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教学的感悟 5页

  • 53.50 KB
  • 2022-06-17 15:39:34 发布

英语语法教学的感悟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英语语法教学的感悟干窑中学张成松摘要:一提到语法教学,人们总会联想到枯燥、繁琐、应试教育等字眼,因而当今的英语教学中,弱化或淡化语言知识,课堂上不敢教或不能教语法成为普遍现象。似乎教授语法就成了传统教学法,就是应试教育,就成了理念落后的体现。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公开课上都回避了语法知识的讲解。笔者认为“法”不可废,离开了语法教学,就好比建造大厦没有了图纸,学生所习得的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砖头。关键词:语法的不良淡化语法概念情境化语法教学活动化【案例一】在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展示的一节课中T:Ididn’thavebreakfasttoday.SoIamhungrytodayandcoldtoday.(教师一边运用肢体语言一边举起一张卡片,上面写有havea/some...接着问)Doyouhavesomethingtoeat?S1:Haveahamburger,please.T:Doyouhaveanythingtoeat?S2:Haveasomehamburger.S3:Oh,haveasomebread,please.T:OK,welldone.Anythingelse?S4:Haveasomecake,please.T:Good,thankyou.I’mfullnow.ButIfeelalittlethirstynow.(教师仍运用肢体语言)Thirsty,I’mthirsty.Doyouhaveanythingtodrink?(教师举起一张卡片上写有Here’sa/some...教师指着一名学生桌上的一瓶橙汁)Here’ssomejuice.Whydon’tIhavesomejuice?S5:Here’sasomejuiceforyou.T:Yes,good,thankyou.......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学生的4次语法错误(文中用下划线标出),全部错在名词的单复数的概念和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概念。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由于名词数的概念是一个重要语言点,学生较难理解,很容易出错。而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原因之一是教师想回避语法教学,忽略了a与some这一重要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在学生出错后又未能抓住时机及时引导,造成同一语法错误反复出现。原因之二是教师的直观教具设计不当,教师所呈现的卡片中havea/some误导学生认为是a与some连用。如果分成两行写,区别会较明显,学生就不会犯错。教学手段运用不当,造成负面效应。这种教学策略的失误,势必影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交流的准确性。此处所举的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反映出目前英语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透过这些问题,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必要的。在学过一定阶段英语后,如果还停留在粗浅的语言现象的教学,将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同时掌握一些语法规律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教材中所提供给学生的话题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不了解语言的内部规则,学生无法在内化语言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运用,那将影响学生准确运用该语言进行实际交流。笔者结合初中英语内容及数年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了几种英语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手段,在语法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一、传统直观教学用具将语法概念情境化1.图片的巧妙运用 图片具有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等特点,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用品,常被用于单词的呈现和课文情境的创设及导入环节中。只要稍作些改进,在语法教学中就可以发挥它的绝妙作用了。[案例二]在培训班成员的一节汇报课中(教学内容:be动词is的过去式was)教师在黑板上贴了张图(图1),整个图片都是用黑白线条勾勒的,时间指向3点,让同学们看了数秒后,T:What’sinthepicture?S1:Thereisapen,adiary,ataperecorder.S2:Icanseeamobile,acamera,arolloffilm.S3:Thereisavase,alight,aclock.T:Whereistheclocknow?S4:Itisonthewall.T:Whattimeisit?S5:It’sthreeo’clock.T:Trytorememberthispicture.教师在黑板的另一侧又贴了一张图片(图2),场景一模一样,但是彩色的.彩图中时钟的时间变成了3:15,一些物品不见了,还有一些物品放的位置变了.T:Whereistheclock?S6:Itisonthewall.T:Whattimeisitnow?S7:Itisaquarterpastthreenow.T:Ican’tfindmycamera.It’snotonmytablenow.Itwasonmytableamomentago.Itwasthereamomentago.Whereismycameranow?T:(手指图1)Itwasonthetable.Andmydiary,itwasonthebed.Butnow,(手指图2)Itisonthechair.Whereismypen?先讲现在时间的图2,再在图1中寻找同样的物品,形成对比.突出过去时与现在时的区别和be动词的变化.S8:Itisinthebox.T:Itisn’tonthefloor.Butitwasontheflooramomentago.Thebookwasonthefloor,too.Therolloffilmwasonthebed.Whataboutthetaperecorder?S9:Itwasonthefloor,too.T:Wherewasthevase?S10:Itwasonthetable.T:Verygood.连续几个对图1内容的提问,给学生强化了过去时态的概念.此时教师呈现一个对话,内容如下:---Whereismy...?---It’snotonthedesknow.Itwasthereamomentago.教师接着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完成练习,并用自己想要的东西,两两操练对话.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借助两幅内容相同而色彩不同的图片,将物品现在摆放位置与15分钟前的位置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了现在时与过去时的概念,并通过操练,积累了be向was 变化的经验.这种源与生活的真实情景使原本抽象的语法含义变得简单明了,丰富的图片内容将语法概念情景化,让大量枯燥的机械操练变成了自然有趣的实践运用. 此外,教学过程中通过遮盖,折叠等方式灵活使用图片,有效的发挥图片在语法教学中的积极作用.2.卡片的设计运用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不上成年人,太多的理论解释反而会让他们产生畏惧的心理,甚至越听越糊涂.在语法和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尽量建立词与图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记忆习惯.例如,为了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一般现在时态及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形,可以设计一张活动式卡片.该卡片有两片穿插而成.卡片一(此教具的上面一张),将标号1和2部分向后折叠,使标号3部分正面朝学生,折叠后的卡片形成一个壳,再在3的正面适当位置挖去两小块方形,形成两个小窗口,如图所示:13          likeswimming            2卡片二(此教具的下面一张),插入卡片一背后,使用时只要拉动卡片二的中轴线,向后拉动到适当的位置即可。中轴线HeSheIsscbabc拉到位置a时,卡片上就形成这样的句子:Ilikeswimming.Ilikeswimming拉到b位置时,卡片上就形成另一个句子:Shelikesswimming.Shelikesswimming拉到位置c时,卡片上就形成第三个句子:Helikesswimming.Helikesswimming这张卡片用于讲述一般现在时态中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由于它采用动态效果将人称的变化与动词语法变化形式巧妙结合,非常形象,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拉链式的卡片尤其适用于各种词形的变化。此外,我们还可以随机将卡片设计成转盘式、折叠式、阶梯式。我们可以将重点词汇和句子通过文字卡片形式及时呈现给学生,即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又因其方便实用、直观形象的特征,深得师生的喜爱。常用的卡片形式见下图。转盘式折叠式阶梯式3.音效等多媒体教具的创作使用 论及多媒体教具,人们往往想到课文磁带、录像等传统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因其制作耗时费力,在日常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师的奢望;传统教学资源也很有限,其中能适用于语法教学的似乎更是微乎其微。教师常常认为音效等多媒体的运用价值不大,而笔者认为其实不然。例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事先安排不同的同学做不同的事,将其发出的声音录制下来,课堂上将其播放出来。例如:---Hi,I’mNancy.I’msinging.(同时播出南希唱歌声)Canyouhearme?---I’mLucy.I’mplayingbasketball.(传出拍篮球的声音)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做许多不同的事,将声音录制下来,让学生猜教师正在干什么。T:WhatamIdoingnow?(播出舞曲和跳舞的声音)S1:Youaredancing.S2:WhatisMrZhangdoing?(播放拉小提琴的声音)S3:Isheplayingtheviolin?S4:Yes,heis.前者利用音效创设了现在进行时态的情境,又完成了大量的语言同时输入,而后者利用学生对教师言行关注的心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使用自己学过的句型来表达,实现语言的输出,是一种将语法与语用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这类学用结合的训练也满足了学生加快学会英语的心理需求。一、TPR教学使机械的语法教学过程活动化TPR外语教学形式(TotalPhysicalResponse,直译为“完全肢体反应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将其稍加变化后也可以用于语法教学。如在教授情态动词can的基本用法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TPR活动:首先让全体学生看投影,呈现给学生一系列词组:eat,drink,swim,dance,run,skate,fly,sing,playbasketball,playtheviolin,flyakite…教师先与一个学生交流:T:Icaneat.(做动作)Whatcanyoudo,S1?S1:Icandrink.(做动作)T:Good,youcandrink.Whatcanyoudo,S2?S2:Icanswim.(做动作)……经过几个简短的对话后,请刚才答对的同学站到前排,背对屏幕,面对全体同学,其余的所有学生站起来,一起看屏幕,同时投影字幕换成:Ican___________.教师点击横线,横线上出现一个词run,示意所有同学做跑步动作。由站在前排的同学判断:Youcanwalk.Youcanrun.判断得最快的同学获胜。同时由他挑选动作做得最像的同学代替他到前排参加竞猜,他要用这样的句子:A(学生名)canrun.Comehere.接下来,教师重复上一个程序,将Ican后面的单词逐个替换成学生所学过的动词原形进行练习。在这个活动中,为了争取上台竞猜的机会,站在下面的同学要立即看懂屏幕上的新句子(Icanrun),认真做动作,;而竞猜的同学不仅要猜出下面同学在做的动作,立即用英语说出正确的句子(Youcanrun.),再用这样的第三人称的句子向大家介绍(He/Shecanrun.)。所有的同学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反应灵活,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做和说将can的语义和用法理解得更透彻。国外的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从学习风格来区分,学习者通常为视觉、听觉、触觉三种主要类型以及其中两种或三种混合型。教师只要有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将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的实效。总之,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巧作安排,完全可以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将枯燥晦涩的语法讲活,练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现有的语言知识,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