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21 KB
- 2022-06-16 14:14:0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语言应用研究汉英谚语的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口胡巧玲摘要:汉英谚语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较为定型的语句,它语言精炼、意蕴隽永,凝集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经验,是英汉词汇海洋里的瑰宝。由于汉英民族存在着地理、历史、宗教、文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汉英谚语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从汉英谚语在形式与意义上的对应、半对应及不对应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英谚语的翻译策略关键词:汉英谚语对比分析翻译策略一、引言(6)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唐寅废谚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弃诗》)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的智慧和普(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罗贯中《三国演义》)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8)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曹雪芹(《红楼具有持久性、通俗性、口语化等特点。早在17世纪,英梦》)国牧师罗伯特·索斯(RobertSouth)在其传道书的第一章(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冯梦龙(《东周列国里写到:“Whataproverb,buttheexperienceand志》)observationofseveralages,gatheredandsummedup3.来源于国内少数民族语言inoneexpression.(谚语乃众多时代经验积累、观察所获(10)名山不在高而在于景,人美不在貌而在于·,12。而集中表达之炼语也。)”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朝鲜族)曾有名言:“Thegenius,witandspiritofanation(11)莫求金银堆成山,但原儿孙都成才。(回族)arediscoveredinitsproverbs.(谚语可以反映出~个(12)有桥的河流显秀美,有客的人家显和美。(蒙古族)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本文将从汉英谚语形式与内容上的4.来源于英语对应、半对应及不对应现象着手,分析汉英谚语的异同之(13)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Helaughsbest处,以期为汉英谚语的翻译提供借鉴。wholaughslast.)二、汉英谚语的来源对比(14)条条大路通罗马。(^1lroadsleadtoRome.)(~)汉语谚语的主要来源(15)闪光的不都是金子。(A11iSnotgoldthat1.来源于普通人民的日常言语gljtters.)大部分汉语谚语都是由各行各业的人集体创作的。中(16)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Hethatcannoteat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汉语中很多谚语都同thegrapessaystheyaresour.)农业生活中的耕作、饲养、天气、季节以及许多在农民中(二)英语谚语的主要来源广泛流传的事物相关。例如:1.来源于民间(1)瑞雪兆丰年。和汉语谚语一样,大多数英语谚语来自于民间,是人(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内容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面。例如:2.来源于文学作品(17)Halfa1oafiSbetterthannone.(4)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18)Alewi11makecatspeak.(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19)Toomanycooksspoi1thebroth.怀五百字)(2O)Makehaywhilethesunshines.兰皇呈詈2013.10
(21)Asmal1leakwi11sinkagreatshiP.谭载喜先生在其著作《翻译学》中曾说道:“两种语2.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言在选择词汇时,不可能出现绝对的一致,因为人们的生活许多谚语来自古典文学作品,更准确地说,它们主要经验往往是互不相同的。然而,我们都属于人类,生活在同来源于经文、古代神话、寓言和传说等。一物质世界里,自然生活条件基本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因(22)Moneyistherootofa11evil.金钱是万恶此,我们各自的语言终究存在着不少选词、用词上的相同之之源。(圣经》)处。”他从词汇的角度解释了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民族在(23)Muchcryand1ittleWOOi.雷声大,雨点小.某些时候会采用完全一致的修辞方式及意象这一现象,这(中世纪神秘~)]DavidandAbigail)也是汉英谚语出现完全对应现象的原因。“人类文化的共(24)HaStemakeswaste.欲速则不达(《口渴的鸽同根基大于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虽然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子》)人们的具体生活方式各异,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生活和思(25)Godheipthosewhoheipthemselves.自助者考的基本方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尽管处于不同的语言天助之。(((伊索寓言》)文化中,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中,整个人类还是共(26)Al1’Swel1thatendswel1.结局好就一切都享着许多相同的事物。比如说,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好。(麦克白)这样的阶段,整个世界都共同享受着太阳、月亮、星星、3.来源于其他语言山川和河流等自然赋予的东西,而这些反映在谚语中也就希腊语、拉丁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形成了一定的对应现象。语、荷兰语、希伯莱语、阿拉伯语、汉语以及其他语言,2.汉英谚语中的半对应现象为英语谚语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由于汉语民族与英语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不一(27)Stillwatersrundeep.静水深流。(源于法语)致,因而人们对同一概念产生的联想也会不一样,因此会(28)Wal1Shaveears.隔墙有耳。(源于法语)采用不同的意象或表达形式来反映同一事物。汉英谚语作(29)Onlyanelephantcancarryanelephant’S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反映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半对应现象。load.巨象才能托重物。(源于印度语)(35)ThreefoolSmakeoneWiseman.(三个臭皮(3O)Ajourneyofathousandmi1esStartSwith匠抵个诸葛亮。)asingle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源于汉语)汉语谚语有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出自文学作品。而(三)汉英谚语来源比较英语中虽然用的是“foolS”和“wiseman”,但是其含义总体来看,汉英谚语大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汉语谚语是一致的,都是表示多个普通人的智慧合在一文学作品和其他语言,它们的起源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起会超过一个天才智者的智慧。着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大多是由于在地理、历史、宗(36)Fishbeginstostinkatthehead.(上梁不教、文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造成的。例如汉英正下梁歪。)谚语中对“春风”的概念就存在差异。在中国,“春风”同样,这个汉英谚语含义基本相同,只不过采用了不指的是东风、南风,而在英国则指西风。另外,汉语中有一样的意象进行说明。许多关于农业生产活动或经验的谚语,而英国则有着相当(37)Asma11leakwillSinkagreatship.(千数量的关于航海和捕鱼的谚语,这和两国的社会状况及里之堤溃于蚁穴。)地理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中英两国宗教信仰例(37)中的半对应现象与中英两国的社会地理密切的不同,相关谚语也有着较大区别。例如英语谚语“Man相关。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许多谚语都来自农业生proposes,Goddisposes.”译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产活动,而英国的航海业发达,其谚语很多都与航海业息要比译成“谋事在个人,成事在上帝。”好得多。息相关。比喻不注意小事可能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三、汉英谚语的形式与意义对比及其翻译策略失时,汉语中使用的是“堤坝”和“蚂蚁”,英语中使用(一)汉英谚语的形式与意义对比的是“leak”和“ship”。1.汉英谚语中的对应现象以下几例都是汉英谚语的半对应现象:汉英谚语中有些使用的修辞方式和意象是一样的,虽(38)Youcan’thaveyourcakeandeatittoo.然二者出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但出现了超越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家边界和文化限制而达到完全对应的状态。例如:(39)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冬(31)HaStemakeswaste.(欲速则不迭。)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32)ThespiritiSwi11ingbutthef1eshiS(40)Anevi卜doeriShiSowngrave—digger.(多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行不义必自毙。)(33)Outofblowsfriendshipgrows.(不打不相识。)(41)Youcannotmakeasi1kpurseoutofaSOW’Sear(34)Striketheironwhileitishot.(趁热打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O13.1O
语倪}l言。应厘用研何究(42)Itistoolatetolockthestabledoorwhen通翻译策略更为适合。变通翻译策略可以采thehorsehasbeenstolen.(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与加注的方法。(43)Wherethere’ssmoke.there’sfire.(无1)同义谚语套用风不起浪。)(54)Don’tgi.1dthelily.(不要画蛇添足)3.汉英谚语中的不对应现象(55)Theburntchi1dlearSthefire.(一朝被蛇由于汉英民族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咬,十年怕井绳。)面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意象在汉英语言中会产生不一样甚(56)Kil1twobirdswithonestone.(一箭双雕。)至是对立的概念。由于各民族文化的独有特征,谚语中会(57)Murderwi11out.(纸包不住火)出现意象缺省的现象,这就是汉英谚语中不对应现象出现2)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原因。西施是中国历史人物,代表“美人”,如果英语有时在翻译汉语谚语时,单纯的直译和意译都不能确国家的人不了解这个历史人物的话,就无法正确理解谚语切有效地表达原来谚语的含义。这时可以采取直译、意译“情人眼里出西旅”的含义。在汉语民族中,“狗”往往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是卑贱的动物,因此汉语谚语中狗的形象多含贬义。而英(5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Adog$nar1sat语国家的人一般将狗看作是人类的朋友,对狗有着怜爱之LuDongbinforitmistakeshimaSabadmail.)情,因此其谚语中狗的形象多为褒义,这就造成了二者谚(59)狗嘴里吐不出象牙。(Adog’Smouthemitsno语中的不对应现象。ivory——afi1thymouthcsnnotutterdecentwords.)以下谚语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英语中不存在相对应(60)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手掌心。(SunWukong的事物:cannotjumpoutofRuLaifu’spalfn_一Beunableto(4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jumpoutofanother’sgrasp,howevercIeverand(45)小卒过河,意在吃帅。capableonemaybe.)(4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3)加注同样,英语中也有包含其独有特征的谚语。如:加注的翻译方法一般适用于汉英谚语中出现意象缺省“It’Sbettertoreigninthehellthanservein情况时使用,特别是在涉及到双方历史文化人物或事件的heaven.”此句谚语带有浓厚的西方宗教色彩。谚语翻译时。加注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源语文化的相关背景下面的谚语表达了汉英语言对“狗”的不同看法:知识或语义来源,既可保留源语谚语中的文化特点和民族(47)Loveine,lovemydog.特点,也有利于谚语含义的理解。(48)Everydoghasitsday.四、结语(49)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汉英语言中的谚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50)救了落水狗,反被咬一口。蕴,形象地反映了汉英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风(二)汉英谚语的翻译策略土人情、生活哲理及自然环境。要翻译好汉英谚语,不仅谚语是人类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品,具有生动形象、喻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还要熟知相关的地理、历史、风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翻译时,可采用对等翻译和变通翻民族的文化特点。翻译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译等策略,力求在准确表达源语意义的同时,再现目的语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须较多地运用的内涵和本质。汉英两种语言的表现手段,力求再现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参考文献:1.对等翻译策略⋯1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J】.外语界,1991,(1).汉英语言国家的人民因为存在着相似的经验与阅历,[2】王福祯.英语谚语荟萃【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有些汉语谚语与英语谚语使用的修辞方式和意象不谋而f3】朱峰.英汉谚语的翻译[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合,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对等翻译策略不仅可以使译文通[4】周玉亮.英汉谚语对比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1.顺,还能够使受众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译文。比如说“笑一【5]季成家.中国谚语选[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笑,十年少。”译成“Smilesmakeoneyounger.”。[6】时慧.汉荚谚语的比较及其英译【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1)人勤地不懒。(Ifmallisdi1igent,SOi1is2004,(4).notidle.)(52)血浓于水。(B1oodisthickerthanwatel".)(53)人靠衣装,佛靠金装。(Clothmakesthel~r1.)2.变通翻译策略当汉英谚语存在着半对应和不对应现象时,采用变(胡巧玲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耋莹:蓦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