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2-06-16 14:15:26 发布

汉英谚语中的中西道德观异同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汉英谚语中的中西道德观异同摘要: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道德观是文化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汉英谚语得出中西方道德观的异同。关键词:谚语;语言;文化;道德观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谚语的最大特点是表达人民群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火花。谚语一般精练短小,富有哲理,极其民族文化特色。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道德观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谚语集中的反映了中西道德观,其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孝道问题。孝道就是孝顺父母之道。孝顺父母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包括听父母的话、在身边侍侯父母、尊敬父母、养父母老、继承父母的香火,等等。汉语中有许多谚语表现了孝顺的内容:父母在,不远游。千里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十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7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在西方道德中,虽然也要求儿女尊敬父母,但不强调对父母言听计从,子女都有自己的人格,更没有要求子女三从四德,以及把“无后”看作不孝的罪行。有些谚语表达了相反的观念。如:Childrenarenottobeblamedforthefaultsoftheirparents.不能因父母之过使孩子受到责怪。(与“父母责,须顺承”相反。)childrensuckmotherwhentheyareyoung,andfatherwhentheyareold.孩子小时吃母亲的奶,老了享受父亲的财。(与“养儿防老”相反。)Childrenwhentheyarelittlemakeparentsfools,whentheyaregreatmakethemmad.孩子小时使父母变傻,长大了把父母逼疯。(这条谚语更是与中国的孝道背道而驰。)(2)妇女问题。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女性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等不同于男性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封建社会的中国,男孩子出生为“弄璋之喜,梦熊之喜,天降麒麟,麟趾呈祥贺生子”。而女孩子出生则为“弄瓦之喜,明珠入艳,喜添金雏,风声清贺生女”。璋/瓦分别象征男子的高贵与女子的卑微。在西方莎士比亚就在其著名的《哈姆雷特》中提到:“Frailty,thenameis7 woman.”。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与男性一样接受教育,参加社会活动,从事各类职业工作,女性地位得到提升,因为我们在日常交流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谚语,同时希望有更多类似“女人能顶半边天”这样肯定女性地位的谚语被创造出来(3)名誉问题。名誉和道德是紧密联系的。中国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既重视名誉,也重视面子。有关的谚语有:人有脸,树有皮,没脸没皮没出息。人怕不要脸,树怕剥掉皮。由于在乎面子,中国人最怕不利于自己的流言。谣言可以杀人。防人之口甚于防川。西方的传统道德观念认为,名誉很重要,人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但只要自己不危害社会和他人,不违反法律,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并不重要。所以,英语谚语涉及流言蜚语时并不感到害怕,而是觉得无所谓:Sticksandstonesmaybreakmybones,butwordswillneverhurtme.棍棒石头可能打断我的骨头,但话语决不会伤害我。比较汉语谚语“棍棒伤皮肉,恶语伤人心”,可见:中西观念对棍棒伤人认识一致,而言语伤人则看法不同。下面一条谚语更能说明两者认识上的差别:Hardwordsbreaknobones.难听话不会伤筋动骨。(4)交友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身利益与国家、集体、家庭、朋友的利益比较起来是小利益。因此有这样的谚语: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岁寒如松柏,患难见知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与其有十两黄金,不如有一个知心。7 但是,在西方社会中,个人利益总是超过其他利益(“我”不用“i”,而用“I”就是一个典型实例),比起自己来,朋友是次要的,甚至会带来不便。因此,英语中有这样的谚语:Loveyourfriend,butlookafteryourself.爱朋友但要照顾自己。Friendsarethievesoftime.朋友是偷时间的贼。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之一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交友讲究互惠互利,对一些人来说有着极重的功利色彩。这在谚语中也有反映:Hethathasafullpurseneverwantsafriend.钱包丰厚的人从来不需要朋友。Hungryknowsnofriend.饥饿不识朋友。Nevercatchatafallingknifeorafallingfriend.千万不要接落下的刀或正在落难的朋友。有趣的是,这条谚语中也用刀做比喻,但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宣扬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的义气正好相反,这条谚语用刀来比喻危险,劝人不要救遇难的朋友。(5)爱情问题。中国封建道德和西方资本主义道德最鲜明的对比恐怕就是爱情观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礼教严重束缚男女的自由恋爱。婚姻凭父母做主,听媒约之言,做到明媒正娶。反映这方面的谚语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爹娘做主,一世受苦。媒人口,无量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有由人骑来由人打。7 在西方社会,早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追求自由,追求人性解放。英语中有许多歌颂爱情,评论爱情的谚语:Loveisfree.爱情是自由的。Sweetloverslovethespring.甜蜜的情侣热爱春天。Truelovenevergrows  old.真正的爱情决不会过时。Whereloveis,thereisfaith.那里有爱情,那里就有信任。Loveisthetouchstoneofvirtue.爱情是美德的点金石。Lovelaughsatlocksmiths爱情嘲笑锁匠。现在,“爱情嘲笑锁匠”这条谚语常被用来形容爱的力量。(6)金钱问题。英国和美国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英语里有很多与金钱有关的谚语,这些谚语有深刻的思想性。Moneyisagoodservantbutabadmaster.要做金钱的主人,莫做金钱的奴隶。Theloveofmoneyistherootofallevil.贪图金钱是一切邪恶的根源。Moneyoftenunmakesthemanwhomakesit.赚了金钱,损了德行。但英语中也有不少谚语宣扬资产阶级的铜臭,兜售金钱拜物教。Moneytalks.金钱万能。Moneycanmoveeventhegods.钱能通神。Moneyisthekeythatopensall7 doors.金钱是打开一切门户的钥匙。这些宣扬腐朽和落后思想的谚语是英语谚语中的糟粕,是毒害人们的精神鸦片。汉语中也有一些类似的表达。“人无外财不富”、“人为财死.乌为食亡”等等,对此我们要给予高度的警惕和无情的批驳。我们学习和研究英语谚语,不但能丰富我们的英语知识,提高我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必将提高我们的思想修养和情操。思想道德之舟在时代的大潮中是不进则退的,人的思想境界只有不断升华,才能从根本上划清是非界限,从而不断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在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当宣传媒体热衷开展“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大讨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要切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做钱的主人,不做钱的奴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谚语历史久远,或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宗教典籍,或来源于文学作品,汇集了大众的智慧,经过长期积累,不断丰富。谚语集中体现了中西道德观的异同,是理解中西文化异同的有效途径之一。参考文献:[1]王德春,柯素英,黄月圆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邢志远,殷耀.英汉对照常用英语谚语词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张舒.汉英谚语文化含义比较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7 200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