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2-06-16 15:38:01 发布

浅谈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思考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思考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思考,水彩画本体语言应是历史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一、水彩画的本体语言水彩、水、彩,其特点就是在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力度;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但它妙在水和彩的结合。彩墨虽也敷色,但以墨分五彩的墨来造型,水彩则主要以彩来造形。水彩应发挥自己的特点。-吴冠中一个画种能够独立的存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特征,也就是所谓的该画种的本体语言。水彩画本体语言由水彩画独特的工具材料,绘画技法及其所依赖的美学观念构成,三者有机结合,焕发着水彩画的独特魅力。观赏水彩画总能给人们一种透明、水色交融、清新淡雅的视觉效果。水是水彩画艺术本体语言中一个最基本的语言要素,在水彩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水彩画的生命,不仅有调和颜料的作用,还具有衔接、湿润、冲洗画面等作用。水彩画由于水的流动性所产生的水色交融,由颜料的透明性产生的透明重叠,这些微妙效果是其它画种难以实现的,这也正是水彩画的艺术个性所在。蒋跃先生曾指出,水彩画的语言特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水彩画在审美观念和哲学观念上属西方绘画造型体系,在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与油画基本相同,通常以立体造型为手段,观察、研究和表现自然界中的物体;一方面水彩画以水溶性颜料和水作为绘画的媒体,在视觉效果上显示出透明、流畅、滋润等独特的艺术情趣,并与其他画种拉开了距离,是一种诗话性语言。不同的水彩画家自身的文化素养、认知方式、审美观念等各有差异,使得水彩画本体语言丰富多彩。二、水彩画的民族化与多元化 水彩画属西方绘画体系,如果完全地以水作为划分标准,很容易与中国画混淆。(中国画虽然也以水为媒介,但是在工具材质上不同,如纸张、颜料、笔等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美学观念也有差异。)水彩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自身有着完整的绘画体系,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美学思想。但是由于以水为媒介的原因,与传统的中国画有着相通之处。于是中国的画家很愉快地接受这一画种,并用中国人特有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认知方式对它进行改造加以拓展,使西方的水彩画民族化。中国得画家在将水彩画民族化的过程中,以西方的素描、色彩理论为基础,融合中国水墨画技法、水韵和美学思想,使中国的水彩画章显着鲜明民族特征。如:王维新的《归途》、樊惠刚的《畅想》、张小纲的《醉夏》等等。在发展水彩画民族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取长补短,不能停留在简单、表面的技术层面上,要巧妙地学习、借鉴、吸收,重视水彩语言内涵的强化,丰富水彩画表现语言。水彩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传承了油画的写实、色彩、明暗、空间、体积,又因以水为媒介,可以借鉴、吸收中国画的用水、笔法、意境。自水彩画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水彩画家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拓展水彩画的表现语言,最大限度的综合吸收各种艺术语言形式,使其多元化。如:王肇民把西方艺术的色彩美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笔法融为一体,刘寿祥作品中体现的装饰风格和现代构成意识,王维新作品中的中国写意水墨画艺术思维,陶世虎表现的水彩画厚重画法等。水彩画在不断发展,除了表现技法的发展,在工具材料的运用上也在不断的变革、更新。如:使用的纸张拓展到了卡纸、色纸、高丽纸、宣纸等,材料上尝试使用松节油、胶水、立德粉、丙烯、乳白胶、沙粒等。如何搞好美术欣赏课教学,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多数学校远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美术欣赏教学,是从目前的应试教学过渡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要做好美术欣赏中的绘画与音乐、文学的结合。通过比较了解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制作技法和艺术形象。要利用计算机和同学进行美术教学,要启发、联想、创新地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在对艺术作品欣赏与观察中能够将已学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其主要课业的欣赏教学,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多数学校远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了搞好欣赏课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立体派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我把两课时集中为一次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介绍,毕加索及立体派的作品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包括毕加索的大幅作品,自动幻灯机及立体派作品幻灯片等。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挂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立体派美术作品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虽然这种讨论非常不成熟,但是却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①立体派产生和主要活动的时间:1906年1920年;②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③产生地点:法国;④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把物像分解成几何形体切面再互相重叠。它的产生和后期印象派塞尚热衷于表现客观对象的体面结构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教师经过提问、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把立体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达到了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三、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三、对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思考水彩画的表现语言在不断的扩展,画家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打破传统,但是目前有些画家运用的手段和借鉴的方法似乎和其他画种相混淆,似乎背离了传统水彩画以透明、润泽、轻快、灵动等审美标准,即背离了水彩画的本体语言。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们要重视水彩画的本体语言,但是过分的强调水彩画的本体语言会限制水彩画语言形式的拓展,这不利于水彩画的发展,不利于水彩画的外延以及水彩画本体语言内涵的强化。水彩的本体语言是历史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观念的更新,绘画的表现形式也会随着更新,这样才能拓展水彩画艺术的表现空间,丰富画面的表现力,才有利于水彩画的发展。尽管说画家为到达画面效果应不择手段,无论用什么材料,什么表现方式,只要作品好,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思考能画出好画就行。但是当我们界定某一画种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一画种的本体语言、该画种的材料工具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艺术美感。如果过分的借鉴其他画种语言,有意的抛弃水彩画的材质优势、语言特点,这是不明智的做法。我们应该在把握了水彩画自身语言特点的同时,不断地拓展、丰富水彩画语言。唯有这样才能使水彩画不愧为独立的画种,使之长久发展下去,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 综上所述,水彩画的本体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民族化、多元化是必然趋势,但是在民族化、多元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能完全脱离水彩画的本体语言。我们要重视传统、保持传统、回归传统,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不重蹈覆辙,更高阶段的回归,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