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2022-06-17 15:42:30 发布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语法模块教学探析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语法模块教学探析摘要:本文针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乏味的现象,结合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言学习认知法等理论,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探索英语语法模块教学模式。通过语法模块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关键词:网络;模块教学;交际能力;语篇欣赏传统的语法教学侧重于语言结构的组合手段和方式、语言结构特殊性的描写以及显性意义的分析。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并通过大量的控制性练习,使学生对语言结构的形式和表层意义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是一个单向的传授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在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如中学时期必不可少,对语言系统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但对于大学生而言,继续用这种方法进行语法教学,势必会造成语法教学内容枯燥、活动单一、气氛沉闷,收效甚微。因此,笔者主张采用模块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活化语法教学,改变语法教学长期以来乏味、费时、低效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建构(-)模块式教学的特点与语法教学模块教学就是指由若干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 组成的动态的教学过程。在模块教学中,“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组件),它a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相联的知识内涵,在教学中起着知识的整合作用并围绕主导思想产生个别构成因素的联系,为学习者掌握相应的知识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和根本上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能高屋建令瓦、条理清楚的深入掌握相关知识。模块教学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活动变得积极起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语法教学中运用模块式教学,可以避免因教师照本宣科所带来的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的发生。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整合,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活化语法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索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发散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不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交互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二)初级阶段交际能力培养模块这一模块教学应用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因其教学对象是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语法知识的学生,所以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语法能力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关键。如果说话者不能准确地理解与表达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就无法让别人听懂,交际也就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初级阶段,不应再是传统语 法教学中语法规则的简单重复,而应利用模块式教学的特点,将语法知识进行整合,着力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活化语法课堂教学。语言学习认知法理论认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语言实践才能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获得需要大量反复的训练。只有在运用过程中,学生才能深切体会语法规则的交际功能,才能培养创新性思维,获得交际的真正本领。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跨越时空限制、多向交流等特点,通过网络选择一些真实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的语境,建立活化语法教学的认知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语法规则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有限的课堂变成真正的社交环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来进行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活动,实现语法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只有基于真实语言材料的交际活动,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扩大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内涵,也才能从认知角度激活语法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三)高级阶段语篇欣赏模块这个模块教学安排在大三。高年级学生英语专业能力培养已从低年级的对于英语一般技能的培养上升到对英语有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特别是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此,高级阶段语法教学也在初级阶段融 语法知识于交际能力培养基础上转向更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即运用语法知识对语篇进行欣赏以及翻译能力的培养。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意义的潜势(meaningpotential)。“意义"主要通过讲话人的选择以及交际双方的互动作用而产生于语篇之中。因而,作为语义单位的语篇,与语句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组成关系,而是一种体现的关系。高级阶段语法教学,就是要对语篇整体进行语法分析,突出在不同的语篇中。由于其语类结构、文体风格及语场、语旨、语式等的不同,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形式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并合理安排,使所建构的信息上下连贯,组成有意义的、连贯的语篇,使学生能准确把握语言结构和语义功能的实质。由于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语类结构和文体风格,如文学语篇的文学性、艺术性;科技语篇的客观性、专业性;法律语篇的严格性、精确性;传媒语篇的信息性、可读性等等。所以对语篇进行语法分析时,应注重其所包含的必要成分、信息安排及与语体相关的突出的语言特点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属于某一语体文章的语境特征和语言特点,从语篇水平上对文章的组织与写作过程有更全面的认识。对于语法知识与语篇欣赏这一模块教学的实施,借助网络资源,选取一些经典文章,启发与引导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去鉴赏与评判语篇。如我们选取的“Tolieornottolie一Thedoctor,sdilemma^是一篇论说文,讨论一个颇有争议的现实问题一一 医生是否该对病人说谎。为使自己的论点明确,论据和论证令人信服,作者对语言的结构与形式做了精心的选择。首先,为使读者切身体会到医生常常面临的两难选择,作者在开头两段的六句话中,有五句采用了疑问的形式:“Shoulddoctorseverlieto--*?”Whatshoulddoctorssayto…?”“Isitbestto••-?”•••shouldthedoctorsdenythat••-?Shouldtheyatleastconceal…?”这些含有情态意义的疑问句,强调了对事物的估量和不确定性,唤起了人们对医生两难之地的关注,使文章的论点更加突出。在语法选择上,作者较多地采用了结构复杂的语句,如“Whatshoulddoctorssayforexample,toa46-year~oldmancominginforaroutinephysicalcheckupjustbeforegoingonvaca.tionwithhisfamilywho,thoughhefeelsinperfecthealth,isfoundtoh hinsixmonths?"这种复杂的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映射了所描述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再如,在"Theluncheon”一文中,作者因涉世未深,禁不住一位女读者的阿谀奉承,被迫请她吃顿午餐。在餐桌上,那个女士胃口大开,净想吃些物美价高的东西,却又故作矜持地说到:“Inevereatmorethanonething…Alittiefish,perhaps.Iwonderiftheyhaveanysalmon.""Unlessyouhavealittlecaviar.Inevermindcaviar."句子在语法上是陈述句,但在文章语境中,却不仅仅是对命题内容的陈述,而是隐含着对听话人的请求,有“祈使”的功能。作者正是通过这种话语形式与功能的不一致,极具讽刺意味地把一个言不由衷、虚伪而贪婪的女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四)语篇语法与翻译能力的培养模块翻译能力的培养教学同样安排在高年级,因翻译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学科。这一模块教学主要体现在运用语篇语法对翻译作结构上的调整。语篇语法是相对以句子为中心的语法而言,主要凸显说话者或作者在语流或作品中把所建构的信息最有效地传递,使得信息上下连贯、互有联系。语篇语法考虑上下文中所产生的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这种关系可能会导致单位信息的互生关系,使得篇章中的信息或部分不完 全信息单位得到顺通传递。语篇语法注重意义和表达的过程分析,有别于传统语法注重的结构分析。在翻译中,人们信奉“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但有时过分强调这个标准却会使译文显得呆板;而在运用语法知识培养翻译能力的这一模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语篇语法的分析方式去翻译,译文会更显通顺、自然。请看下例:EnglandaloneinthelastthreecenturiesmusthaveproducedscoresofNewtonswhoneverlearnedtoread,hundredsofDaltons,Darwins,Bacons,andHuxleys,whodiedstuntedinhovels,ornevergotachanceofprovingtheirquality・译文1:过去三百年中,光英国就产生了数十个从未读过书的牛顿,产生过上百个道尔顿、达尔文、培根、赫胥黎,他们都抑郁死于茅舍,从未得到证实他们天资的机会。译文2:单就英国而言,过去三个世纪中,有牛顿之资而无读书机会者岂止十数,有道尔顿、达尔文、培根、赫胥黎之才而终戚戚于贫贱,不得一展天赋之长者何止百数。刘辰诞利用情景组合模式这样评析道:单就句法结构而论,人们会说译文1更忠实原作,因为原文中的两个定语从句,根据一般课堂教学的做法,限制性定语从句译于先行词前,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译于先行词后,译文1正是这样做的。就意义而言,原文表现出对有大才而无机遇之士的惋惜之情,不难看出译文2传达了这种弦外之音,而译文1 则更像是对事实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陈述。也就是说,在语用效果上,译文2与原文接近等值,但在结构上似乎没有译文1那样忠实于原文。这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是结构和意义的忠实并非统一。但从情景角度审视,我们发现这个印象是不对的,结构的忠实和意义的忠实完全一致。这里所说的结构不是句法结构,而是情景结构。这里的“情景结构”正是语篇语法中所强调的内容,即作者把所建构的信息更好地传递给听者或读者,使得信息上下连贯、互有联系、安排合理。不难看出本段的情景结构是:(1)有牛顿之资一一几十个;(2)有道尔顿之才一一几百个;(3)有牛顿之才却没有机会读书;4•有道尔顿之才却没有机遇展示,抑郁而死。这种分析方式正是语篇语法中所指信息的最有效传递。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语法模块教学,是语法教学的一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语法教学过程中语法规则的枯燥讲解,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自然运用中掌握语法知识。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实了各教学模块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语法模块教学,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参考文献:[1]Cook,Guy.DiscourseandLiteratur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Celce-Murcia,Marianne,Hilies,Sharo n.TechniquesandResourcesinTeachingGrammar[M].OUP,1988.[1]傅彩琼.基于真实语言材料的交际化语法教学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XX,(4).[2]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李晓.活化语法教学的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4]马振民.谈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界,1998,(1).[5]谭载喜.语篇与翻译:论三大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XX,(7).[6]陶文好.语篇语法对高年级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XX,(3).[7]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XX.[8]庄文中.静态语法教学和动态语法教学相结合[J]•语言文字应用,1994,(2).[11]阳志清,等•外语学习效率模式理论框架[J]•外语与外语教学,XX,(1).[12]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