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2022-06-16 14:16:01 发布

【最新精选】从中西谚语中浅析中西人际关系的差异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从中西谚语浅析中西人际交往的不同肖丽丽商务英语商英11111931129指导老师:王文渊摘要:本文从中西谚语的不同点出发,剖析中西文化中人际交往取向上的差异,以期帮助人们认识到这种不同,尽可能地避免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文化冲突。关键词:中西谚语;人际交往;差异Abstract:ThisarticleisananalysisofChineseandwesternorientationsin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sfromtheperspectiveofdifferencesinproverbs.Itaimstohelppeoplebetterunderstandthesedifferencessoastoavoidculturalconflictsin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Keywords:ChineseandWesternproverbs;interpersonalrelations;discrepancy一、引言世界各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固定的表示方式-熟语。而谚语是各个民族语言中熟语的一种,“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和态度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朱益平,2009:120)由于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语言、人际交往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本文将从谚语的角度来探讨中西人际关系的差异。二、谚语的定义与特征各个民族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记载文化,反映文化,交流文化。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是从人民口语和经典著作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关丽芳,2010:43)是人类文化最古老和最有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谚语的定义谚语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由语法和词汇两个部分组成的符号。词汇包括词和语两部分,其中语是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不可随意改变其组织结构的固定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等。作为熟语中的一种,谚语是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现成语句,是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固定句子。“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习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刘红英,2010:186)。 (二)谚语的特征谚语在内容,社会功能,形式等方面都有其特点。在内容方面,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状态。在社会功能方面,谚语往往起到传递经验,反映现实的作用。在形式方面,谚语往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三、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特征人际关系就是人和人之间产生的各种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又被称为“人际交往”。(一)人际关系的定义社会学把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二)特征直接性: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交往中形成的,个体可以切实的感受到它的存在的。没有直接的交往和接触不会产生人际关系。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成分。人们间的情感倾向有两类: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的情感;另一类是使人彼此接近,互相吸引的情感。个体性:在人际关系中,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想亲近或喜欢的人成为主要因素。四、汉英谚语体现中西人际关系取向的差异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系统,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对个人言行的期望、辨别美丑、好坏、分清爱憎。各个民族不同的历史、经济、地理、政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价值观念。语言反映文化,各个民族的谚语也体现了本民族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本文只选取人际关系进行研究,并从汉语两种语言的谚语中来看中西方人际关系取向的差异。(一)中国文化的“群体取向”在汉语谚语中的体现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长期以来占据着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和“礼”,“仁”是其核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思想要求人们卑己尊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以达到与人和谐相处的目的”。[童修文,2010:55]仁者爱人。一个人必须对别人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礼”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是行为的尺子。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人要做到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从而达到“仁”,克己复礼为仁。“仁”是由“人”和“二”组成,即从人从二,是人和我的关系。“一人独自难以为“仁”,要达到“仁”就必须把自己和集体融为一体。“仁”可以使人成为“内圣”,而“礼”可以使人成为“外王”,两者一起构成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罗明燕,2010:191]群体取向主要表现为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集体利益重要于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甚至是牺牲个人利益来成全集体利益,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是如此。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家庭和朋友的利益比起来都是小利益,个人利益只能在满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满足。这种“群体取向”表现在很多强调集体重要性的谚语中,比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齐,泰山移、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一人计短,百人计长、孤雁难飞,孤掌难鸣、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等。“他人”取向表现为:中国人无论做什么事前都会特别在意他人会怎么看,怎么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得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举手投足间都要严格遵守人伦道德,遵守自己的本分。这种“谨言慎行”、“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思想反映在汉语谚语中有:人贵有自知之明、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为朋友两肋插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当“他人”取向变得严重时就演化成“人言可畏”了,这就是中国人重面子和注重面子功夫的原因,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有面子的表现,因为自己的言行失当而受不到别人的尊重是丢面子的表现。有关重面子的谚语有人要脸,树要皮、死要面子活受罪、人活两张皮、声誉比金子更可贵等等。还有很多谚语是关于害怕失去面子的,比如:谣言可以杀人、榜棍伤皮肉,恶语伤人心、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害人的舌头比魔爪还厉害等等。群体取向在强调“仁爱” 的同时,还要求爱有差等,即付出的爱要有等级的尊卑和先后的次序。“儒家思想强调以伦理为本位,以“忠孝节义”为道德核心,来调整人际关系”。[童修文,2010:55]汉语中这方面的谚语极为丰富: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二)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取向”在英语谚语中的体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西方人及其崇拜“个体”和“个人主义”,这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和哲学思想尤其是基督教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它本身就只是一个个体,基督教认为上帝恩赐给了人以超越万物的地位,主张为了个体而牺牲“类”,“即使是单独的一个灵魂,即使它没有一个亲邻,只要他自为地享受到上帝,那他还是幸福的。”[罗明燕,2010:191]除了上帝以外,人不会有其他的崇拜偶像,除了上帝和人的差别外,人和人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人际关系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中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更是使得西方社会大胆的冲破封建牢笼的枷锁,注重人的自身价值,鼓励人追求现世的幸福。而思想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更是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这种思想的英语谚语有:jackisasgoodashismaster(杰克和他的主人一样好)、Manisthesouloftheuniverse(人是宇宙的灵魂)、Manisthemeasureofallthings(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西方的人道主义也注重自我,英语谚语中有不少反映人们注重自我的谚语,比如:Selfcomesfirst(自我第一)、Everymanisnearesthimself(每个人都最亲近自己、Self-preservationisthefirstlawofnature(自我保护是自然的第一法则)等等。虽然汉语中也有不少体现利己主义的谚语,但它们多用于贬义,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等。与中国人的“重面子”、重名誉相比,西方人也很注重名誉,但只要自己的言行不危害他人及社会,不触犯法律,他人的评价就不会那么重要。西方人不像中国人那么害怕流言蜚语,他们觉得无所谓,体现在谚语中如:Hardwordsbreaknobones(难听的话不会伤筋动骨)。但西方人非常重视他们的个人隐私,认为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他们也不愿议论别人。英语谚语中有不少把搬弄别人的是非看做是可耻的事情,比如:Atattlerisworsethanathief(搬弄是非的人比贼还坏)、Whochatterstoyou,willchatterof you(对你说是非的人也会说你的是非)。结语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人们的人际交往准则也各不相同且常常引发误解,从而阻碍了中西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从汉英谚语的角度对中西方人际关系取向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西方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人的价值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从而消除中西方人际交往时所产生的误解和冲突。可以使学习者更方便地了解中西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学习西方文化,正确对待西方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我们避免与解决文化冲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合作。参考文献[1].关丽芳.从英汉谚语中看中西文化差异[J].考试周刊,2010,(22):43-44.[2].朱益平.从汉英谚语对比看中西价值观差异[J].理论导刊,2009,(12):119-121.[3].罗明燕.从汉英谚语看中西人际关系取向的差异[J].时代文学(下月刊),2010,(11):190-192.[4].刘红英.从谚语看中西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J].社会科学,2010,(3):186-189.[5]童修文.从中西谚语看中西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的差异[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6):54-63. 附加公文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扶贫工作文件精神,根据《关于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确定,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工作目标总体目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从今年起决战三年,实现全乡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保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总体要求: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和贫困代际传递;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年度任务:2015-2017年全乡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二、精准识别 (一)核准对象。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收入为依据再一次进行核实,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核实后的名单要进行张榜公示,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坚决予以排除,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精准度。建立精准识别责任承诺制,上报立卡的贫困户登记表必须经村小组长、挂组村干部、挂点乡干部、乡领导签字确认,并作出承诺,如扶贫对象不符合政策条件愿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二)分类扶持。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和蓝卡户三类,第一类为黄卡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在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第二类为红卡户,是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第三类为蓝卡户,是指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五保户。优先扶持黄卡户,集中攻坚扶持红卡户脱贫,对蓝卡户则通过保障扶贫来保障其基本生活。(三)挂图作业。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三年制定脱贫规划。乡里将根据各村情况对每年精准脱贫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建立台账,并用图表标注清楚,挂图作业,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做到“贫困在库,脱贫出库”。三、精准施策针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清类别,分类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在抓好贫困村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的建设同时要抓好对贫困户的帮扶,做到精准施策。 (一)推进基础设施扶贫1.对“十三五”扶持贫困村25户以上的所有自然村,由规划所牵头负责进行村庄建设规划。2.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交通、电力、水利、就医就学等方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贫困群众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到2015年完成2个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确保到2016年底新一轮贫困村中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在调查摸底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保到2016底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土坯房和危旧住房的改造任务;灌溉渠系建设和小山塘除险加固改造主要倾向贫困村,提高灌溉能力,到2017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生产用水困难问题;每年安排贫困村至少一个“一事一议”项目,以帮助解决路、桥、水等问题。(二)推进产业扶贫1.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高产油茶、白莲、等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贫困户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富民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优先立项和优先提供苗木和种苗。每年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50户以上,到2020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个长效增收的主业。乡财政筹集资金,重点打造空坑——XX扶贫产业带,带动全乡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 2.筹集精准扶贫到户资金。县乡筹集精准帮扶到户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奖补,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农业保险,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县财政每年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切出一半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了扶贫产业的贫困户,经验收合格后每户获得一次性扶持资金5000元,按规划分批实施,5年内全覆盖;另外切除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贷款贴息。3.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指导贫困村选择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产业;组建一个支撑有力的合作组织;设立一个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为条件成熟的贫困村安排2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合作商业银行按1:8放贷;创建一个部门配合的帮扶机制,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蔬菜局等相关部门在贫困村产业选择、合作社组建、技术培训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会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4.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体系。鼓励贫困农户以土(林)地经营权作价入股方式,参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联户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贫困户创办的家庭农场和有贫困户参与的合作社,县财政将重点给予资金扶持。广泛推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力争2-3年覆盖黄卡、红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三)推进搬迁扶贫 1.正确引导。对地处边远、生存和发展条件较差、就地扶贫难以奏效的贫困户,坚持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稳步推进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县城次中心、中心圩镇或中心村有序搬迁转移。2.整合资源。积极整合资源支持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道路、通水、通电、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等公共设施。3.扶持政策叠加。搬迁移民户可同时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搬迁移民户除享受移民安置各项扶持政策外,迁出地的土地、山林、水面等承包经营权不变;帮助其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奔小康能致富。(四)落实智力扶贫政策1.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立项解决贫困村薄弱学校改造,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新招聘的老师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小学任教,每年安排优秀小学教师到贫困村小学轮流支教,让贫困村的小学生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优先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项目。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公办幼儿园、村小附属幼儿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减半;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择优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到县属中学上学,除享受国家规定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外,每人每学年再给予1000元的生活补助,并免除学杂费、住宿费;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人一次性补助8000元;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支持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在校期间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补助;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助;为贫困户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此项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定向培养人才,今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三定向”的加20分录取;从2016年起,县里将切出20%的“三定向”招生指标,专门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并根据当年招生考试情况确定具体加分标准。(五)推进劳务扶贫1.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就业。2.鼓励能人创业扶贫。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经当地就业部门审核符合相关规定的,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3.解决贫困户进企业务工。积极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农民工进企业务工,解决贫困家庭收入来源问题。 (六)推进保障扶贫1.落实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做到“应保尽保”。2.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让其享受基本养老金保障。3.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县内住院给予特殊政策倾斜。4.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七)推进社会扶贫县工业园管委会将牵头联合县工信委、县扶贫和移民办在企业界开展主题为“全民扶贫,邀您同行”结对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工业企业自愿参与到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激励和引导“爱心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争取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等扶贫攻坚工作。四、精准帮扶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搭好精准扶贫的平台,实现扶贫方式由过去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突出抓好“七个到村到户”: (一)产业到村到户。每个贫困村都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围绕富民产业,选择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二)项目到村到户。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脱贫项目,找准脱贫路子,做到能种则种,能养则养,能外出务工则外出务工。贫困村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服务。(三)柚苗到村到户。县委农工部将安排专项资金、县农业局负责购买调运柚苗,给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20株以上柚苗,扶持贫困户种好“摇钱树”。(四)资金到村到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发展目标、落实脱贫项目和帮扶资金,做到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举,专项扶贫资金要全部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行业扶贫资金、涉农部门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与扶贫资金捆绑使用,实现贫困户精准扶贫全覆盖。(五)干部帮扶到村到户。进一步加大干部挂点帮扶贫困村和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力度。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每个贫困村都安排有一个以上县领导、一个以上县直单位、一个以上工业企业和一笔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挂点帮扶。要按照“交朋友、摸实情、找路子、扶资金、促增收”的思路,继续推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2” 结对帮扶工作,即每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扶助3户黄卡、红卡贫困户,按“一户一策”发展一项扶贫产业,增加贫困户家庭经济“造血功能”,所帮扶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要达到2000元以上。通过三年扶贫攻坚,使全乡所有黄卡户、红卡户真正脱贫,对蓝卡户进行最低生活保障。(六)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加强扶贫信息监测工作,及时更新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每年都要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变动状况、干部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扶贫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并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按照“贫困在库,脱贫出库”的原则,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及时销号,对有特殊情况返贫的登记入库,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对扶贫项目的安排及实施、扶贫资金使用、贫困户得到扶持等情况,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七)土坯房改造到村到户。凡居住在危旧房或土坯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年内必须全面实施危旧房、土坯房改造,严格按照省定危旧房、土坯房改造补助标准补贴到户。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乡党委、政府和各村党支部、村委会是实现扶贫攻坚的责任主体,各村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落实扶贫攻坚任务和措施。乡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是扶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乡党政班子成员、各村书记主任是扶贫攻坚的具体责任人。各村要广泛宣传扶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决心和措施。(二)加强队伍建设。乡组建扶贫工作站,由分管领导担任站长,同时安排4名有工作经验的干部集中办公,切实解决基层扶贫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三)夯实基层组织。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的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贫困村“无址办事”和“无钱办事”的问题,2015年实现贫困村村级组织都有活动场所的目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到2018年底贫困村全面消除“空壳村”。(四)加大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严格把握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归口管理”的原则,实行扶贫资金专款、专帐、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凡涉及扶贫和移民资金的项目,一要严格按规定采取相应招投标形式,确定建设队伍;二要将所有与扶贫资金有关的施工合同必须列入廉政承诺条款;三要项目业主和建设单位必须签订廉政责任状。 (五)严格考核奖惩。一是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和村书记、主任个人年度考核及述职的重要内容;二加强工作督查,每个月对各乡村的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一次督查。督查结果一要作为扶贫攻坚工作考核依据;二要与评先评优相结合。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