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2-06-16 14:15:1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日语谚语翻译的方法浅谈日语谚语翻译的方法摘要: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比喻形象,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跨越这些障碍,实现翻译上的对等,尤为困难。本文拟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日语谚语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提出以下几种翻译方法:异化法、归化法、异化兼归化法、对等翻译法、还原法。以期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关键词:谚语;异化;归化;对等;还原 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就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的对等的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换句话说,翻译就是使译文的读者感受理解原文的程度能够基本对等与原文读者感受理解的程论文联盟.L.度。这种对等不仅包括内容上的对等,还包括尽可能形式上的对等。译文做到了这种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等,才能真正到达翻译的理想王国。 根据奈达的这一理论,本文把民族语言中的精华谚语,翻译方法做一下粗浅研究。 日语中的谚语有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的内涵丰富,含蓄委婉,需要联想方可理解。形式讲究工整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郎郎上口。这些特点使的谚语的翻译难与一般的语言。因此,尝试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进行日语谚语的翻译。 一、异化法 异化法,也就是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情况下,在译文中保留谚语本身的民族特色,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 下面试举几例说明用异化法把日语谚语翻译成汉语。 例1江戸の敵を長崎で討つ东京的仇在长崎报 用异化法完全保留了原文的意想。汉语中有一句相近的张三的仇报在李四身上,虽然也可以用来对译,但不如用异化法更接近原文意象。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的广泛深入,现代的人对东京和长崎也并不陌生,能够接受。 例2盆と正月が一緒に来たよう新年正赶盂兰节 新年和盂兰盆节是日本的两大传统节日,学校、公司都放假,人们可以回乡探亲访友,参加庆典或祭祀活动,也可以利用假期休闲旅游。形容双喜临门。译文新年正赶盂兰节,从而使接受者了解了异国风情,丰富了文化见识。 例3痘痕も笑窪麻脸也当酒窝瞧
日语的[痘痕」意为麻子,「笑窪」是酒窝之意,采用异化译法,形象地表现出热恋双方都把对方看得很美,甚至缺点也看为优点。更加通俗易懂,为大众人民所接受。虽然也可以翻译成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是中国春秋时代拥有沉鱼落燕美貌的美女,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与译文麻脸也当酒窝瞧比起来,少些通俗性。 例4転がる石には苔が生えぬ滚石不生苔 汉语中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蠧与滚石不生苔的意义完全相同。但保留原文意象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法。 例5一石二鳥一石二鸟 虽然汉语里也有谚语一剑双雕一举两得的翻译法。但采用异化法,使人耳目一新,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例6実るほど頭の下がる稲穂かな 稻穗愈饱满,头愈往下垂 有用四言两句的形式翻译成粒饱穗垂,知博愈谦,这样一语道破,原文中的含蓄回味顿然消失,破坏了原文的艺术风格,也难以使读者换得与原语言读者同样的情趣。也有虚心竹有低头叶的译法,有含蓄之意,但不如直接翻译更加和原文接近且保留原文的风韵。 例7泣き面に蜂泪脸遭蜂蛰; 汉语中有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又遇顶头风穷汉又赶闰年年雪上加霜等译文,但都不如采用异化法来的直接,并且丰富了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归化法 归化法,也称意译法。是指抛弃原语原来的形象,而采用本族所熟知的形象或借喻。 例1帯に短し、襷に長し高不成低不就 帯是和服腰带,襷是绑衣袖的扎带。指一块布料做和服腰带太短,做扎带太长,与汉语的高不成低不就类似。可以意译为高不成低不就。 例2河童に水泳を教える班门弄斧 河童是水中的精灵,被当作河神被日本人民所崇拜,教河童游泳,无疑于班门弄斧。可以采用归化法,译成班门弄斧。 例3鰯の頭から信心か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 鰯即沙丁鱼,是最廉贱的一种鱼。像沙丁鱼这样不起眼的鱼,如果人们信仰的话,也能变成佛。也就是说,如果相信的话,就能成功。汉语中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和心诚则灵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这两句汉语。 例4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恵
文殊即文殊菩萨。是众菩萨之首,是智慧的化身。三个人在一块,就赶上了文殊菩萨了。相当于我们汉语中的三个臭皮匠,胜如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代足智多谋的人,在我国人们心中也是指智慧的代名词。这样采用归化法,译成三个臭皮匠,胜如诸葛亮。 三、异化兼归化法 有些谚语在采用异化法翻译之后,难以表达清楚隐藏的含义,造成读者难以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的理解感受。这时可以采用异化兼归化法,既直译兼意译。 例1新しい草鞋を鍋取りに使う新草鞋当锅把一一用处不当 例2豆腐に鎹豆腐上钉钉子一一没用 例3月とすっぽん月与鳖一一天壤之别 例4隣の宝を数える替人家数财宝一一徒劳无益 例5茶腹も一時喝足茶,也能充饥于一时一一聊胜于无 例6死馬に針を刺す:给死马扎针一一无济于事 例7車の両輪车之两轮一一缺一不可 例8気違いに刃物疯子操刀一一危险万分 翻译后的译文形式类似与汉语中的歇后语。 四、对等翻译法 奈达曾说:不同文化的人们所具有的共性远远大于将它们区分开来的个性。因此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同一事物也许为有同样的文化意象。中日交流源远流长,必然会产生一些意义相近意象相同的谚语。这时我们可以直接采用对等翻译。 例1色の白いは七難隠す一百遮百丑 例2出る杭は打たれる出头的椽子先烂 例3急がば回れ欲速则不达。 例3是来自室町时代连歌师宗长的もののふのやばせの船は速とも急がば回れ瀬名の唐橋。正好与汉语中的欲速则不达同意。 五、还原法 日本谚语除了自己在自身经济文化地理风俗历史特定的背景下创造以外,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中国文化典籍,有不少也来自于西方。这是我们可以采用还原法。 例1青は藍より出でて藍より青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例2百聞は一見にしかず百闻不如一见 例3朱に交われば赤くなる近朱者赤,近论文联盟.L.墨者黑 总之,翻译是个复杂的活动,谚语的翻译也不是仅仅采用以上几种翻译方法就能解决了的,如果在具体的文章中,就会涉及到语体,语境等的因素,那时候我们就要灵活采用翻译方法,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只要我们认真体会异国文化,风俗,灵活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翻译出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完美对应的译语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