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浅析 6页

  • 52.00 KB
  • 2022-06-17 15:36:18 发布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浅析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浅析  一、引言  语法教学一直都是语言教学里最具争议的话题。初中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视语言知识、忽视语言运用的倾向。语法教学通常采用直接告知、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语法知识。老师多强调“系统地”学习语法,即全面地学习每一种语法现象和每一条语法规则。他们在课堂上会由一个语法现象或语法规则引申出去,讲解许多相关的用法。实际上很多语法规则在生活中并不常用。于是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望而生畏,教师费尽心思力图讲清语法,然而学生反而一头雾水。因为某个语法规则或语法现象的运用情况,区别很细微的。如果不在特定的语境中去体会和理解,单靠“讲”,很难讲清楚。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以单纯积累孤立的语言现象为主要目的,以语言结构为主要组织原则,形成“focusonforms”的教学方式。研究表明在不同种类的练习中,语言训练最不受欢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于强调语法知识的讲解和机械的操练。当然,这并不是不主张学习语法,淡化语法。现行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For It》的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页语法页,包括语言结构总结(GrammarFocus)和语法运用练习两部分。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和机械记忆,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因此语法学习的效率很低。那么如何利用教材优化目前的语法教学,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是值得从事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  笔者在一次调研课中观摩了一堂教学内容为九年级第五单元语法(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的公开课。本单元语法教学目标是一般现在时态的被动语态。任课教师首先花了10-15分钟开展一个guessinggame“adeof?”让学生猜测这顶帽子的材质,然后就通过bemade总结出被动语态的构成be+p.p.,紧接着“顺势”引出了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然后进行口头练习(两种时态单复数混合练习)最后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在练习4a中又由…becoveredby引出becoveredade 这一个动词的练习(学生练习到的替换词全是名词)学生能发现规律,总结出语法规则吗?语料充足吗?看似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但实际上,整堂课的语法教学目标不是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而还是以呈现的讲解和机械操练为主,老师的主导性过强,看似教师都完成教学目标,但学生发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学生能用被动语态做哪些事,课堂上没体现出来。  问题2: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使用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第六单元则为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老师将其混合教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怎样教会更有效?有多少学生在一般现在时都未熟练掌握的情况下能马上举一反三学会使用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吗?  问题3:练习中出现的语法知识都需要及时讲解吗?在该堂课的练习中老师还错误地将becovered)到关注语言意义(focusonmeaning),教师应非常明确“此时此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不要“好高骛远”应尽量避免“满堂灌”的做法,而是通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语法学习过程,真正做到“感知、发现、总结、练习、、运用”,从而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以此课为例,教授本单元的GrammarFocus笔者认为可以先让学生找出SectionA部分包含被动语态的句子,书写在黑板上,如:1)TeaisproducedinmanyareasinChina.2)AnxiandHangzhouareanydifferent countries.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例句(视班级情况可以两人一组讨论),总结这些句子的规律,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归纳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句子中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接着教师可将黑板上的被动语态句子改为主动语态,让学生比较发现两种语态的区别,并层层提问让学生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用被动语态?我们在使用被动语态时需要强调动作的执行者吗?让学生总结出当动作的承受者比动作的执行者更重要的时候,或当我们不知道动作的执行者的时候常用被动语态。然后再指导学生完成笔头练习(4a和4b),最后进行4c的活动,这是一个要求学生用目标语法进行实际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目标语言。如果绝大部分同学理解了被动语态的意义并能恰当的使用被动语态(4c的练习)完成任务,那我们的教学任务才算真正完成,我们的语法教学才具有效性。  三、探索与思考  1.语法教学的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基本理念,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新课标》对五级语法标准要求使用的“理解”、“了解”、“体会”、“领悟”、“运用”、 “描述”和“比较”这些词来描述即强调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知识,强调语法的功能,而不是语法形式本身。教师应根据语言知识设计适当的交际活动,让学生用外语“理解、控制、表达和交流,让他们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  2.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不同的人对“语法教学”有不同的理解,不论是支持语法教学的观点还是反对语法教学的观点都应该意识到“语言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它只是通过语法得到完善”(Leibniz)。我们在开展语法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有效性和得体性的原则。  (1)有效性:具体包含三个因素:简练、容易和效能。在语言教学中一定要简练,教师需选择能吸引学生的任务和材料。能让学生参与与他们实际生活有关、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能提供必要的支持的任务和材料,这样更能激励学生。   (2)得体性:不同的学生兴趣、水平和需求都不一样。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因为之前的学习经历,他们的需求也会不同。比如在七年级的形容词教学中重在介绍各种各样的形容词而八年级的形容词教学就侧重要求学生掌握比较人、物体和事物的表达方式,这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都有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语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循序渐进,融会贯通。  3.语法教学的方法  语法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平时我们在教学中应灵活使用。如以下常用的三种方法:  (1)呈现语法即演绎法:通常由老师先介绍语法规则,然后讲解运用这条语法规则的例子。演绎法的优点是直接,但可能比较沉闷,对低年段的学生可能会有负面反应。在使用演绎法时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简短,有例子说明并且随时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发现语法即归纳法:老师先举一些例子,然后带领学生从例子中归纳出规则。归纳法的优点是容易理解,以条理有序的方式激发有效地学习。使用归纳法时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的相关例句,对学生的认知方面需要教高的要求,因为只有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量才能进行准确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