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00 KB
- 2022-12-28 13:30:4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2新材料作文:材料处理技巧
一、“新材料作文”开头方法例说(一)理论阐述议论文的开头就是引论部分,有领起全文的作有。这种“新材料作文”的开头方式可以说有不止一种,但对于考场作文而言,最便宜就是写议论文,而议论文的开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开门见山了,而开门见山最直接的作法就是构造“引材——评材——观点”式开头模式。“新材料作文”的引论重在由材料引出文章主旨。在实际的操作中,最好将此部分控制在50~150字之间。
1、“引材”环节:就是在审题后,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其中概括重在一个“巧妙”上:概括的字数上要巧,最多不超过80字;概括的内容上要巧,注意做到如下的几个基本点:简洁——拖泥带水会引起反感(老师对材料很熟);有度——紧扣题目,有所选择,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融合——灵活引述材料,使与文章间如盐入水。2、“评材”环节:在“引材”之后,要有对材料的精练点评,作为过渡到中心观点上的桥梁。这样才会使观点的得出不会很突兀,让读者感到由材料到中心观点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3、“中心观点”环节:论点的基本要求:扣材——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准确——论点应从材料的中心确立意义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伸出来,不明不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 、次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要找准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稳妥——论点要符合马列主我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及社会的道德准则及情理;鲜明——语言表达要清晰而简洁,尽量不使用抒情性及描述性语言。
(二)例文解说作文材料: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可周围暗礁遍布,岛上住着长着鹰的翅膀的塞壬女妖日日夜夜唱着动人的魔歌引诱过往的船只。它们的歌声非常优美动听。每看到有船只经过,它们就在岛上放声歌唱。而那些船只经受不住歌声的诱惑,前往小岛,结局只能是触礁,船毁人亡,成为妖怪们的猎物。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以“面对诱惑”为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下面举四段开头部分做以比较解说:示例1: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在美丽的小岛上有许多暗礁,而岛上住着女妖,她每天唱很动听的歌来引诱过往的船只,而船只经受不住诱惑,最终船毁人亡。可见,面对诱惑,我们应该抵抗它。把握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段文章的开头“引材”简洁,语言流畅,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引材”与中心观点之间没有“评材”部分的过渡。在概括材料之后,用一个连词“因此”生硬地将材料与观点拼凑在一起。
该两段开头部分比较成功地打造了“引材——评材——观点”式开头模式。胜在语言简洁上,而且用“现实生活中,诱惑更是无处不在”“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中,处处充满诱惑”这两句评材,将材料与中心观点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但美中不足是这种结合显得过于简单,衔接比较呆板。示例2:古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女妖,利用她那充满诱惑力的歌声令无数过往的船只成为她们的猎物。现实生活中,诱惑更是无处不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陷阱,我们要理智,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还要有抵制诱惑的意志。示例3:传说中人们经受不住那动人的魔歌的诱惑,最终触礁,船毁人亡。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中,处处充满诱惑。我们只有在面对诱惑的时刻保持清醒,拨开迷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示例4:芸芸众生之中,我们都只是平凡人。我们都有欲望,那些诱惑我们的东西就像古希腊神话中塞壬女妖的歌声,动听美妙。可我们若禁不住诱惑就会像寻歌而去的船只,落得个船毁人亡的结果。生活中,诱惑无处不在。面对诱惑,我们不能迷失自我。这段开头与前面三个例子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将“引材”与“评材”结合成一体,在引中评,边引边评,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中心观点上。
实例1: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老师让学生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见: 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观点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放沙子 观点三,对,分量重的事应该先做,比如大的石块应该先放进去 观点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看似被石块填满的玻璃瓶,又往里倒入一桶沙子、注入水之后才真正被填满。玻璃瓶就像我们人本身一样,我们常认为我们的身体和思想达到了极限,其实还有许多可拓展的空间。(2008年北京卷优秀作文《发掘潜力 创造奇迹》)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三个人走进商店,各自买了果汁、咖啡以及矿泉水,原因是他们各自喜欢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觉。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者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2008年福建卷优秀作文《人生三境》)实例2
题 目:阅读下边的文言短文,写一篇八百字以上的读后感,题目自拟。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持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成功的秘诀何在四川边境上的贫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去。富和尚有的是钱,到南海去的条件不知比只有“一钵一瓶”的穷和尚好过多少倍,然而到达南海的不是富和尚,而是穷和尚。由此可见,做事情成败的关键乃在于“为’’或“不为”,而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劣;成功的秘诀全在一个字上——“为”!实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