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00 KB
- 2022-06-16 14:16:0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略论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第期略论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张颖烟台南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山东龙口摘要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四种译法一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关键词英汉谚语;文化;文化差异;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为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从他们的
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谚语中表现出来。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方面:起源差异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首先,英汉谚语都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但同连,不可分割?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又有异。英谚受基督教的影响,反映了基督教的文化背景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可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如:?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一视同仁;,.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英汉谚语之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而汉谚则受到“儒”、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释”、“道”三教的影响,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是儒家的思想;“不看僧面看佛面”是佛教的思想;面以外的意义,即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饶人不是痴,过后讨便宜”是道家的思想。那么何为谚语呢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
其次,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别还是很大的。英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谚中有大量出自典章及名人的作品中那些脍炙人经验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话”。它是在民间流传的口的词句,如:.永远不要说“死定固定短语,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了”出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社会经验的总结。谚语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一而汉语文史学家们则认为汉谚相当一部分出自社种,具有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语的简洁。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如:“远亲不如近邻”是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英汉谚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除此之外,英谚中有许多来自拉丁文、法文等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的外来语,有些甚至保留了原文,如: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找出祸水这是一句保留在英文中而以法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颖,女,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第期语原文形式出现的谚语;而汉谚吸收了大量少数民,.遇上狐族谚语,如:“劣行过四十年仍会败露”来自维吾尔
狸说教,当心鸡鹅被盗。汉语认为失去马也无族谚语;英谚中有许多来自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妨,说不定会带来好运,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爱情是盲目的来自罗马神话,而在英语里认为马不可失,如:而汉谚中有大量农谚,如“宁在时前,不在时后”。.宁可丢鞍,不可失马。地理环境的差异宗教信仰方面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英吉利海峡是欧洲许多国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谚语也家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出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海上要道之一。因此英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世间先于世界,这对英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英语的一切,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含“佛”、“庙”等的谚中就有许多与航海有关的谚语,如:语,如“借花献佛”、“无事不登三宝殿”汉语反映道’先发制人,抢占上风;教思想的谚语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乐/随波逐流、顺应时势;极生悲”等。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思想意不知所措。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识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儒家思想在汉语谚语体系
捕鱼业在其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也为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英语留下了大量与渔业有关的谚语,如:“恭敬不如从命”;有关幸福的谚语如:“平安就是如愿以偿,用诡计得到想要的福”、“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有像“天下兴亡,匹夫东西;有其它鱼要煎??有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提倡伦理教有其他事要做;让上钩的鱼不停地化和道德修养的谚语。?在西方许多拖动钩线而致疲乏等。而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在基督教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因此在宗教生联系。因此汉语中就有许多与河流、土地和农业活及其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英语谚语,如:.造有关的谚语如:一帆风顺、过河拆桥、五谷丰登、瓜熟蒂落、沧海桑田等。物主无所不能;?习俗差异.上帝帮助自助的人;英汉习俗差异是英汉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历史典故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谚语,在中国典籍中,谚语多半出现在诗书、传说、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
诸子论著中,这些谚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对人很有警策和教育意义。如“名落孙山”、“叶公好子等。尽管近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龙”等都来自历史典故。《诗经》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语》中名句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等。而英语典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西方人故谚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不吃狗肉。英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圣经》的谚语,如:’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是褒义。我们都是亚当的子孙;二是来自希腊罗马神话在英语谚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的谚语,如:’潘多拉之盒一灾难、如:.人皆有出头日;麻烦、祸害的根源。三是来自《伊索寓言》,如:,.爱屋及乌等。以狐狸为形象狗占马槽,占着茅坑不拉屎。时,汉语强调狐狸尾巴露出破绽。如:四是由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中来,如:.常凭尾巴抓到狐狸,.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而英语强调狐狸花招多,难对付,如:略论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张颖来谚语的丰富内涵,就可采用意译、对等翻译、直英语谚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这样才能较完整地保留原文的神韵,使译文形象生动。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汉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反映汉族的文化特点,英谚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直译法特点。因此,翻译谚语时,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是不够的。奈达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指出:“所有的翻译,不管它是诗歌还是散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采用文,都必须关心接受者的反应;因此,翻译的最终目直译的谚语多半是英语和汉语在谚语的比喻和形的,从它对观众产生的效果而看,是评价任何翻译象方面基本相同的部分,或者是直译后一目了然,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在把英谚翻译成汉语时,不至于产生误解的。如:译者须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熟能生巧;隔墙有耳;?
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谚字面初生牛犊不怕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虎;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意译法同的主张,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有些英谚的表达方式因含有英语语言国家所不重形似”,到张培基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到美特有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如果直译,则译文可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能会牵强附会,也不易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因此对等”或“动态对等?在通常情况下舍弃原语的表达形式,采用意译,则”。这些主张虽然侧重点有所可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拖泥带水,不同,但中心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造成误解等弊病。例如,’若直译为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阿克勒斯的脚后跟”并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而义,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唯一致命弱点”更恰当。这样意义三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原文的
的例子还有:每句话、每个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尤其是,.如译任何两处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要把原文成“晴天要防阴天”,不如译成“有备无患”或“居安中的三种意义全部再现于译文常常是不可能的。思危”或“未雨绸缪”。?如果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与隐含意义在翻译时由.如译成“谋杀终必败于文化的差异出现矛盾,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应露”,不如译成“纸包不住火”。当服从隐含意义。其次,原文的形象意义在目的,.如语中可能会找不到对应或者没有相同的形象,或译成“希腊人相遇希腊人,定有一场争斗”,不如译者虽然形象相同,隐含意义却冲突,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隐含意义的准确表达,可更换另一个译文为“两雄相争,其斗必烈”。作者熟悉的形象,或者舍弃形象意义,只译出隐含.如译意义。总之,隐含意义,也就是原文意欲表达的意成“人人袖子里都装着个傻瓜”,不如译为“人人都义是最重要的。例如:,有糊涂的时候”。.如果按字面意思译成“东就是东,西就是对等翻译西”就不能完全表达该句的隐含意义,而译成“东谚语是群众长期以来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方毕竟是东方,西方毕竟就是西方”能反映出作者
的规律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英美国家对东西方差异的感叹。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存在相似的经验和阅历,对在翻译方法上,如果采用直译能准确表达原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也是相似的,这使两个民文意思应尽可能采用直译;如果直译不能再现原族的谚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有些英语谚语和汉