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2-06-16 14:16:0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与文化特征 人类的沟通离不开语言,它是文化的载体而且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没有了语言,人类就和动物没有分别,文化也就毫无意义可言。而在人们的长期交往过程中,人们逐渐开始使用一些简短的语言来表达某些特定的意思,我们称之为谚语。谚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尤其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在翻译英语谚语的过程中,必然要注意它的翻译策略以及所体现的文化特征。 一、谚语的定义 谚语是语言的一种,如同语言一样,我们很难对谚语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如《韦氏大辞典》将谚语定义为:“apopu-larsayingusuallyofunknownandancientorigin,thatexpresseseffectivelysomecommonplacetruthofuseful[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thought.”《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词典》对谚语下的定义为:“ashortpithysayingingeneraluse,heldtoembodyageneraltruth.”再如《朗文现代英语词典》则定义谚语为:“ashortwell-knownsupposedlywisesaying,usuallyinsimplelanguage.” 不同的学者也对谚语做出了不同的解释:MigueldeCer-vantes认为“谚语是建立在长期经历上的短句子”。PeterGraybek总结为:“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大众所接受的、能涵盖谚语所有特点的定义。”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认为谚语通常是由音律、简洁的用语以及栩栩如生的形象所组成的。 二、英语谚语的修辞特点 回顾英语形成初期,有很长一个过程是与文化相融合的。相比较于汉语,从其语言功能上来讲,英语更像一个大熔炉,它借用了大量的外来语言。因此,英语融合了其他语言的优势。通常来讲,从其语言机制,英语语言的特点如下: 1.明喻。明喻是指常用as或like[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方法为A像B。以两件基本上不相同的事物作比喻的修辞手段。例如: Books,likefriends,shouldbefewandwellchosen.书籍如朋友,宜少宜精选。 Useabookasabeedoesflowers.读书如蜜蜂采蜜,吸取其中净化。 Asthetouchstonetiesgold,sogoldtriesmen.试金石可以试人,正如黄金可以试人。 Likefather,like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Hiswordisasgoodasbond.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暗喻。暗喻也称”隐喻”,用在两个比较好像无关事物之间,制造一个修辞的转义。巧妙地使用隐喻,对表现手法的生动、简洁、加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比明喻更加灵活、形象。如: Timeismoney.时间就是金钱。 Patienceisthebest[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remedy.耐心是最好的良药。 Aninchoftimeisaninchofgold.一寸光阴一寸金。 Goodcompanyisagoodfreelunch.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Ambitioncancreepaswellassoar.大丈夫能屈能伸。Procrastinationisthethiefoftime.拖延是时间的小偷。 3.拟人。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拟人经常在谚语中被使用到,它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通过使用拟人修辞,可以将谚语中的抽象事实变得更加形象。如: Factspeakslouderthanwords.事实胜于雄辩。 “Fact”是一个名词,译为“事实”,本身不具备人的特质,但通过拟人修辞的使用,使它具备人的特征,可以开口说话,胜于千言万语。再比如: Failureisthemotherof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 Lieshaveshortlegs.谎言腿短。 4.[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转喻。转喻也称“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如: Goodhand,goodhire.手艺好,工钱高。 ThereismoreofSampsonthanofSolomoninhim.力大无穷,头脑空空。 Twoheadsarebetterthanone.一人不及两人智。 Itisnotthebeardthatmakesthe[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philosopher.胡子早就不了哲学家。 三、英语谚语的文化特点 将来的文化趋势会走向全球性文化,人们将生活在一个更大的语言环境中。每个民族都需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并将本民族文化介绍给其他民族以促进跨文化交流。汉语和英语都有着辉煌的历史,由这两个民族所创造的谚语就像两面镜子一样,折射出两个独特民族的灿烂文化。因此,研究英语谚语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对研究英语谚语的翻译很有必要且有意义。 1.谚语中体现出的宗教文化。当提到宗教对谚语的影响,我们不能不想到圣经对英语谚语的影响。《圣经》中出现的许多语录是一些谚语的来源。从某种程度上,《圣经》是英国和美国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谚语总能在《圣经》中找到它的出处。它们已经在英语国家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当人们想援引一个事实或表达想法时,他们都会想到《圣经》中的一些谚语。《圣经》中出现了跟“God”,“Devil”相关的谚语,比如: 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 Tal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说有鬼,真有鬼。 2.[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谚语中的风俗文化。语言反映生活并源于生活,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并限制了谚语体系的表达。一个民族吃的习惯于居住环境和风俗有关。在西方国家中,人们多以面包为食,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黄油、布丁、奶酪、牛奶和其他食物。因此,英语谚语中就有“Buttertobutterisnorel-ish.”从字面意思上可理解为“黄油加黄油不成美味。”但其暗含的意思为“千篇一律的东西令人生厌。”诸如此类的谚语还有: Differentpeoplehavedifferentopinions;somelikeapplesandsomelikeonions.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3.地理环境。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包括其独特的山脉、1异。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岛国,有着绵延的海岸线,无论英国人民住在岛上的任何位置,骑两、三个小时的车都能看到大海。英国人民对大海的喜爱也体现在他们的文化中。因此,有许多与大海、航海和捕鱼相关的谚语。例如: Searefusesnoriver.大海拒绝河流。 Inacalmsea,everymanispilot.在平静的大海上,人人都能当海员。 Agreatshipasksdeepwaters.大船要走深水。 Thewindsandwavesarealwaysonthesideofablest[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navi-gations.风浪总是帮助最能干的航海家。 Livingwithoutanaimislikesailingwithoutacompass.没有目标的生活,如同没有罗盘的航行。 Hewhowouldsearchforpearlsmustdivebelow.欲得珍珠,必潜深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由于捕鱼占据了英国人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因此也就出现了大量与捕鱼相关的谚语。如: Thebestfishswimsnearthebottom.好鱼水底游。 Itisasillyfishthatiscaughttwicewiththesame[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bait.连上两次钩的鱼是蠢鱼。 四、动态对等理论 文化的差异是影响翻译的最主要因素,这是在处理谚语翻译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客观因素。由于文化的存在,人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他们可能对同一件事情会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例如汉语中有谚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寓意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在汉语文化中,“金”意为宝贵和完美,但若要译为英语就应该为“Everybeanhasitsblack.”两个谚语中形象的转变反映了两个民族间不同的人文主义和审美观。 由此可见,不管是将汉语谚语译为英文还是将英文谚语译为汉语,译者都应该要考虑到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文化特点。有可能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因此,要维持谚语的语言特征,动态对等理论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动态理论定义。动态对等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来的。他一生的学术着作都是围绕《圣经》翻译展开的,并在逐步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从而在翻译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所谓动态对等,是指“译语接接受者与原语接受者能获得大致相同的反应”,是“和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的对等。”根据奈达的解释,“对等”是针对源语而言的,“自然的”是针对译语而言的,而“最接近的”则意在将两种取向在高度近似的基础上结合起来。奈达的“动态对等”包括风格对等、社会文化对等和语言对等。 2.动态对等理论中使用的翻译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方法,谚语的翻译有其独有的特殊性,被称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大量的谚语有双重意思:字面意思和暗含意思。谚语的翻译不仅要求传达出它们原有的意思,而且要让目标语读者能够接受,因此,对于一个译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获得双赢:既要表达原有意思,又要让读者接受。 换句话说,谚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是由对比效果以及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中的诉求所决定的。 1)[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直译。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叫直译。直译的优点是可以保留原作的风格、原文的比喻形象等。译文文本应遵循目标语标准且不能加入译者的主观思想。直译的目的是为了保留源语言的风格和原有意思。 译者应当遵循动态对等理论原则。如果在直译中源语谚语不引起文化偏移且能被目标语读者接受的话,直译方法就起效果。如: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 Eventhecleveresthousewifecan’tcookamealwithoutrice.在该翻译中,采用的就是直译法,它不仅保留了源语原来的形式且有效传达出它的修辞意义,也能被英语读者所接受。类似的例子还有: Ajourneyofathousandmilesbeganwiththefirst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yalongreadweknowahorse’sstrength.Solengthoftimeshowsaman’sheart.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Youcanknowaman’sfacebutnothisheart.知人知面不知心。 Distantwaterscannotslakethirst.远水解不了近渴。 可见,直译适用于以下情形:目标语接收者熟悉源语和源语文化,且他们在理解生动形象的源语谚语时不存在误解。 2)[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调整。调整也称“自由翻译”或“意译”。有时候,直译也有自身的限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一些谚语不能从字面意思来翻译且其有自身独特的民族特征。除此之外,译者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与源语相对应的词语,因此,调整或意译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有这样,目标语读者才能接受译文,从而最终实现动态对等。例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在这个谚语中出现两种动物狗和大象,如果从字面意思来进行的翻译的话势必会造成误解,因为在英语国家文化中人们将狗当作是人类的朋友,常被用来表达美好的事物,而在狗在汉语文化中却常被用来奸佞的人或邪恶的物,此时的翻译就应该做出调整已达到动态上对等,既表达出原有的意思又能让目标语读者所能接受。则可译为:Afilthymouthcannotutterdecentlanguage.再如: Somethingunexpectedmayhappenanytime.天有不测风云。 Donotrecognizesomebody’seminence.有眼不识泰山。 五、结[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愈来愈频繁,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的跨文化交流方式。 作为不同文化的宝贵财富,谚语具有双重意义:修辞意义和字面意义且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而在谚语的翻译过程中,文化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理解谚语中存在的文化特点来探索出一种恰当的翻译策略,以期达到源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都能同时接受的目的。奈达的动态翻译理论更加重视目标语读者是否能正确理解并欣赏译文文本,因为只有读者才是译本的最终评判者,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反应,这样才能真正传达出谚语所具有的真实含义。标签: 英语翻译论文 上一篇:英汉习语方面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