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0 KB
  • 2022-06-16 14:15:02 发布

浅析维吾尔谚语汉译中的套译问题——兼评阿不力孜·艾买提《维汉谚语详解词典》中的套译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析维吾尔谚语汉译中的套译问题一一兼评阿不力孜•艾买提《维汉谚语详解词典》中的套译霍焱鹏王德怀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维吾尔谚语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做好维吾尔谚语的翻译工作对传播维吾尔文化,促进维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维吾尔谚语翻译中的套译问题进行探讨,总结不同学者对套译的看法及观点,通过对比同一条谚语的不同译本,提出翻译维吾尔谚语时运用套译的前提条件及具体处理方法,指出其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关键词:维吾尔谚语;汉译;套译;基金:2016年度W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肀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16ZDA178)ABriefIntroductiontotheCorrespondingTranslationsofUyghurProverbsHUOYan-pengWANGDe-huai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Abstract: Uyghurproverbscontainarichandabundantnationalculture.ItplaysanimportantroletodoagreatjobofUyghurtranslationforthedisseminationoftheUyghurcultureand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theethnicrelationsbetweentheUyghurnationalityandIIannationality.Asaresult,thisthesiswillfocusonthecorrespondingtranslationsofUyghurproverbsthroughthegeneralizationofthedifferentopinionsandviewsfromdifferentscholars.Aftercomparingthedifferenttranslationofthesameproverbs,itcomestotheprerequisitesandspecificresolutionsofcorrespondinglytranslatingtheUyghurproverbsintoChinese.Andthen,thepaperwillreflectontheuseofChinesedomesticnon-standardstatu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Uyghurproverbstranslation.Keyword:Uyghurproverbs;theCorrespondingTranslations;ChineseRenderingofaBook;谚语是人民大众广泛使用的熟语之一。我国维吾尔族的谚语系统十分发达和丰富,它们传播广泛、艺术性极强,是维吾尔民间文学的灿烂瑰宝,是汇聚维吾尔族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小百科全书。如何译对、译好维吾尔谚语,是学者们近年来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套译作为翻译方法之一,自然就受到了关注。对维吾尔谚语进行汉语套译是指,在汉语中找出与维吾尔语谚语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功能对等的熟语进行等值翻译U1。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冇些谚语通过直译法并不能把谚语所蕴含的隐喻内涵表达出来,这时译者就pj*以采用套译法。例如现在在汉译英屮广泛使用的: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虽然译文中参照物有所替换,但是其语义内涵得到了完美的保留,成为脍炙人口的译作。要做到译文和原文在语义、语用、文化内涵上最大限度的等值,同时又易被译文读者接受,是对运用套译法进行谚语翻译的一个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精通双语、双文化,还要精通汉、维吾尔民族的谚语及对译方法。越来越多的双语学习者、研宂者投身到维吾尔谚语的翻译研宂当中。近年来产生了不少译作,这些译作以工具书、专著等形式出版发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动形象地在新疆乃至全国传播了维吾尔谚语文化。2001年阿不力孜*艾买提主编的《维吾尔谚语》(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维吾尔文版)收录了约4000多条谚语,并丑对每条谚语的意义、用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诠释,使得该书成为第一部注释维吾尔谚语的工具书。2012年阿氏将原作进一步整理,添加了谚语的对应汉译,出版了《维汉谚语详解词典》。在2012年出版的《维汉谚语详解词典》中,运用套译法进行翻译的汉译不少,套译错误的也不少,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0 一、学者对维吾尔谚语翻译方法中套译法的认识有关翻译方法的讨论已持续丫几十年,学者们普遍认为维吾尔谚语汉译首选的方法是直译,因为直译可以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但如果直译没有完整地译出谚语隐喻意义及感情色彩,使译入语读者产生错误理解,就应该采用意译、套译、显影法等其他翻译方法。大部分冇关维吾尔谚语翻译研究的文章都对套译法冇所提及,但就套译问题系统阐述却不多。国内第一篇谈论维吾尔谚语翻译问题的文章是马鸿坤的《关于维吾尔谚语的翻译问题》(1981)。马鸿坤在文章中提出翻译维吾尔谚语的六种方法,其中“对等翻译”便是套译。文章虽然没有着重介绍谚语的套译问题,但是通过例如:tilihesel,qelbizeher(口奎腹剑),指出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少谚语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对于这部分谚语可以采取对等翻译(套译)m。王启在《漫谈维吾尔语熟语的汉译》(1992)屮提到:维吾尔语熟语译成汉语时,根据文章或讲话人和听话人等具体对象,可以使用汉语方言熟语对译,特别是在口译中是这样位1。同时文章指出:译文与原文的熟语种类不一定对应,可以“互相交叉”,即维吾尔谚语可译成汉语成语。如:nannitonurningqiziqidayeq(趁热打馕)“趁热打铁”。吾提库尔在《从口译角度谈维吾尔谚语的译法》(1998)屮提倡“在汉译口译时可以大胆地使用对应的汉语成语,让维吾尔谚语岡有的特征服从于以思想交流为主耍目的的语言环境。”U1笔者认为部分研宄翻译方法的文章并没有把口译和书面翻译分开。口译追求的是能在第一时间通达其意义,而对于艺术形式的要求不高,书面翻译讲究“信、达、雅”,采取一概而论的方式对翻译方法进行阐述是不严谨的。此类文章研究还冇卜照雨的《维吾尔熟语翻译一得谈》、李文新的《浅谈维吾尔谚语的语义分类及其翻译》等。谚语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语言文本,其形式、内涵都极其丰富。为了使译文更科学、合理,应釆取多样的翻译方法,不使用套译和仅仅只使用套译都是不行的。本文从维吾尔谚语汉译中的套译问题出发,通过对阿不力孜•艾买提的《维汉谚语详解词典》屮的套译、错译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套译的使用条件、相应的翻译方法,反思其运用不规范的现状,以期促进维吾尔谚语翻译的发展。二、使用套译的前提条件用套译法对维吾尔谚语进行翻译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面就从语义等值和保留民族文化两个方而进行阐述。(一)语义等值语义是指句子的含义。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始终应该在语义对等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的是等值,不是同一,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绝对对等,而是相对的等值。 1.词义的等,要做到语义等值首先应关注词义的等值问题,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分为基义和陪义。(1)基义等值《词汇语义学》对基义的定义是:“基,是建筑物的根基,是事物的根本。基义是义位的基本义值、基本语义特征,是义位的核心(义核)、基础、支柱、主导。”基义作为核心的意义直接决定了两则谚语之间是否能够相互套译,只有基义相当套译冰能进行下去。我们从词义对应和整体语义对应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汉维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因此两种语言在词语层面存在着大量的不对等的情况,词语之间“一对一”的对等关系很少出现。这就使得一词多义中意义难以选取,部分词语翻译时意义扩大或者缩小的情况很容易出现。然而在翻译过程中,任何扩大或者缩小语义范围的套译都是不可取的。例:erningdziernes,sozi.(阿不力孜•艾买提译,以下简称“阿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廖泽余、马俊民译,以下简称“廖译”)大丈夫贵在诚信,而不在自身。“er”在维吾尔语中的意义为:男人、君子、人等义项,在这句谚语中应选取“君子”这个义项。汉语成语“君子一言,测马难追”与其意义和当,且在词语的选用方面也贴切得当,故可以套译。廖译以直译法为主,表意更准确。例:anglighanyalghan,korgenrast.(阿译)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本条谚语在词义上基本对应,且深层意义相同,故可以进行套译。(2)陪义等值《词汇语义学》对陪义的定义是:“陪,就是伴随;在旁作伴,从旁协助。陪义是义位的附属意义、附属语义特征、附属义值、补充义值,是一个词的基木意义之外的含义。”[5]34-35在翻译时,所选的词要尽量和原文本屮的词语在民族感情色彩、褒贬色彩等方面保持一致。例如在汉维民族中都有“飞蛾扑火”这一熟语,然而“飞蛾”的形象是截然和反的。维吾尔族认为“飞蛾”是勇于牺牲、向往光明的英雄的象征;而在汉民族中则是自取灭亡、不自量力。因此,在翻译有浓厚感情色彩和明显褒贬含义的谚语时,除了要做到语义等值外,同时也要注意感情色彩的对应。 1.文本整体语义对应语义等值还应做到文本整体语义的对等。张志毅和张庆云认为,语义单位本身并不最重要,语义单位之间和互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准确把握一则谚语的整体意义,对于翻译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部分。表层结构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深层结构则是其语义内容。我们在翻译的过程屮首先应确保语义深层内容的等值转换和语义的对等,不必过分追求语言的形式,避免盲目套用造成望文生义。例:paltachiishkuchekotekaramaptu.(阿译)忙里偷闲。(廖译)斧头一举起来,木墩歇门气。这条谚语的表层含义是:在斧子落下来前,木墩歇门气。比喻利用间隙稍作喘息。然而汉语成语“忙里偷闲”的意思是: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无关紧耍的事,或者消遗。从字面意思来看两个熟语和似度似乎比较高,然而当我们考究其深层内涵时,可以发现它们的深层语义并不对等,所以使用套译是不恰当的。我们在这里应运用直译法,不仅保留丫原有形象,还生动地表达丫其内在含义。例:tapqiniqoyolturcr,tapalmighinichiljcxoraz.(阿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廖译)有钱宰头羊,无钱宰只鸡。木条谚语直译为:能找到绵羊的话就宰绵羊吃,找不到的话小鸡仔也能当大公鸡吃。蕴含的深层意思是: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找适当的事去干,条件不允许的话就不要摆排场。而“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两则谚语从字而意思上看似乎有可取之处,然而我们分析其深层含义发现其所耍表达的意义并不对等。套用汉语成语会导致语义上有一定的偏差,表意不够完整,所以不能使用套译。(二)民族文化的保留翻译连接的是两个民族、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其0的不仅是语言层面的传递和交流,更是将一个民族的理念、情感、文化等多元的信息展示给另一个民族,以求博采众长、深化联系。汉维两种语言词汇意义中陪义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受典籍文化的影响,义位所附带的典雅风格。2.受宗教文化影响,义位附带有明显的民族性。3.受传统文化影响,颜色词的义位附带有明显的民族性。4.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动植物的义位带有明显的民族性。由于文化差异的问题,汉维两个民族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有偏差的。例如“狼” 这个义项,维吾尔族崇拜狼,对予狼是敬畏的,因此在谚语中大多数关丁狼的描写是正面的。例:b6reqerisaTtliqibar.(阿译)狼纵然衰老,还冇狗的威风。而汉族对于狼的认识与维吾尔族大相径庭。由于狼会捕食家畜,对于生产生活造成损失,所以汉族对丁•狼是厌恶的。在“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成语中狼都是反面角色。例:etikiquyruqtinbtlgunkiopkeela.(阿译)今朝冇酒今朝醉。(王德怀译,以下简称“王译”)与其等明天的羊尾油吃,不如吃今天的羊肺子。(廖译)今天的羊肺子,胜过明天的羊尾油。木条谚语适合直译,对于译文读者来说“羊尾巴”和“羊肺子”在食用时并没有特殊的意义,然而对于维吾尔族来说“羊尾巴”肉嫩肥美,向来是招待贵宾的佳肴,而“羊肺子”则是宰过羊分出肉之后所剩余的部分,是穷人的专属。如果翻译为“今朝有酒今朝醉”,用酒替代了极具维吾尔待客文化的羊杂碎、羊尾肉,虽然也译出了及时行乐的意义,但是谚语的民族文化特征被替换了,而且维吾尔族是不提侣饮酒的,所以这样翻译是不可取的。对于谚语中的民族文化词的处理,笔者认同王德怀先生在《维吾尔谚语翻译研宄》一书屮提到的:“谚语屮的民族文化词是不能删除的,更不能用译文民族的文化词替换。如果谚语中的民族文化词被删除了,译文就会失去原文的民族文化信息,就会给译文读者提供错误信息,产生错误认识。”M如果维汉语中存在相同的文化词且义值对等,那么我们可以运用套译的方法处理,否则采取直译或其他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文化的原汁原味。三、如何套译上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谚语套译的可行性和套译的使用条件,本部分根据不同类型的谚语文本提出相应的套译翻译策略。(一)形式和内容完全一致尽管汉族和维吾尔族的文化背景不同,但由于文化井核的存在,人们的经历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相似。有些源语谚语和译语熟语能够实现等值转换。在翻译这类谚语时,可以采用归化策略对某些谚语进行神形兼备的套译。 例:etikiquyruqtinbugunkiopkeela(阿译)一日之计在于晨。tomurniqiziqidasoq.(阿译)乘火打铁,乘水和泥。(廖译)趁热打铁。tamchesutashnitesher.(阿译)滴水不间断,能使石头穿。(拙译)水滴石穿。对于此类谚语可以直接进行套译,不必进行其他的创作。(二)形式相近,内容一致维汉两种语言中有许多“意合形近”的谚语,它们所表达的语意相似,但是喻体或者表述形式不完全相同,可以使用套译法来处理。1.直译、套译相结合直译能够原汁原味地保留民族文化色彩,但是由于文化的异质性,译文读者可能会对译文十分陌生,不知所云。套译,采用归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会导致原文的民族文化色彩丧失。为了达到翻译的最好效果同时保留民族特色,可以运用套译和直译和结合的方法,将叙事和说理和结合,对维吾尔谚语进行“再创作”。例:atoruq‘yolyiraq.(阿译)任重道远。(拙译)马瘦路远,任重道远。这条谚语运用套译,在说理方面就会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对于谚语具体要讲述什么道理不是很清楚,运用直译和套译和结合的方法既保留了原语文本中的表层含义,同吋又说明了道理。例:ashbergenqazannichaqma.(阿译)吃饭砸锅,忘恩负义。(廖译)吃了人家的饭,别砸人家的锅。 (拙译)不要砸吃饭的锅,勿忘恩负义。这条谚语通过直译加套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后,不仅保留了原文本义,还阐述了道理。然而阿译在套译时对于意义把握不准确,原文为否定的意思。例:aqtaghliq-qarataghliqbolushqandek.(阿译)分庭抗礼,势不两立。(王译)像黑山派和白山派一样,势不两立。这条谚语直译为H象黑山派和白山派一样。对于汉语读者来说并不明白“黑山派”和“白山派”到底是什么?他们的关系乂是怎么样的?王德怀先生通过直译加套译不仅还原了历史文化,还阐述了道理,做到了两全其美。2.深层意义相似,替换词套译由于文化差异导致汉维民族在表述同一种感情时,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形象或修辞色彩,但是如果两者的隐含意义相同,也可用具有相似文化内涵的形象进行替换,采用套译法进行翻译。如英语中有“likeaclucktowater”汉译为“如鱼得水”,其在文化上没有欠缺,同时表明了意义,因此用套译是可行的。特别强调一点的是,文化词的保留是翻译的前提。例:birjanggalningboriliri.(阿译)一个森林里的狼(一丘之貉)。汉语中“一丘之貉”的意义与维吾尔谚语相同,且在形式上两则熟语也极为相似,所以我们通过更换指代对象进行套译是可取的。(三)形式不一致,内容一致维汉谚语“形式不一致,A容一致”是指原文和译文在形式上相去甚远,喻体和表述方式都不尽相同,但是寓意是一致的。这种情况在译成汉语吋,可以在保留意义和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在形式上有所变动。例:teshipal-pal,ichighal-ghal.(阿译)华而不实,表里不一。(廖译)外表冠冕堂皇,里面空空荡荡。(王译)外表冠冕堂皇,内心战战兢兢。本条谚语充分展示了维吾尔语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是一则非常典型的维吾尔谚语,然而汉语无法直译“pal-pal”和“ghal-ghal”,笔者认为退而求其次, 尽量表达其内涵用套译也是可取的。王徳怀先生用精巧的语言不仅表达了意义,也保留了音韵美。同时这则谚语也可以套译为“外强中干”。:asmanbesiwalsa,astidayetipmantayeptu.(阿译)天塌下来也不在乎。(廖译)天塌下来也不在乎,坐在下而吃馒尖。对于本句谚语王启在《漫谈维吾尔语熟语的汉译一文》中将其翻译为:(天压下来,还躺在下面吃包子)若无其事,罝若罔闻。谚语意思是指在生活中对什么都不关心不在乎的人,其中无明显的文化质点,故笔者认为釆取套译法对于读者理解谚语真实含义更有好处。!1!通过对维吾尔谚语汉译套译问题的研宄,笔者有以下儿点思考:(一)翻译时形式是否必须对等?维吾尔谚语系统十分丰富,且多数情况呈双句的情况出现;汉语的熟语系统中以成语为主,iL多为一句。然而我们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往往用以成语为代表的汉语熟语对维吾尔谚语进行翻译,是否就造成丫形式上的不对等,从而有损原文的“神”与“风格”呢?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给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在翻译实践中要做到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用汉语熟语对维吾尔语谚语进行套译,其在形式上的相似度较高,能保持译文和原文在语义、语用、文化效果上的最大限度的等值。而且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交流,用汉语谚语套译维吾尔语谚语不仅会造成因太拘泥于形式而产生翻译上的麻烦,还会造成“因形损义”,得不偿失。(二)谚语翻译时套译不标准现象在阿不力孜*艾买提的《维汉谚语详解词典》中存在对谚语进行套译却不规范的情况。有些译文看上去形式是属于套译然而却改动个别字,让译文读考看了似懂非懂,没有达到翻译的最终目的。{列:aghzingqenideseburninikorsitidighan.(阿译)所答非所问。(拙译)答非所问。译文虽表达的是同一个意义,但是我们应该严谨地使用汉语成语进行套译,尽量做到标准、统一、简洁。 总之,在对维吾尔谚语进行翻译的时候首先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其次使用意译、显影翻译、直译加注等方式翻译,在情况允许的时候适当地使用套译,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套译能为谚语增添色彩,扩大谚语的转换渠道,可以让译文读者享受到与原语读者相似抑或相同的文化信息、心理感受和美质感悟。笔者针对维吾尔谚语的套译研宄做丫初步地尝试,并且改译若干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改译正确与否、恰当与否还有待于各位专家指正。[1]李燕锋.俄语谚语、俗语在汉语中的套译[J].语言研究,2011(3):161.[2]马鸿坤.关于维吾尔谚语的翻译问题[J].西北民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82.[3]王启.漫谈维吾尔语熟语的汉译[J].语言与翻译,1992(3):50.[4]吾提库尔.从口译角度谈维吾尔谚语的译法[J].语言与翻译,1998(2):44.[5]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3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王德怀.维吾尔谚语翻译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41.注释(1)(1)阿译:阿不力孜•艾买提译文,见《维汉谚语详解词典》(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0年)(2)(2)廖译:廖泽余、马俊民译文,见《维汉对照维吾尔谚语》(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3)(3)王译:王德怀译文,见《维吾尔谚语翻译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4)(4)拙译••笔者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