对隐喻的多种理论做了相应的介绍,并试图结合汉语的特点来进行分析。语言学角度研究隐喻的代表人物如下表所示:研究人员研究时间作品研究方向具体内容胡壮麟1997《语言·认隐喻一文中介绍了隐喻的相关理论并且知·隐喻》讨论了语言、认知和隐喻三者之间的关系。束定芳1998《论隐喻的隐喻一文强调隐喻的本质是认知,认为本质及语义隐喻的意义与句子和语境有密切关特征》系。隐喻最重要的语义特征包括:矛盾性、模糊性、不可穷尽性、系统性和方向性等等。束定芳2002《论隐喻的隐喻一文强调隐喻涉及两个处于不同领运作机制》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一互相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隐喻意义。表1-2:国内隐喻研究(语言学角度)统计表3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内不仅仅只是对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学者也根据自身所在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出发,用隐喻的相关理论来进行解释和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有部分学者利用隐喻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表所示所示:研究人员研究时间作品研究内容王寅2004《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一文介绍了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和隐喻能力的“三合一”提出应强调隐喻能力与语言能教学观》力、交际能力三驾齐驱,共建“三合一”能力,共同构成语言运用的基本功,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高层次标志,因此“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它对于创新思维、拓宽思路具有重要的认知作用,这一观点应体现在语言教学大纲之中。基于这一构想,笔者提出了几种提高隐喻能力的设想和做法,以引起同行的注意。黄兴运、2015认知视角下歇后语语音一文认为歇后语是汉文化里特李一枝隐喻及其教学研究有的隐喻表达方式,并且对歇后语的语音隐喻的产生和运行机制做了探讨。研究显示,语义冲突与谐音的相似性在歇后语语音隐喻的构建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表1-3:国内隐喻(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研究统计表1.2.2歇后语本体方面的研究现状在介绍完隐喻的研究现状之后,下面对歇后语的研究现状作相应介绍。根据本文的研究角度和研究目的,将歇后语的研究现状分成三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是语言学角度,其次是隐喻角度,最后是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具体研究内容请见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下表。研究人员时间作品研究方向具体内容陈望道1954《修辞学发凡》歇后语前后两部一书中,提出了新兴分关系歇后语的概念,就是可以省略后半句不说,直接用上半句来表达其意思。張瓌一1954《修辞概要》歇后语前后两部一书中也指出,“一分关系般的歇后语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前半是一个比方,后半是这个比方的解释。平常说话的时候,可以单把前半截的比方说出来,把后半截的解释省去,让听话的人自己去体会猜测。”王勤1980《谚语歇后语概歇后语前后两部一书中指出“歇后语论》分关系是词汇体系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成分,也指出歇后语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和说明,在表达的时候,可以省略后部分而只说出前部分,这样能显出歇后语意味深长的特点,认为歇后语是一种很积极的修辞现象。”宁榘1980《谚语格言歇后歇后语前后两部一书中认为歇后语语》分关系是熟语的一种,同样5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由两部分构成,但是在讲话的时候,不可以省略其后半句,在表达时两部分之间需要长时间的停顿,所以才称之为歇后语。温端政1980《关于“歇后语”歇后语前后两部一文中提倡把“歇后名称的问题》分关系语”叫做“引注语”,因为他认为歇后语前后两部分在表达的时候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把这种关系称为“引注关系”。温端政1983《略论“歇后语”歇后语前后两部一文认为歇后语前前后两部分关分关系后两部分的关系是系》“引子”与“注释”的关系。赵孝镇1994《歇后语杂谭》歇后语前后两部一文中认为歇后语分关系前后两部分一个像谜面,一个像谜底,前后两个部分加在一起说语义比较鲜明,便于理解,同时有利于交流。黄伯荣、2002《现代汉语》歇后语前后两部一文认为歇后语的廖序东分关系前后两部分是“谜面”和“谜底”的关系。表1-4:歇后语(语言学角度)研究现状统计表由上表可知,歇后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前后两部分相互影响。在歇后语的分类问题上,学者们的意见相对一致。王勤(1980)在《谚语歇后语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概要》一书中把歇后语分为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两类,喻意歇后语包括本义喻意和转义喻意,谐音歇后语包括音同谐音和音近谐音。同样,金鸿(1981)在《说说汉语的歇后语》一文中也把歇后语分为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两类,喻意歇后语的后一部分是对前部分比喻的解释说明,是其必然结果,谐音歇后语根据同音近音而构成语义双关的歇后语。谭永祥(1984)在《歇后语新论》一书中把歇后语分为两类,但是与上面有所不同的是,他将其分为喻意型和会意型两类,又将喻意型又分为半喻式和全喻式。半喻式是指其中的一部分是比喻,而全喻式是指前后两个部分都有比喻义。会意型分成本义式和别解式,别解式可以分为多义别解和谐音别解两个小类。在黄伯荣、廖序东(2002)的《现代汉语》一书中也把歇后语分为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两类,认为喻意歇后语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字面上的意义,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义。同时指出谐音歇后语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郑亮(2009)在《歇后语研究新探》一文中将歇后语分为不同的两类:一类是指歇后语由前部分谜面和后部分谜底组成,有时又可以称为“哑谜”;另一类歇后语属于原始意义的歇后语,就是我们常提到的藏词。综上所述,本文将歇后语分成比喻型歇后语和谐音型歇后语两大类。(2)认知角度从认知角度来说,不同的学者也对此作了相应的研究,具体内容请见下表:研究人姓名著作名字发表时间具体内容徐志民、《歇后语与隐喻》2005一文中把歇后语分成四种刘裕莲类型,指出其中各类型的隐喻含义,通过隐喻的角度来阐述歇后语。张楠《汉语歇后语的认知参2006一文主要运用的认知参照照点阐释》点来研究歇后语的理解问题。朱定逸《汉语歇后语的认知分2007一文从认知的新角度来解析》释歇后语形成的意义和动态的过程,认为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这三种主要认知观来分别对对歇后语的认知机构进行分析。谢艳红《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2007一文中作者认为图形背景7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究》理论从人的认知的角度出发,是一种新的有效的阐释传统语言现象的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汉语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是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呈现“背景一连接环节一图形”这样一种焦点靠后的认知结构;歇后语遵循了人类普遍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歇后语的理解是一种明示一推理的过程。歇后语虽然句式结构特殊,但仍然符合汉语语法的基本认知模式和特点,是一种典型的体现形式。邹春玲、《歇后语生成和识解的2009一文中主要从显性—隐性陈红军认知机制》表述推导和自主—依存分析两个理论框架下来研究歇后语生成和识解的认知机制。李丽丽、《对歇后语的概念整合2009一文认为对歇后语的理解陈亚杰研究》应注重从认知的角度,并从歇后语的字面意义和语用意义两个方面比较系统进行了概念整合分析。高竹《隐喻视角下的歇后语2010一文专门从隐喻的角度对研究》歇后语进行解释和分析,从歇后语里的隐喻现象以及与歇后语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切入。曾红霞《汉语歇后语话语含义2010一文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对的认知语境研究》多义歇后语和省略式歇后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语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人们理解歇后语的话语含义能力。马利军、《歇后语的内部关系研2011一文认为歇后语的内部关张积家究》系符合“修辞说”,前部分修饰后部分的内容,表达讲话者的情感和愿望。歇后语这一语言形式是语言最佳理据和交流效益最大化的集中体现。刘廷果《<新华歇后语词典>中2012一文从隐喻合成理论的角歇后语语义分析》度分析了歇后语的形成和理解,并指出歇后语最重要的色彩意义是含有讥讽和责骂意味的感情色彩意义。高娟《歇后语中蕴含的隐喻2013一文分析了歇后语中,文义和文化义》化和隐喻的联系表1-5:歇后语(认知角度)研究现状统计表(3)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唐蒋云露(2012)《论歇后语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一文,强调歇后语不仅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而且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强调对外汉语中应恰当地引入歇后语教学,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毛丽娟(2014)《面向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研究》一文,通过分析对外汉语歇后语大纲和教材中歇后语的分布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总体而言,关于歇后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本体研究上,近几年随着隐喻理论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对外汉语方面的研究者也开始借助于隐喻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歇后语教学。但是单独研究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择从隐喻角度来研究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笔者认为歇后语有所包含的典型的中国思维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是最大的困难,希望通过研究歇后语,进而对汉语思维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在教学中能有所裨益。9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本文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在隐喻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统计比喻型歇后语在词典、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通过了解比喻型歇后语的数量大小和使用频率,并借助隐喻相关理论分析比喻型歇后语的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并提出影响留学生学习比喻型歇后语的因素,依据以上研究,对留学生做比喻型歇后语的问卷调查,分析调查问卷,找出影响留学生学习比喻型歇后语的因素,与之前的猜测做对比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试图为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教学建议。1.3.1研究目的通过借助隐喻的相关理论探讨比喻型歇后语的特点、分析比喻型歇后语的结构特点,分析比喻型歇后语所包含的汉语文化特点和比喻型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并根据对留学生的歇后语的问卷调查的分析,最终提出适当的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1.3.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数据收集法,主要是两方面的数据收集。一是整理《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中的比喻型歇后语。二是在前面数据的前提下,在北京大学语料库(以下简称CCL)中收集较常用的比喻型歇后语使用情况。然后采用计量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形近分类和统计;采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区别不同类型的歇后语,特别是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和习得情况。其次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象是高级班的留学生,了解留学生歇后语的使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最后采用总结的方法,根据以上几方面的数据统计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1.3.3创新之处关于歇后语的研究目前还主要集中在本体上,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人们对歇后语的教学并没有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对外汉语熟语教学上,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也还有一些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地方。比如说,对歇后语的分类和教学情况研究较少,所以本文拟通过分析歇后语的类别特别是比喻型歇后语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教学建议,希望能为留学生的歇后语教学工作提出一点参考,提高留学生使用歇后语的正确率和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的效率。1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
第2章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2.1隐喻的相关理论隐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比较多的说法有两种:一是隐喻是指语言词汇和句法运用的一种修辞方式。二是隐喻是一种认知的思维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将我们不熟悉的概念通过熟悉的事物来进行反应。本文主要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和语境说,下文将结合歇后语一一进行说明。2.1.1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integration)又称为合成空间理论,简称为合成理论(blending)。这一理论发源于心理空间理论,其正式提出首见于Fauconnier(1997)。所谓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packet)”(汪少华2001),是建构在人的稳固知识结构上对某一特定概念域的临时性表征结构。简而言之,概念整合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空间中的部分结构整合为合成空间中带有层创特性的一个结构。不少认知语言学家都认同概念整合理论,指出“blendingiseverywhere”(整合无处不在)。概念整合理论具有高度的阐释力,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Fauconnier&Turner(2002)指出概念整合网络最基本的类型有:镜像网络(mirrornetwork),单纯网络(simplexnetworks),单域网络(single-scopenetwork),双域网络(double-scopenetwork)。概念整合理论运作的基础是概念域。概念域是生成和理解隐喻的基础,概念域具体指在我们大脑中关于一个概念的所有知识的集合,它由大量的实体组成。例如learning(学习)这个概念包含学习者learner(学习者),thinking(思考),metiral(材料),behavior(行为)等实体。Fauconnier&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正是利用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关系来解释隐喻的。他们认为概念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又容易理解的源域(sourcedomain)映射到一个不熟悉的且较难理解的目标域(targetdomain),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的一系列本体的或认识上的关系,使用源域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去理解目标域的概念,从而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1)镜像网络。镜像网络中所有的心理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享有相同的组织框架,并且它们之间不存在冲突。12
第2章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1)矮子看戏——随人高低这个歇后语的意思是,矮子在看戏的时候,由于身高有限看不到戏台上的表演,看旁人鼓掌他就鼓掌,看旁人喝倒彩他也喝到彩。这个歇后语的引申意义通常是指一个人没有主见,附和别人的意见。在这个歇后语所产生的整合网络里,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矮子”“人”,这两个输入空间是在一方面是同质的,“矮子”也好,“人”也罢都是观众,他们身处同一个空间中,时间、场景等都是一样的,即两个输入空间享有共同的组织框架。另一方面,两个输入空间也有冲突,“矮子”矮,“人”高;“矮子”看不见戏台上的表演,“人”看得见戏台上的表演;“矮子”因为看不见表演,所以无法及时的做出反应,而“人”因为看得见表演,所以能及时的做出的反应:叫好或喝到彩。类属空间是“看戏”,它为两个输入空间提供了相应的空间、地点、行为的环境,看戏需要观众,需要有“矮子”“人”这样各种各样的观众,所以“矮子”和“人”才能。在相同的环境下共处。由于矮子的身高有限,无法及时作出反应,他会不由自主地跟随旁人的反应而做出相同的行为,已不让自己显得不懂表演或特立独行。由此合成空间的网络结构得以显现: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两个输入空间“矮子”和“人”,类属空间“看戏”,合成空间“人云亦云”,这四部分在整体上并没有冲突,故而“矮子看戏——随人高低”是典型的镜像网络。在镜像网络中,歇后语“矮子看戏——随人高低”的语义形成过程是首先矮子看戏时的行为:由于看不见舞台,矮子只能跟随别人的行为。在类似情景中,如果人们的行为和矮子是一样的,那么他们和矮子是同一类人,都是没有主见的人。(2)单纯网络。单纯网络的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包含框架,框架里含有角色(role),另一个包含价值(value)。合成空间以最简单的方式整合了框架和价值。之所以称单纯网络为整合网络是因为它产生了含有层创结构(emergentstructure)的复合空间(blendedspace)。层创结构不单独出现在任何一个输入空间里。2)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该歇后语的意思是:王婆在卖瓜的时候,大肆的夸奖自家的瓜,引申意义是指某人在做事时,对自身多加赞誉。在这个歇后语所产生的整合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买者和卖者。卖者对应的是“王婆”,买者则没有明确的人物。类属空间是社会关系买卖,买卖这一社会活动需要有卖家和买家两种不同的角色,这为两个输入空间提供了组织框架,使它们能共享一个框架,并为之后合成空间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合成空间是王婆卖瓜的时候夸耀自己的产品——瓜,进一步引申:在生活中,人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对自身进行不同程度的夸奖。歇后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语义构建过程,与单纯网络的运作机制是相符合的。13
第2章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单域网络。单域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有着不同的组织框架,其中一个输入空间组织框架延伸形成合成空间的组织框架。单域网络的整合涉及到最典型的从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隐喻。3)竹篮打水——一场空该歇后语的原义是指:用竹篮打水,只是白费力气;引申含义指:做事有由于方式或方法不对,而徒劳无获。在这个歇后语所产生的整合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是竹篮和水,这两个输入空间中,“竹篮”所代表的打水的工具,占据主导地位,与类书空间的关系比另一个输入空间的“水”要紧密得多。类属空间是“打水”这件事所包含的大事件链条(GreatChainofBeing),在这一事件链条中,水和竹篮都是必须的。合成空间是一场空。在整个意义的整合过程中,前一部分的“竹篮打水”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打不到水,水一直漏掉,可以直接引申到后一部分的“一场空”上面。整个语义的理解是相对容易的(4)双域网络。在双域网络里,两个输入空间有着不相同甚至相冲突的组织框架。它们均部分投射到合成空间,形成层创结构。4)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歇后语的本来意义是韩信在军队中点兵时,希望有更多的士兵,引申含义是指人在做事时,希望相应的条件越多越好。在这个歇后语所产生的整合网络中,一个输入空间包含两个role:将军和士兵,并且隐含一个框架:军队;另一个输入空间包含“韩信”这个名字和“兵”这个代称,当我们看到这个歇后语的时候,军队这个框架中的将军和士兵的角色与另一个输入空间中的韩信和兵相整合,“韩信”对应“将军”,“士兵”对应“兵”,整个歇后语在整合之后得出的意义是:韩信作为将军在点兵。这样歇后语的前半部分的语义,基本清楚了。后一部分的意义建构需要借助存在大链条理论(GreatChainofBeing)。军队是由人组成的,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军队的规模,因此对军队而言,士兵人数越多越好。在此情境下,人们在学习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越努力越有收获;同理可证,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交际者都可以使用该歇后语来表达类似的意义,从而实现自身的交际目的。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语义建构过程与双域网络的运作过程相符合,故而可以用此来解释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简言之,概念整合理论通过四个空间的相互作用,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无论是镜像网络、单纯网络,还是单向网络和双向网络,这些都能对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阐释。通过对不同输入空间的信息进行审核,并在大链条理论的作用下,概念整合理论可以解释歇后语的语义。概念整合理论也可以为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新思路,在讲解歇后语的语义时可以用概念整合理论进行解释。14
第2章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2.1.2语境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人们的交际活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换言之,语言的交际功能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而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就是语境。语境分为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由单词、短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叫语言环境;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部,是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产生的,是情景语境,即社会文化语境。语境说经历了从静态语境、动态语境、认知语境说的发展历程,语境的研究领域从最初的修辞学到语言学再到现在的认知学,语境的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认知语境说认为:语境产生于交际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它会顺着交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语境不是先于话语的客观存在,而是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的动态的话语机制,是人们所知道的一系列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这就是认知语境观。在认知语境观的框架下,语境不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言语交际中的语境不是双方事先知道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而且这一切都内化于大脑,成为心理构造,不仅包括交际时话语上文、即时的物质环境等具体的语境因素,也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因素,如已知的全部事实、假设、信念以及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是在交际的互动过程中为了理解话语而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认知语境制约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它能调节交际者的言语行为。话语理解与人的思维活动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由于言语交际的双方不同的认知背景,如年龄的差别、知识经验的差别,以及所具有的百科知识差别,他们对话语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在歇后语中,认知语境主要体现在双方不同的认知背景和认识经验的差别上。5)本报南昌电(记者黄正根杨木寿通讯员袁志成)江西省宜春地区坚持一手抓农业,一手大力抓乡镇企业和地方工业的发展,各县、市、乡、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走自我发展之路,各地经济都办出了特色,全区出现了城乡共繁荣,工农齐振兴的好形势。(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11月)八仙过海作为神话传说对中国人而言是耳熟能详的,这个语言预设是不需要进行解释的。但对留学生而言,八仙过海的故事并不知道,故而对该学生而言,八仙过海只是一个四个字的词语,会成为理解歇后语的语义的一个障碍。在汉语中“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李洪水}、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不仅仅只是八个仙人的意思,这个词语包含了宗教概念、神话传说等文化内涵,这一15
第2章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切都隐藏在歇后语的后面,这些认知背景是留学生所缺少的,也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应该补充的内容。6)祁天彪大怒,霍地站起,大声道:“祁某今日到武当山来撒野,天下武学之士,人人要笑我班门弄斧,太过不自量力。可是都大锦都兄弟满门被害十年,沉冤始终未雪,祁某这口气终是咽不下去,反正武当派将龙门镖局七十余口也杀了,再饶上祁某一人又何妨?(金庸《倚天屠龙记》)7)现在,英国到了撤离香港的前几年,却假惺惺地匆匆忙忙大谈所谓的民主和人权,其真实用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过是为了分化港人,在香港制造混乱。(《人民日报》(1994年,第2季度))8)他向姨太太附耳说:“酒会开始的时候,你和少爷到宴席上坐一坐,认识的打个招呼,生人连睬也别睬,别等散席,就回休息室坐等,来个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以上这些歇后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认知语境中的文化因素,在歇后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班门弄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姜太公钓鱼”都是来自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都深深的印刻着中国人的认知习惯,而这一切是留学生所不熟悉的,也会对歇后语语义的理解和使用造成一定影响。并且这些歇后语都会经常出现在小说和报纸中。当留学生在上述情景中遇到歇后语的时候,他们没有办法快速的理解。歇后语所包含的认知语境,除了文化因素之外,还有认知背景、知识经验的差别。例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中国人而言,竹篮是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事物。即使对于没有接触过该事物的人,也不妨碍他们理解竹篮的意义,因为在电视等传播媒体上,竹篮很常见。因此人们对竹篮的特点很了解,竹篮是镂空的只能盛放固体类的事物,无法当作水桶使用。对竹篮打水的后果,人们能做到心领神会,由此引申,用不适合的事物、方法去做事,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这些背景知识是留学生所不熟悉的,会成为他们理解歇后语的语义的障碍。留学生在学习歇后语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词语不认识,第二个问题是语义不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除了主动承担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上诉两个问题以外,还要补充歇后语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只有做到上诉几点,教学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简言之,语境说为人们理解和解释歇后语提供了新的思路。认知语境认为语境除了以往所认为的社会环境等相对静止的因素外,还包括语言交际者双方的文化背景、认知背景、生活经验等相对动态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力则会被放大,因为留学生的文化背景、认知背景等都极具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都会影响他们学习歇后语。16
第2章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2.2歇后语的特点在说明歇后语的特点之前,有必要对歇后语的定义做简要介绍。根据权威性辞书的解释,歇后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汉语大词典》为代表,说歇后语有两种。一种是“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相》里来旺儿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用来影射‘秋胡戏妻“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06歇后语”条)“对于某一现成语句,省却其后面部分词语,只用前一部分来表示被省却词语的怠思。”(《汉语大词典》“歇后语”条)另一种叫做“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儿’,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6l歇后语”条)“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比喻语,后文是解释语,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泥菩萨过江’,以示‘自身难保’。也可前后文并列,采用双关的办法。如‘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汉语大词典》50条歇后语)另一类以《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为代表;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悉的恢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省去后文,以前文示义。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数’;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辞海·歇后语”条)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现代汉语词典·歇后语》”条)现在我们所说的歇后语,是指《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所解释的歇后语,也就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所解释的第二种歇后语,这种歇后语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这一点是大家都同意的,没有分歧。歇后语以其灵活的组织结构、丰富的文化内涵、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成为对外汉语熟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歇后语有着鲜明的语言风格和特殊的表义手段,因此在具体的分析留学生歇后语的使用之前,有必要对歇后语的特点作相应的描述。2.2.1结构的灵活性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既然是“引子”,那么,在表义上自然只起辅助作用,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而从“引子”引出来的“注释”部分才是表义的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的基本意义。可以这样说,歇后语的语义是由前一部分“引子”17
第2章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所表示的附加意义和后一部分“注释”所表示的基本意义有机地构成的。歇后语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或者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是整句话真正的意思,像谜语里的“谜底”。歇后语在使用时,可以只出现前面一部分,将后一部分隐藏起来,因此歇后语又叫“藏词”。结构的灵活性除了前后两部分可以不一起出现外,更重要的是两部分中另一部分的隐去,不会影响该歇后语的语义表达。具体而言,歇后语结构的灵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歇后语在使用时,后一部分可以省略。9)今年公司成立9个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从而出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喜人局面。(《1994年报刊精选》)10)宋玉娥爷爷,就是这俩小公鸡儿呀?宋爷爷啊!送给经理的孩子的,千里送鹅毛,这是我亲手作的呀(交给经理)!(老舍戏剧)在例9中,完整的歇后语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在句中只出现了前一部分八仙过海,虽然只出现了前一部分,但是不影响读者领会该歇后语的语义。在例10中,歇后语千里送鹅毛的完整结构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在句中也只出现了前一部分。由此可知,歇后语结构的灵活性。歇后语结构灵活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前后两部分关系的相对性,相同的引子有不同的注释,不同的引子也可以有相同的注释。11)近日,公安部在上海市公安局的协助下,组织了一项别出心裁的活动:请首都几家新闻单位的政法记者在上海当一天“见习民警”,亲身体验一下做民警的滋味,过一把“警察瘾”。来者虽说都是各家新闻单位跑了多年公安的资深记者,但真正穿上警服当警察,大家却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人民日报》1995年)12)我是过来人,已经无所谓了,她可是大姑娘上轿——第一遭,为了掩人耳目,不至于过于寒酸,她用自己的私房钱购置了“三金”。有人说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是男人为了套住女人而埋设的灿烂的圈套,像孙猴子额上的紧箍咒,我穷光蛋一个,英雄气短,没有那么多穷讲究。(陆步轩《屠夫看世界》)在例(11)和例(12)中出现的“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大姑娘上轿——第一遭”,这两个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完全相同,后一部分也表达相同的意义,只是在词语上略有不同而已,一般而言会将这类歇后语看作是同一个。13)我一向线他不君,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并火,自讨死吃的?(元·杨显之(潇湘雨)二折)14)这窟憎转步回身,将财物送还员外。这一去,却似飞蛾投火,反受其殃。(《西游记》九十七回)在例子(13)和例(14)中,歇后语的情况有所不同。“飞蛾扑火——自讨18
第2章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苦吃”“飞蛾扑火——反受其殃”,这两个歇后语的前一部分虽然相同,但是后一部分则完全不同,一般而言则会将其当作两个不同的歇后语来看待。在现实生后中,比较常用的还有“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穿针——粗中有细”等等。15)看来,唐朝是没有战将兵马了!哼,来一个人就敢解围故驾?真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黄佩珠等《薛雷扫北)一七回)16)孟和贵瞪起一双血红的眼睛.脸色铁青,大声训斥道:你还敢抵赖?你的手段再高明,可以欺骗任何人,还想欺骗我?简直是班门弄斧——自不量力”(李良杰(投向四O一的魔影)二六)在例(15)和例(16)中,歇后语“蚍蜉撼树——不自量力”“班门弄斧——不自量力”前部分不相同,但后一部分却是相同的。在生活中,一般也当作两个不同的歇后语来看待。2.2.2语义的引申性歇后语语义的引申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歇后语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歇后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藏着许多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等。绝大多数歇后语都包含了一个故事,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定的认知语境。例如:17)阿斗当官——有名无实18)草船借箭——满载而归19)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二是指歇后语的语义通常不是表面的字面意义,而是由指故事的引申意义。例如“二月的韭菜——头一茬”这个歇后语的语义并非是指韭菜的生长规律,而是指一件事第一次发生,在实际运用中,也是用歇后语的象征意义。20)“得了枪抓了俘虏,这对刚成立的区中队来说,可是二月的韭菜,头一茬,谁不高兴呢!(林江等《不屈的昆嵛山》八章)”还有,更加重要的是,歇后语后一部分所表达的意义,是从前一部分“引”出来的。就歇后语语义的构成来说,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表义的基础。因此,在解释歇后语语义时,不仅要注意解释歇后语后一部分所表示的基本意义和前一部分所表示的附加意义,还要注意解释歇后语的前一部分为什么能“引”出后一部分。就多数情况来说,可以不做解释,但也有不少情况并非如此,不解释清楚,就不能让人透彻了解。如:“哀梨蒸食——可惜了好东西”,要先解释“哀梨”;“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其味”,要先讲述《西游记》第二十四回所措写的猪八戒与孙倍空在万寿山五庄吃人参果的故事;“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要先引19
第2章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述《史记·谁阴侯列传》所记载的刘邦与韩信关于领兵打仗的一段对话。总之,把后一部分所表示的基本意义和前一部分所表示的附加意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理解歇后语的语义和理解歇后话前后两个部分之间个部分之间构成的内在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解释歇后语语义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途径。2.3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隐喻的相关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认知语境说,并通过具体的分析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概念整合理论在解释歇后语语义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镜像网络、单纯网络、单域网络和双域网络,这四种运作方式将歇后语的语义构建过程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将抽象的过程转化成具体的步骤,从而降低了人们理解歇后语语义的难度。认知语境说认为,语境是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不是静态的交际环境。认知语境说同时还强调交际者的个人因素对语言交际效果的影响。在歇后语的实际运用中,影响歇后语理解和使用的认知因素主要是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和认识经验上的差别。生长在不同的文化中的学习者,对同一语言所表达的语义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正是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的难点所在。本章还分析了歇后语的特点,在熟语中歇后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结构的灵活性,前后两部分在不影响表义的前提下可以做适当的省略,并且会有相同的引子对应不同的解释语,不同的引子对应相同的解释语。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生活方式、语言差异等,对同一事物的描述会有所差别。20
第3章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第3章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3.1歇后语的类别3.1.1比喻型歇后语“比喻型歇后语是指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说明,是从意义出发的歇后语。”比喻型歇后语又叫喻意型歇后语、喻意式歇后语。比喻型歇后语通常是描述一件我们熟悉的事情或事物,运用各种手法并加以引申。例如: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窗户纸——一点就破。前面三个歇后语都是前一部分描述一件事情,后一部分加以说明和引申。最后一个歇后语是前一部分描述一个事物,后一部分是加以解释。这些歇后语的语义结构都是,前一部分表述一个现象,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做解释和说明。3.1.2谐音型歇后语谐音型歇后语的实际意义和字面意义毫无关系,需要用语音的相似性来构建语音隐喻,也就是谐音的修辞手法,从而实现实际意义与字面意义的紧密联系。谐音型歇后语是通过运用相同的汉字来达到比喻引申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谐音型歇后语随处可见。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就是利用汉字“书”与“输”的读音相同,来实现字面意义与实际表义相联系的效果。与此表义手法相同的谐音型歇后语还有很多,例如:外甥点灯——照舅(旧);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3.2《中国歇后语大词典》(温端政,2011)数据分析3.2.1《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的简介《中国歇后语大词典》是由温端政主编的,200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11年2月,出现了第二个版本。新版的《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体现了与时俱21
第3章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进的精神,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017)的成果一一“汉语俗语语料库”中补充了许多新的语料,并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为了节省篇幅,删去了原书中语目的汉语拼音,只给生僻字或容易读错的多音字注音;同时删去了原书的部分附录。本文采用的是2011年版本。关于歇后语的词典有很多,本文选择温端政主编的《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是《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的权威性。温端政主编的《中国歇后语大词典》是一部适用范围广泛的中型歇后语词典,其规范性、准确性和权威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一部规范性很强的语汇工具书。第二点,温端政是目前为止我国研究歇后语方面较权威的学者,他主编了《现代汉语歇后语词典》《分类歇后语词典》《通用歇后语词典》《中歇后语大词典》等大多数歇后语词典;第三点,《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歇后语大词典》是温端政老师歇后语研究中代表性的著作,收录的词条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对其进行语义构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第四点,词条的丰富性。《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共收录了约7000(含复条)条歇后语,每一条的释义方式比较合理,是建立在对歇后语语义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因此本文选择《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中的歇后语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分析歇后语的特点,并试图分析歇后语所蕴含的思维习惯。3.2.2《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的数据对大词典做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歇后语的全貌,选取温端政老师编写的《中国歇后语大词典》是希望通过中国人自己的编撰的歇后语辞书,了解相关学者对歇后语的看法,从而为后面与留学生的习得特点的对比分析做准备。根据上述歇后语的分类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对《中国歇后语大词典》所收录的7000条左右的歇后语做了数量统计,共统计了4400多条比喻型歇后语。在《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中得到的数据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歇后语的数量庞大。在大词典中统计得到的比喻型歇后语多达4400余条,这对留学生而言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歇后语都需要学习,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对此做相应的筛选,选取最常用的歇后语来进行教学。因为不同地区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描述,这是歇后语数量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对于做事,由于方法不合适或者是条件不同等导致事情不成功的情况,歇后语就有以下描述:如瞎子点灯——白费蜡;竹篮打水——一场空;井底捞月——一场空;鸡飞蛋打——一场空。这有可能让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歇后语时会觉得重复,难度大。二是部分歇后语的词汇相对生僻。例如:“老鸹落在猪背上——一个赛过一22
第3章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个黑”中的“鸹(ɡuā)”字不太常用,大部分人不认识这个汉字。“老鸹”指的是乌鸦。在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中,像这一类不太常用的歇后语的学习和讲解应该视情况而定。如果是课文中出现了,或者是学生主动提及,教师应帮助学生扫除汉字障碍,然后在通过讲解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歇后语。由于歇后语是俗语,因此很多歇后语中会有行业词汇、方言词汇等等,有一些是相对生僻的。例如:“风匣板修锅盖——受了冷气受热气”中的“风匣板”指的是风箱板,如果不知道风匣板是什么,自然很难理解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干沙面捏蛋蛋——拢不到一块儿去”中的“蛋蛋”是方言词汇,指的是圆形的东西。只有明白词汇所代表的意思,才有可能明歇后语的语义。三是歇后语词汇所指的特殊形象。歇后语词汇中所含有的词汇一般都带有象征意义。例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个歇后语的难点在于“猪八戒”是什么,对于中国人而言,自然是非常简单。提起“猪八戒”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个人头猪身的形象,并会想起这些词:好吃懒做,喜欢看美女,爱占小便宜,喜欢告状。而对于留学生而言,首先想的是这是什么,是人的名字还是三个汉字。原因就是在留学生的脑海里没有“猪八戒”这个形象,他们不知道《西游记》,没有学过、甚至没有听过这个词,故而在学习“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个歇后语的时候,会有各种问题。在比喻型歇后语中,类似的形象非常多,例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中的“姜太公”;“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中的“草船”;“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中的“泥菩萨”等等。以上这些形象对中国人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不需要解释,使用的时候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这些形象也是歇后语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因素,这一点也是歇后语的魅力所在,也正是留学生需要学习歇后语的原因。留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的词汇,并在使用中,慢慢的感受其中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3.3CCL语料库数据分析笔者在《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内收集的4400多条比喻型歇后语中,参考前人的研究:张辉(2003)应用ERP技术对歇后语的理解过程进行了实验。他们选择了40个“高度熟悉”和40个“高度不熟悉”的汉语歇后语作为语言刺激,测试被试的反应情况。束定芳(2017)选取了“高度熟悉”和“高度不熟悉”的歇后语中各选择了20个作为测试内容,要求被试根据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写出其后半部分。本文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60条歇后语,在北京大学语料库(下文简称CCL语料库)进行搜索,得到了以下数据。笔者主要语料收集的范围是CCL语料库中的现代汉语的汉语作品中歇后语的使用。具体的数据如下表所示。23
第3章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序号歇后语出现次数歇后语类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659民间传说2搭在弦上的箭——一触即发449历史故事3窗户纸——一点就破159日常事物4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30历史故事5隔岸观火——袖手旁观126历史故事6竹篮打水——一场空125日常事物7班门弄斧——不自量力75历史故事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51日常事物9老虎屁股——摸不得50日常事物10王婆卖瓜——自卖自夸50日常事物11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岔子49日常事物12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45历史故事13聋子的耳朵——摆设43日常事物14草船借箭——满载而归39历史故事15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33日常事物16瓮中捉鳖——十拿九稳30日常事物17竹筒倒豆子——一粒不留29日常事物18掉进风匣子的老鼠——两头受气25日常生活19绣花枕头——一包草25日常事物20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25日常生活21螳臂挡车——不知自量25日常事物22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24日常事物2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23历史故事24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21民间传说25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19民间传说26二添一作五——平分15日常事物2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15民间传说28萝卜青菜——各有所爱14日常生活29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14日常故事30兔子的尾巴——长不了14日常事物31瞎子点灯——白费蜡14日常事物32大路朝天——各走一方12日常事物33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10日常事物24
第3章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3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10日常事物35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青红皂白9日常事物36猫哭耗子——假慈悲9日常事物37剃头担子——一头热9日常事物38骑驴看唱本——走着瞧8民间传说39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6日常事物40六月的天——说变就变6日常事物41王八吃秤砣——铁了心6日常事物42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6日常事物43秋后的蚂蚱——跳不了几天6日常事物44韩信将兵——多多益善5历史故事45门缝里瞧人——把人瞧扁了5日常事物46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5日常事物47和尚念经——有口无心4日常事物48心字头上一把刀——忍4日常事物49矮子看戏——随人高低3日常事物50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3日常事物51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2日常事物52老牛拉破车——慢慢来2日常事物53裹脚布——又臭又长1日常事物54过河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1日常事物55老寿星吃砒霜——活得厌了1日常事物56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1日常事物57二月的韭菜——头一茬0日常事物58对牛弹琴——一窍不通0日常事物59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0日常事物60吞下秤砣——铁了心0日常事物表3-1:CCL语料库常用歇后语使用情况统计表表格简述:表格中所统计的歇后语使用次数,包含该歇后语的变体,如“窗户纸——一点就破”,在CCL语料库现代汉语范围中统计使用情况时只有3条,但是输入“点破了这层窗户纸”,得到的数据是156条,由于后者在意义和使用时都与前者联系紧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前者的变体,故而在表格中呈现的数据是两者相加的总和。在表格中,笔者将有此类情况的歇后语取其中一个记录25
第3章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列,其余的都视为该歇后语的变体。在表格中,有变体的歇后语一共有5个,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歇后语使用次数该组的歇后语代表竹篮打水——一场空68竹篮打水——一场空菜篮子打水——一场空0鸡飞蛋打——一场空42水中捞月——一场空15井底捞月——一场空0老王卖瓜——自卖自夸16王婆卖瓜——自卖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34夸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9老鼠过街——人人喊老鼠过街——人人喊打42打从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0门缝里瞧人——把人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2看扁了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0大水冲了龙王庙——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3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表3-2:歇后语变体统计表分别是“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后一个歇后语的变体与本体的结构和语义基本相同,故而处理为一个来统计使用情况。还有类似情况的是这五个歇后语“菜篮子打水——一场空”、“竹篮打水——一场空”“鸡飞蛋打——一场空”、“水中捞月——一场空”、“井底捞月——一场空”,从中选取“竹篮打水——一场空”作为这五个歇后语变体的代表;其次是“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和“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和“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以及“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在统计数据时,这五组歇后语和其变体的数据是相加的,取其总和。表格中的歇后语类别,主要是根据歇后语的来源或者是歇后语中所包含的形象,从而将歇后语简要的分为三类: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日常事物。属于历史故事类别的歇后语,它所描述的人物或者事物,都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例如:“班门弄斧——不知自量”中的鲁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中的姜太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的司马昭,这些人都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属于民间故事类别的歇后语,所描述的人物或者事物大多与民间传说、宗教信仰等有关,是否真的存在还有待考证。例如:“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中的“龙王”;“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中的“菩萨”。属于日常事物类26
第3章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别的歇后语,所描述的东西或者事情,大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或者经历的。例如:“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中所描述的天气变化无常,“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中的肉包子、狗。这些都是人们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将此类歇后语都放在日常事物的类别中。表格中所统计的比喻型歇后语样本是相对较少的,可能无法代表所有的比喻型歇后语,但是从表格中所统计的数据来看,我们仍让可以对歇后语的具体使用情况有所了解。如下图所示所示。图3-1CCL比喻型歇后语样本图由图3-1的数据,歇后语的这三类歇后语的比重各有不同,日常事物类最多,占78。5%,历史故事类占12.5%,民间传说类占9%。由表一可以得知,这三种类别的比喻型歇后语的条数总和分别是:日常故事类920条,历史故事类869条,民间传说类745条。从总量上看,日常故事类占优势,但三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论各个类别单个歇后语的使用情况则差距非常大。民间故事类的单个歇后语使用次数最高,为659条。日常事物类的单个歇后语使用次数最低,为0条。三类歇后语的平均使用率分别是民间传说类124次/条,历史故事类108次/条,日常故事类18次/条。这三类歇后语在使用频率上的差别,可能与该歇后语所产生的时间长短有关系。大部分的历史故事类的歇后语产生的时间早,流传的时间长,而且会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在统计中,数据为0的歇后语共有5条,都是日常事物类的歇后语。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本次歇后语的搜索范围是现代汉语范围,没有搜索古代汉语范围,没有完全覆盖所有的歇后语使用范围。二是这几个歇后语多包含的词语有的已经可以单独使用了,如:“对牛弹琴——一窍不通”中的“对牛弹琴”和“一窍不通”都是成语,并且这两部分作为成语使用时的频率更高,在27
第3章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CL语料库中单独输入这两个词语得到的数据分别是75条和416条。该歇后语的意义主要是后一部分“一窍不通”来表达,而“一窍不通”作为成语可以单独使用,意义与在这个歇后语中没有差别,而且作为成语使用时,在语料库中的数据是416条,这也就是为什么歇后语“对牛弹琴——一窍不通”在语料库中得到的数据为0的原因。3.4小结本章主要对比喻型歇后语的在《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中的分布情况和比喻型歇后语在CCL语料库中的统计分析。由大词典的数据统计,可以得知比喻型歇后语在歇后语中所占的比重是远大于谐音型歇后语的,大词典共收录7000多条歇后语,比喻型歇后语有4400余条,约占63%,远超谐音型歇后语所占比重。在CCL语料库中统计的数据,可以得知比喻型歇后语根据歇后语所包含的形象不同,可分为历史故事类、民间传说类和日常事物类三个类别。这三种类别的比喻型歇后语所占比重差别较大,日常故事类占比最大,其次是历史故事类和民间传说类。但是各类别的单个歇后语的使用情况差距极大,历史故事类和民间传说类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高;日常事物类歇后语数量虽大,但每个歇后语的使用平率并不高。由此可知,在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中,歇后语的筛选需花费对外汉语教师极大的心力,既要教授常用的常用的历史故事类和民间传说类的歇后语,又要让留学生对存在量较大但使用不太常用的日常事物类的歇后语有所了解。2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4.1留学生歇后语认知特点4.1.1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上一章节分析了歇后语的特点和歇后语在《中国歇后语大词典》、CCL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本章主要基于以上信息,对留学生的歇后语使用情况做相应分析。在分析留学生的调查问卷之前,有必要分析一下歇后语认知特点和留学生的习得特点。汉语歇后语历史悠久,认知方式独特。下面做简要的阐述。歇后语认知方面有两个特点,最突出的认知特点是由此及彼,结构上是前后两部分,在意义上的传递方向也是从前一部分想后一部分传输。例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该歇后语的意义不是说谁像猪八戒,也不是指猪八戒照镜子这件事,而是由猪八戒的样子不像人,镜子里的样子当然也不像人。正如镜子有两面,而事情也有正反两面,由猪八戒照镜子,镜子里和镜子外都不像人的样子,可以专指一件事情两方面都没做好,再进一步引申到做事的人将两边的人都得罪了。歇后语的认知方式是由此及彼,而且可以有好几次的引申。第三个特点是具体到抽象又叫做由表及里。在歇后语中会常常使用各种形象,有的是凝聚了浓厚文化背景的人物或故事,有的是代表人们日常生活的事物。不管是哪种,它们都隐含着一种思维方式。例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歇后语描述的是一件具体的事情,但是在使用中人们却用的是它的抽象含义:心甘情愿的去做某事。这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认知方式,中国人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其内核,但使用时又会借助表象来述说内涵。4.1.2留学生的习得特点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学习汉语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而言,留学生的习得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成熟的心智。大部分的留学生都已成年,他们的心智已成熟,已形成稳定的认知习惯和认知方式。这个特点一方面可以帮助留学生迅速的理解语言所指代的事物,能够更自主地学习语言,学习歇后语。另一方面当习得对象是留学生文化里所没有的事物或者语言结构时,比如比喻型歇后语,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留学生已有的认知方式反而会成为习得的障碍。二是已定型的语言习惯。对留学生而言,比喻型歇后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结29
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构,接受它是对已经定型的语言习惯的一种挑战。尤其是大部分留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在习得比喻型歇后语的时候,需要尽力摆脱已有语言习惯的干扰,试图去理解和使用并不熟练的汉语语言结构。这对留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三是对母语或者说英语高度依赖。在学习中,留学生习惯于将汉语翻译成母语或者英语来进行理解和记忆,这样的学习方式在遇到母语或英语所没有的语法想象或者是词汇时,留学生会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习惯于用母语思维来替代汉语思维,导致他们在学习汉语中特殊的词汇或者是含有文化涵义的形象时,则很难正确理解。例如:“梆子二黄——叮当响亮”中的“梆子”和“二黄;“财神爷着烂衫——人不可貌相”中的“财神爷”。留学生的这些习得特点,在学习歇后语时,将会变成学习障碍。歇后语的认知特点要求留学生在学习或者习得时,从汉语的思维出发,而留学生过度依赖母语和英语去理解汉语,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误差,也会影响他们运用歇后语。四是对陌生事物的排他性。留学生虽然对陌生的事物抱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他们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在比喻型歇后语份额习得过程中,留学生可能会避免使用,对于不明白的地方也有可能不提出来。4.2留学生比喻型歇后语习得调查4.2.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为了更好地分析留学生歇后语的使用情况,笔者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三种题型。第一部分是基础信息国别、HSK等级、性别、和十道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歇后语的了解情况。第二部分是判断题,一共有五个问题,第三部分是主观题,一共有两个问题,这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歇后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学习和使用歇后语时遇到的问题。第一部分的练习题共十道,其中第一小题是了解被试者学习汉语的时间,第二小题是考察被试者是否学过歇后语,第三到第五小题,是考察被试者对歇后语结构的记忆和掌握情况,第六小题到第十小题是考察被试者对歇后语意思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共有五道练习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会使用歇后语。第三部分共有两道,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歇后语的难点和学习歇后语时遇到的问题。本次调查问卷共涉及8个歇后语,一个历史故事类,两个民间传说类,五个日常生活类。本次调查问卷分别在上海政法学院(以下简称上政)和上海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上师)发放,测试对象都是高级班(此处高级班指HSK水平在4级及以上的)的学生。笔者在两所学校分别发放35份调查问卷,其中上政收回213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份,有效问卷18份,回收率60%,有效率约为51%;上师收回20份,有效问卷12份,回收率约为57%,有效率约为34%。4.2.2调查问卷的分析1、调查问卷被试者基础信息分析。本次问卷共涉及大约12个国家的留学生,分别为:蒙古、越南、赤道几内亚、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美国、斯洛文尼亚、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缅甸、等,共30人,其中1人没有填写国别。蒙古和越南的人数最多。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调查问卷被试者国别统计图9876543210蒙古韩国美国泰国越南缅甸未知俄罗斯土耳其斯洛文尼亚印度尼西亚赤道几内亚吉尔吉斯斯坦图4-1调查问卷被试者国别统计图由上图可知,本次调查问卷中所选取的被试者主要是亚洲国家的留学生,欧美留学生较少,其中蒙古、韩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四个国家的被试者占总人数的66.67%,这几个国家的留学生由于地域等方面的因素,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比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要多一些。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都是高级班学生,大部分人都考过HSK考试,其中6人通过HSK六级考试,15人通过HSK五级考试,5人通过HSK四级考试,4人不知道HSK等级。如图所示:31
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SK通过情况统计图1614121086420四级五级六级未知图4-2HSK通过情况统计图由上图可以得知,大部分被试者的汉语水平是高级水平,符合调查问卷所针对的对象。笔者推测,被试者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应该不会有词语上的障碍,他们的障碍应该是对歇后语不太熟悉。学习汉语的时间包含其在国内学习汉语的时间,其中学习汉语时间超过两年的为16人,学习汉语时间一年半的为8人,学习汉语时间一年的为6人,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学习汉语的时间统计表181614121086420两年及以上一年半一年图4-3学习汉语的时间统计图由上图可知,所有的被试者学习汉语的时间都有一年,大部分的被试者学习汉语的时间超过一年。需要说明的是,表格中统计的学习汉语的时间是包含被试者在国内学习语言的时间,并不是只指他们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时间。3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被试者是否学习过歇后语,共有四个选项,分别是A上课学过、B上课没学过、C自己子学过、D没学过。选择A上课学过的有10人、选择B上课没学过的有4人,选择C自己自学过的有8人,选择D没学过的有8人。具体情况如下图:歇后语学习情况统计表121086420上课学过上课没学过自己自学过没学过图4-4歇后语学习情况统计表由上图可知,只有10个被试者表示上课的时候学过歇后语,其余20个被试者都表示上课的时候没学过。据笔者所知,歇后语在现有教材中出现次数较少,一方面是大部分的教材中并没有选择将歇后语作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现有教材中出现的歇后语主要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等。这与调查问卷中所得到的情况相符合。2、被试者歇后语了解情况分析调查问卷中第3—5题考察学生对歇后语基础结构的记忆,选取了这三个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竹篮打水——一场空”、“过河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出题形式均是给出前一部分,让被试者选出正确的后一部分。第三题有11人做对,正确率约为36.6%。第四题有9人做对,正确率约为30%。第五题有20人做对,正确率约为66.7%。调查问卷中第6—10题主要是考察被试者对歇后语意义的掌握情况。调查问卷选取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矮子看戏——随人高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这五个歇后语作为测试样本。第六题有19人答对,正确率约为63.3%。第七题有4人答对,正确率约为13.3%。第八题有15人答对,正确率为50%。第九题有13人答对,正确率约为43.3%。第十题有17人答对,正确率约为56.7%。具体情况如下图:33
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调查问卷第一部分答题情况统计表2580.00%70.00%2060.00%50.00%1540.00%1030.00%20.00%510.00%00.00%第三小题第四小题第五小题第六小题第七小题第八小题第九小题第十小题答对人数正确率图4-5调查问卷第一部分答题情况统计图由上图可知,第3-5题的正确率相对于第6-10题而言,要更高一些。第3-5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歇后语的认识,第6-10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歇后语语义的理解。由此可知,留学生学习歇后语的语义比学习记忆歇后语要困难得多。第6-10题中,第七小题的正确率最低,本题所考察的歇后语是历史故事类“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语义;第六小题的正确率最高,该题所考察的歇后语是民间传说类“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分析原因,可能是历史故事类的歇后语中所包含的人物信息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因此无法准确理解该歇后语的语义,从中选出正确的选项。当然也与该歇后语所对应的选项有关,本题的四个选项分别是:A越多越好;B又多又好;C士兵越多越好;D会有很多人。留学生错选干扰项B的人很多。在歇后语教学中,特别是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历史故事类歇后语的教学应多注重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和介绍。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来看,第一部分的8个歇后语,可以分为镜像网络、单纯网络、单域网络和双域网络四种。这四种模式的学习难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镜像网络、单纯网络、单域网络和双域网络。调查问卷中正确率最低的第七小题属于双域网络,在歇后语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重对双域网络的比喻型歇后语的讲解。3、歇后语使用情况调查统计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主要考察被试者是否会使用歇后语,题型为判断题。第一小题答对人数是21人,正确率约为70%。第二小题答对人数为17人,正确率约为56.7%。第三小题答对人数为13人,正确率约为43.3%。第四小题答对人数为27人,正确率为90%。第五小题答对人数为23人,正率约为76.7%。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3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调查问卷第二部分答题情况统计表30100.00%90.00%2580.00%70.00%2060.00%1550.00%40.00%1030.00%20.00%510.00%00.00%第一小题第二小题第三小题第四小题第五小题答对人数正确率图4-6调查问卷第二部分答题情况统计图由上图得知,第二部分的5个比喻型歇后语按照之前的分类,可以分为日常事物类和历史传说类两种。其中第一小题、第二小题、第四小题和第五小题属于日常事物类,第三小题属于历史故事类。历史故事类的比喻型歇后语无论是理解语义还是考察运用的难度都比其他两种比喻型歇后语高。从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种模式来看,第一小题的“矮子看戏——对人高低”属于镜像网络;第二小题的“竹篮打水——一场空”属于单域网络;第三小题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属于单纯网络;第四小题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属于单纯网络;第五小题的“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属于单域网络。属于单纯网络的比喻型歇后语的正确率最高,没有冲突的比喻型歇后语更容易被留学生理解。同样属于单纯网络的第三小题和第四小题的正确率却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两者使用频率的差别。根据表3-1:CCL语料库常用歇后语使用情况统计表中的数据,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是23,而歇后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50。3、歇后语学习难点的调查统计调查问卷的第三部分主要是想考察被试者在学习歇后语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一部分的题型是主观题,第一小题的问题是:你觉得歇后语哪些地方比较难?第二小题的问题是:你学习歇后语的时候有哪些问题?这一部分的答题情况较为特殊,有六位被试者表示没有学过歇后语,但是其中有三位在此处有作答。本文在统计时,也分析这三位被试者的回答。关于第一个问题,统计到的有效回答共19份,大部分人觉得歇后语的意思和其所包含的背景、故事等难以理解,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歇后语的词语比较难。只有3人觉得不难,也有3人觉得都难。关于第二个问题,统计到的有效回答共10份,有4人觉得理解歇后语的意义是35
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难点,有2人回答不知道怎么用,还有2人回答因为没学过,所以在听到别人说歇后语的时候,不知道这是歇后语,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最后有2人回答背生词的时候比较困难。4.3留学生比喻型歇后语习得结果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留学生在理解和使用歇后语时的情况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没有学习过歇后语,这类情况在统计中,有12人,占总样本数的40%,他们的平均正确率约为52.08%。第一部分的八道题他们答对的题目数量和正确率具体情况请见下图:没学过歇后语的样本第一部分的歇后语统计图100.00%890.00%780.00%670.00%560.00%50.00%440.00%330.00%220.00%10.00%10.00%0123456789101112每人答对的题目数量每个人的正确率图4-7没学过歇后语的被试者第一部分答题情况统计图第二部分的五道题,没学过歇后语的这组留学生的平均正确率是66.67%,就统计数据而言,没学过歇后语的留学生也能猜出该歇后语的语义,这点是值得老师思考的。具体的答题情况请看下图:3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没学过歇后语的样本第二部分答题情况统计图90.00%4.580.00%470.00%3.560.00%350.00%2.540.00%230.00%1.520.00%110.00%0.50.00%0123456789101112每人答对的题目数量每个人的正确率图4-8没学过歇后语的被试者第二部分答题情况统计图第二种情况是上课学过或者是自己学过歇后语。这类情况在统计中,有18人,占样本总数的57%。第一部分八道题他们的平均正确率约为45.1%,具体的答题情况请见下图:学过歇后语的被试者第一部分答题情况统计表100.00%890.00%780.00%670.00%60.00%550.00%440.00%330.00%220.00%110.00%0.0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每人答对的题目数量每个人的正确率图4-9学过歇后语的被试者第一部分答题情况统计图第二部分五道题学过歇后语的这组样本的平均正确率是67.7%,具体的答题情况请见下图:37
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过歇后语的样本第二部分答题情况统计图120.00%6100.00%580.00%460.00%340.00%220.00%10.0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每人答对的题目数量每个人的正确率图4-10学过歇后语的被试者第二部分答题情况统计图相较而言,选择没有学过歇后语的被试者(以下简称其为第一组)的正确率在第一部分中比学过歇后语的被试者(以下简称其为第二组)的正确率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这几种。一是没学过歇后语的被试者汉语水平相对稳定,大部分是HSK5级,而学过的被试者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这十二名被试者,有8名被试者是通过了HSK五级考试,2名被试者通过了HSK六级考试。选择学过歇后语的被试者(以下简称其为第二组)的正确率反而偏低。第二组被试者共有18名,5名通过HSK四级,7名通过HSK五级,4名通过HSK六级,相对而言,第一组被试者的水平更均衡。二是学过歇后语的被试者第8小题的正确率为0,而没学过的被试者未出现某小题正确率为0的情况,这导致最后的平均正确率两者出现较大的差异。三是:调查问卷的实施,有一部分不是本人亲自监测,可能有被试者在答题时借助旁人或手机进行答题,从而影响了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这说明对留学生而言,在具体情境中考察歇后语的使用的题目比单独考察歇后语意思和结构的题目要更容易。第一部分出现的歇后语,并没有多少生词,但正确率却不高,原因可能是被试者对歇后语的意义尚未掌握。下面以竹篮打水这道题为例,选项一共有四个,分别是:A好玩、B没用、C一场空、D很轻。这道题只有4个人答对了,有两个人选了A好玩,两个人选了D很轻,六个人选了B没用。从留学生习得特点的教学来看本次调查问卷结果,可以发现留学生自身的习得特点对比喻型歇后语习得的影响。因为留学生成熟的心智,即使是没有学习的歇后语,他们通过运用各种已知信息来才猜测词义。他们也会借助自己已定型的语言习惯,或者说已经有的语言学知识,这也是问什么大部分选择没学过歇后语的被试者也能答对的原因。3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4.4小结本章通过分析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留学生的习得特点,认为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会影响留学生的习得特点,留学生的习得特点也会影响歇后语的学习和使用。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中被试者的各项数据,发现对留学生而言,影响他们理解歇后语的因素有语境、词汇和故事背景。同时留学生自身汉语水平会制约其理解和歇后语的意义。在调查问卷中,被试者表示以上这些因素是他们学习歇后语时遇到的问题,其中被试者觉得最难的是歇后语的涵义,大部分被试者表示不知道歇后语到底在说什么。因此在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中,除了补充应有的背景知识,还需要对留学生的习得特点、比喻型歇后语的特点等做相关研究,还应注重培养留学生理解和使用歇后语意义的能力。39
第5章教学建议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教学建议5.1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建议5.1.1教学内容的建议教学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根本所在,它决定了对外汉语歇后语是否能顺利进行,同时教学内容也是留学生评价一门课程的重要部分。基于第三章大词典和CCL语料库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比喻型歇后语是歇后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中,歇后语的教学内容选择应该侧重于选择比喻型歇后语。比喻型歇后语根据歇后语所包含的形象、事物以及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历史故事类、民间传说类和日常生活类。日常生活类的数量最多,但是历史故事类和民间传说类的使用频率更高。因此,在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对象的选择上需要更加的慎重。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讲解民间传说类,因为歇后语的与其他词汇的不同的地方就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民间传说类的歇后语的文化内涵、故事性优于日常生活类,使用频率高于历史故事类,因此将民间故事类排在首位,可以兼顾实用性和故事性,这样留学生在学习时也不容易厌倦。其次是历史故事类。在学习了民间传说类的歇后语之后,适当的加入一部分的历史故事类,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最后是日常事物类。日常事物类的歇后语中所包含的形象、讲解的事物等都是生活中相对常见的,因此讲解这一类歇后语有利于留学生更好地了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环境,进而更加理解中国人的思维。下面以具体的歇后语为例,进行阐述。比如在教材中或者课堂教学中遇到了这些歇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笔者建议的教学顺序是先讲解“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再讲解“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最后讲解“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顺序主要是是依据CCL语料库中三种比喻型歇后语的使用频率的高低而定的。正常情况下,对外汉语教师可能会按照歇后语词汇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教学顺序,往往忽略了歇后语的常用性。按照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种模式,对留学生而言,双域模式的比喻型歇后语的习得难度最大。教师应对着重培养学生对歇后语隐喻性的理解,借助概念整合理论已有的理论模式,将比喻型歇后语的语义建构过程直观而清晰的展示给留学生。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为例,该歇后语属于双域网络类型。在这个4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教学建议歇后语所产生的整合网络中,一个输入空间包含两个role:钓鱼的人和鱼,并且隐含一个框架:钓鱼;另一个输入空间包含“姜太公”这个名字和“鱼”这个代称,当我们看到这个歇后语的时候,钓鱼这个框架中的钓鱼的人和鱼的角色与另一个输入空间中的钓鱼的人和鱼相整合,“姜太公”对应“钓鱼人”,“鱼”对应“鱼”,整个歇后语在整合之后得出的意义是:姜太公在钓鱼。这样歇后语的前半部分的语义,基本清楚了。后一部分的意义建构需要借助存在大链条理论(GreatChainofBeing)。钓鱼是需要工具的,也就是鱼钩和鱼食,鱼儿因为想吃鱼钩上的鱼食才被人们钓起来。因此对钓鱼而言,鱼钩和鱼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姜太公钓鱼并没有鱼食,却有鱼儿愿意咬钩。鱼儿有时候不一定是想吃鱼食才咬钩的。在生活中人们做事并不是都需要报酬,有时候做事仅仅是因为自己愿意而不是因为工资很高。从而推导出该歇后语的语义。在比喻型歇后语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应先讲解理论结构,然后再讲解歇后语的背景知识和语义。5.1.2教学方法的建议如果说教学内容是原料,那么教学方法就是加工的技术。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对教学效果会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一点,笔者认为在教学方法上笔者认为应注重语境的教学,留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推断句子的感情色彩,就不会出现歇后语语义不理解和不会使用歇后语的现象。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语境时,尽量使语境与留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或者与他们的兴趣、需要有关,做到真实可感,避免孤立地死记硬背歇后语,实现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运用达到掌握记的效果。除了,这种语境之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自身认知语境的教学。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年龄和经历,导致每个人的认知背景、认知经验都不同。这对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对这种情况有所准备。第二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讲解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而不是直接讲解歇后语的意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歇后语数量庞大,包含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丰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歇后语的语义建构过程更重要。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正如本文第二章所阐述的那样,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将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由抽象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具体的步骤,降低歇后语学习的难度,从而激发留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第三点,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比喻型歇后语的时候,应该针对学生的习得特点做相应的调整。如果大部分的留学生母语是英语,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之前,告诉学生歇后语是英语中没有的一种语言结构,尽量不要让学生用直接对比的方法去学习歇后语。在此基础上,对外汉语教师再进行讲解。41
第5章教学建议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基于调查结果的教学建议5.2.1教学内容的建议由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可知,被试者认为歇后语的词汇很难记住,歇后语的故事、背景、涵义,这些是理解和学习的难点。对教学内容而言,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和讲解歇后语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扫除汉字和词语的障碍。例如:“八百年的枫树蔸——顽固不化”中的“蔸(dōu)”“蔸”是指树的根部。“触藩羝羊——进退两难”中的“藩(fān)”和“羝(dī)”,羝羊指的是公羊;触是指抵撞;藩指的是篱笆。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如果学生认识这些汉字,知道这些汉字和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是什么,自然就能理解歇后语所表达的涵义。其次是讲解歇后语的故事背景和涵义。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被试者表示不知道歇后语的故事背景。通常歇后语都是前一部分陈述一件事情,后一部分对此进行解释和说明。例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钓鱼学生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为什么该歇后语的意思却是愿者上钩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背景故事信息的补充了。姜太公;大公望日尚,字于牙、传说曾于渭水边用无饵的直钩离水面三尺之上钓鱼,说;“负命安上钩来”。(见《武王伐纣平话》卷中)自愿上钩的鱼咬姜太公的钓鱼钩。多指心甘情愿去做某事。也指自己愿意落入圈套。[例]不,这和你没有关系。我是姜太公钓鱼一愿者上钩。和你一同来白相.完完全全是自觉自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四部二)。因此,讲解歇后语的时候,对外汉语教师应加强对歇后语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再者是讲解比喻型歇后语结构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师主要帮助学生摆脱母语、已有语言习惯的影响,接受歇后语这种全新的语言结构形式。对外汉语教师应重点讲解比喻型歇后语的隐喻性特点,借助大家熟悉的形象来指代不熟悉的形象,从而帮助留学生理解比喻型歇后语的语义,并掌握用法。5.2.2教学方法的建议由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可知,被试者认为歇后语的故事、背景、涵义,这些是理解和学习的难点。在调查问卷的实施中,通过与被试者的交谈发现,他们在接触到新的词汇或者是语法点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求助网络或者是各种手机应用软件,在老师讲解与网络答案有冲突的时候,他们倾向于相信网络答案。科技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速度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成年的、熟悉各类电子设备并且有着极强批判4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教学建议精神的学生,如何在他们面前树立为人师者的威信。笔者认为这是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已经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应了解留学生所常用的各类电子词典、手机应用软件等等,其次是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保持学习热情。5.3小结本章基于第三章大词典和CC语料库的数据统计和第四章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建议。教学内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从实用和文化内涵两方面加以考虑二是教学内容的讲解顺序和着重点,歇后语当中生僻字和故事背景应该作为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也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努力为学生塑造相应的语境,同时还应该考虑留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经验等因素。二是利用相关理论和技术设备从多方面刺激留学生,尽可能的帮助留学生掌握歇后语的意义和用法。对外汉语教师必须熟悉常用的汉语词典和应用软件,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自身能力够强,才能应对留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歇后语认知特点对留学生歇后语学习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是针对留学生的习得特点而言,歇后语的认知特点要求留学生摆脱母语或者英语的思维习惯,尽量用汉语去理解事物。43
第6章结语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6章结语歇后语是我国语言的一块瑰宝,其富含大量的文化价值,所以一直以来都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传统的歇后语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待歇后语,本文结合了前人研究的结果,认为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并不属于比喻修辞关系,而是在使用时具有了诙谐幽默或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利用隐喻的相关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认知语境说,来分析歇后语的语义构建过程,以此来为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统计《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中的比喻型歇后语的数量,发现在两种歇后语的数量并不是相对均衡的,比喻型歇后语占据歇后语数量的大半江山。通过统计CCL语料库中常用歇后语的出现次数,发现不同类别的歇后语出现次数不同,民间传说类歇后语和历史故事类歇后语总量虽少,但使用频率高,而日常事物类歇后语总量虽大,但在CCL语料库中的出现次数却偏少。这可能与部分歇后语中包含成语或惯用语有关,也与时代变化有关。本文基于上述分析和数据统计,选取了8个常用的歇后语作为测试样本,制作调查问卷,主要是考察高级班学生对歇后语的了解和使用情况。对留学生而言,歇后语最难理解的地方是它的涵义。基于以上这些分析,本文第五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从歇后语的实用性出发,选择常用的歇后语。教学内容的讲解应注重生僻汉字和词汇的讲解。教学方法分清主次,歇后语最重要的是讲解语义的形成过程,强调借助电子手段和网络信息来辅助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它的引申意义和使用方法。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着不少缺陷。本文在收集《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中的比喻型歇后语时,由于是笔者自己手动进行分类,主观性较强,同时也可能存在漏掉或者重复计算的可能。本文所收集的样本数量偏少,这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4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陈晖.歇后语在线意义建构的概念合成和关联理论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5.[3]储丽莎.歇后语研究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1):22-28.[4]董敬.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语歇后语意义构建的认知分析——以《新华歇后语词典》为例[D].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5]高立冬.歇后语的构成方式及特点[J].社会科学家,2006,(10):321-322.[6]高娟.歇后语中蕴含的隐喻义与文化义[J].学术园地,2013,(4):28-29.[7]高竹.隐喻视角下的歇后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8]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黄兴运、李一枝.认知视角下歇后语语音隐喻及其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15,4,(1):47-49.[10]胡龙青、胡龙春.歇后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J].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91-92,115.[11]胡姝云.歇后语意义构建的认知阐述[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85-86,89.[12]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现代外语,1997(4):50-57.[13]胡壮麟著.认知隐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2.[14]蒋向勇.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5]李碧瑶、陈俊达、张士东.近十年国内隐喻研究述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0):173-176.[16]李乐、孙毅.概念整合视阀下的汉语歇后语的认知动态机理考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28(4):33-43.[17]李丽丽、陈亚杰.对歇后语的概念整合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2):46-48,74.[18]李金金.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9]李雪.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与词汇研究[J].外语学刊,2012,(4):58-61.(5):1-8.[20]刘禀诚.歇后语论要[C].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21]刘廷果.《新华歇后语词典》中歇后语语义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2]刘莹.歇后语的联想层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292-294.[23]刘莹.汉语歇后语意义建构的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4]刘中博.歇后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3,750(9):83-85.[25]马力军、张积家.歇后语的内部关系研究[J].语言文字研究,2011(4):84-92.[26]马力军、张积家.汉语歇后语前、后语节相互作用关系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6-95.[27]毛丽娟.面向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8]宁榘.谚语·格言·歇后语[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0.[29]束定芳.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J].外国语,1996(2):9-16.[30]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6):10-19.45
参考文献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束定芳.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J].外国语,2000,(1):20-28.[32]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2):28-31.[33]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2):98-106.[34]束定芳.歇后语的结构与功能再探[J].当代修辞学,2017,100,(2):12-21[35]唐蒋云露.论歇后语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6):175-178.[36]谭永祥.歇后语新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07.[37]温朔彬.试论隐喻在歇后语语义中双关的认知作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6):37-39.[38]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39]王晓峻.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认知观研究——Lakoff概念隐喻理论再思考[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40]王寅、李宏.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6):140-143.[41]王寅、王天翼.“AS认知方式”:隐喻等机制的统一解释——十五论语言的体验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4):1-6.[42]王宗炎、徐壮麟.关于《认知隐喻学》的对话[J].中国外语,2005,2,(4):17-20.[43]温端政.关于“歇后语”名称的问题[J].语文研究,1980,(1):128-139.[44]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1980.[45]温端政.略论“歇后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对几种流行说法的商榷[J].语文研究,1983,(1):59-64.[46]温端政.中国歇后语大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辞书编纂中心,2011.[47]夏芸飞.认知理论下的歇后语隐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8]谢艳红.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9]徐盛桓.再论隐喻的计算解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27-31.[50]徐盛桓.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4,46,(3):364-374.[51]徐志民、刘裕莲.歇后语与隐喻[J].修辞学习,2005,(6):44.[52]阎艳琳、张宇明.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英习语对比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4):118-119.[53]杨晖.歇后语的认知机制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4]俞建梁.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歇后语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16,(2):56-59.[55]曾小武.歇后语语义关联的微观考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42-146.[56]赵秀琴.汉语歇后语的理解——关联理论的认知语用理解[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7]張瓌一.修辞概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58]张辉.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59]张松松.关于隐喻理论最新发展的若干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1):90-97.[60]郑亮.歇后语研究新探[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73.[61]朱东礼、朱锡眉.歇后语探源[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1,(3):55-56.[62]朱定逸.汉语歇后语的认知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7,(8):75-77.[63]周晓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歇后语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64]曾红霞.汉语歇后语话语含义的认知语境分析[J].时代文学,2010,(6):83-84.[65]邹春玲、陈红军.歇后语生成和识解的认知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6):232-233.[66]Aristotle.1954.RhetoricandPoetics.NewYork:TheModernLibrary.[67]Black,M.1962.ModelsandMetaphors[M].CornellUniversityPress.[68]Black,M.1979.Moreaboutmetaphor[A].InA.Ortony(ed.).MetaphorandThought[C]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69]Fauconnier,G.1985.MentalSpac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70]Fauconnier.1997.MappinginThoughtand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71]Lakoff,G.&Johnson.M.1980.Metaphorsweliveby.UniversityofChicagoPress.[72]Lakoff.G.1987.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UniversityofChicagoPress.[73]Richards,A.1965.ThePhilosophyofRhetoric[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47
附录A留学生歇后语习得情况调查问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A留学生歇后语习得情况调查问卷同学,你好!我是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研究生。现在正在考察留学生学习歇后语的情况,希望你能帮助完成这张试卷,我们将对你的回答完全保密。调查可能会耽误你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请你谅解。感谢你的配合和支持!基本情况:性别__________HSK水平_________国家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歇后语的了解)1、你学汉语多长时间了?____________A、六个月B、一年C、一年半D、两年及以上2、你学过歇后语吗?_________A、上课学过B、上课没学过C、自己自学过D、没学过3、猪八戒照镜子——___________A、你是谁B、里外不是人C、很丑D、好神奇呀4、竹篮打水——_______________A、好玩B、没用C、一场空D、很轻5、过河的卒子——_____________A、只能退不能进B、只能进不能退C、进退不得D、往前走6、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A、一滩烂泥B、自己都保不住,哪还顾得了别人C、飞过去D、自己能保佑自己7、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什么意思?A、越多越好B、又多又好C、士兵越多越好D、会有很多人8、矮子看戏——随人高低是什么意思?A、矮子跟别人比谁高B、矮子跟着别人一起做C、指人没有主见,附和他人的意见D、指与人争论4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A留学生歇后语习得情况调查问卷9、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A、自己卖东西B、自己夸耀自己C、自己觉得自己的东西很好D、自己想卖东西10、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A、大家一起打老鼠B、指一个人很讨厌C、每个人都喊着打人D、大家都喊着打老鼠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主要考察学生是否会使用歇后语)1、他这个人一点主见都没有,总是矮子看戏——随人高低。()2、小明平时学习很努力,相信他一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3、招聘会的时候,这家公司的做法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4、做生意的人,都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要太相信他们。()5、他做的坏事都暴露了,现在是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哪里敢出来。()三、主观题(主要了解学生学习歇后语的难点)1、你觉得歇后语哪些地方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学习歇后语的时候有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时光易逝,特别是美好的求学时光。两年来,有付出,有收获,有欢声笑语,更重要的是经历的这一切都离不开身边人的陪伴。两年的时间太短了,似是刚入学就要离开,还没准备好相逢就必须得告别了。在这短短的两年里,我收获满满,也成长颇多,在即将毕业之际,要向曾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达最真挚的谢意。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朱琳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构思、资料的搜集和问卷的设计调查以及最后的论文的撰写、修改、定稿,老师都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犹记得老师在上完早课之后,就马上跟我谈论关于论文的构思与修改的问题,又是整整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老师的嗓音都带着些许沙哑,让我深深地敬佩与感动。老师是一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优秀的教师,在我理不清思路的时候给我启迪,为我提供了很多新的方向。她治学严谨,在学业上对我们严格要求,但同时她也非常和蔼可亲,在生活上给予我们关心。对老师,道不尽的感激之情无法言表,您永远是我最敬爱的导师,是我心里最可爱的人。其次,感谢这两年为我们辛勤授课的老师们,是你们的教导,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学识。感谢每一位耕耘的老师,是你们辛苦挥洒的汗水成就了每一位求学的学子。感谢上海师范大学的美好环境和我们对外汉语学院优秀的师资力量,能在这里求学,我感到非常幸运。此外,特别感谢开题和预答辩时给我提出宝贵建议的张巍老师、李劲荣老师和刘慧清老师,有你们的帮助,才有这篇论文进一步的提高。我还要感谢师门小伙伴们的帮助和陪伴,由于研二一年我在松江那边实习,师门的小伙伴们帮我办理了很多琐碎的手续,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有幸在这里相会,在导师的带领下成为一家人,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成长,互相帮助,不问来处,但求勿忘于江湖。愿我们每个人都走向自己的“花路”,一路繁花相送,顺心顺风。最后,再跟所有的人说一声“谢谢!”,感谢有你,与我同行。2018年3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