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2-06-17 15:10:2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析英语语法的不当讲解对学生的误导 摘要: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教遵循了一些不尽恰当的讲解方式,这些讲解对学生造成了理解上偏差,本文通过实例指出这些不当讲解对学生误导效果的表现,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及整体教学效果的危害,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关键词:不当讲解;语态;倒装自从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英语教学至今已经三十多年,大学和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也经历了多年的吐故纳新的深刻变化,不过就如同英语语法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我国各级各类英语教材中的绝大多数对于英语语法的讲解也具有相对稳定性,体现在几十年来这些教材及各种学习辅导参考书籍里面的英语语法方式几乎没有改变。问题在于这种稳定性也包含了一些不太恰当的讲解方式相对稳定,没有得到及时修正和更新。另外,在我国,教师的教学工作受制于行政管理、受制于自上而下规定的大纲、受制于自上而下规定的教材,教师的创造性意识并不强烈或者得不到必要的适时的鼓励和支持,加上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6
可想而知,这些背景自然而然导致很多人简单死板地沿用那些不太恰当的语法讲解。不管是否当事人自己是否意识到,这些不当讲解也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和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因素之一。下面笔者以英语语态教学、倒装语序教学这两个话题的常见讲解方式为例,对不太恰当的方面加以分析。一、英语语态教学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是学生经常困惑和难以学会的一对重要概念,我国传统的讲解过程有两个方式最具有稳定的普遍性,时常被沿用,经久不衰。不当讲解之一是过于注重形式。区分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教学环节当中,老师们往往过于注重讲解这两种语态在形式上的不同,不慎就会相对忽视两种语态再语用学角度的显著区别和各自在言语交际中各自所发挥的重要意义。例如,很多老师会专门用一个课时或更多课时,把不同时态的两种语态的动词形式和句子结构进行对照讲解。下面的图表形式,就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被动语态时用过的:这样做对比的时候,老师期望着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看起来一目了然,听起来黑白分明,学起来轻而易举。实际上,不过是两种语态在外观上的区别显而易见,容易描述,老师讲解起来没有难度,老师自己教起来轻而易举,而学生学习起来是否容易或轻松,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不当讲解之二是两种语态的句子相互转换。6
在被动语态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会沿用传统教材里的一种练习形式,就是让学生把主动语态的句子转换成被动语态,或者让他们把被动语态的句子转换成主动语态。例2:Changethefollowingsentencesintothepassivevoice.(1)QiBaishidrewthepicture.(2)Thestudentsboughtthepencils.(3)Anadultcanfinishthetaskinashorttime.学生做完后,老师往往会核对答案并讲解,提出标准答案:(1)ThepicturedrawnbyQiBaishi.(2)Thepencilswereboughbythestudents.(3)Thetaskcanbefinishedbyanadultinashorttime.二、倒装语序教学教学倒装语序的时候,很多老师们先会选择把使用倒装语序的各种情形列举一番,例如用PPT文件或者板书展示如下并讲解:例3:倒装句举例(1)In“therebe”structure“there”isintroductoryandthe6
subjectfollows“be.”Thereisaboyintheroom.Therestandsatalltreeinfrontofthebuilding.(2)Inquestions.Isshejoking?Whatdoesshesay?MayIcomein?与教学被动语态的过程有几个相似的环节或者练习形式,其中包括单项选择和句式转换。例4:Choosethebestphrasefromthefouroptionsgiventocompleteeachofthesentences.1.There________.Andhere________.A.goesthekitten;TomcomesB.isthekittengoing;isTomC.doesthekittengo;doesTomcomeD.thekittengoes;comeTom2.Idon’tknowhowtosolvethatproblem,____.A.andmydeskmatedoesn’tneitherB.normydeskmatecanC.nordoesmydeskmateD.andmysistermydeskmate例5:Rewritethefollowingsentenceswithout6
changingthemeaning.1.Idon’tknowthatword.Tomdoesn’tknowiteither.Idon’tknowthatword.Neither三、以上讲解过程的不当之处在以上所事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思路及措施存在明显的不当之处,6
首先,单次呈现的材料太多,学生未必全领会,难以彻底学会。经验表明,一些学生一节课之内单纯记忆和学会几个单词都做不到,那样的学习能力更想教他们短时间学会有体系的很多材料和领会、掌握其中原理,就更加成为老师一厢情愿的想法。与其滔滔不绝讲解一套道理,不如选取某一个细小、具体的语言现象,帮助学生唤起兴趣,模仿、领会,学成言语能力的一部分。其次,语法规则的高密度的详细讲解,容易不慎把让学生领会语法规则当作教学目标,而代替了培养言语能力,用一种让学生感觉宏观、抽象而沉重的任务替换掉了微观、具体而相对轻松的任务。况且,让学生普遍系统地领会和掌握语法规则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老师们自己也未必多么系统地掌握。句式转换的练习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觉得两种语态似乎意义相同,“倒装”与“非倒装”的句式也是意义相同,觉得在玩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字游戏,浪费体力和心智。另外,两种语态在生活中各自有各自的功能,未必是鸡和蛋、蛋和鸡那种由哪个产生另一个的关系,在表达含义方面也不是二者可以彼此代替的,“倒装”这一概念也未必意味着“倒装”与“非倒装”句式是由一个派生出另一个,也完全不意味着两种句式的意义完全等同。并且这种句式转换对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很大程度上是浪费时间的举动。因此,不太恰当的教学措施,包括以上所述讲解方式,给学生造成误导,需要及时调整。参考文献:[1]王立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