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04 KB
  • 2022-06-16 14:14:02 发布

汉哈谚语民族风俗习惯对比研究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文化教育汉哈谚语民族风俗习惯对比研究成世勋摘要汉族、哈萨克族谚语都蕴含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揭示了这两个民族迥然不同的民族性格和观念特点。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汉族、哈萨克族饮食、服饰、婚丧节庆等风俗习惯谚语,探讨这两个民族风俗习惯的异同。关键词谚语饮食服饰婚丧节庆风俗习惯对比谚语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同样反映出汉族区域性口味的差异和区别。汉族人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与一个民族及其社特别讲究菜肴的色、香、味,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息息相关,它是人类精为先”之饮食风俗习惯谚语。酒和茶是汉族人主要神和语言的宝贵财富。语言是思维的#l-a~,各民族的两大饮料。酒不仅能提神、解除疲劳,而且还是汉风俗习惯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语言上,而谚语族人节庆、交友的必备品,有“无酒不成席,无烟没因其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紧密性更多地承担了这种使话题”,“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饮食风俗习惯谚语。命。汉族、哈萨克族谚语都蕴含着独特而深厚的文茶是汉族人比较喜爱的一种饮品,至今仍有以茶代化内涵,揭示了这两个民族迥然不同的民族性格和礼的风俗习惯。汉族关于“茶”的饮食风俗习惯谚观念特点。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汉族、哈萨克族饮食、语有很多,如,“好茶不怕细品”,“午茶助精神,晚茶服饰、婚丧节庆等风俗习惯谚语,探讨这两个民族风导不眠”,“常喝茶,少烂牙”等。此外,汉族人还特俗习惯的异同。别讲究饮食的科学性,在饮食方面注重养生之道,根据各种食材的特性把握摄取的4.-j"-量,如,“大蒜是个一、汉族、哈萨克族饮食风俗习惯谚语对比宝,常吃身体好”,“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黄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每日不可缺少的活动。瓜鲜脆甜,常吃美容颜”,“胡萝h小人参,常吃长精从汉族、哈萨克族饮食风俗习惯谚语可以看出这两神”,“常吃葱和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等饮食风俗习个民族日常生活的喜好特点、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惯谚语。1.汉族饮食风俗习惯谚语。2.哈萨克族饮食风俗习惯谚语。汉族的生产经营方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家哈萨克族的饮食风俗习惯几乎是草原文化的缩庭饲养业为辅,形成了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影。数世纪以来,马、牛、羊、驼等家畜与哈萨克族人物和蔬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以主食、菜相伴,成了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肴、饮料为搭配方式的一日三餐饮食习惯。南方地换句话说,哈萨克族人的衣食住行,样样少不了它区种植稻类,以米食为主,北方地区则以面食为主。们。哈萨克族人善于用家畜的肉或者奶做成各种具有“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的汉族饮食有民族风味的食品,他们的“菜谱”里菜少,肉、奶制风俗习惯谚语。菜肴是汉族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品偏多。哈萨克族中有这样的饮食风俗习惯谚语,分,由于生活环境、调制方法、烹调技术等不同的要“肚饥时给你的火灰烤熟的死面馕,比肚饱的时候求和特点,人们的口味各不相同。笔者试列举汉族给你的骆驼还要强”,“即使不好,也还是马的瘦饮食风俗习惯谚语作具体说明,如“东盐、南甜、西肉”,因为哈萨克族人喜欢吃马肉,所以只要是马酸、北辣”的汉族饮食风俗习惯谚语,体现了不同地肉,瘦些也好。再如,“与其把颈骨抓手上,不如把方的汉族人其调味饮食风俗习惯不同;而“北有燕肋骨肉啃光”,比喻做事别贪多,要量力而行;“喝了京烤鸭,南有宁波烧鹅”的汉族饮食风俗习惯谚语酸奶的逃脱了,舔奶桶的被抓住了。”这些谚语反映72新■社科论坛2013(6) 了哈萨克族文化中茶、肉、奶制品、面食等饮食风俗着金、银、宝石等装饰品,腰带右侧佩有精美的刀鞘,习惯。此外,哈萨克族人对餐具也很有讲究,锅要用内插腰刀,以备使用。在牧区,哈萨克族穿套鞋比较铜制的,餐具有很多是用木头制作的,也有用马皮制广泛,套鞋既能保护软鞋不受雨、雪侵蚀,同时进帐作的皮囊,过去,哈萨克族贵族家庭使用的餐具,也篷时脱去套鞋就可以了。哈萨克族女性则根据年龄有用黄金制作的,哈萨克族这些饮食习惯均在X-谚选择服饰。年轻的姑娘喜欢穿连衣裙,裙袖有美丽语中有所反映,如,“没有饭的金碗,不如盛着酸奶的绣花,裙摆阔大、自然成褶。上身外套是紧身坎的木碗。”肩,坎肩上绣有美丽的图案,并缀有五颜六色的饰品。未出嫁的哈萨克族姑娘头戴“塔克亚”、“别尔二、汉族、哈萨克族服饰风俗习惯谚语对比克”或“特特尔”。“塔克亚”是一种斗形帽,下沿略各民族的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大,彩缎作面,帽壁有绣花,帽上缀珠,帽顶插猫头鹰分,各民族服饰体现了其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服毛;“别尔克”是用水獭皮作的圆帽,与“塔克亚”类饰的产生和演变,与自然经济、文化心理、生活环境、似,只是夏季哈萨克族姑娘扎各种颜色的三角形头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不巾和正方形头巾。哈萨克族女性的鞋、靴的样式很同时"ft的各民族都有各不相同的服饰。通过透视汉多,通常穿的是皮靴加套靴,较为讲究的哈萨克族女族、哈萨克族服饰文化的异同,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这性还在袜子上绣花,在套鞋上装饰一番。哈萨克族两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关于服饰的谚语有,“穿上了金袍,别忘了父辈的1.汉族服饰风俗习惯谚语。苦”,“富人的衬衣宽,穷人的心胸宽”,“帽子窄小,汉族的服饰比较复杂,变化也很大。在古代,汉把头箍的很难受,心胸狭隘,临头的幸福会飞走”,族的服饰有裙装、袍服、襦裤服等,汉族人讲究装饰,“皮张没鞣好,做不成皮衣”,“裹了殓衾的不会再并对服装及其装饰的等级差别有着严格的规定。到来,穿着毡衣的还会再来”等。了近代,汉族服饰废除了等级规定,趋于简便,讲究实用。清末,男性一般穿“长袍马褂”,女性穿喇叭三、汉族、哈萨克族婚丧节庆风俗习惯谚语对比状齐膝中长衫和长裤。民国时期,男性大多穿中山每个民族都沉淀了千年的风俗文化,都有各自装,女性大多穿旗袍,但农村女性多穿大襟短衫和长独特的民族婚丧节庆风俗习惯,汉族、哈萨克族的风裤。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族人流行穿西服、运动俗文化底蕴,通过其婚丧节庆谚语有所体现。衫、呢大衣、夹克、风衣、羽绒服等,男女青年追逐着1.汉族婚丧节庆风俗习惯谚语。时尚的服装新潮流,女青年的服装款式新颖、多样。汉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民族色彩浓郁。汉族汉族关于服饰的谚语有“穿绸着缎,不如常把书人的婚礼是从求亲开始的,包括求亲、定亲和成亲看”,“纺纱织布,不缺衣裤”,“一层单不及一层棉”,(婚礼)三个部分。汉族人将婚礼称为“红事”,其传“衣冷加根带,饭少加碗菜”等。鞋也是汉族最富民统婚事要凤冠霞披,着红色礼服。反映婚姻方面的族特色的服饰之一。在汉语谚语中关于“鞋”的谚汉族关于婚姻的谚语有,“女不贪彩礼,男不贪嫁语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三把扯上是好鞋,一妆”,“无谎不成媒”,“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家无把扯上是草鞋”,“鞋底离不开鞋帮,秤砣离不开秤好婆姨,不摆朋友席”,“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杆”等。自古以来汉族盛行佩带玉,这是汉族服饰似海深”等。汉族传统丧葬-Pt:究重殓厚葬,盛行棺的风俗习惯之一。其中有关玉的谚语有,“玉不琢,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70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材。”岁以上的老人病逝,汉族人视丧事为喜事,称之为2.哈萨克族服饰风俗习惯谚语。“白事”,丧葬活动比较隆重。汉族人的葬礼丧事要哈萨克族自古以来逐水草而居,主要以游牧生披麻戴孝,穿白色丧礼服。汉族关于丧葬的谚语有,活为主,多生活在山区、草原和高寒地带。所以,其“只有不死的神,没有不死的人”,“黄泉路上无老服饰有高寒草原地带的文化特征,材料多用皮毛制少”等。成。由于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为便于生产汉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生活,在寒冷的冬季,哈萨克族男性主要穿皮大元宵节、中秋节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衣、皮裤,裤子用羊皮缝制。在夏季,哈萨克族男性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从一般戴用薄白毡制作的翻边帽。哈萨克族的鞋和皮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有“二十三靴根据X-游牧需要制成不同种类,夏季的靴子底较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薄,靴子后跟很低,轻便、柔软、易行。在平时,哈萨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克族男子喜欢扎一条牛皮制成的腰带,腰带上镶嵌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的过春节风俗习惯新ltl:科论坛2013(6)73 谚语。汉族人过春节时还有守岁、贴春联、放炮竹等奶茶。风俗习惯,有“春食芥菜粥,夏食绿豆粥,秋时莲藕粥,2.汉族和哈萨克族的外衫、裤子、鞋、帽等基本冬食腊八粥”的风俗习惯谚语。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汉服饰古往今来都有所发展和变化,女性的服饰相对族的端午节,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很多,其中赛龙舟和于男性服饰更为纷繁、精美。其不同之处在于,汉族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关于端午节风俗习惯服饰以丝绸、绫罗绸缎制成的较多;哈萨克族服饰用的谚语有,“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牲畜皮毛制成的较多,哈萨克族男女老少的帽子各要冻三冻”,“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去”等。不相同。2.哈萨克族婚丧节庆风俗习惯谚语。3.汉族和哈萨克民族都有婚礼、葬礼、周岁、节哈萨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十分重视血缘关系,日等风俗习惯。婚礼都有订婚、送彩礼、接亲等环严禁七代以内的近亲通婚,哈萨克族有着比较完备节;葬礼都是一个家族、部落的大事,人去世后都举的系谱,要求每个家庭成员记住七代祖先的名字。行祭祀活动。此外,汉族、哈萨克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哈萨克族人要经过说亲、订婚、送彩礼、成婚礼等程节日,都庆祝新年。其不同之处在于,古代汉族婚姻序后才能结合组成家庭。哈萨克族关于婚姻的谚语缔结讲究三媒六聘,现在则较注重彩礼。哈萨克族有,“爱唱歌的姑娘,她的告别歌唱不完”,“新娘的人要经过说亲、订婚、送彩礼、成婚礼等程序后才能面纱谁先揭,她就对谁亲热”,“姑娘嫁给熟人,不嫁结合组成家庭,每一个程序都是一项单独的仪式,中熟人,就嫁邻人”,“从亲家收来的彩礼,数起来有,间还有固定的时间间隔。葬礼上较为尊崇各自信仰看起来没有”等。和风俗习惯。汉族注重春节,哈萨克族注重古尔哈萨克族丧葬仪式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其葬邦节。礼基本上按伊斯兰教规进行。死者埋葬之后,亲友注释:要对其家属进行慰问,并送些食物、白布和牲畜。死①阿肯:哈萨克音译词,意即民间诗人。者生前常骑的马要剪断尾巴,别人不得再骑。哈萨参考书目:克族人死后的周年祭非常隆重,死者的亲属要邀请1.徐杰舜:《汉族民间风俗》[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亲友和本村落的人参加。哈萨克族关于丧葬的谚语社,1998年。有,“骷髅归胡大,带头皮的头归皇帝”;“死了人的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哈萨克族民家,那里的悲伤你不要打扰;办喜事的家,那里的快俗文化>[M],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2OO6年。乐你不要打搅”;“要找毛拉,到坟地;要找中人,到3.谢友福:《从不同文化看英汉谚语的差异>[J],《襄樊集市”;“毛拉是超度要钱,祈祷也要钱”等。学院学报)2ooo年第3期。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4.李剑、武金峰:《试论哈萨克族民间言语的思想内容人的春节。古尔邦节过后七十天就是哈萨克族的纳和艺术特色>[J],<昌吉师专学报)2OO1年第3期。吾热孜节,“纳吾热孜”是波斯语,“纳吾”是“新”的5.成世勋:<哈萨克谚语浅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意思,“热孜”是“日”、“天”的意思,“纳吾热孜”的报)1994年第1期。意思是“新的一天”。哈萨克族把三月称之为“纳吾6.努汗·努尔哈力:<哈萨克族谚语>[M],新疆人民出热孜”,是万物复苏、春天来临的意思,也是哈萨克版社,2009年。族的新年,这一天,哈萨克族人用小米、麦子、大米、7.美拉提汗、金炳茹:<汉哈谚语词典>[M],新疆人民奶疙瘩、肉等作纳吾热孜饭。哈萨克族关于节庆风出版社,1986年。俗的谚语有,“下雨天不相马,过年过节不相姑娘”,8.黄明妆:《英汉谚语民族特色差异比较》[J],《宁德师“节日使阿肯与阿肯相逢”等。专学报》2003年第3期。9.黄中祥:<哈萨克词汇与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四、结语版社,2005年。谚语是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是民族风俗10.楼望皓:<新疆民俗>[M],新疆人民出版社,文化的百科全书。通过对比研究汉族、哈萨克族谚1997年。语,我们可以看到汉族和哈萨克族风俗习惯的差异。说明: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1.北方的汉族和哈萨克族有部分的共性,他们点研究基地新疆哈萨克文化与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2011—都以面食为主。其不同之处在于,汉族以米、面为主2012年度课题“新疆哈汉谚语对比研究”(项目编号:食,配上各种菜肴,采用不同的烹制方法,加上多种XJEDU080112co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调料和配料;哈萨克族主要以肉类、奶制品和面食,(作者简介: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副教授)特别是肉类和奶制品为主,蔬菜较少,喜欢饮用[责任编辑:君敏]74新l社科论坛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