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50 KB
- 2022-06-17 15:20:0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传统英语教学十分重视语法教学。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做练习、对答案”这样一个教学模式,教学上多采用演绎法。教师往往会先给出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套用规则进行机械操练,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在这种灌输教学方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欠佳。 新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指出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在这个理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过分强调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过分追求教学过程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英语语法,有的根本不讲语法,有的教师想讲不敢讲,使学生对语言规律性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使语言学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领会课改精神,走出语法教学的困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语法学习时既学得轻松又学得高效呢?笔者结合《牛津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浅谈以下点滴认识: 一、《牛津初中英语》从新的角度处理语法项目 首先,语言结构尽量用图表的形式表达,让语法结构一目了然。其次坚持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呈现和练习语法项目。再次从分步呈现、分步练习到综合运用,层次清晰,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总结语言规律,符合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语言的意义、情景和实际运用放在首位,不苛求系统性和完整性,防止死抠语法,生搬硬套。 二、新课程标准下语法教学的原则 1.把握语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牛津初中英语》是一套“功能+结构”的教材,是一套把结构与交流整合到一起的使“知”与“做”统一的教材。它不再以语法为例为纲,而使语法成为一条暗线,贯穿始终,既不能细讲,又不能不讲,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度,不可延伸过多,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在实践体验中学习语法。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围绕话题创设与所学语法内容相似的语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在实践中体会所学语法项目。 3.以归纳法为主,归纳与演绎并用。以归纳的方法教学语法就是让学生先接触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发现语言结构的形式和意义,再通过生生和师生之间的讨论,归纳出语法项目的结构特征和使用规则。 如,《牛津初中英语》8AUnit4Wildanimals语法项目:用条件句来谈论可能的行动。上课前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把if引导的句子全部找出,并板书在黑板上:Ifhunterscatchagiantpanda,theywillkillitforitsfur./Iffarmerscutdowntreesandforests,giantpandaswillhavenowheretolive./Ifpeoplefindbabypandaalone,theywilloftentakethemaway./Ifwedonothing,soontherewillbenogiantpandasintheworld!让学生们在寻找这些句子的过程中产生感性知识,然后引导他们分析、归纳、总结出:用If条件从句谈论可能情况时,主句时态为一般将来时,从句时态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这时学生对此用法一清二楚,进行适当操练后,学生们便能运用自如。 当然,演绎的方法也不能否定,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语法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先给学生呈现语法规则,再适当举例或请学生举例的方法。 如教学被动语态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呈现课本上已经出现过的例句,通过这些句子向学生简要说明如何把主动句变为被动句,然后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其句型结构,最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三、新课程标准下语法教学的方法
1.在趣味性活动中教学语法 趣味性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语法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趣味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针对实际情况选用以下活动: (1)在游戏中学习语法。寓教于乐不仅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语法内容时,教师可设计猜测游戏,将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做动作,另一组用句型“Whatishe/shedoing?He/Sheis....”猜测动作的意思,最后公布两组得分情况。由于每组学生水平相当,他们又求胜心切,所以参与意识较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样的趣味性活动中,学生既掌握了语法知识,也复习了所学词汇,同时还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语法。新课程标准话题项目表中列出的许多话题(如朋友、购物、饮食、学校生活、旅游与交通等)都能够让学生根据所创设的情景,运用新旧知识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如《牛津初中英语》7BUnit3Findingyourway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问路、指路者,使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移动方位介词和相关句型,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 2.在语篇中进行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应与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在单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就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如《牛津初中英语》7AUnit6Reading这个语篇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动词过去时,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要求学生仿照此短文描述刚开展过的活动,然后让学生口头交流。这样让学生动手写作的活动既能让学生通过语篇来学习语法,又可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在语境中进行语法教学 传统的语法教学就是单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而不是形成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强调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及情境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 如《牛津初中英语》7AUnit5GrammarB中出现了“Simonislookingatsomefootballcards./KittyandSandyarehavingice-cream./Danielisplayingcomputergames.”等具有相同语法形式的句子。此时,教师应告诉学生:be+V-ing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根据上文的问句“Whataretheydoing?”但是如果换个问句,如“Whatareyoudoingforthesummerholiday?”上面三个句子表示的句式是“某(些)人将要去做某事”。可见,在语境中教学语法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语言,而不是只注重语言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同一语句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情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新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语法教学要从单纯的语法讲解和机械训练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教师要通过开展大量课堂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等方式学习语言;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并在实际运用中,内化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皮连生.教学设计原理[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钟寿泉.语法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认识[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7).
[4]何静令.新课程标准下语法教学的定位与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4).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雨湖区初中英语教研活动讲座稿讲座提纲:1、几种主要外语教学法及其语法教学观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法教学的要求和建议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几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一、简介几种主要外语教学法及其语法教学观1、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TheClassical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十八世纪创建的,直至十九世纪80年代之前的外语教学,它独领风骚。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2、直接法(DirectMethod)
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3、听说法(TheAudiolingualMethod/OralApproach)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Thereislittleornogrammaticalexplanation:Grammaristaughtbyinductiveanalogy(归纳类推)ratherthandeductive(演绎的)explanation.”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4、视听法(Audio-VisualMethod),又叫情景(SituationalMethod) 视听法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创于法国,它是以幻灯的视觉感受和录音的听觉感受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法,是在直接法和听说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5、全身反应法(TotalPhysicalResponse)
全身反应法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强调听力理解领先。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主张以句子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6、认知法(cognitiveMethod)也称认识符号学习理论(cognitive-codelearning theory) 认知法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首先提出的。它是语法翻译的现代形式,它是要求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智力,重视语言规则的认识作用,主张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或学习理论。企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代替听说法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7、功能法(TheFunctionalApproach)又被称为交际法(TheCommunicationApproach)、意念法(TheNotionalApproach)和语义—意念法(TheSemanticNotionalApproach)
功能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是英国,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它主张外语教学不要象语法翻译那样,以语法为纲,也不要象视听法那样以结构为纲,而应以语言的表意功能为纲,针对学生今后使用外语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接触、模仿范例练习和自由表达思想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8、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Approach)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其优点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以上所列出的教学法流派的主要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自传统语法翻译法被取代主导地位以来,其他的教学法都针对传统的语法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要或淡化处理语法,如直接法、全身反应法、听说法、视听法;另一种观点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如认知法;还有一类就是反对过于重视语法教学,如功能法、任务型法。
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法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2001年《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前 言”中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并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就“知识目标”分级提出了对语法教学的目标: 语言知识二级目标 ------语法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语言知识五级目标------语法
1、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3、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4、理解和掌握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5、初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6、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语言知识八级目标------语法1、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3、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4、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在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提出: (三)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标准》以学生 “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在语法教学与评价方面,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年纪偏大的老师仍抱着旧的观念和经验不放,一味地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遇到某个新问题、小问题纠缠不放;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不要教语法或淡化语法教学,更不研究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是将教科书上的语法练习轻描淡写地过一遍。二是体现在测试性评价中,无论形成性的评价还是终结性的评价,近几年从上至下的考试命题,语法知识和客观题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因为考试这个指挥棒,近几年的学生在口、笔头英语表达方面,其准确性也明显滑坡。 2004年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于对试验搞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程晓堂教授(北师大教授,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主要成员)就“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说明,其中有这样几段话:·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建议“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修订稿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把握不好,以及过于强调用某一种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我们应该领悟到:语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测试评估的一个内容。因为“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我们要快捷、准确的学好这门语言,一定要学好语法。 因此,我想我们应该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1、重视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不能轻视语言知识教学;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语法,使语法教学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3、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结合起来。4、测试评价中适当增加客观题的比例。 四、几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中学语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1、单元常规教学模式 “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每遇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单元花费一定时问,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2、语法专项复习模式 “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 进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学段复习时,教师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语法内容,通过对比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 同时,注意设计语法练习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语篇中完成,避免学生死扣语法规则、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的存在,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书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程晓堂:《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讲座稿)3、吕良环主编:《外语课程与教学法》,浙江教育出版社4、章兼中主编:《国外主要教学法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胡文仲:《外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6、网络上相关文章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语法教学的定位及策略探讨日期:2007-12-10 访问人数:4948 新闻来源:田玉翠[摘要] 随着教改的全面铺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版教材的推行使用,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落实课标的教学理念,充分并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语言教学的诸多环节中,语法规则的教学一直很有争议,该不该讲,怎么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又以什么标准评价学习的效果等等。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任务型教学、英语交际法等现代教学理念,探讨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新教材语法教学的现状、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教学方式。[关键词] 新课标,英语语法教学,任务型教学 ,评价,教学方法一、英语语法的基本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语法是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词海: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结构的规律,研究词形变化的部分叫做词法(morphology),名词的性、数、格和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研究句子结构的部分叫做句法(syntax),如句子的成分、语序以及句子的种类等。就母语而言,语法规则是在语言的运用中习得而成的。即使不懂语法,也不学语法,英美人都能说出标准的英语句子来,而不犯语法错误;我们中国人也是如此。(这里说的不懂语法,指的是不会用语法术语去解释语言现象。)“习得”是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它是在潜意识,无正规讲授,无计划,无教材,自然环境中进行;而“学得”是人习得母语之后有意识、通常是在教学环境里学得的第二外语的过程,它是在有意识,有讲授,有计划,有教材,无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母语的习得不需要语法的支撑二、高中语法教学现状分析目前高中语法教学存在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淡化语法教学。高中英语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多年,英语交际法得到大力提倡,深入人心。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英语阅读课和对话课成为改革研究的重点,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却无人问津,似乎"谈语法色变"。如今的英语专业报刊、杂志关于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论文微乎其微;如今的英语示范课,整堂课的确以学生为中心,以听说、表演贯穿整个课堂,老师没有知识讲解,不敢进行语法分析,更不敢说一句汉语,只有指挥和激发,老师是个成功的导演;学生生动活泼,表演栩栩如生,的确是出色的演员。与其说是一堂英语课,倒不如说是一堂成功的英语表演课。教师们为了能跟上教改的形势,淡化语法教学,认为语法知识讲多了,就是“应试”教育,就是不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就背离了语言学习的本质。老师的心理似乎有个不谋而合的见解:那就是若把正规英语课上成语法知识课,就有违背交际法之嫌。一些学校的领导在听、评课时,若是碰上了一节语法课,会认为该教师教法陈旧,跟不上形势,不能与时俱进,更不会把这样的课评为优课。所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愿意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对话课和阅读课,谁也不愿上语法公开课,谁也不敢有意往枪口上撞。甚至,每一位教师每天在批改学生作业尤其是作文时,也都明白学生的错误都是语法性错误,明明知道是语法没学好的原因。即便这样也没人敢公开大胆地讲语法,而是趁没人听课时偷偷摸摸地讲语法,补语法。有些教师对交际法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简单地认为交际能力就是指听说能力,认为讲语法、讲知识,不是交际法,把语法教学和交际法对立起来。部分教师忽视了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误认为语法教学无足轻重,甚至完全抛弃了多年来积累的语法教学经验。外语教学由“重知识、轻能力”转向了“重能力、轻知识”的极端;
于是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各种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使用目标语言,希望学习者在这种轻松的体验式学习模式下自然形成语言习得,从而避开语法规则的条条框框。他们“穿新衣赶时髦”,为交际而交际,只强调交际而冷落语法。他们在上课时极少或者根本不讲语法,置学生的语法错误于不顾,学生对语法概念也就模糊不清。新教材一改过去以语法为纲,而以意念功能为纲来编写教材,课本里语法现象分散,即使有些相对集中,但也不系统,语法配套练习题又相对少而简单,致使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他们以幼儿学母语作为英语学习的依据,单纯强调通过自然习得获得语言能力,排斥语法教学,因而在教学活动中一味地要求学生硬性模仿,不注意教给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能动地认识、学习和掌握英语。不少青年教师不关注中学英语基础语法,更不研究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最多也就是对教科书上的语法部分照本宣科地过一过,因而造成严重后果,学生不通语法,在语言交际中张口、动笔就出错,语言极不规范。另一种现象是偏重语法知识的讲授,过度强调语法规则在语言学习中,尤其是在“应试”中的重要性。一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依然以语法为纲,为教语法而教语法,以讲为主甚至以讲代练,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努力把详尽的语法规则灌输给学生,惟恐讲少了哪一点,学生考试就会失去了宝贵的分数。这样一来,就无法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操练,更谈不上语言的运用了。这种学习手段,通常是单纯以考试作为终级目标和唯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即使是练习,也是主要练单项选择题等跟考试相关的题型,然后教师又引用各种规则去解释,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因而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效率极低,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古板、陈旧的语法教学方法与新教材,新课标和课程改革不一致,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大多数教师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语法教学,脱离新教材,不仅阅读课上讲语法,在口语课和听力上也大讲语法,语法课上更是实施“灌注式”教学,绝大部分时间教师唱“独角戏”,不重视学生的口头交际。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混淆了语法教学与语言能力的关系。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成就感都得不到满足,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实际上,教师到最后很失望地发现尽管已经费了好大的劲讲了一遍又一遍,考试结果还是那么差,即使是单项选择题,也未必做得很好,就更别说写作了。对于少数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强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给他们一种错觉,似乎熟记语法规则,会做单项选择题,就达到了语言学习的目的,而实际上却没有形成真正使用语言的能力与信心。学生谈起语法来头头是道,而在运用语法时却错误百出。总之,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注视英语语法教学以及语法教学方法落后的现状应引起老师们的关注。三、我国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学好语言规则是认知语言的需要,是取得技能的需要,是取得技能阶段的基本训练。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大量、反复的言语操练才能逐步内化语言规则。只有学好了语法,才能在交际中做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可以使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少走弯路,《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显而易见,“改变过分强调语法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只是要求改变以前语法教学的教法,并不是要求放弃语法教学。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得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学习掌握基础英语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习者较快地掌握语言形式。何谓“语法”?《牛津高级英汉词典》的解释是:“Grammar—rulesforformingwordsandcombiningthemintosentences.”正因为语法揭示了词形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所以说,学习对将英语作为外语来学的学习者来说,称得上是一条学习的捷径。语法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语言的习得犹如一所房屋的建造,词汇是砖瓦,而必要的语法知识就是如何把这些砖砖瓦瓦连接搭建起来的钢筋,是结构构造的关键。积字成句,积句成篇,语法则是组词成句,连句成篇的纽带。没有语法,文章(房子)是建立不起来的,懂得语法可以减少运用语言的盲目性,帮助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即理解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在中学阶段掌握好一定的英语语法,对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来看,必须学语法。我们学母语时,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不必学语法也可形成语感,获得用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在中国既不是官方语也不是第二外语。中国学生不可能有像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那样的学习环境,不可能在平时、在课外获得充分的英语语言刺激并内化其语言规则,进而自然习得英语。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习得英语的语言环境,每天一节的英语课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少得不可能使他们像习得母语那样自然形成语感和习得语言。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大部分靠学得(learning),不可能过多地靠习得(acquisition),靠简单地模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学会英语的。而且英汉语言表达习惯也不同,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如果我们不去有意识地比较这两种语言,不去系统地、认真地学习掌握必要的语法规则和结构,就会出现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考虑外语教学,一定要考虑外语学习。同时,我们的学生是在纯中国特点的氛围下学习的,他们习惯于抄写背诵,习惯于对新知识进行理性思维,对任何语言现象都要进行精确的分析(处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值理性思维欲望较强时期)。如果淡化系统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反倒不适应。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当然不够科学,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却是我国特定环境下应试教育孕育的结果。这确是我们身边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外语教学必须面对的社会人文环境。这一切构成了我国外语教学的一个特色。因此,在缺乏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只有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语法结构,才能事半功倍,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增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准确性。(二)从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角度来看,必须教语法。语法知识是交际能力不可缺的一种语言形式,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支持系统,用交际教学法意味着教学生使用目的语完成交际任务,交际能力的开展帮助学习者验证目的语的语法假设,巩固语法知识。反之,对语言形式的正确把握将促进交际能力的提高。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没有语法,人们公认的交流思想形式就没有一致性,就无法组织语言,人们也就无法进行交流。实践性强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可使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容易,越学越轻松,从而能激发学生深层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正式场合的言语精确率仅依靠实践,难以达到较高的程度。从语法的性质看,语法是语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要素,是掌握语言的必用工具。毫无疑异,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不是对立或排斥的。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同时,交际能力又是语法能力的实践和最终目的。
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正确、语言的可接受性,还必须考虑语言是否恰当。英语教学法专家魏多逊指出,一个语法正确的句子如果使用场合不正确依旧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没有较好的语法基本功,难以培养学生进行交际的能力。由此可见,语言能力并不是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却理所当然包括语言能力。没有语言能力作基础,交际能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不依靠语法学习语言就会事倍功半,语言学习便成无源之水。(三)从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来看,必须学好语法。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单是口头交际,而要在全面培养听说读写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语法帮助才能正确理解。语法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学生掌握语法,而是让他们获得学好英语的工具。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以书面形式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可见,要培养口头和书面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要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即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语言知识能力。客观地说,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多地是以书面形式使用英语交际。在阅读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语法来帮助才能正确理解。语法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英语词汇和句型的掌握、英语文章的理解、英语写作等有直接的影响。实践证明,在考试中得高分的学生往往是有扎实英语基础知识和语法方面的知识且词汇量大的学生们。①扎实的语法知识是英语阅读的前提:英语语法知识程度掌握的高低是与提高英文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成正比的。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要依赖于自己的英语词汇量对文章进行综合推理、概括及获取文章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因此语法缺乏的同学是读不懂英语文章的,每一年高考英语40分阅读题更能说明这一点。。②语法知识更是英语写作技巧的关键:评价一篇英语文章水平的高低,英语语法的正确性是一个重要的评判的标准。坚实的语法基础对英文写作起关键的作用。因此学生牢固语法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语法的能力是准确用词用句的不可缺少的部分。③语法知识是英语口语准确、流利的桥梁。要用英语表达个人的意图,学生首先得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型。语法和词汇也是不可分割的。如有的动词后只能接to的不定式,有的只能接动名词;有的两者都可接,意思不同但也的有意思相同的情况。这种对单个的单词在用法形式处理后得出的结构就是句型。没有基本的句型就无法用英语来表达,也就更不可能说出一口准确、流利、漂亮的英语来。(四)从英语高考试题改革形势来看,必须掌握语法。 高考试题的改革虽侧重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体现语言的交际性,不死抠语法,但是,学生答题时,不懂语法将寸步难行。语法是避免产生歧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有力工具,也是帮助学生完成书面表达的可靠依据。从高考试卷可以看出,考察语法是要把语法、词汇放在真实的语境中去考查。虽然语法知识考得不难,但仔细考察一下学生失分的原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学生语法题的失分,往往不是由于对某项语法知识没有掌握,而是题目看不懂:因为这个语法现象,已经置身于原汁原味的语言情景中了,可怜我们的学生由于长期“精读”的培养,只看得懂教师从语法书或词典上找来的为突出某“语言点”而精心编写的典型例句,而看不懂活生生的反映现实语境的内容了!这应该说是给我们长期重语法轻阅读、见木不见林的英语教学敲了一下警钟《新课标》主张“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或语法知识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的比例,适当减少客观题”广东题把原来使用的单项填空(考查词汇和语法)题删去改之以“语法填空题”,要求考生在一段删除10个与语法有关的词的短文中,把原来的10个词填入。这种题型不但能减少考生不懂时猜对而得分的可能性,由于答案唯一,又能保持改卷时分数的一致性。再者,由于是在篇章中考语法,既考查了对文章的理解,又能避免出偏题或怪题。今年广东省高考英语科考题书面表达为两题,占40分,第一题为基础写作,第二题为任务型写作。这一变化也体现了《新课标》注重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一教学目标。当然,无论是书面表达题还是综合性题型的增加,都是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高考试题的改革跟提醒我们只有打好语法这一基本功,才能适应高考的新形式,迎接新的挑战。(五)从目前学生的现状来看,更需学好语法。由于使用新教材,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大增强。今天的中学生已能自如地听说一些简单英语,一改以前“英语学了五六年,说起话来仍哑巴”的现象。这是我们多年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大成功之处。但这种增强,似有些虚假成分。由于老师淡化语法教学,学生的运用能力差,如有的学生的听说能力范围只限于书本上的话,把书上的话稍加变动便听不懂说不出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语法问题没有解决。而一些老师满堂灌的语法教学使学生感到乏味,并且记忆不牢。高中学生普遍感到英语语法难学,老师讲解时感到特别明白,一做题就不会,一说就出错。很多学生死的语法知识学了不少,可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却极度低下,有些学生进入高三了,仍不知道什么是主语、谓语,对句子结构一窍不通,随着所学的内容越来越多,所学的文章越来越长,句法结构越来越复杂,很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即便是记了大量的单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仍然很差,写作上语法错误连篇。由于语法知识严重不足,缺乏系统,导致各种“能力”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致使高考成绩很不理想。目前学生写作的主要不足是在语言运用方面,主要表现在:就单个的句子看,成分残缺或多余,搭配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等;就一个段落看,话题不统一,时态和人称不一致,表达不连贯,主动与被动错用等。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是因为欠缺语法知识,前者是欠缺单复句的有关知识,后者是欠缺句群的有关知识。在学生作文中经常发现这样的句子:1)Therearethreestudentsstandinthefrontofourclassroom.2)Theclothfeelssoftly.3)Hardly had he reached the cinema than the film began .句1)学生不会用定语从句或者是分词作定语。句2)对联系动词的有关知识不清楚;句3)属于搭配不当,把Hardly …when…和 No sooner…than…的区别和联系混淆。学生在高考写作中的存在的多数问题,并非离题,而是难以用正确的语言形式把文章表达出来。如,在2000年高考书面表达中,考生的写作中出现了诸多语法错误的句子(1)Theoldmanknockeddowntheground(wasknockeddown)(语态错误),(2)Thedriverwasn’tsee(didn’tsee)theoldman(助动词的使用错误),.等出现非谓语动词形式,句子结构错误,因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出现的错误等。在2006年北京高考题写作中,笔者参加阅卷时也发现许多与语法有关的错误。比如:
Ithinkthesesculpturesaretellus:Timepasssofast!Thewomanismodernpeoplebuttheoldmanisn’t.WewerecometotheparkwewerefindthesculptureIhave16yearsgirl.IstudyinBeijingSunshineMiddleSchool.等等。更严重的是作文句式简单!行文单调!缺乏逻辑连贯和句间的衔接!中国式英语太多。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缺乏足够的语法意识,忽视语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大因素。语法水平的不足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很多学生不会利用语法分析这一手段把握一个句子及语篇的深层含义,理解不了较长!较难一点的句子,对英语的一些特殊结构不熟悉,不能正确识别各种形式的照应关系!省略和替代,找不出照应省略和替代的对象,从而出现阅读困难或对文章的错误理解。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英国的语言教学界曾兴起一阵热烈而且普遍的讨论,主题是:“在学校的语文课程中,英文法是否有必要列入”。结果,“英文法”纷纷地从各学校的语文课程中消失了。可是事隔20多年后美国和英国的教育界发现把英文法从语文课程中排除出去后不但没有获得教学效果的改善,而且引起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于是这些专家又开始主张重新把英文法列入学校的语文课程中。为什么“英文法”会被排出学校的语文课程呢?语言学家的理由之一是英文法的学习无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之增进。经过20多年后,语言学家又发现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文法而是在于“…whatistaughtandhowit(grammar)istaught.实际上学校文法所教的造句法、语序、标点、句子的承接,段落的处理等都是属于语文教学的很基本的事项,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确实有增进的功能。而在理论上,对美国或英国的学生而言,塔英语是他们的母语,他们每天直接生活在他们的母语环境中,在这样语言成长的自然环境下他们还觉得文法的教学有助于增进他们的“speakingcorrectlyandwritingaccurately(讲得无误,写得正确)”的语言能力,那么,以英语为外国语言在学习的我们中国学生,文法教学对我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应是不容置疑的。英汉两种语言不是“同族同宗”语言,有各自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各自的特点。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相差甚远,两种语言的形态、结构有很大差异。中学生学英语其母语习惯已相当牢固。由于母语的干扰,他们总是习惯于用母语思维,按母语的框架学习英语,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难点多,形成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的困难多,不经过大量、反复的言语操练便不可能改变这种心理定势。所以,为了打好初步的基础,对中国学生来说,必须学好英语的语言结构,这样才能形成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我深信任何一位英语教师每当她或他在批改学生的英语作文或中翻英作业时,一定都会感觉到英语语法教学之重要性。或许,我们在英语教学上对英语语法教学的犹豫,问题也应该是在“…whatistaughtandhowitistaught.” 所以,高中英语教学的问题不在于是否教语法,而在于是否探索和研究,是否采用与现行新教材配套、与教学改革理念一致的高效率的语法教学方法,使之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服务。如果学生掌握了语法知识,就能在阅读理解文章时,节省时间,准确而又快速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也能正确地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语法教学的实质是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类,掌握其规律,训练学生正确和熟练地运用语言。新课标只是强调不能过分重视语法而忽视语言的运用,语法教学无论是过去的旧教材,还是现在的新教材,在任何情况下、任何阶段都不能淡化。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于获得言语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外语,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就是在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法功底,才能轻轻松松学好英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法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我们无法回避它。四、如何进行新教材的语法教学 传统的语法教学通常采用语法规则教师一条一条讲,学生一条一条听,教师一条一条写,学生一条一条抄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法课堂显得沉闷枯燥,学生只是机械性的记忆语言规则,既容易遗忘,也使得一些学生对学习语法,乃至英语这门语言都失去兴趣和热情。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既不应过分强调语法的作用,又不应忽视语法的学习。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传统的“讲抄背”的语法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教语法显得更为必要。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存在,一定有它存在的环境、条件和原因,一定有它的优点和长处。例如,传统的语法教学都是采用演绎法,即先讲清概念,再呈现语法规则,后举例说明主要用法,再要求练习和扩展。这种方法由理论到实践,直接、明了、简便、快捷、省时,但很容易导致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归纳法则走的是一条从实践到理论的路子。它是通过先让学生接触大量含有某个语法结构的语言材料,再通过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提取、加工,进而从中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比较合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但比较费时,若是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一般说来,随着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新高中的语法教学应该更多地使用归纳法,因为与演绎法比较,归纳法能推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虽然较多地提倡使用归纳法,但并不排斥在学习一些比较难的或者某些比较直接、明了的语法项目时,例如在进行虚拟语气中的错综时间条件句的教学时,完全可以继续采用演绎法。总之,我们在实施语法教学方法的调整、改进和创新的同时,应该沿用我国传统语法教学中合理、有效、仍有生命力的部分,以归纳法为主,归纳法与演绎法并用,显性与瘾性相结合的路子。《标准》中八级语法教学的目标要求是:1.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3.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4.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其中第1、2两条要求学生掌握某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与传统语法教学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而第3、4两条则在传统语法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语言形式去做事。而强调语法知识的交际功能和强调培养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正是标准浯法教学目标要求的精髓所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搞活语法教学就必须充分体现《标准》所倡导的发现探究、实践运用、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法教学绝不能让学生仅仅能发现、归纳出语言形式和规则就到此止步,教师还必须向前迈出两步,那就是认真设计巩固操练和实际运用两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任何语言形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只有通过实际运用,特别要通过在实际交际或者仿实际交际活动中去运用才能内化其规则、才能真正掌握。(一)新课标下语法教学要突出情景和交际,合理设置活动。《标准》指出:“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在语法方面,新课标要求中学生掌握所规定的各种语言形式,理解这些形式的各种表意功能,并能有效地运用,同时,对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归纳、分析和解释的能力。交际法指出,“英语要作为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语法教学是为培养交际能力服务的”。因此,语法教学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简单语法知识等应尽力用英语来讲解,或用英语伴以直观教学来讲解。对于理论性、抽象性比较强,或者需要英汉比较的语法知识可以用汉语来讲解,以便学生易于领会,教学省时省力。但是,即使用汉语来讲解,还得突出交际原则,即所举的例子和所布置的练习应尽力提供一定的语境,使学生在语境中提高语法能力,又在语法中提高交际能力。交际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语言能力又分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两个方面。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就根本谈不上交际能力。在语法教学中,如果仅用孤立的句子去解释和说明语法规则,有时就很不严谨。比如讲授fortendays这个短语时,教师一般会讲:“for短语常用于现在完成时态中。”因此,当学生们看到“yesterdayIwaitedforhimfortenhours.”时,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句子,似乎应将waited改为havewaited.在比如:“Iwilltreatyou.”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将给你治病”还是“我将请你客”呢?如果这个句子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它的意思就不会混淆。如果谈话的主题是医院,句意则是“我将给你治病”;如果谈话的主题是交友,句意则是“我将请你客”。可见,一个句子离开了语境,其表达的意思就很难确定。再比如讲虚拟语气从句“haddone”和主句“wouldhavedone”这种形式时,一味地要求学生去生硬地背语法讲解书上所列出的与过去相反的表格,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也很难准确记牢各种不同的形式。但是,课前放一段视频材料,内容是一人望着天空大呼:“Iwantahouse/awifeandsomefood”,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石头和铁块,当被提醒说了“please”和“thankyou”后,那人得到了他所要的东西。然后翻译这样一个句子:如果我没说“请”和“谢谢”,我不会得到食物。“IfIhadnot said“please”or“thankyou”,Iwouldnothavegotthefood. 比如非谓语动词教学的引入:前几日你不小心把珍爱的一只花瓶打碎了,几天来都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这时,你朋友终于看不过去了,对你说,Don"tcryoverspiltmilk.意思是说,有些事情就象泼出去的牛奶一样,是收不回来,无法弥补的,所以犯了错误再后悔也没有用。套用我们中文的一个成语,就是覆水难收.这里,spilt是spill(溢出,泼洒)的过去分词,属非谓语动词的一种,做定语修饰milk,表达"被泼出去的"意思。由此引入什么是非谓语动词。把虚拟语气置于这样的语境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对句子结构记得牢。再比如:2006年北京高考题第32题,就是一个对话语境题,考查语法时态。---Wheredidyouputthecarkeys?---Oh,IrememberIputthemonthechairbecausethephonerangasIwascomingin.根据对话的语境意图,问过去“把车钥匙放到哪里了?”,显然是现在还“记得当时是放在椅子上的,因为,当我正进来的时候,电话响了。”此题,如果考生不理解这段对话的语境,就做不出正确的选项。因此,在讲授语法项目时,要尽量结合语篇和语境来进行。在语法教学一开始,就应该把语法教学置于有意义的交际情景中,把学习语法的目的引导到实用和交际方面。课堂上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创造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贴近真实生活的经境中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法。例如,在教授祈使句的直接引语变简接引语中老师对StudeitA说:Standupplease然后对他说Closethedoor,please然后对全体学生说T:whatdidItellStudentAtodo?T:Itoldhimtostandup。T:Itoldhimtoclosethedoor。Se:Youaskedhimtostandup。Youaskedhimtoclosethedoor。SC:WhatdidtheteacheraskSAtodo?SD:HeaskedSAtoclosethedoor至此,学生已从模仿─归纳,到运用自如了。再比如:在学习句型结构“be+adj.+enoughtodosth.”和“betoo+adj.todosth.”时,教师可让班内一高一矮两位学生A和B站在讲台前,然后指着日光灯对他们说:“Tryyourbesttoreachthelight,willyou?”学生A很容易地触到了灯。教师便指着他说:“Aistallenoughtoreachthelight.”而学生B跳了几次都碰不到,教师可指着他说:“Bistooshorttoreachthelight.”在以上情景活动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从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不仅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而且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而兴趣又常常产生于活动。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时,整个大脑都很活跃,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形象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深刻,记忆也就更加牢固。教师可以把某些语法教学化为交际活动,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体意识都动起来。例如,在学习if引导的虚拟语气时,教师可设计规则,让学生进行如下的“接龙游戏”:S1:IfIwereyou,Iwouldbuythecomputer.S2:IfIboughtthecomputer,Iwouldborrowsomemoney.S3:IfIwantedtoborrowanymoney,Iwouldaskyouforsomehelp.S4:Ifyoucametomyhouseforhelp,Iwouldkeepmydoorclosed.……在这样的操练活动中,学生既练习了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还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同时,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又不乏幽默与调侃,从而使语法教学既轻松又有效。 因此,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含有语法点的活动,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材料中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学习,使语言形式和语意概念、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及连贯的上下文语篇紧密联结在一起。(二)在语法教学中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这里所讲的任务比一般活动更接近实际生活,更接近真实交际,并且需要在任务完成后有一个具体成果的大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一定要让学生去做事、要求更高一些的活动。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去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运用中学习掌握语言形式、语言规则。
新教材所选的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境真实,为我们充分运作任务型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例如,教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Whathaschangedinourclassroom?全班学生闭上眼睛,几个学生按教师所给字条上的要求行动,如“cleantheblackboard,turnoffthelight,openthefrontdoor”等等。然后全班学生睁开眼睛,观察教室内的变化,让学生运用诸如“Theblackboardhasbeencleaned”等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句子进行表达。又如,在学习祈使句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时,教师可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采访同学或警察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组织讨论,要求根据讨论结果设计防止事故的调查表,对如何避免事故提出合理建议,并把它变成间接引语。如:Hetold/askedusto/nottodo…DosLookleftandrightbeforecrossingthestreetDrivecarefullyPayattentiontothestreetsignsRidebythesideontheroad Don’tsDon’tcrosstheroadwhenthetrafficlightisredDon’trideordrivetoofastDon’tuseacell-phonewhiledrivingDon’tthinkaboutotherthingswhiledriving 再比如:以ThePresentProgressivetoExprssFuturity这个语法项目为例,介绍一个相关的任务设计。任务:接待来访外国学生网友最佳计划创意大赛。要求:(1)个人写出一篇连贯的接待计划,文中至少包含8个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安排好的将要发生的事态的句子(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写之前,通过Brainstorm活动,给学生列出一些可能会用上的动词或者动词短语。如,come,go,arrive,return,meet,leave,climb,do,start,invite,stay,spendone’sholidays,takeaboatride,seeaplay,havedinner,playtennis,showsbaround...etc.)。(2)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讲述自己的安排。(3)小组内挑选出最有创意的那一份并集体对它进行补充修改,形成小组成果。(4)抽出一个小组准备在全班呈现其成果;同时让全班其他小组从以下4个题目中抽取一个话题,在听完呈现小组的发言后准备按抽到的话题轮流发言。4个话题如下:①Whoseplanssoundlikethemostfun?Why?②Whoseplanssoundlikethemostboring?Why?③Whoseplanssoundliketheeasiesttoarrange?Why?④Whoseplanssoundlikethemostoriginal?Why?(5)3个小组的代表讲完后,各小组对照3个计划安排,按照抽到的题目进行准备。(6)按照4个话题的顺序,先让抽到话题①的几个小组代表发表他们小组的看法,然后话题②,直到话题④,争取每个小组都有发言机会。(7)教师进行简要点评后,布置每个小组课后再次修改敲定他们的接待计划,并抄写出来,张贴在英语园地;由各小组投票,最后由评审团评出前三名。(8)基础较好的学校和班级还可以再增加一个说的活动,即安排在第二次课堂活动中以说的形式让各小组依据以上4个话题作为评价标准,再根据其是否至少包含8个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安排好的将要发生的事态的句子,发表他们的口头评价意见,评选出一个最佳创意的接待计划(可以自荐)。最后对各小组的口头陈述及其书面接待计划进行综合评价,评出前三名。评价方式:由英语科代表与大组长组成评审团,进行四人小组捆绑式评价。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否设计得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好的任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背景,使学生有话可说;任务的完成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兼顾到听、说、读、写的技能;任务的难度应该是有梯度性的,有难有易,以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并且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让学生逐步适应。例如上文提到的课例,因为设计的任务都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熟悉的题材,所以学生都能参与;形式上涉及到了听、说、读、写的技能;而难度方面则弹性较大,好的学生可以说多一些,或是说得较为精彩,不太好的学生就说少一些,或是平淡些,但却不至于无话可说,这就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参与任务的完成。总之,在语法教学中运用任务式教学法能增加学生语言操练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质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能力。语法教学中的任务属于结构紧密型任务,即所有的任务都围绕某一语言结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然要用到目标语言结构,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三)从用的角度出发,在写作中教语法。
语法知识属于语言知识的范畴,但必须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知”,更重要的是为了“用”,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把目标语法结构运用到听、说、读、写的任务中,使他们学会“用语言去做事”;同时帮助学生将孤立和零碎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提炼“精华”,为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语法知识并不等于写作技能,要把语法知识转化成技能,要经过实践的过程,经过从理解到会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正确指导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所有的语法练习和测试都得满分,但在自己的语篇生成中却在同一个结构上犯错,这是因为学生对该结构尚未彻底地掌握"他们还需一定的有意识的指导才能正确地输出。篇章语法教学把语法教学放在写作语境中进行,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从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到能流利得体地产出这一质的飞跃。在写作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促进书面用语的规范化。由于学生几乎已接触过所有的语法项目,觉得对语法很有把握,或认为语法无关紧要,不会影响他们的表达,所以一般不要直接引入某个语法项目,以免引起抵触情绪,应注意教学方法。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在不知不觉中引入某个语法项目,在进行语法教学时,一般是在写作语境中进行。在引入某个或多个语法项目之前,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段段落写作,作为接下来要加工的素材。例如在引入非真实条件句的时候,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以“地下生活的优势”为题目写一段落。鉴于该题目学生可能比较生疏,怕学生无从写起,可以采用集体的方式,把地下生活的优势列举下来,如/天气稳定,生态稳定,没有时差,更接近自然等。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篇同题目或同类型的文章,让他们在模仿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对方可供借鉴的地方,包括篇章结构,语言表达,观点表达。事实上这种模仿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感性认识。在介绍非真实条件句时,给学生提供了一篇英语本族语者的文章,在学生作文后,先让学生看一段中文译文,要求学生指出文章应该使用虚拟语气的地方,然后再与原文相比较。对于许多语法项目,包括语气,学生主要是不懂得何时使用,老师上课时也一直在强调如何使用某个语法项目来实现语篇的连贯性,句子的多样性!学生在对比原文后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学习该语法项目的兴趣大增,不再认为语法无关紧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找出自己文章与范文的差距,总结自己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作文。在对学生习作中的病句分析时, 恰当地进行语法讲解,可以让学生从理性层面了解病因,避免经常出现的一些语病。经过一段时间的单句训练后,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语法项目设置不同的情景作文,让学生在运用中去掌握语法。比如,用情态动词预测天气;用定语从句介绍家庭;用分词形式写日记等等。在对话课和阅读课上,教师常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在教学生语法时也可采用叙述的方法。例如,在教倒装时,首先可根据教室所在的位置作一简单叙述:Infrontofourschoolteachingbuildingliesalargeplayground.Ontheleftstandsabigtree.Behindusisthestudentsdormitory.Onourleftistheschoollibrary. 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叙述向同桌描述自己座位周围的情况。待学生对该句型基本了解后,启发学生找出所说句子的共同特点,并总结出“当地点状语或方式状语放在句首时主语和谓语要倒装”这一语法现象。接着,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该句型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或者描述小学初中时的校园等。教学生语法项目定语从句,教师可以用学校的校园环境为语言的实践情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语境,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掌握语法规则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上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校园全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美丽的校园,很快学生们会发现他们的修饰语远远不能满足他们表达的需要,这时,老师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表述方法:定语从句。Thisisourschoolwhich/thatisverybeautiful.ThesearethestudentswhoarefromJapan.ThisistheteacherwhoteachesusEnglish.TheboywhosehairisblackisfromJapan.Thegirlwhomyouweretalkingwithisourmonitor.Andthisisthecomputerroominwhich/wherewehavecomputerlessons.Istillrememberthefirstdayonwhich/whenIfirstcametotheschool.采用叙述法教语法,学生从直观的感觉来认识语法规律,在语境中去感知语法规律,在交际中去实践语法应用,从而达到掌握语法知识的目的,这样学习的知识不但牢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此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学习语言不能只是“鹦鹉学舌”,不能只是死记硬背那些语法条文,一定要在用中学。学习语法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大量阅读去学习语法,在阅读中加深对语法的理解和记忆;在大量的说和写的实际语言运用中去巩固所学语法知识。我们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语言体验、语言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语言规则,才算真正学会了语法。(四)语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语法教学尤其要注重趣味性。 在教学实践我们都能体会到,上语法教学课同样可以在轻松愉快,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放下包袱。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始终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在不断的观察,发现和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新课标强调要“激化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在我们以往的语法课上,有多少老师发现了兴趣?有多少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普遍感到语法难学、难记,没意思。老师讲的太多,有的老师为语法而教语法,钻牛角尖,有时讲一些脱离实际的语法理论,使学生越听越糊涂。语法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形式要不断地变化,不时改变教学活动,来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法讲解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例句,如果能找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做例句,往往能够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并更好的理解语法要点。比如:在讲到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时,找些同学们最近关心的话题做例子。问学生:你看过《加菲猫》了吗?”,在他们回答完后,接着问“你是什么时候看的;你在哪看的;是和谁一起看的”,然后让他们把这些问句用英语写出来,其中就会暴露出时态使用的问题,然后再给予纠正。同时这些问句也是口语考试中常用到的,可以借此多加练习。另外,有一些例句可能是课堂上临场发挥的,而且这些临场发挥的例子在当时的气氛下常常有出乎意料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这种戏剧化的意识,用更加鲜活、生动的例子去带动课堂气氛,阐释语法要点。《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语法教学作为语言教学关键的一部分,也应该遵循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这一原则。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记忆许多语法知识点,而许多看似错综复杂的语言知识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用歌曲、口诀、顺口溜的方式整理哪些需要记忆又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后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补足语省略不定式符号“to”的一些常用特殊动词 一些动词要掌握,have,let和make, 此三动词是使役,“注意”“观察”“听到”see, 还有feel和watch,使用它们要仔细, 后接“宾补”略去“to”,此点千万要牢记
除此之外,还可以掌握“八字言”,“三室(have,let,make)两厅(listento,hear),五看(see,lookat,observe,watch,notice,一感(fee)。 口诀朗朗上口,简洁易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记忆手段。收集、熟背一些有效的、简洁的语法规则口诀,可以帮助牢记语法规则。口诀不仅可以使用现成的,也可以鼓励学生自编。例如,有一个高中学生就针对usedto和be/getusedto的用法编了一个很好的口诀“无头无尾;有头有尾”,即usedto前边如果没有be/get这些“头”的时候,后边动词就没有ing这个尾巴;如果usedto前边有be/get这些“头”的时候,后边动词就要有ing这个尾巴;而动词的ing形式也可以替换为名词形式。举例如下,Iusedtoliveinthecountry(无头无尾)Iam/getusedtolivinginthecountry/thecountrylife.(有头有尾)我们仍可运用传统语法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记忆语言形式的方法,就是熟背一些包含某些语法结构的格言或典型佳句。通过记忆和运用这些句子,起到既能背诵一些实用的经典句子,又能熟悉运用某项语法形式的作用,达到一箭双雕、双重获益的效果。例如,通过记忆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既可以记住一句非常有用的谚语,又能牢牢记住where引导地点状语从句的基本结构。以下每个佳句或者谚语格言都包含一个语法结构:Howtimeflies!/Seeingisbelieving./Toseeistobelieve./Eattolive,butnotlivetoeat./Nevertoooldtolearn./Itisnousecryingoversplitmilk./Romewasnotbuiltinaday./WhenyouareinRomedoastheRomansdo./Neverputofftilltomorrowwhatcanbedonetoday./Strikewhiletheironishot./Themore,thebetter./Actionsspeaklouderthanwords./Manyheadsarebetterthanone./Thedarkesthourisbeforedawn./Hopeforthebest,butpreparefortheworst./Helaughsbestwholaughslast./HewhodoesnotreachtheGreatWallisnotatrueman./Alliswellthatendswell./Allthatglittersisnotgold./Youmaytakeahorsetowater,butyoucannotmakehimdrink./Thewaterthatholdsuptheboatisthesameasthewaterthatswallowsitup. 看来,让语法教学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绊脚石,不再成为老师进行教学难以突破的障碍点,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多发掘一些有趣的素材,那么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法,枯燥的语法教学也能变得有趣味。2. 把握重点。循序渐进,系统归纳,适当集中分析语法的重、难点,有的放矢。一般根据学生学习英语最感困难的地方,来决定语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最感困难集中表现在一致关系中:主语和谓语的一致、名词和数词的一致等。英语的一致关系通过词形变化来体现:名词在数(abook,twobooks)上有词形变化;代词在人称(we,they)、性(he,she,it)、数(I,we)和格(I,me,my,mine)上都有词形变化;动词在人称(Iam,youare,sheis)`数(Istudy,shestudies)和时间(study,studies,studying)上都有词形变化,连形容词、副词和数词也有一定的词形变化。而由于汉语没有一致关系和词形变化的现象,说惯汉语的学生,在说英语时,容易以汉语习惯去套用英语,在一致关系上犯错误,如Iisastudents,Hehavetogohome,Giveheabook,Thispenisher.要想使学生了解英语的一致关系和词形变化的道理,进行适当的讲解是必要的。但要学生熟练使用这些道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重要是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在用中学,在学中通过反复操练,使他们建立一种语言习惯,才能逐步做到。 新教材以功能为主编写教材,打乱了语法本身的系统。每个单元不仅可能包含多种语法现象,而且包含了掌握要求不同等级的词汇。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读教材教参,理清重点、难点,对各种知识点和语法现象加以区别对待。对于本单元所要求的语法知识和三会四会词汇要重点突破,而对于本单元未做要求的语法现象或一会、二会词汇只能轻描淡写,只须知其然,不须知其所以然。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无的放矢,势必造成学生抓不住重点,增加学习负担的后果,也造成老师多占时间,在规定的课时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众所周知,老教材通常把同一语法项目安排在同一单元里,进行集中教学,这有它的好处,但复现率低。新教材避免了这一缺点,在语法编排上遵循了循环式、螺旋式的编排特点,它循序渐进地把同一语法项目安排在不同教学阶段。例如定语从句,在SEFCSBAUnit7中出现了由Who,that,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SEFCSBIAUnitl0出现了由介词+which/who引导的定语从句,SEFCSBIAUnit13出现了引导副语where,when.SEFCSBIBUnit19出现了导词whose,SEFCBIB.Unit23出现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并且在SEFCBⅡ和SEFCBⅢ中反复出现。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不断接触,复习旧的语法知识,和学习新的内容交替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由简到繁,语法项目不能一次全部讲完,一步到位,必须点到为止,做到使学生能理解,能接受就足够了,然后逐步扩大,逐步加深。新教材的语法现象分散,有的同一种语法现象,不仅出现于同一册的不同单元中,而且还出现于不同册中。比如,定语从句从高中第一册就开始介绍,重点介绍在第二册和第三册。如果教师完全根据教材,有一点教一点,那么学生所得的语言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的,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如果在学生多次见过某种语法现象,有初步了解之后,老师及时适当给予集中教学,系统归纳,学生对此语法项目就会有个完整了解。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语法内容的讲授要区别对待。首先,讲授的语言要得当。有些语法项目是用汉语讲,还是用英语进行解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在交际法盛行的今天,用汉语讲授英语语法似有不合时宜之嫌。然而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对于用已经学过的英语不能解释清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利用母语;对于抽象的词语或英语的特殊表达结构,可以适当地利用母语说明。3.充分利用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标下的英语教材在语法教学的编写上跟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语言现象的呈现还是训练的形式都体现了以语用为目标的模式。例如人教版的新高中英语教材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和“Using
language”的部分,并且在附录部分归纳本册书的语法要点,肯定了语法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语法规则的呈现与练习来看,该教材重视在真实的情景和大量有意义的语言材料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观察,探究,理解,形成概念,初步运用,巩固等环节,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评价上既关注过程,也重视结果。所以教师应充分领会编者的设计意图,利用好课本的材料。但是任何一本教材,都无法做到满足每个学习个体的全面需要,这是由学习者语言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地域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任务的设计不符合当地的生活情况,有些任务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或指引,所以教师觉得需要调整或者修改,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必须认识到教材不再保持过去的权威形象,而是作为教学资源存在,是否使用该项资源或是怎样用,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等要素的分析结果。4.避免复杂的语法专业词汇教师在教授语法知识时,会使用到一些专门的语法词汇。这时要注意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少用艰深的专业名词,避免加大学习的难度,因为学生毕竟不是在研究语法,语法并不是最终目标。教师应尽量用简单的英语去解释各种语言现象,更多地从语言的实际形式上去引导学生。例如学习动词ing形式时,就不需要提到Gerund,Presentparticiple;讲like后面所接动词的形式,就告诉学生:Weshouldsaylikedoingsomething.而不必说:Likeshouldbefollowedbygerundasanobject.5.容忍错误,适时纠错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在交际课堂中,学生们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时出现了错误,教师于是时时打断学生,让学生停下来,纠正错误后,继续往下说;或者从不打断学生,错误当时不予纠正,要么放到以后再指出错误。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前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者又会使学生学不到准确的英语。正确的做法是,有时要及时指出错误,有时就不需要。如果操练的是单纯的语言点,就要坚持准确无误;如果是训练的一个“freeactivity”,就不用纠正太多。其实,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语言规则的认识与实践的过程。出错是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部分。对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纠正,在纠正的时候要采取正确、巧妙的方法与策略。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口笔头表达能力。纠错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语言形式从而最终达到语言的精确性。但纠错要讲究“量”的问题,过多的纠错会直接打击学生的信心,降低参与的兴趣;另外,教师最好只是就当节课的目标结构予以纠错,比如学动词ing形式,学生如果说出这样的句子:Helikeeatapple.那么教师只需要重点提醒学生应该说eating,然后重复一遍正确的句子:Helikeseatingapples.就不要再跟学生纠缠于like要加s,apple要加s;否则就无法突出重点,就会削弱纠错的功能。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面面俱到的做法往往是低效的。纠错的时机也很重要,例如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因为话语中的错误而打断他,哪怕这个错误有多么的严重,因为这会让他觉得很没劲,教师可以选择在他讲完后先就其内容等予以关注肯定,然后才指出语言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时学生是在得到认同的心理状态下认识到错误的存在,心理上是放松的,开放的,很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也会有较深刻的印象。总之,语法在语言教学中是无法回避的,淡化语法的倡导者避难取易,不敢用改革教学的途径来解决现实矛盾,势必阻碍学生对语言的深层学习和理解。所以我们不必因教了语法而感到自己没有"与时俱进"或"老化、落后"。要坚持实事求是,借助英语新课程教学理论,构建所任教学班最适宜的教学方法,面对语法必教而怎样教并无定论的实际,我们要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提升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探索更多更好更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欠发达地区有效进行英语语法教学途径的研究段毅宏(学员)发布时间:2010-08-0917:21:18 欠发达地区有效进行英语语法教学途径的研究摘要:语法教学是为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服务的,是语言结构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言必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教会学生语法知识,并能在实际交际中使用它是广大教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者通过在高一年级学生中所进行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构建了一套英语语法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已在高一英语课堂上得到验证.关键词:语法教学,任务型 21世纪是国家与民族之间相互依赖的时代,英语已成为国际性语言,它是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工具。学好一门外语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储备,是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在国际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英语则是国际互联网上的语言交际工具。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人才有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要求全民懂英语。尤其是对中学生这个基础教育的对象来说学习英语更为重要。国家对中学生学习英语非常重视,把英语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的课程和基础学科。
中学时期是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期,是学生获得初步语言知识和培养用英语进行初步交际能力的时期。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学好英语是我们每个中学教师要探讨的问题。近几年,在英语教学方面,随着对教学方法不断的改革和研讨,语法教学方面也进行过一些探讨。长期以来,语法教学就像钟摆一样,左右摇摆,时而受到重视,时而受到忽视。在英语教学中,语法应该占有什么地位?英语教学要不要教语法?一直困扰着笔者以及同行的教育工作者。在本文中,作者就在欠发达地区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语法教学进行尝试和探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一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1在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重视语法教学 英语语法是研究词型变化规则和句子结构特征的科学。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不是以词法和句法结构规律的理论研究为旨归的,而是通过语法教学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因此,语法教学是为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服务的,是英语语言习得的基础和准备,因而是学生掌握语言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研究者认为现代教学中语法教学仍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无论是从语言的本质,英语教学的特点等方面,还是从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培养的角度都说明了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之所以能够成为方便的交际工具,是因为它的系统性。系统性反映在它具有极强的规则性。语法规则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Littlewood指出,教育的功能就是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使其在实际的语言阅读和理解过程中省去大量的时间;训练学生的社会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胜任自己的社会角色。D.H.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四要素”中,他提出的第一要素就是语法性。他认为,交际能力必须以语法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导致洋泾浜英语那样混杂的语言。心理语言学家也认为,语法是语言的核心,若没有语法,就无法构成语言。著名教育学家Littlewood,D.H.Hymes等已明确指出英语语法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个人语言能力的自然发展过程,尽量提供相宜的自然环境,使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能力在自然过程中形成。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忽视了英语语法的教学,就会影响学生掌握和使用英语语言。不学好英语语法,那就不能很好的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无法看懂英语材料,无法用英语进行写作,也会妨碍英语学习效果。2、从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来看语法教学的重要性1)不同时期,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从外语教学史来看,语法知识在外语教学中就象一尊不倒翁。早在拉丁语教学时期,人们曾用词汇翻译法取代语法翻译法,但以连贯课文为基础的词汇翻译法却被语法翻译法所吸附,最后形成为西欧现代语言教学服务的近代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主要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详细分析,把语法知识应用到翻译句子和文章的实践中。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下,学生既不能表达自己,也不能听懂别人,到大学学习,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困扰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书面表达错误较多,如,反复强调情态动词和助动词后接动词原形,但学生仍然不会使用,常常这样写“Imusttopreparemylessonsbeforeclass.Iwilltoreviewthelessonsinthatday”等。语法翻译法认为语言学习就是学习一套外语语法规则,它忽视了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之间强调提高口语能力,翻译法受到了挑战。到19世纪末,外语界掀起了一股改革热潮,语言学家一致认为口语是第一位的,外语教学应以口头能力培养为中心。正是在这种对外语教学新的认识的基础上,直接教学法应运而生并得到了推广。外语教学中,语法仍然占主要的位置,但强调了意义的因素,上下文成为语法教学必须考虑的因素。到20世纪初,Palmer.Hornby等语言学家提出的口语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成为一种流行的外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具备了应用语言学的系统理论基础,并运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先教口语,语言材料先通过口头形式然后通过书面形式传授给学生,语言点通过情景加以介绍和操练,语法项目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情景教学法中语法教学与直接教学法一样都借助推理法。与直接教学法不同的是,情景教学法依据的学习理论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认为语言习惯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反复练习而得到强化的。后来,Hymes认为,一个人要能够真正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之外,他还必须具备在什么场合,对谁,用何方式,说什么的能力,也就是交际能力。在Hymers,Labov和Gumperz等人的倡导下,外语教师开始对情景教学法产生怀凝,他们意识到,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操练句型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情景不能穷尽,机械的操练不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开始寻求语法规则和交际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把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交际法旨在改变外语教学中不能学以致用的状况,强调外语的交际功能,强调意义, 却放松了对语言结构的准确程度的要求。 在交际教学法中,一些教师对交际法的片面理解,语法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语法教学服从于交际教学,语法项目的安排也随交际教学的要求安排,语法教学本身缺少系统性和阶段性。学术界以Krashen和Prabhu等人也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他们反对在任何教学阶段控制语法项目的做法。致使语法教学曾一段时期在部分英语课堂上消失。 90
年代初,Widdowson指出,语言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综合的,记忆中的词块;另一部分是分析性语法规则。强调语法在语言中起的作用是调节性作用。不学语法是不可能真正学会一门语言。我们学习英语要学习语法,同样,外国人学习汉语也要学习汉语语法。这就表明学习语言一定要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又重新被确定。2)在欠发达地区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两种现状 近几年来,语法教学中存在着两中倾向。一是语法教学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的呼声中被淡化。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强调功能,意念,不重视语法教学,或者就不进行语法教学,完全忽视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导致学生在使用语言时,开口,动笔就出差错,严重影响了英语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二是有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十分注重语法规则和用词规则的详细讲解和词语的机械性操练,用孤立的句子去解释和说明语法规则,重视语法学习和考试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对所教词语语用规则的传授。结果是学生语法条文记了许多,单词也认得不少,但一用英语进行交际,就不尽人意。研究者在此强调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复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中去。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但不赞成通过机械的句型操练达到这一目的。而是以“交际”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结合语用知识讲授语言知识,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处理好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理解语言的意义并学会应用。 Nunan曾指出:“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而传统的教学法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强调分析,讲解语法条例。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无论是直接法,情景教学法,还是听说法都是通过反复操练,反复“刺激”来加强和巩固语言知识,学生会背语法规则,而不会说英语,写英语,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语法知识加交际的机会比仅仅讲语法知识更能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与语法的准确度。因此本人想通过语法教学方法的研究,特别是任务型教学能否运用在语法教学中进行一些尝试,给学习者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习者清楚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让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运用。使学习者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尝试的同时掌握语法。当学习者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极点时,习得也扩展到最佳程度。改变机械训练语法项目和教学效率低的状况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对语法教学方法教师和教育学家们作了一些探讨,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在教学中相互交替使用,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材料,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和概括。重视语法知识的系统性的方法研究的同时,也对语法实践练习方面进行了研究。如替换练习,转换练习,扩展练习,问答练习,翻译练习等。 无论是方法还是训练模式都融入了情景的设置,但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否用于语法教学的研究还是空白。特别是在边远地区,英语课堂上,仍然是以语法和知识的讲解为主,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而另一些教师在片面理解了“培养学生能力”“任务型教学”的含义,课堂上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实施教学,不进行语法教学,结果学生的能力仍然得不到发展。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英语语法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并对每个级别对语法教学内容和程度作了明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但不能通过简单,机械的操练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探讨的不是教不教英语语法的问题,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理解语言的意义并学会表达。二为什么欠发达地区要进行有效语法教学途径的探索1)教学环境的需要 在边远,欠发达地区的学校,由于受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学习英语既没有语言环境,除了在英语课堂上能讲和听几句英语之外,学生再也没有使用英语和练习英语的环境。学生也没有学习英语的社会氛围。英语教学中,英语语法更是不可不教。笔者所从教地区是云南省西南边远的边疆地区,经济和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生学习英语条件很差。由于经济不发达,这些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更谈不上花钱买学习辅助用品,有的学生甚至一本字典都买不起。由于贫困,一些学校没有电教设备。英语教学缺少英语教学的基本教学设备条件,也无法为学生创造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因此,学生既没有学习语言的环境,也没有使用语言的环境。从语言学习的环境来看,学习者习得母语时,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不必学习语法即可形成语感,获得运用母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而学生在没有习得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就必须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如果我们不重视英语语法教学,我们的学生学的英语将会是支离破碎,不合语法,言不能过意,听不解其意,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法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已不是语法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2)教师的素质和教育观念的需要
由于经济的落后,许多英语专业的师范毕业生不愿到本地区从教,造成英语教师严重紧缺。现有的教师多数是专科毕业生和电大毕业生。据统计在90年代中期,我们全地区仅有21个大学本科毕业生。这些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自身英语水平有限,又没有机会外出进修和观模学习,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比较陈旧落后,在英语课堂仍是以教师的讲解这种单向的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上翻译法仍然普遍。如,一次协助某校招聘考查教师,几位教师课堂上都使用翻译发教学模式,讲解课文时,读一句,翻译一句,在他们看来,英语教学就是把课文翻译给学生,详细讲解语法规则和机械的训练。结果学生只知道这种语法现象是正确的,却不知到它为什么是正确的以及在什么场合使用。象这样的教师位数还不少,在这样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学好英语吗?他们能正确运用语言吗?因此进行有效的语法教学途径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语法教学中的尝试1、什么是任务型学习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活动是指以“学”为中心,有明确目标,有具体操作要求和必要辅助材料的学习活动。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特点是则重语言的内容含意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因而课堂中的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语言习得;无论任务的执行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也就是说和写的技能;任务的完成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Skehan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价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DavidNunan对“任务”的定义也进行了归纳:任务是指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玩耍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任务是由教师控制和调节的,学生获得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一个活动;任务是指练习和理解语言的一个行动和活动;任务是指一系列促进语言学习的计划,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结果等基本特点。DavidNunan认为,交际任务是指学生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产出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关注的是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它完全有别于语法练习。2、为什么语法教学中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 关于外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不同的心理学家流派有不同的观点,功能心理学家提倡用演绎法;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句型法,以句型代替语法教学;认知心理学家强调理解,并在真实的交际中学会语法。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多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我国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方法。因为,语言学习不是孤立的记忆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教学多使用PPP教学步骤,即教师呈现某个语言项目(presentation),然后让学生练习(practice),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达(production)。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练习脱离语境,通过练习学生表面上是掌握学习内容,但在实际运用中,学生既不能表达自己,又不被别人理解。而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中,呈现步骤没有了,练习似乎不重要了,但表达突出了,学生的活动机会增加了。活动越多,学生可理解性的输入越多,语言习得就越多。另外,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是外因,学生的成功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而起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是具有内在学习潜能的,而其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教师尊重学生意愿和情感的需求,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内部动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学习气氛中,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学活动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从各种“任务”活动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和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学生不只是接受现成的语言知识点,而是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其认知策略,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3、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一是应注意任务的难度,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蘩,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Skehan指出,恰当选择和设计任务可以在“语言流利性或准确性两方面起平衡作用”
,如果任务设计得太难就难免会过分强调流利性,而准确性就会被忽视;二是应注意语言,情景真实,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三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四是任务的设计是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目的;五是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而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中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和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还能引起学生的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4、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和学习环境,实行语法教学的任务化。通过任务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法并能将语法运用到语言的运用中。下面将我在语法教学中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方法的归纳和总结。案例1: 学习SECBookIAUnit11时,复习时态——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态,根据这语法特点,我设置了如下活动。Stepone Askstudentstogooverthetensebeforeclass.1)Theyshouldrefertosomegrammarbooks.2)Theyshouldgooverwhattheteacherhadtaughtthem.Steptwo Inclass,firststudentsareaskedtodiscussinfourgroupsthefollowingquestions:what’sthepastperfecttense?Inwhatsituationisitused? Examplesareneededtoillustrateit..what’sthedifferencesbetweenpastperfecttenseandpastindefinitetense?Stepthree Studentsareaskedtosummarizeitinclass.what thepastindefinitetenseisandwhat thepastperfecttenseis? Studentsmayanswer:过去某时发生的行为和存在的状态。如:Hecamebacklastnight.(动作发生在过去) Studentsmaysay:某一动作或某一行为发生在过去某一时间或动作之前。如WhenIgottothecinema,thefilmhadbegun.(过去某一动作之前发生)HehadlearnedEnglishforfiveyearsbytheendoflastterm.(过去某一时间之前发生)Thedifferencesbetweenpastperfecttenseandpastindefinitetense:过去完成时强调动作发生在过去某一时间或过去某一动作之前。而过去时则强调动作或行为发生在过去某一时间。如:Hecamebacklastnight.(强调他昨晚回来的这一动作) Hehadcomebackbeforetenlastnight.(强调踏实昨晚施甸中之前回来)Stepfour: 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归纳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的用法及一般过去时与过去完成时的区别;要求学生按学习小组谈论假期生活,谈论中要使用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然后以Sportmeeting为题写一篇作文。(学习Unit11时我们学校刚开过运动会)下边我选一篇学生的作文展示给大家.Sportmeeting There wasasportmeetinginourschoolafewdaysago.Wehelditinournewplayground.OurheadmastertoldusthatthenewplaygroundisoneofthebestplaygroundsinYunnanProvince.Weallfeltluckythatwehadsuchawonderfulplayground. Itookpartingirl’s1500meter-race.ItwasthefirsttimethatIhadjoinedinsportmeeting.SoIwasafraidthatotherstudentswouldlaughatme.Beforetherace,IhadthoughtthatIhadbeenverypoorinP.E.MaybeIwouldbethelast.ThoughIwasveryworried.Itoldmyself,”Tryyourbest.That’senough”. Thentheracebegan.Atthefirsttwolaps.Iwasthefifthorthesixth.Atthethirdlap.Therewasabigchange.Someoftherunnersfellbehindandsomeofthemcaughtup.Itoowantedtocatchupwiththerunnerswhoraninfrontofme.ButIwasreallytired.Ihadneverbeensotiredbefore.Iranmoreandmoreslowly.SuddenlyIheardmyclassmatesshoutedatme:”Comeon.Don’tstop.Nevergiveup.” ItriedmybestandstepbystepIran.FinallyIwasthethirdintwentyrunners.Igotabeautifulnotebookasaprize.Ihadneverbeensohappyasthen.Astheresultoftherace,Ihaveknownthatnothingisdifficultifyouputyourheartintoitandtryhardtodoit.
案例2: 我所教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初中学到的语法知识凌乱,不系统。无论时说还是写错误百出,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为此,我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要求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复习。StepOne: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认为难以理解和运用的语法项目。StepTwo:确定语法项目后,要求学生自己复习和查找有关该语法项目的学习资料(语法书,课本,甚至上网查找)。StepThree:以学习小组学习和讨论该语法项目,难点可向教师,同学和书本请教。StepFour:要求学生设计如何讲解该语法项目,并制作出课件。StepFive:开学后,安排时间让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和展示课件。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讨论等活动,学生复习了欠缺的语法知识。如果学生能讲清该语法项目的用法,他们就能领会和运用该语法项目,在活动中,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学到了知识,在学生的汇报和展示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体验了成功,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5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 在语法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模式教学,本人认为教学效果比较好,从平时课堂观察来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合作意识较强,在课堂活动中即学会了该学习的语法项目,又练习了口头,笔头的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口头,笔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部分学生入学时,既听不懂又不能表达自己,现在,他们可以听懂教师课堂上使用的课堂用语,也能简单用英语表达自己,不再是开口就错。作文时也不再是简单的单词拼揍,而无语法规则,不能过意。由于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英语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我所教的两个班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均为年级第一。取得如此效果,我认为,一是任务型教学中,教学活动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的,学生的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随着教学活动运转,一直处于一种激活的状态,他们不仅获得了语言知识,也获得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和能力。二是有意义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活动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三是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设置了大量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口头练习的机会,而且是集思广益和相互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四是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我认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习和运用语言。参考书目: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2DavidNunan 《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0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心理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3 《中小学外语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